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总则1第一部分 城乡发展目标与战略4第一章 发展目标与指标4第二章 发展战略4第三章 发展规模7第二部分 市域城乡总体规划9第一章 空间管制与边界划定9第二章 城镇空间布局与发展指引15第三章 村庄空间布局与发展指引20第四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22第五章 景观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24第六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7第七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32第八章 综合交通规划33第九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37第十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38第十一章 综合防灾规划51第十二章 多规合一衔接指引55第三部分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57第一章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57第二章总体空间结构与布局58第三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63第四章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66第五章居住用地规划与住房发展67第六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70第七章工业与物流仓储用地规划72第八章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74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旧区更新规划75第十章地下空间规划77第十一章 总体城市设计78第十二章综合交通规划83第十三章环境保护规划89第十四章市政设施规划92第十五章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103第四部分 规划实施112第一章 近期建设指引112第二章 远景发展指引115第三章 区域协调发展指引116第四章 规划实施政策建议117附则119附表1:城乡发展指标体系表121附表2:城乡用地构成表122附表3:城镇建设用地统计表123附表4:村庄居民点一览表124附表5:特色村一览表125附表6:市域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126附表7:市域交通设施一览表132附表8:市域干线公路一览表133附表9:市域客货运枢纽一览表134附表10:市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135附表11:市域规划水厂一览表136附表12:市域规划污水处理厂一览表136附表13: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137附表14: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片区一览表137附表15:中心城区规划公园一览表138附表16:中心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一览表139附表17:中心城区结构性主干路一览表146附表18:中心城区跨铁路道路一览表147附表19:中心城区跨伊洛河桥梁一览表148附表20:中心城区跨高速道路一览表148附表21:中心城区规划污水处理厂一览表149总则第1条 规划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河南省直管县的要求,适应新时期巩义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促进巩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护、管控和高效利用市域空间资源,统筹市域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置,协调市域空间利用的基础平台,指导巩义市的城乡建设和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办法编制本规划。第2条 规划指导思想1、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2、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引导巩义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调发展道路。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山水特色,彰显城市风貌,按照“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通风透气”的要求,建设美丽城乡。4、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因地制宜确定巩义城乡发展目标与战略,循序渐进推动各项规划建设工作,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推动城乡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实现规划一张图、空间全覆盖、建设一盘棋,发挥城乡规划作为政府调控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的作用。第3条 规划编制依据与参考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征求意见稿)3、住建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号)、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4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号)4、河南省实施办法5、河南省县级城市规划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6、河南省城市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7、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8、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9、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10、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1、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2、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13、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14、巩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15、巩义市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年)16、巩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4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并展望至远景2030年后,其中:近期:2014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第5条 规划空间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1、市域包括巩义市全部行政辖区,下辖孝义街道、紫荆路街道、新华路街道、杜甫路街道、永安路街道5个街道办事处,康店、河洛、站街、回郭、芝田、鲁庄、西村、夹津口、涉村、大峪沟、竹林、小关、新中、米河等15个城镇,2个园区管委会,面积为1042.6平方公里,以“多规合一”为导向,编制市域总体规划。2、中心城区范围为北至邙岭山脊线和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边界,东至豫联产业集聚区、郑西高铁和焦桐高速,南至坞罗河和国道310、西至康店民营产业园和市界,边界面积为202.1平方公里,编制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6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本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巩义市域全部行政辖区1042.6平方公里。第7条 规划强制性内容文本条文中的带有下划线的黑体字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本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乡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8条 规划地位本规划是巩义市城乡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行为,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办法执行本规划。第9条 批准与实施主体本规划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巩义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一部分 城乡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一章 发展目标与指标第10条 城乡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巩义的产业基础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交通区位特点,突出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化,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纽带,推进巩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建设巩义成为经济繁荣、城乡和谐、特色彰显、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巩义成为山水宜居城、现代工业城和历史文化城,探索形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区。第11条 城乡发展指标体系为有效落实城乡发展目标,规划从产业与经济发展、城乡发展与社会建设、资源利用与节约、环境保障与生态等四个方面制定了城乡发展指标体系,作为检验和评价城乡总体规划实施效果的参考依据(详见附表1)。第二章 发展战略第12条 生态优先发展战略(1)保护生态本底:严格保护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青龙山森林公园、南河渡森林公园、嵩北森林公园、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伊洛河两岸、石河道两岸等等生态重点地区,维护市域良好生态本底。(2)优化生态格局:依托河流、沟壑等构建城市组团间的隔离绿带,建设具有区域意义的生态廊道。采取廊道、绿心、生态节点等多种模式,完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市域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3)构建生态景观系统:建设遵循自然,采取与地形特点、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建设模式,构建多样化的城乡生态景观系统。(4)强化生态修复:加大矿山开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生态修复,并结合生态修复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打造特色城乡景观。(5)维护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通过开源与节流并举、源头与末端同治、工程与生态结合的思路,保障水量、水系安全,恢复水系健康,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13条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融入区域: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完善中心功能体系,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一体化格局,主动对接郑州都市区发展,建设郑州都市区副中心城市。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实力,与郑州、洛阳、三门峡一道共同打造郑洛三经济走廊。(2)协调周边:强化回郭、米河、站街、河洛、涉村等门户城镇的地位,加强与周边温县、偃师、登封、上街(郑上新区)等县市区的产业协作、交通对接,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共同体。(3)协同产业:引导电线电缆、耐材、净水剂、铝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温县、偃师等周边市县转移,搭建区域产业协作上下游关系;以装备制造业、铝及铝加工产业为重点,加强与上街(郑上新区)的产业互动;以嵩山南北麓旅游协同开发为重点,强化与登封的旅游协同发展。(4)完善交通:进一步提升区域交通的便捷性,巩固东西向的区域交通连接,规划建设以郑洛城际、市域南部郑洛第二高速、省道312、省道314、国道310为代表的东西向交通通道。加强南北方向的区域交通连接,规划建设巩登城际、焦桐高速、国道207、省道234。第14条 产业转型升级战略(1)优化三次产业结构:逐步降低资源型重工业为绝对主导的产业结构特征,引导产业结构多元化、高级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逐步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2)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以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为主要方向,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沟域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等为载体,创新模式、多元探索,因地制宜发展多种模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构建具有巩义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3)引导工业转型升级:以新型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方向,巩固工业的主导地位,引导工业转型升级;促进铝及铝加工、耐火材料、机械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延伸,提升产业整体水平,逐步向铝精深加工及研发、节能环保型耐材生产及研发、高端装备制造业方向发展;大力培育和吸引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都市型绿色工业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快改造和逐步转移淘汰电线电缆、净水剂、橡胶、化纤地毯、石墨碳素等传统产业;多措并举,引导工业参与区域整合协作,建设巩义成为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郑洛三工业走廊的重要战略支点、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具有明显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工业城。(4)大力发展服务业:围绕着巩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文化产业、休闲娱乐、健康养老、电子商务、商贸、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完善中心功能体系;突出旅游业的战略地位,依托山水资源、历史文化,开发和逐步完善历史文化旅游和自然山水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品体系,依托黄河、邙岭、伊洛河、青龙山、嵩山北麓、浮戏山雪花洞等资源,面向区域,开拓市场,打造旅游品牌。第15条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1)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将中心城区作为推动巩义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点,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要求,突出山水特色、彰显文化内涵、优化空间结构、完善设施配置,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城市,促进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同步提升。(2)整合市域城镇空间:在充分尊重巩义市全域城镇化特点的基础上,着眼于空间资源的统一高效利用和空间矛盾的统筹解决,整合市域城镇空间;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对东五镇(大峪沟、竹林、小关、新中、米河)空间按照一个城市的思路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做实做强巩东新区;按照小城市的标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宜居宜业为导向,建设回郭城区;结合发展基础,明确发展定位,预留发展空间,引导西村、鲁庄、夹津口、涉村特色发展,建设特色小城镇。(3)优化市域农村空间:坚持集约、节约的原则,引导乡村工业向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集中;以人为本,通过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引导农民向中心城区、镇区和中心村集中;以“分类引导、特色整合”为导向,建设中心村、保留特色村,有序引导村庄居民点调整,优化村庄居民点布局。第16条 城市品质塑造战略(1)突出山水特色: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气象条件等,合理布局城镇各类空间,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顺应山水格局,彰显山水特色的城市景观;挖掘山水景观价值,提升完善其服务功能,增强公共性和可达性。(2)彰显文化底蕴:依托邬罗河、后泉沟、石河、泗河等打造多条兼具生态和文化功能的景观廊道;巩固老城传统商业文化轴、打造新城现代都市活力文化轴;保护文物古迹、旧城格局和重要历史地段;保护古镇、古村,传承和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3)明确城市意向:强化道路、区域、边界、标志物、节点等要素,重视视廊、天际线、夜景等方面的塑造,强化巩义的视觉识别性,彰显工业城市的时代魅力,塑造结构明晰的现代城市意向。(4)完善公共空间:构筑层次完整、网络化的公共空间,提供主题多样的文化场所,打造宜居环境;促进公共服务网络化,提供宜商环境;促进游憩和观光路线网络化,塑造宜游城市。第三章 发展规模第17条 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2020年,市域总人口100万人,城镇人口70万人,城镇化水平70%。2030年,市域总人口105万人,城镇人口90万人,城镇化水平86%。第18条 城镇及乡村人口规模(1)城镇人口规模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60万人,回郭城区人口规模为13.1万人,巩东新区人口规模为12.4万人,鲁庄镇区人口规模为1.2万人,西村镇区人口规模为1.1万人,夹津口镇区人口规模为1.0万人,涉村镇区人口规模为1.2万人。(2)乡村人口规模2030年,市域乡村人口规模控制在15万人。第19条 市域城乡用地规模2030年,市域城乡用地总用地规模为1042.56平方公里,其中:(1)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145.16平方公里,区域交通设施用地20.71平方公里,区域公用设施用地3.20平方公里,特殊用地0.44平方公里,采矿用地20.15平方公里,其它建设用地10.67平方公里(包括独立产业园区3.85平方公里,旅游服务设施用地6.82平方公里)。(2)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37.82平方公里,农林用地701.32平方公里,其它非建设用地103.09平方公里。第20条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04.78平方公里,其中:(1)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68.98平方公里。(2) 回郭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5.11平方公里。(3) 巩东新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4.35平方公里。(4) 特色小城镇(鲁庄、西村、夹津口、涉村)镇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6.36平方公里(详见附表3)。第21条 村庄建设用地规模2030年,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0.38平方公里。第二部分 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第一章 空间管制与边界划定第一节 重要资源环境要素管制第22条 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1、保护范围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巩义市范围内西至康店镇俩沟村,东到河洛镇英峪村,总面积6792公顷,其中核心区2195公顷,占总面积的32%;缓冲区1090公顷,占总面积的16%;实验区3507公顷,占总面积的52%。2、管制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完成标桩立界,实行三级(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保护,不得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在实验区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对自然保护区内现有的湿地和水质进行严格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经国家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因自然条件限制,需要通过或占用自然保护区的,必须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履行有关论证、报批的程序。第23条 森林公园1、保护范围省级森林公园3处,市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为嵩北森林公园、青龙山森林公园和南河渡森林公园。嵩北森林公园位于国有林场嵩山林区,总面积为493公顷;青龙山森林公园位于大峪沟镇民权村和国有林场凤竹苑林区,总面积为2497公顷;南河渡森林公园位于河洛镇,总面积为2050公顷。市级森林公园为长寿山森林公园,位于竹林镇,总面积为870公顷。2、管制措施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建设须严格遵守省级和市级森林公园相关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加强森林公园的保护。森林公园内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工程设施。禁止在森林公园内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它毁林行为。第24条 风景名胜区1、保护范围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即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位于新中镇,总面积为3098.7公顷,其中核心景区面积为477.2公顷,占风景区总面积的15.4%。2、管制措施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2030)的要求进行管理。对风景名胜区内自然景观、文化古迹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在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的各项建设,都应当与景观相协调,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第25条 水源保护区1、保护范围地表水饮用水源包括坞罗水库、后寺河水库、洪河水库、慈云寺水库、黄河滩区集中取水水源地5处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总面积约2225公顷。2、管制措施在水源地保护区内设立界标和警示牌,分级进行控制和保护,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彻底杜绝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禁止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第26条 北部邙岭生态敏感区1、保护范围北部邙岭生态敏感区为伊洛河以北的康店镇、河洛镇除镇区外,平均纵坡大于25%大部分地区,占地面积约8367公顷。2、管制措施重点加强山体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在不破坏原有生态地貌的情况下,适度发展林果种植业和生态旅游业。第27条 南部山地生态敏感区1、保护范围南部山地生态敏感区包括除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范围之外、坡度大于25%、林地植被丰富的山地丘陵地区。2、管制措施以生态保护和生态保育为主,加强矿产采空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加强山体保护、生态植被保护和水源涵养区保护。以林果、特色农业、生态林业为主,积极发展林果种植、有机农业,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第28条 矿产资源密集地区1、保护范围矿产资源集中分布于大峪沟-米河、涉村-鲁庄成矿带上,煤矿、铝土矿、耐火粘土集中分布于大峪沟至水头及涉村至张沟一带,已明确的采矿范围约17500公顷。2、管制措施矿产资源受国家法律保护,应依据矿产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已探明的各项矿产资源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有序开发。已开采和规划开采区应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开采后的采空区、塌陷区地面不得进行城镇建设,并及时进行生态恢复。第29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1、保护范围根据巩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面积达到48112.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15%,其中,基本农田面积达到37302.11公顷。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范围由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划定。2、管制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窑、建房、建坟、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对方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第30条 文物保护单位1、保护范围保护已有120处已定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约1910公顷。2、管制措施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进行保护。编制文物保护规划,严格划定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分级进行保护和控制,保护范围内禁止建设新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建筑物的高度、体量、色彩和形式应根据维护历史风貌的原则进行严格控制。第31条 生态廊道1、控制范围重点控制市域内10条以河流水系为依托的生态廊道,即伊洛河生态廊道、干沟河生态廊道、曹河生态廊道、仨沟河生态廊道、坞罗河-天波河生态廊道、石河道-后寺河生态廊道、西泗河生态廊道、东泗河生态廊道、小关河生态廊道、玉仙河生态廊道、米河-水头河生态廊道。2、管制措施严格控制生态廊道,按城镇建设范围内河堤两侧30m范围,城镇建设区外围河岸两侧50m-100米范围进行控制,廊道内禁止城市开发建设。第32条 重要基础设施廊道1、控制范围重点控制(中石化洛驻)巩义管、(西气东输二线)输气管、(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3条主要区域性市政管线廊道,以及110KV、220KV、500KV、1000KV高压输电线路廊道。管制要求:石油天然气管道严格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控制。高压输电线路廊道按照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的要求进行控制。第二节 空间边界与控制线划定第33条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是指为了有效引导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与合理布局,优先保障重点功能区与重点建设项目,而在一定期限内划定的城镇空间拓展外部边界。依据本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有条件建设区的空间布局,结合城镇发展方向与布局形态,并预留一定弹性发展空间的前提下,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由规划建设用地、有条件建设区、现状城镇周边与城镇连绵在一起的村庄边界共同围合形成。市域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为295.77平方公里。第34条 产业园区边界划定产业园区边界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与城镇生活用地相对隔离,为引导工业项目集聚发展而划定的控制边界。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本规划对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的布局,划定产业园区边界范围,包括豫联产业集聚区、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巩义市耐火材料产业园区、巩义市民营科技创业园区、永安-芝田经济技术产业园区、河洛生态产业片区、大峪沟产业片区、小关产业片区、米河产业片区、西村产业片区。产业园区边界范围为30.57平方公里。第35条 基本农田边界划定基本农田边界是指为最大限度地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在非建设空间内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而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边界。基本农田边界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划定。其中,根据巩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至2020年,基本农田边界总面积为37302.11公顷。2030年基本农田边界划定需参考本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的安排,在2020年划定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调整。第36条 生态空间边界划定生态空间边界是指依据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维护生态安全格局,改善人居环境,限制城乡建设用地侵蚀生态用地,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以重点生态要素为基础而划定的生态用地保护边界。生态空间边界依据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地、水源保护区、重要河流与水库、坡度大于25%的生态敏感区等重要生态要素进行划定,市域共划定生态空间边界范围为204.58平方公里。第37条 控制线划定根据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以及道路交通规划在中心城区规划中具体划定城市“五线”,即绿线、蓝线、黄线、紫线及红线。第三节 四区划定第38条 禁建区1、范围划定主要包括: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省级及市级森林公园珍贵物种地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公益林地、永久性基本农田、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大于25%的陡坡地、高压输电线路走廊、天然气输送管线及其防护区、成品油输送管线及其防护区、区域性调水工程管线及其防护区。禁建区总面积743.8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71.4%。2、管制要求禁建区内严格禁止城镇建设,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必须服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第39条 限建区1、范围划定主要包括: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内除核心景区以外的地区、森林公园内除珍贵物种以外的地区、公益林以外林地、一般农田、园地、草地、水系缓冲区、城镇绿化隔离地区、矿产资源密集地区、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适宜性差地区、地震断裂带、重要蓄滞洪区。限建区总面积为144.5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13.9%。2、管制要求限建区内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如交通、市政和军事设施等),必须在控制规模、强度下经审查和论证后方可进行。第40条 已建区与适建区1、范围划定已建区为合法的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即已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的现状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5.5平方公里。适建区为禁建区、限建区和已建区以外的地区,总面积为67.3平方公里。已建区和适建区范围占市域总面积的14.7%。2、管制要求已建区内的城镇建设应依照城乡规划进行,以内涵挖潜为主,加强已建用地的调整优化。适建区内的城镇建设应依照城乡规划进行管理,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用地指标要求。第二章 城镇空间布局与发展指引第41条 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1、轴带发展战略:依托交通廊道和生态廊道打造城镇发展轴带,带动市域各城镇一体化发展,形成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空间。2、极化发展战略:明确城镇化发展的主体是城市,做大中心城区,发挥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各类职能,提高对外辐射能力。3、协同发展战略:依据城镇区位和资源特征,明确未来各城镇的发展定位,形成分工协作、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统筹协调的城镇发展格局。第42条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市域形成“一带两轴,三城四点”的“1234”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带:中部城镇密集发展带,东起站街、西至回郭,以快速路和伊洛河为联系通道,串联主城区、站街、康店、河洛、芝田、回郭,形成市域中部城镇密集发展带,打造城镇化连绵发展的主体空间。两轴:串联东部五镇(大峪沟、竹林、小关、新中、米河)的城镇发展轴和串联南部两镇(夹津口、涉村)的城镇发展轴。三城:1个中心城市,即中心城区(整合康店、河洛、站街、芝田、北山口等镇为外围组团);2个副中心城市,即巩东新区(包括大峪沟、竹林、小关、新中、米河5镇)、回郭城区。四点:包括鲁庄、西村、夹津口、涉村4个特色城镇。第43条 中心城区发展指引1、发展定位:郑州都市区副中心城市,郑洛三经济走廊重要支点,河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城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城市规模:规划至2030年,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6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5平方米。城市开发边界范围为202.1平方公里。3、空间发展:以伊洛河两岸为新的空间增长点,空间主导发展方向向北,打造“伊洛河新兴产业带”,构建组团式、紧凑可持续的“一带三廊,一城两翼,四心双轴”空间结构,塑造疏密有致、显山露水的特色空间形象。4、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商业商务服务、旅游服务、物流商贸服务、文化创意等。转型升级主导工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铝精深加工与研发等。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第44条 巩东新区发展指引1、发展定位:市域副中心城市,兼具旅游、居住、工业、综合服务等功能的生态宜居城市。2、城市规模:规划至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1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4.3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其中:(1)大峪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建设用地1.77平方公里。(2)竹林:人口规模为2.4万人,建设用地1.63平方公里。(3)小关:人口规模为2.8万人,建设用地3.81平方公里。(4)新中:人口规模为1.4万人,建设用地1.46平方公里。(5)米河:人口规模为4.3万人,建设用地5.68平方公里。巩东新区的五镇统一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范围面积为48.48平方公里。3、空间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各镇协调、分头实施、政策保障”的思路整合空间资源,各镇的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形成“一中心(小关竹林)、一门户(米河),两专业化基地(大峪沟、新中)”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1)大峪沟:工业集中布局于镇区西侧和中原西路沿线附近,建设巩义市智能装备制造园,生活用地沿老G310分布,镇区用地通过整合使空间合理布局。(2)竹林:逐步限制和转移工业,调整用地结构,增加居住和服务用地比重,提升宜居的生活品质和综合服务功能。(3)小关:大力提升综合服务职能,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成为巩东新区的中心,向南向北拓展生活与服务用地,向东建设新兴产业片区。(4)新中:围绕发展旅游及建设旅游服务基地,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增加居住、旅游和商业服务用地规模,结合地形形成带状组团空间结构。(5)米河:围绕门户功能和产业片区调整产业结构,根据交通条件,优化空间布局,南北两侧发展工业和物流,中部以居住、商贸服务为主。4、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行政与商务办公、商业商贸、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形成城市综合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产业信息化升级。其中:(1)大峪沟:打造成为煤炭综合利用基地,推动煤炭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节能设备和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2)竹林:提升作为巩东新区的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功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限制工业发展。(3)小关:打造成为巩东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整合耐材与铝加工产业,引导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4)新中:打造成为旅游综合服务基地,依托风景名胜区、庄园资源发展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产业。(5)米河:打造成为巩义东部门户和产业集中片区,大力发展高端铝精深加工、新型材料、特色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第45条 回郭城区发展指引1、发展定位:全国重要的铝精深加工及研发基地,河南省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市域副中心城市,宜居宜业新城。2、城市规模:规划至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13.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5.11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为28.82平方公里。3、空间发展:从区域协调和生态保护的视角,规划形成“西工东居、南北生态”的空间格局,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空间。西侧与偃师相协调,发展工业园区,中部依托现状镇区中心形成商业和公共中心,东部依托高铁站和城际轨道站打造新的增长空间。4、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行政与商务办公、科技研发、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加快形成城市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与巩义市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依托巩义市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高端精深加工、特种电缆、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第46条 特色小城镇发展指引1、鲁庄(1)发展定位: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宜居小镇。(2)发展规模:规划至2030年,镇区人口规模1.2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7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40平方米/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为4.39平方公里。(3)空间发展:镇区规划东西两个生活组团,组团内部设置集中的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形成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4)产业发展:电线电缆等工业逐步退出,以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服务为主,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和农业休闲产业。2、西村(1)发展定位:兼具农业服务、文化旅游、新兴产业为一体的宜居小镇。(2)发展规模:规划至2030年,镇区人口规模1.1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5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40平方米/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为2.85平方公里。(3)空间发展:镇区居住用地在整合现状的基础上紧凑式向外拓展,在镇区中心设置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居住生活配套。(4)产业发展:工业在现有特钢产业、管道配件产业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农业以规模化种植业与畜牧业,现代高效农业为主;结合宋陵发展文化旅游业。3、夹津口(1)发展定位:南部旅游服务基地、生态旅游特色小镇。(2)发展规模:规划至2030年,镇区人口规模1.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4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40平方米/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为9.17平方公里(与涉村统一划定边界)。(3)空间发展:集中式紧凑布局,调整用地结构,增加旅游服务用地。(4)产业发展:镇区工业逐步迁出,矿业逐步退出,加强生态修复。产业以旅游综合服务为主,服务南部山区生态休闲旅游发展。4、涉村(1)发展定位:南部旅游服务基地、商贸与生态旅游特色小镇。(2)发展规模:规划至2030年,镇区人口规模1.2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7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40平方米。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为9.17平方公里(与夹津口统一划定边界)。(3)空间发展:集中式紧凑布局,整合现状存量用地,镇区增加旅游服务用地,打造南部旅游服务基地。(4)产业发展:煤矿、耐材与陶粒砂等产业逐步迁出,产业发展以旅游综合服务和居住为主,服务南部山区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第三章 村庄空间布局与发展指引第47条 村庄居民点体系规划按照“并入城镇、集聚引导、保留特色和适度撤并”的策略整合现状村庄为211个居民点,其中城市社区35个,镇区社区19个、中心村41个、基层村117个(详见附表4)。重点保护211个居民点中的24个具有历史文化和典型乡村特色的村庄(详见附表5)。第48条 城市(城镇)社区发展指引通过合村并城、合村并镇融入城镇建设中,成为城区或镇区的一部分,依托城镇的带动作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配套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第49条 中心村发展指引结合历史和自然因素,引导农民向中心村相对集中居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中心村重点配置,塑造整体统一而具有特色的村庄景观风貌。第50条 基层村发展指引产业、交通、自然景观等基础条件良好的基层村应保留。规模较小,交通条件的基层村,应控制发展,积极引导人口向周边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者城镇集中。第51条 特色村发展指引特色村为具有建筑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或者乡村气息浓厚的村庄。重点保护村庄的特色景观、特色产业、特色文化以及特色历史等内容,采取分类引导的策略进行发展。健全特色村庄评价机制,加大对特色村庄的规划编制、设施建设、资金安排等政策支持力度。第52条 村庄规划与建设指引1、规划编制与建设指引城市社区和镇区社区纳入城市(镇)规划统一进行用地安排和设施配置。中心村应尽快编制规划,确定发展规模,指导社区建设和改造,中心村原则上以整合闲置地为主,将综合服务、幼儿园、文化等设施集中布局,配置城乡公交车站等。2、景观风貌指引保持村庄传统风貌,利用现有自然水系、农田、林地等自然要素塑造村容村貌。重点打造村口景观节点、村中心景观节点,建设村中心绿地广场和代表本村文化的标志性景观。顺应原有村庄肌理,避免兵营式的建筑布局。对村庄建筑按照参考标准进行自建和改造,形成相对统一的具有乡土特色的建筑风貌。3、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引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的覆盖,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社区和镇区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依托中心城区和镇区。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以中心村为中心进行配置,主要包括公共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卫生站、文化站、图书室、健身设施、农贸市场、便民超市等。4、市政基础设施积极应用生态化、小型化的市政设施。沿路设置明渠排水渠系统,采取生态护岸。逐步采用生态化的自然湿地污水处理方式和沼气化粪池,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采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器进行集中供热。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在村口处设置小型垃圾收集站,并运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第四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第53条 产业发展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健康发展。巩固工业的主导地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现代工业强市。以构建现代化中心城市为方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体系。第54条 产业体系发展规划1、农业体系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构建以都市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体系。主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加工、生态畜牧业、特色果蔬种植业,以及与旅游相结合的休闲生态旅游业。2、工业体系以延伸产业链为导向,进一步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即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精铝加工业、高端环保耐材;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承接区域转移的现代都市工业,包装食品饮料制造、医疗制药、医疗器械制造和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产业。3、服务业体系着眼于巩义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打造4大类现代服务业。包括以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会议会展为主的流通服务业,以教育、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为主的技术服务业,以健康服务、特色旅游为主的休闲服务业,以及以金融服务、管理服务、中介服务为主的商务服务业。第55条 现代农业布局规划依托农业资源特色优势,集中布局4大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即“西芝回鲁”优质粮生产基地、百里邙岭林果种植基地、黄河滩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南部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并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在镇区周边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区。1、“西芝回鲁”优质粮生产基地,集中在西村、芝田、回郭、鲁庄,以小麦、玉米等为主。2、百里邙岭林果种植基地,集中在康店、河洛、站街以及G310以北的丘陵地区,以石榴、苹果、梨等优质水果为主。3、黄河滩高效农业生产基地,集中在康店、河洛,以棉花、花生、瓜类、蔬菜、中药材等为主。4、南部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集中在米河、新中、小关、大峪沟、北山口、西村、夹津口、涉村,以小麦、玉米、山野菜、核桃、柿子、金银花等为主。第56条 新型工业与先进制造业布局规划以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产业片区的工业布局模式,形成“两区、四园、五片”的空间格局,引导市域各类工业集中布局到11个产业集中区内。1、两区:转型升级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豫联产业集聚区,主要推动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承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产业。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回郭),推动高端化、终端化发展,主营产业包括高端精深加工、特种电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2、四园:优化升级4个特色产业园区,即巩义市耐火材料产业园区(北山口),淘汰落后耐材产能,主要生产节能环保类高端耐材。巩义市民营科技创业园区,主要发展精密金属制品、特种电线电缆、电子信息电子电器产业、新能源、印刷产业和家具制造业。永安-芝田经济技术产业园区,主要发展铝精深加工、精密金属制品、高端水处理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园区(现状为陶瓷产业园),主要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等产业。3、五片:集中布局5个城镇产业片区,即以食品饮料加工业和生物制药业为主的河洛生态产业片区;以煤炭综合利用、节能设备和智能设备制造为主的大峪沟产业片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特色装备产业为主的小关产业片区;以高端铝精深加工、新型材料和特色装备制造为主的米河产业片区;以特钢产业、管道配件、特色装备制造为主的西村产业片区。第57条 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市域规划形成“一带、两区、多点”的服务业空间格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1、一带,即伊洛河服务业发展带,以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商务办公等为主要功能,集中布局商务会展中心、休闲商务中心、河洛旅游服务中心、站街旅游服务中心、康店旅游服务中心。2、两区,即老城区和新城区。(1)老城区主要以商业、商贸和传统文化为主,集中布局商业中心、文化创意中心、传统商贸中心、创新研发中心。(2)新城区以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商贸物流等为主,集中布局体育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综合政务中心、教育科研中心、电子商贸中心、青龙山旅游服务中心。3、多点,即巩东新区、回郭城区、小城镇、旅游区的服务中心和商贸物流园区,包括回郭城区商业中心、回郭城区商务中心、回郭城区科技孵化中心、巩东新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米河商贸中心、新中旅游服务中心、米河配套物流园区(郑州专业化工仓储物流园区)、夹津口旅游服务中心、涉村旅游服务中心、鲁庄旅游服务中心、北山口配套物流园区、永安配套物流园区、回郭配套物流园区。第五章 景观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第58条 自然山水格局保护1、保护巩义城市“大河绕其北,嵩岳亘其南,邙洛胜概,回合环抱”的自然山水格局特点。2、保护市域南部嵩山及其余脉(青龙山)、东部尖岭、北部邙岭及平原地区丘陵沟壑的自然地貌特色。加强林地保护和建设,避免大规模的挖掘和填方,治理修复已遭破坏的山体、丘陵和沟壑植被。3、保护黄河、伊洛河、坞罗河、后寺河等12条河流水系的自然走向、形态、宽度,加强水体污染治理,改善流域环境。第59条 风景名胜区保护1、保护浮戏山雪花洞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文化古迹和生态环境等,设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严格管理措施。2、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在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的各项建设,都应当与景观相协调,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在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7.3 复数的三角表示教学设计及反思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案及反思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7 纸线绳小浮雕-苏少版
- 安装设备安全培训
- 优化班级小组建设的16个策略
- 人教部编版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6
- 2024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0八队下属企业招聘2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武汉四调)
- 分娩镇痛后护理
- 2025年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实践基地挂牌协议书
- 2025年上海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默写
- 数学-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春季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湘豫二模)试题和答案
-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技能考核试题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初三5月小二调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中央2025年中国残联直属单位招聘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常用审计技术和方法试题及答案
- 入职新华书店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