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加拔罐火针赞刺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_第1页
火针加拔罐火针赞刺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_第2页
火针加拔罐火针赞刺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_第3页
火针加拔罐火针赞刺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_第4页
火针加拔罐火针赞刺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针加拔罐(火针赞刺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1、疾病概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多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密集成群的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常伴剧烈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易发生后遗神经痛,一般很少见到双侧发病,亦少有复发(复发率为0.2%)。本病根据病情表现可以分为:无疹性、顿挫性、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泛发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既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器官移植、艾滋病、大手术之后,也可引起如面瘫、三叉神经痛、内脏带状疱疹等疾病,甚可导致失明、耳聋、死亡等严重临床事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以上者。临床证实,老年人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提示,带状疱疹的发病呈散发,年患病率为1020,其好发部位及所占发病总数的比例大致为头面部15%,颈项部12%,胸背部55%,腰腹部14%,骶尾部3%,全身性1%;带状疱疹发病可见于各年龄阶段,患者的年龄与发病率、疼痛程度及潜伏期成正比,其中70的患病者年龄超过50岁,60岁以上者占发病人群的比率超过30,而年龄愈小发病率愈低。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约为20%。,带状疱疹的发病机理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沿神经纤维迁移并潜伏在脊神经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由于人体内抗体不能消除潜伏在神经根节内的水痘病毒,故平时不出现临床症状。而在某些诱因作用下,潜伏的病毒再次活动繁殖,沿相应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引起复发感染,则产生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亲皮肤性和嗜神经性,因此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病毒主要侵犯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疼痛程度与皮肤表现无明显关联。临床研究还证实,带状疱疹属于自限性疾病,其自然病程约为2-3周,平均为16-17天。,中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观察研究有千余年历史,对其病因病机已形成了明确和较为统一的认识,当前业界普遍采用的是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894)中规定的“蛇串疮”疾病与证候诊断标准,其证候分类包括;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三种类型。,中西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均将缩短病程、减轻痛苦及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作为基本原则,西医药以抗病毒、免疫增强、止痛以及对症治疗为主要手段,具体采用了如无环鸟苷、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双氯芬酸钠等药物治疗;中医药依据辨证结果分别以疏肝清热、健脾利湿、理气活血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或针刺、艾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具有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已通过现有大量临床文献报道得到证实。,2、疗法介绍 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火针赞刺法)是汇集了火针疗法、刺血疗法、火罐疗法与赞刺针法等传统针灸方法的优势特色,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对皮肤疾病急性带状疱疹的治疗而提炼形成的一种综合方法,本法以火针、火罐作为主要器械,结合了火针烧针法、火针刺法、赞刺针法与拔火罐法的操作手法。通过将火针针尖烧红至发白,其高温灼刺皮损局部,凭借火针针身粗大以及赞刺针法的多针浅刺,能够造成疱疹皮损局部完全开放,再加上火罐强力的吸附作用,使局部毒邪与恶血尽数裹挟而出,受损局部得到新血充分濡养从而达到止痛和愈病之功。,基础性研究证实,本疗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可以有效地杀灭疱疹局部病毒,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和神经损害,从而缓解剧痛症状,良好地发挥针灸抗炎、镇痛的作用,同时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加速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使疾病得以迅速康复。本课题组应用火针赞刺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以疱疹与疼痛完全消除作为痊愈标准,采用火针赞刺疗法治疗9天内的痊愈率高达90.9%;同时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治疗第9天的痊愈率为38.9%,此结果与伐昔洛韦新药临床评价的疗效结果一致(文献中报道口服伐昔洛韦第9天的痊愈率为33.3%-38),证明本疗法用治急性带状疱疹具有较佳疗效。,3、应用推广前景 火针疗法和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在各地均有广泛应用,临床医师应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是在临床操作方法以及采用器具的标准规范等方面有待统一和提高。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完成了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该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起效快、疗程短、后遗疼痛发生率低、安全性好,花费相对少,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等特点,而同时研究整理形成了技术操作规范,解决了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前景。,二、疾病诊断标准 1、西医标准参照现代皮肤病学(杨国亮等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93-297)和诊疗常规(谢立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制订。 典型病例根据单侧性发疹,多数水疱簇集成群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及伴有神经痛等特点即可做出诊断。本病有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见于发热(尤其高热)病的过程中,常易复发。,偶然也有与接触性皮炎混淆的,但后者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剧痒,无神经痛。 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及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显著者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加注意。,2、中医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894) “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带状疱疹。 2.1蛇串疮疾病诊断标准;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2蛇串疮证候分型诊断标准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燥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簿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三、适应症; 带状疱疹急性期(病程小于等于7天)。 适宜年龄范围为8岁至85岁。 适用于急性期各型带状疱疹。 四、禁忌症 本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安全性较高,但在诊治合并下列情况的患者时需要医生谨慎处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1.血友病患者及患有其他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禁用;,2.妊娠的妇女禁用;3.合并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忌用;4.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者忌用;5.瘢痕体质者忌用;6.面部、会阴部带状疱疹忌用;7.哺乳的妇女及婴幼儿慎用;8.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者慎用。,五、技术操作方法;1、器械准备1.1火针针具:点刺专用火针,以钨钢为原材料制成。规格:中号火针直径为0.75mm,粗火针直径为1.2mm。1.2火罐:1-5号通用玻璃火罐。1.3医用脱脂棉球、止血钳、95%酒精。1.4火柴或打火机1.5购置火针困难或在应急情况下,可以规格为0.3025mm的标准针灸针代替火针,但限烧针10次。,2、详细操作步骤 2.1患者体位 根据带状疱疹皮损部位取坐位或卧位,以患者自感舒适、利于放松,便于医生操作为宜。 2.2选穴、治疗次序及消毒 在疱疹起止的两端及中间选定治疗部位,先于最早出现皮疹的部位即发疹的始端“蛇头”施行治疗,再于后发疱疹的中间部“蛇腰”与尾端“蛇尾”施行治疗。如果患者皮损面积较大、局部疱疹数量较多,可分批治疗。 以75%酒精行常规皮肤消毒,若皮损局部已发生皮肤破溃者则换用安而碘消毒,以减轻患者疼痛。,2.3火针赞刺 针刺次数: 根据疱疹簇的大小确定所刺针数,以簇中疱疹数量的1/3至1/2为宜。 火针烧针: 左手持止血钳夹持浸有95%酒精的医用脱脂棉球并点燃,使火焰靠近患者皮损部位并距先前选定的针刺部位约10-15cm,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烧的酒精滴下灼伤患者。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探入火焰的外焰烧红或烧至发白。,火针赞刺: 烧针后以疱疹簇为单位呈“品”字形点刺。要求时间在一秒钟以内,针尖仍发红时果断、迅速地刺入带状疱疹皮损部位,直入直出,不得歪斜、拖带。水疱、丘疹或红斑区采用中、粗火针点刺,进针深度以针尖刺破疱疹,达到其基底部为度。对于较大的脓疱或血疱即直径0.5cm以上者,用粗火针点刺,刺后用消毒脱脂棉球挤净疱液。,2.4拔火罐及留罐 根据疱疹簇面积大小,选用适当型号的火罐于火针点刺后在受针局部吸拔,以火罐能罩住疱疹簇,使火针刺点被纳入罐内为度,如果疱疹簇面积过大,可并用多个火罐。留罐时间510分钟,以局部皮肤轻度瘀血为度,通常可拔出少量血液或渗出液。 若起罐后局部出现血疱,可再用火针点刺。 治疗结束后,以消毒棉球擦净局部皮肤表面污液,如皮肤表面破溃明显者,可敷以无菌纱布并保持创面干燥清洁。,3、治疗时间及疗程; 患者就诊的前三天每日行本法治疗一次,之后隔日治疗一次。 本疗法无固定疗程限定,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病人耐受情况决定治疗次数,当疱疹结痂、疼痛消失即可终止治疗。通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本法治疗9天内的痊愈率高达90.9%,且无后遗神经痛发生。,4、关键技术环节 4.1火针点刺 强调“红”、“快”、“准”。 红烧针完全,保证针尖足够温度。 快火针点刺操作进针、出针过程果断迅速,避免拖泥带水,减轻患者疼痛。 准针刺时眼明、心静、手稳,准确地多针点刺在疱疹上,进针深度以刺破疱疹达到其基底部为度。,4.2拔罐; 用闪火法拔罐,视疱疹簇面积大小选用口径适当的火罐,以罐口能覆盖疱疹簇,使针刺点被纳入罐内为度。 为了提高疗效,保证适宜的出血量,火针点刺后应迅速加用拔罐。 留罐时间可根据施术部位皮肤颜色的变化情况、患者的体质及耐受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加以综合判断,适当调整。,5、注意事项 5.1医生注意事项 1)加强训练以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如医生本人畏惧火针者,不要轻易施用火针疗法。 2)火针针具因反复多次加热烧灼,易发生老化即变形、变软而影响临床操作,要选用品牌火针并定期检查火针质量,对品质降低的火针要及时更换。 3)火针针刺前要注意无菌消毒,消毒后避免局部再污染。 4)火针针刺及拔罐时注意防止火焰或燃烧的酒精滴下灼伤患者。,5)关节、大血管及重要脏腑与器官周围慎用火针。 6)面部及其他肌肉菲薄部位宜选用细火针,减轻患者疼痛。 7)治疗过程中医生要细致观察皮肤的颜色及患者的反应,出现滞针、疼痛剧烈、出血、晕针、感染等意外情况时,按照意外情况应对方案及时处理。,5.2患者注意事项; 1)血友病患者及患有其他出血倾向疾病者禁用火针。 2)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慎用火针。 3)过度饥饿、过度劳累、精神过度紧张以及极度畏惧火针者,暂不用火针。 4)火针针刺后局部有小红肿及轻度搔痒属正常情况,禁止搔抓以防感染。 5)火针治疗后24小时内不可洗浴针刺局部,以防感染。 6、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6.1滞针 表现:火针针刺后出针时发现针体和局部组织粘连,火针无法拔出或出针不畅。 原因分析:(1)火针加热时温度不够,或火针离开火焰后进针速度太慢。以致针体变凉。(2)病人心情紧张,致使局部肌肉痉挛,或针刺过深而出现滞针。(3)针体过于老化,其锋利度不够。(4)医者的指力和腕力不够,或初次使用者因操作要领掌握不熟练所致。 处理方法:(1)火针加热时务必要烧针到针体通红发白。当火针针体离开火焰后要疾速刺入穴位,操作时可将火焰尽量靠近所刺部位,使医者和病人的位置适于操作,并可以减缓火针冷却。,(2)病人心情紧张时,要做好抚慰工作。操作手法要轻,掌握好针刺深浅度,切忌盲目操作,以致针刺过深,造成病人因紧张害怕、疼痛加重、肌肉痉挛而出现滞针。(3)火针因反复加热烧灼,极易老化,而要及时检查更换。(4)火针的操作要求技巧性较强,医者须具备一定的指力和腕力操作时才会得心应手。故医者对指力和腕力进行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初次应用火针的医者来说,应该熟练掌握火针操作的基本规则,切忌鲁莽操作。,6.2火针针刺未能达到预期深度;原因分析:(1)火针烧针时没有达到预定高温,或针体虽然加热到预定的高温,但在离开火焰后,针体冷却太快,以致进针时针体温度过低。(2)病人的心情紧张,致使局部肌肉痉挛或所选取的部位或穴位不恰当,如针刺时碰到骨骼、肌腱、韧带等。(3)针体老化,针尖变圆钝,操作时阻力大。(4)医者指力不够,姿势不正确。或因初次操作,不敢着力深刺。,处理方法;(1)注意烧针方法,待针体通红发白时方可进针,并注意烧针时尽量接近针刺部位,针尖方向应指向所刺部位为宜。(2)做好术前准备,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医者畏火针者不要施针于人。(3)在针刺骨骼、肌腱、韧带部位的穴位时,要注意针刺方向,适当加力。(4)要注意针刺姿势。不要甩腕进针。进针时要针、指、腕、前臂一体,以肘为轴,屈伸前臂,引领腕、指、针行。,6.3病人疼痛剧烈;表现:火针针刺不应有剧烈疼痛,一般针刺后局部轻微灼痛,很快消失。如针刺时痛甚,应寻找疼痛的原因。原因分析:(1)火针烧针温度不够。(2)针具选择不适当。(3)操作不熟练,动作缓慢。(4)出针后未及时处理。 处理方法:(1)烧针(点刺火针)时必须通红发白,再进针,如不红则疼痛甚。注意烧针在火焰的外围,先烧针体,再烧针尖。(2)进针时要尽量快速,所以针火要尽量靠近患部,针尖指向进针部位。(3)注意面部、肌肉菲薄部,应选择细火针。(4)出针后要快速用干棉球,按压针孔,以减轻疼痛。,6.4针刺时针体弯曲或折针; 原因分析:(1)进针姿势不正确,没有使针、指、腕浑然一体。(2)术者有畏针心理。(3)针体老化或不够挺直。 处理方法:(1)纠正操作姿势,注意针尖、针体力度与针刺 部位尽量垂直。(2)畏火针者,不要施针于患者,否则心惧而手软,往往不易进针或弯针。(3)更换新针,尽量避免使用曾折弯的火针。,6.5出血 火针针刺时的出血是一种常见现象。 原因分析:(1)火针具有开大针孔的作用,常常可被用作放血排邪的有效工具。这种情况下的出血属正常情况,勿止,待血色转鲜红,其自止。有些病变,由于瘀血内阻,其中压力高,用火针放血排邪时常会看到,针出而暗褐色血液随之喷射而出的现象,不要紧张止血,也待其出尽为宜。如下肢静脉曲张,有些皮肤病粗糙而厚的皮损处均可有此现象。(2)用割烙火针,灼烙某些病变时,操作过快,会引起出血。(3)点刺火针深刺时,有时会出现皮下或组织间肿胀、疼痛,甚则影响局部组织、神经功能,这是由于内出血,未能及时发现处理,而血瘀皮下或组织间而成。,处理方法:(1)针刺时应尽量避开皮下血管。 (2)针刺后要注意观察,如局部出现肿胀,应及时用棉球放针孔上,用指加压按压局部10余分钟,不要揉动,其后可用冷毛巾外敷。12小时后肿胀局部可用热毛巾热敷。肿胀已成,当时未散者一般需7天或2周以上方可消散,但不会遗留后遗证。(3)也可局部用于棉球或纱布压迫止血。(4)如火针针刺后出血不止者,大都为血友病或凝血机制障碍者。应及时处理。注意上述患者禁用火针。,6.6感染 火针疗法本身是一种良性的局部轻度烧伤,针刺局部会出现小面积的 红肿,会有轻微的搔痒,也有些人会有一些全身的反应,如轻微的恶寒发热等。这些都是由于烧伤局部无菌性炎证反应的结果,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个别情况下,局部被感染,而发生较严重的红、肿、热、痛,则是火针针刺的意外情况,应加以克服。原因分析:(1)针孔没有保持清洁、干燥,或针后1日内淋浴等。(2)局部搔抓感染。(3)针刺后,使用了污染的棉球按压针孔。(4)糖尿病病人接受火针,针前皮肤消毒不够严格。,处理方法:(l)局部感染,红肿热痛,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用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