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中国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效果分析.pdf_第1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中国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效果分析.pdf_第2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中国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效果分析.pdf_第3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中国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效果分析.pdf_第4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中国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效果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石化产业是中国对外反倾销焦点领域,全面评估反倾销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本文主要考察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产业救济效果以及对关联产业 的影响。 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成果,为下文提供分析框架。 第二部分介绍了自 1999 年至 2007 年石化产业反倾销案件基本情况,在此基 础上总结了石化产业进口反倾销的特点和原因。 第三部分主要考察反倾销措施对贸易的影响。通过 1999 年至 2003 年中国石 化产业涉案产品进口数据表明,贸易限制效应非常明显,在反倾销调查立案后, 被调查产品进口份额均出现下降趋势,只是下降幅度和持续时间长短不同。反倾 销措施通过提高进口价格限制进口量,对国内进口竞争产业发挥保护作用,然而 贸易转移效应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反倾销税的保护效果。 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的影响。首先通过一系列指标比较反倾 销立案前后国内产业的发展状况,发现反倾销税确实提高了涉案产品的进口价格 和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使一些亏损企业甚至停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得以较快恢复和 发展,同时降低了失业率,为确保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作用。其次,上游产品发 起反倾销调查会对下游产品的产量和成本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会引发下游企业也 申请反倾销措施。同时,下游产业继发性保护的存在可能煽动上游产业提出更多 的诉讼。 第五部分总结反倾销措施的各项效果,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反倾销,石化产业,贸易救济,产业救济,关联产业 ii abstract antidumping measures have frequently being used by china since 2001, and most ad investigations are targeted toward petrochemical products. so its very meaningful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antidumping cases for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antidumping measures.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is topic and summarizes previous works. second, this paper presents antidumping cases from 1999 to 2007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specific cases, preparing for the following analysis. third, i examine the trade remedy effects of these ad cases. it suggests that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have a depressing effect on import penetration by the dumping countries (the so-called “trade destruction effect”) as well as a “diversion effect” of market share toward non-dumped imports and domestic import-competing producers. using a data set based on 8 digital tariff codes identified in china antidumping cases covere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from 1999 to 2003, the paper shows that ad measures restrict dumped import and safeguard domestic import-competition industries while as trade diversion would offset these effects. fourth, i am concerning about how ad measures affect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ies. through a range of indexes, i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domestic upstream industry before and after antidumping case initiation. antidumping measures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domestic import-competitive industry. further, the downstream users of products that are the subject of antidumping cases are harmed by higher prices, a less competitive upstream market, and, in some cases, supply shortages of the inputs due to the investigation itself and the antidumping duties imposed. as a result, the downstream is prone to launch an antidumping case petition. finally, i conclude the overall impacts of antidumping measures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antidumping,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ade remedy, industry protection, allied industry iv 附录附录 c 部分评价指标的年度数据部分评价指标的年度数据.38 致谢致谢.39 个人简历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0 图目录 图 图目录 图 2.1 1999-2007 年中国石化产品进口反倾销立案情况年中国石化产品进口反倾销立案情况 .4 图图 2.2 1999-2007 年石化涉案产品分布年石化涉案产品分布.5 图图 2.3 1999-2007 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涉案国家和地区分布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涉案国家和地区分布 .6 图图 3.1 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a).12 图图 3.2 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b).12 图图 3.3 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c).13 图图 3.4 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d).13 图图 4.1 苯酚、丙酮和双酚苯酚、丙酮和双酚 a 供需情况供需情况.26 表目录表目录 表表 2.1 1999-2007 年中国各产业初裁情况年中国各产业初裁情况.7 表表 2.2 多次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石化产品多次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石化产品.8 表表 2.3 国内产业集中度国内产业集中度.9 表表 3.1 丙烯酸酯进口份额的变化丙烯酸酯进口份额的变化.16 表表 3.2 1997 年年-2006 年美、日、马和印尼丙烯酸酯进口份额年美、日、马和印尼丙烯酸酯进口份额 .17 表表 4.1 立案前后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立案前后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19 表表 4.2 反倾销的产业救济效果反倾销的产业救济效果.20 表表 4.3 邻苯二酚、呋喃酚反倾销情况邻苯二酚、呋喃酚反倾销情况.25 表表 4.4 苯酚、双酚苯酚、双酚 a 反倾销情况反倾销情况.27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邱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邱薇 2008 年年 5 月月 13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邱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邱薇 2008 年年 5 月月 13 日日 导师签名:杨荣珍导师签名:杨荣珍 2008 年年 5 月月 13 日日 1 第1章 引言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选题背景 在世界贸易组织现行的各类贸易救济措施中, 反倾销措施已被各国广泛采用, 在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自 1997 年建立反倾销法律制度以来,立案量 迅速增加,成为运用这一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国家。 石化产业是中国贸易摩擦频发的领域,不仅中国出口的石化产品频繁遭受国 外反倾销调查,同时我国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的重点也是石化产品。不同的是, 中国对外采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石化产品基本上都是中国工业发展急需的有机 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加速重工业化阶段, 国内对石油化工原料的需求有增无减, 而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和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客观上导致国外石化产品 向我国倾销。如何采取反倾销措施能够既保护中国进口竞争石化产业,又维护下 游生产厂商的利益,成为当前中国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 此评估中国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采取进口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如何?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效果如何?对 关联产业又会产生怎样影响?在中国实施反倾销制度 10 年以来,积累了一定数 量的案例后,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方法,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基本判断,并提供一 些政策建议。 1.2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本文试图结合石化产业反倾销案例考察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对国内 产业的保护效果以及对关联产业的影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文首先总结国内外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借鉴和对比。 1.2.1 反倾销对贸易的影响 staiger & wolak(1994)分析了反倾销调查对进口的影响, 认为反倾销威胁的存 在和确定的反倾销税都能对被诉国进口起到“贸易限制效应”(trade destruction effect),即进口明显减少。 prusa(1996 和 1999)使用面板数据的回归技术考察了反倾销的长期效应, 为反 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调查效应以及贸易转移效应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krupp and pollard (1996)通过对美国化工行业分析以及 brenton(2001)对欧盟反倾 2 销案例分析,均发现了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prusa(1997)认为贸易转移效应的存 在极大地抵消了国内申诉企业的收益。 沈瑶、王继柯(2004)通过丙烯酸酯个案分析,发现贸易转移效应在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效果。 鲍晓华(2007)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利用 1997-2004 年中国反倾销案 例 8 位数税则号涉案产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确认了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转移效 应以及调查效应的存在。 上述研究结果均确认了反倾销措施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但是国 外文献基本从欧盟和美国的案例出发,采用了较为复杂的回归方法。国内的文献 基本上从个案出发定性分析,较为全面的是鲍晓华(2007) ,但他没有分特定行 业分析。 本文试图借鉴上述研究方法, 采用 1999-2003 年中国 17 项涉案石化产品进口 数据分析石化产业实施进口反倾销措施对贸易的影响。 1.2.2 反倾销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效果 corinne m. krupp&susan skeath(2002)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对上游产业征收反 倾销税会对国内上游产业的产量和产值产生积极作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usitc)(1995)利用趋势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法,以美国 1979 年-1990 年间具 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反倾销案例为样本,分析申请企业及上下游产业的变化。研究 结果发现,多数案件在提出申请、调查或采取救济措施时,国内产出增加、价格 上涨,而且涉案进口产品数量减少。 中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2003)认为,反倾销使受损害产业得以较快恢复 和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维护了公平竞争的秩序,对增加就业和维护社 会稳定,以及保护产业安全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corinne m. krupp&susan skeath(2002)只是从产量和产值方面分析反倾销对 国内产业的保护效果未免片面;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肯定了反倾销措施对国内产 业具有救济效果;中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2003)根据一系列指标判定反倾销 措施对国内产业具有保护效果,虽然全面,但是由于指标种类较多,缺乏一致性 和可比性。尽管如此,本文还是借鉴了后者的做法,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评价 指标判断反倾销措施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效果。 1.2.3 反倾销对关联行业的影响 3 (1)为保护上游企业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会对下游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corinne m. krupp&susan skeath(2002)从整体产业的角度出发,考虑了上下游 产业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由于保护本国上游产品的目的而引发的反倾销在限制 上游倾销进口产品数量的同时,也会对下游产品的产量有消极作用,而且贸易转 移对上游非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有积极作用。 国内朱钟棣、鲍晓华(2004)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反倾销税的价 格转移效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联影响,认为反倾销措施在保护国内受损产业 的同时,会损害下游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沈瑶等(2005)利用朱钟棣、鲍晓华(2004)的结论,肯定了中间产品聚氯 乙烯反倾销对下游产业具有负面影响。 (2)上下游产业的继发性保护问题 feinberg&kaplan(1993)通过一个具有垂直市场联系的美国化学制品产业和 其下游产业的实证分析,发现确实存在下游产业跟随上游产业提出诉讼的倾向。 hoekman&leidy(1992)结合分析垂直市场结构模型得出结论,针对损害的保护 更可能出现在上游企业,集中进口损害实际发生;下游企业较少时,上游企业既 能从对进口初级产品征税中也能从对进口终极产品征税中获利,同时对上游企业 的保护会使这种损害转移到下游企业上;他们同时强调,下游产业继发性保护的 存在可能煽动上游产业提出更多的诉讼。leo sleuwaegen&rene belderbos(1998) 等人拓展了 hoekman&leidy(1992)的模型,他们通过建立上游产业作为领导者 的连续诉讼模型,将上下游产业间的关系、产业竞争的性质、进口渗透度等因素 纳入考察范围,揭示了在上下游产业垂直市场结构下继发性保护问题发生的可能 性、影响范围和福利效应。 国外文献对反倾销措施对产业关联影响的考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倾销进 口产品征税引起的下游产业单纯的成本增加,而是深入到该受损下游产业的竞争 力变化以及上下游产业之间政策相互作用的范畴,具有前瞻的意义。 4 第2章 中国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现状 第2章 中国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现状 2.1 案件情况 案件情况 1999 年 4 月 16 日,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对韩国聚酯薄膜反倾销调查正 式立案,这是中国首次对国外石化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 根据中国贸易救济案件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截至 2007 年 12 月 31 日,中国 对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共有 149 起 ,涉及石化产品有 110 起,占全国立案总数 的 73.8%,是中国进口反倾销立案重点。 2001 年至 2005 年中国涉及石化产品的反倾销立案调查较多。这表明,在中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石化产品的进口壁垒逐步降低,国外石化产品的进 入对中国石化产业造成一定冲击。同时,中国石化产业也开始积极运用贸易救济 措施保护自身利益。2006 年后,大量受到进口产品冲击的石化产品得到保护,石 化产业效益逐渐好转,因而石化产业反倾销立案数量明显下降。 图图 2.1 1999-2007 年中国石化产品进口反倾销立案情况年中国石化产品进口反倾销立案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贸易救济案件数据库数据整理。 在石化产业 110 起立案中,89 起案件作出了肯定性初裁,并依个案情况采取 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措施;14 起案件无损害结案;7 起案件因企业申请终止调查。 除了丙酮终裁延期外, 其余 85 起肯定性初裁案件中, 有 80 起作出了肯定性终裁, 并依个案情况采取征收最终反倾销税措施;5 起由于进口量可忽略不计而终止调 查 。 此处每涉及一种产品一个国家/地区即视为一起调查。 详见附录 a。 0 5 10 15 20 25 30 35 1997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立案总数石化产业案件数量石化产业立案比例 5 截至 2008 年 4 月 28 日,应利害关系方申请,共发起 12 起期中复审和 2 起 期终复审 。在 12 起期中复审中,有 10 起都是国外利害方申请降低反倾销税, 仅仅只有 2 起(涉案产品为邻苯二酚和 tdi)是国内产业提出要提高反倾销税。 国外利害方提出的期中复审申请有 11 起做出了判决,其中只有 1 起不予支持, 其他 10 起均作出了降低或取消反倾销税的裁决。国内产业提出的 2 项期中复审 申请均获得肯定性裁决,即提高被调查产品的反倾销税率。2 起期终复审(涉案 产品为聚酯薄膜和二氯甲烷) 均以继续保护国内产业, 维持原来的反倾销税结案。 2.2 对外反倾销特点 对外反倾销特点 中国化工领域反倾销表现出以下特点: (1)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有机化工原料 和合成材料。1999-2007 年间,中 国一共对 32 项石化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涉及 40 个 8 位海关税则号 ,分 别分布在第 28 章无机化工产品、第 29 章有机化工产品、第 38 章杂项化学品、 第 3% 59% 5% 15% 18% 第28章-无机化学品 第29章-有机化学品 第38章-杂项化学品 第39章-塑料及其制品 第40章-橡胶及其制品 图图 2.2 1999-2007 年石化涉案产品分布年石化涉案产品分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贸易救济案件数据库数据整理。 详见附录 b。 在涉案的 40 个 8 位海关税则号中,有 24 个属于第 29 章产品,且主要集中在 29012914。 29012904 烃(乙烯、丙烯、丁烯、苯、甲苯、二甲苯等)及其卤化、磺化、硝化或亚硝化 衍生物;29052910 醇、酚、醚及其卤化、磺化、硝化或亚硝化衍生物,三节环环氧化物; 环氧乙烷 29112914 醛、酮、醌及其卤化、磺化、硝化或亚硝化衍生物。 主要是第 39 章和第 40 章产品,占所有产品的 33%。 涉案产品及其 8 位税则号见附录 a。 6 39 章塑料及其制品、第 40 章橡胶及其制品。其中第 29 章、第 39 章和第 40 章三 大类产品占涉案石化产品 92%,这种涉案产品类别的分布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密切 相关。目前,中国生产和出口的化工产品主要是低端的无机化合物产品,而进口 则主要是高端有机原料和聚酯化合物。因此,为保护本国高端石化产业,国内企 业必然会对高端石化产品提起较多的反倾销调查。同时,中国有机化工原料和高 附加值的合成材料自给程度低,基本依赖进口,而低档的合成材料产品则以出口 为主,对上游原料的需求很大,因而石油化工贸易的逆差在短期内很难消除。 (2)涉案国家和地区集中。中国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的涉案国家/地区相对 比较集中,大多数是与中国有密切贸易往来,且中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地区。 1997 年至 2007 年石化产业 110 件对外反倾销立案调查中,日本 24 件,韩国 20 件,美国 16 件,台湾地区 10 件,四个国家涉及的案件数量占了石化产业立案总 数量的 61.9%。 21% 18% 14% 9% 6% 5% 27% 1 日本 2 韩国 3 美国 4 台湾 5 俄罗斯 6 欧盟 7 其他国家 图图 2.3 1999-2007 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涉案国家和地区分布石化产业对外反倾销涉案国家和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贸易救济案件数据库的数据整理 。 这与中国化学工业进口国家的分布比例相近, 2006 年与中国化工产品进出口 贸易居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为日本、美国、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德国、新加坡、 沙特、泰国和俄罗斯。双边化工产品贸易总额达 1096 亿美元,在中国化工进出 口总额中的比重为 67.02 。 (3)肯定性初裁比例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石油化学工业初裁实施临时反倾 其他国家指新加坡、德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荷兰、英国、法国、伊朗、泰 国、沙特阿拉伯、南非、墨西哥、比利时共 14 个国家。 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 7 销措施的比例为 80.9%,大大低于除农产品之外的其他产业,表明中国商务部在 判定是否有损害较为慎重。在该产业做出初裁的 110 起案件中,中国实施临时反 倾销措施的只有 89 起,另外 21 起因为申请人要求撤消反倾销调查或因产业无实 质性损害而停止调查。 表表 2.1 1999-2007 年中国各产业初裁情况年中国各产业初裁情况 产业产业 立案总数立案总数 初裁总数初裁总数 实施临时反倾 销措施案件数 肯定性实施临时反倾 销措施案件数 肯定性 初裁比例初裁比例 轻工业 2 2 2 100.0% 农产品 4 4 1 25.0% 电子工业 3 3 3 100.0% 石化产业 110 110 89 80.9% 冶金工业 8 8 8 100.0% 造纸工业 14 14 13 92.9% 纺织工业 7 7 7 100.0% 医药工业 1 1 1 100.0% 合计 合计 149 149 124 83.2% 数据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根据中国贸易救济案件数据库的数据整理。 说明:案件数量按照每涉及一件产品一个国家或地区即视为一个案件。 (3)针对同一产品多次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丙烯酸酯 2 次:国内三家 申诉企业上海高桥石化丙稀酸厂、北京东方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方 化工厂、吉联(吉林)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分别在 1999 年对日本、美国和德 国三国,2001 年对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四国提出反倾销立案调 查申请。两次立案中,申诉企业没变,但是申诉对象国发生改变,均以肯定性终 裁结案。邻苯二酚 2 次:连云港三吉利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分别在 2002 年针对 欧盟、2005 年针对美国和日本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两次立案均以肯定性终裁结 案。双酚 a 2 次:2004 年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请求商务部对原产于日 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双酚 a 进行反倾销调查,2005 年 9 月, 该公司向商务部提出撤消其双酚 a 反倾销调查申请, 并请求终止双酚 a 反倾 销调查。2006 年 7 月,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国内双酚 a 产业申请 对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双酚 a 进行反倾销调查,2007 年 8 月终裁决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中国大陆双酚 a 产业遭受了实质损害, 同时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8 表表 2.2 多次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石化产品多次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石化产品 产品 税则号 立案 时间 初裁 时间 裁决结果 终裁 时间 裁决结果 产品 税则号 立案 时间 初裁 时间 裁决结果 终裁 时间 裁决结果 丙烯酸酯 1999 29161200 1999-12-10 2000-11-23 德国 71%-74% 美国 24%-69% 日本 31%-60% 2001-6-9 德国忽略不计 日本 31%60% 美国 31%67% 丙烯酸酯 2001 29161200 2001-10-10 2002-12-5 韩国 11%-20% 马来西亚 13%-38% 新加坡 46%-49% 印度尼西亚 11%-24% 2003-4-10 韩国 2%-20% 马来西亚 4%-38% 新加坡 30%-49% 印度尼西亚 11%-24% 邻苯二酚 2002 29072910 2002-3-1 2002-11-4欧盟 50%-92% 2003-8-27欧盟 20%-79% 邻苯二酚 2005 29072910 2005-5-31 2005-12-2 美国 6%-46.81% 日本 42.86%-42.86% 2006-5-22 美国 4%-46.81% 日本 42.86%-42.86% 双酚 a 2004 29072300 2004-5-12 2005-11-7 经企业申请 终止调查 双酚 a 2006 29072300 2006-8-30 2007-3-21 日本 6.2%-37.1% 韩国 6.9%-37.1% 新加坡 6.0%-37.1% 台湾 5.3%-37.1% 2007-8-30 日本 6.1%-37.1% 韩国 5.8%-37.1% 新加坡 5%-37.1% 台湾 5.3%-37.1%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贸易救济案件数据库数据整理。 (4)对上游原料、中间产品实施反倾销保护引发了下游企业的继发性保护。 在已实施立案调查的石化产品中,苯酚是邻苯二酚的上游原材料,而作为中间产 品的邻苯二酚又是呋喃酚的生产原料。 同时, 苯酚和丙酮又是双酚 a 的上游原料。 (5)涉案产品在行业分布上有一个突出特征,即所属行业均为国内产业集 中度和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提出反倾销 立案申请的国内产业需满足第 10 条规定, “总产量占国内相同或类似产品全部总 产量的大部分的生产者” 。因此提出反倾销立案申请的国内产业非常集中,表 2.3 用立案申请企业的产量占国内同期总产量的比例来表示国内产业的集中度。从表 中可以看出,往往是大部分涉案产品所在行业中,一家或两家生产企业的产量就 几乎占到了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全部,集中度非常高。国内产业集中度和垄断 程度较高的行业特征使得这些行业的企业在提起反倾销立案申请时,既有集体行 动的便利,也有足够的反倾销的动力。同时,由于行业相对集中度高,容易形成 为了区别,在涉案产品后加上立案年份,例如 1999 年采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丙烯酸酯简 称为“丙烯酸酯 1999” ,以下类似。 9 产业代表,也易于获得提起反倾销申诉资格。 表表 2.3 国内产业集中度国内产业集中度 被调查产品 申请企业 申请企业产量占国内 同期总产量的比例 被调查产品 申请企业 申请企业产量占国内 同期总产量的比例 二氯甲烷 1、 四川鸿鹤精细化工公司 2、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 90%以上 邻苯二酚 连云港三吉利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100% mdi 山东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100% 乙醇胺 1、抚顺北方化工有限公司 2、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84% 三氯甲烷 1、 四川鸿鹤精细化工公司 2、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 93% 氯丁橡胶 1、 重庆长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 山西合成橡胶集团公司 100% 水合肼 1、 湖南株洲翔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2、 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 100% 双酚 a 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00% 三元乙丙橡胶 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100% 呋喃酚 湖南海利株洲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100%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贸易救济案件数据库数据整理。 2.3 对外反倾销原因 对外反倾销原因 中国石化产业不仅是国外实施倾销的重灾区,也是我国对外反倾销的主要产 业领域,分析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中国石化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规模小,成本高,生产能力不足。 目前,在中国有机化工原料生产中,大型、现代化的成套生产技术和装备均是引 进国外技术。有的品种虽然国内组织了攻关、仿制和创新等,已取得许多成效,甚 至有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规模化生产不够,无法满足国内有机化工 原料和合成材料的供需缺口。 第二,中国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强劲,但部分石化产品受到生产技术、产 能和产品质量的制约,难以实现完全自给,被迫大量进口国外产品,这在客观上 给国外石化产品向中国低价倾销创造了条件。进口产品目前已在中国石化市场占 据较大份额。如此大的进口量,表明国外的化工产品在中国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 额及知名度,如果采取低价倾销,必然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国内石化工业所面临 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10 第三,中国石化产业较为集中,容易满足提起反倾销的数量要求。分析显示, 中国化工业具有内生的保护需求,具备在内生保护需求的促使下发起反倾销的动 机。 第四,从外因看,世界经济总体上需求不足,国际石油石化生产能力总体过 剩,国外厂商对中国需求增长强劲的石油石化市场争夺日益激烈。20 世纪 90 年 代以来,世界石化工业生产能力增长很快,导致出现总体供过于求的状况,特别 是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省和中东地区,其石化生产能力过剩更为严重。 11 第3章 石化产业进口反倾销对贸易的影响 第3章 石化产业进口反倾销对贸易的影响 反倾销措施的经济影响非常广泛,但最直接的是对贸易的作用,其救济本国 产业的目的也是通过调控进口产量和进口价格来实现的。根据反倾销的经验研 究,反倾销实施后对进口国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贸易限制效应,即反倾销限 制了来自于被调查产品来源国的进口数量和金额;调查效应是指反倾销调查本身 仍然起到对倾销国贸易的限制作用,即使在未做出终裁征税裁决的情况下, ;贸 易转移效应,即被调查产品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向其他出口国转移。贸易限制效 应和调查效应的存在证实反倾销对救济进口竞争性产业的积极作用,而贸易转移 效应的存在则削弱了贸易救济的效果。 3.1 贸易限制效应 贸易限制效应 为考察反倾销措施是否有效限制了倾销国对中国的出口,下文分析了涉案产 品从倾销国的进口量占总体进口量的比例在立案前两年、立案当年以及立案后三 年内的变化。考虑到时间因素,本文选取自 1999 年到 2003 年间反倾销立案的 17 项涉案产品 ,以立案调查当年为基准年 t0 年。根据反倾销对倾销国进口限制作 用的长短以及限制程度将 17 项产品分组: (a) 进口份额在立案后三年内持续下降 的涉案产品; (b)涉案产品进口份额在立案后前两年下降,第三年时开始回升; (c)涉案产品进口份额在立案后第一年下降,之后两年逐年上升; (d)初裁中无 损害结案的聚苯乙烯和经企业申请停止调查的 mdi。 从四组图形可以看出,17 项涉案产品在立案后第一年(t0 至 t1 年间)均出 现来自倾销国进口份额下降的情况,只是下降的程度有所不同。 (a)组中丙烯酸酯 1999 和己内酰胺自倾销国进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比较类似, 虽 然两种产品的总进口量逐年递增,但由于实施了反倾销措施,来自倾销国的进口 量逐年下降,最终导致进口比重大幅下降。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中国对这两种产 品国内需求旺盛,增大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11。水合肼自倾销国的进口比重变化 很小,主要是由于进口来源地区全部集中在倾销国/地区,从 t0 年起连续三年从 倾销国的进口量逐年递减12,也显示较强的进口限制作用。由此看来,反倾销措 施对这三类产品的贸易限制作用较强。 2003 年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的三氯甲烷由于立案后第一年的进口份额上升, 因此没有放在 四个分组中。 11 见附录 b 中图 b.1 和图 b.2。 12 见附录 b 中图 b.3。 12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t-2t-1t0t1t2t3 丙烯酸酯1999己内酰胺水合肼 图图 3.1 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a)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海关统计年鉴计算。 (b)组中的 6 项涉案产品在立案后连续两年内自倾销国进口比重逐年下降, 第三年时开始回升,但是都没有超过基年时的进口比重。从变化程度来看,除了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t-2t-1t0t1t2t3 二氯甲烷聚酯切片丙烯酸酯2001丁苯橡胶苯酚乙醇胺 图图 3.2 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b)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海关统计年鉴计算。 苯酚变化的比较剧烈外,其他产品的变化趋势都较为缓和。同时,呈现这种变化 趋势的产品占了所考察产品的 1/3 多, 可能是反倾销立案调查后较为常见的情况。 (c)组案例比(b)组案例贸易限制作用要稍弱,仅在立案后的第一年进口 份额下降,之后便缓慢回升,除了聚氯乙烯外其他涉案产品均连续两年上升,但 是在第三年时进口份额仍然没有超过基年时的进口份额。 13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t-2t-1t0t1t2t3 聚酯薄膜邻苯二酚苯酐聚氯乙烯氯丁橡胶tdi 图图 3.3 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c)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海关统计年鉴计算。 (d) 组中的聚苯乙烯和 mdi 是 18 项涉案产品中仅立案调查没有实施反倾销 措施的案例。但是两个案例均出现在立案调查期间(t0 年至 t1 年)出现进口份 额下降, 之后 mdi 进口份额恢复了缓慢上升的趋势, 而聚苯乙烯则维持较为稳定 的进口份额。 0 0.1 0.2 0.3 0.4 0.5 t-2t-1t0t1t2t3 聚苯乙烯 mdi 图图 3.4 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被调查产品进口比重的变化(d)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海关统计年鉴计算。 无论是肯定性初裁的案例还是无损害停止调查的案例,反倾销措施都明显起 到了的提高进口成本、限制被调查产品来源地区进口的作用,这表现为被调查产 品市场份额减少。只不过在不同的案例组中,进口数量比例下降的幅度有差异, 贸易限制作用发生的时间点和持续长短也各有不同。 14 不同涉案产品受到的贸易限制程度不同,可能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 (1)实施反倾销措施案例对贸易限制的作用要强于无损害结案案例,且税率 越高对贸易的限制作用越强。这 17 个案例中,聚苯乙烯、mdi 是非征税结案的, 其余 15 个案例都是初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可以看到,二个非征税结案案 例的趋势图都十分平缓,但也存在进口份额下降,表明反倾销存在“调查效应” (investigation effect),即使不是肯定性初裁,由于被调查的倾销国受到可置信的征 税威胁,来自于它的进口量在立案调查期也会减少。 (2)国内同类产品的自给程度。如果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自给率较高,且国 内同类产品和倾销产品可相互替代,那么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在产能和产品结构 上足以支持下游产业的扩张性需求,反倾销措施实施后对被调查产品的进口限制 作用会比较明显。相反,如果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自给率较低,且产品的性能、 结构、质量不能完全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对倾销产品的进口限制只会加大国内 供需缺口。这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如果被调查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小,那 么进口份额前后变化不大,比如聚氯乙稀、丁苯橡胶在反倾销前后保持相对稳定 的进口份额;其二,如果立案之前国内下游厂商预期进口原材料会被征税而事先 加大购买量,该“预期效应”的存在可能加剧立案以后的数量下降。但反倾销的 贸易限制效应将非常短暂,因为一旦随着时间推移库存减少,国内又产生了对进 口原材料的需求,进口数量份额会迅速回升, (c)组中涉案产品的变化趋势较为 符合这一特征。 (3)被调查产品是否有其他较好的替代品。如果来源于非被诉国的进口产品 是被调查产品的良好替代品,且非被诉国同类产品的出口能力较强,那么反倾销 实施后同时会发生进口产品从被诉国向非被诉国转移,加剧了被调查产品进口份 额下降的趋势。比如丙稀酸酯和邻苯二酚案例就是因贸易转移效应太过明显,而 对不同进口来源国两次提出反倾销立案的产品。特别是丙稀酸酯产品,由于中国 的进口供货商较多,征税之后的关税差别使得进口份额发生了由美、日13向韩、 马、新、印的大量转移。相反,如果被诉国是中国的主要供应商,就不容易发生 贸易转移,比如氯丁橡胶;即使短期内由于反倾销税而进口量受限,但是市场份 额很快又会反弹,比如苯酐和聚氯乙稀。 (4)国内产业产能扩张能力和市场结构。如果国内产业是垄断性产业,受到 13 在 1999 年采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丙烯酸酯案件中,2000 年初裁裁定中对德国实施了临时 反倾销措施,但是 2001 年的终裁裁决中由于德国的进口量可忽略不计,停止调查,因而在 计算反倾销措施的转移效应时,未将德国的进口量计算在内。 15 保护的国内产业能够利用进口减少、价格上升的机会,进行投资或者技术改造从 而扩大产出,较快弥补国内市场的供给缺口。例如苯酚案中,不仅占国内产量比 高达 80%的四家申诉企业积极实施扩产计划,同时能吸引国内新厂商的进入,行 业竞争性得到提高,则保护性更为显著。而 mdi 案中,申诉企业是国内唯一的生 产企业,但反倾销后的产能扩张仍然满足不了国内需求,在进口价格得到调整回 升后,该案以申诉企业主动撤诉而结案。如果国内产业原本处于竞争性的市场结 构,倾销进口将使得国内竞争加剧,导致全行业几近亏损;那么反倾销措施可以 使受损企业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除此之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