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孝感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 宗法制得到有效巩固B. 井田制发生动摇C. 分封制得到有效巩固D. 封建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换得田地,并有授田仪式、换田手续和凭证,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材料说明井田制动摇,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视血缘的宗法制,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土地制度,没有体现分封制,故C错误;私有制确立是在商鞅变法时,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联系所学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分析解答。2.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A. 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B. 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C. 使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D. 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反映出这种以才能为依据的选官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以血缘关系为标准的世卿世禄制,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士人阶层地位的提高,没有体现出“掌控国政”,故A项错误;这种做法没有改变国家分裂的局面,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百家争鸣的状况,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世官制的特点分析解答。3.战国中期,诸侯国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A. 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B. 儒家思想受到重视C. 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D. 井田制开始遭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战国中期,诸侯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可知,战国时期国君的权力加强,说明专制集权体制已有所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变革的信息,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思想受到重视,排除B;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遭破坏,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战国中期,诸侯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联系所学专制主义制度形成的史实分析解答。4.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表明A. 统治者企图借遏制土地兼并巩固统治B. 封建国家政权失去地主阶级的支持C. 统治者废除了当时基本的土地制度D. 当时农民的负担比任何时候都要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均田制。政府分配的土地主要是国有和无主土地,没有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并不会失去地主阶级的支持,更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故排除B、C项;题意无法体现当时农民负担比其他时期重的内容,故排除D项。政府通过分配土地,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得到人民的支持一巩固统治,故选A。5.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答案】C【解析】从材料“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中可以看出,北魏政权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凸显自身政权的正统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的恢复,故A项排除;材料“四夷馆”和“四夷里”说明BC项错误。6.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A. 改变地方割据局面B. 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C. 强化集体议事制度D. 分化事权以相互牵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转运使权力过重,通过分事权以相互牵制,故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初年,宋太祖通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这与题干中“宋真宗”不符,排除A;削弱相权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强化集体议事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解答。7.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A.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B.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 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D. 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后,地方无财权,当水涝灾害来临时,只能“坐至流亡”,说明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地方行政区划导致经济发展不利,故A项错误;经济手段并不都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地方权力过于弱小导致现象,并不是说中央集权阻碍社会进步,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的影响要掌握。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切入,结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思考。8.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A. 强干弱枝B. 分散军权C. 重文轻武D. 守内虚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可知宋代重文轻武,故选C项。A选项没有体现;B选项没有C选项恰当;D选项材料中没有提到。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9.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中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予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 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 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 巩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统治D. 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范仲淹和王安石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他们所采取的改革措施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故选B;A项中的使人民生活富裕、D项中的适应士大夫改革的要求都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因此不是最佳选项,排除;北宋不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C错误。10.免役法又名“募役法”、“雇役法”,是宋代王安石新法之一。该法废除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当役者交纳役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这一做法A. 彻底解决了北宋的财政危机B. 彻底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C.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D. 改变了农业税征收标准【答案】C【解析】【详解】募役法指当役者交纳役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故C正确;募役法不可能彻底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A错误;B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募役法指当役者交纳役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并非改变农业税征收标准,排除D。11.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A. 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 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 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 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职官体制的调整,“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是根据现实需要为提高效率而调整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北宋是皇帝决策而非集体决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崇文抑武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而非分化事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2.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地理环境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B. 公民素质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C. 经济制度不同: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D. 政治制度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题干限定信息“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造成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文明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由两国经济的不同导致的,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故C正确;ABD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应排除。13.“(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B. 商业贸易中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古希腊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产生了自由平等的观念,所以答案选D。A是对材料过度的解读,排除;B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海外殖民,排除C。14.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规定: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隐居避世,必须到公民大会参加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A. 必须人人参政B. 宣扬平等意识C. 强调参政是公民义务D. 强调依法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利益漠不关心”“必须到公民大会参加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公民不得中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公民要关心城邦政治、参政是公民的义务,故C正确;在古代雅典只有公民才能参政,而不是必须人人参政,排除A;材料不涉及平等意识方面的信息,排除B;古代雅曲还未达到依法治国的程度,排除D。15.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A. 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B. 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C. 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D. 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公共空间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说明了雅典在逐渐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6.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城邦不分大小强弱在宗教、法律、钱币、度量衡等方面享有高度的主权独立。依据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希腊城邦使公民个人缺乏独立性B. 民主政体是希腊城邦的共同选择C. 独立自主为希腊城邦营造了和平环境D. 希腊城邦是由一些公民共同体所组成【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对材料的曲解;希腊城邦并非都是民主政体,B项错误;希腊各城邦之间因利益不同而冲突战争不断,C项错误;由材料“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可知,希腊城邦是由公民共同体构成,故D项正确。17.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被他严词拒绝;华盛顿也严词拒绝了一些人让他担任君主的建议。这表明A. 民主政治的环境决定了伟人的品格B. 伟人品德对民主政治形成有重要作用C. 伟人言行决定了民主政治的发展D. 梭伦与华盛顿对自己国家的贡献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但仍然严辞拒绝;华盛顿也严词拒绝了一些人让他担任君主的建议”信息可知,梭伦和华盛顿不贪图权力,显示了其高尚的品德,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形成,B正确;AC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梭伦与华盛顿对自己国家的贡献相同,排除D。所以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伟人品德对民主政治形成有重要作用18.在古希腊,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在将雅典城邦划分为十个部落的同时又给每个部落确定一位民族英雄。这一举措意在A. 确立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B. 培养公民对共同体的认同感C. 提高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D. 麻痹雅典公民以维护城邦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文字说明克里斯提尼改革开始确定以地域为标准划分选区的政治选举模式,这种新的选区划分能否稳定下来,并在政治运作中发挥效力,克里斯提尼认识到培养公民对共同体的认同感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克里斯提尼给每个部落确定一位名祖英雄,确立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培养公民对共同体的认同感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提高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麻痹雅典公民以维护城邦制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19.雅典民主政体从梭伦时期开始到伯利克里时期完成,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最高权力和立法机构,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行政机关,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构。这种权力的划分A. 不利于雅典公民参与国家管理B. 呈现出三权分离的趋势C. 奠定了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础D. 激发了居民参政的热情【答案】B【解析】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最高权力和立法机构,充分体现了人民主权,有利于雅典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故A错;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最高权力和立法机构,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行政机关,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构,体现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故B正确;近代西方代议制属于间接民主,雅典民主制度是直接民主,故C错;材料反应的是国家权力的划分,D与材料无关。20.雅典所有公民都有资格担任法官,城邦将司法判决权赋予陪审法庭,陪审庭合议决定最终判决,让公民成为司法审判主体。这种做法A. 体现了司法主权在民的原则B. 使雅典公民成为法律专业人才C. 提高了雅典人参政的积极性D. 使雅典城邦开始成为公民团体【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根据题干所述,古希腊在城邦时期将判决权赋予陪审 法庭,让公民作为司法审判的主体,从而培养了民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体现了司法主权在民,伸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21.史载:公元前6世纪中叶,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将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分为4个城区部落和15(或16)个乡村部落,规定凡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这一改革A. 增强了罗马国家公民的力量B. 吸收了雅典梭伦改革的精髓C. 是罗马国家法制建设的开端D. 刺激了罗马国家的对外扩张【答案】A【解析】【详解】塞尔维乌斯改革,打破了氏族制的藩篱,按照地域部落划分公民,吸收大批自由民为公民,扩大了罗马公民集体的基础,增强了罗马公民的力量,故A项正确;雅典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氏族部落的是克里斯提尼,而非梭伦,故B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塞尔维乌斯的这一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氏族制,但并没有体现法制方面的建设,故C项错误;塞尔维乌斯改革是罗马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占有制社会的重要历史事件,打破了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旧的部落制度,无法体现刺激罗马国家的对外扩张,故D项错误。22.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A. 破除了宗教思想对人们的束缚B. 倡导因行称义C. 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 宣扬理性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适应社会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故C项正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信仰,A错误;罗马教会倡导因行称义,不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B;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D不符合题意,排除。23.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影响是A. 使英国国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B. 使英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C. 使英国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国家发展D.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英国国教不是资产阶级的旗帜,英国清教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排除A;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国教的改革,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教廷的控制,使英国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民族国家不断发展,C正确;人文主义思想在这之前已经出现,D错误。2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B. 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C. 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 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宗教改革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西方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精神上的动力。所以应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作用25.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A.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C.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由所学可知“希腊思想之复活”指的是文艺复兴;“原始基督教复活”指的是宗教改革所以应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意义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第1题16分,第2题20分,第3题14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继秦国商鞅变法之后,毗邻的赵国又发生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当时实力稍逊的赵国夹在齐、秦两个大国之间,变法之后的秦国对东方正虎视眈眈;北方的楼烦、林胡和东胡等游牧部落也是赵国的重大威胁。面对这种不利的战略态势,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达“胡服令”,将传统的大袖长袍改为胡人的小袖短褂,腰系皮带,下身长裤皮靴;同时模仿“三胡”骑兵的装备和训练方法,组建骑兵部队,取代春秋以来惯用的车兵和步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商鞅变法类似于“对内改革”,而“胡服骑射”则类似于“对外开放”。因此“胡服骑射”不单是服饰文化和军事改革,它更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缩短了胡人和华夏族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摘编自杨波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的现代启示材料二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在军事领域的改革成效是立竿见影的,他在最短时间内“头疼治头,脚疼治脚”,扭转了赵国处处被动挨打的局面,解决了赵国周边的国家安全危机,同时也拓土开疆千里。虽然赵国的变革有成效,但比起当时的诸候国来说,却东边不如齐国富饶,西边不如秦国变法深刻。相比秦国商鞅变法,则与赵国“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纯军事领域的变革大为不同。商鞅变法抓住了富国强兵的根本就是人力物力财力,他通过变革废除了与当时不适应的春秋旧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秦国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富国强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并指出相对于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改革的不足之处。【答案】(1)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各国纷纷进行变法;赵国面临齐国、秦国和少数民族的威胁,需变法强国;赵国北邻三胡,便于学习少数民族。(2)意义: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使赵国成为诸侯国中的强国;推动了服饰文化的变革;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起到了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打破了华夷观念,促进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赵武灵王改革的不足之处:商鞅变法是全面的、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涉及社会多个方面,而且进行了根本变革,经济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了贵族政治,建立了官僚政治。而赵武灵王改革仅局限于军事方面,其服饰改革也是为军事服务。【解析】【详解】(1)根据“继秦国商鞅变法之后,毗邻的赵国又发生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并联系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根据“实力稍逊的赵国夹在齐、秦两个大国之间,变法之后的秦国对东方正虎视眈眈”得出赵国面临齐国、秦国和少数民族的威胁,需变法强国;根据“北方的楼烦、林胡和东胡等游牧部落”得出赵国北邻三胡,便于学习少数民族。(2)意义:根据“组建骑兵部队,取代春秋以来惯用的车兵和步兵”得出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使赵国成为诸侯国中的强国;根据“胡服骑射不单是服饰文化和军事改革”得出推动了服饰文化的变革;根据“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得出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起到了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根据“缩短了胡人和华夏族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得出打破了华夷观念,促进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赵武灵王改革的不足之处:根据“商鞅变法抓住了富国强兵的根本就是人力物力财力,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秦国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富国强兵”得出商鞅变法是全面的、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涉及社会多个方面,而且进行了根本变革,经济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了贵族政治,建立了官僚政治。根据“赵国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纯军事领域的变革”得出赵武灵王改革仅局限于军事方面,其服饰改革也是为军事服务。2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方官制,隋以前极为紊乱。机构重叠,滥立名目,南朝且置有侨州郡县,形成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造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由于官吏冗多,耗费国家大量资财,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583年,隋文帝废去郡这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节约了封建政府开支,加强了行政效率。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中央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为长官,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度支(后改称民部)工部六部。对前代八十一条死罪、一五零条流罪、千余条徒、杖等酷刑以及灭族等都一概废止。同时,又减轻了许多法律的内容,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制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规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种植五谷)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对一般农民,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对于豪强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则给予打击,以保障农民的正常生产。摘编自隋文帝改革(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隋文帝改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用茶采购合同范本
- 标准装修合同范本
- 智能楼宇技术在保安工作中的利用计划
- 叉车的合同范本
- 买卖胶带合同范本
- 高速路维护合同范本
- 私人游泳训练池租赁合同三篇
- 政府酒店租赁合同范本
- 旅游客运汽车转让合同范本
- 儿童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方案
- 浅谈校园影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 无公害农产品查询
- 试剂、试药、试液的管理规程
- 研究生课程应用电化学(课堂PPT)
- 通信综合网管技术规格书doc
- 六宫数独可直接打印共192题
- 班会:如何克服浮躁心理PPT优秀课件
- 四宗宗义比较略记
- Monsters歌词下载,Monsters原唱歌词中文翻译,Monsters简谱KatieSky
- 全国各地区代码
- 气动系统内部结露的机理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