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0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_第1页
某市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0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_第2页
某市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0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_第3页
某市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0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_第4页
某市某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0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第一节 项目背景 . 1 第二节 项目概况 . 3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 5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6 第一节 城镇垃圾的产生及收运、处理现状 . 6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7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 9 第一节 项目选址 . 9 第二 节 项目建设条件 . 9 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 . 13 第一节 建设规模的确定 . 13 第二节 工程规模及内容 . 14 第五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 15 第一节 垃圾填埋处理工艺的选择 . 15 第二节 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选择 . 25 第三节 填埋工段工艺方案 . 33 第四节 渗滤液处理工艺方案 . 35 第五节 其他 . 40 第六节 主要设备方案 . 42 - - 第六章 主体工程 . 45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 47 第一节 总图运输 . 47 第二节 项目构成 . 48 第三节 公用辅助工程 . 48 第八章 节能节水措施 . 52 第一节 编制依据 . 52 第二节 能耗指标分析 . 52 第三节 节能节水措施综述 . 53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 56 第一节 编制依据 . 56 第二节 项目环境现状 . 56 第三节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 57 第四节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 59 第五节 环境保护方案 . 60 第六节 环境影响分析 . 63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 64 第一节 设计依据 . 64 第二节 工程特殊要求 . 64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危害分析 . 65 第四节 设计采用的防范措施 . 65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 67 - - 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工作制度 . 67 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 . 67 第十二章 项目招投标及监理 . 69 第一节 招标内容 . 69 第二节 核准招标事项 . 69 第三节 建设项目工程监理 . 70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 . 72 第一节 项目实施阶段 . 72 第二节 项目实施进度 . 72 第十四章 投 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74 第一节 投资估算 . 74 第二节 资金筹措 . 76 第十五章 经济及社会效益评价 . 77 第一节 评价主要依据及测算说明 . 77 第二节 收入及费用估算 . 77 第三节 财务效益评价 . 79 第四节 敏感性分析 . 80 第十六章 社会评价 . 81 第一节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 81 第二节 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 . 82 第三节 项目社会风险分析 . 83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 85 - - 第一节 结论 . 85 第二节 建议 . 85 附 表 : 1、总投资估算表 2、建构筑物投资估算表 3、机电设备投资估算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5、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6、工资及福利费用估算表 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8、利润及利润分配估算表 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 -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某 市 某 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 2、项目承办单位: 某 市 某 镇城镇建设服务中心 3、 项目 负责人: 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省工程咨询公司 5、承办单位概况 某 市 某 镇城镇服务中心成立于 2006 年 3 月 , 其 前身为 某 镇城建管理所 , 主要负责 某 镇 镇 区环境卫生工作。该中心内设规划科、市管科、市政科环卫队、房产科、监察队、财务科和办公室, 该中心现 有工作人员 53人, 除了 3 人 在编 外 , 其余的全部为聘请的人员。 聘请 人员中 管理人员 35 人,环卫工 15 人 。 中心 有垃圾清运车 两台 ,洒水车1 台 、垃圾集装箱 35个 ,垃圾处理 场 1 个 和办公场所 1 处 。该服务中心负责清扫保洁面积 138000 平方米,日清垃圾约 40 吨,年清运垃圾总量约 15000 吨。 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与相应规范 某 镇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2001101 号)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 GB16889-1997) ;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 17-2004); - -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CJ/T 3037-1995);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 准( GB 14554-1993);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 22-87);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2-9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应充分贯彻“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清洁卫生、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原则;在满足“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认真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合理提出项目建设的思路、建设规模、建设方式; 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特点,认真搞好垃圾处理场布局,防止本项目建设和运转对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根据垃圾处理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处理工艺力求技术成熟、运行可靠、经 济合理,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 坚持节约合理的原则,对垃圾处理场的内部工程进行合理的布置,节约土地资源,达到项目规划能力。 - - 8、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垃圾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高密度集中,垃圾产生量也逐年增多。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干电池及各种包装材料的大量使用,垃圾成分日趋复杂,其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加重了环境自身的调节负担,城区环境状况逐年恶化。垃圾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垃圾也以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公害。 某 镇始建于八十年代初的垃 圾堆放场,早已堆满无法使用。正在启用的火石山一处冲地填埋场,由于没有卫生填埋的处理措施,垃圾渗漏液污染地下水、恶臭扰民,与周边村民因垃圾污染引起的冲突日益加剧。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因垃圾填埋造成的 冲突已闹上了法庭,如今矛盾 很难 调和。近年来,因垃圾污染损害引起的纠纷倍增,造成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为使日益加剧的垃圾危害得到遏制,保护环境,治理污染 , 真正洁净美化 某 镇,在近期内迅速建设一个满足较长时间使用的垃圾处理场工程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第二节 项目概况 1、项目拟建地点 该项目拟建地点位于 某 镇建成区 西侧,距 某 镇镇中心 11 公里处 某村 某 山与 某 山中间的自然洼地。 2、建设规模 该项目征地 92亩,新建包括垃圾填埋区,污水处理区及辅助生产管理区的大型现代化垃圾处理场。该项目建成后前期日处理生活垃圾为 60T/d,后期可达 100T/d,服务年限为 30年。 3、主要建设条件 - - 该项目建设场址为山冲地,植被较好,周边无农户,空气扩散条件好,大气质量不会受到影响,根据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区域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1996)二类标准 。 场地可供垃圾填埋平均高度 30 米,地势开阔,库容量较大,使用年限 可达30年。 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 1601.06 万元,其中地方财政配套 500 万元, 项目业主 自筹 1101.06万元。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填埋场 1.1 处理工艺 卫生填埋法 1.2 填埋作业方式 每日覆土的单元 分层作业法 1.3 启用年进场垃圾量 t/d 60 1.4 最大进场垃圾量 t/d 100 1.5 日均进场垃圾量 t/d 60 1.6 设计处理场容积 万 m3 76 1.7 处理场服务年限 a 30 1.8 最大堆积高度 m 30 1.9 最大垃圾填埋高程 m 67 2 渗透液处理量 t/d 50 3 占地面积 亩 92 4 建设期 月 12 5 劳动定员 人 22 - - 6 投资 6.1 投资总额 万元 1601.06 6.1.1 建设投资 万元 1582.31 6.1.2 流动资金 万元 18.75 6.2 单位投资 按填埋场容积计算 元 /m3 21.06 7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a 154.82 平 均年 其中:年经营成本 万元 /a 81.66 平均年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是为解决和保护城 镇 环境质量的社会公益性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伟大绿色环保工程。项目实施后,不仅可以改善 某 镇 镇 区环境面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汉江流域的水资源环境,促进长江水系污染综合整治,保护生态安全,保护 某 镇地下水质,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 某 镇投资环境,抓住国家全面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有利契机,促进 某 镇经济的迅猛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和 环境效益,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 城 镇 垃圾的产生及收运 、处理 现状 1、城 镇 垃圾的产生及垃圾性质 某 镇目前垃圾的来源主要为:商业垃圾、机关学校垃圾、办公垃圾、集贸市场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及居民生活垃圾,其中以居民生活垃圾为主要产生源。 据调查, 某 市 某 镇垃圾成份中以无机物含量为主,占 79.10%。有机物含量为 20.90%。无机物中以煤灰含量最高占 78.7%,有机物中厨渣含量仅为 12.30%。 垃圾容重范围在 0.5 0.8 吨 /m3,含水率 30 40%,容重小于 0.80吨 /立方米,设计考虑容重取 0.75 吨 /立方米,垃圾压实 容重 1.2 吨 /立方米。 2、城 镇 垃圾的收运现状 某 镇生活垃圾主要是通过垃圾楼道和设置在城市内的 24 个垃圾箱、 82个果皮箱及垃圾中转站 进行收集 。 城 镇 垃圾的清运系统主要是一次清运和二次收集转运两种类型: 一次清运:垃圾收集后,直接送到垃圾堆放点。 二次转运:由工人将收集的垃圾送至中转站,再由运输车辆送至垃圾处理场。 某 镇垃圾清运以二次转运为主,约占总量的 80%。该镇目前拥有垃圾运输机械 3 辆,其中垃圾车 2 辆,洒水车 1 辆。城区现有垃圾转运站 3 处,每处面积约 40平方米,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垃圾主要靠垃- - 圾箱和垃圾楼道收 集,环卫工人将收集的垃圾用人力翻斗车送到转运点,再由垃圾车送往垃圾堆放点。 该垃圾收运系统较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运力不足,清运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 3、垃圾处理现状 某 镇始建于八十年代初的垃圾堆放场,早已堆满无法使用。正在启用的火石山一处冲地填埋场 , 由于受到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仍然是采取简易堆放方式,导致了垃圾渗漏液污染地下水、恶臭扰民,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随着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处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与卫生城市的创建不相协调。 4、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未经处理的垃圾堆放场实际上是一个大污染源,它对水源、土壤、大气均会造成直接的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兴旺 , 垃圾简单堆放, 与城镇的环境 质量要求矛盾突出 ,群众经常为垃圾处置不妥而产生不满情绪, 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 ,对社会安定造成不稳定因素 , 因此 , 某 镇镇区 垃圾应尽快解决出路问题。 镇 区垃圾堆放采用垃圾箱的露天方式,必须合理布局垃圾站,解决垃圾临时收集问题。 垃圾不处理而采用露天堆放是孳生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良好环境,也是暴发病疫的祸根。在垃圾堆放场附近 , 春、夏、秋三季苍蝇之多已到了令人发 怵的程度,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本项目拟新建一座日处理量为 60吨(后期日处理量可达 100吨)的垃圾处理场,它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一个社会公益性项目。城镇环境卫生是城镇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是给城镇“洗脸”美容。小城镇建设好得再好 ,环境卫生跟不上去,到处是脏、乱、差,会直接影响到城镇的整体形象,必然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建立一个美好的城镇需要有美好的城镇环境卫生相匹配,干净卫生美丽的城镇可以提高整个 某 镇的文明程度,可以反映当地人们的精神风貌,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 会的全面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社会两个文明的进步。 讲干净爱整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城镇即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城镇档次不高,但是如果这个城镇干净、卫生、整洁,也会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城镇建设是一个过程,它由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政策、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而城镇的环境卫生则由城镇人的素质决定的,是城镇当代人的管理、习俗问题。这个例子是多见的,像欧洲古老偏僻乡镇的一条小街,那里城市现代化设施并不多,但是这条街始终是干净的,是卫生的,所以这条街永远是美丽的,让人留连忘返。 本项目 建设将改善 某某 镇镇区的环境质量,保障居民健康,保护自然生态及资源。本项目既是一项重要的环保设施,又是一项城市配套的基础设施,是一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项目。- -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第一节 项目选址 1、项目地理位置: 本 项目位于 某 镇建成区西侧,距 某 镇镇中心11公里处 的 某 村 某 山脚下。 2、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 本 项目 规划 建设用地 92亩,土地所有权原属于 某 镇 某 村,目前该地 正在 办理征地手续。 第二节 项目建设条件 1、自然环境条件 地质、地形: 某 属汉江河谷地带,东北为大洪山,西部为鄂西的荆山支 脉,中部沿汉江为汉江河谷平原的一部分,境内东部和西部是山丘地区,中部沿汉江两岸自北向南缓缓降低,是典型的河谷平原。最高海拔为 某 客店镇的斋公岭,高程 1050m。 某 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征为褶皱断块山地,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发育着残积坡积物、洪积冲积物、河流阶地等地貌景观。 本建设项目地点为 某 村 某 山与 某 山中间的自然洼地,该地土层为破残积层,场地内土层较厚,性质相对稳定,大致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第四系坡积层,表层有植被,堤更为坡积填土,主要分布在场区南北山坡及山 谷处,层薄、干裂、呈黄色。 第二层为粘土,层薄、可塑、呈黄色,地基承载力较高,隔水性较好。 第三层为泥质岩,灰白色,泥状结构,层理构造、略具可塑性,- - 含水量少,隔水性较好。 气象: 某 市为中纬度地区,地理座标跨东经 112 7 113 00,北纬 30 42 31 3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 16左右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9.7 (7、 8 月郢中 )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5 (1 月易家岭 ) 全年无霜期 平均为 250-270 天 年日照小时数 1800-2300h 年平均降雨量 948毫米 最大暴雨量 1560 毫米 (1954年 某 站 ) 主导风向 西北风 平均风速 3.4m/s 最大风速 26m/s 水文:在汉江纵贯全市 134公里的河段上,呈叶状分布着蛮河、利河、扭头港、竹皮河、丰乐河、直河、南北湖河,长滩河等 8 条水系。这些河流,每年都有大量客水过境。据 *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计算,汉江年均过境客水量为 482.25 亿 m3, 8 条支流年过境客水量为 4.49 亿 m3,客水的分布具 有面广线长的特点。 地震: 某 市地震属浅震,震源深度一般在 8 千米左右,震级亦不大,地震烈度为 6 度。据中国地震目录记载, 某 于 1407年、 1469年和 1603 年共发生过三次较大地震,其烈度为 6-7 度,震级 5 5.5级。 2、社会经济条件 - - 社会环境条件 某 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水的中游,汉江自北向南穿境而过,东与京山交界,西与 某 接壤,南与天门为邻,北与随州、宜城毗连,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电力充沛。全市版土面积 4488平方公里。 某 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水的中游,汉江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全市版土面积4488 平方公里 。 2007 年全市辖 17个乡镇、 3 个国营农场、 3 个大型水库,总人口 10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1.7万人,占总人口的 31.2,2007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79.83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780 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6001元,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县 (市 )前茅。 某 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 2700多年,古称郊郢,为楚国的陪都,三国时属吴,称石城。明世宗嘉靖皇帝以自己生养发迹于此,取“ *”之意,故取名为 *,在明代为承天府,与顺天府、应天府成中央政府三大直辖府,齐名 于天下,盛极一时。 某 市属国务院第一批列入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市内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齐全,长荆铁路的建成与运营,已给全市经济及对外开放带来新的活力。 某 镇是 某 市(地级市)考核的十大工业重镇第一名。该镇磷矿资源丰富,素称“中原磷都”,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发展基础 。 镇区建有日供水能力达 5 万吨的2 座供水公司, 6 座变电站,总容量 142450 千伏安 。 2 个火车站和 3条铁路专用线, 23 公里矿区专用公路和年货运吞吐量 50万吨的汉江机械装卸码头,与襄荆高速公路形成了铁陆河联运, 组建了 3 大物流- - 公司,网络运输车辆 8000多辆参与商贸流通,年发送货物量在 350万吨左右 。 镇区建有各类学校 37所,其中普高 2 所、职高 2 所,乙级以上医院 3 所 ;建有 5 家大型商业超市和 3 家工业品市场、 4 家农贸市场、3 家花卉竹木交易市场, 5 处城镇休闲广场 。 已开发商品房小区 4 处,建有 18 家宾馆,可同时接纳客户 5000 余人,年交易额达 6 亿元 。 配套公用绿地 2700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 46%。 交通运输条件 某 镇 交通 网络发达, 207 国道、 襄荆高速、 焦枝铁路 、 汉江 黄金水道四通八达 ,交通十分便利。建设项目所在地比较偏僻,为了便 于项目建设专门修建一条公路 自 某 镇区 通往建设项目所在地。 3、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本 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劳务、技术、建筑力量等其它都可以由本镇或项目所在地本市 自己解决,像砖、水泥、沙、石灰等建筑材料也都可以在本地市场解决,而其质量、价格方面都有一定优势,这样既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也可以提高建设效益。- - 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 第一节 建设规模的确定 城镇垃圾产生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城镇人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也在加快,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地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机械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社会 的发展、科技进步,国民经济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垃圾产生量的增长和垃圾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 根据我国 132个城市垃圾人均日产量统计数据发现:垃圾人均日产量为 2kg 以上的城市有 11 个,占 8.27%; 1 2kg 的城市有 61个,占 45.86%; 0.5 1kg 的城市有 46个,占 34.59%;全国垃圾人均日产量在 95%的置信度时的均值为 1.27kg,置信范围为: 0.5 2kg。 某 镇城区现有人口 6.5 万人 (不含流动人口) ,根据我国同类城市和 某 镇环卫部门的统计数据,估算生活垃圾人平量为0.9kg/人日, 镇 区垃圾日产生量按 2007 年统计数据 0.9kg/人日计算,则为 0.9kg/人日 6.5万人 =58.5t/日。 根据此计算结果,考虑到预留发展余地,本可研报告推荐本填埋场初期垃圾日处理量为 60 吨 /日,远期日处理量为 100 吨 /日。 - - 第二节 工程规模及内容 本 项目征地 92 亩,新建包括垃圾填埋区 、 污水处理区及辅助生产管理区的大型现代化垃圾处理场。项目建成后,近期处理生活垃圾能力 60 T/日,后期最大处理 能力 100 T/日 ,服务年限为 30年。 垃圾填埋区:垃圾填埋库区占地 80亩,占总面积的 87%,垃圾 填埋高度 可达 30M,有效库容为 76万立方米,建成初期处理能力为 60T/日,后期最大处理能力为 100T/日。 污水处理区:污水处理区建于垃圾填埋场西北角,占地 4亩,占总面积的 4.3%。其中新建集污池 600平方米,厌氧塘 500平方米,曝气塘 300 平方米,生物氧化塘 300平方米,自然氧化塘 300 平方米。该区主要用于处理场 渗滤液 ,处理能力为 50T/日, 处理工艺为生物处理法 。 辅助生产管理区:该区位于垃圾填埋场北部,占地 8 亩,占面积的 8.7%。主要新建垃圾检测平台 100 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地磅房 51平方米,一层砖 混结构配电房 52平方米,二层砖混结构综合楼 500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食堂及浴室 130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车库及机修 120 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门房 30 平方米,建地埋式矩形钢筋结构粪库, 有效 容积为 300立方米。- - 第五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第一节 垃圾填埋处理工艺的选择 1、 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 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为: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各种 垃圾 处理 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 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 2、 某 镇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是:技术成熟,设备可靠,能适应 某 镇的垃圾特性,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最少项目投资下,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在选择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某 镇生活垃圾物理和化学组成及变化趋势; 某 镇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 某 镇城镇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 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特点; 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对资源再利用的潜力和程度。 目前,能够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 - 理、处置,并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基本上可综合、归纳、划分为四大类: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热化学处理技术(目前主要是焚烧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技术。 3、 垃圾处理方法简介 垃圾处理是指将垃圾转变为适合于运输、利用、贮存和最终处置的过程。通过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的。“无害化”的基本任务是将垃圾经过工程措施处理,达到不损害身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的目的;“减量化”的基本任务是通 过适宜的工程措施和方法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容积。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对垃圾进行处理利用,另一方面要从源头出发,减少垃圾的产生量;“资源化”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垃圾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卫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等。这几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处理特点、效果各有不同。 卫生填埋法 卫生填埋是采用工程手段,利用山涧沟谷、荒地,按照卫生填埋工程标准将垃圾进行掩埋处理的一种方法。它应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 - 防渗处理工程措施必须保证填埋场与外界的水环境的隔离,其中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必须小于 10-7cm/s,以防止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必须经过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水体或城市污水管道系统。 填埋作业应分层铺盖填埋、压实,并尽可能做到当日覆盖(用杂土和其他材料),以提高填埋容积的利用率,减少臭气四逸和蚊蝇的孳生,并注意夏季的消毒灭蝇工作。 对填埋体产生的沼气应有组织的收集和排放,如有条件则可以加以利用,以防止发生沼气的无序迁移和聚集而可能导致的爆炸。 按“标准” 规定设置环境监测点,以检查填埋场的管理、操作是否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卫生填埋是城市垃圾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方法,而且是其他处理方法所必需的最终处理方法。它具有适应性广、操作简单、垃圾消纳量大、运行费用低的特点。但该方法处理垃圾减容量小,占地大。采用卫生填埋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否能在经济运距之内得到地形、位置、工程地质、水文地址等条件符合要求的场地。卫生填埋法目前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法。 堆肥法 堆肥法是指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 - 质转化的微生物过程。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不同 ,可以把固体废物的堆肥法分为好氧和厌氧两种工艺。前者是在通风条件下,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由于好氧堆肥温度高,一般在 55 65,有时高达 80,亦称为高温堆肥。后者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发酵造肥。由于好氧堆肥具有发酵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易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故现代堆肥技术一般采用好氧堆肥。但是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在好氧分解及提取肥料后,还有一定量的垃圾不能被利用,因而这部分垃圾还必须进行填埋。 焚烧处理法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在焚烧炉内有机废物与空气发生氧化燃烧反应,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下氧化 、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以同时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焚烧的目的是尽可能焚烧废物,使被焚烧的物质变为无害和最大限度的减容,并尽量减少新的污染物产生,避免造成二次污染。采用焚烧法,一般要求垃圾的低位热值大于 4500 千焦 /公斤。 固体燃烧的过程是:固体垃圾热裂解 复杂的碳氢化合物 挥发气化 氧助燃燃烧。影响焚烧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焚烧温度、焚烧停留时间、废物与助燃空气的混合强度、燃烧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合强度、空气供应量等。 焚烧炉种类较多,包括:炉排型、炉床型、沸腾流化床型。 - - 焚烧法处理垃圾减容量大 ,杀灭细菌等污染物彻底,并可回收余热。但其建设投资是三种方法中最高的,且设备运行管理较为复杂。进行焚烧处理垃圾的制约因素除建设资金、垃圾热值外,最主要的是焚烧温度较低时会产生剧毒物质二恶英,其关键控制条件是焚烧温度是否能达到 3000(二恶英在此温度下会分解)。 各种处理方法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 详见下表。 世界各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比例表 (按垃圾重量百分比) 国家 处理量 (万 t/年) 焚烧 % 填埋 % 堆肥 % 废品回收 % 奥地利 230 11 65 18 6 比利时 350 54 43 0 3 加拿大 1600 8 80 2 10 丹麦 260 48 29 4 19 芬兰 250 2 83 0 15 法国 2000 42 45 10 3 德国 2500 36 46 2 16 希腊 315 0 100 0 0 爱尔兰 110 0 97 0 3 意大利 1750 16 74 7 3 日本 5000 75 20 5 0 - - 卢森堡 18 75 22 1 2 荷兰 770 35 45 5 18 挪威 200 22 67 5 7 葡萄牙 286 0 85 15 0 西班牙 1330 5 85 7 3 瑞典 320 47 34 3 16 瑞士 370 59 12 7 22 英国 3000 8 90 0 2 美国 17750 16 67 2 15 平均 26.3 59.74 3.36 10.3 注: 1.摘自世界能源基金会杂志 1995年 2 月 44 期 2.日本的城市生活垃圾量为去掉可回收物品的统计数字。 国外垃圾焚烧技术近十多年来有较快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有: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燃料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由以烧煤为主改为了使用石油、煤气 、电;出现了超级市场,人们购买到的食品大都经过加工处理,大大减少厨余量;各种物品大都改善或增加了包装,导致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垃圾热值有了明显的提高;能源的紧张,特别是石油危机之后,加速了垃圾能源的开发利用;人们对环境保护日益关注,对填埋法防渗要求不断提高,填埋场投资和运行费用均有所增加;垃圾焚烧技术的进步和完善,以及焚烧法本身独特的优点。诸多原因使焚烧法逐- - 步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认可和采用。 堆肥法在国外一般较少使用,主要是投资要比填埋法高,接近焚烧;成本也要比填埋法高,而堆肥产品的运费和 销路及产品对土壤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的制约,也使得堆肥法的推广和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堆肥法在国外发展也较缓慢。 由上表可见, 上述四大类的处理方法中,对垃圾 进行 填埋 处理 的比例最高,约 60%。如垃圾焚烧炉最早使用国英国,填埋法仍占 90%;经济实力最强的美国,填埋法仍占 67%;日本是土地奇缺和谋求废物资源化能源化的经济强国,填埋法亦还占 20%。 3、工艺选择 选择垃圾处理工艺的影响要素很多,除要满足“三化”基本原则外,还应考虑一些其它因素,如下表所示: 三种垃圾处理方法比较 填埋 焚烧 堆肥 技术可靠性 可靠, 有一定经验 可靠 可靠,有一定经验 操作安全性 较好,注意防火 好 好 选 址 较困难,要考虑地形地质条件,防止地表地下水污染,一般远离市区,运输距离大于 15 公里 最易,可靠近市区建设,运输距离大于 10公里。 较易,仅需避开居民密集区,气味影响半径小于 200米,运输距离 10 15 公里。 占地面积 大 小 中等 适用条件 适用范围广,对垃圾质量无严格要求 要求垃圾热值不小于 900kal/kg 从无害化出发,垃圾中生物可降解有机物不- - 低于 10%,从肥效出发大于40%。 最终处理 无需再处理 占处理总量 的 25%左右的残渣需作填埋处理 非堆肥化需作填埋处理占总量的 35% 产品市场 有沼气回收的填埋场可作发电 有余热回收的焚烧场可作发电 堆肥市场有一定困难 能源化意义 部分有 有 无 资源回收 无现场分选回收的实例,但有潜在可能性。 垃圾分选,可回收部分物资,但取决于垃圾中可利用的百分比。 作农肥和回收部分废品 地面水污染 有可能,但可采取措施减少可能性。 在处理厂区无,但炉灰填埋时,其对地面水污染可能性与填埋相仿。 可能性较小 地下水污染 有可能,虽可采取防渗保护,但仍然可能发生渗漏 在处理厂区无 ,但炉灰填埋时,其对地面水污染可能性与填埋相仿。 可能性较小 大气污染 可用导气、覆盖压实等措施控制 可以控制,但二恶英等微量剧毒物尚难控制。 有较微气味,污染指标超标可能性不大。 土壤污染 限于填埋场区域 无 需控制堆肥制品中重金属的含量 管理水平 一般 最高 较高 单位投资 11 26 元 /吨 35 45 元 /吨 15 30 元 /吨 运行成本 10 20 元 /吨 30 35 元 /吨 20 25 元 /吨 根据有关理论研究,在我国适宜的比例是:卫生填埋法 50%,堆肥法 25%,焚烧法 15%,其它 10%,从 基建投资方面分析:卫生填埋法最省,堆肥次之,焚烧法最贵。从经营处理费用方面分- - 析:卫生填埋法亦最省。 但卫生填埋法,因地质条件不同,防渗设施要求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投资差异很大;运距不同,取土点不同,沼气利用水平不同等处理费用差异也很大。焚烧法也因热值不同,炉子热效率不一样,电价不同等处理费用差异也很大。总的 来看, 卫生填埋法投资和处理费用有上升的趋势,焚烧法投资和处理费用有下降趋势,另国家规定垃圾发电强制并网,同时提高电价的政策也利于垃圾焚烧发电的发展。 对处理方法的选择, 项目单位 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 ,经过方案对比,择优选用。对一个城 镇 或地区应以一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方法,较理想的是发展成处理中心,垃圾可燃成分高的用焚烧法,对建筑余土、煤渣含量高的垃圾直接填埋,其中在填埋场内长期不能降解的废轮胎、废塑料等送至焚烧,对少量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还可用作堆肥。这样虽然复杂些,但可使焚烧、堆肥、填埋各自发挥最好的优势。应该指出,目前,任何方法其最终处置还是需填埋场与之配套。 4、处理工艺的确定 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卫生填埋法仍是绝大部分城镇处理垃圾的重要甚至唯一的方法。卫生填 埋法有如下特点: 是完全独立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法; 是一切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理方法; - - 无需对垃圾进行预处理; 处理成本相对较低; 处理技术相对简单,利于推广普及; 卫生填埋场可选择非耕地作为场址,如滩地、山谷、废坑、洼地、沟渠等处,填埋场经若干年后加以终场覆盖,场地可作多种用途,实现土地的再利用。 经过以上各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结合 某 市 某 镇的具体情况,生活垃圾 灰渣量大,厨余量次之,可焚烧物更少。 因此 ,选择卫生填埋的方法处理 某 市 某 镇的垃圾是正确的、可靠的、经济的。 5、填埋场的结构选择 填埋场结构 形式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 普通厌氧填埋:工程设施简单,填埋作业简便,但不符合卫生标准;国外没有 此 类型填埋场,国内原早期建设的还有在使用。 厌氧卫生填埋:无排渗导气系统,卫生标准仍较低,国外已不使用,国内原有垃圾填埋场大部分属该类型。 改良型厌氧型卫生填埋:卫生标准高,填埋作业简便,国外生活垃圾填埋场一般采用这种形式;国内新建填埋场如杭州、深圳等均属该类型。我国建设部技术标准 CJJ17-2004 和CJ/T3037-1995、 GB16889-1997 等标准均是按这类型填埋场制订的。 准好氧型卫生填埋:根 据有关资料表明,本类型渗漏液有- - 机物浓度略低于改良型卫生填埋,腐熟速度较快,但通气管路多,作业繁琐,比较少用。 好氧型卫生填埋:卫生条件好,垃圾腐熟快,但通气管路多,且需鼓风机鼓风,不仅作业复杂而且技术上尚处于尝试阶段。我国包头有类似型式,在干旱地区使用,可省去渗透液处理系统。 综上所述, 本项目按改良型厌氧型卫生填埋结构设计。 第二节 渗滤液 处理工艺的选择 1、渗滤液处理方法简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国策,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垃圾填埋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渗滤液处理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城市垃圾填 埋是否达到卫生填埋标准的重要指示之一。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且不稳定,污染物浓度甚高, BOD5为城市生活污水的数十倍乃至近百倍。在雨季,大量雨水浸泡填埋场里的垃圾,使其中可溶性的有机物溶出,产生高浓度的有机污水。由于垃圾渗滤液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的特点,因此在单独建设与之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时,必须使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尽可能的适应这一特性。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与一般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相比,在设计上要求更高,采用的处理工艺流程更复杂,相应运行费用也较高。有条件时,一般应优先考虑接 入城市污水厂合并处理。 除了与城市污水厂联合处理外,渗滤液现有处理方法包括 土地处理法、 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现简单地介绍一下: - - 土地处理法 土地处理法包括渗滤液回灌、塘和人工湿地等。其中,回灌法是目前使用较多、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法。渗滤液回灌,就是用适当的方法将在填埋场底部收集到的渗滤液从其覆盖层表面或覆盖层下部重新灌入填埋场,利用填埋场这个“生物滤床”净化渗滤液。根据工艺流程中布水系统的不同,渗滤液回灌可以分为表面灌溉、竖式井、水平井、喷灌和针注等五种方法。 通过回灌可能提高垃圾层的含水率,增加垃圾的温 度和微生物活性。回灌法将填埋场当作一个大的生物滤池,上层垃圾作为好氧生物滤池,下层作为厌氧生物滤池,并通过填埋层中土壤颗粒的过滤,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渗滤液中悬浮固体和溶解成份,同时微生物的作用使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氮发生转化,降低渗滤液污染物浓度,缩短填埋垃圾的稳定化过程(使原需 8 12年的稳定化过程缩短 4 5 年)。其次,渗滤液通过在太阳照射下,强烈的蒸发作用可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 虽然回灌方法具有适应性好、稳定化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