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度“ 陕西省 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西安交通大学 所 属 学 校 西安交通大学 ( 教育部 ) 课 程 名 称 分子生物学 课程类型 理论 课 (不含实践)理论 课 (含实践)实 验 (践 )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医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基础医学 课 程 负 责 人 吕 社 民 申 报 日 期 2011.6.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 一 年 三 月 2 填 写 要 求 一、 以 word 文档格式 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 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 不 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 4 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 涵盖 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吕社民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9 年 6 月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博导 电 话 82657764 学 位 博士 职 务 系主任 传 真 82657764 所在院系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 遗传学与分子 生物学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 76 号 710061 研究方向 复杂性疾病易感基因的定位克隆;慢性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 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编的规划教材( 不超过五项 ) 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1. 博、硕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 2. 五、七年制医学分子生物学 3. 留学生生物化学 (英文讲授) 4. Gene and Genome (研究生 ; 英文) 研究生必修科 专业基础必修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 3 学时 6 学时 6 学时 4 学时 6 届 6 届 6 届 5 届 约 2000 人 约 2400 人 约 600 人 约 150 人 实践性教学: ( 1) 博、硕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 学生总人数: 约 400 人 ( 2) 五、七年制生物化学实验 学生总人数: 约 400 人 ( 3) 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 学生总人数: 约 200 人 ( 4) 五、七年制分子生物学实验 学生总人数: 约 300 人 教学研究项目: ( 1) 承担 MIT 开放课程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研究项目 和承担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创新教材分子生物学项目。 ( 2) 参编统编教材 5 部 。 ( 3)已翻译完成细胞分子生物学英汉双解词典 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案两 书并出版; ( 4) 校教学重点项目 :医学人才培养立体化教学环境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05.3-2006.12.负责 PBL 教学法研究。 ( 5)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和实践创新基金项目:利用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建立胰岛细胞永生细胞系 2007.6 2008.6 负责指导本科生 。 2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大骨节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2007.1-2010.12,主持人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在哮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1.1 2011.12, 主持人 (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项目: 用 NOCIA 大鼠模型筛选和鉴定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基因, 2006.1-2008.12. 主持人 ( 4 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 项目 大鼠模型鉴定克隆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基因 , 2006.1-2006.12. 主持人 ( 5) 2006 年教育部春晖计划: 先天性免疫细胞和分子及其在炎症中作用的分子机理2006.9-2008-8. 主持人 学术论文 : ( 1) Meng L, Zhu W, Jiang C, He X, Hou W, Zheng F, Holmdahl R, Lu S (通讯作者 ). Toll-like receptor 3 upregulation in macrophages participates in the initi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ristane-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 Arthritis Res Ther. 2010;12(3):R103.( SCI) ( 2) Yang X, Sun Q, Asim MB, Jiang X, Zhong B, Shahzad M, Zhang F, Han Y, Lu S (通讯作者 ).Nitric oxide in both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and serum is associated with pathogenesis and severity of antigen-induced pulmonary inflammation in rats. J Asthma. 2010,47(2):135-144.( SCI) ( 3) Jie Ma, Jian Sun, Huan Zhan, Rui Zhang, Wan-Hu Kang, Cheng-Ge Gao, Hai-Sheng Liu, Xue-Hong Ma, Zi-Xin Min, Wei-Xiang Zhao, Qi-Lan Ning, Shu-Hong Wang, Yin-Cang, Zhang, Ting-Wei Guo, She-Min Lu ( 通讯作者 ). Evidence for 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at the DAOA gene locus in a schizophrenia family sample.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9, 462(2):105-108.( SCI) ( 4) Congshan Jiang, Liesu Meng, Wenhua Zhu, Muhammad Shahzad,Xudong Yang, Shemin Lu (通讯作者 ). Housekeeping gene stability in pristane induced arthritis and antigen induced pulmonary inflammation of rats. Inflammation Research. 2009, 58: 601-609.( SCI) ( 5) Shahzad M, Yang X, Raza Asim MB, Sun Q, Han Y, Zhang F, Cao Y, Lu S (通讯作者 ).Black seed oil ameliorates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 by inhibiting T-cell proliferation in rats. Pulm Pharmacol Ther. 2009;22(1):37-43.( SCI)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3 2. 主讲教师情况 2 -1 基本 信息 姓 名 俞小瑞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58 年 7 月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博导 电 话 82655491 学 位 博士 职 务 系副主任 传 真 82655491 所在院系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 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 系 E-mail . Cn 通信地址(邮编)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 76 号 710061 研究方向 信号转导 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的分子机制 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 )(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编的规划教材( 不超过五项 ) 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1. 博硕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 2. 五七年制临床硕士生物化学 3. 留学生生物化学(英文讲授) 4. 五年制护理专业人体机能学 研究生必修科 专业基础必修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 3 学时 6 学时 6 学时 6 学时 7 届 7 届 7 届 7 届 约 2800 人 约 2450 人 约 630 人 约 158 人 实践性教学: ( 1) 博、硕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 学生总人数: 约 700 人 ( 2) 五、七年制分子生物学实验 学生总人数: 约 430 人 ( 3) 五 、七年制临床硕士 生物化学实验 学生总人数: 约 700 人 ( 4) 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 学生总人数: 约 350 人 教学研究课题 : ( 1) 新世纪本科系列教材建设项目(生物化学)校级, 2001 2002 年 ( 2) 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校级, 2001 2004 年 ( 3) 教育部设备专项资金建设项目,部级, 2004 2005 年 ( 4) 国家 “十五 ” 规划 教材建设项目(人体机能学)校级, 2000 2003 年 , 参与人 ( 5) 基础医学创新教育平台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 “985 工程 ”支撑条件建设项目 校级, 2006 2008 年, 主要参与人 4 教学研究论文: (1)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西北医学教育 2006 年 (2) 建立现代化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教学与实验中心。贵阳医学院学报 . 2001 年 (3) 提高青年教师授课水平的实践与体会。全国高校生物化学与分生物学教学 改革研讨会 2000 年 7 月 (4) 提高留学生英语生化实验课教学的体会 西北医学教育 1999 年 (5) 生物化学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基础医学教育 文萃 甘肃民族出版社 1999 年 教材编写 : 教材名 称 承担任务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生物化学 (供药学专业使用 )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 2. 生物化学学习指导 (配套教材)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 3. 生物化学 (规划教材 、 供护理学专业 ) 编委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 4.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习题及疑难解析 (生物化学部分 ) 主编 新世界出版社 (2006.5.) 5.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供研究生用 ) 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 (2006.5.) 6. 生物化学讲授提纲 (供本科生使用 ) 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 (2004.6.) 7. 生物化学习题集 (供本科生使用 ) 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 (2004.6.) 教学表彰 /奖励 : (1) 曾获 校教学授课比赛一等奖 和“十佳教课教师荣誉称号“。 (2) 曾获 院级教学论文二等奖 。 (3) 多次获 院校 级 优秀教师 。 2 -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17 雌二醇激活 P13K/Akt 信号通路抗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No: 30672356 , 30 万元,起止时间: 20062008;主持人 ( 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7 雌二醇抗 H2O2 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 5 机制, No: 2005C261; 1.5 万元, 起止时间: 20062008; 主持人 ( 3)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 氧化应激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起止时间: 20052007; 主持人 ( 4)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 杏仁核在摄食调控机制中的作用 No:20060698046, 6 万元 , 起止时间: 2007-2009; 第二位 (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心肌 AT2 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 Ang 对其表达调控的影响; No.30271435; 20 万元; 起止时间: 20032005 ;第三位 学术论文 : (1) Xiaorui Yu, et al. Involvement of Insulin/Phosphoinositide 3-Kinase/Akt Signal Pathway in -Estradiol- Mediated Neuroprotection.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4, 279 (13): 13086-13094.( SCI) (2) Xiaorui Yu, et al. Protection against hydrogen peroxide- induced cell death in cultured 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 by17-Estradiol: a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 2005, 126 ( 11): 1735-1145.( SCI) (3) Xiao-Rui YU , et al. Neuroprotection of Insulin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Apoptosis in Cultured Retinal Neurons.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2006,38(4): 241248.( SCI) (4) W. Cao, . X. Yu, et al. Protection of Photoreceptors by 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PEDF)and Estrogen in a Mouse Model of Usher Syndrome. 2004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i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 2004, April 24-28, Florida, U.S.A.( SCI) (5) R.R. Knapp, X. Yu, et al. Transfection of Plasmid DNA Encoding Pigment-Derived Factor into Retinal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2004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i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 2004, April 24-28, Florida, U.S.A.( SCI)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6 2. 主讲教师情况 2 -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李信民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3 年 7 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硕导 电 话 82657013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 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 76 号 710061 研究方向 神经生物化学 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 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编的规划教材( 不超过五项 ) 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1. 生物化学 2. 分子生物学 基础必修课 基础必修课 10 学时 9 学时 7 届 7 届 约 5250 人 约 4900 人 实践性教学: ( 1) 生物化学 医学类 周学时 8 共计约 700 人 ( 2) 分子生物学 医学类 周学时 9 共计约 1050 人 2 -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 1)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研究项目: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雄黄的体内蓄积毒性 2002.12-2004.12 主持人 学术论文 : ( 1) 王梦昌 , 杨丽红 , 刘陕西 , 李信民 。 雄黄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陕西医学杂志 .2002, 31( 1): 38-41. ( 2) 王梦昌 , 李信民 , 刘陕西 ,尚菊战 。 雄黄治疗维甲酸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3 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23( 2): 176-180.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 课 7 2. 主讲教师情况 2 -1 基本 信息 姓 名 于杰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0 年 11 月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副教授 /硕导 电 话 82657013 学 位 学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 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 76 号 710061 研究方向 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 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编的规划教材( 不超过五项 ) 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1. 生物化学 2. 分子生物学 基础必修课 基础必修课 10 学时 9 学时 8 届 8 届 约 1600 人 约 1920 人 实践性教学 : 系统指导七年制及本科 ,研究生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 教学研究论文 : ( 1) 浅谈 PBL 教学法 医学教育探索 2005 年 ( 2) 浅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 3) 生化实验教学中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年 教学表彰 /奖励: ( 1) 获 2004 年校教学比赛三等奖及获 2003 年医学院台湾新光奖教金 2 -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 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分子遗传学及其风险因子研究 20062008 年 第二位 学术论文 : ( 1) Yu Jie,Yu Xiaorui, Yu Gang et al: Effect of Methionine Enkephalin on migration of macrophagesfrom mice with impaired liver. Journal 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2000,12(2): 116-119.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2. 主讲教师情况 2 -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王慧莲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3 年 3 月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硕导 电 话 82657013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 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 76 号 710061 研究方向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编的规划教材( 不超过五项 ) 讲授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1. 生物化学 2. 分子生物学 基础必修课 基础必修课 6 学时 6 学时 5 届 5 届 约 2150 人 约 1500 人 实践性教学 : ( 1)生物化学 医学类 周学时 8 学生总人数 约 150 人 ( 2)分子生物学 医学类 周学时 9 学生总人数 约 200 人 2 -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 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 1) 含 NapinA 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该启动子控制下的外源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的研究。 课题主要 承担者 863 项目资助 ( 2) 一些天然物质对哺乳类细胞 DNA 氧化损伤和光损伤保护作用机理的研 究。 课题主要 承担者 863 项目资助 ( 3) 人和大白鼠心脏钾离子通道各亚基蛋白( KCNE2)与心脏病发生的关系 研究。 课题主要 承担者 由美国 NIH 资助 9 ( 4)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 RNA 生物学技术研究控制结核杆菌繁殖速度的机理 课题主要的承担者 由美国 NIH 资助 ( 5) Effective immunotherapy against cancer: Expression of catalase in CD4+ and CD8+ T-cell 主持人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学术论文: (1) Hui-Lian Wang, Dong-Mei Wu, and Gea-Ny Tseng .KCNE2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the role in electrical remodeling in diseased heart.( Submitted to Circulation) (2) Korolkova YV, Wu D-M, Wang H-L, Jiang M, Tseng G-N. KCNE1 & KCNE2 do not share the same domains in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Kv channel -subunits (Submitted to J. physiology). (3) Wang Hui-lian, and Wang Yu-zhen. In vitro study on the genotoxicity of dichloromethane extracts of valerian in human endothelial ECV304 cells and the effect of vitamins E, C in attenuating the DEV-induced DNA damages. (USA)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2003, 188(1) :36-41.( SCI) (4) Wang Hui-lian, and Wang Yu-zhen. The 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soybean oil and its extracts on DNA damage in human ECV304 cells exposed to UV-C.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2003, 1626(1-3) :19-24. ( SCI) (5) Wang Hui-lian, and Wang Yu-zhen. Study o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Structures of Valepotriates in Chinese V.officinalis L. 分析测试学报 . 2002,21:269-270.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0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吕社民 男 1959.6 教授 /博导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与研究,教材建设,理论课教学等 俞小瑞 女 1958.7 教授 /博导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与研究,教材建设,理论课教学等 李信民 男 1953.7 副教授 /硕导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与研究,教材建设,理论课教学等 于 杰 女 1960.11 副教授 /硕导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与研究,教材建设,理论课教学等 王慧莲 女 1963.3 副教授 /硕导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与研究,教材建 设,理论课教学等 马 捷 男 1974.7 副教授 /硕导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与研究,教材建设,理论课教学等 李冬民 女 1970.11 副教授 /硕导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与研究,教材建设,理论课教学等 蒋小英 女 1971.5 讲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理论、实验教学 杨旭东 男 1973.3 讲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理论、实验教学 孟列素 女 1975.2 讲师 /硕导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理论、实验教学 孙 健 男 1975.2 讲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理论、实验教学 蒋晓刚 男 1974.3 讲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理论、实验教学 阎小飞 女 1978.5 讲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理论、实验教学 王淑红 女 1958.7 实验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实验准备 韩燕 女 1962.10 实验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实验准备 宁启兰 女 1967.3 实验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实验准备 张富军 男 1963.11 实验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实验准备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 知识 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 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1学历结构: 13 名教师中, 9 人具有博士学位(占 69%), 3 人具有硕士 学位(占23%) 。 45 岁以下 的 8 位 教师均有研究生学历,其中 获 博士学位 6 位,硕士学位 2位(博士在读)。 2职称结构: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 人 , 副教授 5 人 。讲师 6 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 54%。 3年龄结构: 50 岁以上 3 人, 45-50 岁 2 人, 35-45 岁 7 人, 35 岁以下 1 人。 4学缘结构: 教学队伍中,从瑞典隆德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获 和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者 3 名,从中山大学获学士学位 1 名,共 4 名,比例为 4:13。 5 教辅人员: 4 名教辅人员均为实验 师 。 6师资配置情况 :实验课和讨论课师生比例为 1 20。 11 3-3 教学改 革与研 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 1)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校级, ( 2)教育部设备专项资金建设项目,部级, 2004 2005 年 ( 3) 西安交通大学 2006 年分子生物学校级精品课程 ( 4) 承担 MIT 开放课程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研究项目通过与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比较,分析 我们课程的优缺点,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已完成研究报告 2 篇。 ( 5) 校教学重点项目 :医学人才培养立体化教学环境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05.3-2006.12.负责 PBL 教学法研究。 ( 6) 基础医学创新教育平台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 “985 工程 ”支撑条件建设项目 ,校级, 2006 2008 年 ( 7)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和实践创新基金 项目 6 项(指导教师: 俞晓瑞、吕社民、李冬民 、 孟列素 、 马捷等 ), 校级, 2007-2010 年 ( 8)西安交大研究生创新教材分子生物学项目 2005 2007 年 ( 9) 翻译完成 细胞分子生物学英汉双解词典一 书并出版 ( 10)解决问题: 确定了不同层次医学人才分子生物学 教学内容 ,并按照最新规划教材修订了教学大纲; 结合系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确定了开放性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编写了实验讲义,并对本科生开放; 3-4 青年教 师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学科制定了具体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措施包括: ( 1)加强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提高青年教师学历。目前, 6 名青年教师均在在职期间获得硕士学位,并有 4 人相继获得博士学位,其余 2 人为在职博士研究生,学 科在工作安排上为他们提供了便利,为他们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 2)帮助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科研活动。青年教师除从事本身的博士论文研究外,学科分别将他们整合到各课题组,参加学科的科研活动。现有 3 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三 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省基金多项。 ( 3)加强教学规范管理、在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培训青年教师。 ( 4)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发挥青年人在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 5)加强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 ( 6)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师授课比赛,多位教师获奖,普遍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 学缘结构: 即 学缘构成, 这里指本教学队伍 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 历(或 学 位 ) 的人的比例 。 12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生物化学教研室建立于 1937 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的生物化学学科, 1982 年成为生物化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0 年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 2007 年 成 为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田梦玉教授、吕社民教授等,先后任本学科带头人, 先后培养研究生五十余名。 随着 80 年代中期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 生物化学教研室更名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经过 多年的发展,特别是 2000 年 原西安医科大学 与西安交通大学合并后,在 西安交通大学“ 211”和 “985 工程 ”的 资助下, 教研室 购置了 先进的 教学仪器设备, 使教学条件 上了一个新 的台阶。本学科也 由此进入了快速 的发展阶段,特别是 2004 年教研室从瑞典隆德大学引进了 吕社 民博士, 2005 年从美国引进了王慧莲博士,与此同时原教研室主任 俞小瑞博士也从美国进修 两年后回国 。 2005 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与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合并,成立了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吕社民教授任系主任,俞小瑞副教授为系副主任。 目前 , 吕社民 教授为中 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医学分会理事 、陕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俞小瑞副教授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陕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 ,孟列素为陕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青年理事 。 随着 80 年代中期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 本学科早在 1985 年 对研究生开设了分子生物学 理论课程及 相关实验 课程 。 教研室的教师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教学改革,重视多媒体教学,制作多媒体幻灯、建设 分子生物学 习题库。建立和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和 考核制度,使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历年受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普遍好评。 当时间步入二十一世纪,本教研室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选择国际前沿领域的高新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大骨节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信号转导”和“新型关节炎大鼠模型筛选和鉴定致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易感基因”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pdx-1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样细胞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此后,还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项, 省级课题 7 项,累计课题经费约 400 万元。近两年来本学科正逐步凝聚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优秀 分子生物学 教学研究团队 , 2007 年被交大医学院评为院科研创新团队, 2009年被评为西安交大优秀教学团队。 13 4-2 理论课 或理论课 (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 课程在专业 培养目标中 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面向临床医学、口腔、护理、法医、药学各专业,属于专业必修课。 在本科生学习过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 细胞生物学 、 生物化学 及 基础免疫学 等课程基础上,按 分子生物学 的基本内容, 讲授基本理论和最新进展。 分子生物学 是以生物信息 大 分子为中心研究生命本质问题的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渗入到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的各科领域中,成为当代促进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 它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使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将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从分子水平探讨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已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共同目标。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将给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全新 的理念。因而, 分子生物学 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 医学生 掌握 分子生物学 的基 本 理论,了解其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状态 , 为在 其它课程 的学习、研究打下 分子生物学 理论 及实验 基础,并开阔眼界,以利今后的发展。本课程首先介绍 分子生物学 的含义 , 它在生命科学中的位置、发展现状及展望以及基因组织包括 DNA 结构、复制、突变、修复和重组。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向 ,着重涉及当今 分子生物学 应用技术 : 即分子克隆工具酶、电泳技术、载体、 DNA 及 RNA 制备、构建 DNA 文库、遗传转化、基因表达、 PCR、 RFLP 等 。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旨在使 学生 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新进展并为相关学科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问题提供知识和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 ( 1) 基因概念在分子水平上的发展与演变、基因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基因的复制、基因表达(在转录、翻译水平)的基本原理、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模式、基因发生突变与交换及 DNA 遗传多型性检测的分子生物学原理。 ( 2) 解释生物体 (主要是人体 )内生物大分子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 3)学会初步运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与人类健康、疾病相关 医学实践问题。 ( 4) 结合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学习科学思维 、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14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序号 章节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展望 2 第二章 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8 第三章 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4 第四章 遗传信息的复制 6 第五章 遗传信息的表达 8 第六章 基因表达的调控 4 第七章 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4 第八章 基因工程 4 第九章 DNA 序列测定 2 第十章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4 第十 一章 核酸的体外扩增 2 第十二章 转基因生物和基因打靶 2 第十三章 基因与疾病 2 第十四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2 第十五章 基因诊断 与 基因治疗 2 合计 56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难点 实践表明,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部分理论抽象、结构复杂、概念繁多;基因信息传递不仅基本知识抽象、微观,而且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推陈出新, 这些都给生物化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使得教师授课难度加大,同时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大,不易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掌握 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采用了相应的措施。 解决办法 ( 1) 师资队伍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 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制作成动画形 式,或以图表形式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同时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 3) 突出课程特色:将本室的最新科研成果结合学科进展融于本科教学当中,让学生在 熟悉的老师和学生中感受到学科的前沿知识。 ( 4)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学科具体情况,开展以问题 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和整合 式教学。 ( 5) 重视实验教学: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同时密切联系临床,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 6)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网上师生的互动交流,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延伸了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5 4-2-4 实践教学 活动 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使分子生物学实验能为学生以后从事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其 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确定了不同层次医学人才分子生物学实验 教学内容 ,将原来孤立的几个实验技术和理论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基本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并结合系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确定了开放性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编写了实验讲义,并对本科生开放。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为学生讲述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的理论知识如: DNA 重组与表达 , 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 PCR, cDNA 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 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研究相关技术(测序、 RNAi等) 。然后根据分子生物学系的教学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 基础实验及综合性实验 如; 组织微量 DNA、 RNA 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包括琼脂糖电泳) , 分子杂交(基础实验中以示教形式进行) , PCR 等。最后结合系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为学生设计两个开放性、探索式实验: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的基因诊断 ,及 目标基因的重组 。 教学效果; 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对分子生物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参加为本科生开设的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006-2007 年第一学期 报名参加吕社民、俞小瑞二位教授本科生基础科研训练活动的同学 多达 100 余名。 迄今为止,各位 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 累计 10 余项。 16 4-2 实验 (践) 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推动着生命科学与医学各个学科的发展。分子生物学 是基础医学教育中 培养医学生的 一门 主干课程,为医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和医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 要求 培养不仅具有高学历,高理论水平,还要加强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应用 分子生物学 技术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医学各学科,各专业新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科发展, 编写实验教学大纲。 为此我们自编了实验教材 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实验指导 , 加强了以 分子生物学 重要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实验及 开放创新性 实验,以反映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并根据仪器设备的增添和更新及时调整实验内容,建立面向多层次共用的学生实验室,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从单纯验证理论或临床检验为目的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根据当前学科发展及中心的实际情况,拟设: 一、基本实验技术理论 1. . DNA 重组与表达 2. 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3 . PCR 4. cDNA 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5. 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研究相关技术(测序、 RNAi 等) 二基本实验 1组织微量 DNA、 RNA 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包括琼脂糖电泳) 2. 分子杂交 (基础实验中以示教形式进行) 3. PCR(基础实验中以示教形式进行) 三两个开放性、探索式实验 1. 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的基因诊断 2. 目标基因的重组 17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规范实验 教学工作计划,并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和课程总结,坚持实验项目预做和集体备课,并建立完整的实验备课记录,指定专门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负责人,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实验教师间进行观摩性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采用实验课开始,带教老师讲解、学生阅读实验讲义,使学生弄清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按步骤进行操作,带教老师监督并及时纠正同学们在操作中的错误,随时解答问题,了解每位同学的实验结果。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教师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在下一次实验课时对实验情况进行讲评,以加深同学们理解和记忆,并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们在 卵清蛋白的分离、纯化、分析 的综合性大实验中,将多种实验技术有机整合,实行 “ 半 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增强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并 对于那些科研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分成科研小组参加倒不同的科研课题当中,跟随教师作科研工作。这些举措极大地 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增强 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并充分调动了学生 学习 科学前沿知识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 。 4-2-4 考核内容 与方法 考核内容: ( 1)掌握各项实验的设计原理。 ( 2)了解各项实验的实验方法与步骤。 ( 3)熟练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 ( 4)能正确采集和记录各项实验结果,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考核方法: ( 1)各项实验操作技能评估。 ( 2)理论(平时实验小测和期末实验知识考试)知识测验。 ( 3)实验报告评估。 以上三方面相结合,最后由带课教师对学生评出实验成绩,作为分子生物学学科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 18 4-3 教学条件 (含教材 选 用与建设;促进学生 自主 学习的扩充性资 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 对于五年制本科生 采用的是 药立波 主编的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 五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的医学分子生物学 ;对于七年制临床硕士生采用的是冯作化主编的 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 八年制及七 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医学分子生物学。 这两本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分子生物学主要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生物学在临床医学院研究中的应用及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三大部分。 这两本 教材对于基础理论介绍的十分细致,适合初学者使用;同时又有大量的章节介绍 分子生物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是十分适合医学院校本科生使用的教材。 除医学分子生物学教材外,我们还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辅助性的学习材料,包括:医学生物化学第六版中的第三篇、第四篇中的一些章节,王琳芳、杨克恭主编的蛋白质与核酸,朱德煦主编的分子遗传学。与医学分子生物学相比 这 几本教材则各有千秋:医学生物化学第六版中有关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介绍的言简意赅,有助于同学们拓宽知识面;王琳芳、杨克恭主编的蛋白质与核酸以及朱德煦主编的分子遗传学在基础理论方面介绍的很深入,有助于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希望同学们在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扩 充 新知识,并强化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 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网络资源的应用。通过网络我们及时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并 挑选适当 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例如:在 RNA 干涉现象被报道出来以后,我们就曾开展讲座向同学们介绍这一现象发现的历史,及其可能的原理。此外,我们也十分重视从网络中寻找好的事例,充实授课的内容,以调动同学们读分子生物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转基因动物与基因打靶一章时,我们就从网络中找到国内外转基因动物技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突破,并 编写一个内容:转基因动物大事记。事实表明,这对于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在授课之余积极向同学们推荐介绍分子生物学知识的网站,如:生物谷、生物通等,鼓励同学们登陆这些网站,进行学习。 在既能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又充分考虑了医学生将来工作与学习的需要的基础上,我们开设了分子生物学系列实验 ,并 编写了实验讲义,实验内容紧密围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实验内容包括:采用无创的方法,获得组织材料,提取基因组 DNA;针对疾病相关基因的 PCR 扩增;限制性酶切检测疾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核酸。所采用的实验技术虽然很简单,但都是常用技术;整个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临床上所应用的基因诊断的内容。可以说我们所设计的实验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分子医学的有机结合。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们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中心已较为完备。我们拥有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所学的各种基本设备。可以开展从 PCR 扩增到原核基因克隆的各种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紧跟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步伐,更有利于同学们学习,我们已编写新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 。 19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举例说明 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 各种教学方法的 使用 目的、实施过程、 实施效果 ;相应的 上 课学生规模 ; 信息 技术手段 在教学中的 应用及效果 ; 教学方法、 作业、考试等 教改举措 )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导,中间穿插一些问题引导同学思考的教学方法。我们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首先,作为初学者,同学们对于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还很陌生,因此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讲授仍然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干;但如果同学们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很难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也很难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授课的节奏与策略;大学学习所强调的不仅在于接受知识 本身,更在于通过学习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对本堂课所讲的内容陌生,但不同的学科之间,同一学科不通章节之间,总有一些相似之处,处理科学问题也有一些通用的原则,以此作为起点,同学们仍然可以进行思考。例如在讲授转基因生物这一内容时,我们首先介绍转基因生物的基本概念和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强调转基因的本质不仅在于把基因导入生物体内,还要做到是导入的基因可随着生物的繁殖而传递给后代。随后,就会提出问题:转基因动物的制备应包括那些环节? 因为在前面的一章中,已经讲过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的基因工程,讲过如何把基因 导入细胞,进行筛选,并让目的基因在受体中表达。通过引导,同学们就会用刚学过的知识来衡量眼前的问题。通过比较两者目的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制作转基因动物要让外来的基因成为基因组的一部分,并进入生殖细胞,这样倒入的基因才能传代,单纯把基因导入细胞的方法是不行的;但两者也有共同之处:如都要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最后都要筛选鉴定试验的结果。这时就可提出第二个问题制备转基因动物的关键问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就可引导同学们继续往下想。如何让外来基因进入生殖细胞,这时可以提示同学们把目光转生活中的常识与以往的知识。这时可提出第 三个问题你认为可采用哪些方法去解决?答案是水到渠成。任课教师可以总结: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技术原理目前看来有三大关键的地方,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把这些外来基因导入动物体内,不仅让它整合入基因组 DNA,还要让它进入生殖细胞,最后筛选鉴定。然后开始讲解制作转基因动物的常用方法与流程,每一个流程都可与前面总结的关键点相印证。 采用这样的授课方法后,同学们反映很好,这不仅加强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讲授的内容上来。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我们授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所有 的课件均为 PPT 格式。把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 ,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也受到同学们的好评。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直接向同学们展示 20 大量的精美的教学图片,使生物化学这门抽象的科学变得通俗易懂,加深了同学们对生物大分子和物质代谢过程及基因信息传递的认识 ; 此外,应用多媒体手段,也可解决课堂上记笔记与集中精力听课的矛盾,自从我们采用多媒体手段授课以来,同学们往往通过在课后拷贝课件的方式来获得笔记,上课时间则集中精力听讲,这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上课学生的规模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 五年制、口腔医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全学年上课的学生约达 740 人左右。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我们授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所有的课件均为 PPT 格式。把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也受到同学们的好评。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直接向同学们展示大量的精美的教学图片,使分子生物学这门抽象的科学变得 通俗易懂 ,加深了同学们对分子生物学的认识;尤其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直接展示一些经典实验的结果照片,这不仅可向同学们解释科学的现象,也可以使大家领略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而激发 努力学习的豪情;此外,应用多媒体手段,也可解决课堂上记笔记与集中精力听课的矛盾,自从我们采用多媒体手段授课以来,同学们往往通过在课后拷贝课件的方式来获得笔记,上课时间则集中精力听讲,这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改措施 我们会继续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我们申请的一项教改项目已经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的支持,随着新的教学法的尝试,相信教学的效果还会继续提高。 21 4-5 教学效果 (含 校外专家评价、 校内 教学督导组 评价 及有 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 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 近 三 年 的 学生评价结果) 我系 分子生物学 教学组的师资力量较强,曾有多人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授课比赛获奖。校内督导组曾多次旁听我们的生物化学课,均给以较高评价,并在医学院内的教学会议上给与表扬。 本校学生对我们开设的 医学分子生物学 课程反响很好,在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组织的学生多次评价中,我教学组的教师获高分。 李信民和于杰两位副教授获得医学院 2006-2007学年优秀授课教师。 经过对 西安交通大学校级精品 课程 : 分子生物学 多方面的建设,本课程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表现在 : 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分子生物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参加为本科生开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诈骗幼儿课件
- Unit4-A-Lets-talk陕西公开课教案
- 2025年0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单点故障管理研究-全面剖析
- 智能滤镜算法优化-全面剖析
- 网络安全意识培训
- 深海散射层生物与人类活动关系-全面剖析
- Unit1-C-Story-time教学课件【河南郑州管城区】
- 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
-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化升级路径研究-全面剖析
- 外固定架课件
- 结业证书文档模板可编辑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
- DB32-T 2798-2015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DBS62∕002-2021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黄芪
- 译林版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第4课时 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API-620 大型焊接低压储罐设计与建造
- 部编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与每课知识点总结
- 浙江省杭州市介绍(课堂PPT)
- 路面及绿化带拆除和修复方案
- 001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