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药学专业虫媒病毒ppt课件.ppt_第1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虫媒病毒ppt课件.ppt_第2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虫媒病毒ppt课件.ppt_第3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虫媒病毒ppt课件.ppt_第4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虫媒病毒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虫媒病毒,核酸类型:RNA常见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2,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首先(1953年)在日本从患者脑组织中分离获得,因此称日本脑炎病毒。是我国夏秋季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年发病人数2.5万,病死率10%,大约15%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3,生物学性状,乙脑病毒为球形,直径40nm,内有衣壳蛋白与核酸构成的核心,外披包膜。表面有包膜糖蛋白刺突,即病毒血凝素。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4,致病性,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为三带喙库蚊。家畜和家禽在流行季节感染乙脑病毒,一般为隐性感染。特别是当年生仔猪最为重要,对乙脑病毒易感,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所致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5,免疫性,感染后多数为隐性感染及部分顿挫感染,仅少数发生脑炎。流行区成人大多数都有一定免疫力,多为隐性感染。10岁以下儿童及非流行区成人缺乏免疫力,感染后容易发病。中和抗体约在病后1周出现,于5年内维持高水平,甚至维持终生。,6,特异性防治,特异预防:现用乙脑灭活疫苗接种。对象是10岁以下儿童和来自非疫区的军民。流行区当年饲养的仔猪接种乙脑疫苗,以杜绝传染来源,也可使猪健康成长。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特异治疗:目前乙脑治疗仍采用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7,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简称森脑病毒)是森林脑炎的病原。由蜱传播,在春夏季节流行于俄罗斯及我国东北森林地带,故称苏联春夏脑炎病毒。本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上以发热,神经症状为特征,有时出现瘫痪后遗症。,8,生物学性状,森脑病毒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似乙脑病毒。嗜神经性较强,接种成年小白鼠腹腔、地鼠或豚鼠脑内,易发生脑炎致死。接种猴脑内,可致四肢麻痹。,9,致病性,本病毒储存宿主:蝙蝠,及哺乳动物(刺猬、松鼠、野兔等),这些野生动物受染后为轻症感染或隐性感染。蜱是森脑病毒传播媒介,又是长期宿主,其中森林硬蜱的带病毒率最高,成为主要的媒介。牛、马、狗、羊等家畜在自然疫源地受蜱叮咬而传染,并可把蜱带到居民点,成为人的传染源。,10,致病性及免疫性,本病毒的致病性与乙脑病毒相同,非疫区易感人被带有病毒的蜱叮咬后,易感染发病,另外因喝生羊奶(羊感染时奶中有病毒或被蜱类污染)而被传染。约经814天潜伏期后发生脑炎,出现肌肉麻痹、萎缩、昏迷致死,少数痊愈者也常遗留肌肉麻痹。居住在森林疫区的人,因受少量病毒的隐性感染,血中有中和抗体,对病毒有免疫力。病愈后皆产生持久的牢固免疫力。,11,预防,可给去森林疫区的人接种灭活疫苗,效果良好。在感染早期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可能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去森林疫区的人应穿着防护衣袜,皮肤涂擦邻苯二甲酸酯,以防被蜱叮咬。,12,登革热病毒,登革热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79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先记述有关节痛和发热的疾病,称之为关节热。1780年美国费城以北亦发生本病流行,以后不断有类似记载。直至1869年,本病才由伦敦皇家内科学院定名为登革热。,13,登革热近年国内流行情况,1978年我省佛山突然发生本病流行。1980海南岛爆发登革热。随后,广东和海南不断流行并波及广西。1985-1986年海南岛出现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1999年福建也爆发登革热。台湾于1945年后未发生本病流行,直至1981年在台湾西南的屏东县出现登革型病毒引起的流行。1988年发生了较大流行,从南至北波及全岛。,14,登革热流行环节,传染源和宿主: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途径:雌蚊叮咬有病毒血症的人时,传播登革。也可吸血后,病毒在蚊虫唾液腺内增殖,经8-10天的潜伏期再传播病毒。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登革热的。,15,登革病毒的感染与免疫,人群对任何一型登革病毒的初次感染均较敏感;对同型病毒有较稳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则只约维持2月1年。由于登革病毒有4个型,感染1个型后还可能发生第二次或连续感染。第二次感染很可能引起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征合征。,16,登革热临床表现(1),1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2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3伴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4表浅淋巴结肿大。,17,登革热临床表现(2),5.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日。6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7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8严重的有多器官大量出血、肝肿大,少数会引起休克。,18,登革热的预防和治疗,登革热目前尚无疫苗,因此预防登革热要防蚊、灭蚊。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药,以静卧、对症治疗为主,退热建议以物理降温为主,禁用水杨酸类药物,以防加重出血倾向。,19,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引起的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根据此病毒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目前已将其归入尼亚病毒科,另立为一个新属,命名为汉坦病毒属。,20,生物学性状,病毒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90110nm,有包膜,包膜上有突起。病毒的核酸为单股负链RNA,分为L、M、S三个片段。培养特性:多种传代、原代及二倍体细胞均对病毒敏感。易感动物有多种,如黑线姬鼠、长爪沙鼠、小白鼠、大白鼠等。,21,抵抗力,病毒抵抗力强。对酸(pH3)和丙酮、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一般消毒剂如来苏尔、新洁尔灭等也能灭活病毒。病毒对热的抵抗力较弱,566030分钟可灭活病毒。紫外线照射(50cm、30分钟)也可灭活病毒。,22,流行特点,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能携带本病毒的鼠类等动物百余种,疫源地遍及世界五大洲。在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28个国家有病例报告。我国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自本世纪30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发现此病后,疫区逐渐扩大,现已波及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年发病人数超过10万,病死率为35%,有的地区高达10%。,23,致病性,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我国各疫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此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并与鼠类的分布与活动有关。传播途径尚未完全肯定,认为可能的途径有3类5种,即动物源性传播(包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3种途径)、虫媒传播和垂直传播。即携带病毒的动物通过唾液、尿、粪排出病毒污染环境,人或动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摄入或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受到传染。螨类也可能是该病的传播媒介。,24,致病性,潜伏期一般为两周左右,起病急,发展快。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临床经过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水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目前一般认为病毒直接作用是发病的始动环节,而免疫病理损伤也起重要作用。,25,免疫性,人对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仅少数人发病,大部分人呈隐性感染状态。感染后抗体出现早,包括lgM抗体,及lgG抗体。lgG抗体在体内可持续存在30余年。细胞免疫在对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中起同样起重要作用。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一般不发生再次感染发病,但隐性感染产生的免疫力多不能持久。,26,防治原则,一般预防:主要采取灭鼠、防鼠、灭虫、消毒和个人防护等措施。特异预防:目前国内外已初步研制出三类疫苗,即纯化鼠脑灭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