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摘要: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新时期的崭新定位和建设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趋势,也是改善当前政治生态的明智 之举。作为当前全球最倡导的执政方式,服务型政府的应运而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是新时期政治生态嬗变的结果,也是历史演进过程中必然的执政进化。本文从政 治生态学的视角看服务型政府建设,目的是通过回顾历代政治生态的演变来为当 前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理顺思路,从而增强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刻理解,并为建 设服务型政府的系统工程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政治生态学相关理论。作为研究 服务型政府的新视角,该理论坚持动态、立体、联系的观点,从而为系统地打造 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文章的第二部分按照时间的演变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生态特 点,指出了当时公共政策的局限性,并为我国当前提出的服务型政府寻找历史的 必然性。 文章的第三部分剥开政治生态的各个层次,列举了当前政府与社会、政府与 自然以及政府自身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而这些现象j 下是当前打造服务型政府迫切 需要克服的问题。 文章的第四部分提出了解决当前政治生态问题的具体措施,即寻求政治与社 会、政治与自然、政治体系内部生态平衡的路径。最后从政治生态观出发,提出 了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系统工程。 本文创新点首先在于系统地分析了历代政策提出的背景,为当时特殊政治生 态下的政策提供合理性分析,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时政策的制约性。其次,理 顺了庞杂的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分成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自然、政府内部三 层职能圈,最后提出了一个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系统工程,为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 府提供了清晰的视野和框架。 关键词:政治生态;服务型政府;政治生态嬗变;系统工程; 分类号:【请输入分类号( 1 2 ) ,以分号分隔。】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n es e r v i c e - o r i e n t e dg o v e r n m e n ti st h eb r a n dn e wl o c a t i o n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g o a lu n d e rn e wp e r i o d b u i l d i n gas e r v i c e - o r i e n t e dg o v e r n m e n ti st ob u i l d 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 ra n di m p r o v et h ep a r t y sl e v e l ,t od e a lw i t ht h ei n e v i t d b l et r e n do f t h ec h a l l e n g e so f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 b u ta l s ot oi m p r o v et h ec u r r e n tp o l i t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w i s e r a sa d v o c a t e db yt h ew o r l d sg o v e r n a n c e ,s e r v i c e - o r i e n t e dg o v e r n m e n tc a m e i n t ob e i n gh a si t sh i s t o r i c a l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 , i st h en e wp e r i o d ,t h er e s u l t s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 o fp o l i t i c a le c o l o g y , b u ta l s ot h ei n e v i t a b l ep r o c e s so f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p o w e r o fe v o l u t i o n i nt h i sp a p e r , f r o mt h ep o l i t i c a le c o l o g yp e r s p e c t i v eo fb u i l d i n ga s e r v i c e - o r i e n t e dg o v e m m e n t ,a i m e da tr e v i e w i n g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p o l i t i c a ld y n a s t i e sf o r t h ec u r r e n ts e r v i c e o r i e n t e dg o v e r n m e n tr a t i o n a l i z et h ei d e ao f b u i l d i n gs oa st oe n h a n c e as e r v i c e o r i e n t e dg o v e r n m e n to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a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 a n dt o b u i l ds e r v i c e - o r i e n t e dg o v e r n m e n tt op r o v i d et h es y s t e m se n g i n e e r i n gt h e o r ya n d p r a c t i c eo f t h er e f e r e n c e t h i s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t h ea r t i c l ed e s c r i b e st h ef i r s tp a r to fp o l i t i c a l t h e o r y r e s e a r c ho ns e r v i c e o r i e n t e dg o v e r n m e n ta sa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 ,a d h e r et ot h e t h e o r yo fd y n a m i c ,t h r e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l i n k e d 弧e w so ft h es y s t e ms oa st oc r e a t ea s e r v i c e o r i e n t e dg o v e r n m e n tt op r o v i d eat h e o r e t i c a ls u p p o r t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s y s t e m sb a s e do nr e a l t i m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 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g e s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p o i n t i n go u t t h a t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p u b l i cp o l i c ya tt h et i m e ,m a d ef o rt h ec u r r e n ts e r v i c e - o r i e n t e d g o v e r n m e n tt of i n dah i s t o r i c a l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 r i p p i n go u tt h et l l i r dp a r to ft h ea r t i c l ea ta l ll e v e l s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 c i t i n gt h ec u r r e n tg o v e r n m e n ta n ds o c i e t y ,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a n dt h en a t u r a la sw e l l 嬲t h e e x i s t e n c e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so w nd i s h a r m o n y , w h i c hi s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t h ec u r r e n t s e r v i c e - o r i e n t e dg o v e m r n e n tt o 凹e a t ea l lu r g e n tn e e dt oo v e r c o m e 们f o u r t hp a r to ft h ea r t i c l er a i s e dt h ei s s u eo fr e s o l v i n gt h ec u r r e n tp o l i t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o ft h es p e c i f i cm e a s u r e s ,n a m e l y , t os e e kp o l i t i c a la n ds o c i a l ,p o l i t i c a la n d n a t u r a l ,e c o l o g i c a lb a l a n c ew i t h i nt h e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o ft h ep a t h w a y f i n a l l y ,s t a r t i n g f r o mt h ec o n c e p to f p o l i t i c a le c o l o g yi sp r o p o s e dt ob u i l ds e r v i c e o r i e n t e dg o v e r n m e n t s y s t e m s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i n n o v a t i o ni st h ef i r s t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o ft h es u c c e s s i v ep o l i c y = i 匕塞交堑厶堂亟堂位i 金塞旦墨至基! 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p o l i t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tt h et i m eu n d e rs p e c i a lp o l i c i e st op r o v i d ea r a t i o n a la n a l y s i s ,a n dr e a l i s t i c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o n s t r a i n t sa tt h et i m eo ft h ep o l i c y s e c o n d ,t h er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c o m p l e x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f u n c t i o n sa r ed i v i d e di n t og o v e r n m e n ta n ds o c i e t y ,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a n dt h en a t u r a l 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t h r e el a p s ,a n d f i n a l l yab u i l d i n gs e r v i c e - o r i e n t e d 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 se n g i n e e r i n g 口a n db u i l d i n gab e t t e rs e r v i c e o r i e n t e dg o v e r n m e n t p r o v i d eac l e a rv i s i o na n df r a m e w o r k k e y w o r d s :p o l i t i c a le c o l o g y ;s e r v i c e - o r i e n t e dg o v e r n m e n t ;e v o l u t i o no f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l o g y , s y s t e m se n g i n e e r i n g c l a s s n o : 请输入分类号,以分号分隔。】 v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 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另1 1 ) j n 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靴做储龆。诲甥稗嗍:叫年参月7 日 5 1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 授权北京交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提供阅览服务,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同期:力砷年 啦毒 6 月f 7 同 翩躲书睁 期。刁年蛳 v 致谢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我的导师李波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 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从论文的选题、构思、收集资料 到成文修改、最终定稿无不渗透了李老师悉心的指导和辛勤的汗水,在此衷心感 谢两年来李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感谢杨德才老师、李效东老师对论文的修改审查工作,他们对于我的论文都 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我的班级,正是大家的友情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研究生生活,另外也感 谢家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在学校专心完成我的学业。 1 引言 环境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研究热点,始自2 0 实世纪6 0 、7 0 年代。当 时,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人对自然的支配地位日益加强,导致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尖 锐对立。而将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对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则始于美国哈佛 大学的j 高斯;对这一理论发展的是f w 雷格斯。他的代表作行政生态学 出版于1 9 6 1 年,该书分析了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文化历 史与公共行政的相互关系,认为行政行为必须超越行政系统本身,由社会背景入 手探讨行政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相互关系、行政系统如何应对环境的挑战、适应环 境的变化。 受西方行政生态理论的影响,我国把西方生态学方法引入到政治学研究领域 的中国学者当属王沪宁、王邦佐等。王沪宁的行政生态学分析在1 9 8 9 年由复 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政治生态学著作。由王邦佐和李惠 康共同主编的西方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学分析,以及由王邦佐等编的中国政 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则是将生态学理论方法进行政治学专题研究的新尝试。 王邦佐借鉴生态分析的基本方法,把中国政党制度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考察, 在中国政党制度的生态系统中,其生命系统就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系统构成,环境 系统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国政党制度根据其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 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调整和发展,从而达到中国政党制度的生态平衡。 对政治生态理论阐述最为详细的是刘京希的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 态学考察( 山东大学出版社2 0 0 7 1 第一版) ,该书的主要思路是从生态学的视角 去研究政治现象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政治现象的内在本质,对政治生活的 实质做了新的解释,最终为建设一门新的学科政治生态学而探索路径。本文 就是借鉴这一视角来分析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对政治生态理论有所发展的还有周玉琴、宋鑫华的公共权力腐败的政治生 态学分析(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文中认为 公共权力腐败泛化的原因在于传统的行政干部制度政治生态链环的断裂。即 现行的行政干部任用采取自上而下层层任命的方式难免出现权力只为“所有者 掌控,唯上不唯下、唯官不唯民。加上单向性的自上而下,造成自下而上以及横 向对权力制约的缺失。按照政治生态学的观点,良好的政治权力运作中权力输入、 权力行使、权力输出、权力运作结果反馈等环节不可或缺,舍掉任何一环,权力 腐败必会发生。最后文章提出了治理权力腐败的路径在于:重视发展社会力量、 培育公民社会组织以及构建新型政治文化即参与型政治文化、民主性政治文化以 及法治型政治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 目标和方向。笔者认为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方面要强化政府自身的建设,只有加 强政府自身的执政水平才能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外部环境 对服务型政府建设至关重要,在一定情况下甚至能决定其生与死。因为政府总是 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与诸多生态要素相联系,尤其是与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经济体制、法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这种关系如同鱼和水一样,有 鱼的地方一定有水,但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有鱼,如果水被污染后,鱼不仅不会发 育甚至难以生存。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是政府一方面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因此,能否 建设成服务型政府,关键在党,最终依赖于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 在这个关键时期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一起迸发,尽管整 个政治生态运行基本趋于正常但是也常常出现反生态的倾向,这些因素直接影响 到服务型政府建设。本文从政治生态视野探讨服务型政府建设,最终的目的是通 过改善当前政治生态来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强大的助力。 2 2 考察政治现象的新视角一政治生态 2 1 政治生态学的基本内容 2 1 1 政治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 e c o l o g y ) 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的生存、 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 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 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条件是不同的,这种 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政治生态学就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社会政治现象 及其环境关系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力图借助生态学方法,探求某种政治现象之 所以具有某种特征的环境原因。简而言之,政治生念理论的学术理想和实践价值, 在于实现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以及政治与社会及人化自然之关系的“绿 化”1 。 政治生态理论把政治体系置于宏阔的背景之下,这一背景不仅包括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还包括自然环境等。在这一多重的环境背景下,传统的政 治中心主义被政治工具主义所取代。政治生态理论强调用系统的、生态的、联系 的、非线性的观点看待政治现象,把政治现象视作一个具有互动关系的有机整体, 实现政治体系从无机政治向有机政治的根本转变。 与治生态相似的概念叫生态政治,相关的理论叫做绿色政治理论,即生态政 治学。它主要是围绕着自然生态环境,谋求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政府指导。研 究“政治生态学 的提法在最初源于“生态政治学 的提法,但政治生态学的提 法更加的符合其所定义的内容,它探讨的是制度、规律、观念、环境对政治系统 的影响,因而政治生态学更加明确的体现了对研究主体政治生态体系及其行 为的关注。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 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优良的“政治生态 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政通人和 。 英国学者哈德罗拉斯基曾经说过:“制度是活的东西,是不轻易将他们的秘 密透露给刻板的文字的这就是说对政治制度应该进行动态的研究,考虑一国政 治生态综合因素,如果能了解到一国的制度环境,才能更好的理解一国政策行为 的动因。政治生态学就是这样一种学科,它通过对政治环境的分析来达到促进政 1 政治生态论刘京希,山东大学出版社,第8 页 3 治现代化的目的。研究环境的问题并不是就环境讲环境,而是立足环境,推动政 治文明建设。 2 1 2 政治生态理论的特征 政治生态理论克服了传统政治学封闭、孤立的思想方法,而从大局观的、开 放的、整体的思想方法出发,认识到政治体系只是社会系统乃至人化的自然生态 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体系不能离开社会系统的制约而独立存在。因此政治 生态理论的根本特征便是系统性和整体性。具体包括以下特征: ( 1 ) 和谐特征。政治生态理论超越了从阶级角度理解政治含义的局限,而是 将政治纳入到政治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系统关系中,通过调整政治与社 会、政治与自然的关系来达到社会良性发展的目的。它以满足人民的需求,自然 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的,在对待自然方面,以生态优先,改变传统的经济无限 制增长为目标的经济政策,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的需求、保护 生态环境。在社会方面,政治生态观能够充分认识到社会对政治的基础性作用, 给社会以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释放社会成员的巨大能量。因此,政治生态理论 更加注重政治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动态性平衡,注重三者之间关系的和谐相 处,改变了单纯以政治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 2 ) 开放性特征。政治生态理论突破了以少数“精英”为主的、传统的社会 管理模式。这种开放性特征必然要求政治体系允许各阶层表达利益诉求,提高政 治参与度,同时要求政务公开。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开放性特征表现在网络政治以 及各种听证会的兴起。网络政治的兴起与听证会的频繁召开,这是中国政治经济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政治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它们表现出了一种非凡 的社会影响力、公众认可度以及对重大事件、重大问题的辐射整合能力。政治生 态理论的开放性要求研究政治现象要全面的考虑各种社会因素,在各种因素的动 态变化中寻求对策。 ( 3 ) 矛盾法则。政治生态理论的视角最有特点的一点就是承认矛盾,并将矛 盾作为政治体系生存的法则。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社会各阶层之间或者各种 不同的制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才能促进各种主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并在相互 的磨合中不断改进。和平时期的社会矛盾在一定得限度内能够促使政府采取积极 的政策缓解危机,也从另外一方面增强了改革的动力,而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 比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正是二者之间在矛盾中互相借鉴、求同存 异,才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政治生态理论的特点就在于承认矛盾,并能够充分的 认识和利用矛盾来解决问题,在矛盾中防止力量之间的此消彼长,以及把握矛盾 4 的弹性限度,在保持社会活力的同时防止矛盾激化冲破限域而产生的社会动荡。 除此之外,实现“政通人和 也是政治生态理论的重要特征。政治生态理论 的这种特征本身也是它的巨大功用。在研究政治现象的时候采取政治生态理论的 视角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利弊,在各种因素公平博弈之下实现全民利益最大化, 保证执政党得到最大的群众基础。 2 1 3 政治生态的构成要素 ( 1 ) 经济要素。主要是政府系统所处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状况、生产 力的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它是政治生态中最基本的因素。 首先,经济制度的状况决定政治系统的性质。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 济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反应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因 此一个国家的性质和政府执政的目标方向,只能从经济事实中寻求答案。 其次,经济结构的状况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设置。比如在一个矿 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的开发、加工、贸易必然成为一个地区的重要部门,这 些矿产部门的利益必然在政府的决策中占据重要影响地位。 再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政治系统的国际地位。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与作用主要取决于经济实力。只有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才可能有 较大的“发言权 。 ( 2 )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要素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环境,它包括对人类 社会有影响的各种自然物质要素与条件。对于政治系统而言,地理环境构成要素 最主要的成份有国土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资源与气候,而国土地理位置又 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 地理环境是政治系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因为地理环境为政治系 统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和能量能源供给,离开了地 理环境,便不会有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本身。首先,地理环境影响政治系统的结 构与功能,也可以决定生产力的布局,从而制约国家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 其次,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公共政策的走向,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 以及生态环境问题,都势必要求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应地制定出人口政策、资 源政策、能源政策以及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最后地理环境影响政治系统的安全和 国家国防战略的选择。优越的政治地理位置客观上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社会 的迅速发展,又可能使一国获得相对安全的态势。 ( 3 ) 文化要素。不像经济、地理那样具有明显的物质性,文化要素是一种是 “软环境 、“软要素”。文化要素以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渠道作用于政治 5 系统,给予政治系统和社会成员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首先,政治系统的体 制与活动受到一定文化因素的制约。如西方国家政府形式的建立,与“民主 、 “法治 、“公意至上 、“权力制约 、“司法独立与公正 等政治法律思想 意识、政治文化价值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政治系统的变迁受到文化的影 响。每一场伟大的社会政治变革,往往以文化的变革为先导。先进文化的传播所 创造的文化氛围,为先进的阶级夺取政权准备了思想武器和舆论基础。 ( 4 ) 民族要素。民族是政治环境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政治环境 要素一样,与政治系统和社会政治生活之问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两者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民族对政治系统能产生重大的制约作用。首先是民族问题是 政治系统实行某种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依据。以国家结构形式而言,是采取单一 制或是联邦制,或以国家管理形成而言,是采取分权制还是集权制,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某国的民族传统、民族现状、民族多寡和民族分布状态;其次是民族问 题影响政治系统的稳定乃至民族分裂和国家的兴衰。再次是民族传统和民族现实 影响着一国民族政策的制定。一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主 权独立、领土完整、抵御外来入侵所起的作用特别重要。最后,政治系统对民族 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国家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运用强制性的手 段来推进民族的分化、聚合或同化;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多种民族政策促进民族 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通过政治宣传和政治传播,促进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和共同发展。在对外关系中,国家往往以各民族的代表身份出现,在国际交往和 斗争中,忠实地捍卫全民族的利益。其他的诸如民宗教也对政府起着深刻的影响。 ( 5 ) 国际政治要素。主要是指政治系统所处的由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外 交、军事等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的背景条件,以及此政治系统与彼政 治系统所组成的多种政治关系的总体状况。国际政治环境要素与其他政治环境要 素相比,凸现出更为鲜明的特点:一是它属于与内部环境要素相对称的外部环境; 二是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呈现更加迅猛的态势;三是其复杂性显而易见地超过了其 他政治环境要素。因为在国际舞台上有众多的角色,它们追求的政治价值、经济 利益、军事目标、宗教信仰、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差异和对 立,在交往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上变幻无穷,复杂多样,而每个环境要素之 间以及某一个环境要素内部之间也呈犬牙交错状。 2 2 生态化的政治体系构成 2 2 1 政治体系内生态 6 任何政治体系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内在生态的可持续 性,也就是判断政治体系内部是否是生态体系,内部结构是否形成有机整体。政 治体系内部的生态关系表现在横向的部门关系与纵向的层级关系。 横向关系的建立基于功能的专业化,全球化时代,社会分工细致化,从而政 府功能多样化,政府部门在不断的细化中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与此同 时也导致了政治体系在横向上的扩张趋势,因此如何构筑生态化的政治次体系也 是政治生态理论研究的应有之义,更是当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此外横 向的政治部门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干、相互封闭的,他们互为对方的生态环境,部 门之间既存在着人力资源的流动,也存在着信息的流动,政治体系的开放性就要 求部门之间信息畅通,信息流动快速而频繁。因此部门之间要提高专门化的运作 效率,互相之间便在制衡中互相促动。 纵向的生态关系表现在金字塔结构的层级关系上。稳定成熟的政治生态体系 结构底座必然十分庞大而坚固,因此位于底部的基层组织结构建设尤其重要,基 层组织结构的完善是政治体系持久存在的基石。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的优越之 处在于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章规定正式党员三人以上便可建立党组织。同样, 政府组织也应该重视地方政府建设,在金字塔结构上保证地方政府与中央保持一 致,但又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现实中常常存在着面对同一个重大问题中央和 地方出现利益冲突,如何协调之间的矛盾,是牺牲地方利益还是无条件服从中央? 这就要选择一种生态化的路径,尽量保证中央的权威和地方的积极性,这也是当 今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和中央政府职能之间的生态考虑。 2 2 2 政治社会生态 探求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探求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政府与市场之 间的关系。在政治社会关系中,社会环境是政治体系运作的生态源,他为政 治提供经济和文化资源,同时政治以社会环境为输出对象,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政 策支持和相应的规范。政治体系虽然有指导社会发展的权力,但是也无法脱离社 会的制约,没有社会生态的滋养,政治体系就无法存续和运转。当然没有一个合 理有序的政治体系,社会发展也将会漫无目的,停滞不前。因此加强政治社 会生态体系的建立,寻求政府与社会关系和谐的契合点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起点。 社会要相对独立的发展就要求公民意识的觉醒。封建社会里政治统治无所不 在,社会成员没有独立权利,更提不上公民意识,那是政治包办社会的时代。新 时期,我们提倡公民意识,一方面要求国家充分尊重每一位公民的权利,赋予公 民对政治事务的积极参与权以及对自身事务管理的自治权。法国1 7 8 9 年人权宣 7 言的发布,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改写了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历史。在 此之前,所有的人都必须服从国家,而人权宣言发布了以后,这个关系颠倒过来, 变成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应该服从公民,国家权力是为公民的权利而存在的,这是 公法领域当中的贡献。另一方面要求公民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主动地 承担社会责任充分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 政府与市场的生态关系也就是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即何种政治 体制更能够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回顾历史我们经历了三种结合的社会形态即: 专制统治与自给自足的经济;中央集权与计划经济;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到目 前来看第三种最具有生态属性,市场经济的自由性本身就要求民主政治,要求政 府改变领导方式变命令式为服务式,变指令式为调控式,在意识形态领域要求反 映不同群体的利益,在文化领域要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 2 3 政治社会自然生态 探讨政治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要把环境问题纳入到政府决策、公共政治参与、 国际政治行为之中。生念政治成为解决当今全球环境和生态危机,促进世界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在2 0 世 纪6 0 年代西方学者提出的生态政治,目的是促使政府把环境问题纳入到社会发展 的总体框架中考虑。7 0 、8 0 年代则发展到环保、和平、女权,9 0 年代以来体现在 “可持续发展 以及全球生态问题。当前的焦点则是政府公共政策的“生态化 。 生态政治观和传统政治观的区别在于传统政治观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力为支柱, 而生态政治观则更为关注政府的社会责任感,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生态政治作 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观,为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奠定政治上的基础。对于我们这 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将生态问题提升到政府角度,无疑会增强环保力度。之 所以要将生态问题上升到政治的角度,是因为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很多是由于政 府政策的失误以及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牺牲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的。生态政治也 必然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服务性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2 3 中西方文化中蕴含的政治生态观 2 3 1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政治生态意识 政治生态理论的产生虽是近代的事,但却受到了东西方传统文化共同的熏陶。 有关政治生态意识,我们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影子。如儒家“和”的思想, 是指人和,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政治上主张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 冲突:“仁 的观点,则要求在处理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宽猛相济,用仁爱之 心对待人民,在官与民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在具体阐述方面,孔子说:“中庸 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 论语雍也,孔子把中庸视为最高的道德 标准,反对走极端,凡事走极端就会出问题,他认为要守“中 。中庸实则要求统 治者求取平衡,缓和阶级矛盾。孔子还认为:“信则人任焉。一即统治者要巩固统 治,建立官民之间的良心互动的信任关系至关重要。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提 出了“王道仁政”“民贵君轻的仁政学说,强调只有用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才能统 一天下,民心向背对于政权安危起着决定性作用。认识到了人民对于统治者的制 衡作用,孟子的思想较孔子而言,生态意味又进了一步。 与儒家一样,道家思想也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生态思想。比如“无为而治 与 当前提出的“有限政府”相契合。要求政府清楚的划定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合理界 限,给予社会发展以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政治统治上一张一弛,在 国家与政府的若即若离中找到真正的和谐。在具体的阐述方面,老子说:“处无为 之事,行不言之教”,即对于万物应任其自然,不可妄加干涉。“以道佐人主者, 不以兵强天下”指出统治者不应施加武力于被统治者。 相比较,道家的和谐观是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最后把人归到自然当中。在道家的理论罩,把四者关系处理好了,就和 谐了。然而历史上的和谐和我们今天讲的社会主义和谐,是有区别的,其根本的 区别在于历史上的和谐缺乏民主法治的要素。而我们今天追求的和谐是以民主法 治为基础、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但从某种程度而言,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理论是 中华民族传统和谐观在今天的深化和升华。 2 3 2 西方传统思想蕴含的政治生态意识 与中国传统思想一样西方传统思想也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生态意识。不同的是 西方的政治生态意识更加明细。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亚里士多德与洛克。亚里士多 德的政治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上,首先是主张城邦构成成分多样化;其次 把“中庸精神作为城邦伦理,实现城邦内部和谐,在阶层组成上倡导以中产阶 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最后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法治与民主制。这三种思想与政治 生态理论不谋而合,政治生态理论认为,在政治体系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不 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各部分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停地博弈、较量,要寻求一种使政 治系统从不平衡走向平衡的办法,就要求采取“中庸 ,以化解集团之间的矛盾 保持社会的稳定性。 9 体现政治生态观点最为丰富的是洛克,他的政府论享誉西方近现代政治 学界乃至整个思想界。洛克的思想主要概括为三点,首先是自然法与自然权利方 面,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自由平等的领域但并非可放纵欲为的世界,它仍须受自 然法的管治,并受理性的指导。洛克相信:“人类不仅有能力认知自然法,并且可 以像数学命题一样予以证明”,所以他说:“在自然状态中,有自然法治理,人人 皆受其约束;而理性,那就是自然法,它训示就教于它的人类:人人皆平等独立, 无人得以侵害他人之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2 在洛克所述的自然法诫训中, 绝大部分关于个人的权利,他认为这些权利是人人本有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其中以生命、自由和财产最为重要。自然权利源于自然法,故亦受自然法的保障, 当国家成立后,政府更要加以维护。 其次是社会契约论。洛克认为自然的状态缺乏解决争执的尺度即缺乏一部保 障自然权利的制定法,以及解释和执行该法的机关与威权,要补救这些缺点,就 须建立一个文明的政府。于是人人经由共同同意而订立社会契约,并创建一个政 治实体,其目的就在保障全体人类的自然权利。他主张社会契约,并尽可能保存 自然的自由( n a t u r a lf r e e d o m ) 。人人所让出的,仅是执行自然法的权利,其他的 权利仍保留如昔,而且,因人天性上是自由、独立、平等的,所以社会契约须经 全体一致的同意。那些犹欲停留在自然状态的人,对他们亦不加强求。所以洛克 希望有两项限制:其一,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其二,契约的订立绝对要基于同 意,这项契约是由人与人间的同意缔造,而不是统治者与被治者问的订立,其三, 社会契约只能草拟一次,因此如何获得立约者后代的同意呢? 其四,多数决定的 原则。一个向前发展的社会,它的决策不可能完全赖于全体一致的通过,因此洛 克主张:一旦社会契约成立,多数决定将代表社会而行动。 最后是政府机关的组成原理。社会契约订立后,各人就步入政治社会,成立 政府,肇造国家。政府既系根据契约而创立,则其权力应以契约为依归,而其目 的则在确保人民的自然权利。若政府不能履行此契约,甚或违约,人民就无服从 的理由,更可“诉之于天 ( a p p e a lt oh e a v e n ) ,实行他们的革命权利。足见政府 的权力是有限的,这是今日民主政府的根本要义。 限制政府权力的有效途径,洛克认为当在政府机关的分权原理之运用。他主 张政府的治权可分为三:立法、行政与外交。这三种权力分置于不同人的手中, 因任何人同时握有行政权与立法权,最易造成专制。不过洛克似有意置行政权与 外交权于同一机关,而且以为立法权是人民自己的权力,故应由人民自己或其所 选举的代表行使之。在洛克的理论中,极力主张立法权至高无上,是人民用以指 2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 9 6 4 年版 l o 导国家活动的权力,行政权与外交权均附属于立法权之下。假若行政机关荒废庶 政、立法机关有愧职守,违背应有的托负,人民既可撤废更易,重立新政府,故 最高最后的权力仍属人民所有。可见,洛克的关于公民社会产生及其制约理论, 实则是国家权力与公民社会之间构建了一个维护公民自然权利的良性生态系统。 公民为了维护自然权利产生了政府,它本身具备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没有限 制的政府会腐败。因此在政治体制内必须要创建制约的生态链,即通过三权分立 来防止任何一种权力失去制约而膨胀,而这个生态链中最为重要的是立法权。这 种均衡最终的目的是全体公民的福利和自由,而不是谋私利。 2 3 3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应该说,在马克思那里,生态思想并不具有重要的地位,他谈论的主要是与 生态有关的生产问题。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生态思想。 以后的生态政治或者政治生态观都多少的继承了马克思的辩证思维方式,都是马 克思思想的具体转化。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人、自然和社会的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 了丰富的生态学方面的科学观点。但囿于时代的局限,有关生态的观念散见于文 本之中,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主要内容是人与自然 的辩证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环境问题产 生的社会制度根源等三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维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指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3 恩 格斯也在自然辩证法中论述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 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4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认为,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自在 世界日益转化为体现人的目的和需要的“为我之物”,这一过程的结果是从天然自 然分化出人化的自然。人化的自然体现了人作为主体性力量的存在,在自我实现 的过程中给自然留下的“印记 ,马克思认为应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去 改造自然,然而这并不是意味着他否定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相反他肯定了自然 界的优先地位和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他指出“人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 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的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5 明确了自然与人的辩证关系之后,马克思指出人要自由全面的发展,必须要 3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4 2 卷,人民i i 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2 8 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 i t 版社1 9 9 5 年版,第3 8 4 页 5 马克思屉格斯全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5 8 页 追求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统一与和谐。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 前提下推及的,马克思认为在进入人类社会后,人的自由发展也应当是在不损害 其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因此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从生态政治的角度来讲, 就是人作为主体性力量,在获取自然权利的同时要相应的履行其责任,形成对自 然的充分尊重,并且将这种平等的、责任的意识推及到国家、地区、社会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勾股定理教案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大理宾川县高平第一完全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
- 金融行业平台价值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专题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目标评估指标调查表
-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2024-2025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卷(苏教版)
- 职业学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8 Section B 随堂练习
- 养老院膳食营养保障方案
-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 2024江苏省国信集团限公司集中招聘293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期中模拟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复习课件
-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课件
- Unit 3 Toys Lesson 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NB-T+10908-2021风电机组混凝土-钢混合塔筒施工规范
- 危险化学品考试试题(含答案)
- 智能护理:人工智能助力的医疗创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