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成本核算.docx_第1页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docx_第2页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docx_第3页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docx_第4页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两种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两种方法因为对成本的核算切入角度不同,因而在产品成本、存货计价、收益计算方法及提供的信息用途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出发,对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成本核算的发展,现状。通过威德福石油设备(天津)有限公司为案例运用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揭示了两种核算方法的优缺点,本文表述了本人的个人观点及建议理念。【关键字】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优缺目录引言3一、成本核算概述4(一)成本核算含义:41、成本核算的相关方法和技巧4二、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分析5(一)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演进51、中央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成本核算方法62、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对成本核算的挑战63 市场经济模式建立促成了成本核算方法的根本变革7(二) 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81、成本会计核算范畴过窄,不能适应企业成本多样化的要求82、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滞后,不能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8三.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威德福石油设备(天津)有限公司8(一)公司简介8(二)公司发展现状8(三)公司成本核算现状9(四)公司成本核算比较121、完全成本法核算结果122、变动成本法核算结果123、两种方法比较优缺点134、结合案例分析优缺点14结论:15参考文献16引言我大二暑假期间曾经有幸在“威德福油田设备(天津)有限公司”参加实习工作,主要参加的是库管助理,参与了盘库,成本基本核算及,进出库核算管理等。在此期间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成本控制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且也感受到了成本核算与实施方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能,例如,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成本方法运用等等。下面我用本文介绍下自己对成本预算的见解。一、成本核算概述(一)成本核算含义:对于成本,不同学术机构给出了不同的概念。我国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这两个成本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我国的成本概念较为具体,而美国会计学会的成本概念更具有普遍性。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成本会计不再局限于确定存货成本,企业需要更加精确、更加相关的成本信息以整合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成本会计正扮演着新的角色。成本会计作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工具,已发展成为成本管理。而在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更是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精确正确的成本核算更会给企业带来更大更全面的经济效益。1、成本核算的相关方法和技巧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是包括两种: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1)变动成本法运用变动成本法时将全部成本按成本习性来分类,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只有变动生产成本才计入产品成本,其余成本均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如图1:变动成本法(按成本习性划分成本)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产品成本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期间成本固定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非生产成本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图1 变动成本法的成本划分(2)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将总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区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并且将全部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将非生产成本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如图2:完全成本法(按成本经济用途划分成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产品成本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期间成本 图2 完全成本法的成本划分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而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两者的不同在于固定制造费用的归属对象。完全成本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归属于产品,计入产品成本,产品销售,转入营业成本,产品未销售出,递延到下一会计期;变动成本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归属于会计期间,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其原因是:固定制造费用是为企业开展市场经营活动提供条件,形成并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能力而发生的耗费,这类耗费的数额大小取决于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能力大小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其效益同特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因而固定制造费用无递延性,应在每一会计期间全额转销,冲减当期的收益。二、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分析(一)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演进我国经济模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 一直沿袭到1978年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 二是从1978年到党的“十四” 大召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深入而形成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三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正在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1、中央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成本核算方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 基本上吸收了苏联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办法, 形成了沿袭多年的传统中央计划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管理模式造成了在国民经济运行的活动中, 以国家为中心通过高度集权的计划向基层下达为数众多的指令性指标, 来控制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领域和直接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的政策。企业利润全部上交, 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全部由国家计划拨; 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材料物资由国家按计划供应, 企业只执行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 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这种传统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造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 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的平均主义。由于缺乏激励机制, 企业生产经营既无活力又无压力。因而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没有积极性。与此相适应, 企业的成本核算形成了以计算产品完全成本为单一内容的报帐式成本核算体系, 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是, 以计算分产品的完全成本并据此编制成本报表为最终目的,成本核算的一切工作都是以编制会计报表为中心, 缺少对内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的有用信息。由于传统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本身所固有的不足, 不可能对成本核算提出新的或更高的要求, 也必定制约成本核算作用的发挥。2、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对成本核算的挑战1979年以来, 我国经济系统的运行, 开始发生了从完成计划到满足市场需求的“转轨” 。其主要特点是:(1) 国家管理经济开始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价格、税率、利息等经济杠杆开始发挥调节作用, 过去的指令性计划控制方式转变为逐步依靠市场机制来间接控制。(2)企业开始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的供、产、销活动基本上按照市场机制的调节来进行, 企业必须根据市场信息, 在对经营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做出经营决策。(3)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只以完成国家计划为首要任务不同, 企业把“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利润” 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可见,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决定了国家和企业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加强企业管理。与此相适应, 作为成本管理基础的成本核算, 必须根据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和企业微观生产经营的需要进行同步改革, 以提供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所需的成本资料和企业微观管理与经营所需的成本信息。尽管新的经济模式对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由于复杂的历史过程, 使得两者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下, 我国仍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是可以理解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完全成本法的缺陷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 在完全成本法基础上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如车间按变动成本法核算责任成本与厂部核算产品完全成本相结合 车间实行定领法核算成本差异,厂部实行实际法核算产品成本等等。由于这些改革措施只治标而不治本, 收效甚微, 成本管理工作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3 市场经济模式建立促成了成本核算方法的根本变革党的“十四大” 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市场经济模式。其一般特征是:(1) 市场主体行为自主化。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2) 经济关系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 都在市场基础上进行, 以市场调节为中心。(3)宏观调控间接化。由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市场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调节事后性等缺陷, 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弊端, 因此,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具有间接化的特点。(4)经济管理法制化。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 市场经济对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A)企业对成本信息的有用性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企业管理人员不仅关心成本信息是否有利于成本预测、决策和分析, 而且还关心信息的取得成本, 也就是要对信息的效用和信息成本比较, 以较少的成本获得有用的信息。B)成本核算还必须提供满足国家间接宏观调控所需的成本信息。C)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我国的市场已成为国际大市场的组成部分, 国际资本将会越来越多地流入我国市场, 我国的资金也将会不断地向国际市场流出。因此, 我国的成本核算方法还必须符合国际惯例, 以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市场经济模式对成本核算提出的更高要求促成了我国成本核算方法的根本变革。从1993年7月1日开始, 在我国沿用40 多年之久的完全成本法由符合国际惯例的变动成本法所取代。(二) 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成本会计核算范畴过窄,不能适应企业成本多样化的要求 计划经济时代,工业企业往往只重视生产制造成本。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成本在企业运营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种形势下,仅关注制造成本就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决策失误。因此,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应该由偏重物质产品成本向兼顾非物质产品成本转变。 2、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滞后,不能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工业企业为在争中取得优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然而,很多工业企业在重视研发投入、重视技术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甚至牺牲会计成本核算技术的改进,使其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再加上一些工业企业闭关自守,与同行隔绝,不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方法,造成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仍然停留在报账型会计核算方法上,远远落后于同行,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原本在工业技术上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由于成本控制不擅而丧失。 因此,新形势下,工业企业只有改变传统观念,采取先进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 三.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威德福石油设备(天津)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威德福国际公司是全球四大石油服务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瑞士,现有雇员5万余名,在美国上市。做为经营油田服务及设备的大型跨国企业,威德福国际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服务,在世界主要能源生产中心如亚洲、加拿大、欧洲、拉丁美洲、中东、俄罗斯及美国都设有区域服务中心,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客户提供一流品质的油田服务是威德福国际公司一贯秉承的宗旨。多年以来,公司致力于在所有的业务表现和合作关系中达到最高标准,在其所有的产品服务部门以及各个作业国家和地区贯彻统一的企业安全文化、作业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做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威德福国际公司努力造福于当地社会,并积极参加和响应能给予当地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活动和倡议。(二)公司发展现状早在1985年,威德福在深圳蛇口设立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服务基地,为客户提供打捞及再进入服务、钻井工具租赁服务以及建井等服务。在其后的25年间,随着中国经济和油气需求量的大幅增长,威德福在中国的业务飞速成长并日臻完善。目前,威德福的服务范围已遍及全国所有海上和陆上油气田,客户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旗下各个分公司,以及康菲、道达尔、壳牌、科麦奇等多个国际石油公司。威德福在全国共设有7个作业基地及办公室,拥有500余名雇员,并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管理、服务及现场作业团队;此外, 威德福在中国投资成立了位于天津的固井及打捞设备制造厂(全资)、四川什邡的抽油机/井口设备制造厂(全资)及山东东营的螺杆泵制造厂(合资)等制造基地,拥有近1000名雇员。威德福在中国所有的工作场所一直保持着行业最高的健康、安全和环保标准,并连续三年获得康菲中国授予的“年度承包商HSE优秀奖”;同时,威德福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并密切关注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三)公司成本核算现状威德福石油设备(天津)有限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成本核算表: Jan Feb Mar收入 10,125,856.39 7,752,700.93 12,647,906.59 成本 7,620,382.40 6,042,856.04 10,299,868.49 毛利 2,505,473.99 1,709,844.89 2,348,038.10 24.74%22.05%18.56%费用项目 - - - 工资 453,902.51 486,906.64 491,785.45 社险 175,220.85 172,303.01 315,830.37 其他福利 80,822.41 15,373.51 127,059.38 机物料消耗 1,100,209.71 1,519,231.44 1,431,205.05 维修费用 109,294.08 8,118.40 102,154.98 差旅费用 52,251.21 57,582.81 46,339.91 运输费用 62,512.71 85,767.00 91,071.00 咨询费 9,180.00 5,940.00 6,760.00 办公费 7,177.68 17,831.49 9,876.57 外协费用 94,401.09 217,775.78 88,937.21 租赁费 2,345.19 2,345.19 2,345.19 公共事业费(电费,暖气费等) 249,959.64 305,401.41 174,707.58 通讯费 12,125.34 10,088.04 8,660.25 特许费 27,625.06 75,192.51 423,491.65 保险费 9,490.60 9,490.60 9,490.60 罚金 - - 510.00 报废损失 4,120.72 - 21.33 折旧费 502,852.49 502,852.51 502,852.52 工厂费用合计 2,953,491.29 3,492,200.34 3,843,099.04 标准成本费用 (2,404,610.47) (1,700,357.26) (3,815,661.14)材料价差 - - (301,040.08)报废损失差异 5,880.33 11,118.51 (1,769,483.95)(Over)/Under Absorption 554,761.15 1,802,961.59 (2,043,086.13)调整以前差异 (417,125.22) (1,623,575.12) 2,591,454.71 Net Manufacturing Variance 137,635.93 179,386.47 548,368.58 SubsidiaryJanFebMar原材料14,601,488.9411,678,609.2112,535,488.82原材料调整-1,208,391.410.000.00原材料成本差异0.00-272,145.63-317,885.80在产品2,075,105.224,412,596.983,979,494.1230,383.8447,919.8249,022.69551,028.73903,402.40850,907.0013,713.57103,051.83279,934.35-22,894.46-204,604.44-130,013.60产成品26,199,265.3821,975,877.7221,751,848.45产成品调整-2,523,649.704,157.7741,221.84产成品成本差异-315,047.22-822,446.88-585,201.08在途材料4,658,922.484,309,730.955,439,508.57预提销售成本0.001,850,651.39117,688.20库存合计44,059,925.3743,986,801.1244,012,013.56(四)公司成本核算比较1、完全成本法核算结果完全成本法123销售收入 10,125,856.39 7,752,700.93 12,647,906.59 销售毛利 2,505,473.99 1,709,844.89 2,348,038.10 减:营业费用 2,953,491.29 3,492,200.34 3,843,099.04 448,017.30-1782355.45-1495060.942、变动成本法核算结果变动成本法123销售收入 10,125,856.39 7,752,700.93 12,647,906.59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16,520,938.5013,880,542.2115,003,524.05 变动管理费用515645.45775579.04860375.517036583.9514656121.2515863899.55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502,852.49 502,852.51 502,852.52 固定管理费用11835.7911836.7911837.79514688.28514689.3514690.31-7425415.84-7418109.62-3730683.273、两种方法比较优缺点(1)完全成本法的优点完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可以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归属关系,有助于扩大生产者的积极性,因而广泛地被外界所接受。另外,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成本数据也是企业产品定价的重要基础。(2)完全成本法的缺点完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成本不仅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而且也会掩盖其生产实绩。采用完全成本法所确定的分期损益,其结果往往难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甚至会鼓励企业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和浪费。采用完全成本法,对于固定制造费用,往往需要经过繁杂的分配手续,而且受会计主管人员的主观影响。(3)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变动成本法更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将当期所确认的费用,按照成本性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的成本(即变动成本)。这部分成本由已销售产品负担的相应部分(即当期销售成本)需要与销售收入(即当期收益)相配比;未销售产品负担的相应部分(即期末存货成本)则需要与未来收益相配比。另一部分则是与产品生产数量无直接关系的固定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全部列为期间成本与当期的收益相配比。能促进企业重视市场,以销定产。在变动成本法下,产量的高低与存货量的增减对利润都没有影响。在销售价格、成本水平、销售组合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将随销售量同步增长。便于强化成本分析控制,促进成本降低。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取决于各项变动生产成本发生的多少,因此可直接分析因成本控制工作本身的好坏而造成的成本升降;同时,有助于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分清各部门责任,调动各部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简化成本核算,增强日常管理。在变动成本法下,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从边际贡献中扣除,可以省掉许多间接费用分配的手续。可以减少产品的核算工作,避免间接费用分配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和短期经营决策。采用变动成本法取得的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和其它有关的信息(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率等),对管理人员十分有用,揭示了业务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明确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本量利分析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均能帮助管理人员深入地进行本量利分析、边际贡献分析,用来预测前景(预测销售量或销售额、预测成本、预测利润等),进行短期经营决策。(4)变动成本法的缺点成本的划分并不准确。采用变动成本法的前提是按成本的习性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但由于企业大部分成本费用都是混合成本,这样就必须先按一定的方法分解混合成本。对混合成本的分解是一种出糙的计算,根据不准确的变动成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自然是不准确的。变动成本法对存货计价不包括固定成本在内。一般认为,固定成本是为了制造产品而支出的,应该由有关的产品负担,产品成本中如果不包括这部分成本,显然是不完整的。不适应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财务会计要求所计量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持公正、真实。由于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作期间成本,这样,一方面期末存货的成本构成中排除了固定制造费用,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偏低;另一方面期间成本偏高,又造成损益表上的净收益偏低。所以,变动成本法的这种处理方法,将影响到股东等投资者的利益。不便于长期投资和定价决策。从长期来看,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很难固定不变,因此,按成本习性要求编制的损益表资料,无法用于增减生产能力等长期决策。 4、结合案例分析优缺点经过案例核算一个季度的成本,变动成本发算出的数据更加细致,更加明确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成本情况,但是不适宜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会显示出净利润偏低,这样很容易导致股东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