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旅游景区的一体化经营研究.pdf_第1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旅游景区的一体化经营研究.pdf_第2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旅游景区的一体化经营研究.pdf_第3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旅游景区的一体化经营研究.pdf_第4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旅游景区的一体化经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wto的加入,国外一些大的旅游企业开始进驻我国,我 国旅游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形势愈加激烈,作为旅游产业核心要 素的旅游景区如何增强自身乃至整个旅游业的竞争力,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 竞争国内化的新形势下赢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成为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重要 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来研究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问 题的。 面对新形势,我国旅游景区应该“竞争” ,拼个“你死我活” ,还是“竞合” , 实现“共赢” ,这是两种不同的战略选择,不同于单一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研究, 一体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充分阐述一体化理论基础上,创造性 地将一体化理论应用于旅游景区经营研究领域,提出了旅游景区纵向一体化、横 向一体化以及混合一体化概念,并构建了实现旅游景区一体化的四种主要模式: 景区内部兴建、景区外部兼并、景区企业集团和景区战略联盟。为了进一步将旅 游景区一体化理论与我国旅游景区经营实践相结合,本文又对我国旅游景区的发 展概况、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一体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的具体对策,主要包括突破传统景区发展 思维,实现一体化经营理念创新;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合理发挥旅游 行政部门作用;认清景区主体性质,确保一体化顺利运行;实行总体控制、有序 经营,平衡一体化各主体利益;挖掘筛选、多角开发,不断整合各类资源;综合 分析一体化环境,适度发展一体化规模;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培养自身核心竞争 力;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推动一体化持续发展;慎重实施混合一体化,相关适度 多元化为宜等九条对策。同时还对纵向一体化的典范首旅、中旅集团、横向 一体化的典范湖南黄龙洞股份有限公司、混合一体化的典范杭州乐园分 别做了实证研究。最后,本文还对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经营进行了远景展望和道 德、合作、经营等风险预测,为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的顺利运行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旅游景区经营;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 ii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wto accession, a number of large tourism enterprises abroad in our country, our tourism competition pattern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he situation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s a core ele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o enhance itself and the whole industrys competitiveness, to win the new situation and main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domestic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s in management of tourism nod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to study the mode of operation in management of chinas tourism nod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aced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ur tourism node should be competition despite a life-and-death or competing and achieve double win, this is two different strategic choice, unlike single tourism node development model studies, integration theory provides us with a new way of thinking. the full integration of theory on the basis of creative tourism node will be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 made tourism node vertical integration, horizontal integration and conglomerate integration concept and the realization of a tourism node in the four major modes of integration: node in the internal construction, node external mergers, strategic alliances node enterprise groups and node. to further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the tourism node operating realities in our tourism nod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tourism node and the main issues in management. on this basis author has put forward the integrated concrete countermeasure of tourism scenic spot in our country pointedly, mainly including breaking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cenic spot and developing thinking, realize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ory innovates; reform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travel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the travel rationally; see clearly the subject properties in the scenic spot, guarantee to integrate to run smoothly; control overallly, manage in order, equilibrate and integrate all subject interests; excavating screening, developing synthetically and combining all kinds of resources constantly; the integrated environment of comprehensive anglicizing, developing integrated scale appropriately; choosing the cooperative partner prudently, training ones own key competitiveness; setting up internal iii competition mechanism, promoting and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integratively;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mix cautiously, appropriating relevant pluralisms should be, etc. countermeasure of nine pieces. still to study separately to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model-beijing tourism group and china travel service group; horizontal integration model-the limited company of huanglong hole of hunan; conglomerate integration model-hangzhou fairyland at the same time.finally,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distant view with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predicts to the risk of morals, cooperation, dealing in etc. it offers the beneficial guidance on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smoothly of tourism nod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management of tourism node, vertical integration, horizontal integration, conglomerate integration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 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 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我国旅游景区发展到今天,面临竞争与发展的压力与机遇。随着我国改革的 深化和wto的加入,国外一些大的旅游企业开始进驻我国,我国旅游业的竞争格局 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如何增强 我国旅游景区,乃至整个旅游业的竞争力,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 的新形势下赢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成为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课题。 从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来看, 大部分景区普遍存在以下现象:经营管 理专业人才匮乏,有效的管理知识和方法欠缺,资金不足,景区企业竞争力弱, 效益不高,品牌知名度低,未形成规模经济。因此如何把竞争劣势转变成市场优 势,是目前旅游景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提高竞争力,提高管理和 服务水平,形成强大的销售能力,扩大品牌知名度,锁定大量的忠诚顾客。但是 单个旅游景区没有足够的精力、资源、规模及时间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他们 必须借助外力,共同营造庞大的市场规模效应,才能突破瓶颈。 面对新形势,我国的旅游景区应该“竞争” ,拼个“你死我活” ,还是“竞合” , 实现“共赢” ,这是两种不同的战略选择。一体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采 用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以及混合一体化战略,并通过景区企业内部新建、外 部兼并、战略联盟、企业集团等途径,以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旅游景区企业, 不失为一条有益途径。目前,有个别旅游景区已经逐步认识到实施旅游景区一体 化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且已经就景区一体化的构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如首旅集团、中旅集团、湖南黄龙洞股份有限公司以及 杭州乐园等的大胆举措。但是,关于旅游景区一体化战略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很 少,已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也可以说,旅游景区一体化的实践对相关的理 论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本论文在系统研究一体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试图提出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构建旅游景区一体化的四种基本模式, 并提出了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思路与对策,均具有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目前对一体化战略的研究虽然已成为一个热点,但研究并不成熟,对一些基 本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尤其对旅游景区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对此所作的 2 努力还很有限。 1.2.1 关于一体化理论研究 国外关于一体化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纵向一体化理论研究上。纵向一体化 是经济学的经典问题,经济学者已经从各个角度对纵向一体化的动因、边界及效 用等问题做出分析,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产业组织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研 究。而关于横向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的专门研究甚少,主要散落于企业并购、企 业规模等研究当中。 1.2.1.1 产业组织学派的理论研究 马歇尔是产业组织学派的鼻祖,他所撰写的经济学原理在很大程度上关 注了组织这一生产要素,并把它列为继萨伊的生产要素之后的第四个生产要素, 他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到了组织的重要性,认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体现在技 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同一工业或行业中许多企业合并成一个大 的联合组织,其主要原因在于极有组织的采购和销售的经济。马歇尔虽然指出大 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却无法解释大企业规模导致垄断的发展,反过 来又扼杀竞争这一事实。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的矛盾被后人称为“马歇尔困境” 。 由于马歇尔所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把企业看作一个生 产函数,因而他还不能充分解释单个企业向企业联合体制度变迁的内部原因。 1933 年,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各自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 经济学 ,几乎同时解释了市场结构的变化和企业组织的关系,他们认为企业联合 后规模增大了,控制市场的能力强了,垄断收益也提高了。他们关于垄断竞争的 理论为以后发展起来的产业组织理论打下了基础。 20 世纪 4060 年代,以梅森、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 业组织理论,其中贝恩于 1959 年出版了产业组织 ,标志着该理论的正式形成。 在这本书里,贝恩提出了著名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即 s-c-p 范式。他认为 是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决定了该产业厂商的一体化行为,这种行为又决 定了垄断企业可以侵吞更多消费者剩余。 60 年代后期,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学者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对正统的结构主 义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1968 年,施蒂格勒也出版了产业组织一书,他特 别注重判断一体化的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哈佛学派那样只重视是否阻 碍了竞争,他认为,兼并未必反竞争,兼并企业的高利润率未必是垄断定价的结 果。此后,美国对纵向购并在内的购并行为管制大大的放松了。 产业组织理论在引入交易费用理论、 博弈论方法等新的研究思想和工具以后, 无论从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内容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被称为新产业组织理论 或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对纵向一体化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呈现 3 出一些新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1)范围的扩展。完全纵向一体化 已不再是争论的主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各种准一体化行为,如控股、参股、贷款 担保、联合从事研发等;在于纵向一体化的替代形式上下游企业建立的各种 契约组织,尤其是纵向约束,如限价销售、限量销售、配售、特许权经营等等。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学者一方面通过时间序列和不同时期的比较考 察一体化的趋势,如戈特等,另一方面通过实证检验各种理论假说,并提出各种 怀疑。 (3)引入了博弈论工具。产业组织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博弈论方法分析问 题,1988 年,泰勒尔完全用博弈论方法重写了产业组织理论 ,深刻地分析了 企业纵向一体化行为,尤其是纵向约束问题。博弈论的引入使得产业组织理论对 于市场行为的理性分析大大深化了。 1.2.1.2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研究 在现代经济学中, 新制度学派以其独特的概念和方法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涉及产权、产业组织及政府行为等诸多 领域,但其中心内容是现代企业的起源和生产的制度结构问题。由于企业组织不 过是纵向组织的一种类型,所以从交易行为的观点来看,其内在的机理是一致的。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派关于企业问题的理论完全适用于关于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 的研究。 科斯关于现代企业的起源来自于他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 (1937) ,现代 企业理论对企业边界和纵向一体化的研究从此开启先河。其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关于企业的性质。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组织生产的手段。在 企业外部,价格机制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活动调节着生产;在企业内部,这种市 场调节让位于企业家的调节。二是关于企业的起源和边界。面对为什么企业家的 行政协调会替代企业外部的市场机制的协调的疑问,科斯的答案是“市场运行是 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 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 。 企业的边界是由企业内部行政协调的成本与市场协调 的成本比较而决定的, “企业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 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 的成本为止” 。可见,科斯是从企业和市场的交易成本优势角度分析了企业一体化 程度的决定因素,指出了企业的边界。公司一体化或企业一体化 ,就是指企业 将通过外部市场所进行的交易内部化的过程,显然这并不仅是指存在于市场上的 企业相互联合的过程,而且也指基本生产要素被组织起来并进而形成一个企业的 过程。 在科斯以后,对纵向一体化和企业边界的研究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派以科斯 和张五常为主要代表,着重研究企业与市场的替代关系;另一派则以威廉姆逊为代 4 表,深入到交易本身,从交易的特征分析纵向一体化的动机。格罗斯曼、哈特和莫 尔以威廉姆逊等人的交易成本和不完全合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产权理论,把纵 向一体化本身视为所有权,从激励角度研究纵向一体化的成本与收益。 张五常在企业的契约性质 (1983)中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性质更为深刻的 解释,对科斯的企业理论作了实质性的改进和发展。他认为,企业与市场并没有 本质上的差别, 只是契约安排的两种不同形式而已, 企业并不是用非市场方式 (权 威)代替市场方式(价格机制)来组织分工,而是用要素市场代替产品市场。只 有当产品的交易费用高于用来生产此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交易费用时,纵向一体 化组织才会出现。 张五常的企业理论说明了企业的本质是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 此时要素市场的外部性或机会主义代替产品市场的外部性和机会主义,从而澄清 了“企业能将外部性内在化”和“企业能消除机会主义”等似是而非的理论观点。 关于纵向一体化,许多学者都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威廉姆森在 1971 年发表的论文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效的考察中提出的 纵向一体化理论。威廉姆森认为契约的不完备性、策略性假设风险和新鲜信息堵 塞的存在,促使企业产生一体化动机。实行一体化的理由具体有: (1) 、有利于防 范道德风险; (2) 、有助于避免因缺少低成本的衡量标准所引起的高额归因费用; (3) 、有利于恢复有效率的要素组合,从而降低总成本。他还具体列出了五个通 过一体化节约交易成本的源泉,并解释了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的原因。威廉 姆森是交易费用的集大成者,他以资产专用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机会主义作为分析 工具,对交易费用决定下的企业规模做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解释。在交易费用经 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 (1979)和经济组织的逻辑 (1988)两篇文章中,威 廉姆森用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发生的频度三个要素描绘了交易的特征, 并从这三个特性要素组合解释了交易和约和在和约中应该采用的规制结构。他认 为,为特定交易或协议服务而投入的资产在再分配方面的性质有很大差别,专用 资产一旦形成,则很难再被转移配置使用,或者即使能够再配置,也必定遭受严 重的经济价值损失,这种性质即为资产专用性。随着资产专用性程度的提高和交 易频率的增加,协约双方将会越来越要求在交易过程中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这 样,协约双方就会出现一体化趋势或一体化联合。威廉姆森在一体化问题中还分 析了两种中间性组织的存在:三方规制结构和双边规制结构。 克莱因、克劳福德和阿尔奇安在其论文纵向一体化、可占用租金与竞争性 协议过程 (1978)中根据资产专用性研究,提出了准租金概念。克莱因认为,纵 向一体化的动因是各方试图占领“准租金” 。 “准租金”低,则企业之间愿意采用 协约关系,如签订合同,采取准纵向一体化。反之, “准租金”高,则双方就希望 走向“共同所有的一体化” ,即完全的纵向一体化。克莱因还考虑到,在一个纵向 一体化的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也并非无足轻重。如果内部生产的不经济造成纵向 5 一体化的不经济,协调独立交易者之间的交易活动的长期协约安排将会出现,以 节约交易费用。 格罗斯曼和哈特在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理论 (1986)以及哈特和穆尔在产权与企业的性质 (1990)一文中发展了一个所有 权模型,他们把纵向一体化本身视为所有权,从激励角度研究纵向一体化的成本 与收益。格罗斯曼和哈特认为,合同是不完全的,契约权利包含着事先不能明确 界定的剩余权利。当契约成本高昂时,一方当事人就会购入剩余权利,剩余权利 就是所有权。他们的结论是,资产应该由那些作出了重要的专用性投资决策的人 拥有或者由交易中最关键、最不可缺少的一方拥有;互补性资产应置于统一所有 权之下;鼓励多方共同投资的最好途径是共同拥有资产的所有权。 1.2.1.3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国内对纵向一体化的理论评述并不少见,但研究范畴基本局限于对国外理论 的翻译或转述,很少见到全面深入的机理分析。而把企业纵向一体化理论与我国 的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实证分析的就更少了,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开 拓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徐金发在他的企业集团成因论 (1992)一书中,以科斯和威廉姆森有关交 易费用和资产专用性理论为基础, 研究了纵向一体化和准一体化形式的企业联合。 他认为,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可能有三种互相替代的体制安排:市场、企业和 准一体化,三者各有利弊,他们之间并非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有各的使用范 围。他研究中国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的基本结论是:集团内的核心企业的形成 主要通过纵向一体化而实现,而实行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资产专 用性和交易费用与组织费用比较。准纵向一体化是纵向相关的生产企业在技术协 作基础上形成的,介于长期契约和完全一体化之间的联合状态。完全纵向一体化 是“内化”的,而准纵向一体化则表现为各企业在人事、财务等方面独立的状态 下的合约,准纵向一体化的动机,根本上说是与效率有关。徐金发对纵向一体化 和准纵向一体化组织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他指出,在一体化领域,是完全一体 化,还是准一体化,要依赖于交易费用、生产费用和组织费用的高低来取舍。遗 憾的是徐文到此为止,他没有能继续研究三种成本如何决定市场、企业、准一体 化三种组织形式的制度安排。 尹义省在适度多角化企业成长与业务重组 (1999)中,从纵向成长的 角度对纵向一体化问题做了研究。他对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做了分类和辨析,提出 了企业纵向一体化和准一体化成长的机制,并详尽地分析了纵向一体化组织模式 地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论述了不同的纵向成长模式的各自特征和优势,提出了 交易双方对交易依赖度不同,双方实力不同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纵向成长模式的选 6 择。尹文还从定量的角度实证研究了中国大型企业纵向一体化水平和规模、市场 结构、盈利、风险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是不多见的。 但由于尹文是基于企业成长理论来研究问题,并将重点放在多角化成长上,因此 对纵向一体化问题的研究显得零散和表面化。 盛洪在分工与交易 (1994)一书中,对中国企业的“全能型”特征,即低 级纵向一体化现象明显的特征给予了关注。他着重从制度因素考察了为什么在中 国分工受到抑制的原因,从而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低级纵向一体化模式选择的必 然性和合理性。该文结合西方交易费用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我国的实践,其见解 是相当深刻的。 张卫东、钟熙维在现代企业理论一书中总结了合纵联横的企业的有关理 论。认为企业兼并可分为三种类型: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并主要从 定性的角度对并购作出了种种解释,主要有效率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理 论、税收方面的考虑以及纵向一体化理论。 韦伟、周耀东的现代企业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中对纵向一体化作出了系 统的论述。阐明了纵向一体化的类型和特征,总结了纵向一体化激励的经典解释: 生产效率、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进行了纵向一体化的效应分析,论述了自然垄 断条件下的纵向一体化的管制和拆分问题。 孙经纬的企业边界与纵向一体化的理论研究概述了科斯张五常的交易 成本解释、威廉姆逊的交易成本解释、格罗斯曼哈特莫尔模型,以期对我国 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提供借鉴和参考。并在文章最后提出若干企业理论的本质问 题:即“一体化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 “什么样的资产适合纵向一体化” ,以引发思 考。 黄绍鹏的内部化理论及其思想渊源的研究在论述内部化理论与交易成本 学,威廉姆逊与内部化理论,科斯的交易成本与内部化理论时,也系统地阐述了 一体化思想。 王刚、王晋全的企业购并的合理规模分析一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 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对横向联合与纵向一体化所导致的企业规模进行了 分析,得出企业购并的合理规模以及达到这一规模的途径,即组织管理创新与技 术创新并举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王俊豪、诸伟岳的我国大型企业规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了我国大型企业 的规模偏小,规模经济效益差,缺乏国际竞争力等的现状,提出我国企业应采取 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战略,并通过企业兼并,组建大型企业集 团等途径,以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企业。 申俊喜、刘志彪的新经济时代的价值链管理模式:虚拟纵向一体化一文 认为伴随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内部纵向一体化价值链已经变得过时,虚拟纵向一 7 体化正在成为主要的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式。文章详细分析了新经济条件下内部纵 向一体化的不足和虚拟纵向一体化的特点及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这种价值 链变迁对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顾乃康在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决策过程一文中,借助于经济学和战略学的 有关理论,在波特和科利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企图建立一个实用的关于企业纵向 一体化成长的决策分析框架。纵向一体化的决策的起点是分解和分析企业所在的 价值链,明确最能创造价值的环节与活动,在此基础上探索所分解的价值链各个 环节、活动之间的结构关系,明确哪些环节或活动具有内部化到企业中的内在倾 向。判断与分析是否存在支持企业进入企业其它环节和阶段的资源与能力以及可 能面临的额外成本和风险是重要的。在决策中,还应谋求协调与激励的平衡。最 后,将上述分析过程置于企业的经营环境中予以进一步考察,并作出最后判断。 肖凯的企业一体化战略的成本收益分析与战略选择一文分析了企业的横 向一体化成本效益和纵向一体化成本效益,提出了企业实施横向一体化战略会带 来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而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对企业重 构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纵向价值链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也错综复 杂。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选择横向一体化战略、前向一体化战略、后向一体 化战略的各自适用条件。 古桥的整合之道,企业一体化管理一文从一体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具体 分析了华丰煤矿的质量环境安全计量一体化运作、胜利油田的油田开发一体化管 理、天宏焦化的职业安全健康与质量一体化管理、神火集团的煤电铝一体化经营 等问题。 宋卫民、李莹莹在中国企业规模经济现状及一体化战略探讨一文中提出 我国主要产业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规模经济,合理扩大企业规 模是应对跨国公司竞争的迫切需要。以横向一体化为主的企业一体化战略是实现 企业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 唐凯、谢艳珊在企业一体化过程中的横向兼并与收购的得与失一文中认 为,企业的横向兼并和收购对企业自身的利益和社会福利均存在着双重影响。在 实现规模经济、节约交易成本和刺激管理效率的同时,企业的兼并和收购活动也 会造成市场结构的垄断程度的提高,降低公司对市场环境的灵活反应以及管理目 标偏离社会福利准则等问题。在企业一体化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对其作出综 合全面的评估,以达到国家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2.2 关于一体化理论的具体运用研究 此外,我国许多学者还将一体化理论放入具体行业中加以分析、运用研究。 例如:朱宝琳的钢铁企业一体化生产管理系统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主 8 要是基于一体化管理思想,来研究钢铁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建模与优化方法的。 刘远征在供应链一体化与我国口岸物流发展研究详细论述了供应链管理纵向 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相关内容,介绍了纵向一体化的由来,阐明了纵向一体化 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并提出了纵向一体化发展的 oem、vmi 和伙伴关系管 理等新模式等。熊筠在西方石油企业一体化经济战略及其启示一文中介绍了 石油企业实行一体化经营战略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石油企业的一体化内涵、实行 一体化战略的必然性以及实行一体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刘洋的纵向一体化理论 及其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应用从产业组织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以及国内的相关 理论研究入手,对纵向一体化进行了理论综述,界定了纵向一体化的内涵、分类 和决定因素,探讨了企业的纵向边界与纵向组织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汽车 工业纵向一体化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优化我国汽车工业组织的对策。沈雁、 姚冠新、陈红玉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一文中,从供应 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入手,探讨了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合理化问题,认为 企业应该实施具有精细化和高柔性特点的准时物流战略,以及由供应商和客户在 所有权纵向合并的纵向一体化、产业内部不同产业间相互统一的横向一体化和物 流网络所组成的一体化物流战略。马峰的企业一体化经营战略探讨一文,以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为例,探讨一体化经营战略在有色企业中的运用。 1.2.3 关于一体化理论在旅游景区的运用研究 关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方面的成果已有不少,例如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体 制研究 、 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实证分析及优化设计等,但关于旅游景区一体 化研究目前还未查到相关成果。因此,本文将一体化理论引入到旅游景区的经营 管理中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对旅游景区发展问题研究提供一点有益思路。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如何把一体化理论与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的现实相结合,从而指导我国旅游景 区一体化经营和我国旅游景区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 究方法、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正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部分和实践应用 部分。 23 章为理论部分。第二章中首先对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 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一体化进行了规范性探讨,界定了纵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的内涵与类型,并对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第三章 是旅游景区一体化理论研究。本章首先创造性提出了旅游景区一体化的概念、内 9 涵与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景区一体化的四种模式,即景区内部新建、 景区外部兼并、景区企业集团和景区战略联盟,为旅游景区一体化经营打下了理 论基础。 46 章为实践应用部分。第四章主要是对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概况、经营管 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一体化现状以及战略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第五 章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的九项具体对策,并对纵向一体化的 典范首旅、中旅集团、横向一体化的典范湖南黄龙洞股份有限公司、混 合一体化的典范杭州乐园分别做了实证研究。第六章还对我国旅游景区一体 化经营进行了远景展望和道德、合作、经营等风险预测,为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 的顺利运行提供有益指导。 1.3.2 研究方法 1.3.2.1 归纳总结法 虽然目前有众多文献对企业的纵向、横向和混合一体化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 的探讨,但是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体系针对于某一具体行业或企业进行研究 的成果还很少见,将三种理论融会贯通共同应用于旅游景区的发展研究中更是少 之又少,从目前已搜索到的文献来看还未命中一篇。因此,本文要把一体化经营 与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问题论述清楚,必须运用归纳总结法,既要把各流派对纵 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理论的研究观点进行归纳总结,还要把其它 行业或企业实施一体化战略的有益的思路、观点、见解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 为我所用。 1.3.2.2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实证分析是一种描述性分析,它只解释经济如何运行,给出存在的客观事实 及其原因。规范分析则要对经济进行评价,并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找出修正的方 法。本文试图结合两种方法,循着规范实证规范的轨迹来系统地研究旅 游景区一体化的内涵和其实践意义。在研究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混合一体 化理论时,对其概念、类型和理论基础的分析都带有假说色彩,属于规范分析。 在研究一体化理论在我国旅游景区的应用部分,本文援引了纵向一体化经营的典 范首旅集团、横向一体化经营的典范湖南黄龙洞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混合 一体化的典范杭州乐园的案例,其中的实证数据,以及对我国旅游景区发展 现状的阐述,则属于实证分析。但是其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为我国旅游景区的一体 化经营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这又是规范性的。因此,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还是 规范性研究。 10 1.3.2.3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由于本论文集中在对旅游景区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和对策研究,因此定量研究 不是主要的方向。但是为了通过描述能更好地说明某些现象,笔者也用了一些数 据。 1.4 主要创新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有两点。一、关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治理模式等方面 的成果已有不少,例如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实证分析及优化设计 、 中国旅 游景区治理模式等著作中所谈到的整体租赁经营模式、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 上市公司经营模式、网络复合治理模式等,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针对单个旅游景区 经营而言的,本文试图借助一体化,通过内部新建、外部兼并、战略联盟、景区 集团等方式建立或联合多个旅游景区或多个涉旅企业甚至跨行业企业,以寻求我 国旅游景区新的经营发展之路。二、虽然目前关于企业一体化的理论框架已基本 形成,关于零售业、农业、石油企业、钢铁企业、物流企业等的一体化研究也硕 果累累,但是将纵向、横向、混合一体化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体系针对于某一 具体行业或企业进行研究的成果还很少见;将三种理论融会贯通共同应用于旅游 景区经营的研究当中,讨论旅游景区的发展问题更是少之又少,从目前已搜索到 的文献来看还未见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将一体化理论引入到旅游景区经营研究 中,结合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特征及其问题,探讨旅游景区的一体化经营的概 念、模式以及对策,具有创新之处,对我国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1 第二章 一体化理论概述 近年来,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变化和信息技术进步,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原有的管理思想已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竞争形势,管理新模式、新概念和新方法层 出不穷,如并行生产、经营过程重组、供需链管理、一体化管理等等。这些现代 管理模式不仅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全球化、产品需求个性化的努力提供了动力, 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自 从1973年 美 国 学 者j.harrington在 其 著 作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一书中提出 cims 概念以来,在生产、经营各个范围内,广泛采 用集成(即一体化)的概念。随着对一体化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体化理论包 括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afration)、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和混合一体 化(conglomerate integration)三种形式。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国际上越来越多 的企业不仅着眼于“纵向一体化” (vertical integration)管理模式,而且还要利用 本企业以外的资源,快速响应市场并满足顾客需求,进而分散风险和提高企业的 柔性,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种“横向一体化” (horizontal integration) 的管理理念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更有大型企业采用混合一体化(conglomerate integration),实行跨行业经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目前,一体化战略 已在离散、零售、石油、口岸物流、钢铁等众多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体化 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管理界的热点问题。 2.1 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关于企业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有很多,产业组织学派、交易费用学派以及其他 一些经济学派等都对此做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就纵向一体化而言,传统产业组织 学派提出的理论解说主要包括技术经济说、垄断动机说、市场缺陷说、产业周期 说、技术创新说、规避不确定说;交易费用理论则从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的角 度(即资产专用性说)对纵向一体化的本质动因进行分析。横向一体化与混合一 体化的理论解说主要包括成本节约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范围经济理论、管理协 同理论、经济协同理论、市场份额理论等。这里,我们着重阐述一下关于企业纵 向一体化的主要理论,然后简要阐述横向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2.1.1 纵向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2.1.1.1 技术经济说 技术经济说认为生产过程的技术依存性是形成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许多 12 生产阶段在技术上紧密相联,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把相继生产环节联系起来,以 便从技术上节约成本,使生产更有效率,这种技术上的经济性会促使企业的纵向 一体化。 2.1.1.2 垄断动机说 二战后初期的有关产业组织的文献,多从垄断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纵向一体化 行为,认为纵向一体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垄断能力,从而增加垄断利润。主要表 现在排挤行为、进入壁垒和价格歧视三个方面: 1、排挤行为1、排挤行为 如产业组织学派的肯尼斯w克拉克森等所述,在一些情况下,一个强有 力的纵向一体化企业能把未纵向一体化的企业排挤出去。假设一个纵向一体化企 业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前序阶段具有垄断能力,这个企业便可以提高 前序阶段产品的价格,使未纵向一体化企业购买投入时支付高价,他还可以利用 其垄断地位压低最终产品的价格,这样,未纵向一体化企业就不得不高价购进投 入,低价出售产出,从而被赶出市场。贝恩也发表过类似的看法,他认为通过纵 向一体化可以“使非一体化的竞争者们处于不利的地位,被消弱、被消灭或被排 除” 。 2、进入壁垒2、进入壁垒 纵向一体化行为不但能够排挤已存在的市场竞争者,也可被用于构筑高进入 壁垒,阻止潜在的竞争者进入。贝恩对进入壁垒作过全面而细微的考察,斯蒂格 勒也观察到,一体化“成了排除新竞争者的一种可用的武器,具体作用机理是使 得进入那些已联合成一体化的生产过程的资本需要量提高了” 。后来,产业组织理 论把这一类针对竞争对手而改变市场旨在最终提高其自身利润的行为统称为“策 略性行为” 。 3、价格歧视3、价格歧视 通过纵向一体化,垄断者可以实行价格歧视,从而赚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而在未一体化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要小得多。这是因为,中间厂商如果只生产中 间产品(即未实行纵向一体化) ,那么尽管消费者有不同的价格需求弹性,由于消 费者之间会发生转卖行为,中间厂商难以收取不同价格。如果中间产品制造者同 时生产最终产品,就能防止支付低价的厂商向支付高价的厂商转卖产品,从而实 行价格歧视。 2.1.1.3 市场缺陷说 市场缺陷说认为,垄断、寡头、非完全竞争等市场模式严重偏离了“完美” 的完全市场或完全竞争状态而造成福利损失和效率低下, 典型的情形是双边垄断。 通过构建简单的模型可以证明,双边垄断将产生高价格、低产出的结果,不仅是 13 消费者,厂商也因双边垄断而遭受损失。与各自垄断的情形比较,如果生产商和 销售商实现纵向一体化,那么厂商的利润总和会增加,消费者福利也会提高。因 此,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都有动力去实现纵向一体化。另一种情形是考虑一 个垄断者与一个完全竞争者之间的一体化。假如产品 x 的生产需要两种投入品 a 和 b,投入品 a 是由垄断厂商供给,投入品 b 由完全竞争厂商供给,产品 x 在竞 争行业生产,那么,a 投入品垄断厂商和 x 产品厂商之间是否发生纵向一体化, 取决于投入品 a 和 b 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即 a 和 b 之间是否 存在可替代性,同样可以证明,当 a 和 b 投入品比例可变时,垄断厂商愿意实行 纵向一体化, 并调整一体化前采用的不合理的投入要素 a 的价格, 从而增加利润。 而从 x 产品供给来讲价格下降,因此这也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纵向一体化改善了 资源配置。 2.1.1.4 产业周期说 产业生命周期说是由斯蒂格勒提出的,但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 1776 年所著国富论中关于劳动分工的著名论断。斯密指出,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受 到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规模的制约,即“斯密定理” 。斯蒂格勒从“斯密定理”出 发,将特定产业存在成本规模的关系扩展到产业生命周期的范畴,重新解释了 纵向一体化。他认为,一个产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随这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变化而 变化。在新兴产业中,有限的市场规模,信息的缺乏和其他方面的不完善,使得 厂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