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专业论文)有机金属盐类化合物改性沥青研究.pdf_第1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有机金属盐类化合物改性沥青研究.pdf_第2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有机金属盐类化合物改性沥青研究.pdf_第3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有机金属盐类化合物改性沥青研究.pdf_第4页
(化学工艺专业论文)有机金属盐类化合物改性沥青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3 7 3 1 本文研究了有机金属盐对沥青性质的影响,除采用了常规的测试 方法外,还采用了“s h r p ”推荐仪器,运用流变学的方法对改性沥 青的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基质沥青及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进 行了分析,并且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了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 关键词:改性沥青有机金属盐常规测试 流变学机理分析路用性能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p a p e r ,i n f l u e n c eo n o r g a n i c m e t a lc o m p l e xi n d u c e d r e a c t i o nw i t ha t m o s p h e r i co x y g e nt oa s p h a ki ss t u d i e d ,b e s i d e s r o u t i n et e s t ,a d o p ts h r pi n s t r u m e n t st oe v a l u a t ea n da n a l y s i s t h em o d i f i e dr e s u l tb ym e a n so f r h e o l o g y ,m e a n w h i l ea n a l y s i s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a n dc h e m i c a lc o n s t i t u e n to ft h eb a s i sa s p h a l ta n d m o d i f i e da s p h a l tt or e v e a lt h em o d i f i c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i nt h e v i e wo f c h e m i s t r y k e y w o r d s :m o d i f i e da s p h a l t ,o r g a n i cm e t a lc o m p l e x , r o u t i n et e s t ,r h e o l o g yt e s t ,m e c h a n i s ma n a l y s i s ,p a v e m e n t p e r f o r m a n c e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等级公路发展很快。据统计至1 9 9 9 年6 月,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 2 6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 总里程己达6 2 5 8 公里,主要以沥青路面为主。进入二十一世纪,我 国的公路建设将会有更大规模的发展。 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无接缝的连续式路面,由于其自身的诸多优 点,如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行车平稳,舒适,振动小,无扬尘,噪音 低以及便于维护等,多年来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但随着经济的发 展,交通量增大,车辆轴载重,高速和渠化,许多路面在远未达到设 计使用年限之前,便出现车辙、开裂、坑槽等破坏现象,不得不大规 模维修罩面,即使使用重交通沥青以及进口沥青也不能满足需要。因 此采用各种方法对沥青进行改性及采用配套的路面新结构,以提高路 面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已成为各国公路研究者面l 临的 迫切问题。 我国的石油沥青,由于受油源及生产工艺的限制,含蜡量普遍较 高,温度敏感性大,高温易产生车辙,低温易开裂,耐久性差,难以 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自“七五”以来,我国已开采并炼制了几种 优质稠油沥青,如克拉玛依( k l m ) 、欢喜岭( h x l ) 、盘锦( p j ) 、 辽河( l h ) 、单家寺等重交通石油沥青,但我国重交通石油沥青产量 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据资料报道【1 】,1 9 9 5 年国产道路沥青 为2 7 1 万吨,其中重交通沥青1 6 6 万吨,进口沥青3 0 万吨。到1 9 9 9 1 。磁瓢魏;4 ; 奎堕里三查堂堡主堂垡堡壅 年,国产道路沥青可达3 0 0 万吨,年,其中重交通沥青2 2 2 5 万吨, 年,而道路沥青总的需求量可能达4 0 0 - 4 5 0 万吨,年,再加上油源相 对不足,分布不均匀、运输困难等问题,高等级公路用重交通沥青需 求矛盾日益明显。 于是,如何对国产的中、轻道路沥青进行改性,使其适应我国现 代交通特点,同时又可以满足某些特殊路段,如机场道面、桥面铺装 层、排水路面、开级配抗滑路面等的要求,成为摆在我国道路研究者 面前的严峻问题。 十多年来,我国在改性沥青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研究者们投入 了大量心血,开发并生产了不同的优质沥青。改性沥青应用于工程实 际,具有很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综上所述,系统研究改性沥青,使改性沥青应用于工程实践,解 决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对重、优沥青相对短缺矛盾,促进路面新技 术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路交通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将具有重 大意义。 1 -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在改性沥青的研究及应用方面起步较早,从本世纪三十年代 起,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就有不少西方国家采用橡 胶粉改性沥青铺筑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路面。到六十年代就已经深入 到树脂、橡胶改性沥青的研究和应用。到目前,已在此领域取得了很 大的进展。国际上著名的生产和供应沥青的公司,如壳牌、埃索、加 德士等已能生产和供应大量固定品牌的改性沥青,另外发达国家在改 性沥青的生产设备开发和改性工艺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 2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改性机理上,由于沥青材料自身的复杂性,至今仍未有突破性进展, 这将使改性沥青的研究带有部分不确定性。 尽管沥青供应商在优化沥青加工工艺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 作,为适应使用目的而生产了不同的优质沥青,即使如此,沥青仍存 在着适应范围窄,高低温性能均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这就促使使 用者对沥青改性,以使其满足道路在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在我国这 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国内由于长期以来公路交通发展的滞后,从八十年代以后,我 国的改性沥青研究才开始发展,但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的改性沥青研究 - 发展较快。 目前用于改善沥青性能的改性剂种类繁多,据统计成型商品就有 四十多种。但无论使用何种改性技术,不外乎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在基质沥青中掺加改性剂,改性剂与基质沥青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从而改善沥青某些方面的性能嘲;以工艺技术、设备为核心,对基 质沥青进行改性。 根据改性剂对基质沥青所起的作用,可以把改性剂分为四类: 改善沥青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耐疲劳性的聚合物类;改善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抗剥落剂;抵抗其老化的抗老化剂;在沥 青中添加矿物填料。以上各种改性剂从不同方面改善了沥青的路用性 能。现分述如下: 聚合物类改性剂 聚合物作为改性剂是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改性剂。它又分为以 下几类: 3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橡胶类:如天然橡胶( n r ) 、废旧橡胶( d r ) 、再生橡胶( r r ) 、 丁苯橡胶( s b r ) 、氯丁橡胶( c r ) 、丙烯酸丁二烯胶( a b r ) 、异 丁基胶( h r ) 、乙丙胶( e p d m ) 、丁二烯胶( b r ) 、异丁烯异戊二 烯共聚物( i ir ) 、聚异戊二烯( ir ) 、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 s i r ) 、 硅橡胶( s r ) 、氟橡胶( f r ) 、环聚乙醇共聚物、聚丙烯酸酯等,在 我国应用较广且工艺成熟的是s b r 、c r 及废橡胶粉等。据文献报 道:s b r 改性沥青可在沥青中形成一种共轭结构而使沥青具有新的 力学性能。橡胶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和较高的粘结力,事 实证明:橡胶沥青用途广泛,可用作各种沥青路面胶结料、粘结层和 应力吸收层。 树脂类:树脂是由许多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的。作为沥青改性 剂的树脂有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 p e ) 、聚丙烯( p p ) 、无规聚丙 烯( a p p ) 、聚氯乙烯( p v e ) 、丁晴胶( n b r ) 、乙烯一醋酸乙烯共 聚物( e ,a ) 和聚酰胺等,其中以p v e 、n b r 、e v a 的应用较为成 熟;热固性树脂,如环氧树脂等,研究和实践表明:树脂类改性沥青 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但对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无 明显改善,适用于对沥青低温性能要求不高的温和地区。 热塑性橡胶:即热塑性弹性体,如s b s 、s i s 和聚脂弹性体等。 热塑性弹性体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可兼顾沥青的高低温 性能。其中s b s 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沥青改性剂,其工艺 也比较成熟。 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沥青与集料尤其是酸性集料易产生剥离,在沥青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4 i 箍蕊弧蠢。;i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有机金属皂、有机胺、消石灰等能有效地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国内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研究沥青抗剥落剂,目前已大量应用。 抗老化剂 沥青在太阳光、氧和热的作用下,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氧继续 作用,产生过氧自由基,沥青中发生了反应,组分发生变化,使沥青 变硬、变脆,加上行车载荷的作用,导致沥青膜开裂。如果在沥青膜 中加入抗氧化剂,即可打断自动氧化的连锁过程,降低老化速度,延 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目前常用的抗老化剂有两种嘲:芳香胺和受阻酚, 除此之外,还有可以起到防老化作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光屏蔽剂及淬 灭剂等。 在沥青中添加纤维矿物填料 在沥青中添加纤维矿物碳黑、硫磺、石棉、木质素等填料能够对 沥青进行选择性吸附,特别是对沥青中分子量较小的可溶质如蜡分, 将更易被吸附在孔内,而大分子、较重的可溶质馏分将依然留在沥青 中,正是这种选择性吸附,使得加入填料后沥青中游离蜡分含量降低, 提高了沥青质含量,改善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h 3 。我国在这方面研究 才刚刚起步,同济大学曾采用碳黑与s b s 做复合改性沥青。另外, 还可以在沥青中加入玻璃纤维格栅、塑料格栅、土工布等对沥青进行 物理改性,以提高沥青的抗拉强度,增强韧性,有效地减少车辙,防 治反射裂缝。 除了在沥青中掺加改性剂,改善其路用性能外,还可以对基质 沥青进行处理,以提高其性能,如氧化沥青、泡沫沥青等。另外,复 合改性沥青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沥青改性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当然在沥 5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青中掺加改性剂和采用各种工艺条件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这两者并 不是相互独立的,奥地利专利n o v o p h a l 改性沥青技术即把两者有 机地结合起来。 以上种种改性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沥青中添加某些外掺剂,使 沥青的组分比例及胶体结构发生改变,影响沥青某一方面的性能“ 7 、“,是一种物理改性。改性沥青的性质是改性剂与基质沥青性质 的综合体现,即它们组成的是一种混溶结构,两者并不发生化学反应, 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沥青的性能。尽管物理改性可以改善沥青的某些性 能,但是对各种聚合物沥青的改性效果及改性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可 知这些物理改性方法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高聚物改性剂与沥青的混合只是一种简单的混溶,并不能改 变沥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因此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沥青的路用性能。 大批量生产聚合物改性沥青时,由于搅拌时间长,温度高, 易使沥青发生老化;并且一般搅拌设备不易使搅拌均匀,施工工艺有 一定的难度,同时耗费能源较多。 物理改性沥青放置时间较长,改性剂有时会与沥青发生离 析,为此必须掺加某些分散剂或现场制作后立即使用,这样不仅增加 生产费用,而且限制了它的使用。在缺乏专用的改性沥青设备时,无 法采用这种改性方法。 由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种种不尽人意,促使人们在改性剂方面不 断探索。本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日本等相继研究出采用化学改性 剂改善沥青路用性能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从沥青内部着手研究,根据 沥青中所含的活性基团的种类,按需要选择合适的改性荆或单体,通 6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过催化剂或交联剂的作用,使与沥青发生接枝、交联反应,改变沥青 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改善沥青的路用性能。 本论文研究的课题是以有机金属盐作为催化剂,利用空气中的 氧,使沥青中的部分活性组分发生选择性氧化交联,从而达到改善沥 青性质的目的。 美国是最早研究金属盐改性剂的国家,美国专利认为一些金属 盐,阳离子可以是i 族、族、v 族、族和族金属及稀土金属, 阴离子包括广大一类有机酸或无机酸根离子,包括卤化物或许多无机 氧化物的盐。它可以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美国专利【1 1 j 列举了一 种铅皂,在有所需有机酸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加热氧化铅形成铅皂, 然后把铅皂加入沥青稀释液或乳化液中,以改进它们对集料的粘附 性。美国专利1 1 2 “3 1 公布了高分子量重金属盐加入沥青中,可以作为 沥青混合料的分散剂,防止氧化沥青路面产生裂纹。另外法国专利【1 4 】、 奥地利专利n5 1 均有类似盐类改性的方法。另有美国专利披露加入沥青 重量o 0 1 0 5 的有机m n 、f e 化合物能在较低的路面固化温度 下,显著提高最终固化了的路面之压缩、弯瞳和抗疲劳强度。 这些金属盐改性剂可以改善沥青某一方面的性能,但人们还未 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 尽管各种改性剂种类名目繁多,但成为产品并应用于实际的并 不多,尤其是在改性机理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改性沥青的开发应用。 目前,掺加改性剂,使沥青自身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 达到改善沥青自身性质的目的,这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文献报道。本论 7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选题研究的有机金属盐改性剂避免了改性沥青制作工艺、设备上的 繁琐,以及使用改性沥青前的离析等问题,通过氧化交联直接达到改 善沥青性质的目的。 1 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中所采用的改性剂是一种对沥青起催化氧化作用的物质。 沥青组分的组成和化学结构比较复杂,由于受分析技术的限制,把沥 青组分分离为纯粹的单体较为困难,一般只是按其在不同有机溶剂中 的溶解性,把它分成几个化学性质相近的组分。从化学结构上来讲, 石油沥青主要是由含有氧、硫、氮的高度缩合的芳香环和带有若干环 烷环及数目不等的烷侧链所组成,它带有一些活性基团,如不饱和双 键、羟基、羧基、氨基、亚氨基等。通过催化氧化,从微观上改变沥 青中各组分的存在形态,促使沥青中上述活性基团交联或断裂,宏观 上改善沥青物理力学性能,达到改性的目的。 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 1 ) 合适改性剂的筛选; ( 2 ) 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 3 ) 改性沥青改性机理探讨和其路用性能的研究; ( 4 ) 基质沥青对改性沥青的影响: 采用的研究途径有: ( 1 ) 研究有机金属盐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 2 ) 研究不同金属盐对同一种沥青的改性效果: 8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研究不同沥青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4 ) 研究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以指导后期的改性工艺。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外改性沥青的研究重点均侧重于改善沥青 某一方面的性能,即寻找一种改性剂,它在提高某一方面性能的同时 不致使其它性能降低,本论文研究选用一种性能较差、含蜡量高的胜 利6 0 沥青,同时也选用一种品质较好的兰炼9 0 沥青,以比较两者 的改性差异。 9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石油沥青的基本知识 改性沥青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筑路材料,其性质是沥青和改性剂 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改性剂对沥青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而同一种 改性剂对不同的基质沥青也会产生不同的改性效果。因此,充分了解 沥青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与路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研究 改性沥青的基础,也是选择改性剂的关键。 2 m l 石油沥青的组成 2 1 1 元素组成 石油沥青是由多种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非金属 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8 0 - 8 7 ) 和氢 ( 1 0 - 1 5 ) 以及一些非烃元素氧、硫、氮( 1 0 0 1 6 0 选用这两种沥青的目的是为了考察这种改性方法对于不同沥青 的改性效果,进而评价出可适用的沥青及使用的环境条件。 从表3 1 中数据可以看出,这两种沥青性能差别较大。针入度 数据表明:s l 6 0 沥青针入度对温度的变化率远大于l l 9 0 沥青,且 s l 沥青各温度下的延度均小于0 5 2 9 3 规范规定的标准,表明该沥 青的变形能力较差,特别是在低温下,该沥青显得特别“脆”。而l l 沥青各项指标均符合0 5 2 9 3 的有关规定,而且低温下还有较好的 延展性及较小的粘度( 5 。c 时针入度为1 2 7 ) ,但从表中可以看出其 软化点稍低,将会对高温性能有一定影响。另外从含蜡量指标来看, l l 沥青符合重交通沥青的有关规定,而s l 沥青含蜡量高达8 ,远 大于规定的要求。沥青中蜡含量偏高对沥青性质影响很大,它很可能 是导致沥青低温性能较差的直接原因。蜡的化学组成为c :。一c 。的正 构和异构烷烃。蜡对沥青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蜡含量、蜡本身的化 学结构和组成以及它与沥青中其它组分的作用都将影响沥青的性能。 研究表明【1 6 】,随着含蜡量的增加,沥青软化点略有上升,感温性增强。 低温下,蜡呈结晶析出,其分散的晶体将会成为应力集中点,在一定 的拉伸速率下,容易呈脆性断裂。但也有研究指出,蜡分为芳香蜡和 1 6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饱和蜡,饱和蜡对沥青的感温性及低温性有不良影响,而芳香蜡却表 现出与此不同的特性,这说明蜡含量的高低,并不能成为沥青质量优 劣的唯一依据,本研究中s l 沥青中的蜡确实对沥青性质有不良影响。 3 2 2 改性剂 试验中采用的改性剂是在实验室中合成的,其原料一部分系试 剂,一部分为工业产品。实验中基础原料选用三种,分别标记为a 、 b 、c ,金属盐为含有锰、铁、铅、锌、铜离子的盐类。经过比较, 基础原料b 与金属盐得到的产品,其制备工艺过程较基础原料a 、c 简单,而且原料易得、收率高、经济性好。因此,选用原料b 得到 的产品作为本论文研究的改性剂。 3 3 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 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直接影响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本课题经 过大量的试验,确定出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如下:将基质沥青在 1 3 0 1 4 0 c 下加热脱水,在高强度搅拌机搅拌下,将改性剂缓缓加入 沥青中,保持沥青温度1 6 0 ( 2 ,搅拌1 5 m i n ,使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物 质所产生的气泡完全消除。 改性剂加入基质沥青后,反应较为剧烈,体积膨胀,因此制备 改性沥青时,反应器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反应时发生溢锅现象。 改性沥青的制备过程应严格控制温度,温度太低,起不到改性效果; 温度太高,沥青易老化,改性剂也会发生分解,实验误差较大。因此 改性沥青的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 6 0 1 6 59 c 范围内。 另外,改性沥青的制备也应严格控制反应时间,由于本课题旨 在做一些前期的探索性工作,最佳的反应时间暂未确定,但是如果改 1 7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时间过短,可能反应不完全,起不到改性作用。因此,本课题中一 些实验模拟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过程,对沥青及改性沥青进行薄 膜加热。 3 4 试验方法 3 4 1 沥青及改性沥青的试验方法 ( 1 ) 常规指标:本课题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 t j 0 5 2 - - 9 3 进行有关项目的测试。采用“八五”攻关关键性指标感 温性指数p l 、高温指标、1 - 啪、低温指标t 1 :、以及“八五”攻关提出 的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来评价改性沥青的性质。 ( 2 ) 沥青及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分析 本课题对沥青及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分析,采用聚集态结构( d s c ) 分析,以求进一步了解沥青及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形态,探索改性沥 青的改性机理。 ( 3 ) 沥青及改性沥青的流变性分析 采用旋转粘度仪测定沥青在1 2 0 1 7 0 c 下的粘度。用动态剪切 流变性质研究沥青及改性沥青的动态粘弹行为,用弯梁流变试验测试 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质。 1 8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沥青及改性沥青的常规指标分析 本实验中为了区分改性过程中纯粹由于加热而引起基质沥青性质 的改变,除了对基质沥青进行测试外,还对其进行了空白对照试验, 即将基质沥青取同样量,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后,测其各项指标,以便 更为准确地评价改性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初选实验中选用的改性剂 剂量分别为1 5 、2 、2 5 ,将改性剂加入1 6 0 的沥青中,强 力搅拌1 5 分钟。 仁1初选试验结果分析 4 1 1 常规指标测试及分析 两种沥青分别加入单一改性剂与复合改性剂,复合改性剂的复配 比例如表中所示,改性沥青常规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见表4 1 、4 2 。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 5 m i n 的加热改性过程对沥青自身性质影响 不大,两种沥青改性后各个温度下针入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 随着改性剂剂量的增加,针入度增大得比较明显;同时,改性后沥青 的软化点略有所下降,表4 1 、表4 2 数据有类似规律;此外,s l 6 0 沥青1 5 c 延度有增加的趋势,l l - 9 0 改性沥青的延度变化不明显。 将表4 _ 1 、表4 - - 2 中针入度数据回归分析后,列于表4 3 、4 - 4 。 由表4 4 中s l 基质沥青及15 m i n 改性过程的改性沥青回归数 据可以看出:s l 改性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 i 值均大于基质沥青的p i 值,但与加热1 5 m i n 的基质沥青相比,有些种类的改性沥青p i 值反 1 9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 1l l - 9 0 沥青系列的物理性胎指标 剂量针入度( 0 1 m m )软化点 延度( c m ) 名称 ( ) 5 1 5 2 5 3 0 ( ) 5 1 5 2 5 l l01 2 73 18 8 81 5 6 34 7 58 9 1 0 0 1 6 0 l l 加热 01 2 23 0 88 7 81 5 1 84 7 71 1 5 1 0 0 1 6 0 1 5 m n 21 2 33 2 79 2 81 6 534 6 89 9 1 0 01 4 1 m n1 53 2 39 2 21 6 6 5 4 6 91 1 4 1 0 0 1 6 0 2 51 2 83 2 79 41 6 6 8 4 5 91 4 9 1 0 0 1 6 0 21 4 23 49 6 51 6 7 34 6 01 3 0 1 0 01 4 3 3 m n :f e 1 51 3 33 2 79 91 6 7 5 4 6 41 1 5 1 0 0 1 6 0 ( 1 :1 ) 2 51 4 33 7 31 0 4 81 8 3 3 4 6 01 6 6 1 0 0 1 6 0 21 2 33 6 1 0 2 31 7 64 6 61 2 0 1 0 0 1 6 0 m n :p b 1 51 1 53 7 1 9 41 7 14 6 51 4 6 1 0 0 1 6 0 ( 1 :1 ) 2 51 2 23 7 51 0 31 7 8 84 6 3 1 6 1 1 0 0 1 6 0 21 4 23 4 79 91 7 1 54 7 01 1 6 1 0 0 1 6 0 m n :z n 1 51 4 33 6 7 1 0 1 51 7 24 7 01 3 0 1 0 0 1 6 0 ( 1 :1 ) 2 51 4 53 5 31 0 2 31 7 6 3 4 6 12 0 1 1 0 0 1 6 0 21 4 93 7 81 0 4 31 7 2 74 6 71 8 3 1 0 0 1 6 0 m n :c u 1 51 63 8 81 0 3 61 7 1 24 7 01 0 1 1 0 0 1 6 0 ( 1 :1 ) 2 51 6 44 0 2 1 1 3 41 8 2 74 6 21 5 6 1 0 0 1 6 0 21 4 83 8 71 0 6 71 8 4 7 4 6 31 2 4 1 0 01 5 1 3 m n :f e :z n 1 51 4 23 81 0 7 51 8 2 8 4 6 21 1 0 1 0 0 1 6 0 ( 2 :1 :1 ) 2 51 5 24 0 51 0 8 11 8 5 4 6 41 5 0 1 0 0 1 6 0 21 4 23 7 81 0 2 71 7 7 8 4 6 51 1 2 1 0 0 1 6 0 m n :c u :z n ( 2 :1 :1 ) 1 51 5 83 6 81 0 2 31 7 6 2 4 6 81 4 7 1 0 0 1 6 0 2 51 63 9 5 1 1 1 81 7 84 6 51 4 7 1 0 0 1 6 0 21 3 73 61 0 41 8 4 5 4 6 52 0 5 1 0 0 1 6 0 m n :p b :z n 1 51 3 33 4 21 0 1 21 7 5 5 4 6 51 5 3) 1 0 0 1 6 0 ( 2 :1 :1 ) 2 51 4 73 6 21 0 7 51 7 9 54 6 4 1 4 5 1 0 0 1 6 0 t ,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 _ _ 2s l - 6 0 沥青系列物理性能指标 剂量 针入度( o 1 m m ) 软化点 延度( c m ) 名称 ( ) 5 1 5 2 5 3 0 ( ) 1 5 2 5 s l05 71 7 55 2 31 0 45 0 22 4 39 1 0 s l ) j i 热 o6 51 8 35 2 71 0 15 0 62 5 08 0 0 1 5 m i n 252 1 75 5 31 0 4 74 9 89 10 m n1 57 72 2 85 4 31 1 2 75 0 53 6 0 8 4 2 2 57 32 1 36 0 71 1 5 74 9 83 2 77 4 0 27 82 3 76 0 71 1 4 74 8 94 1 08 8 8 m n :f e 1 57 32 0 36 61 1 5 74 9 13 6 0 9 1 3 ( 1 :1 ) 2 582 3 37 0 71 3 34 8 83 3 39 8 1 292 1 55 8 51 2 0 74 9 73 1 38 3 8 m n :p b 1 592 2 75 1 31 0 1 54 9 03 7 5 ) 1 0 0 ( 1 :1 ) 2 59 52 65 5 71 0 84 8 13 5 7 1 0 8 29 72 4 75 8 81 1 5 34 9 6 2 4 39 1 3 m n :z n 1 51 96 6 51 1 9 74 9 22 5 2 1 0 0 ( 1 :1 ) 2 58 32 0 55 5 51 1 04 8 52 8 7 9 8 0 28 52 25 91 1 44 9 92 6 77 4 8 m n :c u 1 51 1 32 27 2 31 0 5 74 9 03 1 o 1 0 0 ( 1 :1 ) 2 51 2 22 3 37 0 71 1 9 84 8 73 4 09 3 6 21 1 52 27 41 1 3 84 9 03 0 0 9 9 8 m n :f e :z n 1 59 82 1 76 81 1 44 8 93 4 3 7 5 0 ( 2 :1 :1 ) 2 51 0 32 2 57 2 41 2 4 54 8 22 3 0 9 7 7 21 0 42 1 85 91 1 3 74 9 52 9 7 7 9 2 m n :c u :z n 1 592 1 26 01 1 2 35 0 22 8 2 9 3 0 ( 2 :1 :1 ) 2 58 72 3 46 8 51 2 0 34 9 52 9 0 9 77 26 32 1 36 51 0 2 74 9 4 2 6 39 3 7 m n :p b :z n ( 2 :1 :1 ) 1 572 0 76 7 89 24 9 2 2 5 3 1 0 0 2 582 16 5 81 0 04 8 52 3 7 1 1 4 4 2 1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 _ _ 3l l 9 0 沥青系列的针入度回归p i 体系的诸项指标 剂量 a 相关系数t 8 t 12 名称 kp i ( )( x 1 0 4 ) r ( )( ) l l04 3 6 30 8 6 6 30 9 9 8 8 2- 0 5 74 6 7 1 8 0 l l 加热 04 3 8 40 8 5 2 90 9 9 9 3 70 6 04 6 81 7 6 1 5 m i n 24 4 9 8o 8 5 4 20 9 9 9 5 60 7 74 5 61 7 2 m n1 54 7 2 10 7 9 7 0o 9 9 9 5 41 0 74 4 61 5 2 2 54 4 5 50 8 6 8 90 9 9 9 2 3- 0 7 04 5 71 7 7 24 2 9 30 9 1 8 00 9 9 8 7 70 4 74 6 21 9 5 m n :f e 1 54 4 3 70 8 8 2 60 9 9 8 8 80 6 84 5 51 81 ( 1 :1 ) 2 54 4 2 30 9 2 3 40 9 9 9 5 90 6 64 4 81 91 24 6 1 10 8 6 0 90 9 9 9 9 80 9 2 4 4 31 7 0 m n :p b 1 54 6 0 60 8 4 5 50 9 9 8 7 80 9 24 4 71 6 6 ( 1 :1 ) 2 54 6 3 20 8 6 3 00 9 9 9 7 50 9 54 4 01 6 9 24 3 3 60 9 1 7 70 9 9 9 0 10 5 34 5 81 9 3 m n :z n 1 54 3 2 20 9 3 0 20 9 9 9 7 3- 0 5 14 5 71 9 7 ( 1 :1 ) 2 54 3 5 50 9 2 4 80 9 9 8 9 20 5 64 5 41 9 4 24 2 6 80 9 5 1 40 9 9 9 7 80 4 3 4 5 72 0 4 m n :c u 1 54 1 2 40 9 8 7 20 9 9 9 6 1一o 2 04 65 2 2 0 ( 1 :1 ) 2 54 2 2 10 9 9 2 40 9 9 9 5 10 3 6 4 5 32 1 6 24 3 7 40 9 4 3 00 9 9 9 7 2o 5 94 4 81 9 8 m n :f e :z n 1 54 4 4 10 9 2 3 70 9 9 9 8 7 一o 6 84 4 6。1 9 0 ( 2 :1 :1 ) 2 54 3 2 20 9 6 2 10 9 9 9 8 80 5 1 4 4 92 0 4 24 3 7 30 9 2 7 9 0 9 9 9 8 1- o 5 84 5 21 9 4 m n :c u :z n 1 54 1 9 70 9 6 8 2 0 9 9 8 5 80 3 24 6 12 1 2 ( 2 :1 :1 ) 254 2 2 40 9 8 2 909 9 9 5 5 0 3 64 5 52 1 4 24 5 1 10 8 9 8 30 9 9 9 4 7 0 7 84 4 41 8 2 m n :p b :z n 154 4 9 5o 8 8 4 00 9 9 9 3 6 07 64 4 91 7 9 ( 2 :1 :1 ) 2 54 3 8 20 9 3 1 20 9 9 9 1 1 0 6 04 5 01 9 4 i 蓉撼撼。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 _ 1 4s l - 6 0 沥青系列的针入度回归p i 体系的诸项指标 剂量a 相关系数kt 12 名称 kp i ( ) ( x l o 一2 ) r ( )( ) s l04 9 8 4o 4 9 9 2o 9 9 9 2 914 14 8 28 4 s l j j i 热 04 7 1 8o 5 6 5 70 9 9 9 1 91 0 74 9 51 0 3 1 5 r a i n 25 1 5 10 4 8 3 7 0 9 9 5 3 81 6 14 7 07 9 m n1 54 5 0 40 6 6 3 90 9 9 0 1 50 7 74 9 7 1 3 0 2 54 7 4 7 0 6 1 9 50 9 9 9 4 11 1 14 8 11 1 4 24 5 8 10 6 6 8 40 9 9 8 9 6 一o 8 84 8 81 2 9 m n :f e 1 54 8 3 0 0 6 0 7 80 9 9 9 4 9一1 2 24 7 51 0 9 ( 1 :1 ) 2 54 8 5 60 6 5 0 4 0 9 9 9 5 8- 1 2 54 6 41 1 8 24 4 3 3 0 7 0 2 70 9 9 5 5 7- o 6 74 9 61 4 1 m n :p b 1 54 0 8 30 7 4 1 2 0 9 9 6 4 40 1 45 3 01 6 2 ( 1 :1 ) 2 5 4 0 7 80 7 7 8 40 9 9 6 4 70 1 35 2 1 1 7 1 24 1 9 30 7 6 6 4 0 9 9 7 2 50 3 15 1 01 6 4 m n :z n 1 55 3 4 50 4 7 9 4 0 9 9 9 8 81 8 34 5 3 7 5 ( 1 :1 ) 2 54 4 2 3 0 6 7 4 80 9 9 7 1 5一o 6 65 0 4 1 3 5 2 4 4 4 60 6 9 1 30 9 9 8 2 7- 0 6 94 9 7 1 3 8 m n :c u 1 54 0 3 40 8 1 3 2 0 9 9 2 9 0- 0 0 65 1 81 8 2 ( 1 :1 ) 2 54 0 3 40 8 3 9 0 0 9 9 2 7 2- o 0 65 1 21 8 8 24 1 2 1 0 8 0 9 50 9 9 1 8 90 2 05 0 81 7 7 m n :f e :z n 1 54 3 2 60 7 4 3 1 o ,9 9 6 8 2- 0 5 24 9 91 5 3 ( 2 :1 :1 ) 2 5 4 3 9 20 7 5 6 40 9 9 5 9 5- 0 6 14 8 9 1 5 4 24 1 2 0 0 7 7 3 10 9 9 4 1 20 2 05 1 7 1 6 8 m n :c u :z n ( 2 :1 :1 ) 1 54 3 6 2 0 7 0 9 40 9 9 7 4 2一0 5 75 0 3 1 4 ,4 2 54 5 6 2 0 7 0 0 80 9 9 9 6 60 8 64 8 3 1 3 6 24 8 7 8 0 5 7 3 4o 9 9 6 9 21 2 84 7 8 1 0 1 m n :p b :z 几 1 54 6 0 6 0 6 2 5 50 9 9 6 8 50 9 24 9 5 1 19 ( 2 :1 :1 ) 2 54 4 7 1 0 6 7 2 50 9 9 9 0 10 7 34 9 9 1 3 3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较小,t 8 。的变化规律与此相似。改性后s l 沥青的当量脆点普遍 降低,表明经过1 5 m i n 改性过程对沥青的低温性能有较好的影响。 由p i 值来看:m n 、p b 复合改性,m n 、c u 复合,m n 、c u 、z n 复 合及m n 、f e 、z n 复合改性剂对沥青的温度稳定性有一定的提高。 如表4 3 中l l 沥青及改性沥青回归数据分析可知:改性后沥青的 温度稳定性变化不太明显,有的改性沥青的温度稳定性甚至有所下 降,软化点、当量软化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m n 、z n 复 合,m n 、c u 复合以及m n 、c u 、z n 复合改性效果较好,当量脆点 下降较多,但此结果不能完全反映改性效果,因为本课题中所用的改 性剂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沥青分子进行催化氧化,促使沥青分子 结构发生改变,而达到改善沥青自身性质的目的,这并非一种简单的 物理混合,显然,1 5 m i n 的改性时间较短,改性剂远没有起到应有的 作用。 4 1 2 改性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掺加改性剂后沥青性质没有明显改善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改性时间较短,改性剂没有在沥青中得到很好的分散,未起 到真正的改性作用。 本实验中所用的改性剂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加入沥青后,改 变了沥青中各组分的比例关系及互溶性,使沥青的胶体结构发生变 化,表现在宏观上沥青性能有一定改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加入改 性剂后,沥青发生了完全不同于由于单纯的加热而引起的沥青性质变 化( 改性沥青测试结果与空白试样进行对比可以看出) 。 部分改性剂在未真正起作用前,在沥青中充当物理填料的作 2 4 瀚蠢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 只有少部分沥青分子与氧接触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4 1 3 改性方法确定 通过对不同计量的改性剂的改性效果的考察可以看出,在短时间 ( 1 5 m i n ) 的改性过程中,剂量的变化似乎对改性效果影响不大。考 虑到改性沥青样品组合数量过多,相应地使考察工作量加大,同时也 考虑到经济性以及改性剂具有长期老化性,因此对以上改性沥青进行 筛选后,将改性剂掺入量为1 5 的改性沥青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鉴于以上原因,同时考虑到本课题采用的改性剂对沥青的改性作 用主要是在有充足氧存在的条件下,改性剂对沥青进行催化氧化,因 此,对改性沥青进行薄膜加热,模拟沥青与集料的拌和过程中沥青与 集料裹覆呈一薄层,温度控制在1 6 0 c ,在与氧有充分接触的情况下, 进一步考察改性剂对沥青性质产生的影响。 4 2 沥青及改性沥青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4 2 1 改性沥青的温度稳定性分析 沥青材料的温度感应性( t e m p e r a t u r e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 ,简称感 温性,它是决定沥青使用时的工作性,以及应用于路面中的服务性的 重要指标,感温性的研究e t 益为研究者们所重视。评价沥青感温性的 方法很多,主要有p t i 、v t l 、p i 及p v n 法等,其中以针入度指数 p i 最常用。在“七五”和“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攻关) 一“高 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重交通沥青面层和抗滑表层的研究”和“道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中对国产沥青的感温性问题 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由针入度一温度回归方程 l o g p = a t + k( 4 1 ) p 一针入度,0 1 m m ;卜温度,;a ,k _ 一回归系数 得到的针入度一温度感应系数a 值确定的p l 值以及由式( 4 1 ) 得 到的当量软化点t 。和当量脆点t 1 :具有实用价值,能够反映国产沥 青的感温性。 p i :_ 2 0 百- 5 0 0 a ( 4 - - 2 ) l + 5 0 a l 。:1 9 8 0 0 - k :2 9 0 3 1 - k ( 4 - - 3 )1 8 ” aa 、。 i := 半= _ 0 0 7 9 广2 - k ( 4 - - 4 ) 两个系列沥青经薄膜加热改性后,与基质沥青及相同条件下的 空白试样比较,有明显差别。显然薄膜加热后沥青中发生了不同于单 纯加热引起的变化,同时与1 5 m i n 加热改性沥青的数据相比也有明 显不同。经薄膜加热后的改性沥青物理性能列于表4 5 、4 6 ,其 针入度回归结果列于表4 7 、4 8 。 两种基质沥青经薄膜加热后,针入度明显下降,而掺入了改性 剂的沥青针入度下降得更加明显,这表明在薄膜加热条件下,沥青在 催化剂存在下与氧充分作用后,沥青中的一些分子选择性交联,使沥 青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粘度明显增大。从表4 8 中s l 沥青及 :瓢 i 警囊戮l 浅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 _ _ 5l l 9 0 沥青经薄膜加热后物理性能数据表 指标 针入度( 0 1 m m ) 软化点 延度( c m ) 谢挣5 1 5 2 5 3 0 ( ) 1 5 l l 1 273 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