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有效阅读经典.doc_第1页
中学生如何有效阅读经典.doc_第2页
中学生如何有效阅读经典.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如何有效阅读经典摘要:经典阅读是中学生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的中学生由于环境氛围、学业压力等原因对经典的阅读很有限,远远未有效打到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本文从“必要的诵读、反复阅读、探究性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让中学生阅读经典的几点做法,以期对中学生的经典阅读有一点指导意义。关键词:经典 中学生 有效阅读作者:向烽 单位: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 邮编 445800 电话文学(文化)经典对于一个人个性的涵养、灵魂的塑造、人格的养成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中学时代。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在1315岁之前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一生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窗户将永远对他关闭”,这种说法也许太绝对化,但至少说明“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中学时代的阅读习惯培养是很重要的,但是现今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社会上物质化、娱乐化、功利化等诸多原因,大多数的中学生对名著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浅尝辄止的,即使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五“名著导读”规定的书目,很多学生也只是看看内容简介,了解一下主要人物、大致的情节,至于原著根本没看过。另一方面迫于写作教学的压力,老师们又不断要求学生阅读所谓的文学杂志、报刊,背诵所谓的考场范文,学生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只能被迫阅读、背诵,生吞活剥,一知半解,更有漏洞百出、闹出笑话的,这使我想起了哲学家叔本华的一段话:“读者大众的愚蠢和反常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为他们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保存下来的至为高贵和稀罕的各种思想作品放着不读,一门心思地偏要拿起每天都在涌现的、出自平庸头脑的胡编乱造,纯粹只是因为这些文字是今天才印刷的,油墨还没干透。从这些作品诞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鄙视和无视它们,而用不了几年的时间,这些劣作就会永远招来其他人同样的对待。它们只为人们嘲弄逝去的荒唐年代提供了笑料和话题。”事实上,很多真正写的好的考场作文都能够反映出作者广博深入的阅读素养,特别是对名著精髓的理解,所以,上述这些在有些地方或许还普遍存在的做法确实是舍本逐末,亟需改进的。那么如何在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和经典阅读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让中学生有效阅读经典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可进行尝试:1、必要的诵读。词学大家叶嘉莹女士说,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曲有一个吟诵传统,必要的诵读对于营造阅读氛围,进入经典内部非常重要。梁实秋先生回忆起小时候的读书生活时也说,老师朗诵时“咬牙切齿,声震屋瓦”“轻描淡写,如行云流水”,而学生“细心聆听,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之前,已经相当的体会到文章的美妙”,“老师讲解之后,立即要我们朗诵,于是全班同学高唱,如鼎沸,如蛙鸣,如鸟喧,如蝉噪”。老师可以利用晨读、诵读课的机会指导学生大声而深情投入的诵读经典,不仅是诗词曲,一些戏剧段落、小说精彩片段都可以进行诵读,在吟诵中体悟经典,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2、反复阅读。“反复是学习之母”,任何知识都需要在反复温习、实践中巩固,更何况流传百代,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的经典呢?实际上很多学者名流,耆宿大家都十分注重“反复”这一法宝:学者曹聚仁儒林外史读了100多遍,红楼梦读了70多遍,水浒三国也读了20多遍;毛泽东说红楼梦不看五遍没有发言权;张恨水14岁之前就能够背诵“四书”古文观止左传等典籍;陈丹青如果不是倾听木心先生的讲授,反复研读鲁迅的著作,也不会有退步集荒废集等大量文集的问世所以在学生阅读经典时要告诉他们,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坚持“第一遍熟悉,第二遍读懂,第三遍探究”等读书要领,只有真正读懂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提升自身素养,也才能在写作时得心应手的运用这些素材,林语堂说,每一次对经典的重读都是“灵魂的壮游”,经典是一片丰沃的土地,一片茂密的森林,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所以,外国谚语会说“真正的阅读始于重复”。3、探究性阅读。中学生阅读时间有限,面对浩如烟海的名著,很多学生只能“望洋兴叹”,心生畏惧,即使考试大纲罗列的名著,很多学生也抱怨没时间、没耐心读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或选定一个作家的作品进行阅读,或围绕一个主题选定相关的作品进行阅读,这就像打井一样,与其打十口不及泉的井还不如先选一口深入开掘,等到泉水喷涌,尝到甜头的时候,学生也许也获得了阅读兴趣和方法,当然,这也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著名教育家钱理群先生就在一所高中开设了一个学期的“鲁迅作品研读”课程,整个学期专门读鲁迅的作品,结果一学期下来原先在学生心目中或面目可憎或敬若神明的鲁迅形象一下子真切起来,很多学生都理会了先生在思考什么、忧心什么,原来在看起来佶屈聱牙的文字背后有这样一个博大的心胸啊,一学期的专题阅读让同学们受益匪浅。需要注意的是,探究性阅读必须立足于文本,切忌浮光掠影,花拳绣腿,大而不当的探讨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通过探究性阅读,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用批判的眼光辩证的看待问题。4、阅读方法的引导。金圣叹在谈到阅读西厢记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 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必须与美人并坐读之。与美人并坐读之者,验其缠绵多情也必须与道人对坐读之。与道人坐读之者,叹其解脱无方也”,涨潮在幽梦影中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这都是古人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经验之谈,阅读方法因人而异,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但是在阅读经典时老师应该向学生讲授一些基本的、实用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与略读,化整为零的分散阅读和一口气读完的集中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做读书笔记,批注评点法等等,当然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书-比如美国学者艾德勒和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把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等四种层级,且充满了大量事例、细节,对学生会很有启发性,一旦摸索、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之后,学生的阅读效率将会大大提高。阅读经典是一场长途跋涉,对学生的耐性、毅力、智力也许都是一次考验,不会像读休闲小品那样轻松,毕淑敏的阅读是一种孤独、曹文轩的阅读时一种宗教、王蒙的书是要捧着读的等文章都谈到了阅读经典的方法、态度,老师可以适当的向学生介绍名家的“读书经”。5、开展经典读后感写作、演讲比赛,开办名著经典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老师在青少年的阅读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点燃他们的阅读热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学校、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作家学者进行读书主题讲演,开放阅览室、图书室,进行“读书之星”评选活动,开设阅读课等等;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播放根据经典改编的电影,播放一些读书类的节目(如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央视的读书子午书简优酷网的一千零一夜等等),用幻灯片展示教师的自我阅读心得,实际上,老师的阅读导向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巨大的,老师本身应该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有书卷气的人,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去阅读。经典的阅读对中学生来说可以说是精神的奠基,基础的厚薄决定他他以后人生的高度。如何有效阅读经典是一个较大的话题,随着教育部门对学生经典阅读的重视,更多的学子一定会在经典的滋养中茁壮成长,经典的书香一定会弥漫所有的校园。在今年清华大学寄发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中都附有校长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