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心得范文.doc_第1页
童声合唱心得范文.doc_第2页
童声合唱心得范文.doc_第3页
童声合唱心得范文.doc_第4页
童声合唱心得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声合唱心得范文 童声合唱心得歌唱的方法及声音训练的书刊已出了不少,但大都是适应于变声期之后的成年人的,而童声的歌唱与训练方法的专著几乎是凤毛麟角。 再者,指导教师原来所学的也都是成年人的歌唱发声法,那么,如何指导训练童声合唱,本人谨就此方面的实践体会写给大家,请予斧正。 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应该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童声训练的基本原则;二是童声合唱的声音基本要求集中、统 一、清澈、甜美。 少年儿童(本文以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为例)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无论身高、体重、生理和心理状况都与成年人大不相同,特别是儿童的声带非常稚嫩,且具有清脆、明亮的童声特色。 因此,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与成年人的训练原则上就有较大不同。 也就是说,如果拿成年人的声音训练方法去训练少年儿童,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甚至会误人子弟。 童声训练的基本原则应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集中、扩大和美化其童声。 那么,第二个应把握的是按照什么目标来调教童声合唱的声音。 这就是,如何使众多的合唱队员的声音集中、靠拢、统一。 变声期前的男孩、女孩其音色一样,主要是能否训练出歌唱的(用科学的发声法发出的,可塑性较强的,具有一定表现力的)声音。 还要削弱其个性,增强其共性,发出深远、明亮的群声和清纯、悦耳、的和声。 童声训练,我是先从训练“呼吸”开始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有位大师告诫说“会了歌唱的气息就会了歌唱的技术的一半”。 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呼吸是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 同学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 先练“声音”,后练“呼吸”,容易给学生增加生理负担,精力也无法集中,满脑都是声音的概念,很少顾及“呼吸”,这就必然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孩子们讲些抽象的声音概念和训练方法,倒不如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个比方来说明。 什么是唱歌的“呼吸”只吹嘴上固定上橡皮筋的气球,当给它吹气时,它就会不断地向外膨胀,当气球中的气流在外作用力的情况下从气门流出时,橡皮筋就会发出“吱”的声响,直到没有气了。 那么,人体的胸腹部好比气球,橡皮筋就是喉口的声带,当人体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腹部扩涨,当呼气时,气流通过声带发声。 如果象挤压气球一样控制腹部,那么声音就会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这就是歌唱气息的运用和控制。 接下来就是气息的基本练习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一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1秒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 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咳!.”直至气息没了。 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 有的同学向里瘪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 有的同学既不扩涨也不瘪,他是把支点放到胸部,有的在喉部,和平常生活中的气息状态一样,是不能够发出歌唱的声音的。 用上述方法通过大约一星期的练习,同学们对歌唱的呼吸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接下来再进行声音的训练。 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音从C音开始在中音区练习,然后再向高音或低音扩展。 切记,这是成年人的练声法,少年儿童则应以较高的C1音开始。 这不仅保持了童声音色,还能使其明亮、集中,也避免了过早以中音区训练而造成声音过散和童声成人化的毛病。 为了使童声合唱的声音集中,统 一、清澈、透明,我选用了一个“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 在发音时,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这是学习一切音乐表演艺术的原则),用“闻花”的体会快速吸气,似“惊吓”如“喝水”张开上口盖,拉开喉咽壁,上提笑肌,微夹两腮,以上状态一定要保持住。 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从C音往上不断地增加一些假声的成分,把声音打在上口盖稍靠前的位置,充分利用鼻腔和头腔共鸣,并注意气息的深度与压力,音越高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唱好了“噜”字之后,不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觉(这点比光练声更有收获),并要求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噜”字是怎样唱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尽量保持音色,保持口腔位置。 然后,慢慢向中音区(l-3音)扩展。 长时间的练声易乏味,可以用小星星这首同学们非常熟悉,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练声最终要与语言,(歌词)相结合,为了在范音“噜”的发音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语音范围,我选用了“嘿、哩、啦、来、啷、唠”等元音字,并按次序进行声音过渡训练,“嘿”字能很快找到高位置,增加假声成分,其他几个字的字头都是“L”音,有利于把声音打在上颚上,直冲嗅觉区,虽然韵辙使口形有些变化,但能保持面罩音,使声音挂住掉不下来。 练习音阶也有原来的由中音上行改为由高音跳跃的下行,并且速度要快。 以上练习从g2音作5降为f2作5依此类推直至作g1音为一个字音的练习段,然后逐个字进行练习。 还必须注意的是,中、低音区声音练习要“微微含着”,不能让声音从口里直着喊出来,避免出现音色松散,字音“白”的毛病,可以用“啃苹果”的感觉,打开牙关,下颚放松,使劲张上口盖,“竖”着唱。 在童声合唱的和声训练方面,作为指导教师对你的学生的和声素质的高低要胸中有数。 训练有素的,自然就少费劲,对于未接受过合唱训练的学生,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合唱技术方面;一是和声思维方式。 ?合唱技术训练要按照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练二部和声练习,然后再练三部、四部和声练习。 和声音程以三度或六度为宜。 在做以上练习时,要先练长音(气息要长),最好是先轻声练习,也可以先“虚”着唱,找到那种深远的、朦胧的感觉,使声音归到合唱的统一“点”上。 只要找到了音质,其他方面,如声音的力度变化,速度变化都能通过训练很快地得到解决。 关于和声思维方式,在这里不是指和声理论上的进行与发展,是指同学们对和声音乐的认识和感受及主动反映表现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你会发现,唱主旋律声部(多数是在第一声部)的同学很快就能学会,而唱和声声部的同学学得慢,忘的快,很容易跟着主旋律声部“跑”了,甚至即便你下了很多功夫,单独让和声声部学得很好了,一旦合起来,还是会失败。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和声音乐整体思维方式问题。 因为每一种艺术方法的获得都是经过磨练才得来的,合唱也不例外。 对于没受过训练的同学来说,就像瞎子过河摸不着深浅的,合唱也不例外。 对于没受过训练的同学来说,就像瞎子过河摸不着深浅,从心理上就打怵,主动性就没了,这就容易“随了大流”。 另一种原因是,中国的音乐,文化,形成了合唱歌曲以旋律为主导,和声为辅,容易对旋律偏爱和敏感,也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它,造成“跑音走调”。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及快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l)根据选定的合唱曲目,把合唱队员分成高、低两个声部或(高一部、高二部,低一部,低二部)四个声部,进行简单地三度、六度长音和声练习。 (2)分声部学习合唱作品的词曲。 在一个声部学唱时,其他声部的同学暂且回避,以免“串音”。 (3)如果作品是一部旋律,两部和声的,先让和声的两个声部结合起来练习,再同旋律声部结合练习。 如果是四部和声,先让高声 一、二部结合练习,或是低声 一、二部结合练习,然后四部同时结合练习。 (4)在四部和声结合时,旋律声部可暂时轻声唱,以突出和声声部(这是对和声声部同学的鼓励),然后逐步达到作品所要求的声部间平衡的音量。 (5)如果对于低声部无论是对歌手的选拔,还是人数多少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话,那是不太妙的。 从和声理论上讲,低声部是四部和声的外声部,与第一声部同样重要;从声音角度讲,童声的低音区本来音量就小,因此,非莫削弱,而且还需增强。 最好是挑选几个嗓音条件好的骨干来充实带动低声部,人数也相对的增多。 (6)指导教师和指挥要热情地调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