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众所周知,刑罚方法种类繁多。纵观世界各国的刑事立法,其刑罚方法的规 定也各不相同。面对各式各样的刑罚方法,到底如何选择才能使刑罚体系趋于完 善,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实现刑罚方法的理性化选择,我们需要建立一个 系统、 科学而又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模式价值论分析模式, 并着重探讨 “刑 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逻辑前提” 、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模式建构”以 及“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现实应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逻辑前提包括两方面内容: (1)对刑罚方法的选 择进行价值论分析的必要性; (2)对刑罚方法的选择进行价值论分析的可行性。 价值论分析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讲都是必要的。又由于刑罚方法选择本身 就是一种价值选择, 因此我们用价值论分析模式对刑罚方法进行选择也是可行的。 建构科学的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模式,首先需要构建的是其宏观架构, 而后要在此宏观架构的基础上予以具体展开。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模式是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分析模式在刑罚方法选择问题上的具体化。刑罚方法选择价值 论分析模式的宏观架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分析模式的基础之上的,包括 主体、客体以及选择过程这三个要素。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指的是能够对刑罚方 法进行价值选择的人;刑罚方法选择的客体是刑罚方法;刑罚方法的选择是指有 权主体在刑事立法时依据特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刑罚方法进行分析、选择的一种过 程。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现实应用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释:一是对刑 罚方法整体发展态势的价值论分析;二是对现有具体刑罚方法的价值论分析。前 者需要从主体、客体以及选择过程这样几个环节进行宏观分析,而对后者中较具 代表性刑罚方法死刑和资格刑,则需要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价值论分析 模式的具体构成进行较为具体地分析。 关键词: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 ii 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the penalty method type is numerous. looking over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of various countries, the prescriptions of penalty method are also different. facing various penalty methods, how to choose can make penalty tend to be perfect is the problem we must solve. in order to realize rational choice of penalty method, we need to establish a systemic, scientific and persuasive theoretical analysis patternaxiology analysis pattern and emphatically discuss three aspects contents: “logical presupposition of the penalty method choice with axiology analysis”、“pattern construction of penalty method choice with axiology analysis” and “reality application of penalty method choice with axiology analysis”. logical presupposition of the axiology analysis for penalty method choice includes two aspects: the necessity of axiology analysis for penalty method choice; the feasibility of axiology analysis for penalty method choice. regardless of theoretically or practically, axiology analysis is necessary. because the penalty itself is a kind of valuable choice, penalty method choice pattern with axiology analysis is also feasibl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penalty method choice pattern with axiology analysis is the macro frame first and then developing basic on this. penalty method choice pattern with axiology analysis is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xism theory of axiology analysis on the question of penalty method choice. the macro frame of penalty method choice pattern with axiology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marxism theory pattern of axiology analysis and includes three essential factors: subject、 object and choice process. subject of penalty method choice refers the person who can carry on axiology choice to the penalty method; the object of penalty method choice is penalty method; penalty method choice refers the course that authorized subject carries on analysis and choice to penalty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tandard and procedure when the criminal law is legislated. the reality application of the axiology analysis on penalty method choice needs to be explained from two aspects: the first is axiology analysis for the whol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enalty method; the second is axiology analysis for the present concrete penalty method. the former needs to be macro-analyzed from subject、object and course of choice theses several aspects, but the representative penalty method of the latterdeath penalty and qualifications penalty needs to be carried on concrete analysis with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 axiology analysis pattern basic on macro analysis. key words: penalty method; choice; axiology; analysis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 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引 言 自有法律出现,五花八门的刑罚方法便出现于其中,并得以适用。边沁认为 纷繁复杂的犯罪行为导致了刑罚方法的多种多样: “刑罚的类别与罪行的类别是一 样的。 ” 根据边沁的认识,刑罚共有 11 种类型,即:死刑、痛苦刑、带痕刑、 耻辱刑、赎罪刑、期限刑、简单限制刑、简单强制刑、财产刑、准财产刑、表征 刑。 面对如此众多的刑罚方法,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现代各国(包括地区在内, 以下同) ,没有哪个国家的刑法规范当中同时存在着上述全部刑罚方法。不同的国 家之间,其刑罚方法的规定也并不尽相同。有的刑罚方法繁多,有的则相对简单; 有的刑罚方法十分严厉,有的则相对轻缓。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也会有着不同的刑罚方法。究竟哪些刑罚方法能够纳入现行刑法范畴,这就 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然而选择刑罚方法绝非像进入菜市场挑选蔬菜那样简 单,无论是立法机关还是专家学者,面对各式各样的刑罚方法,都容易陷入一种 尴尬的境地:无论选择哪一种刑罚方法,都不会十全十美,毫无缺陷。以我国目 前刑罚体系中存在的刑罚方法而言,无论是死刑、自由刑,还是财产刑和资格刑, 无一例外存在利弊并存的情况。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面对刑法规范,我们不禁要问:刑罚方法是否存 在选择,为什么要进行刑罚方法的选择?刑罚方法的选择是否应该遵循一定的标 准?什么样的标准才是科学和合理的?现有的刑罚理论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 答案,主观的、经验的思维还在主宰着这个领域。对于刑罚方法的选择,我们需 要建立一个系统、科学而又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模式。因此,本文尝试对刑罚 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模式进行建构,并将这一模式运用到刑罚方法的选择过程 中,以期实现刑罚方法的理性选择。 此题目是在我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的。迄今为止,学界对此问题鲜有论述,更 不用说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了。笔者也不过是尽力而为,当然文责自负。虽 然可予直接借鉴的成果并不多,但古往今来有关刑罚与价值的深入研究,却为本 课题的探讨做了深厚的铺垫。正如陈兴良教授所说: “文化,包括法律文化的承续 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在先前文化的 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 早在 18 世纪,边沁就已关注到刑罚的选择问题,其立法 英边沁.立法理论m.李贵方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393. 参见英边沁.立法理论m.李贵方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393-394. 详见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50-229. 书中对我国现有刑法中规定的各种 刑罚方法的优劣作了具体评述,故本文中不再赘述。 陈兴良.刑法的启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题记. 2 理论专辟一章论述了“刑罚之选择” ,他认为:刑罚本身要适合比例相称的原则, 必须做到: (1)应该具有可变性,或者说可分割性; (2)本身平等; (3)可成比 例; (4)与罪行的相似性; (5)示范性; (6)经济性; (7)减轻或免除。 就国内 的研究来看,邱兴隆教授较早地提到了制刑的正当性问题,他认为: “刑罚是以合 乎人道的严厉的惩罚最有效地遏制犯罪的手段” , 并且从可执行性、可分配性、 严厉的惩罚性、最有效的遏制性、合乎人道性等几个步骤构筑了验证实定刑罚体 系是否合乎理性的基本模式。 郭立新博士所著刑法立法正当性研究也在笔 者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版,著者在文中提到了刑种制配需要做到相称性、有序性、 主附性、主从性。 价值哲学方面,李连科教授和李德顺教授等人在这方面已有过 深入的研究,如李连科教授所著价值哲学引论和李德顺教授等著价值论原 理都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本原理。陈兴良教授所 著刑法哲学三部曲刑法哲学 、 刑法的人性基础 、 刑法的价值构造 ,以价 值为切入点,对刑法进行了哲学上的综合分析,并且提出:公正、谦抑、人道是 刑法的三大价值目标。这三本著作在国内较早地将“价值”引入到刑法哲学研究, 是颇具理论深度与学术广度的力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本著作主要是从刑法 的本身论述其价值,而本文更多的是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探讨刑罚方法的选择问 题,角度略有不同。总之,笔者参考了上述成果,但又不囿于此。 本文论证了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刑罚方法需要 进行价值选择,刑罚方法的价值选择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且切实可行; 在此基础之上,笔者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模式进 行了架构,探求建立较为科学与合理的刑罚方法分析、选择模式;论文最后将该 分析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对现行刑罚方法进行价值分析,判断其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本文即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之下,结合刑罚理论已有的研 究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对刑罚方法进行分析、选择并进一步 判断其发展趋势。 在刑法学研究中引入哲学方法, “不是要使刑法学成为哲学,而是采用哲学方 法研究刑法,更为关注刑法的本源性问题,例如人性、价值等,从而提升刑法学 的理论品格和品味” 。 同时正确的理论对于刑罚制度的完善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运用一个系统而有说服力的刑罚理论作为指导,不仅可以为我们答疑解惑,而且 参见英边沁.立法理论m.李贵方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387-392. 邱兴隆.刑罚理性导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45. 参见邱兴隆.刑罚理性导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42-145. 基于原文内容相当丰富, 为行文方便, 笔者进行了一定的归纳调整,实无歪曲原文之意,如有不妥,先向著者及读者致歉。 参见郭立新.刑法立法正当性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117-120. 参见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11; 参见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4:8-9;参见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405-429. 陈兴良.走向哲学的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序言(2). 3 对于完善刑事法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当然,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要完成这样一个理论说明,恐怕也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而已。 但是倘若此种努力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尝试,那么,即使路再漫长,笔者也会尽 力求索! 4 第一章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概念界定 本文对刑罚方法的选择进行价值论分析,当然有必要对“刑罚方法选择价值 论分析”的概念予以界定,而在此之前,笔者认为需要对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进 行简单交待,其一是刑罚方法的选择,其二是价值论。这是本文界定刑罚方法选 择价值论分析的基础。 1.1 刑罚方法选择概述 对于刑罚方法选择的认识,理应包含两个层次:首先是何谓刑罚方法,本文 所指刑罚方法立足何处,又包含了哪些内容?其次是在界定刑罚方法之后,有必 要进一步说明刑罚方法选择的内涵。 1.1.1 刑罚方法 笔者认为刑罚方法是指:最高权力机关在刑法中规定过或者可能在刑法中规 定,并称之为刑罚,由特定主体依特定程序对被认定为犯罪的人适用的最为严厉 的强制惩罚方法。 自古以来,刑罚方法可谓是千姿百态,而人们对它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仅 从刑罚方法整体来讲,就有人称之为刑罚方法、刑罚种类; 有人称之为刑种;有 人称之为惩罚手段; 与此相关的还有人称之为惩罚形式;更不用说我们经常所 提的刑罚了。尽管刑罚方法称谓繁多,但是仔细推敲起来,不同的称谓还是有其 不同的存在语境。本文所指刑罚方法立足于“选择”这一角度,主要是指刑事立 法当中的各种强制惩罚方法,并不论及具体的刑罚执行方法,且这种选择被置于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既指现行刑法中规定的惩罚方法,也指曾经规 定或者可能规定于刑法中的惩罚方法;既包括国内刑法中规定的惩罚方法,也包 括国外刑法中规定的惩罚方法。相较之下,其他称谓更多地立足于现行刑法规定 的刑事强制方法种类,内涵略窄于“刑罚方法” ,因此,笔者倾向于选择内涵最为 广泛的“刑罚方法”一词为题,其内容泛指人类历史中一切存在过或者可能存在 的刑事惩罚方法。 本处参照了马克昌先生在刑罚通论一书中给“刑罚”所下定义的模式。详见马克昌.刑罚通论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3. 参见梁根林.刑罚结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70. 参见郭立新.刑法立法正当性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117. 参见邱兴隆.刑罚理性导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45. 参见王立峰.惩罚的哲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94. 5 1.1.2 刑罚方法的选择 刑罚方法的选择,顾名思义,就是指对刑罚方法进行选择,具体而言是指特 定时空条件下的主体,依据某种模式选择一定刑罚方法纳入刑法的范畴,以满足 其自身需要的过程。作为选择的结果,各种不同的刑罚方法出现在刑法之中。相 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人们主要从实然的角度对刑法中的刑罚方法加以解释,但是, 对于为何要在实定的刑法中规定这些刑罚方法而不是其他,这种规定是否合理,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刑罚方法等问题并没有做过深入、细致的探讨。从历史唯 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刑罚方法也是一种具备自身属性的客观存在,刑罚 方法的选择不过是将刑罚方法这种客体予以主体化的一种过程。刑罚方法的存在 不是目的,主体的需要才是目的,刑罚方法是因其作为一种手段或者工具存在而 具备其价值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使刑罚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就需要对刑罚方法进行最佳的选择。 1.2 价值论概说 价值,一个关于“应该”的问题。如果说关于“是”的问题属于事实判断的 话,那么关于“应该”的问题则应归属为价值判断。怎样从“是”到“应该” ,从 事实判断到价值判断,这就是哲学界所称的“休谟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众 多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由于缺乏科学而又系统的理论作 为指导,具有普遍说服力的价值论并没有在西方出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没 有对价值哲学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时代呼唤科学而又具有普遍说服力的价值理论。 毫无疑问,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的价值论才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的价值论称为马克思主义价值 论,它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观点和方法分析价值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是科学的价值观。除非 特别说明,后文所提价值论,也均是指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作为刑罚方法选择价 值论分析的理论基石, 本文从其内容与合理性两个方面对价值论进行简要地说明。 1.2.1 价值论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观需要的一种客观关系。 这个概 念依据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一段话: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 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 价值论认为客体是实践活动的对象, 它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包括人的本身) 、精神客体和价值客体;主体是人, 具体内容可参见李连科.哲学价值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3-57. 李连科.哲学价值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引论(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第 406 页。转引自李连科.哲学价值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5. 6 包括个体、群体和社会等几个不同的层次。 主体的需要是“基于人与环境的不平 衡而产生的趋于平衡的一种自觉倾向” 。 主体的需要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适应。社会越发展,主体认识能力越强,社会实践对象越来越广泛,主体的需 要相应的就越丰富,需要的层次也就越高,人就越自由。主体的需要不仅体现着 人的实践能力,而且也体现着人的本质社会性。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认为价值的特点在于: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统一状 态。这种统一必须是符合主体需要和内在尺度的,是客体为主体服务,是主体性 占主体地位的统一。 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表述为:来源于客体; 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 具体说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坚持人在社会当中的主 导地位,尊重人的主观需要,同时要求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并尊重客 观规律,通过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最后在实践中实现客体与主体需要的统一。 1.2.2 价值论的合理性 由于西方价值哲学长期被唯心主义所主宰,马克思主义阵营内的哲学理论也 长期将价值论看成是一种纯主观主义的理论,并且教条地把马克思主义局限于物 质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因此这个阵营内长期排斥价值哲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 展进步,人的本身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不再被简单地认为是一种工具或手段,更 被认为是一种目的。 马克思主义阵营里的人们也开始创立自己的价值理论。 1960 年,图加林诺夫所著马克思主义中的价值论出版。他在该书中指出:“价值关 系是人和社会生活中必然的,普遍而永恒的因素。认为价值问题只是在某一种社 会制度下才有意义,认为它只是在意识形态特定分支中才被加以研究等等,是非 常幼稚的。 ” “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是价值论的经济学表现,并且给我们提供 了详细研究价值理论的全部重要的方法论前提” 。 因此,他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 方法论研究价值问题。 “文革”后的中国学界,禁锢的思想又一次解放,百花齐放 的局面再次形成,出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价值论的研究蓬勃发展,思想界初 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论。 参见熊则坤,李林昆.价值,价值观的冲突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19-22. 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45. 谢勇教授认为: “人及其认识是统一的自然界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 。谢勇.宏微之际:犯罪研究的视界m.北 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序论(7). 笔者认为,在价值选择中,这种特殊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李德顺.价值论m.第 125 页(原文格式如此).转引自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 社,2002:106. 参见李连科.哲学价值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4-97. 较早提出人是目的而不仅是手段的是西方的康德,他说: “人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 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 。参见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 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81. 苏图加林诺夫.马克思主义中的价值论m.齐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 苏图加林诺夫.马克思主义中的价值论m.齐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3. 7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主张尊重客观规律,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 思主义价值论认为人们认识客体属性的能力会逐步提高,而主体的需要也会随着 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坚持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而 社会实践是实现主客体相统一的唯一途径。显而易见,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在内容 上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唯一的不同是它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但是这种突出丝 毫也不能脱离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仍然是唯物、辩证和发展的价值论,与传统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同具科学性,因而可以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 “尽管遭 受到一定的不理解和反对, 尽管研究价值的人们中间还有这样那样的分歧和争论,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毕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而得到了多数人 的认可” 。 自然地,刑罚方法选择价值分析的基石也就是指这种具备很强合 理性马克思主义价值论。 1.3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涵义 总的来说,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论分析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研究成果 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分析、评判。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也应该建立在马 克思主义价值论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刑罚方法 进行分析、选择。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理应从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的需要出发, 强调刑罚方法选择主体的主导地位,以满足主体的需要为依归,同时强调遵循客 观事物的客观规律,充分认识刑罚方法的客观属性,最后努力在实践中实现主体 需要与刑罚方法的最佳结合,以实现刑罚方法的最大价值。 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8. 8 第二章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逻辑前提 从逻辑上来讲,对刑罚方法进行价值论的分析,必须解决两个前提性的问题: (1)对刑罚方法的选择予以价值论的分析是必要的,即必要性问题; (2)对刑罚 方法的选择予以价值论的分析是可行的,即可行性问题。只有必要而且可行的分 析方法,对于刑罚方法的选择才是有价值的。 2.1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必要性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之所以很有必要,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首先 是对刑罚方法进行价值论分析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其次是对刑罚方法进行价值 论分析在实践中也具有较强的必要性。正是由于理论与实践的同时必要,从而造 成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不可或缺。 2.1.1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在理论上的必要性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在理论上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对既 定刑罚方法的存在提供理论解说和对未来刑罚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下面对 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可对既定刑罚方法的存在提供理论解说。当今的刑罚理论存在不少悬 而未决的问题。面对既定的各种刑罚方法,我们无法很好地解释:它们究竟从何 而来,为什么要将它们纳入刑法的范畴,而其他的刑罚方法却遭到淘汰,在刑事 立法当中有没有一种标准主宰着刑罚方法的命运等等问题。就目前的认识来看,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缺位造成的。对刑罚方 法选择进行价值论的分析,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难题。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既主张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强调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价值论的分析我们 可以知道: 任何一种客观事物都因为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而具备其存在价值, 刑罚方法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也是由于其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而为主体所选择的。 为了达到为主体所用的目的,主体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都会遵循一定的标准。由此 我们可以说刑罚方法的存在是特定主体选择的结果,主体总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 其进行选择。对既定的刑罚方法进行价值论分析,也就为解说它们的存在提供了 一条新径路。 其次,可对未来刑罚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对刑罚方法的选择进行价值 论分析,不仅可为既定刑罚方法的存在提供理论解说,更可为未来刑罚方法的选 对既定刑罚方法的具体解说,笔者将在本文第四章中予以论述。 9 择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通过先前地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刑罚方法的存在来源 于价值选择,而未来刑法当中的刑罚方法同样也会体现为价值选择;我们已经知 道刑罚方法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那么我们也可以依据马克思主义价值理 论的基本原理,建构起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模式,为未来刑罚方法的选择 提供一个合理的框架,实现对于实践的科学指导。这也就是说,刑罚方法选择的 价值论分析可以为未来刑罚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2.1.2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在实践中的必要性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在实践中具有必要性,也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即能 够推动刑事立法过程的科学化与保障刑事立法结果的合理化, 以下予以分别论述。 首先,可推动刑事立法过程的科学化。实现对于实践的指导,这正是理论的 价值所在。刑罚方法选择的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刑事立法的过程。刑罚 理论理所应该为刑事立法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与支持,在实践中奉献自己的价 值,科学的理论更是应该如此。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刑罚选择问题,为 刑事立法实践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分析、选择模式,从而使刑事立法实践过程不再 盲目,有利于实现刑罚方法的理性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刑事立法实践过程 如果没有科学的刑罚理论作为指导,那就无异于盲人摸象,闭着眼睛走路,且不 论其结果是否科学与合理性,至少说其效率是值得怀疑的。这样的刑事立法难以 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其正当性也就容易失去基础。对于刑罚方法的选择进行价 值论分析,可以排除各种非科学理论的干扰,实现刑事立法过程的科学化,加快 刑事立法的效率,提高刑事立法的水平。 其次,可保障刑事立法结果的合理性。过程固然美好,然而结果更为重要, 尤其是刑事立法的结果。刑罚方法的每一次适用,无不关乎人的重要权益,不好 的刑事立法结果,对于人们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而良好的法律制度能够保障 和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罗尔斯就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正 义即是应用于社会制度时的正当伦理学必须包括正义论,而正义总是意味着 某种平等,这等于是说,设计一种正义的社会制度就是要使其最大限度地实现平 等” 。 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观点分析、解决刑罚方法的选择问题,为良好的、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刑事立法结果提供了可能。同时,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与传 统马克思主义一样,具备开放与发展的品格。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分析刑罚方 法的选择,其过程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其不仅对于选择过程进行科学指导,以推 动刑事立法过程优化,为合理化的刑事立法结果把好关;而且即使在出现了初步 对未来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模式的建构,笔者将在本文第三章中予以说明。 参见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90. 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0. 10 的选择结果之后,主体仍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对客观属性的认识,对初步的 结果进行修正,以确保刑事立法的最终结果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合理。 2.2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可行性 如同论述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必要性那样,我们论述其可行性也从理 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 2.2.1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之所以认为对刑罚方法的选择进行价值论分析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是因 为刑罚方法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对刑罚方法的选择进行价值论分析具有 天然的可行性。而我们认为刑罚方法选择本身是一种价值选择,理由在于: 首先,人具有选择的主观能动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并不会因个人意志 而停下脚步,社会发展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社会的发 展有其必然性。但是,如果要问在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面前,人们还可以主动选择 吗?回答是肯定的。客观的社会规律并不排斥人的主动选择,因为社会规律的必 然性是辩证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由大量的偶然性所构成,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 来。而人们在偶然性面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同时,从主体的角度看,自由选择 也是可能的。主体本身具有能动性,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之下,主体可以发 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其次,刑罚种类繁多,需要进行价值选择。刑罚与犯罪紧密相连,纷繁复杂 的犯罪现象决定了刑罚方法的多样。但是,主体需要的刑罚方法却十分有限。主 体所需的刑罚方法仅仅是那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由少数几种刑罚方法组成的, 规定在刑事法规中的一个刑罚体系。因此面对众多的刑罚方法,主体就有必要做 出某种选择。而这种选择是从主体的需要出发的,同时要求主动地认识和遵循客 观规律,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进行价值选择。价值选择是与人结合在一起的,人类 社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主体认识客体,利用客体,最后实现为主体 自身服务的历史,也就是价值选择的历史。对刑罚方法的选择进行价值论分析, 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最后,刑罚方法选择的要求与价值选择的特点具有一致性。刑罚方法的选择 无疑应该满足这样两个大的要求:其一就是必须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脱离 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谈刑罚方法的选择,必将被历史的车轮轧得粉碎,那是经不 起历史检验的。 其二就是所选择的刑罚方法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的需要, 达到主体所期望的发展目的,同时将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能够实现主体利益的 最大化。这两个要求相辅相成,体现着客观必然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通过比照, 我们发现其要求与价值选择的特点是基本一致的, 刑罚方法选择进行价值论分析, 11 其本身就是一种颇佳的选择。显而易见,对刑罚方法进行价值论分析顺理成章, 完全可行。 2.2.2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在实践中的可行性 之所以说对刑罚方法选择进行价值论分析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是因为我们 不仅能够认识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主体和客体,而且可以把握其具体的选 择过程。 首先,我们能够认识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主体。刑罚方法价值论分析 的主体是人,而人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我们需要探究刑罚方法价值选择的主 体位于哪个层次,也就是说是哪个层次的人在刑罚方法的选择过程中起着主导作 用。当然我们也需要了解其他层次的人对于刑罚方法价值选择的主体有何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实质性分析方法,我们可以较 容易的得出刑罚方法选择主体是谁的结论。同时,依据有关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刑 罚目的的研究,我们也能比较容易地把握主体的需要。由此可见,刑罚方法选择 价值论分析的主体是不难认识的。 其次,我们能够认识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客体。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 分析的客体是刑罚方法,既指刑罚方法的整体,也指具体的刑罚方法。应该说, 时至今日,对于刑罚方法尤其是刑罚方法客体属性的研究,还是比较深入的,通 常有关刑罚功能的认识,就是对刑罚方法客体属性的一种说明。这也就为我们认 识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客体提供了可能。 最后,我们可以把握刑罚方法选择的过程。刑罚方法选择的过程就是其主体 与客体相互统一的过程。我们能够认识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和客体,同时也能够 把握其动态统一的过程。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毕竟属于价值论分析的具体化, 而价值论分析的过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模式,实现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也可 以在价值论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模式。通过这 一模式的运用,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刑罚方法选择的全过程,直至主体所希望的 结果出现。 综上所述,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对刑罚方 法的选择进行价值论的分析无论是对刑事理论研究,还是刑事立法、司法实践, 都有较大的意义。 12 第三章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模式建构 刑罚方法的选择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理论指导。充分认识并运用马克 思主义价值论分析、解决刑罚方法的选择问题,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运 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对刑法方法的选择进行价值分析, 这是分析模式方面的问题。 建构刑罚方法选择的分析模式,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与刑罚方法选择实践 相结合的中间环节,对于刑罚方法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构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模式,应该考虑模式的自身结构。通常认为, 一种分析模式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宏观其分析框架,微观分 析其具体内容。因此,笔者在本章中亦从宏观与微观这两个方面对刑罚方法选择 的价值论分析模式予以分别论述。 3.1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模式的宏观架构 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模式是价值论分析模式的具体化,反过来说,价 值论分析模式是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模式的来源,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交待 价值论分析的一般模式,后说明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整体模式。 3.1.1 价值论分析的一般模式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统一状态。主客体的意识是在 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 “主客体意识作为劳动结构的内化,一开始就是社会化的产 物,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 而主客体关系也不是自在的关系,而是“被建立 起来的, 是社会性地建立起来的关系” 。 价值被认为是主客体关系的统一与和谐, 这意味着价值论是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开始出发的,价值论分析模式也应当立足 于主体与客体这两个角度。但是,仅仅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认识价值论的分析模式 显然还是不够的,主体与客体此时都还只是孤立的存在,主客体之间需要依靠价 值选择的过程来实现统一。主体、客体以及选择过程之间关系大体如下:主体意 味着自我,是价值选择的主导因素;客体则意味着一种客观存在,是主体活动的 对象化;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统一于选择的过程。由此可见,主体、客体以及 价值选择的过程,组成了价值论分析模式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辅相成,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80. 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82. 13 3.1.2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的整体模式 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模式与价值论分析模式一脉相承,是价值论分析 模式在刑罚方法选择问题上的具体化。相对应的,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模 式建构也应该包括主体、客体以及选择过程这样三个要素。具体而言,刑罚方法 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模式宏观上应该包括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刑罚方法选择的客 体、刑罚方法选择的过程这样三个要素。 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客体与实践过程共同组成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模 式的宏观框架,因此,建构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模式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 手:明确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究竟是谁,主体的需要是什么;明确刑罚方法选择 的客体是什么,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和对象,其客观属性有哪些;明确刑罚方法选 择过程所包含的内容,即设定目标、确立标准、采取手段、实现价值这一系列的 步骤。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模式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刑罚方法选择的主 体是能够对刑罚方法进行价值选择的人,是分析、选择的能动性因素,在分析、 选择时居于主导地位;刑罚方法选择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可能成为刑罚的 各种刑罚方法,是主体选择的对象来源,也是主体实践的基础;刑罚方法选择的 过程则是将主客体二者结合起来,最后达到和谐统一的过程,是三要素当中最具 动态性的要素,也是刑罚方法价值实现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总之,这三大要 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3.2 刑罚方法选择价值论分析模式的具体展开 刑罚方法选择的价值论分析模式宏观上包括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刑罚方法 选择的客体、刑罚方法选择的过程这样三个要素。下面予以展开说明。 3.2.1 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 论述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需要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是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 是什么,即主体的本体问题;其二是主体为什么要选择,即主体需要的问题。 3.2.1.1 刑罚方法选择主体的本体 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指的是能够对刑罚方法进行价值选择的人。价值论坚持 主客体之间的统一,在这种统一关系中,主体居于主导地位,客体被用以满足主 体需要,为主体服务。这种统一直接表现为主体性,是以主体的尺度为尺度而存 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对价值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主体的理解,也 即是对人的理解。我们有过把人仅仅看作是手段、工具,甚至主张“存天理,灭 人欲”的历史,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由于忽视人的主体地位,颠倒了价值的主客 14 体关系,实践中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恶果。今天,我们主张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就必须重视人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不仅是工具、手段,更是 目的,必须把主体的需要放在重要地位,当然,这种需要还必须要与特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相结合。 在明确刑罚方法选择主体的重要性之后,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刑罚方法选择主 体所包含的内容。 笔者认为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至少包含了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 首先,刑罚方法价值选择的主体应该是人,而且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刑 罚方法来自于人,又服务于人,不能脱离人而单独存在,刑罚方法的价值选择自 然也不能与人脱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说,价值选择的主体理应是作为主体的人。 “人在实践中产生了自我意识,区分了主体的自我和客体的外界,主体表现为一 方面主动地排除外界干扰去认识事物本性,另一方面从自己需要的角度去认识外 界事物属性。 ” 可见,人贯穿了价值选择的始终,并在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主导 地位。只有人才具备主观能动性,是价值选择当中唯一的能动因素,因此,刑罚 方法选择的主体只能是人,刑罚方法的选择只在特定的时期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发 生关联,因此,刑罚方法价值选择的主体又只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其次,刑罚方法选择的主体并非个体,而是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剂类考试深度分析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能力竞争分析试题及答案
- 娄底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精髓解析与试题答案
- 二年级美术上册第20课丰富多彩的玩具教案新人教版
- 2024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可能性第3课时掷一掷教案新人教版
- 母猪护理历史与发展考查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复习必经之路
- 系统培训公共卫生试题及答案
-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汇编
- 第6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
- 小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中年级版)
- 中职语文 大国工匠——彭祥华
- 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毕业设计)
- 喜达屋明星服务
-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3部分-考核评价准则和方法
-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程610
- 电子显微分析试题集1
-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 服装面料采购合同
- 斯伦贝谢定向钻井和旋转导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