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效.doc_第1页
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效.doc_第2页
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效.doc_第3页
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效.doc_第4页
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在全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下,让和谐教育走进课堂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顺势之为。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呢?怎样构建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本文将从师与生的和谐、生与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环境与气氛的和谐、文本与人本的和谐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努力构建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关键词和谐;和谐课堂;构建;思想品德课 时下,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家庭” 、“和谐校园”等说法风靡全国。其实“和谐”并不是个新生时髦事物,而是个古老的命题。早在春秋战国,思想家孟子就提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有道家的“天人合一”、以及传统的“家和万事兴” 等思想,都体现了“和谐”的理念。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现代教育是基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和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而和谐课堂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呢?指以课堂为载体,在和谐教育理论的引领下,科学地整合、优化教学手段及资源,确保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和充分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对话的平台,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简而言之,要处理好五个关系的和谐:师与生的和谐、生与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环境与气氛的和谐、文本与人本的和谐。课堂氛围始终秩序井然、生机勃勃,学生积极主动、合作互动,教师民主公平、尊重差异,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到底,怎样构建和谐的课堂?构建和谐的课堂,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思索,多实践,把传统和现代结合,把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结合,把课堂多样化和必然化结合。只有在平时加以注意,才可能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 那么在思品(即思想品德,以下相同)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呢?这要从政治的特点入手进行阐述。政治教学过程是学生从知到行的转化,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包含的要素有知、情、信、意、行。简单的说,知即认知;情即情感体念;信即相信、信念;意即意志;行即行为习惯,也就是思想觉悟。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归宿,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而构建和谐的思品课堂就是要促成学生知、情、信、意、行的和谐发展的过程,当然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是把知识、能力上升为觉悟,并要付诸于行动的过程。相对于其它科目来说,是要求较高和较难的事情。其它科目往往只是解决“知与不知”、“信与不信”,而思品教育则要解决“知、信、行”的统一。 新的思品课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生活实践,促进思品的知信行统一。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理论知识“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本人就思品课的特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简述自己的体会,供大家商榷: 一、 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基础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如何、生生关系怎样,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和谐思品课堂教学的基础。 1、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传统政治课堂中学生是配角、是观众,而现代思品课堂的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是鲜活的、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主体;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参与课堂;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主动、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内在需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真情实感。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激发、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才能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传统教师倾向于强调的权威与给予,传统课堂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依照标准教案导演的“情景剧”。现代教师更倾向于强调合作与创造。教师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即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启发者”、学习的“引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监管者”。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升理念,深入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策略。 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应该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讨论时,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循循善诱,而不是指责讽刺。有了明确师生定位,和谐师生关系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师生关系就是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这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是正确的,但又不能偏废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但也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主体和主导应相得益彰,不可颠倒,也不能偏废,应辩证地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师的行动就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就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只有这样和谐师生的关系,才能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有力保障,也才能达到思品课堂教学终极目标:知信行的统一。2、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而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单打独斗能力很强,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这与我们过去课堂中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有关。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合作参与竞赛,合作调查访谈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社会科学的教学中,更适合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一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比如在讲到七年级思品“如何调控情绪,排解不良情绪?”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开展探究讨论。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合作、创新、科学思维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解不知要强多少倍。可是,笔者有时发现,不少教师为体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不管知识要求,学生状况,以及问题是否具有可探究性,而在课堂上盲目地探究。结果是学生很不情愿,教师干着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当我们想让学生进行探究时,首先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才会得到提高。把握好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发展和完善和谐课堂。 二、 教与学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重要支柱 思品新课程涉及到人际交往、心理、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知识,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和实践性,改变过去的思品教育从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思品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思品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思品活动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1、目标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 目标导课堂指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首先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我们按照教学大纲,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2、兴趣贯课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贯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至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人。 (1)灵活运用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以一堂思品课为例,课的起始阶段:可用故事悬念、情景设问、疑问启思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发展阶段:可用揭示矛盾、比较对照、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联系实际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课的结束阶段:可用质疑问难、讨论延伸、心得体会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教师呈现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2)采用多样手段。平时,我们常常看到“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的现象,这种忽视了初中生形象思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努力挖掘潜力,充分发挥插图、漫画、名言、成语、图片等传统的直观教具的作用;另一方面,努力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演示,实物投影等形式,把知识的探究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识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和有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高兴,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参与。如何改变课堂上的“一言堂”、“讲得多,活动得少”的现象?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过程,创设好每个教学环节的环境,开展各类活动,把知识的探究学习置于好奇的气氛中。例如,设疑激趣、趣题引路、知识竞赛、小品表演、模拟法庭、调查访谈、时事开讲、成语接龙、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辩论赛、演讲赛甚至还可以开展唱歌、跳舞等学生感兴趣的,寓教于乐,寓学于动之中。这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的途径。实际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复合刺激,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教学效果。 和谐课堂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是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教师的“教”使学生 “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 “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教师的“教”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才能发挥作用,逐步过渡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教”的过程是交给学生一把“钥匙”,学生 “学”的过程是探索如何去打开知识的“锁”,“钥匙”打开了“锁”,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了。三、 环境与气氛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润滑剂 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从以下两方面阐述,以抛砖引玉。 1、把微笑带进课堂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因此,思品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将幽默注入课堂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四、 文本与人本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新课改,新课标,和谐课堂也要求新思品课本也要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一切发展为本。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思品学科的文本(教材)更需要与人本(教师、学生)的有机地整合,是构建和谐的思品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依托教材步入和谐。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需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新思品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应该认真去挖掘。从一段材料,一幅美丽的图画中,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在讲到八年级思品“关爱生命健康,远离暴力文化”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沐浴和谐校园的温暖阳光同时,继续追问还有哪些不和谐的因素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我们如何帮助学校杜绝此类现象、避免危害发生?让学生在自省、分析、交流中扩展情境,在体验中优化自己的行为,指导实践。在探究中实现知行统一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文本呈现、直观演示、新闻报道、切身感受、媒体展示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思品、用思品。 (二)、依托生成的教育资源享受和谐,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为“文本”注入 “人本”的新活力,以教材为脚本,师生共谱新乐章。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上的知识探索、研究,而要把知识延伸到现实和生活中。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知识。实践证明也如此,例如,在九年级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一课中,当我讲到独立自主地承担责任,不过分依靠父母的观点时,就有学生提出“如果一味地强调独立会容易造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性格孤僻,不喜欢接受他人观点。”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很多问题不能简单处理。像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确具有它的讨论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深化教材、引发讨论的契机,既很好地利用课上生成的教学资源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学生的智慧正是像点燃的火把,永远燃烧不尽。好的“文本”还需要“人本”来充实丰富,即使是十分完善的教材,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实施教育学再加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生成的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总之,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思品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当然,“绝对完美和谐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地探索和努力地追求。参考文献:1、吴铎 彭承福 主编中学生政治课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10月1日2、邱启明 初中思想品德情感课堂的建构 东莞教研2007年第35期3、蔡进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6期4、宋景堂 新理念 新形式 新教法 试教通讯2003年第54期5、许惠英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教法 试教通讯2003年第54期6、沈建龙 “以生为本”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6期7、吴熙龙 主编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一版构建和谐课堂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效内容摘要: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是必须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构建和谐课堂,实施和谐教育,是每一个教师践行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政治课堂的现状也不尽人意,因此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是势在必行。关键词:和谐 和谐课堂一、构建政治和谐课堂的必要性1、构建政治和谐课堂是践行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建设和谐社会明确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行动指南。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领域,那么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必要的贡献是理所应当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基本要义,要求教育更加自觉地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体现,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与方法都应该更能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使人的发展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课堂教学是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构建和谐课堂,进而构建和谐校园,实施和谐教育,是每一个教师践行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构建政治和谐课堂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政治课堂要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政治生活实践,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更关注当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3、政治课堂的现状亟待改善 长期以来,政治课堂给学生的印象是:假、大、空。假:只谈理想回避现实;大:只关注大政方针不注意联系学生个体感受;空:停留在课本理论忽视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因此,学生的潜能、学生的体验、学生个体的发展几乎被淡忘,而且在基础年级中政治学科是边缘化的学科;课堂组织形式经年不变,缺乏人性化;学生的个性差异被忽视,师生关系、生本关系不尽如人意。二、政治和谐课堂的内涵1、和谐的渊源 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 “和而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政治和谐,一种社会政治安定状态;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之,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西方的“和谐”理念 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 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马克思真正把握了“和谐”理念,提倡社会和谐。 现代心理学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中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心理学大辞典)现代哲学则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征”。(文史哲百科大辞典)本文所说的“和谐”,是政治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它是政治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指导思想和追究目标。核心内涵在于政治课堂各要素的均衡协调,多样统一。2、关于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界定,说法众多。有人认为,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有人认为,和谐课堂是井然有序,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有人认为,和谐课堂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平等对话,学生乐意倾吐的课堂;有人认为,是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的课堂;有人认为,是产生疑问,发生冲突而得到有效解决的课堂,更是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课堂。还有人认为和谐课堂是指课堂教学的各种主要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与良性互动和整体优化,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我觉得,和谐课堂是课堂各要素之间相互融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师生身心状态愉悦,各项教学目标得到顺利实现的学习系统。它是一种良好的课堂状态和一种美好的课堂理想。3、政治和谐课堂 政治和谐课堂,是指以政治课堂为纽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各要素间协调运转、整体优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教师的专业得到全面发展的政治学习系统。三、如何构建政治和谐课堂第一、创设和谐情景,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上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是就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有感而发。比如上“新时代的劳动者”,这节课之前,我就在班上提前做了一个问卷调查。1.对于课外活动,你是否踊跃参加?A.是 B.还可以 C. 一般 D.不感兴趣2.就业需要宽广的知识面,你认为你平时有没有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A. 有 B. 没有3.家人是否鼓励你自己动手做事情?(例如:洗碗,修理机器)A. 是 B. 否 C. 看情况4.请问你的长辈是否支持你将来按自己爱好选择职业?A. 是 B. 不是 C. 既不支持也不反对5.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你会A.就业 B.出国 C.考研 D.其他 6.你有没有自主创业的意识及准备?A. 有 B. 没有7.请问在目前经济条件下你认为该选择怎样的职业?A. 稳定 B. 高新 C. 符合爱好 D. 有工作就好8.你就业优先选择的地方是A.广州 B.北京 C.上海 D.香港 E.西部待发展地区 F.其他 9.找不到合适或喜欢的职业,你是否会选择体力劳动强度大的职业?A. 会 B. 不会10.请问你认为将来你会怎么选择职业?(可多选)A.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B.亲自前往用人单位介绍自己C.由学校推荐介绍D.招聘会现场E.寄发自荐资料F.在就业网站发布就业信息资料G.通过熟人介绍H.其他基于问卷的调查结果在课堂上与同学们深入交换意见。班上只有一位名叫张信的同学愿意去西部待发展地区工作,即问卷中的第8题,我让他与全班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很佩服他的勇气。还有自主创业这一热门话题,结合综合探究中“自行创办企业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经济生活第54页)跟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整堂课有情景,有探讨,学生与老师就现实的就业问题在平等、自由的气氛下学到了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以及个人应该做些什么就业准备。很顺理成章地就把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带出来了。第二、尊重学生的差异,赏识学生的进步。皮亚杰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把每一个儿童的先天的禀赋、潜在的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我们的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学生身上的不同禀赋、潜在和才能,都应予以充分的鼓励、支持和培养。承认差异,平等对待,因材施教,是教师工作的素质,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比如在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节课时,在6个班300个学生中只有一位叫蓝艺的学生对我设置的一个劳资纠纷危机处理情景中给出了非常有智慧的危机处理办法,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说“我教了6个班,只有蓝艺给出了最让老师满意的答案,他具有领导的潜质。”事实上,蓝艺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和年级中非常靠后,而我的中肯评价给了他很大的激励,这在此后的班主任评价中得到了认证。第三、和谐课堂需要坦诚地对待学生“市场配置资源”这节课的知识点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完全构不成难点。难就难在对于诚实守信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是我备课的重点。正视问题,正视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是与学生产生共鸣的一个基石。所以,我就直面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市场经济自发性的表现: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等等恶性事件。但同时,诚信问题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发达国家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我就给了学生一份关于英美的失信惩戒材料。管窥英美的失信惩戒与任何社会一样,英国也存在着失信问题。英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对欺诈事件的调查和曝光,试图以名誉、经济和刑事等惩罚措施使人们遵守法律,保持诚信。伦敦四通八达的地铁都是自动检票,对逃票者会加倍惩罚,这一点在车上到处都有提醒。纳税也是自觉地行为,一旦发现一次逃税,可能历年的公司账目都将被迫接受调查并课以几倍几十倍的重罚。个人失信记录被信用局保存和公示的时间为6年,个人破产记录被保存和公示的时间为15年,这样形成了长期的威慑力。另一方面,守信者也会因为其表现而被社会认同与肯定。每年新年和女王生日时有两次授勋活动,得到这个特别荣誉的人并不一定是杰出人物,大部分是长年诚实服务于社会忠于职守的普通人。通过奖与罚,明确地倡导一种社会的道德取向,如果不想被主流社会抛弃,不想丢失尊严,不想失去朋友,就应该保持自己的诚信。失信者不论地位多高,身份多显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美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许买酒,也不许喝酒,而布什总统的两15岁的女儿都爱酗酒,2001年5月詹娜在酒店使用别人的证件买酒被警察抓住,芭芭拉喝酒也被人指控,每人被罚款100美元,处罚在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并强制参加戒酒治疗班。邓白氏公司一位经理的儿子只有9岁,因为和两个大孩子一起玩时,两个大孩子拔了别人奔驰车上的标志放到了他手里,结果被少年法庭判决到公园扫10天树叶,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不仅陪孩子一起到法庭接受宣判,还要监督孩子扫树叶。这种处罚无疑使孩子从小就明白,有失信行为就会付出代价。惩戒的公平性,保证了所有失信者的行为都将受到惩戒,维护了守信者的利益。这节课的最后,我以一张PPT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困惑: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既然有法律法规、行业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