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七模试卷C卷.doc_第1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七模试卷C卷.doc_第2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七模试卷C卷.doc_第3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七模试卷C卷.doc_第4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七模试卷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七模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下列各项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瞭望(lio) 拮据(j) 苔藓(xin) 言简意赅(gi)B . 铿锵(qing) 烘焙(bi) 苍劲(jng) 空穴来风(xu)C . 缱绻(jun) 诘问(ji) 绯闻(fi) 既往不咎(ji)D . 肖像(xio) 深谙(n) 创伤(chung) 深恶痛疾(w)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人逸事 多多益善B . 阳奉阴违 出类拔粹C . 风口浪尖 招谣撞骗D . 强词夺理 不修边服3. (2分)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B . 一个同学一下课就追问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C . 7.1级强震让玉树县结古镇成为重灾区,那里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少数站立的楼房也都有明显的裂横,所见一片狼藉,让初到当地的专家叹为观止。D . 看到电影可可西里中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4. (2分)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天气慢慢炎热起来了,同学们切忌不要下河游泳。B . 从学雷锋活动中,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实质。C . 长沙市正在修建地铁,地铁开通之后,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D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大约七倍左右。5. (2分)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话题。也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A . B . C . D . 6.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 , 。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A . B . C . D . 7. (2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本文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B .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 . 列子一则选自列子汤问,今所传本可能出于东晋人的搜集整理。作者列御寇,战国时期齐国人。D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它顺序来组织材料。写浮雕时,作者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所决定的。8. (2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有“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段故事,叙写刘备与曹操之间斗智斗谋的舌战,最后刘备巧借惊雷的掩饰躲过一劫。B . 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简爱中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C . 草房子中秦大奶奶从原先蛮不讲理,死也不肯离开艾地,变成了一个能主动管理学校,而又无偿地将艾地捐献给学校的热心人。D .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除了推崇一种“硬汉精神”外,还给我们第二个启示:善待海洋,和平相处。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9. (6分)(2014武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一张安稳的睡床秦珍子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引起热议。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小憩,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事实上,早在2002年到2009年,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况且,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活”。如果睡觉不再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这群人中会有多少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劳。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泥、钢筋,也许马上就要撑起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往只能是仰望着,而非分享着。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活着,这充满尊严。然而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为他们遮挡阳光,却难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浓烟的列车。这些疲惫的身躯仅仅需要在这趟列车上拥有一张安静的卧榻让启程者不必胆怯,让跋涉者得以休憩,让漂流者梦见未来。(选自新华文摘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道:“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从“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来看,本文所写的“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深深的同情,结合句中划线字部分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3)文中写道:“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为什么普通劳动者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体面?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表达了什么愿望。10. (16分)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宫佳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刺绣又称女红 , 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日:“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十一寸深沉的光阴。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鮮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选自中山日报,有刪改)【注】女红(g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1)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小时候稍微大一点结了婚后来去谋生主要事件“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_(2)结合语境,品析第段画线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3)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第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B . 第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C . 第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恨,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 绣出画卷。D .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 领悟到刺绣是母家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E . 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痛病,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三、 诗歌阅读 (共2题;共13分)11.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结合句中炼字,谈谈你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话的理解。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广既从大将军青(卫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汉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气不好),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 ,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赵食其)合军出东道。(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合并)B . 东道少回远(稍稍)C .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D . 固自辞于大将军(固然)(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B .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C .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D .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3)下列对“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B .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C .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D . 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将军卫青、右将军赵食其、前将军李广都是此次与匈奴作战的汉朝将领。B . 李广二十来岁就开始与匈奴作战,所以特别想当先锋,率先战死在单于面前。C . 汉武帝、大将军卫青及右将军赵食其都认为李广年龄大,不适合与单于正面作战。D . 李广是一个不听将令的人,他最终没有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军。(5)将下列课内文言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四、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13.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解释划线字。 年且九十(_)且焉置土石(_)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身已半入,止露尻尾(_)(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智叟的态度是:_。(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人物描写方法。 (4)翻译。 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5)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