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敝作者鲐2 i 尹皿j 、锄糠礼办亏 签字日期:2 。4 年午月2 7 日 声 r己,f 浒年 舛 期 日 字签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摘要 2 0 世纪9 0 年代是中国油画蓬勃发展而又丰富多元的时代。艺术家在开放、自 信的心态下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传统,构筑新的审美创作平台。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经济发展、物质文化生活变化导致人们生存方式、思想理 念、情感状态的转变,在这种转变的进程中,敏感的艺术家用新的眼光关注着现实 生活。这种世俗化的转变,导致“丑”、“荒诞”走入了画面,同时也带来个性的自 由舒展和审美格局的多元。 2 0 世纪9 0 年代初,以刘小东、喻红为代表的新一代画家,以“尊重现实、尊 重生活”为原则开启了中国油画的新趣味,这种源于生活而“不高于生活”的创作 理念,消解了8 0 年代的“崇高”和“意义”;以方力钧、岳敏君为代表的玩世现实 主义画家,则用调侃、幽默的视点,夸张的色彩,玩笑的语言解读着生活,“痞” 性的定位及反讽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文化转型期青年人的反叛情绪;以申玲、陈淑 霞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女画家则用个性的语言诠释对生活的理解,写意的造型,主观 的色彩体现出画家对艺术审美的个性理解;新古典主义画家石冲、冷军借助于西方 观念艺术的视角,揭示形象内涵的同时,拓展了写实绘画的表现领域;波普画家借 助西方模式,用文革符号、领袖形象与外国海报、商标拼接,组成一种通俗而荒诞 的图式:9 0 年代末后新生代画家的代表夏俊娜、钟飙,则用商业化的图像语言诉说 着自己心中浪漫的生活,开始了转型期新美感的探索。本文的第二部分正是通过对 以上个案的详尽论述,探讨中国油画在美丑的冲撞中,“丑”和“荒诞”在不同画 面中的具体展现。 本文的第三部分从个性的元素符号、西方现代艺术的依托、市场和流行文化的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影响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9 0 年代中国油画创作的特点。 短短的十年,艺术家们用“世俗世界”取代了“理想的田园”;用“俗”、“丑” 解构了传统审美的“雅”、“美”:“源于生活”但不高于生活。这种受西方后现代思 潮影响的新观念,既开始了美与丑的对立,也拓展了审美的边界。 本文力图从“美”与“丑”对立冲撞的角度,解读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与理念 以个人的思考与见解剖析2 0 世纪9 0 年代的中国油画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观 念影响下的演变。通过对具体现象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9 0 年代“美”的转变绝非 偶然,它是大众流行文化和快餐式消费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艺术家对时代发 展的个性感悟。只有通过艺术家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探索,美的境界才能得到拓展。 关键词美与丑当代油画 分类号j 2 0 5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a b s t r a c t 1 9 9 0 si sat i m ew h e nc h i n e s eo i l p a i n t i n gg r e wi n ar o b u s ta n dv a r i o u sw a y s u n d e r e n l i g h t e n e da n dc o n f i d e n tm e n t a l i t y , a r t i s t sr e e x a m i n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i t s e l fa n d b u i l tan e w p l a t f o r m f o ra r tv a l u e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o f t h et h e s i s ,ia n a l y z et h a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c o n o m y a n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c u l t u r er e s u l ti nc h a n g e so f l i v i n gs t y l e ,t h i n k i n gc o n c e p ta n de m o t i o n a ls t a t u s 。d u r i n gt h e p r o c e s so ft r a n s i t i o n ,s e n s i t i v ea r t i s t sv i e wd a l l yl i f e w i t ha ne y eo fr e a l i t y w 曲c h a n g e so f c o m m o nc u s t o m s ,t h eu g l y a n d t h ea b s u r d a p p e a r e do nt h ep a i n t i n g ,m e a n w h i l e ,t h ef r e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e r s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p l u r a l i s mi n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b e a u t yh a sc o m ei n t o b e i n g i nt h ee a r l yy e a r so f1 9 9 0 s ,l i ux i a o d o n ga n dy uh o n g r e p r e s e n t i n ga n e w g e n e r a t i o no f p a i n t e r s ,s e t t i n gan e wa r tt a s t e f o rc h i n e s eo i l p a i n t i n ga t t h a tt i m eu n d e r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 r e s p e c tt h er e a l i t y , r e s p e c tt h el i f e t h i sc r e a t i v ec o n c e p to f c o m ef r o ml i f e i n s t e a do fa b o v e l i f e e l i m i n a t e d n o b l e a n d m e a n i n g ,w h i c h d o m i n a t e dt h ea r tc i r c l eo f1 9 8 0 s s u c h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o fc y n i c a lr e a l i s m a sf a n gl i j u na n dy u em i n g i u ni n t e r p r e tl i f ei na r i d i c u l o u s , h u m o r o u s w a y 埘me x a g g e r a t i n gc o l o ra n dj o k i n gd e s c f i p f i o n t h ep o s i t i o n o fr i f f r a f fc h a r a c t e r a n da n t i - s a t i r e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 sl i f ep r e s e n t e dt h ey o u t h sr e b e l l i n ge m o t i o n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 c u l t u r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s o m ef e m a l ep a i n t e r s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s h e nl i n ga n dc h e ns h u x i a i n t e r p r e t i n gl i f e w i t hi n d i v i d u a lc h a r a c t e r t h e i ri m a g i n a r yf o r ma n ds u b j e c t i v ec o l o rs h o w e d t h e i r p u r s u i t f o ri d e a la r ta e s t h e t i c s n e w c l a s s i c a l i s m p a i n t e r s ,s h ic h o n ga n dl e n gj u n , r e v e a l e dt h em e a n i n go fi m a g e a n da tt h es a m et i m ee n l a r g e dt h ef i e l do fr e a l i s m 舶mt h e w e s t e r na r tv i s u a la n g l e t a k i n gw e s t e r nm o d e ,p a i n t e r so fp o pa r tc o m b i n e d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s y m b o l s ,l e a d e r - f i g u r e sa n df o r e i g np o s t e r s ,t r a d e m a r k st of o r m ak i n do f p o p u l a ra n dr i d i c u l o u s p a t t e r n s o m ep o s t - n e w b o r np a i n t e r si nt h e l a t e1 9 9 0 s ,h o w e v e r , l i k ex i aj u n n aa n dz h o n gb i a o , p o u r e do u tt h e i re m o t i o no f r o m a n c ew i t hc o m m e r c i a lp a t t e r n t h u s ,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n e w e s t h e t i c si nt h i s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t i m eb e g a n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m yt h e s i s ,t h r o u g hc a s e s 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e ,id i s c u s s e di nd e t a i lt h es p e c i f i cv i s i o no f t h eu g l y a n d t h ea b s u r d o f c h i n e s eo i lp a i n t i n gi nt h ec o l l i s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b e a u t i f u l a n d t h eu g l y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e c o n o m ya n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c u l t u r er e s u l ti nc h a n g e so f l i v i n gs t y l e , t t h i n k i n gc o n c e p ta n de m o t i o n a ls t a t u s t h ec u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s ,w h i c h r e f l e c tt h er e a l i t y , h a v e t a k e nt h ep l a c e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r a l i t yc o n c e p t t h ei n u n d a n tc o n s u m p t i o nc u l t u r em a k e s t h e a r t i s t sv i e wd a i l yl i f ew i t ha ne y eo fr e a l i t y w i t hc h a n g e so fc o m m o nc u s t o m s ,t h ef r e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e r s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p l u r a l i s mi n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b e a u t y h a sc o m ei n t o b e i n g t h et h i r d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i n e s eo i lp a i n t i n gi n 1 9 9 0 si nt h r e ea s p e c t s :p e r s o n a le l e m e n t sc h a r a c t e r s ;b a s eo fw e s t e mm o d e ma r t s ;i n f l u e n c eo f m a r k e ta n d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 d u r i n gt h es h o r td e c a d e a r t i s t sd e s c r i b ea m u n d a n ew o r l d i n s t e a do f a n i d e a lg a r d e n ; t h e yd e c o n s t r u c t b e a u t i f u l a n d e l e g a n t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a e s t h e t i c sw i t h s e c u l a r ,u g l y t h e s e p a i n t i n gc a m ef r o m f ,e 髓岛6 h fn o ta b o v e 曲e 船t h e n e w c o n c e p to f w h i c ha f f e c t e db yt h e w e s t e r nl a t e m o d e r n i s ml e a dn o to n l yt o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 c o l l i s i o no f t h eb e a u t i f u l a n d t h e u g l y ,b u t t ot h eb r o a d n e s so f t h eb o r d e ro f a e s t h e t i c sa sw e l l f r o mt h eo p p o s i t ea n g l eo f t h eb e a u t i f u l a n d t h eu g l y ,t h i st h e s i s 田t oa n a l y z et h e a r t i s t s c r e a t i v es t y l ea n dc o n c e p t ,a n d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c h i n e s eo i lp a i n t i n go nt h e b a s i so f i n d i v i d u a la n dd a l l vl i f e ,e a s t e r nt r a d i t i o na n dw e s t e r nc o n c e p t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y p i c a l e x a m p l e s ir e a l i z e dt h a tt h i sk i n do f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n o th a p p e n e da c c i d e n t a l l y , b u ta ni n e v i t a b l e t r e n do fd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a sw e l la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f a s t - f o o dc o n s n n f i n gc u l t u r e ,a n d a r t i s t s d e r s o n a lr e a l i z a t i o n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a s s i n gt i m e o n l yt h r o u g hs u c c e s s i v ec r e a t i v e n e s s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t h ea c m e o f t h eb e a u t i f u l c a nb eb r o a d e n e d k e yw o r d s :b e a u t i f u i a n du g l y t h ep r e s e n ta g e ,0 i i p a i n t i n g o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 j 2 0 5 4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月u吾 中国古代儒、道、禅的哲学思想,奠定了我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一一和谐。儒家倡导“教 化人伦”,以宗法社会的道德精神为美之本;“1 道家的审美理想强调的是“自我同化于自然”; ”1 禅学则以“入世与出世”的和谐为明心见性之本。3 古典美学强调把杂多的或对立的元 素组成一个均衡、稳定、有序的和谐整体,因而排除和反对一切不和谐、无序的组合,这 种古典和谐审美观运用到中国古典绘画上,一方面要求形与神、景与情的相融,另一方面, 用形象和形式彰显诗一般的审美境界,最终达到“境生象外”的审美效果。“1 这种东方色 彩的“心灵和谐”,是以主体构思的意境为中心,创作的过程是“实”( 感性具体形象) 的 “虚化”( 形象符号化) ,“象”( 画面形象) 的“意”化( 主观情绪化) ,最后通过画中的 笔墨之形韵,营造出一个彰显形外之画、韵外之致、象外之境的绘画美境界。4 3 中国的古 典绘画以典雅、空灵、深邃的审美意境,传达着东方古典审美“天人合一”的精神品格。 砌 2 0 世纪初期,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移植西方油画艺术,借“中西冲击”对旧文 人画旧形式进行革新,这种“立足本土的改革”也标志着古典式和谐理想在新时代的终结。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下,“写实”成了艺术的唯一形 式,同时以理想化的主题内容和形象作为革命文艺的时代追求,艺术家的创作个性相对受 到一定压制。文革十年,人们迷醉于红色的海洋,政治符号化的图像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2 0 世纪8 0 年代初期,经历了文革和上山下乡,进而由于改革开放而感受到心灵伤痛 的艺术家们,产生了对“高、大、全,红、光、亮”的逆反,从而以小人物、贫困、落后、 苦难为题材表现生活的真实与人性的回归。如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 以陈丹青为代表的体现“视觉”美感追求的西藏组画,因其淳厚、质朴的画风导致了 8 0 年代“生活流”、“乡土风”的流行。 2 0 世纪9 0 年代,经济全球一体化,使中西文化有了正面的交锋,伴着审美价值的转 变,艺术家们重新审视自我,开始关注中国的文化现实与生存状态,关注中西审美的融合 与补充。他们不再像传统绘画那样强调绘画语言的尽善尽美,而是把绘画当作一种传达 个人观念和情感的媒介形式。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探索个性自由与现实生存之间通过审美 创作的沟通。9 0 年代的中国油画家大都把回归自然,切近生活作为他们的创作主题。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一、悄然改变的审美取向 ( 一) 绘画视点的转变从“田园诗人”走向“市井俗 人” 8 0 年代中期,绘画语言注重诗化的意境,艺术家创作上满 腔情和炽热爱的倾诉营造出一种唯美的乡土田园风。在体现勤 劳、善良、朴实的乡土气息的作品中突出更多的是东方神韵。 笔法的细致、结构的严谨、色彩的含蓄、诗化的语言,突破了 八十年代初“典型形象”的孤独伤感的人生体验( 罗中立的父 亲,关注的是“我和我们”: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关注的 是“他和他们”) ,在平淡自然的“乡土风”、“生活流”中体现 和谐、理想的美学追求。庄严典雅的素朴美和东方含蓄美的结 合,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创作思想,形式因素的强化, 写实语言的铺垫,给大自然赋予了更广阔、更富诗情画意的内 涵。 精英化的式微和世俗化的崛起是9 0 年代审美文化的一大 特色。9 0 年代市场经济的建立,为世俗文化的崛起奠定了基 础,这种文化是一种都市的、快餐的、消费的文化。这种文化 既为9 0 年代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生活背景,也为审美取向 的转变提供了契机。新一代画家不愿充当“田园诗人”,更不 愿在作品中寻找人性的象征,人生的对应。他们宁愿在精神漫 游的空间呈现“真”的自我体验和“市井俗人”式的生活面貌。 具体说来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以下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经济上的催化作用 陈丹青西藏组画 罗中立父亲 8 0 年代,社会处于改革的起步阶段,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城市大搞改革挖潜,“文化 搭台,经济唱戏”是当时的热门方式。这时期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物质的重要性,对现代化 的生活有一种美好的向往。9 0 年代,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生活追求变 得更加“务实”。城里人下海经商,农民进厂当工人。以往道德精神上的“崇高”和远大 理想的“意义”,在物质欲望的诱惑下失去了光环。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悄然改变。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自身和周围的环境也改变了人 6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的审美品位。 2 文化上的引领 9 0 年代初,随着经济改革的开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迎合大众口味的“快餐文化” 的兴起,传统的审美习惯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艺术家们再也不能沉寂于毫不现实的梦中理 想家园。围绕着世俗的口味,戏说、言情、暴力题材的影视剧开始充斥荧屏。张艺谋导演 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一部部富于个性风 格、世俗化了的电影,改变了影片以往虚假、说教的模式,既换来了国内票房上的效益, 也满足了海外洋人的猎奇心理。流行乐坛也是热闹非凡,昨天还是齐秦的北方的狼, 今天就变成了崔健的一无所有,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要是大众喜爱,又有良好的市场 前景,艺术家就会挖空心思从市井俗人那里寻找创作的灵感,包装出一个个符合大众审美 口味的“世俗”产品。这种中国式的世俗文化使人们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又使每个背负社 会压力的人们在精神上得到释放。 3 9 0 年代油画家的“文化反抗” 引领9 0 年代中国油画新趣味的画家大多是出生于6 0 年代,成长于7 0 年代,受教育于 8 0 年代的新生代画家。城市里生,城市里长,在学院接受了系统的专业训练,毕业后又在 城市生活工作,虽没有文革的经历和上山下乡的生活体验,但都市生活是他们再熟悉不过 的了。经历了改革开放大潮的新生代画家,在受到西方各种后现代艺术文化思潮冲击的同 时,也感受到了社会转型时期生活和创作的双重压力,于是他们重新审视自己,调整创作 定位。画面中出现了极富自然情趣的市井生活:与朋友一起到山野骑马打猎( 刘小东的踏 春图1 9 9 1 ) 、到广场做运动( 喻红的流行运动1 9 9 2 ) 、到海边打个哈欠( 方力钧的油 画n o 3 1 9 9 1 ) 、到游戏厅打打台球( 忻海洲的游戏规则1 9 9 4 ) 。累了,自己在床上躺 躺( 申玲的白衬布与女人1 9 9 5 ) 、几个朋友打打牌( 陈淑霞的黑桃儿1 9 9 6 ) 宫立龙新潮 这些时尚的、年轻的、懒惰的各色人物,卸下了生活中的假 面,没有美化也没有矫饰,更不需要背负精神的十字架,一 切都是自然而然。9 0 年代新生代画家的作品以“休闲态”形 式出现,是在双重压力下对“工作态”的一种“文化反抗”, 也是艺术家们对自己都市生存现状的真实写照。正如新生代 代表画家刘小东所说:“我越来越尊重现实,尊重生活,尊重 有意思和没有意思的个人生活,周围人的生活。“”既使是表 现农村田园题材,他们也摒弃了8 0 年代的叙事和象征手法,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大都从都市人的视角出发,描画乡间俗人生活。如宫立龙的油画作品新潮( 1 9 9 4 ) 、探 戈( 1 9 9 6 ) ,作者通过对“传统与现代、文明与落后”冲撞下的农村社会生活描绘,折射 出传统价值观在现代文明和世俗文化冲击下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9 0 年代的“市井俗人”与8 0 年代“田园风”相比,手法上更加多样、形式上更加丰 富。作品中全然没有了8 0 年代刻意的画面意义和追求思想“深度”的图式,呈现给观者 的是自然生活状态。9 0 年代的画家不刻意强调绘画语言的形式完美,而是把绘画当作一种 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熟悉的生活视觉符号把握中国社会变革的脉搏。 ( 二) “丑”走入画面 美是和谐,丑是不和谐、反和谐。从排斥丑到吸取丑、重视丑;从丑服从美、衬托美, 到美衬托丑,丑逐步取得主导的地位,便成为近代美学冲击、代替古典美的转折点,也成 为近代美学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0 1 传统美追求的是一种标准尺度的范本的美。它要求再现与表现、客体与主体素朴的和 谐统一,在表现艺术中有丰富的再现、摹拟、写实的因素,在再现艺术中有浓厚的表现、 抒情、写意的成分。1 作为美学概念,“美”并不是单纯的形象上的美,还包括对称、比例、大小、平衡、 构图、色彩等诸多绘画形式语言上的辨证统一。传统美是大家所公认的、习惯的、和谐的 范本定式。8 0 年代的田园风是运用古典写实手法再现传统的风俗民情,不论是人物还是风 景都是按照传统美的规律表现的。田园风的美是既抒情又和谐、既舒缓又宁静、既古典又 柔美。它给人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秩序美感。 9 0 年代世俗风的兴起,市井俗人的“真相”成了这一时代表现的主题。艺术家们再也 不用顾忌美的传承模式,完全以个人的体验拓展着审美的边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被夸张 变形甚至丑化,画面结构打破传统定律,色彩运用主观个性,即使画面中表现的形象是美 的,但画面呈现的状态是丑陋的、荒诞的。“丑”的介入,改变了画面中比例、大小、平 衡、色彩等诸形式因素的和谐,呈现一种反和谐、反传统、反习惯的、反审美的状态。丑 带给人的是不舒服不自在甚至是非秩序的痛感。 9 0 年代,中国油画“丑”的地位日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画面中人物形 象的丑、俗、媚。二是传统绘画中的使命感、深度感、崇高感、恢弘感被平庸、调侃、私 人经验、自然主义所取代。三是美的形式规律( 对称、平衡、协调、有序) 被打破,变成 非对称、非平衡、非协调、非有序。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写实”的“丑”,是用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手法描绘生存现实中的一切对象,包括丑 的、阴暗的,甚至是色情的、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事情。这种带有纯客观的态度表现的现实 生活,是“丑”的最主要表现样式。 刘小东的喜宴( 1 9 9 2 ) 中表现酒桌上人们吃喝玩乐 的“俗”态。拥挤的画面中猜拳行令、推杯换盏、开怀大 笑的人们簇拥在酒桌边。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片 断,让人感到更多的是几分幽默、几分怪诞、几分调侃: 喻红的情人们、烈日当空表现的则是9 0 年代年青 人在价值观失衡心态下的“都市媚态”;方力钧和岳敏君 的光头傻笑形象,富有政治隐喻色彩的人物;钟飙的日 刘小东喜宴 升昌票号( 1 9 9 6 ) 中,作犬状爬行的时尚女郎和票号掌柜 在香港摩天大楼前的闹剧式的荒诞怪异;毛焰的“牙签式” 肖像人物;邓箭今的逗留( 1 9 9 4 ) 表现当代青年人放荡 无羁的生存状态下的“自虐式”游戏;忻海洲进城 民工潮系列作品中的“小人物”:进城讨生活的擦鞋匠、 棒棒军形象。 9 0 年代初,新生代艺术家们的反叛情绪,导致写实性 作品中出现了一些无聊、苦闷、酗酒、矫情等“丑”的现 象,并波及到9 0 年代的整个油画界,致使画面中的“丑” 得到更加纯客观的展示和淋漓尽致的渲染。9 0 年代的写实 性的“丑”实际上是一种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生活的 邓箭今逗留 客观再现。 表现性的“丑”反对现实生活的逼真再现,而提倡 主观化表现,“尽可能地消除客观因素( 既现实) ,并企图 通过非物质形式来体现作品的内容”。“”画家通过笔 触、形体、色彩的交相呼应,以激起观者相对应的情感。 画家在作品中倾注更多的是个人的精神阐发,表现的形 象趋向于意象的重构,甚至于变形。肆意的色彩、凝重 的肌理、动感的笔触,不象写实性的“丑”那样直白, 贾涤非尴尬图戏人儿 是一种潜意识中的客观世界的“原生态”a “”如贾涤非的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表现中西文明对撞下人的生存状态的尴尬图戏人儿( 1 9 9 4 ) ,画中通过扭曲倒立的 人体和京剧人物间的对比表现当代人们在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中反叛而又尴尬的情绪:王玉 平强调视觉冲击力与心理暗示的女孩和花( 1 9 9 3 ) ;申玲的深刻挖掘“小女人”内心世 界与情感的女人的苦衷( 1 9 9 1 ) ;陈淑霞的强调东方情调和人生哲理的面色( 1 9 9 5 ) 。 表现性的“丑”是从主观出发把形象( 摹写的物象) 符号化( “丑”化) ,以丑为 美来抒发心中的美感。 ( 三) 荒诞丑的极端化的表现 丑本来是对立的、不和谐的,但荒诞认为丑的对立还是一般的:还不够极端。它把丑 的对立推向了极度的不合理、不正常,一切因素都荒诞不经、混乱无序,达到另人 不可思议、不能理喻的程度。丑的对立是反对、否定对方,排除联系、转化、渗透的元素 的极端化单面化的发展。荒诞则是在丑的基础上的非理性中发现某种深层理性的自相矛盾 的悖论。荒诞是在超越崇高基础上的传达给人的是直觉中的深层哲理和感性中的复杂体 验。1 石冲今日景观 冷军世纪风景之三 2 0 世纪9 0 年代,随着“丑”的不断提升,画面呈现出不同形式的荒诞意味。如钟飙 的公元1 9 9 7 ) ) ( 1 9 9 7 ) 中:陶俑、轻舞飞扬的女郎、车夫、老外、田径运动员,会 聚在都市的广场,荒诞的人物、荒诞的事件被作者呈现在一个非现实不合理的时空里。虽 然表现手法是传统写实的,但呈现出的是混乱无序状态。石冲的今日景观( 1 9 9 5 ) 通 过表现囚笼中人与鸟的嬉戏,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深奥而充满哲理的命题,被石 冲用装置、行为理念及架上绘画等逻辑思辩的处理手段表达出来。冷军的世纪风景则 在破铜烂铁、水泥块中讲述着历史的演变。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签证系列把不 同意识、观念下的物质组装到一个画面,制造一种“荒诞”而不合常理的批判。 “丑”的注入只是把形式和内容推向了不和谐,而“荒诞”则是在内容和形式不和谐 - 1 0 -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基础上的混乱、无序,是荒诞的形式与荒诞的内容的高度统一。写实“丑”、意向“丑” 是以客观世界为依据的真实再现与象征,它给人以不舒服的刺痛感;“荒诞”则是对客观 世界的一种隐喻,给人一种既哭又笑、既恐惧又调侃的复杂矛盾之感。“” 二、个案分析 ( 一) 近距离的生活“原生态”刘小东、喻红 9 0 年代初,刘小东作为新生代的领军人物,一出场就对应了这一时代的特点:不张扬 个性、不追求时尚,在时空片断和休闲状态下,平白陈述一种纯粹的生活状态。视点上更 加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丑”,手法上更加朴素直白。 刘小东白头到老刘小东心乱的男孩刘小东睨餐 白头到老( 1 9 9 1 ) 表现的是生活场景中的两位老人,画面右侧是端坐在椅子上的臃 肿的老妇,左边站着她表情木然的老伴。两个老人之间有一个烧着水的炉子,炉子上的烟 囱把画面一分为二。在画家的笔下,他们毫无保留的流露出自己的真实状态。心乱的男 孩( 1 9 9 1 ) 是一个少年的画像:眼睛直直地注视着前方,脸上是一幅木然的表情,背后 的桌子上杂乱无章地散落一些生活用品。晚餐( 1 9 9 1 ) 表现的是夜晚几个朋友在饭店涮 火锅的场面,长条桌前坐着神态各异的朋友。注足这些大幅作品前,画面中与真人等大的 现实环境中的“俗”态,带着几分严肃、几分幽默、更有几分无奈的情绪或坐或站在你的 眼前,作品的“深度空间”逐渐消解为“平面”,给人一种透不过气的压抑感。画面中怪 异的目光、不和谐的动态、杂乱的空间,都是画家在有意识地营造一种“生活的真实”。 刘小东的绘画,质朴而不造作的画风里带有一点费罗伊德式的“异样”状态。 品读9 0 年代初刘小东的作品,不难发现,刘小东的绘画已不是传统美的艺术,而是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真的艺术,他不以美为最高理想,而以真实为第一原则。因为真实的客观世界既有美好的 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刘小东抓住了“真”这一点,打破传统写实绘画提倡的宏大叙事、 使命感、深度感这些带有崇高品质的理想主义色彩,转向用自然主义的眼光观察平庸的生 活。作品中完全没有了8 0 年代罗中立的父亲那样英雄主义式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 生活中脱去伪装外衣的真实形象:年迈的老年夫妇、思想空间混乱的男孩、餐桌上的酒肉 朋友、田野间相互嬉戏缠绵的情侣。这些形象与传统绘画主张的美相差甚远,从他的作品 罩看到更多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人生。刘小东的绘画让我们感:受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中 丑和美、粗俗和高雅、善良与险恶、光明与黑暗相伴的百味人生。 9 0 年代中后期,刘小东作品中“丑”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富有生活幽默情趣,少了早期 作品中的压抑感。题材也从“室内”走向了“室外”,“裸露”系列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作 品。从挺着将军肚的白胖子到提着二斤肉痞味十足地走在公 路上的盲人,再到车斗里一群傻乐着的农民工,从单“裸” 到群“裸”的不断升级。这些平庸、调侃“丑”的形象也越 来越接近生活的原汁原味。这些“丑”人没有了9 0 年代初期 作品中作者刻意营造的累人苦相,相反更多了无聊、轻松、 幽默与自然。随着刘小东画中“丑”的日益完善,“丑”也从 原来单纯“形象丑”向“内容丑”不断深入。盲人行( 1 9 9 5 ) 中手中提着“肉”赤膊行走的盲人和背景深处的瞬间片断一 一行驶中的军车。“巧合”成一个非常完整的“意义”结构。刘小东盲人行 “4 1 盲人与军车上的司机、手中的二斤肉与军车后斗中裸露的人体,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 “丑”的元素对应深化,虽说有些“跑调”,但它却巧妙而深刻地折射出现实社会中存在 的“问题”。 违章( 1 9 9 6 ) 可以说是刘小东9 0 年代后期的最 具代表性的作品。画面中呈现的是车斗中城市农民工集 体全裸的景象。放松的表情挂在脸上,赤裸的人群之间 竖立着几个液化气瓶,这种既荒谬又闹剧式的“裸露” 形象组合,在调侃的同时不免为他们的安全捏一把汗, 作为乡下人他们尴尬地生活在都市边缘,为城市的建设 奉献着汗水,换来的却是都市人鄙视的眼光。违章 中没有把农民形象塑造成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传统形象, 刘小东违章 而是从“小人物”的角度描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写他们处在社会底层的艰辛和龌龊的生活状态,丑俗形象的强化和突出,语汇上的隐喻含 蓄,使之更具有深刻的时代精神内涵。 纵观刘小东整个9 0 年代的作品,有几个特点:首先是传统的理想美在“直逼眼前” 的“丑”的视觉体验中黯然失色;其次,画面的“深度感”在“丑”的形式因素胶着下逐 渐被忽视;第三,以“冷漠”的写实手法关注都市底层生活。 喻红是另一位近距离写实风格画家。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的绘画风格关注着现 实世界。她一出场就把自己的绘画定位于都市时尚题材:亮丽的色彩、平面化的背景、时 尚的都市女郎。喻红的作品少了刘小东的都市底层小人物的“丑的苦涩”,多的是俏丽而 又失去个性的媚俗容颜。 在1 9 9 1 年的烈日当空中,背景是几位都市女郎, 或走、或坐、或站,而前景中的几位女郎,相似地着装、 相似的发型、相似的被肥胖脚面撑的变形的皮鞋、互相搀 扶、互相推拥、咧着大嘴,一幅都市“傻大姐”的形象, 令人啼笑皆非。喻红把“媚丑”作为自己画面的一种审美 风尚,否定了传统的追求范本美的理想( 描绘传统都市女 喻红烈日当空 性,不是闭月羞花的绝代佳人,就是勤劳朴实、善良的良 家妇女) ,而是通过女性视角描绘都市中美中带丑的平凡女性形象,追求的是一种美丑混 杂的“生活秀”。 喻红情人们 1 9 9 1 年的情人们表现的是公园里谈情说爱的一 个场景:绿色假山石的四周是一群红色的缭乱、焦灼的恋 爱青年,他们或坐、或卧、或拥、或吻。这种在传统道德 观念中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丑”态,被喻红细腻写实的笔 法呈现出来。不和谐的互补色彩一一红与绿的渲染,把“爱 情”的愉悦和“丑俗”的形态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沉迷于 甜蜜爱情的男男女女和站在远处面带神秘微笑的男子,好 象生活在真实而虚假的世界里。喻红的绘画在美与丑的对立中,没有了“压抑、苦痛”之 感,在放松的心情之余,传达的是一种“匿味儿”的感受。作品流行运动( 1 9 9 2 ) 中, 灰白色的平面背景前,八个蓝色女孩晃动着红色的呼啦圈。广告图式化的表现手法,色彩 的局部突转有一种异殊难表的美感。正如美术理论家易英在释读喻红中对画家9 0 年 代初期的作品评论的那样:“喻红的作品有一种梦幻般的清纯,她把单纯的眼睛看到的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现实世界与心灵的幻想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充满遐思的清丽世界。”啕 9 0 年代中后期,喻红创作的“美丽俗世界”渐渐地从画面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生 的体验。因为做了母亲的缘故,追逐时尚的潮流已成为过去,家庭、孩子、琐事才是实实 在在的生活,伴着角色的转换,这一时期画家画了婴儿系列、玩具 系列和家谱系列。家谱( 1 9 9 8 ) 中在蓝色背景前,画家的女儿以 三个不同的姿态攀爬在树枝上。主观的叙事笔调,冷静的画面,隐 含着女性的人生体验。繁衍( 1 9 9 9 ) 中假山石的周围,是三个家 庭“全家福”式的合影景象:儿时的作者一家、儿时的丈夫一家、 现在的作者与丈夫、女儿一家。这种符号化形象“瞬间推移”式的 组合,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过去的岁月。在玩具衣架( 1 9 9 9 ) 、 玩具娃娃( 1 9 9 9 ) 中,玩具娃娃、汽车、衣架,在写实状态 喻红玩具娃娃 下由于过度地强调画面矛盾、奇特、惊险的因素,而呈现出一种混 乱、恐惧、荒诞的美感。 透过世俗文化影响下的都市生活,喻红巧妙地将女性视角下商业社会的独特感受转化 为个性语言:淡化的主题、平面的背景、时尚的形象、广告图式化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视 角使她确立了自己在新生代画家中的位置。这种形式与风格的确立,既是受到大众消费文 化的影响,也是年轻一代的生活一0 态的真实体验。十年来,喻红的创作主题在不断的演变 完善,但是其平面的背景,推移的“瞬间碎片”一直保持在画面。 通过以上对刘小东、喻红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刘小东的“异样的真实的丑”, 喻红的“广告图式”化“美丽的丑”,是9 0 年代新生代画家独特视角体悟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与八十年代的艺术家观念先行的创作思路迥然不同。刘小东、喻红以感性的个人方式去 体悟现实生活,用“近距离”的手法不虚张、求真求实地再现现实生活,这种以个人的方 式对现实生活的解读,开启了9 0 年代中国油画“丑”的起点。 ( 二) 泼皮式的反讽方力均、岳敏君 无聊、反讽、泼皮是玩世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代名词。单从字面上讲,“无聊、反讽、 泼皮”就已经站到了“丑”的一边。玩世现实主义画家在艺术创作手法上与“近距离”画 家们基本一致,但是作品风格上多了一些“狂妄”的丑态。 玩世现实主义画家选择了极具个性化的创作手段直面人生,“痞”性张扬的作品中呈 现出的是:极端情绪化的自我“丑”化形象、淡化的空间深度、主观化的用色、蒙太奇手 法组接的生活中符号化的片断语言、“商业图式化”的表现手法,带有浓重的波普色彩倾 美丑冲撞中演变的=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油画 向。在笑看人生的同时,增添了几分对生活嘲讽的意 味。 方力钧的作品描绘的是一些无聊的透着“痞”性 的“光头”青年形象,画面中土匪式的人物或打着哈 欠、或凝神静气、或白眼看天、或做着鬼脸,被置于 没有特定地点的虚幻空间,一幅十足的青皮坏样。这 些在画面中不断被复制的歪瓜劣枣般的形象,像是现 方;b 钧作品4 号 实世界中一个个变态狂,看谁不顺眼就想拾掇谁,有 时和自己过意不去,就自残自虐一下。作品4 号( 1 9 9 1 1 9 9 2 ) 中双手插兜口叼鲜花 和傻笑着手指画外的俩青年分明是在向世人戏谑叫板:“我是流氓,我怕谁”。作品1 号 ( 1 9 9 1 ) 则表现的是蓝天下光着膀子的青年,一样的形象不一样的角度,另人难以琢磨的 诡秘眼神。画家“胆敢把很多人背处其实就是那么回事的痞性,或把人们只在心里和 私下说的痞话白纸黑字地抖搂了出来”。6 1 的表现手法,正是当下青年精神空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