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虢长明).doc_第1页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虢长明).doc_第2页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虢长明).doc_第3页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虢长明).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美术学校专用长沙市美术学校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科目历史年级高一备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教材分析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实施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出示两组图片第一组:(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古巴导弹事件,柏林危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角力的漫画)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进一步认识“冷战”对战后两极格局背景下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第二组(欧盟旗帜,日本富士山下飞驰的新干线列车,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中国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对比前一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组图片反映了国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入课题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指出欧共体的出现,日本的经济腾飞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的振兴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就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讲授新课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共体形成的背景: (1)思想源流:欧洲统一思想源远流长。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2)政治安全:两级格局竞争中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3)经济发展: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2、欧共体形成的过程: (1)1951年,欧洲六国签署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备课资料】欧洲煤钢共同体: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欧洲煤钢联营计划”(即“舒曼计划”),建议愿将本国经济中的煤钢部门管理权委托给某一独立机构的国家成立煤钢共同市场。此后,法、西德、意、比、荷、卢等6个西欧国家开始在此计划基础上进行谈判。1951 年4 月18 日,在美国的支持下,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 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条约确定共同体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煤钢单一共同市场,取消有关关税限制,对生产、流通和分配过程实行干预。1952年7月25日该条约生效,宣告了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备课资料】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又称欧洲共同市场。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通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同时成立。总部都设在布鲁塞尔罗马条约规定其宗旨是: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不断的、愈益密切的、联合的基础,清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各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和就业的条件,并通过共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交换。 (3)1967年,以上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备课资料】欧洲共同体 1965年4月 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 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 。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1991年 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 ,(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 1993 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 宗旨是促进: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建立一个单一的对非成员国的商业政策;最终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运输系统、农业政策和一般经济政策;取消私人和政府所采取的限制自由竞争的措施;保证成员国之间劳动力、资本和工商企业家的流动性。 欧共体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12国面积为236.3万平方千米,人口3.46亿。1992年欧共体12 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68412 亿美元(按当年汇率和价格)。欧共体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1992年外贸总额约为 29722 亿美元,其中出口14518.6亿美元,进口15202.7亿美元欧共体于1975年 5 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关系。3、欧共体形成的影响: (1)西欧国家联合成为一个政治集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立的作用。(2)西欧国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1)原因:战后进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美国的扶持,包括减免战争赔款、提供资金和物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等; 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如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口号等。 (2)表现: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日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要与时俱进对生产关系作到适时的改革和调整;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要抓住机遇。 2、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2)表现: 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首相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参见“学思之窗”) 2003年9月,日本派出1000人自卫队远赴伊拉克,参与战后的伊拉克重建; 2004年8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将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要求联合国考虑吸收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原因:二战后,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3)特点;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4)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5)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6)影响: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推动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级格局。2、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及应对措施: (1)关系: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