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立功制度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刑罚制度,是我国在刑事领域中的一个创举。 立功制度对司法机关侦破案件,瓦解和分化犯罪集团,打击犯罪,促进犯罪分 子改过自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但f h 于我国有关立功制度的法律规定比较简 单,司法界对立功认定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从而造成了在司法实务中对立功 认定的混乱。因此准确判断犯罪分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从立功制度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对刑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梳理,结合 具体的案例,对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科学地认定立功提出笔者的看法与见解,并 就我国立功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笔者的完善建议。 本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立功制度的基本理论,界定了立功 的概念及特征,阐述了立功的本质是“功利性 ,并指出“悔罪性 不应是立 功的本质。立功制度对我国打击犯罪、促进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另外立功对于我国刑法由重刑主义向轻刑化方向转变,也有一定的调试作 用。此部分为立功的司法认定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对立功的认定进行解析。首先通过对刑法及其有关司法解释的梳 理,总结出认定立功的基本原则,立功的一般表现形式,明确一般立功与重大 立功的区别,立功与坦白、自首的界限,然后对特殊情况下立功的认定进行具 体的分析,如共同犯罪案件中揭发检举型立功、单位立功、买功、帮助立功、 特殊人员犯罪后立功等情形作出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第三部分指出我国立功制度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对立功主体概念缺乏准确 的认识,立功情节的认定权主体缺乏明确性,在法律上缺乏一些配套的规定, 功利偏向严重,对立功的处理过于原则化等。并针对上述不足提出笔者的一些 修缮建议,以期在具体案件的使用中能够有章可循,促进我国立功制度基本理 论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立功立功制度立功认定完善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m e r i t o r i o u sp e r f o r m a n c es y s t e mi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s y s t e mo fp u n i s h m e n t i t s ap i o n e e r i n gw o r ki no u rc r i m i n a ll a wf i e l d m e r i t o r i o u sp e r f o r m a n c es y s t e mh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m e a n i n gi nu n c o v e r i n gc a s e s ,s m a s h i n gc r i m eg r o u p ,f i g h t i n g a n d t r a n s f o r m i n g c r i m i n a l s h o w e v e r , t h e s t a t u si st h a ti nc h i n at h e r e l e v a n tp r o v i s i o n so nt h i sc o n t e n ti sl i t t l ea n ds i m p l e j u d i c i a lc i r c l e sh o l dd i f f e r e n t v i e w sa b o u tr e n d e r i n g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 s s oh o wt oc o n f i r ma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 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t h i se s s a yi sb a s e do nt h eb a s i ct h e o r yi nt h i sf i e l d t o g e t h e r w i t h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i u d i c i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a n dc e r t a i nc a s e s ,it r i e dw i t ha l lm y e f f o r t st og i v es o m ea m e n d m e n t st om a k ep e r f e c tt h ec u r r e n ts y s t e ma n dg u i d et h e 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 ih o p et h e s es u g g e s t i o n sw i l lg i v ei n s t r u c t i o n si n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 a n db r i n gf o n ht h e o r e t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t h i se s s a y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a b o u tt h eb a s i ct h e o r yi n t h i sf i e l d ii n t r o d u c e dt h ed e f i n i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so f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 t h e i n n a t ec h a r a c t e ro f 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i su t i l i t a r i a n i s mr a t h e rt h a nr e p e n t a n c e s ow e c a n ts e er e p e n t a n c ea st h ee s s e n c eo f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 m e r i t o r i o u sp e r f o r m a n c e s y s t e mi su s e f u lf o rf i g h t i n gc r i m i n a l i t ya n dt h er e f o r mo fc r i m i n a l s t h ec h a n g e f r o ms e v e r e p e n a l t yd o c t r i n et ol i g h ti m p r i s o n m e n ti s a l s oo f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w h i c hw o u l ds u p p l ym u c ht h e o r yf o rt h ec o n f i r m a t i o no f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 s t h i s p a r t a l s os u p p l i e db a s i ct h e o r yf o rt h ec o n f i r m a t i o no f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i n p r a c t i c e t h es e c o n dp a r tm a d e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i sa b o u tt h ec o n f i r m a t i o no fm e r i t o r i o u s s e r v i c e b a s e do nj u d i c i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is u m m a r i z e dt h e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 s ,c o m m o n f o r ma b o u t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 im a d ea n a l y s i sa n dc o n t r a s ta b o u t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s i g n i f i c a n t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a n dc o m m o n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 sa n dc o n f e s s i o no rh o n e s t ia l s oa n a l y z e dt h e c o n f i r m a t i o no f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i ns p e c i a lc a s e s ,s u c ha sj o i n tc r i m e ,u n i tc r i m e , h e l p f u lm e r i t o r i o u s i nt h ee n do ft h i sp a r t ,io f f e r e dm y o w n p o i n to f v i e wo nh o w t o a p p r o p r i a t e l y d e f i n e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i nj u r i d i c a lp r a c t i c e i i a b s t r a c t t h el a s t p a r t i sa b o u tt h er e m a i n i n gp r o b l e m si no u rc u r r e n tm e r i t o r i o u s p e r f o r m a n c es y s t e m s u c ha s ,i nt h i ss y s t e mw ed o n th a v eac l e a rd e f i n i t i o no ft h e c r i m i n a ls u b j e c t w ed o n tc l e a r l ys t a t et h em a i nl a we x e c u t e r f u r t h e rm o r ew ed o n t h a v es u p p o r t i n gs y s t e ma n ds oo n i nt h i sp a r tit r i e dw i t ha l lm ye f f o r t st og i v es o m e a m e n d m e n t s ih o p et h e s es u g g e s t i o n sw i l lg i v ei n s t r u c t i o n si n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a n d b r i n gf o r t ht h e o r e t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m e r i t o r i o u ss e r v i c e m e r i t o r i o u s p e r f o r m a n c es y s t e m c o n f i r m a t i o n i m p r o v e m e n t i i i 1 引言 1 引言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立功制度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刑罚制度,横跨刑罚裁量阶段和刑罚执行阶段, 是我国在刑事领域中的一个创举。早在几千年前的周朝我国就有立功受奖的法 律思想,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的法律思想也一直有所体现。解放后,我国的立功 制度经历了一个由附属于自首制度到成立为一个独立体系的过程。虽然其他国 家也存在和立功的立法思想不谋而合的刑罚制度,例如,某些国家的污点证人 制度,但是立功制度却是我国刑法所独有的。近些年,司法机关通过犯罪分子 的立功行为,侦破了很多刑事案件,抓捕了相当数量负案在逃的的犯罪嫌疑人, 有效地防止了这些犯罪分子继续危害社会,同时犯罪分子通过立功,可以获得 一次刑罚上的从宽处罚机会,促进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有利于犯罪分子重新融 入社会。但由于我国有关立功制度的法律规定比较简单,司法界对立功认定问 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从而造成在司法实务中对立功认定的混乱。因而准确判断 犯罪分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总结认定立功的基 本原则,一般表现形式,并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对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 的进行立功认定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并就我国立功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 笔者的完善建议,供大家参考。希望国内有更多的学者来关注我国的立功制度, 并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希望对实务部门在实践中准确认定立功有所帮助, 希望能为我国的立功制度的的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尽一些微薄之力。 1 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我国刑法目前关于涉及立功制度的条文总共有四条,分别是第5 0 条、第 6 8 条、第7 8 条和第4 4 9 条。立功制度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刑罚制度,却散见 于区区四条法条中,法条对立功制度的规定相当简单,导致我国理论界与司法 界对于立功的认识存在着误区,不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犯罪分子的人权,不利 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有必要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及其有关的司法解释深入了 解立功的本质、立功制度存在的现实意义以及立功制度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正确 1 引言 适用。本文从立功制度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对刑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梳理, 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科学地认定立功提出笔者的看法与见解, 并就我国立功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笔者的完善建议。 本文主要采取了比较分析、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依据现有的法条 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立功的概念、特征及其本质,并阐述其存在的意义。 在立功的司法认定中,通过逻辑分析,归纳总结出立功的基本原则及立功的一 般表现形式,并结合具体案件进行比较分析,做到准确认定犯罪分子的行为是 否构成立功表现。 1 3 论文的结构安排 本文在体例上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引言。这部分主要涉及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问题的提出及 研究方法等内容。 第二章为立功制度的基本理论,界定了立功的概念及特征,阐述了立功的 本质是功利性,“悔罪性 不应成为立功本质一部分。指出立功制度对我国 打击犯罪,促进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刑法由重刑主义 向轻刑化方向转变,也有一定的调试作用。 第三章为立功的认定。主要从认定立功的基本原则,立功的表现形式,一 般立功与重大立功的区别,立功与坦白、自首的界限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立功的 认定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司法实践中如何科学地认定立功提出自己的看 法与见解。 第四章为立功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指出我国立功制度存在的一些不足,并 针对上述不足提出笔者的一些修缮建议。 第五章为结论。此部分是对全文的观点进行全面的总结。 2 2 立功制度的基本理论 2 立功制度的基本理论 2 1 立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1 1 立功的基本概念 立功制度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刑罚制度,横跨刑罚裁量阶段和刑罚执行阶段。 我国刑法中的立功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刑事立法中的具体体 现。我国的立功制度经历了一个由附属于自首制度到成立为一个独立体系的过 程,是我国在刑事领域中的一个创举。对任何问题的研究首先都要明确该问题 的基本概念。要想研究我国的立功制度,首先就要明确立功的概念,因为立功 制度基本理论最核心的概念是立功的概念。 如何对刑法意义上的立功概念准确进行界定。笔者认为,不仅仅要按照界 定概念的一般标准,还要严格遵循法定原则。因此对于立功的概念理解就应该 符合以下两点:第一点,刑法中的规定都应该在概念中体现出来,其内涵及外 延要和刑法的规定保持一致。在我国刑法第5 0 条、第6 8 条、第7 8 条和第4 4 9 条中涉及到立功制度。第6 8 条列举了“立功表现”,第7 8 条罗列了“重大立功 表现”,第5 0 条和第4 4 9 则只是对有“立功表现 和“重大立功表现 的犯罪 分子在刑罚上应该如何处理做出笼统的规定。所以第6 8 条和第7 8 条是对立功 概念进行界定时主要要参考的依据。第二点,对立功概念进行界定时,其范畴 必须保证与立功制度的范畴相符合。也就是说,对立功行为在刑法上的评价也 可以认为就是对我国刑法立功制度的评价。 根据以上界定原则,结合在我国刑法中涉及立功制度的相关规定。笔者认 为刑法中的立功指的是,犯罪分子在到案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所进行的揭发检 举他人犯罪行为、并经查证属实,或是其所提供重要线索、为案件侦破起到重 大作用,或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科研等活动中做出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 的突出表现的,依法可以作为从宽处罚的行为。 2 1 2 立功的基本特征 ( 1 ) 立功的主体是犯罪分子。在我国刑法中并没有对“犯罪分子有一个 明确的界定,结合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对立功问题的处理,这里的“犯罪分子 3 2 立功制度的基本理论 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用语,其实质上指的是在刑事诉讼中被侦查机关立 案调查的所有人。“犯罪分子 是一个泛称,应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 犯。可以这样理解,只要触犯了刑法不管罪轻还是罪重,此罪还是彼罪,如果 具有立功行为,就可以成为立功主体。 ( 2 ) 立功的时间范围应起始于犯罪分子到案之后终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 而作为裁量情节的立功则应在判决生效之前。因为犯罪分子只有到案以后,才 会知道自己的罪行被司法机关知晓,才会基于赎罪心理实施立功行为。晗1 同时, 立功行为也不会产生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后。因为刑罚执行完毕以后,犯罪分子 已经刑满释放重新回归社会了,是一个普通人而不再是犯罪分子,此时立功的 主体不存在。 ( 3 ) 立功的内容特定。目前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只存在检举揭发型立功、 提供重要线索型立功、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型立功、协助抓捕型立功和重大贡献 型立功这五种表现形式。犯罪分子超出这五种表现形式的行为,不被我国法律 采纳。也就是说,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必须以现行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为 依据。 ( 4 ) 立功不仅仅是犯罪分子的行为,一般情况下还需要司法机关予以协助。 成立立功不仅仅需要犯罪分子的检举揭发、提供线索等行为,而且还需要司法 机关核实查证。如果司法机关对于犯罪分子的检举揭发、提供线索、组织他人 犯罪、协助抓捕等行为不进行核实查证,那么就无法辨明犯罪分子所实施行为 的真实性、有效性,也就无法认定犯罪分子是否具有立功情节。3 立功是犯罪分 子基于将功折罪的心理实施的,而犯罪分子所立之“功”能否折罪,则需要司 法机关来检验核实犯罪分子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客观上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 展。 ( 5 ) 立功行为必须有实质性结果。即犯罪分子的立功行为,必须有利于司 法机关对案件的侦破和对其他犯罪嫌疑人的抓捕,而重大贡献型的立功行为也 必须对国家和社会有“突出贡献并且取得实质性成果。h 1 这是构成认定立功的 实质性条件。这里要注意的是,犯罪分子的立功行为必须与取得实质性成果之间 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立功。 2 2 立功的本质 4 2 立功制度的基本理论 关于立功的本质,目前理论界有“功利说、“悔罪说 、“综合说等 几种主要观点。“功利说 认为立功的本质在于其功利性上,即是否有利于国 家和社会,能否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利益。“悔罪说 认为立功的本质在于犯罪 分子是否具有悔罪表现。哺h 综合说 则是认为立功的本质是对社会的有用性 与犯罪分子悔罪的统一。笔者认为“功利说 更能反映立功制度的本质。 立功制度的功利性可以从国家和犯罪分子两个角度看: 从国家角度看,立功有利于国家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通过给予愿意与国家 合作的犯罪分子一定的奖励措施,达到从内部击破和瓦解犯罪分子的心理防线, 从而为查证犯罪提供确实的证据和线索。立功制度符合诉讼效益原则,犯罪分 子对于许多案件的了解程度可能大于司法机关,通过立功制度诱使犯罪分子与 司法机关合作,使得司法机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侦破案件,极大地节省了司 法资源。 从犯罪分子角度看,通过立功来获得刑罚上的减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 明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的减小,能够说明犯罪分子与其他犯罪分子的决裂态度, 从而今后再犯的可能性也会降低,更有利于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的目的。 我国刑法中的立功制度的功利性体现在:立功不要求犯罪分子积极悔过, 只要求客观上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立功的条件也比较宽泛,分化瓦解犯罪分子 的色彩浓厚。嘲 虽然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有利于打击犯罪、节约司法资源、维护整体社会 秩序,而且犯罪分子基于将功折罪的心理实施的立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犯 罪分子犯罪后其人身危险性已经大大降低,其重新融入社会的可能性大大加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笔者认同立功的本质就是对社会的有用性与犯罪分子悔罪 相统一的“综合说 。 笔者认为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人身危害性的减 少,在司法实践中也应该注重考察犯罪分子的虮晦罪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 “悔罪性 就是立功的本质,或者说是立功本质的一部分,理由有以下几点: 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认定犯罪分子具有立功表现问题上,笔者认为 虽然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明其人身危险性的减少,犯罪分 子是否悔罪应该注重考察虽,但是“悔罪性 不应成为立功本质部分,理由有 以下几点: 首先,“悔罪性”在其他制度中也有体现。作为立功的本质,必须具备两 2 立功制度的基本理论 个特征:第一,它应该是立功所独有的特性,其他任何制度都不享有第二,它应 可以明确的表现出立功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区别,在我国刑法中,“悔罪性并非 为立功制度所独有,我国的缓刑制度、减刑制度、假释制度均体现出犯罪分子 的“悔罪性。 其次,立功制度是建立在趋利避害这一人性之上的。h 1 任何一个合理的制 度都要符合人性的要求。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在面对惩罚 时,总会选择规避害处。立功制度就是许诺犯罪分子通过揭发别人的犯罪行为 而使自己得到法律上的从宽处理,而立功如果以悔罪为前提,则违背了趋利避 害这一基本人性。所以说认为“悔罪性是立功本质的一部分是不合理的。 再次,“悔罪性观点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先天的弊端,“悔罪性 主观性 太强会使得立功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缺乏统一标准。在实践中各级各地的法官 们对犯罪分子所表现出的“悔罪性 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立功的认定 中,过于强调犯罪人的立功心理动机,会增加立功认定上的随意性。嗨1 这种随 意性导致各级、各地司法机关标准差异很大,将不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不 利于打击犯罪,不利于节约司法成本,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虽然,“悔罪 性 不是立功的本质,但在司法实践中立功的动机是法官判断犯罪分子主观悔 罪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法官应结合立功者 的动机和悔罪表现,来判定是否从轻还是减轻处罚,以及从轻、减轻的幅度。 2 3 立功的意义 立功制度的设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 它有利于司法机关及时侦破刑事案件。犯罪分子通过检举揭发、提供线索、协 助抓捕等等立功行为协助司法机关侦破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能有效提高司 法机关的办案效率,节约大量的司法资源。扣1 其次,有利于瓦解和分化犯罪集 团,有效打击犯罪活动,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以最 少的资源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次,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 事政策,鼓励犯罪分子戴罪立功,促使犯罪分子悔过自新,帮助其重新融入社 会,进而实现刑罚的惩罚犯罪,教育改造犯罪分子以及预防犯罪的重要职能。 最后,它能有助于我国刑法由重刑主义向轻刑化方向转变,有利于维护犯罪分 子的人权,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发展。 6 2 立功制度的基本理论 为什么说立功能有助于我国刑法由重刑主义向轻刑化方向转变? 目前,我国对犯罪人刑罚的裁量,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基本要素:第一个是 要考虑罪责本身的严重程度,也就是犯罪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这 是量刑的基础;另外要考虑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或者是说再次犯罪可能性的 大小,这是为了将来能够达到预防犯罪的要求。n 们也就是说,以报应刑为基础, 兼顾目的刑的要求,或者是在量刑的时候,以犯罪人罪责轻重作为裁量刑罚的 基本目标。然后再根据犯罪人将来悔改可能性的大小,适当调整犯罪人的刑罚。 但是立功这种表现,从客观方面来看,犯罪人无法减轻已经造成的对社会 的客观危害,从主观方面来看,立功很难说是出于犯罪人真诚悔罪的动机和心 态实施的行为,一般这样的行为就是为了能获得一个宽大处理的机会。既然这 样,它既不能反映罪责本身有所减轻,也不能说明犯罪人人身危险性有所减轻, 但为什么还要将立功作为一种法定的从宽处罚情节呢? 我国的法定刑,总体来 说要比其他国家的偏重。因为我国一直受重刑主义的影响,法定刑设定的非常 严厉,像我国现在将近有七十个死刑罪名,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无论 是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比较严厉的。怎么能让一部挂设 很多重刑的刑法通过法院的审判,能够逐渐地向轻刑化的潮流迈进呢? 此时, 立功就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调试作用。 从近些年的最高法院的工作经验来看,例如涉及死刑的案件,如果犯罪分 子有立功表现的,一般该立功行为都会成为改判的理由。也就是说,除了特例, 一般情况下如果犯罪分子立功表现的,要尽量给予犯罪分子一个从宽处罚的机 会。这符合立法本身精神的需要,也是符合我国的司法理念的。同时立功对于 我国刑法轻刑化有重大的政策意义。立功制度就是通过针对犯罪分子犯罪后的 不同行为表现来适度对犯罪分子从宽处罚,体现并贯彻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 策,切实做到审时度势、区别对待,从而达到惩罚犯罪,教育改造犯罪分子以 及预防犯罪的目的,帮助犯罪分子从新回归社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7 3 立功的认定 3 立功的认定 对犯罪分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立功进行准确认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 利于司法机关及时有效地侦破案件,又有助于促进犯罪分子改过自新,保障犯 罪分子的人权。 3 1 立功的一般认定 3 1 1 认定立功的基本原则 所谓认定立功的基本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认定犯罪分 子是否具有立功情节时,从整体上要把握的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进 行具体准确的认定。根据立功的概念、特征、本质及意义,并结合诸多学者对 认定立功的基本原则的总结,笔者认为认定立功的基本原则应该有下面几点。 ( 1 ) 依法认定。也就是说,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必须以现行的法律包 括司法解释为依据,这是罪行法定原则在量刑情节上的具体化。根据法律规定, 立功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即立功的主体必须是犯罪分子,无论其所犯 何罪、所判刑罚轻重,有无其他量刑情节。时间要件,即立功必须发生在犯罪 分子归案以后。n 2 一个罪犯在归案之前,不论抓捕了多少罪犯,或者有多么重 大的发明创造,都不是刑法意义上的立功,都不能因此给予犯罪分子刑罚上的 从宽处理。行为要件,即犯罪分子的行为表现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五种表现形 式,除此之外的行为表现,不管对社会有多么大的利益,也不能认定为立功。 刑法意义上的立功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由法律所明确,主要是与抓捕其他罪犯有 关,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功。确认要件,即必须客观真实、有效,司法机关 根据犯罪分子的检举揭发、提供线索、交代其他犯罪嫌疑人藏匿地点等行为表 现有效地发觉了他人的犯罪事实,从而成功侦破了刑事案件,将其他犯罪分子 绳之以法。 ( 2 ) “功疑为重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是我国数千年统治经验的总结,符 合人们的情感需求,同时也符合司法认定的一般规定。也就是说,在罪与非罪, 轻罪与重罪之间有所疑问的时候,处理结果要有利于被告人,即应当认定被告 人无罪或罪轻;在被告人是否有立功存在疑问时,处理结果也要有利于被告人, 3 立功的认定 即应当认定被告人有功。这是由我国刑法同情弱者的立法精神所认定的。一个 罪犯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也许穷凶极恶,但一旦被抓捕归案,在面对强大的国 家机器时,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在这种时候,只 有坚持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才能避免冤假错案,才能有效的保障被告人的合 法权益,才能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 当然此处的“功疑 ,并不是说只凭被告人的一面之辞,而是指在有一定依据的 基础上,在认定问题上存在争议的时候,才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决定。 ( 3 ) 结果决定。立功之所以从轻处罚,是因为这种行为客观上有利于及时 侦破刑事案件,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瓦解分化犯罪集团,抓捕其他犯罪分子: 有利于打击犯罪、预防犯罪;有利于鼓励犯罪分子戴罪立功,有效贯彻宽严相 济的刑事政策;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等等。这种考量,是基于客观的社会效果 角度出发的。不难看出,立功制度的本质就是基于功利主义。如因为从刑法第 6 8 条的规定就可以看出,只要立功,就要从宽处理,这是法定的从宽处罚制度。 也就是说,不论哪种形式的立功,只看结果,而不论过程及动机。被告人立功 的动机也许是出于悔罪,也许是为了获得从轻处理( 在这方面与成立自首的要 求不同) ;被告人获得的立功线索也许是自己掌握的,也许是从别处获得的,如 从同监犯罪分子那里获取的,从其辩护律师那里获取的,立功信息来源于犯罪 分子亲友,甚至立功信息是买得的( 只要这种获得立功信息的获得不是通过非 法的手段或途经就是容许的) 这一切,从立功角度看,都不是法律考虑的 因素,立功追求的就是客观上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否则不予认可。例如重大贡 献型的立功,犯罪分子出于悔罪的意图,想搞发明创造,想把水变成油,而且 一直努力地搞,但没有成功。对此没有结果的行为,尽管其主观很努力,但也 不能认定为立功。 当然也有例外,就是对曾经是警察的罪犯而言,由于警察的日常工作就是 同罪犯打交道,因此他们掌握的犯罪线索自然比较多。如果一个警察犯罪后, 为了获得从宽处理,检举了其他的犯罪分子,这从表面上看,完全符合立功的 要求,但仔细考察,可以看出,这种揭发实质上是他的法定义务,即本来他在 在职时就应该主动汇报。在这种场合,如果认定为立功,不但是对其他身份的 罪犯不公,而且也有鼓励不忠于职守的嫌疑,可能会导致其他犯罪的发生,如 渎职犯罪。当然,也不是说警察罪犯就不能立功,对此应区别对待,即如果他 检举的犯罪线索是由他原来职责所获取的,不能认定为立功;如果他检举的犯 9 3 立功的认定 罪线索与其原来的职责无关,例如曾是交警的罪犯检举他人的贪污事实的,就 应该认定为立功。 ( 4 ) 查证属实。鉴于立功对量刑结果影响重大,因此在立功的认定上,就 必须依照法定程序,严格认定审查。一是孤证不能认定。在司法实践中,立功 的依据材料在很多场合,就是公安机关的一纸立功证明。笔者认为仅依据此材 料认定立功是草率的,因为是否有立功情节,对案件的最终处理有重大影响, 因此在有些时候,被告人会设法伪造,甚至和他人串通起来伪造,如果审查不 严,就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认定。因此,认定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数个,并且能 够相互印证,如检举揭发型立功就应该具有检举揭发方面的材料( 如揭发信、 询问笔录) ,查证属实方面的材料( 如被揭发者的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证据) ,侦 查机关出具的证明材料等,这几者综合考虑后,才能予以认定立功。再如重大 贡献型立功,除了有具体的发明创造外,还应该有相关权威部门对该发明创造 的评价、确认等等。二是必须经法定程序,也就是说,上述材料必须经过当庭 出示、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后再予以认定。 3 1 2 立功的一般表现形式 不同阶段的立功的表现形式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根据刑法第6 8 条和相关 的司法解释,主要对于刑罚裁量阶段的表现形式加以梳理。刑法裁量阶段的立 功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 1 ) 检举揭发型立功,即罪犯归案以后,对其所知的其他犯罪分子的罪行 进行了揭发、检举,且为司法机关查证属实。如果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 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的罪行的,不属于立功,应当根据情况认定为自首或者坦 白。根据2 0 0 9 年“两高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 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据以立功的线索或者协助行为要在案件侦破的过程 中或者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要确实产生一定的实际作用。如果犯罪分子 检举揭发的犯罪事实与实际查证属实的犯罪事实没有什么关联,或者所提供的 线索对案件的侦破没有实际作用,或者协助行为对其他犯罪嫌疑人的抓捕不具 有实际作用的,就不能认定为立功的表现。认定检举揭发型立功要符合两个条 件。 首先,检举揭发的必须是犯罪行为。如果所检举揭发的行为只是一般违法 行为,则不能认定为立功。如果揭发的罪行处于两者之间,即从严认定的话构 1 0 3 立功的认定 成犯罪,从宽认定的话不构成犯罪,在法院没有对该检举揭发出来的行为作出 罪与非罪的判断之前,笔者认为根据功疑为重的判断原则,应当认定为立功。 当然,在法院已经作出该检举揭发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判决时,则自然不能认 定该检举揭发行为构成立功。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说的犯罪是指行为本身,而不是说最后实施该行为 的人最终要追究刑事责任。例如罪犯揭发张三杀人,司法机关也查证属实,但 是最终因为张三不到法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或者己过追诉时效,或者已 经死亡而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此时仍应该认定该罪犯的检举揭发行为构成 立功。 其次,检举揭发的犯罪行为必须是他人实施而且与其本人无关。如果所检 举揭发的罪与其实施的犯罪有对合等关系的,不能视其构成立功。如受贿犯检 举揭发给其行贿的入,因其检举揭发的罪与其所犯的罪存在牵连对合的关系, 所以不能认定立功。 ( 2 ) 提供重要线索型立功,即罪犯归案后,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 且为司法机关查证属实。换句话说,罪犯所提供的线索与案件侦破之间具有因 果关系,依据刑法第6 8 条的规定,如果其所提供的线索对司法机关侦破案件没 有帮助,根据该线索破不了案,那就不能看作提供重要线索。在实践中,对提 供重要线索这一立功表现形式还存在一个误解,即“重大线索 特指重大案件 的线索,显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根据1 9 8 4 年两高、公安部发布的司法解 释,犯罪分子成立立功必须是揭发检举其他犯罪分子重大的的罪行,或者检举 揭发其他犯罪分子的一般罪行在数量上必须达到“较多 的程度,才可以看 作成立立功。但是,目前现行刑法第6 8 条、以及司法解释都没有对此作出统一 的规范。因此,现行刑法在很大程度上放宽了立功成立的标准,从而扩大了立 功的范围。实践中,对这一司法解释在认定立功时要注意正确理解把握。笔者认 为在司法实践中对重要线索的认定,要把握足以影响其他案件侦破这一基本点, 下列线索可以考虑作为“重要线索”对待。 首先,该线索对案件的侦破进展起到较大影响。侦查机关根据该线索寻找 到案件的突破口,树立正确的侦查方向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进而有效地侦 破其它案件,抓捕了其他犯罪嫌疑人。例如强奸犯张某在被司法机关抓获后, 主动将抢劫犯李某的体貌特征、电话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向公安 机关交待,公安机关根据张某的交待成功将李某抓获。在本案中李某的行为应 3 立功的认定 当认定为立功。 其次,该线索对司法机关正确认定其它案件犯罪嫌疑人有较大帮助作用。 例如有的案件,司法机关不知道犯罪嫌疑人是谁,根据犯罪分子的供述,正确 的认定了该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从而侦破了其它案件。此时犯罪分子所提供的 线索就是重要线索。 其三,该线索对定案关键证据的收集起决定作用。犯罪分子提供的线索帮 助司法机关收集到对其他犯罪分子定罪起核心作用的证据,使案件得到及时侦 破,或者该线索帮助司法机关证实了其没有发现的其它犯罪分子的罪行。 在司法实践中,对案件的侦破往往依赖于多条线索,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某 一线索。如果该线索对案件的侦破起到明显有效的作用时,就应当作为“重要 线索,此时就应当认定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 ( 3 ) 协助抓捕型立功,抓捕对象既包括其他犯罪嫌疑人,也包括同案犯的。 由于犯罪分子没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因此犯罪分子协助司法机关 抓捕同案犯的,只能认定为立功。协助行为既可以表现为直接带路、指认等亲 为性协助,也可以表现为提供信息线索等非亲为性协助。因此,犯罪分子并不 是必须要自己主动带着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到某一地点抓捕犯罪分子。只要犯 罪分子的行为在客观上确实对司法机关抓获其它犯罪分子起到协助作用,就可 以认定为协助抓捕型立功。但在实践中,对犯罪分子提供线索、信息性质的非 亲为性协助抓捕行为则要做具体分析: 在共同犯罪中,如果犯罪分子提供的是同案犯的基本信息,不应当视为立 功行为。因为犯罪分子有义务如实供述交待同案犯的基本信息,这种行为应当 视为自首或者坦白。如果犯罪分子提供的是同案犯的非基本信息( 司法机关未 掌握的或者通过正常程序难以掌握的) ,则可以认定为有立功表现。因为这些信 息犯罪分子交待与否不影响其对共同案件事实的供述,犯罪分子不存在如实供 述的义务;同时这些信息直接对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起到了协助作用,所以应 当认定为立功。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犯罪分子提供同案犯的信息还需要司法 机关进一步的侦查,该线索对抓捕同案犯没有明显有效的作用,犯罪分子此“协 助 行为,就不能认定为具有立功表现( 如提供其他犯罪分子亲友的住址、工 作单位,还需要司法机关采取跟踪、布控等手段,才能抓获其他犯罪分子的就 不能认定为具有立功表现) 。其“协助“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犯罪分子人身危 害性降低,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 1 2 3 立功的认定 另外,实践中发生犯罪分子将其掌握的他人犯罪的有关线索通过某些途径, 提供给其在监外的亲友,然后其亲友根据所提供的线索协助司法机关将其他犯 罪人抓获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也可以认定犯罪分子具有立功表现。对于犯罪 分子归案后主动交待窝藏( 包庇) 罪行的同时又协助司法机关抓捕被窝藏( 包 庇) 犯的,应当在成立自首的同时,一并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还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抓捕未果能否认定立功。目前有关法律只规定协助 抓捕行为可认定为具有立功表现,但没有明确对协助抓捕的程度规定。笔者认 为,只有将被抓捕的犯罪嫌疑人成功抓捕归案,才能认定协助抓捕者构成立功。 首先,“成功抓获归案标准符合立功有效性原则。立功的本质在于犯罪分子 的立功行为对社会是有益的、是积极有效的,但“抓捕未果 则并没有取得实 际上的效果,这与立功的有效性原则相违背。其次,“成功抓获归案 标准符 合司法效率的要求。如果一味的将协助抓捕行为定为立功行为而不考虑司法效 率,则会造成抓捕成本过高,协助立功范围过于宽泛,不利于促使犯罪人采取 积极有效的方式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 ( 4 ) 阻止他人重大犯罪型立功,即罪犯归案后,有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行为。阻止他人犯罪活动,是指阻止成功,还是有阻止行为就可以,在司法实 践上存在争议。 第一种观点认为,立功从本质上看是犯罪分子与国家之间进行的一次公平 交易。既然是公平交易,那么犯罪分子得到利益时( 获得刑罚上的从宽处理) , 国家也要获得相应的利益( 打击犯罪,节约司法资源,建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对于阻止他人重大犯罪型立功来讲,就是要客观有效地阻止他人的犯罪行为, 否则国家利益依然会受到损害,这对国家是不公平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立功制度给予犯罪分子一次悔过自新的机会,是对犯罪 分子人身危害性降低的肯定。犯罪分子主动阻止他人犯罪的行为表明,其人身 危害性已经大大降低,应该给予犯罪分子一次悔过自新的机会,即只要犯罪分 子具有阻止他人犯罪的行为,就应该认定为立功。 第三种观点认为,对此情况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阻止他人犯罪型 立功来讲,就是如果犯罪分子想尽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但因一些客观原因 ( 寡不敌众等情形) 没有阻止成功的,应视为有立功表现,而对只是想专法律 空子,仅是做做幌子的虚假阻止行为,则不能视为有立功表现。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因为此观点符合立功制度的立法目的。立功从宽是 1 3 3 立功的认定 法律对犯罪分子罪后积极行为的一种肯定,是一种奖赏,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已 经犯罪的人将功折罪,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犯罪分子如果对他人犯罪行 为没有阻止成功,又拿什么来折罪? 在实践中,能否成功阻止他人的犯罪行为,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对于 犯罪分子的积极阻止行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其他犯罪分子被抓 捕,成功阻止犯罪行为。二、虽然没有完全阻止犯罪行为的发生,但是犯罪危 害结果大大减轻。三、组织人因不敌而败北,犯罪结果发生。无论结果是上述 情况的哪一种,都表明了犯罪分子的主观悔罪性,体现出犯罪分子人身危害性 的降低。对此,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但如果都认定为立功,则未免失之过宽, 等于没有设定一个客观标准。笔者认为,第一种行为属于阻止成功,自然是立 功行为;第二种行为从一定程度上也有了客观结果,例如,张三本想杀李四, 但被罪犯王五所阻止,结果仅致李四重伤,因此,其阻止行为等于挽救了一个 人的生命,这自然是一个客观结果,从立功从宽掌握的原则出发,应认定为立 功:第三种行为尽管不能认定为立功,但是应该作为一个酌定从宽的情节予以 考虑。当然,对于只是想专法律空子,做做幌子的犯罪分子,其虚假阻止行为 既不能作为酌定从宽情节,更不能作为立功情节。 ( 5 ) 重大贡献型立功,即罪犯归案后,对国家和社会做出与刑事案件无关 的其他有益的行为。这种立功,一般由看守所或劳改机关提出,人民法院进行 审查认定。至于何为重大,包括哪些行为法律没有作具体规定,但可从一般常 理上进行认定,当然这些认定还必须有权威部门参与。目前,比较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一是在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保障了他人人身安 全,或者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二是及时报告或者阻止他人越狱,避免重大 案件的发生;三是及时报告或采取措施,防止其他罪犯自杀的;四是有重大发 明创造,等等。 3 1 3 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的区别 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是根据犯罪分子立功的程度,进行的划分。一般立功 和重大立功两者的从宽幅度不同,一般立功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重大立 功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般立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改造翰林府工程合同
- 通信基站维护员聘用合同范文
- 箱包厂租赁合同
- 小学教学楼电气系统改造合同
- 海参养殖环保合同
- 投标联合体技术更协议
- 科技企业孵化器租赁协议水电费
- 大坝加固工程合同监控台账
- 咖啡馆经营文艺空间租赁合同
- 矿产资源评估协议
- 应急救援人员培训计划
- 中考字音字形练习题(含答案)-字音字形专项训练
-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自查制度(学校食堂)
- 安全文明施工奖罚明细表
- HG/T 2782-2024 化工催化剂颗粒抗压碎力的测定(正式版)
- CTD申报资料撰写模板:模块三之3.2.S.4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 大学生视觉传达职业规划
- 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平台建设及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医院的合同管理制度
- 中国民航发展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民航大学
- MOOC 数据挖掘-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