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县洪港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鄂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通山县洪港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鄂教版.doc_第2页
湖北省通山县洪港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鄂教版.doc_第3页
湖北省通山县洪港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鄂教版.doc_第4页
湖北省通山县洪港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鄂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测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一、全卷书写(4分)二、积累运用 (22分)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上拼音。白喙( ) 垂髫( ) 穷匮( ) 林壑( )伛偻( ) 箕畚( ) 觥筹( ) 始龀( )2文学常识填空。左传是一部 史书,由 时期左丘明所作。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 和 。3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4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 )颛民,鸷鸟( )老弱。于是女娲( )五色石以补苍天,( )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 )冀州,积芦灰以( )淫水。5用“/”划分下列诗句节奏。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诗词赏析填空。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流露出作者 7根据提示默写课文语句。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 醉翁亭记中描述四时之景的句子: 8读文答题。 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许仲平不取梨的理由是: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三、(22分)理解探究(一) 精卫填海 山海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9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其上多柘木(指发鸠之山) 其鸣自詨 (自己呼叫自己的名字)b赤足 ( 光着脚 ) 有鸟焉 ( 在那里 )c文首 ( 纹 ) 溺而不返 ( 淹没在水里 ) d常衔西山之木石(用嘴叼) 以堙于东海( 埋没 )10选出加点字词义不相近的一项 ( )a其上多柘木 其状如乌b名曰女娃 名曰“精卫”,c女娃游于东海 以堙于东海d发鸠之山 是炎帝之少女11句子翻译。名曰“精卫”,其鸣自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2将选文划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二)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3解释下面句中“之”字的意思。以君之力_ 跳往助之_汝之不惠_ 告之于帝_ 14选出加点字古今义没有发生变化 (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北山愚公长息曰d曾不若孀妻弱子15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b年且九十 且焉置上石c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d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16翻译下面句子。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7选文写太行王屋之高、愚公年岁之高、运土路程之远,有何作用?18结合选文第三段,分别概括智叟和愚公形象。19对比阅读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比较两文在内容、主旨、写法上的异同。四、(22分)延伸拓展(一)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0 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 背 ) 往来而不绝者 (断绝)b酿泉为酒 ( 做 ) 非丝非竹 (丝绸)c射者中,弈者胜 (射中) 临溪而渔 (捕鱼)d太守谓谁 ( 是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随)21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已而夕阳在山 起坐而喧哗者b禽鸟知山林之乐 宴酣之乐c而不知人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颓然乎其间者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22下列句子朗读句读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23句子翻译。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4选文从哪几方面来描绘了“乐”?25选文第二段运用了层层烘托的笔法,你知道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吗?2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27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 ( 按照惯例 )b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 打破常规定格)c惟怯懦也,故苟且 ( 不正当的 )d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 大概 )28翻译下面句子。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29选文第二段是从哪几方面把老年人与少年人作比较的?30老年人真的一无是处吗?说说你发现的老年人的长处。五、(50分)表达交流 31从下面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 理想 完成上面的作文题。根据完成后的作文题写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文题二: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畏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等),然后作文。题目:成长,需要 第六单元一、(4分)根据实况评改二、1hu tio ku h l bn gng chn 2编年体 春秋时期陶渊明 欧阳修3“反”通“返”,往返 “惠”通“慧”,聪明 “要”通“邀”,邀请“徕”同“来”4食 攫 炼 断 济 止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对广大在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7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8“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启示:我们中学生也应自尊、自爱,保持基本的道德修养,自己管住自己,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意思相近即可)(1-8题共22分,其中第七题8分,其余每题2分。)三、9b 10a 11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12发鸠之山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以堙于东海。第一层写精卫鸟的居住环境、外形及叫声。第二层写精卫鸟的由来及作为。13助词,的 代词,他们,指愚公一家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可不译。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14c (a中的“毛”古义为草木,今义为毛发;b中的“固” 古义为顽固,今义为牢固;d中的“曾”古义为“还”,今义为“曾经”)15a(b中前一个“且”为“将近”的意思,后一个“且”为“况且”的意思; c中前一个“其”代“他”,后一个“其”表反问语气;d前一个“而”修饰,后一个“而”是表转折的连词 )16凭你剩下的力气,并不能毁掉山的一根草 可是山却不会再加大增高,还愁挖不平吗?17从侧面烘托愚公的形象,有力地突出愚公的毅力和决心18愚公是胸怀大志,有远见卓识,敢于斗争的人;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安于现状且自作聪明的人19相同点:都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宏伟志愿,都有神话色彩。不同点:从内容看,精卫填海是写动物征服海,愚公移山是写人征服山;从写法看,精卫填海写得简略,只概述了精卫的由来及作为,愚公移山则写得详尽,不仅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运用多种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9-19题共22分,每题2分)四、20b 21b 22a(应为: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3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景象,是滁州的老百姓在出游。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