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病历书写规范2样题及答案_第1页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病历书写规范2样题及答案_第2页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病历书写规范2样题及答案_第3页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病历书写规范2样题及答案_第4页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病历书写规范2样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样题一:(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 杨某,女,35岁,已婚,工人。2005年7月10日初诊。 患者于3天前出现发热,恶风,鼻塞,咳嗽,自行服用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1天前咳嗽、咳痰加重,于今日来诊。现症:咳嗽频剧,气粗,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 查体:T:37,P:90次/分,R:18次/分,BP120/75mmHg。双肺呼吸音粗。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109/L,N:80%。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 答题要求: 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 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咳致喘的咳喘相鉴别。 考试时间:60分钟。,参考答案:中医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据以咳嗽为主症,故诊断为咳嗽,因表证未解,诊断为外感咳嗽,据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辨证为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发作。中医病证鉴别: 与由咳致喘的咳喘相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痰多色黄。 2. 双肺呼吸音粗。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109/L,N:80%。 4、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入院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风热犯肺证 西医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剂:桑菊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叶15 g 菊花10 g 连翘10 g 杏仁15 g 大贝母10 g 栝蒌15 g 桔梗10 g 黄芩10 g 陈皮15 g 麦冬15 g 甘草10 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二:(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 梁某,女,32岁,已婚,农民。2005年8月7日初诊。 患者从小体质较差,加之经常从事体力劳动,2月前出现咳嗽少痰,痰中带血,于今日来诊。症见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时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夜寐盗汗。 查体:T:37.8,P:90次/分,R:20次/分,P120/70mmHg。神志清,形体消瘦,右上肺闻及湿罗音。舌干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0*109/L,中性粒细胞:70%,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沉60mm/h。胸片右上肺片絮状阴影,密度较淡。 答题要求: 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 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虚劳相鉴别。 考试时间:60分钟。,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咳嗽少痰,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故诊断为肺痨。痰少质黏,时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夜寐盗汗,形体消瘦,舌干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辨证为虚火灼肺证。素体虚弱,肺肾阴虚,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中医病证鉴别: 与虚劳相鉴别:肺痨具有传染性,是一个独立疾病,有其发展及传变规律。虚劳病缘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侯的总称。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要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少痰,痰中带血,盗汗, 2、右上肺闻及湿罗音。 3、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沉60mm/h。 4、胸片示:右上肺片絮状阴影,密度较淡。,入院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肺痨 中医证候诊断:虚火灼肺证 西医诊断: 肺结核治法:滋阴降火。方剂: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沙参15 g 麦冬15 g 玉竹15 g 百合15 g 白及12 g 百部12 g 白茅根9 g 贝母12 g 生地10 g 五味子10 g 鳖甲10 g 甘草6 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三:(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 陈某,男,35岁,已婚,工人。2005年4月6日就诊。 患者昨日午餐过食辛辣厚味,并饮白酒半瓶,下午起即感上腹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腹痛拒按,烦渴引饮,潮热汗出,大便秘结,小便短黄。今晨自服“吗叮啉”无效,遂来就诊。 查体:T:37.7,P:10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面色红,腹部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肝脾肋下未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3.5*109/L,中性:78%。血淀粉酶800U/L,尿淀粉酶1500U/L。血糖5.0mmol/L。 B超示:胰腺肿大、光点增多。答题要求: 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 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相鉴别。考试时间:60分钟。,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诊断为腹痛。腹痛拒按,烦渴引饮,潮热汗出,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辨证为湿热壅滞证。饮食不节,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中医病证鉴别: 与胃痛相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而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胃病见症较少见。西医诊断依据:1. 过食辛辣厚味及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绞痛。2. 查体:T:37.7,腹部平软,上腹部压痛。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3.5*109/L,中性:78%。血淀粉酶800U/L,尿淀粉酶1500U/L。4. B超示:胰腺肿大、光点增多。,入院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腹痛 中医证候诊断:湿热壅滞证 西 医诊断:急性胰腺炎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方剂:大承气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大黄12 g(后下) 柴胡12 g 枳实15 g 厚朴15 g 芒硝12 g(冲) 郁金12 g 黄芩12 g 山栀9 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四:(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张某,男,32岁,已婚,工人。2005年5月23日初诊。3天前游泳后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自服感冒药,无效,今天上午出现喘促、胸痛,遂来就诊。现患者喘息咳逆,息促,鼻翼煽动,胸痛,痰多稀薄而带泡沫,发热,恶寒,头痛,口不渴。 查体:T:37.8,P:90次/分,R:26次/分,BP120/80mmHg。左下肺语颤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舌淡红,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2*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85%。胸部X线片示:左下肺大片状渗出影。答题要求: 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 中医病证鉴别:不需作答。考试时间:60分钟。,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喘息咳逆,息促为主症,故诊断为喘证。起病快,因外邪所致,故属实喘。痰多稀薄而带泡沫,发热,恶寒,头痛,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而滑,脉浮紧,辨证为风寒壅肺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中医病证鉴别:(此项不需作答)西医诊断依据: 1、 喘促、发热、恶寒、胸痛。 2、 查体:T:37.8,左下肺语颤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2*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85%。 4、胸部X线片示:左下肺大片状渗出影。,入院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喘证 实喘 中医证候诊断:风寒壅肺证 西 医诊断:肺炎治法:宣肺散寒方剂: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炙麻黄6 g 炒杏仁9 g 紫苏10 g 橘红9 g 苏子12 g 紫苑18 g 半夏9 g 款冬花9 g 甘草3 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五:(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余某,女,45岁,已婚。2005年12月3日初诊。自4年前始出现双下肢轻度浮肿,时轻时重,常因劳累而加重。近日因过劳双下肢浮肿加重,按之凹陷不易恢复,伴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脘闷,纳减便溏,尿量偏少。 查体:BP:120/80mmHg。双下肢轻度浮肿,双肾区叩痛(+)。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白细胞0-3/H,尿红细胞(-),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2克,肾功能正常,血脂正常。答题要求: 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 中医病证鉴别:不需作答。考试时间:60分钟。,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双下肢浮肿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故诊断为水肿。双下肢轻度浮肿四年,时轻时重,常因劳累而加重,伴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脘闷,纳减便溏,尿量偏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故辨证属脾阳虚衰。久病及过劳伤及脾气,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不能制水,水泛为肿。中医病证鉴别:(此项不需作答)西医诊断依据: 1、水肿反复发作四年,近日加重。 2、查体: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双肾区叩痛(+)。 3、实验室检查: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2克,肾功能正常,血脂正常。,入院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水肿 阴水 中医证候诊断:脾阳虚衰证 西 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方剂:实脾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干姜9 g 附子9 g 草果9 g 桂枝12 g 白术15 g 茯苓15 g 泽泻15 g 车前子30 g(包) 木瓜10 g 木香6 g 厚朴12 g 大腹皮30 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六:(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丁某,男,45岁,司机。2006年2月11日初诊。患者平素饮酒,喜食辛辣。三天前因过量饮酒发生胃脘疼痛,进食后痛甚,伴胃中嘈杂、泛酸,恶心不欲进食,未服药治疗。今晨突发胃痛加剧,胀满嘈杂,呕吐暗红色血性物质约60ml,夹有食物残渣,伴口臭,口干,大便不畅,便下色黑。 查体: P:96次/分,BP100/60mmHg。面色苍白,上腹部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3.9*109/L ,WBC:4.9*109/L。Hb:83g/L。大便潜血(+)。答题要求: 1.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 中医病证鉴别:不需作答。考试时间:60分钟。,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呕吐暗红胃痛色血性胃内容物为主要表现,故当诊为呕血。呕吐暗红色血性胃内容物,夹有食物残渣,胀满嘈杂,口干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饮酒,喜食辛辣,积湿生热,胃热久郁,灼伤胃络,迫血妄行,病位主要在胃,病性为实证。中医病证鉴别:(此项不需作答)西医诊断依据: 1、 有饮酒史,本次发病因饮酒而诱发,呕吐血性胃内容物60ml,伴胃 痛,嘈杂,泛酸等症。 2、 查体: BP100/60mmHg, HR:96次/分。面色苍白,上腹部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3.9*109/L ,WBC:4.9*109/L。Hb:83g/L。大便潜血(+)。,入院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血证 吐血 中医证候诊断:胃热壅盛证 西 医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剂: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黄芩10 g 黄连6 g 大黄10 g 丹皮10 g 山栀10 g 侧柏叶10 g 茜草根10 g 白茅根15 g 石斛15 g 天花粉10 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七:(师承和确有专长的中医执业医师) 郑某,女,46岁,已婚,农民。2005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关节重着、酸痛,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疼痛,手足沉重,活动不便,晨起僵硬不能活动,肌肤麻木不仁,在当地医院服中药汤剂治疗,效不显,遂来就诊。 查体:T:36.5,P:7 0次/分,R:19次/分,BP120/80mmHg。形体肥胖。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实验室检查:ESR:42mm/h,RF:1:80IU/ml。 X线片示:双手关节软组织肿胀。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不需作答。考试时间:60分钟。,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肢体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为特征,诊断为痹证。多个关节肿胀、疼痛,麻木重着,手足沉重,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辨证为着痹。感受风寒湿邪而以湿邪偏盛,湿挟风寒留滞经脉,阻滞关节,闭阻气血。中医病证鉴别:(此项不需作答)西医诊断依据: 1、关节晨起僵硬,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疼痛。 2、实验室检查:ESR:42mm/h,RF:1:80IU/ml。 3、X线片示:双手关节软组织肿胀。,入院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痹证 着痹 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湿痹 西 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剂:薏苡仁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薏苡仁30 g 苍术15 g 羌活15 g 独活15 g 防风15 g 川乌6 g 麻黄6 g 桂枝12 g 当归12 g 川芎15 g 生姜3片 甘草6 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八:(师承和确有专长的中医执业医师) 辛某,男,49岁,已婚,干部。2005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平素急躁易怒,近三个月来出现口舌干燥,多饮,多尿,逐渐消瘦,伴心烦,喜冷饮,夜寐差,大便干。 查体:T:36.7,P:71次/分,R:12次/分,BP:125/85mmHg。形体消瘦。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1.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7.2 mmol/L,尿糖(+)。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不需作答。考试时间:60分钟。,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为特征,诊断为消渴(上消)。口干,多饮,喜冷饮,多尿,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辨证为肺热津伤证。急躁易怒,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内 ,消灼肺脏阴津,肺脏燥热,津液失布。中医病证鉴别:(此项不需作答)西医诊断依据: 1、多饮,多尿,逐渐消瘦三个月。 2、 查体形体消瘦。 3、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1.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7.2 mmol/L,尿糖(+)。,入院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上消) 中医证候诊断:肺热津伤证 西 医诊断:糖尿病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剂:消渴方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天花粉15 g 葛根30 g 麦冬15 g 生地15 g 黄连9 g 黄芩12 g 知母15 g 藕汁50ml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九:(师承和确有专长的中医执业医师) 赵某,女,30岁,已婚,工人。2005年8月初诊。患者于昨日过食辛辣后出现腰部疼痛,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尿色黄赤,小腹拘急引痛,伴发热,口渴,脘闷不欲食,舌苔黄腻,脉滑数。 查体:T:38.1,P:90次/分,BP:120/80mmHg。肾区叩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9/L,N:75%。尿常规:白细胞(+),尿蛋白(-),尿潜血(+)。肝肾B超未见异常。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不需作答。考试时间:60分钟。,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诊断为淋证。小便短涩刺痛,尿黄赤,发热,口渴,脘闷不欲食,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热淋。过食辛辣,致湿热内生,湿性趋下,下注膀胱,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中医病证鉴别:(此项不需作答)西医诊断依据: 1、突发小腹及腰部疼痛,尿急、尿痛、尿频。 2、T:38.1,肾区叩痛(+)。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9/L,N:75%。尿常规:白细胞(+),尿潜血(+),尿蛋白(-)。,入院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淋证 中医证候诊断:热淋 西 医诊断: 急性肾盂肾炎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剂:八正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山栀子15 g 瞿麦15 g 萹蓄15 g 车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