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基于w小学的调查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基于w小学的调查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基于w小学的调查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基于w小学的调查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基于w小学的调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基于w小学的调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参与的学校教 育科研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成为共同的追求。教育实践工 作者希望通过科研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本文以 w 小学为案例,通过访谈教师和科研管理人员,了解了 w 小学教育科研 内容、目的、研究方法、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 w 小学教师 对科研的态度与评价、科研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情 况。 通过总结调查资料,分析出 w 小学以下五个方面的科研特点: (1)校领导高度 重视教育科研,科研目的定位在校本问题; (2)研究内容“小” 、 “真” 、 “精” , 研 究方法多样化; (3)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加深,形成全员参与的研究状况; (4)形成自由、开放的良好研究氛围; (5)科研管理强调重心下移、服务为主。但 同时也发现,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运用的具体培训;科研与教研工作的关 系还需进一步明确;科研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科研经费支持力度不够;科研研究缺 乏长期规划等问题。 本文对以上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针对于 w 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相关 对策,为 w 小学科研的深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 教育科学研究 现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on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and curriculum reform, it is the paid more attention that the primary education practice workers participate the school educational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 promotes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talizes schools are become a common pursuit. the primary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ers hope to improve schools level and enhance th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by educational research. this thesis takes the w primary school as a case, interviewing with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officers, we know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content, goal,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existed main problem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of the w primary school. and the w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 and appraisal to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we also understand their element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knowledge and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ability and so 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vestigation material, the thesis summarizes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w primary schools educational research, as follows: (1) the school leaders attach importance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goal focus on the practical questions; (2) the research content is “small”,” real” and “fine”, there are diversif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3)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deeply, forming the whole staff to participate the research situation; (4) it is formed free, opening and good research atmosphere; (5) research management emphasis on service. but the thesis also found that the teacher lacks trainings of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knowledge and metho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eaching research must further be clear;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is imperfect; research funding support is not enough;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lacks long-term plan, and so on. this thesis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and it is putting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w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al research work,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w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al researchs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al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独创性声明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 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小学教育科研蓬勃发展,很多学校已经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一些教 育实践工作者也认识到科研对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但在科研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 题,有些科研偏离原来的研究目的,沦为学校的形象工程,有些科研成为教师们的 负担,致使教师们对科研产生了偏颇的认识,阻碍了科研的正常发展。为什么会出 现这些问题呢?为什么以往的研究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确定了这一选题, 希望能在对 w 小学教育科研实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在继承有关小学教育科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 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对改进小学教育科研现状作进一 步的探索。例如,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什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内容?应该采用 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他们的研究与大学教师“经院式”研究有何不同?如何培养和 提高教师科研的能力?如何建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如何完善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 价机制?如何进行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为今后小学 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与观念上的支持与参照。 1.2.2 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 w 小学教育科研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目前 w 小学教育科 研的实际情况,如教师对科研的态度与评价,对科研知识、研究方法掌握的程度, 对科研的困惑、建议与期望等方面的情况;了解 w 小学科研的目的、内容、组织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式、管理体制以及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通过调查访谈获得第一手原始资料, 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老师在研究意识、研究能力、研究方法等方面 存在的问题,总结 w 小学在研究目的、内容、科研管理、研究评价制度、成果推广 及学校教育科研模式的探索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剖析 w 小学在管理制度与 课题实施和成果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 为科研的深化发展提供指导、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为同性 质小学的教育科研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的运作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1.3 概念界定概念界定 1.3.1 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 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 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1从广义上讲,任何对教育现象的研究和探索都可以看作是教育科学研究。每一位教 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教育 研究工作,只是研究的水平、研究的层次不同,研究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不同。 2 1.3.2 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 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从事的教育,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 行动、反思和对话发现并解决自己的教育问题的过程。教师是指基础阶段的教师。 3 1.3.3 校本研究的含义校本研究的含义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针 对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地结 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积极参与,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 1 杨丽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0. 2 马运鹏.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3 李小波.论教师的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06.111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 4 1.3.4 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教育行动研究强调以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针对教师自己在 学校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在校外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和方案,并对实施结 果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不佳,或出现其他的问题,再进行诊断,分析,制定进 一步的方案,进行再实施和再评估,如此循环往复,使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行为不断 得到改善和提高。 5 1.4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4.1 中小学教师科研现状问题的研究中小学教师科研现状问题的研究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存在问题的研究和阐述是文献资料中最多的部分,不同 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1)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目的导向方面: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研究所课题组研究认为:存在着“形式主义” 、 “急功近利” 、 “追风时髦一窝蜂”的现象;科研与教研、研究与实践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对教育科学研究缺乏认识,缺乏动力机制,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开展不力,应试教育 根深蒂固。 6尹晓军、沈兆良明确指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错误认识导致了“应评科研” 的产生,认为在科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贡献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还是为了改进教育 教学践这个问题上定位模糊。 7胡燕、陈军也认为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目的存在着追 求功利色彩;研究与学校实际和教育教学实践相脱节,形成“两张皮”现象。 8彭玉 聪在对昆明市城区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科 4 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8. 5 汪利兵.教育行动研究:意义、制度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9. 6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研究所课题组.上海市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状况调查.上海教育科研, 2004,(2):3538. 7 尹晓军,沈兆良.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应对策略一来自宁波市中小学的调查和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4,(6):5053. 8 胡燕,陈军.当前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4):1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学研究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教育科学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的关系还需 进一步摆正。 9李瑾瑜在论教师的教育研究中指出:学校以本校教师发表多少各级各 类论文来说明“科研兴校” 。 10 2)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课题选择方面: 叶雪洁、李瑾瑜指出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 11周建国指出“各路神仙” 一哄而起抢吃科研饭,争吃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唐僧肉” ,且对课题资源没有很好整 合;超越“校本” 、脱离学校实际搞课题研究。 12丁连信指出课题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不高, 缺乏精品和特色。 13叶增编认为课题成果缺乏推广应用, 多数科研成果遭遇 “结 题”即“结束”之命运。 14 3)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方法运用方面: 李向辉、翟秀军认为问题意识和技术的缺失,在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验或问 卷数据时,存在着选择能力和解释能力问题,质化研究中存在着人际关系的把握和 沟通能力等问题;量化研究和实证性研究的缺失。 15李瑾瑜则认为方法上追求所谓严 格的“实验” ,盛行用定量化方法,似乎只有实证实验才是科学的,忽视了对自 己教育教学行动的有效性、合理性的研究。 10 4)中小学教师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方面: 杨朝晖对北京市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当问及“您搞科 研的最主要动力(排序)”时,大多数教师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 “提高教学质 量” 、 “评职称”排在了最前面,选择“对研究有兴趣”的人为数不多。 16彭玉聪认为 存在着教师缺乏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和方法的培训,科研知识和方法欠缺等方面的问 题。 9王庆玲认为教师对教研的态度消极,期望值低;教研模式单一,流于形式,其 9 彭玉聪.昆明市城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2005. 10 李瑾瑜.论教师的教育研究.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4(3):14. 11 叶雪洁.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探讨.科学教育论坛,2005,(13):250. 12 周建国.中小学教育料研-我们有话要说.教师之友, 2005,(4):3234. 13 丁连信.济南市初中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分析.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4):4347. 14 叶增编.浅析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当代教育论坛,2007,(1): 3637. 15 李向辉,翟秀军.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及分析.继续教育研究,2006,(2):5860. 16 杨朝晖,王云峰.中小学应搞什么样的科研-对校本教育科研内涵特征的再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3,(5):121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影响因素有升学压力大、教师素质存在缺陷、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多个方面。 17张 爱群也认为存在着教师教育研究观念淡薄的问题。 18尹晓军、沈兆良指出存在着教师 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时缺少专家的指导和科研素质较差的问题。 7梁庆指出当前我国的 中小学教师表现出的教育研究能力缺失,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的 师范性不突出,教师资格培训质量不保证,在职教师专业培训良莠不齐。 19徐爱平认 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自 身定位不准;小学教师对开展教育研究的必要性的认识尚未达成广泛的共识,校际 间存在着明显差别;小学教师实际参与教育研究的主动性较差。教育研究能力方面 普通存在的问题为小学教师普通缺乏系统而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大多数小学教师 没有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缺乏问题意识。绝大多数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较低, 能力结构发展不平衡。叶增编也指出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教育理论意识,缺乏方法 意识,缺乏规范意识。 20 5)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管理体制方面: 何光辉、黎杰认为校长等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进一步提高,职责分工须进一 步明确:科研机构设置不稳定、不统一,机构之间职责不清,权限不明。 21沈晓春在 对信阳市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管理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指导思想 不明确;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体制不健全;常规管理不健全,科研管理随意性大;教 育科学研究管理效益不高。 22彭玉聪认为存在着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系和管 理制度不完善,科研经费普遍不足,科研效果欠佳,科研获得外界的支援、指导少, 不够重视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科研的发展很不平衡等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9李 冬梅研究显示: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还不完善;对课题的全过程监控还跟 不上,对课题的研究缺乏整体的规划;教育科学研究档案不全;搜集情报信息的手 17 王庆玲.莱阳市中小学教研现状的案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05. 18 张爱群.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自我建构.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5):117119. 19 梁庆.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缺失的根源与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2):1618. 20 徐爱平.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址:内蒙古师范大学图 书馆,2005. 21 何光辉,黎杰.我国部分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及其分析.教育理论与践,1999,(3): 160. 22 沈晓春.关于信阳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址:华中师范大学图书 馆,200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段落后等因素制约了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进展等。 23周建国指出上级教科研机构 缺少服务意识,搞有偿服务和“商业化”操作,有些教科研人员正在扮演商人的角 色;研究的周期太短,一两年一轮回,评奖又频繁,上级教研机构为“名利” 、 “功 利”而评奖,中小学是为评奖得名次、为包装和提升学校档次而科研;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存在诸多问题。 12叶增编指出科研管理不是很得力主要表现在:学校科研规 划上未能敏感地捕捉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中的问题;在课题管理上不能有效地对科 研课题进行全程的管理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为课题组提供帮助;在发动、 组织、指导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中缺乏策略,无法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教育科 研信息;另外,科研经费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学校没有教育科研专项经费。 14 综上所述,目前普遍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在价值导向上功利色彩浓重、研 究功能上定位模糊,但都是站在学校之外的角度去研究的,没有深入的设身处地站 在学校立场探究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于教师研究能力及“应该”如何做研究,讨 论的很多,但大多停留在教育理论层面上,深入到实际具体研究得不多;从分析教 师研究方法选择上来看,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教师选用研究方法的基本情况, 而没有深入分析教师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选择研究方法的,也没有深入教师去分析 他们在选用、运用研究方法方面遇到的困惑等问题;就研究的参与者及对问题理解 视角而言,教育理论专家或教育决策者总是扮演着主角的角色,缺少一线教师的参 与,不重视实践者(教师)自己看待问题、理解问题的视角,不重视他们的切身感 受与体会;管理体制方面虽然研究的比较多,但存在着内容大而空泛的问题,与具 体学校层次、实际状况等情况结合的不是很多;成果的评价、推广方面,研究明显 尚少,还有待于深入具体的研究。 1.4.2 中小学科研现状问题的对策研究中小学科研现状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对策和建议。 1)研究目的和导向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尹晓军、沈兆良认为应更新教育研究的观念,明确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 23 李冬梅.阿拉善盟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址: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200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定位,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应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7庞超也认为必 须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与专业的教育科学研究和传统的教研工作的本质区别,为之 准确定位;研究应与自身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应抓实研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 应围绕课题深入、系统学习。 24缪剑峰认为教育研究必须要与学校自身特点相结合, 必须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必须和教师的水平相适应。 25郑金洲、刘耀明认为以新课程 作为背景,现阶段师的教育研究应尽力解决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这一关键问题, 应使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理念、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转化为教学品 质、教学品质转化为教学智慧。 26蔡宝来、王慧霞认为教师教育研究应加强对关注教 师个体自身需求的研究,应加强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27 2)研究方法上的建议和对策: 陈爱癚认为应大力提倡教师等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展行动研究,与此同时,倡导 部分骨干教师开展正式的教育研究,以此逐步限制非正式的教育研究。 28尹晓军、沈 兆良也认为行动研究十分切合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实际,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最为 适用的研究方法并且倡导“开放一合作”的研究范式。 7乔晖认为应以叙事体验成长, 增长教学智慧;以案例诠释理念,解决教学问题;以行动解读案例,改进教学行为; 让经验回归课堂,形成教学理性。 29 3)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丁连信等认为要从改进初中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强化教育科学研究培训等方 面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3蔡宝来、王慧霞认为要从推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训练 的一体化,建立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27冯宇红认为提高 教师研究能力首先要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其次,教 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工作主要在于职后培训。 30徐爱平认为应深化师范类学校的课程改 革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是调整职前教育课程结构,加大师范性课程内 24 庞超.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中国冶金教育,2005,(2):8285. 25 缪剑锋.校本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熟境界.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4):1516. 26 郑金洲,刘耀明.在研究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研究与专业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05, (7):4347. 27 蔡宝来,王慧霞.论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教师教育研究,2006,18(5):1720. 28 陈爱癚.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分类与比较-兼提高其规范水平与成果价值的探讨.成人教育,2004,(4):44 45. 29 乔晖.教师教学研究方式的选择-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之一.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8,(2):3032. 30 冯宇红.论研究型教师.成人教育,2005,(8):141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容的比重;同时也应调整教师职后教育的课程结构和培训形式,加大教育研究管理 和培训力度。 20梁庆也指出为解决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缺失的问题,师范院校必须进行 突出师范性的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主管部门要规范非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岗前培 训,着实做好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以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不断发展。 19 4)提高教育研究评价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尹晓军、沈兆良认为应建立和完善教育科学研究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 机制;改进评价机制,确立正确导向。在各级各类课题的评审中,除了科学性和创 新性之外还要看研究是否为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参与程度、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实 效性等,成果评价要注重考察实际效果。 7王庆玲认为作为教育研究的保障措施,应 当自上而下建立畅通高效的教研新体制,构建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研新 体制,形成集中教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模式。 17 综上所述,目前对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机构和制度建设;(2) 改变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价值导向; (3)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道德、科研素质等;(4)中小学教师要在叙事 研究、行动研究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5)借鉴成功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经验,在科 研成果的推广上,建立市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6)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 一种群体行为,创建合作共享团结互助的教研文化等。由此可见,目前的对策研究 大多比较宏观,只是提出一种改进的方向,而不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目 前的对策不能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升学重压,教研与科研分家,无时间搞科研的现 状。目前的对策研究没有深入探讨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切实提高中小学 教育科学研究的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1.5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1)文献法 本文中的文献研究主要是指通过查阅学术期刊、著作、上网查阅电子期刊和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文库等方式,收集有关教师科研的相关资料,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分析了当前教 师科研的现状,主要从学校研究目的、管理体制、评价体制、组织形式及教师研究 意识、能力、成果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文献分析。 2)个案研究法 本文以 w 小学为个案来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不同教龄教 师进行访谈并录音,参加每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深入课堂听课,参加公开课、教师 例会活动,并将录音转换成文字形式,对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和探讨,总结 w 小学科研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同时本文还采用了调查问卷法了解 w 学校的整体教师科研情况。在参考有关文 献和问卷的基础上,设计出了 w 小学教师科研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是利用 w 小学周五下午全体教师的教师例会时发放调查的,共发放问卷 100 份,回收 87 份, 作废 1 份,有效问卷 86 份。调查对象是 w 小学的全体教师。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2 w 小学科研的基本情况小学科研的基本情况 2.1 问卷调查中问卷调查中 w 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 在有关性别的调查中,有 5 人未注明性别,占 5.81;在剩余 81 人中, 男教师有 11 人,占 81 人中的 13.58,其中语文、英语、数学教师各一名, 科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各两名,信息技术教师四名;女教师 70 人,占 81 人中 的 86.41。 在有关教龄的调查中,有 4 人未作答,占 4.65。在剩余的 82 人中,其中 5 年 以下教龄的教师有 30 名; 5 到 10 年教龄的教师有 16 名; 10 到 20 年教龄的教师 有 26 名; 20 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有 10 名。由此可知,w 小学教师的教龄主要集中于 1 到 10 年之间,占 82 人中的 56.09,10 到 20 年之间的占 31.70,20 年以上的 占 12.19,总体趋势呈现年轻化。 在有关学历的调查中,有 3 人未注明,占 3.48。在剩余 83 人中,其中具有研 究生学历的教师有 2 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 50 人;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有 30 人;具有中师学历的教师有 1 人。由此可知,w 学校的教师学历主要为本科,占 83 人中的 60.24,研究生学历占 83 人中的 2.40,专科学历占 83 人中的 36.14, 中师学历占 83 人中的 1.20。 在职称的调查中,有 33 人没有注明职称,占总体样本的 38.37,这部分人中 含有不具备小教二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漏填本问题的教师。具有小教超高级职称的 教师有 3 名,占剩余 53 人中的 5.66;具有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有 32 名,占剩余 53 人中的 60.34,具有小教一级职称的教师有 18 名,占剩余 53 人中的 33.96, 没有人具有小教二级职称。具有小教一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有 53 名,占总体样本的 61.63,由此可知,w 小学教师的整体教师质量比较高。 在任教学科调查中,语文教师有 35 名,占总体样本的 40.69,英语教师有 16 名,占总体样本的 18.60,数学教师有 14 名,占总体样本的 16.27,品德与社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会教师 5 名,占总体样本的 5.81,美术教师有 5 名,占总体样本的 5.81,科学 教师有 5 名,占总体样本的 5.81,信息技术教师有 5 名,占总体样本的 5.81, 音乐教师有 1 名,占总体样本的 1.16。 2.2 w 小学开展课题研究和发表论文情况小学开展课题研究和发表论文情况 w 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重点小学,学校自建校以来就将“实验”作为立校 之本,注重学校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以“科研兴校”为发展战略,先后进行了五 论整体性、综合型的改革实验, “十五”期间,学校以“建设校本课程,促进师生 共同发展”为学校核心科研课题,首创了“学科重建式” “学科联动式” “综合设 计课程”等三种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十一五” , 学校又提出了“实验精神下的学校变革研究”这一前沿课题,总结前面二十五年 学校实验改革中发现的深层问题,分别从“学校制度与管理” 、 “校本教研与教师 发展” 、 “学生工作与学生发展”三个领域展开整体研究,尝试对现代学校的整体 构建作系列的探究。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学校” 、 “全国教 育科研重点课题学校” ,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教师,提升了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 水平。学校现在有特级教师 6 人,国家级骨干教师 8 人,省级骨干教师 12 人,获市 区优秀青年教师以上称号的教师占总数 70以上。 由表 2-1 可知,w 学校教师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校级课题和市区级课题,一部分 研究能力比较强的教师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使 w 小学的课题研究层次结构分布合理, 其中参与校级课题的教师达到了 100,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状况,营造了群众性研究 的科研氛围,参加市区级课题的人数达到了 36 人。拥有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队 伍和一批科研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科研骨干,可以充分发挥优良的“师带徒”培养 方式,提高整体教师的研究能力。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表 2-1 w 小学教师开展课题情况表 2-1 w 小学教师开展课题情况 校级课题 区级课题 市级课题 省级课题 国家级课题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参与 86 10013 15.1123 26.747 8.13 7 8.14 未参与 0 0 73 84.1963 73.2679 91.87 79 91.86 48篇的占 18.61% 13篇的占 43.02% 没有发表文章的 占 30.23% 9篇以上的占 8.14% 图 2.1 w 小学教师发表论文的情况 图 2.1 w 小学教师发表论文的情况 由图 2.1 可知,w 小学教师 69.77的教师已经发表一篇以上论文,已将部分科 研成果转化成了论文形式,同时还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教师已具备基本的科研写作 能力。 2.3 w 小学教师科研态度小学教师科研态度 当问及教师是否愿意进行科研时,由图 2.2 可知,绝大部分的教师还是愿意参 与课题研究的,只是科研能力和时间成为了重要的阻碍。小学教师面临很重的教学 任务和很多不定期的各类检查,教师们很难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学习教育理论书 籍,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科研培训,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研究,科研能力 自然不会得到提高,因此时间因素成了制约教师参与科研的主要阻力。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教师科研态度的调查 愿意并具备科研 能力 16.27% 愿意但不会搞 41.86% 愿意但没时间 51.16% 不愿意没兴趣 3.49%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1234 态度类别 人数比例 图 2.2 教师参与科研态度的调查 图 2.2 教师参与科研态度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 当问及小学教师需不需要搞科研时, 由图 2.3 可知, 88.36% 的人认为小学教师还是需要搞科研的。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已经 得到明显提高,已经认识到科研不仅仅是高校专家学者的事,小学教师也需要搞科 研,也能搞科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多数教师在思想上已经从“经验型”向 “研究型”教师转变。 教师对是否需要进行科研的态度调查 完全不需要搞好 教学就行占 0% 不太需要占 11.63% 非常需要占 19.76% 一般需要占 68.61%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234 态度类别 人数比例 图 2.3 教师对是否需要进行科研的态度调查 图 2.3 教师对是否需要进行科研的态度调查 当问及科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没有作用时,由图 2.4 可知,91.86的教师认 为科研对教学质量、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科研对教学作用的调查 没有作用占 0% 不太有作用占 8.14% 一般有作用占 83.72% 非常有作用占 8.14%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34 作用类别 人数比例 图 2.4 科研对教学质量作用的调查图 2.4 科研对教学质量作用的调查 与以往研究很不同,为什么 w 小学这么多的教师都会觉得科研对教学有促进的 作用,他们究竟进行了怎样的研究,对教学有怎样的帮助呢?带着这些疑惑我访谈 了几位教师,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教师都是选择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来 作为研究课题,大多数教师的选题都是根据自己的研究能力,从自己的教育生活中 来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得出的,并且 在应用过程中解决了教学问题,这样的研究既解决了教育教学实践、学校管理和发 展中的实际问题,又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经验,同时也改进了教师的 教学行为,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研究过程中教师 们就已认识到科研和教学的一体关系,让即为实践者又是研究者的教师们尝到了在 实践中做研究的甜头,激发了教师们进一步做科研的积极性。 【摘自教师的科研日记】 和以往遵循教材不同,我作为一个课程开发者和实施者,试着站在另一个角度, 看待我们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虽然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用教材是依据课程标 准编写,但是每套教材都有其明显的地域色彩,直接或间接反映出编写人员个人的 价值取向。客观地说,每套教材都不可能完美地体现课程要求,加上教师即教材使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用者的主观理解的差异,这个折扣还要增加。同时,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它面对 的是全体学生,更多考虑的是学生发展中的共性,解决共性的问题,因此它无法满 足我们学校的学生成长发展的个性需求。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为了真正促进 我的学生全面的、自由的、持续的发展,我力求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在这 个过程中,我不仅仅积累了一系列的案例,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开发提高了自身的 综合素质,转变了教学观念。 31 【摘自教师访谈】 t:我们做作业设计这一课题研究对教学到没什么明显帮助,但是对孩子来说, 作业少了,减轻了他们的学业负担,使学生很高兴,学习成绩没有下降的同时,学 生们学的很轻松、很开心,使他们更快乐的学习、更幸福的成长,也达到了学校“增 效减负”的要求。这项研究还在学校科研成果展上进行了展示,并进行了向外对兄 弟学校的推广。 t: (科研对教学的提高)肯定有帮助!首先来讲, (科研)可以指导我们以后的 教学,因为它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学思想,让我们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走,往那个方 向走,应该怎么去教学、去改进,你有了这种思想你才会有这种教学行为,才会有 你课堂上教学方式的变化,所以肯定是有帮助的。 当问及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机时,由图 2.5 可知,74.41的教师把改进自己 的教学实践作为了科研的主要动机,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原因是为了评职称,真正对 科研感兴趣的人寥寥无几,仅占到 6.97。可见,大部分教师重视自身的发展,并 且参与研究的动机是明确的。 31 胡婴,张基广,徐莉.享受校本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484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教师的科研动机调查 出于科研兴趣占 6.97% 改进教学占 74.41% 职称竞争需要占 24.41% 迫于学校压力占 4.65%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234 动机类别 人数比例 图 2.5 教师科研动机调查图 2.5 教师科研动机调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3 w 小学科研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其分析小学科研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其分析 通过对 w 小学实地跟踪调查,发现其科研强调以校为本、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的校本研究,教师们研究的课题都是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教育管理实践为出发点, 从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 目的等方面的不同,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 3.1 w 小学科研目的及其分析小学科研目的及其分析 3.1.1 教育科研的目的教育科研的目的 教育科学研究以探索培养人、教育人的规律为目的,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 实践问题为导向。与自然科学追求普遍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所不同的是,教育科学研 究的目的不仅在于构建完整、科学的知识理论体系,同时更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 发生的各种具体教育问题。所以,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就是人们 常说的揭示未知事实的“描述性”研究,一种是揭示事物因果关系的“解释性”研 究。前者回答“是什么” ,后者回答“为什么” 32。按照这样的说法,教育科学研究 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教育科学基础研究是以建立和发展完整理 论体系为目的,科学、系统地阐述并检验各种假说、原理、法则为最终目标;教育 科学应用研究以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教育世界中某一方面面临的理论问 题和实际问题为目的,以把教育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方法和手段来 达到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为最高目标;开发研究则是通过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 成果来判断具体的教育实践问题,其目的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价值的规划、 计划、对策、方案、办法、程序等研究成果。 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