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8讲 近代中外重大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8讲 近代中外重大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8讲 近代中外重大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8讲 近代中外重大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8讲 近代中外重大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8讲近代中外重大改革 1 欧洲的宗教改革 2 俄国农奴制改革 3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4 明治维新 5 戊戌变法 一 欧洲的宗教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1 背景 1 经济 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2 政治 民族国家兴起 天主教会成为各国中央集权的最 大障碍 3 思想 文艺复兴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 宗教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兜售 赎罪劵 直接 原因 2 实质 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封 建的政治斗争 3 目的 建立适应民族国家发展的 民族教会 或适应 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 廉价教会 4 内容 德意志 马丁 路德 宣扬 因信称义 瑞士 加尔文 主张 先定论 英国 亨利八世 王权至上 5 结果 建立了不受罗马教会控制的新教 路德教 加 尔文教和英国国教 6 历史作用 1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2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 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 俄国农奴制改革1 背景 1 经济 19世纪中期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2 政治 俄国农奴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奴的反抗 阶级矛盾激化 3 思想 十二月党人 起义和新 知识分子 变革思想 的推动 4 军事 克里木战争的惨败 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落后 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 加剧了社会危机 5 主观 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 废除农奴制 才能巩固统治 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2 时间 1861年3月3日 俄历2月19日 亚历山大二世 签署 解放 法令 宣布废除农奴制 3 内容 1 政治 农奴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成为政府的臣 民 司法改革 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废除旧的等级法院 实行公开陪审制 地方自治选举产生 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 城市建立城 市杜马 2 经济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 但其大小 肥瘠由地主决定 份地必须高价赎买 未付清赎金前 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 缴纳役金 4 评价 1 进步性 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 的劳动力 市场和资金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农民获得一块份地 生产积极性提高 促进了俄国农业 的发展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 要的转折点 2 局限性 改革不彻底 农民仍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 在很 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改革后农民赎买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 不得不租种地主 的土地 重新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奴役 5 性质 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 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三 埃及的阿里改革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封建改革1 历史背景 政局动荡 马木路克争权夺利 经济落后 盛行包税制 外敌入侵 英 法 阿里上台 具备了改革所需的政权前提 2 目的 富国强兵 对内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对外抵御侵 略并扩张 3 主要内容 1 政治 消灭割据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 如消除残余的马木路克 宗教长老阶层的势力 仿效欧洲 设立各级行政机构 2 经济 引进西欧技术 发展官办军事 民用工业 保护民族工业 改革土地制度 废除包税制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3 军事 实行征兵制 加强训练军队 壮大海军 4 文化 创办近代学校 选派留学生 4 性质 有利于埃及近代化的封建改革 5 失败的原因 1 根本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2 外患 欧洲列强干预 3 内忧 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 激化阶级矛盾 6 影响 1 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2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文化的繁荣 推动了埃及历 史的进步 3 壮大军事力量 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推迟了欧洲 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四 日本明治维新1 背景 1 内忧 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政治 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他们对内推行严格 的等级制度 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经济 实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同时 幕府还采取重 农抑商政策 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外政策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使得日本落后于世界发 展的大趋势 2 外患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使得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机 3 思想文化 洋学的传播和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4 条件 倒幕运动的兴起和明治政府的建立 2 内容 1 政治 废藩置县 宣布 四民平等 制定 大 日本帝国宪法 2 经济 实行土地私有制 推行 殖产兴业 政策 大力 促进工业化 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 文化 倡导文明开化 学习西方国家进行教育改革 并 在生活习俗方面也大力推进西化 4 军事 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近代化军队 3 影响 1 积极影响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富国强兵 成为亚洲强国 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消极影响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 日本近代天皇制 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 也给日本人 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五 戊戌变法1 历史背景 1 社会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2 经济基础 19世纪末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 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潮的传播 2 过程 1 兴起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 2 发展 兴办学堂 成立团体 创办报刊 3 高潮 戊戌变法 3 内容及作用 4 失败原因 1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 具体原因 维新派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有缺陷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依靠皇帝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企图用 和平 合法 的手段 5 历史意义 1 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 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 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 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起了重要作用 2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 实行君主立宪制 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具有进步意义 3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促进了中 国人民的觉醒 6 历史教训 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 经济近代化 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资金和市场 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 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 政治近代化 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次的改革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在司法制度方面 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 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 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 管理体系 4 教育近代化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 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 思想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 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重难点2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1 相同点 1 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都面临着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2 方式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3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 结果 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为了维护皇帝制度 日本的天皇 俄国的沙皇 保留 了大量封建残余 都在改革后进行对外侵略扩张 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即改革后由封建社会逐步 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 不同点 1 领导 日本在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进行 2 内容 日本以各种法令 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废除领主 土地所有制等方式进行 措施全面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 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3 手段 日本先进行倒幕运动 扫除改革的封建障碍 后又由政 府积极主导推动全面改革 俄国是在维护沙皇专制的前提下 被迫进行的有限改革 重难点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的比较 重难点4多角度分析戊戌变法的积极意义 1 从背景 目的上看 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开展的 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 发展资本主义是其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 变法运动是爱国 进步的 2 从变法的内容看 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 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 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3 从影响上看 1 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使学习西方成为一 种社会时尚 变革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思想潮流 2 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 民主的火炬 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维新派建立社团 兴办学堂 创办报刊 提倡女学 改易风俗 如主张男子剪辫子 妇女不缠足 等 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重难点5理解世界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1 近代化的内容 近代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化 具体表现 有 1 逐步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化 即民主制取代封建专制 法治取代人治 建立资产阶级政体 民主共和国 君主立宪制等 2 逐步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 即采用大机器生产 建立近 代企业 3 逐步实现思想的开明化 即倡导人文主义 提倡自由 平等 理性等 4 逐步实现外交上的国际化 2 近代化方式 1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道路 如英国 法国等 2 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的道路 如日本 俄国等 3 通过国家统一的道路 如德国 意大利等 4 通过民族解放独立的道路 如美国 拉美各国等 3 对不同道路的理解 1 决定选择不同道路的因素是本国具体的国情 政治 经 济 文化 国情不一样 选择的道路也必然不同 2 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 可以求同存异 尊重各 自的选择 和谐共存 3 不同道路之间无优劣正误之分 并不排斥 典题例证 2013年新课标 卷文综 材料 1901年1月29日 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 发布变法诏谕 我中国之弱 在于习气太深 文法太密 庸俗之吏多 豪杰之士少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 困天下者在一例字 至近之学西法者 语言文字 制造机械而已 此西艺之皮毛 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舍其本源而不学 学其皮毛而又不精 天下安得富强耶 著军机大臣 大学士 六部 九卿 出使各国大臣 各省督抚 各就现在情形 参酌中西政要 举凡朝章国故 吏治民生 学校科举 军政财政 当因当革 当省当并 或取诸人 或求诸己 如何而国势始兴 如何 而人才始出 如何而度支始裕 如何而武备始修 各举所知 各抒所见 以奕劻 李鸿章 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 以刘坤一 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 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 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 清末新政 据 清德宗实录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 共同之处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解析 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