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某高速公路基层与面层材料组成设计.docx_第1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某高速公路基层与面层材料组成设计.docx_第2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某高速公路基层与面层材料组成设计.docx_第3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某高速公路基层与面层材料组成设计.docx_第4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某高速公路基层与面层材料组成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高速公路基层与面层材料组成设计xxxxxx大学毕业设计题目:某高速公路基层与面层材料组成设计年级: xxxx级 专业: 土木工程 姓名: xxxxxxx 学号: xxxxxxxxx 联系电话: xxxxxxxxxxxx 指导老师: xxxxxxxx 20xx年xx月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设计总成绩评定表年级xxx级姓 名xxx学 号xxx设计题目某高速公路基层与面层材料组成设计成 绩指导教师评分答辩评分总成绩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注: 1.根据专业具体实际情况, 如未安排答辩环节, 答辩评分及答辩小组评语可不填写。绪论一、设计背景基于我国国情,道路建设量大、资金有限,且有一定的超重载车,半刚性基层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泥稳定随时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目前已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等的基层,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粗细集料离析、强度不均匀等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功能。沥青混合料路面作为一种路面结构形式,以其行车舒适、噪音低、易于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中。但是国内的沥青路面普遍存在工程的耐久性和早期损坏两大突出问题。造成这种情况有各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因此对基层和面层施工中材料的组成设计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二、国内外现状、发展史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合料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对其组成和结构有了较深的认识,随着施工机械的改进及施工水平的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也在不断地改进,路用性能也日趋完善。江苏省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研究最为深入,在江苏省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用也最为广泛,江苏省已建成的润扬大桥南接线高速公路、苏昆太、苏州绕城高速公路等,均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泥稳定基层的7d强度为5.2MPa,主要用于交通量较大的州级公路中。第一条沥青铺装的路面约在公元前600年在巴比伦出现,但这种技艺不久失传了,一直到19世纪,人们采用沥青来修路。1983年在巴黎首先用沥青铺筑人行道路面,约20年后,巴黎出现了碾压沥青路面,后来在全世界获得了广泛推广。三、设计意义通过对各种原材料选定、材料级配类型的选取、掺配范围等方面,选择合理的材料组成,从而保证修筑道路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目录一、 任务概述.1二、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一般规定22、水泥稳定类原材料的技术要求23、原材料需检验的试验.34、原材料的检验及选定35、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66、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67、确定7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68、确定试验配合比.99、结论-确定生产配合比.10三、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图.112、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要求.123、所选材料实验结果.144、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165、沥青最佳用量确定.21(1)试件成型.21(2)马歇尔试验.21(3)马歇尔实验结果分析.22(4)水稳性检验.23(5)抗车辙能力校核.246、结论.24四、进一步研究建议26五、结束语27六、参考资料28某高速公路基层与面层材料组成设计一、任务概述XX高速公路地处暖温带,最低月平均气温-5摄氏度,全长X km,是双向四车道一级高速公路。其中桥梁占Xkm,涵洞X个,隧道Xkm,路基Xkm。该设计分两部分基层和面层。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面层采用细粒式(AC13)沥青混凝土。对于水泥水稳定碎石采用骨架密实性,土采用细粒土,均匀系数大于5,土的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超过17,有机质含量超过2%。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盐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土,但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严禁使用。凡是人或牲畜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水泥稳定材料的压实应大于98%,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34MPa。混合料成型应采用振动成型方法。沥青混合料选用70号沥青,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等于26.5mm。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击实次数75次,空隙率35(%)、稳定度大于等于8、流值大于等于24、沥青饱和度5570(%);粗集料应尽量选用高强度、碱性的岩石轧制而成的近似正方形、表面粗糙、棱角分明、级配合格的颗粒。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杂质含量较少,且级配合格。沥青混合料中的填料宜选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碱性岩石,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亲水系数小于1)。具体各材料技术要求会在设计中出现。- 1 -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一般规定(1)各级公路用水泥稳定类材料的7d浸抗压强度应符合表1-1-1的规定。(2)水泥稳定类材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表1-1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的稳定材料材料,确定必须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时,还应确定搀和比例。(3)综合稳定类材料的组成设计应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的稳定材料,确定必须的水泥和石灰剂量以及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4)采用综合稳定时,如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量的30%以上,应按本节技术要求进行组成设计。水泥和石灰的比例宜取60:40、50:50、和40:60。(5)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进行。半刚性材料的压实度及7d抗压强度 表1-1-1混合料类型层位类别特重交通重、中交通轻交通压实度(%)抗压强度(M Pa)压实度(%)抗压强度(M Pa)压实度(%)抗压强度(M Pa)水泥稳定类基层集料983.54.59834972.53.5细粒土96底基层集料972.5972.0961.5细粒土969695注:三、四级公路,压实机压实有困难时,压实度可降低1%。2、水泥稳定类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土凡能经济地粉碎的土都可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砂砾、碎石土、砂砾土和各种粒状矿渣均适宜用水泥稳定。碎石包括岩石碎石、矿渣碎石、破碎砾石等。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要求为: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大于30%,对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不大于35%。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底基层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用骨架密实行水泥稳定类材料做基层或上基层。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1-1-2的规定。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细粒土的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如土中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有机质含量超过2%的土,必须先用石灰进行处理,闷料一夜后再用水泥稳定。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土,不应用于水泥稳定。 水泥稳定集料的级配范围表1-1-2编号筛孔通过百分率类型37.531.519.09.504.752.360.60.075110068863858223216288150骨架密实型21009010060802949153262005悬浮密实型(基层)310093100759050702950153562005悬浮密实型(底基层)(2)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盐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土,但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如32.5级或42.5级)的水泥。(3)水凡是人或牲畜引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土施工。3、原材料需检验的试验(1)在水泥稳定土层施工前,应取所定料场中代表性的土样按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进行试验,包括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相对密度、击实试验等。取代表性的集料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15)进行试验,包括集料的筛分、压碎值、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等。(2)对级配不良的碎石、碎石土、砂砾、砂砾土、砂等,宜改善其级配。(3)应检验水泥的标号、比表面积、终凝时间、抗压强度等。(4)水泥的最小剂量应符合表1-1-3的规定。水泥的最小剂量 表1-1-3土类拌合方法路拌法集中厂拌法中粒土和粗粒土4%3%细粒土5%4%某高速公路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资料1、 某高速公路基层,因地处暖温带,选用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厚度为30cm。设计强度要求7天龄期的饱水强度为4MPa。2、所用水泥为;碎石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集料中小于0.5mm材料的塑性指数小于9,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表1-1-4规定的级配要求。表1-1-4 碎石集料级配规定范围 筛孔(mm)31.519.09.54.752.360.600.075通过量(%)10088-9757-7729-4917-358-220-73、施工时混合料采用厂拌,铺筑现场采用摊铺机摊铺,分两层碾压成型,下层厚18cm,上层厚12cm,压实度指标按98%控制。设设计步骤4、原材料的检验及选定(1)水泥的选定:根据当地的综合情况,确定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其主要指标实验结果列入下表1-2中:表1-2水泥材料实验结果汇总表检验项规定值检验结果比表面积(m2/Kg)300357安定性(沸煮法)合格合格初凝时间(min)45198终凝时间(min)600310抗压强度(MPa)3d16.019.228d42.545.8抗折强度(MPa)3d3.53.928d6.56.7(2)碎石的选定:当地某石料厂可提供1030mm碎石、510mm碎石和小于5mm的石屑,碎石集料压碎值分别为26.7%、28.2%和27.4%,石屑中小于0.5mm料塑性指数为7对三种规格碎石材料进行筛分实验,根据筛分结果通过试算法组配混合石料,经计算混合石料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可采用。计算结果如下表1-3。表1-3石料筛分和集料级配计算结果表筛孔mm石料筛分(通过量)结果(%)集料级配(%)集料级配要求值1030料510料5料中值范围100%20%100%45%100%35%31.5100.020.0100.045.0100.035.010010010019.054.811.0100.045.0100.035.091.093.588999.51.50.365.429.4100.035.064.767.057774.751.10.25.92.797.834.237.139.029492.36000.70.37827.627.626.017350.60032.511.411.4158220.07513.74.84.83.507注:碎石材料的风干含水量,实测值为0.36%,在此例计算中碎石料的含水量按零计。5、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基层,设计强度要求7天龄期的饱水强度为4MPa,根据经验,水泥剂量案4%、5%、6%、7%四种比例配制混合料,即水泥:碎石为4:100、5:100、6:100、7:100。6、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对四种不同水泥剂量和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分别确定出不同水泥剂量时,水泥稳定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作为强度试件成型时控制试件密度和含水量的依据。试验结果如下表1-4。表1-4混合料标准击实实验结果表水泥剂量(%)4567最佳含水量(%)6.56.66.76.8最大干密度(%)2.232.242.252.267、确定7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1)制作试件: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基层混合料强度试件的制备,按现行技术规范采用直径150mm150mm的圆柱体试件,每种水泥剂量按9个试件制备,工地压实度按98%控制,现将制备试件的基本参数如下所示:配置一种剂量一个试件所需的各种原材料数量成型一个试件按7000g混合料配置,水泥和碎石的含水量为0,计算水泥剂量为4%的各材料用量: 水泥: 集料: 需加水量:计算水泥剂量为5%的各材料用量:水泥: 集料:需加水量:计算水泥剂量为6%的各材料用量:水泥:集料:需加水量:计算水泥剂量为7%的各材料用量:水泥:集料:需加水量:制备一个试件所需的混合料的数量水泥剂量为4%时所需的混合料的数量:水泥剂量为5%时所需的混合料的数量:水泥剂量为6%时所需的混合料的数量:水泥剂量为7%时所需的混合料的数量:表1-5混合料制件计算结果表 水泥剂量(%)4567试件干重7000700070007000一个试件所需材料数量(g)水泥269333396458碎石1030(20%)1346133313211308510(45%)30293000297229445(35%)2356233323112290需加水量455462469476一个试件混合料数量(g)6139617262066239(2)测定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经6d标准养生1d浸水,按规定方法测得7d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如下表1-6表 1-6混合料制件计算结果表水泥剂量4567强度值13.754.355.596.2323.594.525.616.1433.684.485.646.0843.814.435.586.2753.794.395.536.1563.744.615.866.2973.824.575.726.2183.694.455.766.0893.784.425.686.10平均3.744.475.666.17表1-7抗压强度实验结果汇总表水泥剂量(%)4567强度平均值3.744.475.666.17强度标准差0.0740.0840.1060.075强度偏差系数1.871.881.871.224.134.134.134.08是否满足公式是是是是注:1、表中取1.645计算2、3、8、确定试验室配合比(目标配合比)通过以下方法确定水泥最佳剂量:(1)比较强度平均值和设计要求值,根据实验结果,水泥剂量为 5%、6%、7% 时的强度平均值均满足不低于4.0MPa 设计要求值。(2)考虑到试验数据的偏差和施工中的保证率,对水泥剂量为5%、6%、7% 时的强度数据通过公式验算,对一级公路,取95%的保证率,则系数,通过计算水泥剂量为5%、6%、7% 强度满足强度指标要求。(3)从经济性考虑,5%的水泥剂量为满足强度指标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为最佳水泥用量。则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集料=5:100,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为6.6%,最大干密度为,施工时压实度按98%控制。9、结论-确定生产配合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调整,对集中厂拌法施工,水泥剂量要增加0.5%,对粗粒土拌合,含水量要较最大含水量大0.5%-1%,所以经调整后得到的生产配合比为:水泥:集料=5.5:100,混合料含水量7.2%,最大干密度为,施工时压实度按98%控制。在配合比设计计算时对集料含水量忽略不计,但在工地施工时集料含水量不能忽略不计,在施工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述生产配合比进行调整,得出最终的施工配合比。三、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规范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类型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材料选择、取样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其他材料、外掺剂材料试验沥青或改性沥青结合料确定试验温度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设计供优选择的13组不同的矿料级配对选择的设计级配、初选5组沥青用量,拌合混合料,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实验,与马歇尔设计标准比较确定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确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技术经济分析确定1组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按规定进行各种配合比设计检验,确认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完成配合比设计,提交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标准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等2、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要求(1)沥青材料 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交通情况以及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和施工条件,正确选择沥青材料。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沥青标号根据道路所属的气候分区可查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选用。当沥青标号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采用不同标号的沥青掺配的方法,但掺配后的沥青其技术性能应符合要求。(2)粗集料沥青混凝土中的粗集料应尽量采用高强度、碱性表面粗燥、棱角分明的岩石,避免使用酸性岩石。由于碱性岩石与沥青具有较好的粘附性,可使沥青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力学强度和抗水性。为提高集料与沥青粘结性能,集料还应洁净、干燥、无风化颗粒,且杂质含量不超过规定。另外,在力学性质方面也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见表2-1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技术要求表2-1指标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面层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262830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2830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g/3),2.602.502.45T0304吸水率(%),2.03.03.0T0304坚固性(%),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151820T0312其中颗粒大于9.5mm, 1215其中颗粒小于9.5mm, 18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11T0310软石含量(%),355T0320注:1、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2、 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表观相对密度可放宽至2.45 g/3,吸水率放宽 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3、 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3mm部分)(%),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35T0333砂当量(%),6050T0334亚甲蓝值(g/),25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s), 30T0345(4)填料沥青混合料中的填料宜选用石灰岩石或岩浆中的碱性岩石(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料。矿料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表2-3的要求。若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料,其用量不宜超过矿质混合料总量的2%。沥青混合料用矿粉的技术要求表2-3技术性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密度(t/m3),2.502.45T0352含水率(%),1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100100T03510.15mm(%)90100901000.075mm(%) 7510070100外观无结块,无团粒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全性实测记录T0355设计资料1某高速公路上面层,选用沥青混凝土,因地处暖温带,最低月平均气温:-7摄氏度.沥青材料选用AH-70;矿粉为石灰石磨细石粉,粒度范围符合技术要求,无团粒结块;碎石为石灰石轧制的碎石;砂为洁净河砂,细度模数属中砂,含泥量及泥块含量均100215.05.0098109104100315.05.0010697105100结论:经试验测定,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所规定的要求。(2)粗集料试验记录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表编号试样质量m0(g)试样在水中的质量m1(g)石子在水中所占的总体积V(cm3)表观密度0(kg/m3)平均值(kg/m3)120001295695288028902200013156902900结论:2900-2880=20kg/m320 kg/m3,所以该石子的表观密度为2890 kg/m3粗集料含泥量实验记录表编号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m1(g)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m2(g)含泥量Qa(%)平均值(%)1200019920.40.42200019900.5结论:从表中计算结果得该石子含泥量Qa=0.4%,根据GB146852001规定,该石子含泥量符合质量要求。(3)细集料实验记录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编号试样质量m0(g)瓶、砂、满水质量m1(g)瓶、满水质量m2(g)砂样在水中所占的总体积V(cm3)表观密度平均值(/m3)1300.0865.0678.1113265026402300.0864.2677.11142630细集料的泥块含量编号1.18mm筛筛余试样的质量m1(g)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m2(g)泥块含量Qa(%)平均值(%)1200.0198.90.60.62200.0199.00.5(4)矿粉试样编号矿粉质量(g)矿粉水中体积(mL)矿粉煤油中体积(mL)亲水系数平均值15.002.02.50.80.85.002.02.50.8结论:因为矿粉的亲水系数0.81,所以所检验指标满足要求。4、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设计(1)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根据原始资料,选用AC-13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2)混合料级配范围:表2-1矿质混合料要求级配范围表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数%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10090-10068-8538-6824-5014-3810-287-204-154-8中值1009576.55337261913.59.56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图解法)(1)有碎石、石屑、砂和矿粉四种矿料,各集料通过百分率列于表2-2中。(2)设计级配范围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细粒式AC13-I要求的级配范围和中值列于表2-1。步骤1:绘制图解法用图,纵坐标取10cm表示通过量,横坐标取15cm表示筛孔尺寸。作级配曲线中值,并确定筛孔坐标。步骤2:将碎石、石屑、砂和矿粉的级配曲线绘制于图中步骤3:确定各集料所占比例。图2-1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图由图解法确定各种材料用量为碎石:石屑:砂:矿粉=31%:30%:31%:8%。步骤4 各种集料的用量比例校核与调整将合成级配绘于图2-2中,由图可以看出,调整后的合成级配曲线为一光滑平顺接近级配曲线下限的曲线。图2-2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与合成级配曲线图经过组合配合比的调整,各种材料用量为碎石:石屑:砂:矿粉=31%:30%:33%:6%如表2-3中括号内数字,并将合成级配绘于图2-2中,由图可以看出,调整后的合成级配曲线为一光滑平顺接近级配曲线下限的曲线。确定矿质混合料组成为:矿质组成配比:碎石:石屑:砂:矿粉=31%:30%:33%:6%表2-3矿质混合料级配校核与调整表材料组成筛孔尺寸(mm)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百分率(%)原料级配碎石100%10095230石屑100%1001001008119650砂100%10010010010094845924113矿粉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9690各矿质材料在混合料中的级配碎石31%(31%)31(31)29.5(29.5) 7.1(7.1)0(0)石屑30%(30%)30(30)30(30)30(30)24.3(24.3)5.7(5.7)1.8(1.8)1.5(1.5)0(0)砂31%(33%)31(33)31(33)31(33)31 (33)29.1(31)26.0 (27.7)18.3(19.5)7.4 (7.9)3.4 (3.6)0.9(1.0)矿粉8%(6%)8(6)8(6)8(6)8(6)8(6)8(6)8(6)8(6)7.7(5.8)7.2(5.4)合成级配100(100)98.5(98.5)82.1 (82.1)63.3 (63.3)42.8(42.7)35.8 (35.5)27.8(27.0)15.4 (13.9)11.1 (9.4)8.1(6.4)级配范围(AC-13)10090-10068-8538-6824-5014-3810-287-204-154-8级配中值1009576.55337261913.59.56注:括号内的数字为级配调整后的各项相应数值。5、沥青最佳用量确定(1)试件成型根据最低月平均气温:-7摄氏度.沥青材料选用AH-70。选择合适的沥青用量范围,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的沥青用量为5.0%-7.0%。采用0.5%间隔变化,与前计算的矿质混合料配合比制备5组试件,按规定每面各击实75次的方法成型。(2)马歇尔试验物理指标测定按上述方法成型的试件,经24h后测定其密度、孔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物理指标。力学指标测定测定物理指标后的试件,在60温度下测定其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并计算马歇尔模数。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2-4,并将规定要求的高速公路用细粒式J型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的技术标准也列于表2-4中供对照评定。表2-4马歇尔试验物理力学指标测定结果汇总表试件组号沥青用量(%)技术性质视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流值马歇尔模数15.02.3246.118.366.56.92331.925.52.3454.917.973.87.82433.536.02.3523.917.680.58.52633.246.52.3533.217.982.88.83029.357.02.3412.818.686.88.03521.1技术标准(GB 50092-96)-3-6不少于1570-857.520-40-(3)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根据表2-2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表,绘制沥青用量与视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矿料填隙率、稳定度流值的关系如图2-3。确定沥青用量初始值1:从图2-3得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6.5%。相应密度最大的沥青用最6.2%,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的中值沥青用量%。确定沥青用量初始值2:由图2-3的各指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综合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按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检查各项指标均能符合要求,由和综合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取=6.05%。当地气候属于温区,并考虑高速公路渠化交通,预计有可能出现车辙,再选择在中值与下限值之间选取一个沥青最佳用量。图2-3马歇尔试验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4)水稳定性检验采用沥青用量为6.05%和5.8%制备试件,在浸水48h后测定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表2-5。表2-5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结果沥青用量马歇尔稳定度浸水马歇尔稳定度浸水残留稳定度6.058.17.288.97.96.886.1从表2-5中试验结果可知,6.05%和两种沥青用量浸水残留稳定度均大于75%,符合I型沥青稳定土稳定性要求。(5)抗车辙能力校验同样,以沥青用量6.05%和5.8%进行抗车辙试验,试验结果如表2-6。表2-6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试验结果沥青用量试验温度试验轮压实验条件对应t1的变形量d1(mm)对应t2的变形量d2(mm)车轮往返碾压速度(次/min)动稳定度6.05600.7不浸水21.9722.52421145600.7不浸水16.5717.05421313从表2-6中试验结果可知,6.05%和两种沥青的动稳定度均达于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