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简介.doc_第1页
行政复议简介.doc_第2页
行政复议简介.doc_第3页
行政复议简介.doc_第4页
行政复议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复议简介行政复议,系指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请求重新审查并纠正原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据此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法律制度。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特征主要有:行政复议以行政争议和部分民事争议为处理对象;行政复议直接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行政复议以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标准;行政复议以书面审理为主要方式;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行政复议以行政机关为处理机关。基本原则行政复议基本原则,是指由行政复议法确立和体现的,反映行政复议基本特点,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并对行政复议起规范和指导作用的基本行为准则。 1、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原则。 合法原则,是任何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复议要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公开原则,此原则要求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及其结果都要公开,复议参加人有获得相关情报资料的权利。 及时原则,是指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律许可的期限内,以效率为目标,及时完成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 便民原则,要求行政复议要方便行政相对人获得该种行政救济,而不因此遭受拖累。 2、书面审查原则。 行政复议则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它具有行政性,它不仅要追求公平,更要追求效率。行政复议不可能像行政诉讼那样要经过严格的开庭辩论程序,只需根据双方提供的书面材料就可以审理定案,以求实现行政效率。 3、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实施行政复议时,不仅应当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还要审查它的合理性。编辑本段基本制度行政复议基本制度包括一级复议制度、合议制度、书面审查制度、回避制度、听政制度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1. 一级复议制度一级复议制度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得再向复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制度。即不服从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法定的复议机关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是行政终局决定,行政相对人不服不能再向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制度。 一级复议制度是中国行政复议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主要是考虑到中国行政复议决定在多数情况下并非最后救济手段,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还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仍可以得到人民法院两极审判的救济,这样就没有必要在行政系统内实行两极或多级复议制度,以免行政争议在行政系统内迟迟不能解决,对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 合议庭制度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案件,特别程序中的选民资格案件、公示催告中的除权判决、破产案件的受理情况等。在一审、二审中都可能用到。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系的特有制度,创始于英国。但中国的法律基本上属于大陆法系,除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仍为英美法系保留其法律传统外,其他地域并不适用。陪审团只对事实做出判断,而法律的适用由法官裁判。2. 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3. 听政制度行政听政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以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政权利,由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进行质辩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作出相应决定等程序构成的一项法律制度。行政听政是保障行政相对人申辩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一项核心制度。行政复议有以下四个特点:(1)提出行政复议的人,必须是认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法人和其他组织。(2)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必须是在行政机关已经做出行政决定之后,如果行政机关尚没做出决定,则不存在复议问题。复议的任务是解决行政争议,而不是解决民事或其他争议。(3)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不服,只能按法律规定,向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4)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主,以不调解为原则。行政复议的结论做出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法律未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的,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法律关系1、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有权受理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2、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机构是有复议权的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一种专门负责复议案件受理、审查和决定工作的办事机构。行政复议机构的职责。 (1) 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2) 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及资料。(3) 组织审理复议案件,拟定复议决定。(4) 处理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申请。(5) 对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6) 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7)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3、行政复议参加人行政复议参加人,系指行政复议当事人以及与行政复议当事人法律地位相类似的人。 a) 行政复议当事人,即因发生行政争议,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复议,并受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约束的组织或个人。复议当事人通常指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复议中的第三人。 b) 与行政复议当事人法律地位相类似的人,包括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和委托代理人。 (1)申请人 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根据行政复议法第41条的规定,申请人甚至可以是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组织。此外,行政复议法第10条规定: a) 有权申请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复议。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b) 有权申请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复议。 (2)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是指申请人的对方当事人,即因申请人提起行政复议而由复议机关通知其参加复议的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的特点在于,它一概是行政主体。但是,由于行政活动的复杂性,被申请人在实践中也相当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a) 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该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b)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申请人。c)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该组织是被申请人。对政府工作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该派出机构是被申请人。d)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在实践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撤销后,被申请人有三种具体情况: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的,被申请人是合并后的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分解的,被申请人是分解后相应的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解散的,被申请人是解散它的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权机关指定的其他行政机关。 (3)第三人 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是指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经复议机关批准而参加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第三人参加复议的条件主要有:a) 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b) 必须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参加行政复议。 c) 必须经复议机关批准。权利与义务复议申请人的权利1. 申请复议权; 2. 委托权。在行政复议中,复议申请人可以书面委托行政复议代理人代为参加复议; 3. 申请回避权; 4. 撤回复议申请权; 5. 申请执行权;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复议决定,复议申请人有依法申请执行的权利。 6. 诉权;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法定时限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复议申请人的义务1. 在复议过程中,复议申请人应自觉遵守复议纪律, 行政人员资格证书维护复议秩序,听从复议机关依法作出的安排;2. 复议申请人应自觉履行已生效的复议决定;3. 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他义务;受案范围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系指相对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可以依法复议的事项范围。中国行政复议法第6条采用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对申请复议的肯定范围作了详细的正面规定。根据这一规定,申请人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都可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的排除范围即当事人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事项范围。 1内部行政行为; 2对民事纠纷处理的行为。管辖行政复议管辖,是指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行政机关之间受理复议案件的分工。管辖的实质意义在于解决具体对某一行政复议案件由哪个行政机关行使复议权。 行政复议法第12条至15条对行政复议管辖作了集中规定。根 据该规定,行政复议管辖按以下规则确立:1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 2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 3对特殊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 (1)对派出机关、机构行为不服的管辖;(2)授权关系中的管辖;(3)对共同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4)对被撤销行政机关行为不服的管辖。时限规定行政复议申请人应自知道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海关行政复议机构再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对于决定受理的,受到复议申请书之日即为受理之日; 海关行政复议机关应自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特殊情况下,经海关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30日; 复议申请人如对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自受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程序行政复议程序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所遵循的步骤。它在性质上属于行政程序。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相比,具有简易、高效等特点。但是,行政复议作为一种行政裁判制度,又具有准司法性,所以在程序上应尽量司法化,以保证复议活动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一、申请与受理(一)申请 行政复议是依申请行为。它以行政相对人主动提起为前提,即相对人不提出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不能主动管辖。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复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申请复议范围。5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如根据行政复议法第9条和第16条的规定,申请复议还须符合下列程序条件:(1)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2)申请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复议。 (二)受理 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后,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项: 1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2申请是否属于重复申请。 3案件是否已由人民法院受理。 4申请手续是否完备。 议机关对复议申请进行审查后,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对复议申请分别作以下处理:复议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应予受理。复议申请符合其他法定条件,但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受理的,应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并告知理由和相应的处理方式,而不能简单地一退了之。二、行政复议的审理和决定(一)复议审理1审理前的准备(1)向被申请人送达申请书副本。(2)调查收集证据。调查收集证据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二是向有关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和公民调取证据。(3)更换或者追加当事人。 2审理的内容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复议机关既有权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也有权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3审理的方式 行政复议法第22条规定: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由此可见,书面审理是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的基本形式。 4审理的依据 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只能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及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非立法性的规范性文件。5审理中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从而确立了复议不停止执行的制度。然而,如果毫无例外地规定复议不停止执行,将可能使违法、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得到执行而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行政复议法在确立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同时,也规定了该原则的例外:(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可以依职权决定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2)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6审理的期限 行政复议法第31条第1款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二)复议决定 复议机关通过对复议案件的审理,最后要作出决定。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复议决定有以下四种: (1)维持决定。(2)履行决定。履行决定是指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履行某种法定职责的决定。(3)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决定。撤销、变更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是指复议机关作出的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决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议机关可以决定撤销、变更或确认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