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 1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作用环境影响评价作用 1 环境影响评价是经济建设实现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 2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传统工业布局做法的重大改革 3 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防治污染对策和进行科学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4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还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与现状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与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 19701 年在美国首次出现以来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 80 多 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由于各国耳的政治制度 经济水平 文 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色也不尽相同 在一些国家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范围 程序 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变化 1 评价的范围由单纯考虑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发展到对社会和经济影响在内 的全面环境影响 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影响评价形式 如环境风险评价 视觉影 响评价 社会影响评价等等 2 评价的方法由各种单一的方法发展到以适应性方法为代表的综合性方法 并且广泛的应用了计算机模拟和系统控制理论 从而更加客观德反映了客观现实 情况 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 3 各种评价制度有点互相融合 表现出灵活性与强制性的统一 法律形式 的评价制度增加了规定的弹性 政策形势的评价制度的强制性得到了加强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及现状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及现状 1979 年我国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规定 在进行新建 改建和扩建工程时 必须提出环境影响的报告书 这种制度有桥根据区域环境特 征 即根据气象 地理 水文和生态等条件 对工业区 居民区 公用设备和绿 化地带等做出环境影响评价 以便为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 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上述法律 国家计划 经济和环境管理部门把环境影响评价 定为开发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从国情出发 中国正在全面推进 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 个重大战略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2003 年 9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以下简称 环评法 正 式颁布实施 自 环评法 颁布实施以来 为了更好地促进规划环评的有效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部先后在配套法规的制定 技术的准备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做了不 懈的努力 为了保障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有效结合 2006 年国家环部在内蒙古自治 区 大连市和武汉市等第 1 批试点地区进行了规划环评 取得了成功经验 此后 又陆续批准江苏省 湖北省 宁波市 芜湖市 广州市为规划环评试点省份和城 市 河北省 山东省 吉林省 上海市 天津市 杭州市等许多省市也相继配套 出台了多项地方性规章制度 有力推动了规划环评的实施 从国家到地方 规划 环评工作已经逐渐开展 在理论研究方面 国内许多学者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学体系等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朱坦 尚金城 包存宽等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深入 探索 虽然国内学者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所以目前我国尚无通 用成熟的技术 方法 评价指标及体系等 特别是当前应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方法普遍详细度不够 不确定性强 还停留在传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 而且缺乏在决策中体现环境评价结果的方法 这些缺陷导致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的准确性差 预测结果不理想 减缓措施制定的不够详细 使得环境评价结论缺 乏应有的说服力 在实践方面 由于我国引入战略环境评价较晚 从而属于战略环境评价范畴的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的实践相对落后 目前已完成的区域规划环评有长春经济开发区规划 沈 阳市浑南新区规划 厦门东海岸开发区规划 厦门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等 还有上 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环评报告书等 铁路系统目前尚未开展规划环评工作 但对 一些大项目也做过一些类似的规划环评工作 如青藏铁路建设 从项目的立项开 始就十分重视环境问题 在该项目实施的各阶段聘请了各方面的专家 进行了系 统的 大量的评价工作 环保总局将在全国重点地区和行业开展战略环评试点工 作 包括黄河中下游能源富集地区 海西经济区 北部湾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圈 成渝经济区等重点地区以及钢铁 石化 电力 造纸和煤化工等重点行业 这必 将大大推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开展进程 2 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 1 准备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首先研究有关文件 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发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 划 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 建设项目依据 可行性研究资料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 明确建设项目的工程组成 根据工艺流程确定排污 环节和主要污染物 同时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识别建设项 目的环境影响因素 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明确评价重点 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 2 正式工作阶段 主要工作是做进一步的工程分析 进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 监测并开展环 境质量现状评价 之后根据污染源强度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预测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 最重要的是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要求以及公众的 意愿 提出建设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3 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主要工作是资料 数据汇总 另从环境保护角度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给 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 Page 2 2 3 环评涉及的行业 环评文件的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只对这些政府和部门组织编制的有关 规划提出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这些规划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 一 地 即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第二类是 三域 即区域 流域及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 规划 第三类是 十个专项 即工业 农业 畜牧业 林业 能源 水利 交通 城市建设 旅游 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环评文件类型有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按照下列规定对建 设项目实行环境保护分类管理 一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 详细的评价 二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 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应当填报 环境影响登记表 2 4 环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 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同环境保护法 第十三条 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 必须遵守 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必须对建 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 规定防治措施 经项目主管部门预 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 计划部门方町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2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保护单行法 2002 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1998 年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的相关规定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部门规章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 2005 农村水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00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200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 管理名录 200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04 关于执 行建设项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9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 验收管理办法 总局 13 号令 2001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 定 2004 等 2 5 典型环境要素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 1 地表水评价 监测项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中 24 项基本项目 评价标准 采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中的五类标准进行水质类别评价 各 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 4 1 表 4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 mg L 参数 类 类 类 类 类 pH 无量纲 6 9 溶解氧 饱和率 90 或 7 5 6532 高锰酸盐指数 2461015 化学需氧量 1515203040 生化需氧量 3 34610 氨氮 0 150 51 01 52 0 挥发酚 0 0020 0020 0050 010 1 氰化物 0 0050 050 20 20 2 汞 0 000050 000050 00010 0010 001 铬 六价 0 010 050 050 050 1 石油类 0 050 050 050 51 0 评价方法 水质类别法 采用单因子类别评价方法 将所评价的河流某断面的实测平均浓度值与表 4 1 中 的五类标准限值进行比较 以该断面 或河流 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 河段 的水质综合类别 地表水域功能标准 根据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 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 或河流 间的污染程度大 小和污染年际变化 污染指数计算 采用第 类标准值 a 综合指数数学表达式 综合指数数学表达式 式中 式中 P Pj j j j 断面 河流 水污染综合指数断面 河流 水污染综合指数 P Pij ij j j 断面 河流 断面 河流 i i 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C Cij ij j j 断面 河流 断面 河流 i i 项污染物的年平均值项污染物的年平均值 C Cio io i i 项污染物评价标准值项污染物评价标准值 n n 参与评价污染物项数参与评价污染物项数 b b 污染分担率表达式污染分担率表达式 式中 Ki j 项因子的污染分担率 河流 水系水质定性评价 依据是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 暂行 河流水质评价应注意评价指标的确定 水质超标率和超标倍数计算采用的水质标河流水质评价应注意评价指标的确定 水质超标率和超标倍数计算采用的水质标 准类别 准类别 1 监测项目 常规监测项目 地表水水源水质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中基本项目和水源地补充项目共 28 项指标 地下水水源水质按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中 23 项指标进行监测 2 评价标准 地表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类标准 地下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类标准 3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类别法判定水质类别 分为达标 不达标两类 水源地若有一项 指标不达标 则该水源地为 100 超标 湖库 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依据 湖泊 水库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 技术规定 2 大气 1 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和修改单 环发 2001 1 号 规定的浓度限值二级标准 降尘采用暂行标准 下表 评价项目日 月 均值年平均值 二氧化硫 mg m3 0 150 06 二氧化氮 mg m3 0 120 08 可吸入颗粒物 mg m3 0 150 10 总悬浮颗粒物 mg m3 0 300 20 自然降尘 吨 平方公 里 月 18 暂行标准 2 评价方法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指数的加 和 可用于评价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水平 年际及季节变化情况 空气污染综合指 数数值越大 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 空气质量越差 反之 空气综合污染指 数数值越小 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较轻 空气质量较好 其数学表达式为 n i i 1 其中 Coi Ci i 式中 P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i 项空气污染物分指数 i i 项空气污染物的季或年均浓度值 Ci i 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Coi n 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 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 计入空气污 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总悬浮颗粒物或 可吸入颗粒物 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 其他市 县 区 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空气质量达标评价 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 行评价 其中年均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 综合的空 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 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一级和二级 为达标 超过二级标准 三级和 劣三级 为超标 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 二级为空气有一定 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 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 害性程度 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污染负荷系数法 计算各项污染物的分指数在综合指数中的构成比例 评价地区中的主要污染 物 其数学表达式为 100 i Fi 式中 i项空气污染物的负荷系数 Fi 日均空气质量级别 日均空气质量级别根据大气三项综合确定的空气污染指数 API 确定 API 的确定依据是 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 3 噪声 1 监测项目与频次 监测项目主要有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城市功 能区噪声定期监测 2 评价标准 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详见下表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单位 dB A 功能区0 类1 类2 类3 类4a 类4b 类 昼间 50 55 60 65 70 70 夜间 40 45 50 55 55 60 注 根据 GB3096 2008 4a 类为道路及内航道两侧区域 4b 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2011 年 1 月 1 日 前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执行昼间 70 dB A 和夜间 55 dB A 的限值 所以本次报告将不加区别地将 4a 类区和 4b 类区通称为 4 类功能区 3 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技术规定 总站物字 2003 52 号 中的等级划分规定进行评价 详见下表 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划分 等 级好较 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等效声级 dB A 68 0 68 0 70 0 70 0 72 0 72 0 74 0 74 0 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划分 等 级好较 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等效声级 dB A 50 0 50 0 55 0 55 0 60 0 60 0 65 0 65 0 4 地下水 供水 或排水 注水 规模按水量的多少可分为大 中 小三级 类 CP 地下水 EIA 工作等级的划分 应根据 CP 地下水供水 或排水 注水 规 模 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 CP 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2 供水 或排水 注水 规模按水量的多少 可分为大 中 小三级 分级供水 或排水 注 水 量 万 m3 d 大 1 0 中0 2 1 0 小 0 2 CP 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可用影响半径来表示 分为大 中 小三级 分级地下水水位变化影 响半径 km 大 1 5 中0 5 1 5 小 0 5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可分为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三级 分级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 敏感生活供水水源地 包括已建成的在用 备用 应急水源地 在建和 规划的水源地 准保护区 除生活供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 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 如热水 矿泉水 温 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生态脆弱区重点保护区域 地质灾 害易发区 1 重要湿地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沙化土地封禁保 护区等 较敏感生活供水水源地 包括已建成的在用 备用 应急水源地 在建和 规划的水源地 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 特殊地下水资源 如 矿泉水 温泉等 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 它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2 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 注 1 表中 地质灾害 系指因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发生的地面沉降 岩溶塌陷等 2 表中 环境敏感区 系指 CPEIA 分类管理名录 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 环境敏感区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 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产生的土地次生荒漠化 地 面沉降 地裂缝 岩溶塌陷 海水入侵 湿地退化等 以及灌溉导致局部地下水 位上升产生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次生沼泽化等 按其影响程度大小可分为强 中 等 弱三级 分级原则见表 10 分级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强产生地面沉降 地裂缝 岩溶塌陷 海水入侵 湿地退化 土地荒 漠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含水层疏干现象明显 产生土壤盐渍化 沼泽化 中等出现土壤盐渍化 沼泽化迹象 弱无上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地下水 EIA 的技术要求 掌握 CP 地下水 EI 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评价技术要求 一级评价要求 通过搜集资料和环境现状调查 了解区域内多年的地下水 动态变化规律 详细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给出 1 10000 的相关图件 污染源状况 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 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 的水力联系 同时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 平 丰水期的 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根据 CP 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 开展勘察试验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对地下水水质 水量采用数值法进行影 响预测和评价 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预测和评价 提出切实 可行的 EP 措施 二级评价要求 通过搜集资料和环境现状调查 了解区域内多年的地下水 动态变化规律 基本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给出 1 50000 的相关图件 污染源状况 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 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 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同时掌握评价区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 丰水期 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结合 CP 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 地补充必要的勘察试验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对地下水水质 水量采用数值 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 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半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和评价 提出切实可行的 EP 措施 三级评价要求 通过搜集现有资料 说明地下水分布情况 了解当地的主 要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给出相关水文地质图件 污染源状况 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 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 了解 CPEIA 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 评价 结合 CP 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监测 通过回归分析 趋势外推 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分析等方法进行地下水影响分析 与评价 提出切实可行的 EP 措施 5 生态 生态评价等级是对评价工作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等级 综合考虑项目的主要生态影响和生态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大小分为三级 一级 全面深入评价有很重要环境影响或敏感环境问题 二级 有重点问题评价 或专题 三级 一般问题 可分析确定 注意 一个项目只定一个级别 有多个影响点时 按级别最高的一个定级 遵循评审意见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工程影响范围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 50km220 50km2 20km2 生物群落 生物量减少 50 生产量锐减 50 异质性程度降低 相对同质 物种的多样性减少 50 2 1 2 1 2 3 2 3 2 3 3 3 物种的多样性锐减 50 珍稀濒危物种消失 1 1 2 1 3 1 区域环境 绿地数量减少 分布不均 连通程度 变差 绿地减少 1 2 分布不均 连通程度变 极差 2 1 3 2 3 水和土地 荒漠化 理化性质改变 理化性质恶化 1 2 1 2 3 2 3 3 敏感地区111 评价等级判定步骤评价等级判定步骤 1 影响性质的确定 建设项目生态影响的工作级别判定要在将影响划分为 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有 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 近期影响与长期影响 一次影响与 累积影响 明显影响与潜在影响 局部影响与区域影响的基础上进行 2 影响程度的确定 评价工作级别 1 2 3 级 表 7 1 列出了一些数据参考 由于生态科学正在发展中 带有许多不确定性 因此这些数据只具有参考性价值 3 影响的敏感程度 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两类 一是敏感区域 包括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水源保护区 重要生态功能区 项目施工和运行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有敏感生态问题 如珍稀濒危物种消失等 2 6 典型环境要素的监测布点方法 一 水 1 监测点位的布设 监测断面的分类 背景断面 指为评价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 不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 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对照断面 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 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 上游处 能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底值的断面 控制断面 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 即受纳某城市 或区域的全部工业和生活污水后的断面 消减断面 指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 污染物被稀 释 降解 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的断面 管理断面 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断面 2 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及方法 监测断面的布设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 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 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信息 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断面位 置应避开死水区 回水区 排污口处 尽量选择顺直河段 河床稳定 水流平稳 水面宽阔 无急流 无浅滩处 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 以便利用其 水文参数 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 背景断面 通常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 应远离城市居民区 工业区 农业化施用区及主要交通线路区 对照断面 反映进入本区域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 它布设在进入城市 工业排污区的上 游 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的地点 通常一个河段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 控制断面能反映本区域污染源对河段的影响 应设置在本区域排污口的下游 污染物与河水能较充分混合处 可根据河段沿岸的污染源分布情况 设置一至多 个断面 消减断面 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情况 应设置在控制断面的下游 河水与污染 物充分混合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 管理断面 通常根据以上四种布设方法考虑 3 监测断面数量的设置 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 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的了解 优化基础上 以最少的断面 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 二 大气 1 功能区布点法 多用于区域性的常规监测 1 先将监测区域划分成工业区 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和居住混合区 交 通不同功能区 2 再按功能区的地形 气象 人口密度 建筑密度等 在每个功能区设若 干采样点 2 网格布点法 3 同心圆布点法 4 扇形布点法 5 注意事项 1 采用同心圆和扇形布点法时 应考虑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的扩散特点 2 在实际工作中 常采用一种布点法为主 兼用其他方法的综合布点法 三 噪声 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布点 将要普查测量的城市分成等距离网格 例如 500m 500m 测量点设在 每个网格中心 若中心点的位置不宜测量 如房顶 污沟 禁区等 可移到旁边 能够测量的位置 网格数不应少于 100 个 2 城市交通噪声监测 布点 在每两个交通路口之间的交通线上选择一个测点 测点设在马路边的 人行道上 离马路 20cm 距路口的距离应大于 50m 长度小于 100m 的路段 测点 选在路段中间 这样的点可代表两个路口之间的该段道路的交通噪声 3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方法 测量工业企业噪声时 传声器的位置应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 但人需开 测点选择的原则是 1 若车间内各处 A 声级波动小于 3dB 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 1 3 个测点 2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大于 3dB 则应按声级大小 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 任意两区域的声级应大于或等于 3dB 而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 3dB 每 个区域取 1 3 个测点 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工人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 工作 活动的地点和范围 四 地下水 监测点 监测井 设置方法 1 背景值监测井的布设 为了解地下水体未受人为影响条件下的水质状况 需在研究区域的非污染地 段设置地下水背景值监测井 对照井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状况和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在污染区外围地下水水 流上方垂直水流方向 设置一个或数个背景值监测井 背景值监测井应尽量远离 城市居民区 工业区 农药化肥施放区 农灌区及交通要道 2 污染控制监测井的布设 污染源的分布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散形式是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的首要考 虑因素 各地可根据当地地下水流向 污染源分布状况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散 形式 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 监测重点是供水水源地保护区 渗坑 渗井和固体废物堆放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性较大的地区以条带状 污染扩散 监测井应沿地下水流向布设 以平行及垂直的监测线进行控制 渗坑 渗井和固体废物堆放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性小的地区以点状污染 扩散 可在污染源附近按十字形布设监测线进行控制 当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沿河渠排放或渗漏以带状污染扩散时 应根 据河渠的状态 地下水流向和所处的地质条件 采用网格布点法设垂直于河渠的 监测线 污灌区和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区生活污水易对周围环境造成大面积垂直的块 状污染 应以平行和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方式布设监测点 地下水位下降的漏斗区 主要形成开采漏斗附近的侧向污染扩散 应在漏斗 中心布设监控测点 必要时可穿过漏斗中心按十字形或放射状向外围布设监测线 透水性好的强扩散区或年限已久的老污染源 污染范围可能较大 监测线可 适当延长 反之 可只在污染源附近布点 区域内的代表性泉 自流井 地下长河出口应布设监测点 为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补 给 排 泄 关系 可根据地下水流向在已 设置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地表水体设置垂直于岸边线的地下水监测线 选定的监测点 井 应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 一经确认不准任意 变动 确需变动时 需征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智能检测分选装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转让定金合同范本
- 租房出售合同范本
- 年产10万吨高性能节能工业铝型材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coa检测报告(共4篇)
- 房屋租赁广告范文3篇
- 2024年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课堂差异化教学实施策略计划
- 秋季学期实践教学与实习安排计划
- 2024年马拉松比赛项目合作计划书
-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 年度考核结果证明
- 教师招聘登记表
- 医院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现代商务礼仪》课程标准(中职)
- ZX7系列手工焊机说明书
- 解放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
- 一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 大树的故事|冀美版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7.我是“非遗”小传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现场变更工程量确认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