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策略探析[文档资料]_第1页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策略探析[文档资料]_第2页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策略探析[文档资料]_第3页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策略探析[文档资料]_第4页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策略探析[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策略探析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课堂做为教学的主阵地,也就是生成性知识总结的源泉 .生成可以在预设中生成,也可在预设外生成,只有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预设知识的生成性总结,同时,拓展课堂教学中预设外的总结性知识生成,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 一、定义适用度拓展性总结 定义,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相关的定义,层次和限制条件都比较多,应用中变化繁杂,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定义的 理解进行 “ 点 破 立 ” 的引导 . 案例 1:基因频率的定义 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出发,可总结出如下公式 1: A 基因频率 = A/A+a. 在实践中,利用传统的哈代 温伯格平衡定律公式:A=p, a=q,则 A+a=p+q=1, AA+Aa+aa=p2+2pq+q2=1,由此推导出公式 2: An=AAn+1/2Aan; an=aan+1/2Aan (n 代表第几代 ),同时针对自由交配条件下可以推导出公式 3: AAn=A2n-1; Aan=2An-1an -1; aan=a2n-1(n 代表第几代 ), 如果面对部分个体不可育的情况,则学生生搬硬套公式便会出现问题 . 例 1( 2010 全国卷 2) 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 AA和 Aa 个体全部存活, aa 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 AA、 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 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 .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和Aa的比例是() . A 11B. 12C. 21D. 31 如果对公式 1 作出适当修正 :A可育 =可育个体中 A/可育个体中 A+可育个体中 a,则 相应变化:公式 2: An可育=AAn 可育 +1/2Aan 可育; an可育 =aan 可育 +1/2Aan 可育 (n代表第几代 ),同理针对自由交配条件下,可以推导出公式3: AAn 可育 =An-1 可育 2; Aan=An-1 可育 2an -1 可育;aan=an-1 可育 2(n 代表第几代 ),本题即可简化解之 . 二、解题过程的归纳性总结 解题过程中的生成性总结,一般是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概括性 . 案例 2:家族系谱图解题步骤: 1判断遗传方式,写出相应的表现型通式:如图中根据口诀,判断甲为常 染色体上隐性遗传,乙为 X 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由此表现型通式为:甲正常: A_,甲患病: aa;乙正常: XB_,乙患病: Xb_. 2据所求个体表现型,写出其部分基因组成:如图中6 号为 A_XBX-, 7 号为 A_XBY. 3据所求个体相关的隐性个体,补全其基因型:如据甲病隐性 1 号、乙病隐性 5 号, 6 号为 1/2Aa XB XB 或 1/2Aa XB Xb,据甲病隐性 8 号, 7 号为 1/3AA XB Y 或 2/3Aa XB Y . 对此在实践中发现,并完善性归纳:( 1)若所求个体的父母或子女中有隐性个体 ,则该个体部分基因型中相关遗传病的未知基因一定为隐性;( 2)若父母或子女中无隐性个体,而其兄弟姐妹中存在隐性个体,则该个体部分基因型中相关遗传病的未知基因应有两种情况 . 4分枝法求每对性状的患病概率: 甲病: 6 号 Aa7 号 Aa(2/3) 患病(隐性): aa=2/31/4=1/6 正常(显性): A_=1-1/6=5/6 乙病: 6 号 XBXb(1/2)7 号 XBY 患病(隐性): Xb_=1/21/4=1/8 正常(显性): XB_=1-1/8=7/8 当然,无论显性还是隐性遗传,均从隐性性状突破 .复习实践中还会涉及到夫妇一方为来自随机人群,结合自由交配下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变化,计算中尤其注意比例:人群中携带者概率与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区别 . 5据问题组合比例:例: 6 号、 7 号生出两病都患的个体概率应为 1/61/8 ; 6 号、 7 号生出正常个体的概率应为5/67/8. 组合比例要注意多元化解法:如 6 号、 7 号生出患一种病的个体的概率:( 1) 1/67/8+1/85/6 ; ( 2) 1-1/61/8 -5/67/8 ;( 3) 1/6+1/8-21/61/8 ;( 4) 5/6+7/8-25/67/8. 三、解题方法的完善性总结 解题往往注重方法的归结,针对不同知识点特殊题型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参与归纳中理解方法,在实践中学会拓展 . 案例 3:家族系谱图中遗传方式判断归纳 归纳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子都病 X性, 病男父亲携常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 母女都病 X 性 . 直系男病伴 Y 性 . 对上述总结需配套理解: 原理: 句 的原理: X 染色体上隐性遗传(色盲症为 既定的预设方案继续下去,老师就应该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的程序,这便是 “ 生成 ”.“ 生成 ” 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一旦有 “ 生成 ” ,说明学生完全沉浸于生物世界,有着愉悦的求知欲 .一堂完整的、高效的课,就应该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走向精彩的生成 .所以, “ 预设 ”和 “ 生成 ” 并不矛盾, “ 预设 ” 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 “ 生成 ” 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有了充分的 “ 预设 ” ,激发合理的 “ 生成 ” ,这才是一节完美的生物课 . 精心的预设 是为了精彩的生成,同时从生成的效果中还可以看出预设是不是充分,两者互为补充 .所谓 “ 凭栏听雨 ” 还需 “ 未雨绸缪 ” ,所以说预设是必须的,生成是必要的 .我们不能一昧的只是追求预设的完美,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处理好意料之外的生成 .只有两者兼备,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我们的课堂才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充满生机的课堂、和谐的课堂 . 例): XbXbXbXb ,女病父子必病 句的原理: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眼球震颤病为例): X X-X X X-,男病母女必病 条件 限制: a: 句中的 “ 无 ” ( 句中的 “ 有 ” )为父母均无(有);而 句中的 “ 有 ” ( 句中的 “ 无 ” )为子代中部分个体有(无) . 如图 1 中: 1、 2 看 4隐性, 4 看 1常染色体 如图 2 中: 1、 2 看 4显性, 1 看 4常染色体 b: 中 “ 看女病 ” ( 中 “ 看男病 ” )为看系谱图中所有生病的女性(所 有生病的男性); 、 中的都病遵循 “ 一票否决 ”原则,即只要所 有生病女性的父亲和儿子(所有生病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中有一个不 患病,就不是 X 性染色体 上的基因,而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如图 3 中,需看的病女: 4、 5、 11、 17,由于 17看12常染色体 c: 句针对隐性病但又无女病,则从病男父亲的携带致病基因与否,判 断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 . 如图 4 中: 1、 2 看 3隐性,若 3 看 1 携带致病基因常染色体,若 3 看 1 不携带致病基因 X 染色体 上述遗传判断,其原理是学生常用的判断角度,但基础较弱或接受能力欠缺的学生运用的有效性不够,所以通过口诀记忆配以完善性的注意点,可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和应对的灵活 性 . 实例 4:细胞分裂方式判断的 “ 三看识别法 ” 1一看染色体奇偶性:奇数 减数第二次分裂 偶数 二看 原理: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n,则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数和形情况如下: 据上所述, n 若为奇数,只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 2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 三看 原理:( 1)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后,减二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 2)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 注意:若细胞分裂图为着丝点分裂状态,则看细胞一极有无同源染色体; 若细胞分裂图为非着丝点分裂状态,则看整个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 . 3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或分离:有同源色体配对或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