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实践中较为常 见。这些重大责任事故不仅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国家和 群众财产的重大损失,严重地阻碍了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直接危及 社会的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社会 各界以及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依法预防和惩治安全责任事故具 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鉴于近年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1979 年颁布的刑法 114 条规定了重大责任事故罪。 1997 年刑法 134 条基本上 保留了该规定。2006 年 6 月 29 日公布的刑法修正案(六)对重大责任 事故罪做出了较大的修改, 2007 年 2 月 28 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 检察院发布的 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中对刑法第 134 条又做出一些解释和规定。 至此,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研究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新热点,但 同时也发现对此罪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理论界对此罪的研究不够深 入,理论及司法实践中对诸多问题尚未达成一致,因此,对本罪的进一 步研究很有必要,以期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的困惑逐步得到解决、分歧意 见逐步达成一致,最终使本条规定能够正确适用于司法实践。只有这样 才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发展, 不断满足惩戒和规制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犯罪 的需要,完成好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现阶 段该罪名需要明确的问题有:一是本罪的客观要件还需要进一步的明 确,尤其是对“生产、作业” 、 “违反安全管理规定” 、 “重大伤亡事故” 、 “情节特别恶劣”的具体解释;二是本罪的主体在修改之后究竟是一般 主体还是特殊主体;三是对本罪罪过形式的进一步探讨;四是我国刑法 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刑种规定过于单一, 需考虑刑期是否应该随时代 变化有所改变等。 研究责任事故犯罪,既是现实之需,更为长远之备。本文试对重大 责任事故罪做一研究,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全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历史沿革, 发现我国刑法对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立法轨迹。分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立法演变,使本罪 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ii 第二部分是对重大责任事故罪构成要件的解构。 刑法的解释在刑法 的适用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刑法修正案(六) 对重大责任事 故罪客观方面和主体要件的修正,对客观行为、主体范围、罪过形式三 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第三部分比较分析法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司法认定。 探讨了重大责任 事故罪罪与非罪的区别以及重大责任事故罪与他罪的差异。 第四部分是重大责任事故罪立法完善的个人建议。 根据当前和今后 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趋势, 本文就进一步完善重大责任事故罪提出了建 议。主要包括三方面:过失危险犯的引入、刑种的增加、量刑幅度的提 高。 关键词:重大责任事故罪;解构;立法完善 iii abstract major accident crimes are crimes against public safety, is a kind of multiple disasters, is a practice common multiple of a crime, it brought safety and production ,of the threat to the state,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economic losses and serious personal injury。but also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national and public property losses, seriously hampere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development of direct harm to social stability,these major accidents not only jeopardize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ultiple safety production accident caused our community ,and people have strong dissatisfaction。therefor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according to law ,the safety of road accident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in recent years, in view of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incidents frequent, china promulgated the criminal law in 1979, 114 pairs of major accident that is provisions.1997, article 134 of the penal code has retained ,the basic requirements。june 29, 2006 announced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6) of the major accident made more changes force others to illegally take risks, and therefore significant casualties term, imprisonment or criminal detention; the circumstances are especially, flagrant, more than five years in prison。 february 28, 2007 issued by the supreme court and zuigao jian on the handling of criminal cases against mine production safety of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interpretation of a number of issues in the penal code section 134 on some of the elements have done some explanation and regulations。 major accident this study to be theoretical, a new hot topic, but realize that this crime, is stil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initial stage, not enough depth, in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on many issues has not yet reached yi zhi, on further studies on this crime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mak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res confusion, gradually de dao resolved, so that differences yixian gradually reach an agreement, so that this article applies to, judicial iv zhengque practice; further development to adapt to the social reality, discipline and regulation continue to meet the safety needs of crime, accidents, and strive to accomplish the safety, protection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task。 problems are: first, the objective elements of this crime need clear, especially for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s, violation of safety regulations, heavy casualties, the circumstances are especially bad, the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2 is the subject of this crime after the modifications, or whether it is generally the main special subject; 3 is guilty of this crim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form; 4 is a major responsibility of the criminal law concerning, over the crime of criminal incidents a single species, and whether the sentence should be some change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crime accidents, both realities need to be more long-term preparedness,on the major accident to do a ,this paper study to contribute to judicial practice。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d the crime of major accident history, which found serious accidents on chinas criminal law the crime of track。major accident analysis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legislation to make the crime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mpatible。 the second part is a major liability accident,deconstruction of the crime.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applicable, in criminal law proces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6) of the major accident and the main ,objective aspect of the amendment, in essence, from an objective behavior, the main scope of the three angles form sin detailed analysis.。 the third part of the analysis by comparing ,the major responsibility of the crime of the accident,of a major acciden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rime ,or crime of serious accidents and other crimes defined。 the fourth part is about serious accidents offense. according to current ,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production safety work, this paper further improve the major accident recommendations. mainly includes v three aspects: the introduction of potential damage, criminal species increased sentencing range. keywords: criminal law major accident deconstruction legislation 承诺书 33 承 诺 书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 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 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文献资料外, 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成果。 作者签名: 2010 年年 月月 日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35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引 言 1 引 言 由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萌芽状态发展到现在的逐 步建立和健全,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各行各业都表现的很明显,但是,就是在这样一 个好的发展环境中, 全国各地的责任事故不间断的发生, 甚至有些地方还愈演愈烈, 涉及到许多领域,有煤炭业、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系统。这些现象都 给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前进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不断在对我国的安全生产提出挑 战,所以,许多专家学者要求加强立法,完善责任事故类犯罪的法律法规,体现法 条的逻辑性,一方面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从根本上扭转严峻的 安全生产现状和事故频发的境遇。重大的事故,指的是会出现严重后果的事故,是 在现今阶段我国特别是我省多发性的一类灾难,它不仅使企业的生产安全遭到重大 的挫伤,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了个人的健康生命权以及国家、集体的重大财产权。这 类事故是典型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国家的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受 到了严重的阻碍。不利于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国家稳定的炸药 包。因此,人们一想到这个问题,就感到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况且,我们山西省 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重工业基地。矿难类安全责任事故是频频发生,也经常会 引起中央的注意和关心。 重大责任事故罪在 2006 年 6 月 29 日刑法修正案(六)中进行了较大的修正。 本文打算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相互分析与相互结合,进一步来研究我国刑法 对该罪名设定的 134 条的法条的具体内容。就关于本罪的概念、立法背景、发展轨 迹以及历史沿革的阐释入手,分析修正案的变化之处,看到修正后的优点和与时俱 进性,同时在借鉴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罪的构成要件特征进行了简要 的诉述,针对一些有分歧的地方,也罗列了许多代表性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是建立在综合各家观点的基础之上的,通过理论的系统论述,提出有利于具体的操 作性,能够提高适用效率的一些建议。详细点来讲就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 先,不再对主体身份进行必要的限制,扩大到了一般主体,甚者提出要把单位主体 也加进去,这样就把入罪的门槛降低了;其次,对本罪修正后的客观要件进行细致 的解释,以期达到条理性与完整性,以利于准确理解和适用;最后,通过国家两高 的司法解释,明确认定了重大责任事故罪仅指刑法 134 条的第 1 款,而原来的第 2 款更改罪名为“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 ,体现了罪名的系列化,有利于司法实 践,可以更加有效地规制相关犯罪行为。中间还穿插了相对较小的一些案件,来对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 2 本罪进行司法认定。 总而言之,在修正案进行修改之后,本文认为,本罪的法定刑尚还有完善的空 间,可以加入过失危险犯、增加刑种和重新设置量刑幅度。以此来达到我们刑法的 不断严密性和完善性。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历史沿革 3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历史沿革 研究本罪从产生到不断修正、最终完善的过程,对正确理解现行刑法关于本罪 的规定有重大意义。上述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产生阶段(1963 年1979 年) 重大责任事故罪最初规定在 1963 年的刑法草案修正稿第三十三稿中1。 其具体 内容是: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的职工,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违反规章制 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 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该草案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被搁置。1979 年刑法 第 114 条的规定: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 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 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1979 年的最终正式颁布实施,自此,重大责任事故罪成为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2 1979 年的规定与 1963 年的草案修正稿第三十三稿相比,有如下变化: (1)明 确了具体的犯罪行为。将“严重不负责任”变更为“不服管理” ,并在“违反规章 制度后”增加了“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从而从事生产的一般职工和领导、指 挥生产的人员的犯罪行为被相互区别开来; (2)明确了危害结果。将“重大事故” 改为“重大伤亡事故” ,对该罪的打击范围进行了缩小; (3)扩大了主体范围。考 虑到实践中,其他企业或事业单位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同样需要惩罚,由“工厂、矿 山、林场、建筑企业”的职工延伸到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4)调整了量刑 尺度。思虑到该罪是过失犯罪,1979 年的将本罪的最高刑期由 15 年降到 7 年,从 而降低了该罪的打击力度。3 (二)修正阶段(1979 年1997 年) 1997 年的对 1979 年的做了大幅度的修正, 原 1979 年的 114 条重大责任事故的 规定,在 1997 年的第 134 条有了更详尽的规定: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 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他人违章 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鲍遂献、雷东生.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353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 4 1997 年的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规定相对 1979 年的有以下两点改变: (1)修 正了犯罪结果。根据 1979 年的规定,造成其他严重后果但未出现重大人员伤亡是 否成立该罪是有疑问的。 1997 年的 “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替换了 “重 大伤亡事故” ,把重大伤亡事故与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并列,这意味着造成重大伤亡 事故以外的其他严重后果(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其他严重后果)同样可单独构成 重大责任事故罪; (2)规定了一系列特别法条。1997 年刑法规定了“重大责任飞行 事故罪(第 131 条) ” 、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第 132 条) ” 、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第 135 条) ” 、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 137 条) ” 、 “教育设施安全事故罪 (第 138 条) ” 、 “消防责任事故罪(第 139 条) ”等新型责任事故犯罪,4本质上将原来重大 责任事故罪做了分解,1997 年刑法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成为了一般法条。 (三)完善阶段(1997 年2007 年) 2006 年刑法修正案(六) ,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罪的相关规定。它将其修改为: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 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下有期徒刑。 ”第二款规定: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 有期徒刑。 ” 这一修正案关于此罪的规定与 1997 年的相比有如下完善: (1)犯罪主体范围 扩大了。修正案取消了对主体的行业、身份限制,这意味着只要是在生产、作业中, 任何有关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人, 不论是工人还是农民, 不论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 不论是指挥、管理人员还是操作工,都是符合本罪的犯罪主体的。5(2)扩大了本 罪调整的行为。2006 年的修正案将原来的 “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代替了原 来的“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 。与 1997 年的相比,上述规定把法律调整的行为 范围进一步扩大了,还更加明确了何种性质的行为属于违法,何种性质的行为属于 犯罪,便于司法实践的把握;对于“强令让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在 1979 年 和 1997 年中都只作为本罪的一般表现形式加以规定,在 06 年的修正案中,这种行 为被视为犯罪构成的加重情节, 也就是说, 如果行为人有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的情况,并导致严重后果出现的,将升格到加重刑罚处罚里;2007 年 10 月 25 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 规定(三)颁布实施。这个规定将刑法 134 条的第二款的罪名进一步明确为“强令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历史沿革 5 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 。至此,重大责任事故罪仅指刑法 134 条第一款的规定。 纵观我国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历史沿革,其发展、变化主要集中于犯罪 主体、客观构成要件和刑法强度等三大方面的内容,这个发展历程与我国各个时期 经济发展速度、安全生产状况相互呼应,体现了刑网加密、罚当其罪的立法精神。 6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 6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构成要件的解构 重大责任事故罪作为生产、作业责任事故犯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 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行为主体为自 然人,包括对生产、锁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 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且也得性质与本罪的成 立没有太大的关系。本罪行为与结果的内容为,在生产、作业中实施违反有关安全 管理贵的行为,因而发生重大和丧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重大事故必须发 生在生产、作业活动中,并同有关职工、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活动有直接关系。 本罪的责任形式为过失。本罪中,行为人对事故后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是,行 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因果关系存在于重大责任事故罪中违反安全管理规 定的行为,或者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与其出现的结果之间。 (一)客观要件 1危害行为的界定 (1)生产、作业的内涵 违法行为必须发生在“生产、作业”中,这是该罪客观要交构成的前提。因此, 合理的界定“生产、作业”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对“生 产”与“作业”的解释,是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生产过程是有一系列有序的作业行 为组成的, “生产”与“作业”在本质上是一体的。 但是,从第六个修正案的具体规定来讲, “生产” 、 “作业”之间是用顿号分开 的,因此,对生产、作业的含义应该分开理解。 “生产”一词在辞海中锋解释为用工具创造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泛指创 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特指人们使用工具创造生产、生活资料的活动,可以将“生产” 一词引申为生产单位的行为。7 “作业”这个在词典中应作如下表述:所从事的工作、业务;劳动从事的生产 工作;完成生产、学习、军事训练等任务而布置的活动。要对“作业”一词在这里 作广义的理解。关于作业的场合,既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也有公共活动场所、企事 业单位等;有关作业行为,既可以发生在工厂、企业等单位的生产性作业过程中, 也能出现在企事业单位、公共活动场所的日常防火管理、紧急电气检修等非生产型 作业过程中。只要“作业”活动违反了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并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 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就应当是刑法规制的行为。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构成要件的解构 7 综上,所谓“生产、作业” ,是指一定的劳动对象被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一 定的工具或方法被人类使用,改变了性质、形状和状态,也使位置发生了移动,来 满足和适应人类的某种需要的活动。这一过程并不仅仅局限在一定场所内,不能认 为脱离了一定场合就不能认定为这个过程, ,只要此活动包含着可能危害不特定多 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司财产安全的客观因素,就应视为重大责任事故中所指 的生产、作业。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部门是比较容易认定发生在第一、第二产业的重大责任事 故,但对于如何认定第三产业的,则存在有若干争议,例如重大责任事故发生早休 息时、或者停业整顿时该如何定性?实务界和学界均有分歧。 文章中认为,随着近年来社会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发生在第三产业的安全 生产事故,也均应该由刑法所调整。是否在休息或者停业整顿期间并不重要,重要 的是应分析是否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并且与生茶、作业有密切联系。8 实践中,在一般情况下,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与事故的发生都会有一 定的时间间隔,在行为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大多数事故才会发生,危害结果是否与 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界定其是否构成罪的一个关键因素。 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这一要求,并没有在刑法中作出规定。只 要在此过程中,有违法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发生,且此行为导致了严重后果,即两 者之间有确定的因果关系,都应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如责任不予以追究,则不 负责任、违章作业而留下安全隐患的行为就会在无形中得到助长。 (2)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剖析 2006 年修正案将之前规定的“违反规章制度”修改为“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 定” 。 规章制度是指规则和制度的总和,它包括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四大类。 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而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 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 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 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这一修正案,排除了有关质量、工艺、技术、劳动组织等的规定,将刑法规制 的范围严格限定在“有关安全管理”上,这就使得重大责任罪调整的违法行为更有 针对性。另一方面在“有关安全管理”这一概念的内涵上,又将调整范围从“规章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 8 制度”扩大到了“规定” 。我国刑法第 96 条给出了“国家规定”的法定定义。 具 体而言,本罪中所称的“规定” ,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生产、作业过程 中通行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惯例与习惯;二是国家颁布的关于安全管理的 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 三是生产、 作业单位及其上级管理机关所制定的规则、 章程、 规程的明文规定;四是根据作业的特殊情况,此过程中,在场的人员作出的约定, 这种“约定”既符合法律规范的内在要求,又有因当事人承诺而产生的特定的注意 义务。只要这种约定在前面叙述的三种情况的约束范围之内,就应当成为“规定” 的内容。 9 生产实践中还有另外一种情形,当生产、作业的单位规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规 定不一致时,如何认定?文中认为,如果生产、作业单位的规定严于政府有关部门 的规定,应当按生产、作业单位的规定,按此执行是对职工生命的有力保护;如果 生产、作业单位的规定宽于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应当依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 因为政府的规定,往往是保护生产、生命安全的最低线,应当明确的是,在这种情 况下,若是发生事故,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更要追究指挥、管理人员 的责任。 综上,修正案的修改,扩大了“规定”的外延,使刑法第 134 条的调整对象更 为具体、明确、更具操作性,具有“总体缩小、局部扩大”的特征。10 2危害结果的认定 (1)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界定标准 根据刑法第 134 条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或者强令他人违 章冒险作业,必须造成了“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本罪,如果 行为人仅仅违反了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或者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而没有发生重 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不成立此罪。因为,我国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必须 有危害结果的发生为前提的。 问题的关键是危害结果的界定标准。具体而言,什么样的伤亡构成“重大伤亡 事故” ,什么样的后果达到“其他严重后果”?刑法没有明文规定。随着我国经济 的发展, 社会生产早已进入工业化时代, 安全生产事故呈多发趋势, 在司法实践中, 越来越多的责任事故在发生,例如,刑法中的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 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安全事故罪的罪状描述 中都有“重大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后果”这两个词语。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构成要件的解构 9 实践中,关于危害结果的及诶的那个标准陈此案多元化的情形。现有的法律法 规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规定可以作为参考: “一是针对一些高危行业,相关的行政主 管部门各自规定了相应的的把标准; 11二是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的国家标准和有关规 定;三是 1999 年 9 月 16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 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 中关于玩忽职守的立案标准的规定。 具体涉及 到的有 1 人、3 人、10 人、20 万元、30 万元、100 万元等起刑标准;四是最高人民 法院 2006 年 7 月颁布实施的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解释中的规定。其中有这些词的存在:1 人、3 人、5 人、10 人、30 万元;五 是 2007 年 2 月 28 日,最高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 产安全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 4 条的规定 ,体现出来的就是 1 人、3 人、 100 万元的数字。 ” 从司法实践来看,立案标准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重大责任 事故犯罪案件专业性强,个案调查周期长,需要调动较大的人力、物力,如果立案 标准偏低,一方面会导致刑法调整范围的无限制扩大,容易冗集大量案件,导致办 案部门工作量加大,效率低下,难以保证办案的质量,致使一些案件只能草草结束 或者是调解赔偿了事;另一方面,立案标准过低会导致出现刑种单一、法威过重的 情况,容易引发重大伤亡事故的瞒报和谎报现象。因此,适当提高立案标准,可以 使司法机关集中力气查处那些经济损失较大、伤亡人员较多、社会影响较宽的重大 责任事故犯罪案件,保证做到有罪必究,罚当其罪的目的。当然立案标准过高,不 利于社会生产的安全,也就失去了法律的意义。至于那些直接经济损失较小、受伤 人员较少而不够立案标准的重大责任事故违法案件,可以通过行政处罚手段予以管 理。 综上,制定“重大伤亡、严重后果”的标准,既要与现实的规定相衔接,保持 法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考虑各行各业的特殊情况,要有最针对性,切实起到 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的目的。12 (2)情节特别恶劣的界定 具体内容是: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立案:1.造成死亡 1 人以上,或者重伤 3 人以上,或者轻伤 10 人以上;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0 万元以上的,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 30 万元的,但间接经济损失超过 100 万 元的;3.循私舞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0 万元以上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 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四条规定:发生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 134 条、135 条规定的“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造成死亡 1 人、或者重伤 3 人以上的;造成直接经济损 失 100 万元以上的;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形。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 10 刑法第 134 条对重大责任事故罪规定了“情节特别恶劣” ,这是作为加重处罚 的条款。如何界定“情节特别恶劣”?需要结合司法实践来进行分析。13得出情节 特别恶劣的含义。所谓“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情节特别恶劣”包括以下方 面: 一是出现了严重后果的发生, 如致使多数人死亡或重伤,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产生了极大的负面社会影响等;二是严重影响了对外的关系和国家的声誉;三是极 为恶劣的违章行为;四是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表现出来特别恶劣的情况;五是尽 管自己经济损失没有达到特别巨大的数额,但是严重影响到了企业、事业单位的正 常运转,导致企业、事业单位严重亏损、破产的。2007 年 2 月 28 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矿 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四条其有所表述。 本文认为,为了有利于司法实践的量刑统一,维护司法公正,准确理解法律进 行正确司法。可以就“情节特别恶劣”的含义作出规定,认为目前这两个标准可以 暂时适用两高在 07 年的司法解释做出的具体规定。 3因果关系的理解 在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因果关系有以下一些观点: (1)必然因果关系说。这是学理上是公认的一种说法。即认为刑法因果关系 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2)偶然因果关系说。是指某一种行为,它本身不包含某种危害结果发生的 必然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其他偶然原因介入,即与另一原因的展开过程 发生了交错,使的后来介入的这一原因,合乎规律地引起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3)条件说。观点是:与发生结果存在逻辑关系的一切行为,就是到导致结 果出现的原因。一切条件都是等值。张明楷教授认为条件说基本上是妥当的。在中 国刑法理论,以及刑事司法实践中,条件说从总体上是被大家所坚持的。不过,由 于条件说也有一些不足的存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来修正条 件说,这是一种必要。周光权教授认为,条件说是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究竟是 由何种关系和事实够成为的,最根本的依据。 (4)相当因果关系说。社会上的一般人,按照正常人的生活经验,在普遍的 情况下,导致某种结果产生的某种行为被认为具有场合的相当性,就认为该行为与 该结果具有因果关系。 (5)双层次理论。陈兴良教授曾经提出因果关系是行为事实与价值判断相统 一的观点,认为只有经过价值评判,作为行为事实的因果关系,才能转化为犯罪的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构成要件的解构 11 因果关系。之后,我国学者又提出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这两者之间应该 是相互统一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制约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研究 的瓶颈,对于准确理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6)归因理论。客观归责在理论上的提出,最初是为了对条件说的修正,并 且是未明文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一种归因理论,而不是逻辑 上的因果关系。 从因果关系本身, 是无法深入探究其本质的。 在刑法理论体系之内, 只有与其他要件相结合才能予以解释,这样讲的话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了。 在本罪名中,我们认为其因果关系的认定可以采取条件说。条件说认为,在行 为与结果之间,如果存在着“无 a 即无 b”的关系,,那么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就存 在。条件说是建立在一种“排除法”的思维上的,即设想当该条件不存在时,是否 会发生同样结果,如果是否定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该事实是该结果的必要条件;如 果刚好得到相反结论,就应该把该事实排除在此原因之外。这种观点实际认为,行 为与后果之间,只要有逻辑上的关系,就存在原因关系。条件说在现在的德国刑法 理论以及日本的刑事审判实践中都处于通说地位。条件说可以做到防止个别人为实 现犯罪目的,而利用只制造一定条件的方式。可以说,在其理论发展过程中,条件 说是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的事实基础的奠基石。因此,使其成为所有研究因果关系理 论的起点。 实际上, 上述许多的因果关系理论都是在条件说的基础范围之上提出的。 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价值的判断,进而确定其中的一个或者部分条件是否属于原 因,从而来认定与结果是否成立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再来确立刑事责任的客 观基础。所以,对条件关系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条件说也有其存在的弊端。 就是可能会扩大因果关系的范围,形成永无止境的关联。条件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中,试图以故意、过失来限制因果关系的范围,而不至于殃及无辜。 在重大责任事故罪中,我们主要就是来研究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与出现严 重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因果关系通常存在以下四种 情况: (1)一因一果,只有一种原因造成事故的发生,那就是,行为人自己在违反 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的情况下,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容易确定,该事故后果的刑事责 任应当由行为人来承担。(2)一因多果,即行为人自己违反了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 造成了多种危害结果。此时,行为人应对全部严重后果负刑事责任。(3)多因一果, 也就是说,事故的发生不是由一个人的行为造成的,可能是有其他共同违反安全管 理规定、也可能是由于机械故障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因素,他们之间相互共同作用造 成的,此种情况下,应当认真分析行为人的行为是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从而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 12 确定行为人是否应当负刑事责任以及大小。 (4)多因多果,即行为人与他人共同违 章、与其他原因相结合,共同造成了多种严重后果的情况。这时,应首先查明出现 各种严重后果的原因,然后再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造成后果的主要或次要原因,从 而确定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大小。 通过条件说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做到合理的定罪量刑,既不会放任一个犯罪行 为,也不会扩大入罪的门槛,仅仅是想将此理论作为一个基础,以此来把握分则具 体罪名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可以罪责相相适应。 (二)主体范围 1997 年刑法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范围一直认定为特殊主体, 直到修正案的 出台,才对该罪的主体范围作出了较大的修改,本罪的主体被界定为一般主体,实 质上属于扩大了主体的范围。 1特殊主体说 2006 年 6 月 29 日,刑法修正案(六)对重大责任事故罪作了重新描述。据此 规定,该罪的犯罪主体范围如何确定,学术界和实务界均有不同理解。 有学者认为,修正后的重大责任事故罪,虽在法条中没有描述,但仍属于特殊 主体。其原因是: (1)重大责任事故罪本身的特点决定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重大责任事故 通常是发生在生产、 作业中的, 不是任何人的行为都可以造成, 而是特定人的行为。 这类人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从事生产、科研、作业的人员;另一类是负责指挥、领 导生产、科研、作业活动的管理人员。一般而言,与生产、作业以及对生产、作业 管理无关的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以及党团工会人员等,均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 果这类人员在行使相关职能的过程中出现重大过失造成严重后果的,可按刑法分则 中规定的其他犯罪处理。14 (2)从法条的内容上可以确定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刑法修正案(六) 对刑法第 134 条里的“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 ,认为本罪的主体仅限于特殊主 体,即限于“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有 学者认为,本罪的主体分为两类:一是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人员;二是在 单位、组织中从事生产、作业的指挥、管理活动的人员。 15 2一般主体说 绝大多数学者一致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应该是一般主体。笔者赞同此观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构成要件的解构 13 点。 (1)条文表述角度。现行刑法相关条文未对犯罪主体作明确地规定,所以本 罪是一般主体。认为是特殊主体的观点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本 罪的主体已不再限于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而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16 (2)法条内容角度。学界和实务界有一种疑问,刑法修订后第 134 条中“违 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是否是主体身份的要求,从而限定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呢?文中认为,对于“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在此应当作广义的理解,除工厂、 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遵守的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外, 还应当包括其他组织中的个人,如非法经营小煤窑的矿主,为了追求不当利益,而 降低开采成本,在缺乏安全生产保障和事故防范意识的情况下非法开采煤矿,从而 造成多起人员伤亡事故。 如果仅将本罪主体限制于合法经营者的范围之内, 那么对于这些非法经营小煤 窑所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员将难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容易造成个别犯罪分子逍遥于法 外。因此, “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应当是广义的管理规定,不仅包括依法成立具 有合法经营权的企业、事业等单位的人员应当遵守的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而且也 应当包括非法经营者所违反的“必须合法成立”的相关规定,以及在生产、作业中 应当遵守的安全管理规定。也就是说, 无论行为人是否合法经营, 都不影响其成为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17 (3)立法目的角度。刑法修正案(六)之所以对主体如此规定,就是为了避 免以往只能按照罪刑法定的原则处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 事业单位人员”这种特殊身份的主体, 而无法追究无特殊身份主体之刑事责任的 “两难”情况的发生。通过修正,立法者将无特殊身份的一般主体纳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