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5.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同步练习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达标 (共9题;共18分)1. (2分)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A . 规则的球体B . 规则的椭球体C . 圆形D .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 (2分)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正确的是( )A .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知道“地”是一个球体B . 目前,对“地”的形状没有统一的说法C .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 . 我国古代的“盖天说”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3. (2分)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A . 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B . 地球被水汽所包围C . 地球上七分是海D . 地球上没有水4. (2分)关于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B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B . A地降水比B地多C . A地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D . B地可能在南美大陆上5. (2分)驶离海岸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首先船身从送行的人们视野中消失,然后船的其他部分从送行的人的视野中消失,这是由于( ) A . 送行人的位置造成的B . 地球球体形状造成的C . 太阳光的照射造成的D . 送行人的错觉造成的6. (2分)如图实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A . 天圆如张盖B . 地球是个球体C . 地方如棋局D . 地球是正方体7. (2分)读图,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赤道半径6357千米B . 平均半径6371千米C . 赤道直径约为4万千米D . 极半径是6378千米8. (2分)赤道是( )A . 0经线B .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 . 本初子午线D .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9. (2分)读图,反映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A . B . C . D . 二、 综合提升 (共1题;共5分)10. (5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如图甲所示;还有发生月食时,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如图乙所示。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例子,是否就可以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的理由是什么?第 4 页 共 4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达标 (共9题;共18分)1-1、2-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幸福乐园-湘美版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五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20陀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Module 10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 关系营销企业内部关系
- 竞凭幼儿园园长述职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 第4节 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教学设计 浙科版选修3
-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3 Making plans Unit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s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外研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
- GeomagicDesignX教程教学课件
- 包装设计-超级全完整的课件
- 写景作文ppt课件完美版
- 高超声速飞行技术
- 空调维保投标方案(技术标)
- 物流配送员劳动合同
- 《高效团队管理:打造卓越团队的三大要素》
- 本科毕业设计-年产110万吨氧化铝石灰拜耳法溶出车间设计
- 新《医院财务制度》课件
- 医院物业项目投标书
- pep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3《Atthezoo》单元作业设计(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