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文以明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三言二拍”为语料,从中择取了近 5 0 0 条法律词语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意义类别统计分类,着重分析其来源构成和 使用特点,并与现代汉语词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词形的消失与承继及词义的 变化情形。 “三言二拍”拟话本小说的性质,决定了其中的法律词语所覆盖的范围 较小,以“刑 、“罚”和“诉讼 等法律层面的词语为主。 “三言二拍 中的法律词语不同于专门意义上的“法律术语,它是明代通 用语中的一部分,更多地表现出了一般通用语的特点,同义类聚现象和一词多义 现象都比较突出。法律词语的使用与意义构成与社会的法制建设情况密切联系, “三言二拍 中的法律词语,折射出明代末期社会的法律活动、法律思想和法律 心理观念,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文化信息。 本文的研究既有横向联系,研究过程中注意与明代的法律文献相互参证,同 时也有纵向比较,注重与现代汉语词汇对比分析,对“三言二拍 中的法律词语 的基本面貌力求达到清晰、完整、全面的描述和认识。 关键词:三言二拍法律词语 a s t u d yo fl e g a lw o r d si n s a ny a he rp a i ” a b s t r a c t s a ny a he rp a i w a sac o l l e c t i o no fv e r n a c u l a rs h o r ts t o r i e sw r i t t e nb yf e n g m e n g l o n ga n dl i n gm e n g c h u ,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t a k ei ta st h el a n g u a g e m a t e r i a l ,a n ds e l e c tn e a r l y5 0 0l e g a lw o r d s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e c t f i r s t ,t h ea u t h o r c a r r i e do n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e ne m p h a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dt h e i ro r i g i na n dc o n s t i t u t i o n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tl a s t c o n d u c t e d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r e s e a r c h 诵t ht h el e g a lw o r d so f m o d e mc h i n e s e ,d i s c u s s i n gi t sr u l eo f m o r p h o l o g yv a n i s h i n ga n di n h e r i t , t r y i n gt of r e do u tt h er u l eo ft h e s el e g a lw o r d s m e a n i n g se v o l u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l e g a lw o r d si n s a ny a ne rp a l m a i n l yc o n c e n t r a t ei nt h e s ef i e l d s :c r i m i n a l l a w , p e n a l t ya n dl a w s u i t t h e s el e g a lw o r d sa r ed i f f e r e n ti n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w i t l lt h o s el a wt e r m st h a th a v e s p e c i f i cc o n n o t a t i o ni nj u r i s p m d e n t i a lf i e l d t h e s ew o r d sa l eap a r to ft h ec o m m o n l y u s e dl a n g u a g eo f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 ya l s od i s p l a y e dt h e c o m m o n l yl a n g u a g e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o re x a m p l e ,t h e r ea r eal o to fs y n o n y m sa n d p o l y s e m a n t s i nt h e s e w o r d s t h e r ei sc l o s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l e g a lw o r da n dt h el e g i s l a t i v ew o r k w ec a n c o m p r e h e n dt h el a w f u l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l e g a li d e a sa n dt h el a wc o n c e p t i o no f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 sl a s ts t a g et h r o u g ht h es t u d yo fl e g a lw o r d s i nb r i e f , t h el e g a lw o r d si n “s a n y a he rp a i ”c o n t a i n e dt h er i c hl e g a lc u l t u r e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et e c h n i q u ei n c l u d e st h ec r o s s w i s ec o n t a c ta n dt h el o n g i t u d i n a l l yc o m p a r i n gi n t h ep r o g r e s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 k e yw o r d s :s a ny a he rp a i ;l e g 础w o r d s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 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 :营寰山 加7 年多月f i j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学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有权 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 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 作者签名:曹责山 日期:动d 7 年多月f 日 聊躲矛履吼训砌铂 绪论 绪论 一、“三言 和“二拍 晚明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期,而这些白话小说中,以“拟话本 形式的“三言 ( 即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和“二拍 ( 即初 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 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为引入注目。“三言 和“二拍”分别是由明未文人冯梦龙和凌漾初改编创作完成的,他们虽然出身于 封建文人,但“三言二拍”的形式是“拟话本”,语言通俗易懂,其风格趣味尽 量满足市井居民的需求,因而三言二拍的语言比较鲜明和集中地体现了明代 末期的通用口语。 近代汉语词汇尤其是近代汉语口语词汇的研究由于历来不受重视,因而其研 究基础相对薄弱,而近代汉语词汇和现代汉语词汇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不对近 代汉语词汇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就会形成一 个瓶颈。“三言二拍”作为晚明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可以作为研究明代白话词汇 的语料。 二、研究思路和目的 明代封建法律制度的高度成熟和发达,民间诉讼活动的频繁活跃,使明代通 用语中的法律词汇大大发育。这些词汇不仅成为当时全民通用语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而且被现代汉语大量的继承和借用,鲜活地存在于现代人的交际生活中。笔 者试图通过对“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的穷尽式搜集和分析,考察法律词语在全民 通用语中的分布状况及自身构成和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 法律文化底蕴和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法律生活的现实,无论是深化对明代汉语中 基本法律词语的认识,抑或对近代汉语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继承演变关系的勾 勒,还是对明代法律发展的情况,对法律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研究范围和方法 本文不是对“三言二拍 全部词语的研究,而是选取其中法律领域相关词语 研究,所说的法律词语,绝不是等同于有特定的专门内涵和外延的“法律术语 。 法律术语有其特定使用的领域,那就是法律文书领域和司法审判领域。而本文研 究的语料则全部来自反映当时通用语状况的“拟话本 小说“三言二拍 , “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 这就决定了这些词语性质是近代汉语通用语的性质,只是与法律领域有密切关 系,当然由于法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公案小说,因 此很多法律术语也经常出现,这部分词语也是研究对象。 本文之所以选取三言二拍中的法律领域相关词语进行研究,基于以下考 虑: 1 汉语史断代专书专题研究是进行汉语史研究所必需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近 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尤为重要。根据王力先生对汉语史所作的分期,“公元十三世 纪到十九世纪( 鸦片战争) 为近代( 自1 8 4 0 年鸦片战争到1 9 1 9 年五四运动为过 江阶段) ”。近代汉语跨度大,语言资料也极为丰富,个人研究不可能穷尽所有 的近代汉语资料,因而对近代一些重要的代表性著作从语言学角度进行比较详尽 地研究,可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蒋绍愚在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中曾 明确指出:“专书词汇研究也是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一个时代的 词汇面貌,或者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词汇的差异,都可以通过专书词汇的研究 得到比较清晰的了解。 笔者选取“三言二拍 中的法律词语作为研究对象也正 是基于这种考虑,即将“三言二拍”作为一个封闭的语料,然后缩小研究范围, 专门对其中法律领域相关的词进行穷尽式的分析,力图比较全面和深入地揭示这 个封闭语料中法律词语的使用状况与特点,以及揭示法律词语与当时法制建设状 况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通过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对比分析,探索通用语中法律词 语的形式与意义的新陈代谢演变发展情况。 2 明王朝在其存续期间,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为了加强封建统治,明朝 统治者极力强化专制统治,并将其推向极端化,在各种强化专制的措施中,法律 是比较有效果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另外,在明代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繁荣,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各阶层利益的分 化,人民反封建意识的觉醒,这使得明末社会各种矛盾和民间纠纷日益增多。作 为反映当时广阔社会面的优秀小说“三言二拍”不可能不反映这一社会现实,而 其中的很多公案小说就证明了这一点。“三言二拍 的公案小说比较集中地反映 了政治案件、经济案件、婚姻以及普通刑事案件,牵扯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而反映法律领域的相关词语相对出现得比较集中也是自然而然的了,而这些词 王力 汉语史稿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第3 5 页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 羽北京:北京大学,2 0 0 5 第3 0 0 页 2 绪论 语无疑会形成一个反映当时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法律生活、法律关系和法律观念 的词汇系统,对这个词汇系统,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无疑对深化明代通 用语中法律词语的特点和功能的认识有莫大的益处。 3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一) 统计分类法。 先制定统一的确认标准,对“三言二拍中的法律词语进行确认,力求对符合标 准有代表性的词语能够网罗殆尽,并根据其意义类别对词语进行分类,为以后的 具体分析作好准备。( 二) 语言学和法学交叉研究。运用语言学和法学知识对所 择取的词语进行交叉研究,使研究更为深入,对“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的来源与 使用特点力图给出科学的说明。( 三) 对比分析法。将“三言二拍”中的法律词 语与现代词汇进行对比,探求二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四、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言二拍”是明代语言的宝库,作为晚明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它们的文学 价值己得到充分肯定,因而在对前贤时哲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中,笔者发 现大多数的研究虽然还着重于其文学及思想方面,但其作为近代汉语研究语料的 价值日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对于“三言二拍”词汇的研究也为数不少,但对 其词汇系统研究的关注远远不够,大多数相关论著的着眼点放在了词语考释上。 周志锋的 词语札记( 宁波师院学报1 9 9 2 年第3 期) 和 词 语札记( 古代汉语研究1 9 9 3 年第2 期) ,汪维辉的 释词( 宁波师 院学报1 9 9 6 年第1 期) ,分别对“三言二拍”中的一些疑难词语进行了考释。 郭芹纳的 中所见的陕西方言词(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 9 9 5 年第4 期) , 凌培、钱嘉猷的 中湖州方言词语汇释( 方言1 9 8 9 年第4 期) ,分别 发掘提取了“三言二拍 中仍然保留在某些方言地区的词语,通过参证方言的途 径来对它们进行解释。蒋冀骋的话本小说俗语辞考释( 古汉语研究1 9 9 4 年第4 期和1 9 9 5 年第l 期) 考释了话本小说中的一些俗语词,其中部分词语涉 及到了“三言二拍”词汇。章一鸣的 和明代口语词汇语法研究( 上 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 论文集中有一篇“三言 二拍 中与现代同形的词语考 察,该文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例子,深入地比较了“三言二拍”中与现代汉 语同形的词语的差异,比较全面、深刻地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大致勾勒 出三百年前的汉语词汇向现代汉语演变的轨迹,揭示了词汇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规 “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 律。谭耀炬的三言二拍语言研究(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 0 0 5 ) 是一部综 合研究“三言二拍”的词语、语法及时代语言特征的专著,但其词语研究也是着 重于俗字和俗语词的考释。另外,日本的香坂顺一的白话语汇研究( 江蓝生、 白维国译,中华书局,1 9 9 7 ) 中有很多地方谈到了“三言二拍 中的词汇语法问 题,但它们都是零星的笔记式短文,并没有很系统地进行论述。刘敏芝的“二 拍”商业词汇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0 ) 则独辟蹊径,把“二拍” 中出现的商业词汇作为一个大的语义场,再在其下分了若干个子级语义场,对每 个语义场中的词汇进行词义的分析和研究,为“三言二拍”中词汇的系统研究开 了先河。匡鹏飞的 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 0 0 1 ) 尝试比较拍案惊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差异并力图说明产 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而总结某些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也许由于时间、精力和 论文篇幅的限制,作者并没有对拍案惊奇中的所有词汇进行量化统计式的分 析,更不可能把每个词与现代词汇进行对比,但这种对近代汉语研究的创新的思 路则对后来者的研究不无启迪意义。 总的说来,对于“三言二拍”词汇的研究,前人的重点主要还是放在个别词 语词义的的溯源与考释上,虽然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以“三言二拍 为代表的明代汉语的词汇系统则缺乏更深入地描述和分析,对于近代汉语词汇与 现代词汇之间的整体比较研究则更鲜有涉及。 4 第一章“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的择取与分类 第一章“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的择取与分类 第一节法律词语的择取范围与标准 一、择取范围 本文研究的法律词语全部来自“三言二拍”的中的1 9 8 篇白话短篇小说( “三 言二拍 共有篇目2 0 0 篇,但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卷和二刻拍案惊奇中 的第二十三卷同为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实为重复,就算作一篇。 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第四十卷是凌漾初本人所创作的杂剧,不是白话小说,其 语料不在研究范围之内,因此“三言二拍”实有白话小说1 9 8 篇) 。“三言二拍 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律词语资料,这主要得益于“三言二拍 中数量众多的公案小 说。根据前人所做的研究,“三言”1 2 0 篇涉及到法律的作品就有3 0 多篇,占总 篇数的1 4 强,而凌漾初的“二拍”7 8 篇作品中,有3 3 篇作品是专写公案或涉 及公案的,比例已达到4 0 ,这样整个“三言二拍中涉法作品就达到了6 0 多 篇。数量如此众多的涉案小说,在文本的叙述过程中,作者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必 要的法律词语,以完整、真实、生动地再现公案故事从发案到侦破再到诉讼、审 判和结案的整个过程。在作者逼真地讲述中,小说不仅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的明代 的法制风情资料,更给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当时通用语中法律词语的资料。因此, 我们从“三言二拍”中选取通用语中的法律词语作为研究的基础语料,是完全可 行的。 二、择取标准 中国封建法律制度发展到明代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法律的触角可以说已经 伸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仅就大明律来说,其中就有行政法、刑法、婚 姻法、军事法、经济法、民法、土地法、诉讼法等一系列部门法的内容。“三言 二拍 作为传奇性的话本小说,其故事内容不可能涉及到这么多的法律内容,“三 言二拍”中的涉案小说为了吸引读者,迎合广大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关注焦点, 故事情节的设计一般跟各种刑事案件如凶杀、劫盗、奸情的作案、侦查 及审判有关,另外一些民间纠纷如争田、婚姻、继承等需要当事者对簿公堂方能 解决的,也成为公案小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三言二拍 中的法律词语主 5 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 要集中在刑事法律及诉讼领域。再者,前面已经提及,“三言二拍”是用拟话本 的形式创作的白话中篇小说集,作者使用的是当时市民阶层通用的口语改编创作 而成,因此这里的法律词语不等同于技术性很强的“法律术语”。法律术语是专 门用来表示法律领域特有的事物、现象的术语,“它概括地反映法律事物现象的 本质特征,是法律语体的主要标志 。而“三言二拍”作为拟话本小说,其语 体是使用的民间通用语言,即使要使用表达具有法律意义的词语,也是尽量避免 专业色彩过强的法律术语,而使用更为平易通俗的词语来表达法律领域的事物、 现象等等。因此,本文所说的法律词语是指“三言二拍”中出现的与法律行为和 法律思想有关的词语,再具体一点,围绕“刑 、“罚 和“诉讼、能体现法律 行为或法律思想的民间通用词语,它包括法律概念、法律思想、法律行为、法律 文化、法律制度以及与法律有关的物件设施等诸多方面。当然,一些专门的法律 术语由于跟普通民众的关系密切,为广大民众所熟悉,笔者也将其列入研究范围。 “三言二拍”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不是处于一个固定的时代,可以说,上溯 先秦,下至晚明,都有涉案故事,那么其中的一些相关法律词语也是跨越古今。 有一部分反映上古时代法制情况的词语,到了明代可能基本消失,只是因作者讲 述发生在古代社会故事的需要,这些法律词语才被使用,比如“刖”:“不可,不 可。昔日成汤、文王,有夏台、菱里之囚,孙膑、马迁有刖足腐刑之辱:这几个 都是圣贤,尚忍辱待时,我卢枘岂可短见。 ( 醒世恒言卷二十九) 。“刖”或 “刖足 是先秦时期砍掉脚的一种酷刑,早在汉代就己废弃不用,这个词在明代 实际上已经退出通用语范围了。象这类反映上古法律制度、法律观念或法律设施 而在明代已不再通行的词语,笔者排除在研究的范围之外。 还有一类专有名词,它们反映的是具体官职、司法部门的名称等内容,虽然 其意义跟法律有关,但它们指称特殊固定,跟普通法律词语区别甚大,如“三言 二拍”中出现的“刑部 、“监察御史 、“按察司”、“大理寺 、“锦衣卫 等等都 是时代气息强烈、反映明代司法部门和司法官职名称的词语,这类词语笔者也排 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最后,尽管“三言二拍”是拟话本小说,但由于其改编创作者的文人身份, 不可避免地有文白夹杂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古文言单音词在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很 陈炯论法律术语的规范化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 0 0 4 ,( 1 ) ,第5 页 6 第一章“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的择取与分类 高,但由于其数量众多,且文言色彩较重,笔者一般不予择取,只有那些法律意 义非常明显且较为常用的单音词,才考虑选取,如“法”、“监”、“囚”、“刑 等。 因此,笔者所研究的“三言二拍”中的法律词语主要以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为主。 总之,笔者择取的“三言二拍”中法律词语,一般是活跃在明代通用语里面 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普通词语,符合这个标准的,力求没有遗漏;不符合的,则排 除在研究的范围之外。 第二节法律词语的分类 根据上述的确认标准,笔者在“三言二拍中共择取法律词语4 0 0 多个,这4 0 0 多个词语大多是明代通用语中的词语,少部分是法律术语,而且这些词语所包含 的法律范畴极广,为研究方便,笔者根据这些词的意义类别对所有词语进行了分 类汇总,将所有词语共分成二十一个大的类别,其中大的类别里面,根据具体情 况再分成若干个小类别。根据意义类别,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关于“法律 的概念的词汇( 2 3 个) :法、法制、法度、法纪、法禁、 法令、律、法律、律法、律例、律令、典刑、刑典、刑法、刑名、纪 律、刑宪、礼法、官法、王法、国法、法网、宪网 二、表示“依守法律”的( 4 个) :守法、依法、执法、遵法 三、表示“刑罚的( 9 个) :刑、刑罚、刑法、官刑、极刑、大辟、严刑、 酷刑、苦刑 四、表示“治罪”( 9 个) :治罪、坐罪、定罪、问罪、连坐、反坐、株连、 用刑、行刑 五、表示触犯法律的( 7 个) :犯、犯法、不法、枉法、犯罪、犯禁、犯科 六、表示刑具和狱具的( 2 3 个) :刑具、板子、杖、讯棍、长枷、拶子、夹 棍、脑箍、囚车、枷杠、枷锁、脚镣、手扭、锒铛、大枷、械桠、铁 索、铁链、木枷、立枷、铁膝裤、桎梏、缧绁 七、表示刑名和处刑: 1 笞刑( 1 个) :笞 2 杖刑( 2 个) :刑杖、杖赎 7 “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 3 徒刑( 1 个) :徒 4 流刑( 6 个) :迁、流、流窜、远窜、刺配、充军 5 死刑( 1 4 个) :极刑、大辟、斩首、斩、绞、枭首、凌迟、碎剐、族诛、 夷三族、处死、处决、伏法、正法 6 财产刑( 4 个) :抄没、籍没、入官、赎 八、罪名: 1 表示“罪 的概念的( 2 个) :罪、辜 2 十恶重罪( 7 个) :十恶、大逆、不道、谋反、不孝、不义、不睦 3 人命( 3 个) :谋杀、故杀、误杀 4 贼盗( 1 3 个) :劫、盗、偷、打劫、骗劫、劫掠、劫夺、抢劫、偷盗、偷 窃、剽窃、盗窃、窃盗 5 受贿( 5 个) :贪污、受财、受贿、纳贿、贪赃 6 犯奸( 5 个) :强奸、通奸、和奸、刁奸、奸骗 7 略卖( 4 个) :略卖、略贩、拐骗、拐 8 诬陷( 5 个) :诬、诬告、诬陷、诬枉、诬害 9 窝藏( 5 个) :窝、窝藏、窝顿、窝主窝家 1 0 赃物及其处理( 9 个) :赃、赃物、赃私、赃银、盗赃、窝赃、分赃、追 赃、起赃 九、表示侦访拘捕的: 1 表示缉捕官差的( 5 个) :应捕、捕人、缉捕人、捕快、阴捕 2 表示传唤的( 3 个) :拘、拘唤、拘传 3 表示查访拘捕的( 2 1 个) :缉、拿、捕、缉访、访缉、搜捕、捕捉、收捕、 搜查、追捕、捕缉、缉捕、缉拿、缉获、缉捉、捉获、捉拿、拘拿、拘取、 拒捕、捕获 4 、表示通缉令的( 2 个) :广捕、海捕 十、表示监狱和囚禁的: 1 表示监狱的( 6 个) :牢、狱、监、牢狱、诏狱、囹固 2 表示囚禁的( 1 2 个) :监、囚、拘囚、监囚、拘禁、羁禁、收监、坐监、 入狱、幽囚、监候、监禁 8 第一章“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的择取与分类 3 表示监狱管理人员的( 7 个) :禁子、牢子、牢头、牢卒、狱官、狱吏、 狱卒 十一、表示赦免的( 1 1 个) :脱罪、免罪、脱狱、恩赦、赦、赦罪、释罪、 大赦、宥、释放、免科 十二、对司法部门及审判长官的称谓( 9 个) :法司、刑馆、狱司、法吏、 问官、推官、法官、刑宰、问刑官 十三、对品性不良之人或从事犯罪活动之人的称谓( 2 8 个) :贼、寇、强徒、 歹人、奸人、奸徒、凶徒、奸贼、强贼、强人、贼人、强盗、劫盗、 大盗、强寇、贼寇、盗贼、贼盗、拐子、响马、匪人、海盗、海贼、 剧盗、剧贼、草寇、不良人、奸宄 十四、有关罪犯囚徒的( 1 4 个) :罪人、首恶、罪犯、犯人、正犯、囚犯、 重囚、囚、杀囚、死囚、囚徒、狱囚、重犯、羁囚 十五、表示解押犯人的( 6 个) :解、押、解押、押解、解送、押送 十六、与诉讼审判相关的: 1 案件( 6 个) :刑狱、狱案、大狱、公案、官事、公事 2 争讼及讼词( 9 个) :官司、打官司、吃官司、争讼、讼理、兴讼、词讼、 状词、诉词、 3 报官诉讼( 1 8 个) :告、告状、进状、诉理、理告、告理、分诉、告辨、 投诉、首、自首、首告、告首、出首、告发、举首、报官、告官 4 两造及相关人员( 1 2 个) :原告、原告人、被告、被告人、被犯、讼师、 法家、干证、中证、中人、见人、人犯 5 审判场所( 2 个) :公堂、公庭 6 断案( 4 个) :听讼、断、断狱、折狱 7 审问案情( 1 6 个) :审、审问、鞫审、研问、讯问、推问、审理、研审、 审鞫、勘审、推勘、勘问、鞫讯、考究、究讯、究问 8 刑讯及其手段( 1 5 个) :拷、拷讯、拷问、刑拷、拷打、拷掠、锻炼、掌 嘴、( 用夹棍) 夹、拶指、鞭棰、鞭扑、鞭笞、脊杖、吊拷 9 公堂质证( 6 个) :对证、折证、质对、质证、对理、对质 1 0 犯人招供及供词( 1 1 个) :招、承认、招认、承招、招承、供招、供认、 9 “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 口词、口语、伏辩、伏罪 1 1 判决( 5 个) :判、科断、判断、断决、决断 1 2 担保及保人( 6 个) :保、保候、取保、保领、保人、保家 1 3 撤案与结案( 4 个) :息讼、罢讼、结案、成狱 十七、行刑的地方( 2 个) :市曹、法场 十八、会审制度( 3 个) :会审、热审、审录 十九、关于婚姻的( 1 0 个) :七出、三不出、休、休妻、出妻、官休、断离、 离异、休离、决绝 二十、契约凭证( 5 个) :婚约、契、约契、执照、合同 二十一、其他词语( 1 1 ) :私和、苦主、手模、行凶、凶身、尸亲、简( 检) 尸、执命、决不待时、立案、比较 1 0 第二章同义词和多义词 第二章同义词和多义词 第一节法律词语的来源构成 法律词汇是随着法律制度和诉讼活动的产生、发展而发展的。明朝处于中国 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统治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而其封建法律制度也高度成 熟。明帝国从建制到灭亡( 1 6 3 8 年1 6 4 4 ) 所存续的近3 0 0 年时间里,一直 比较重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行。从立法上看,明朝的统治者先后颁布了大明 律( 4 6 0 条) 、大明令( 1 4 5 条) 、大诰( 共四编2 3 6 条) 、教民榜文( 4 1 条) 、问刑条例( 先行2 9 7 条,万历十三年重修达到3 8 2 条) 、大明会典( 始 修1 8 0 卷,万历十五年重修颁行,称重修会典共2 2 8 卷) 等一系列重要的 法律法规。明朝统治者不仅重视法规的制定,同时也非常注意法律的宣传和普及, 朱元璋在御制大诰颁行后,几乎穷尽了一切手段强制推行,在“颁行大诰” 中指出:“朕出是诏,诏示祸福,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 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所在臣民,熟观为戒。 大诰 成为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科举考试中也列入大 诰的内容。明太祖死后,大诰被束这高阁,不具法律效力,虽然如此,直 到明未,民间人户如家有大诰,犯流罪名时仍可以减一等。统治者的大力推 行,法规的普及,加上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暴露,各种民事刑事案 的发生及诉讼审理,使得通用语中的法律词汇日益增多。笔者单单从“三言二拍” 这个封闭的语料里就筛选出了四百余条法律词语来。考察这些法律词语的构成, 可以大致推测出当时法律词汇的形成和发展情况。 通过笔者的分析,“三言二拍”中的法律词汇的构成大体上可能分成如下几个类别: 1 、继承古代法律产生时而最初形成的基本法律词汇。 中华法系作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其起源甚早。如果说法律是随着国家的产 生而产生的,那么我国至少在夏代就已经有了法律制度,随着法律的诞生,最初 的最基本的法律词汇也就开始形成并使用了。据潘庆云统计,在尔雅中属于 王立民中国法制史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第2 9 卜第2 9 6 页 杨一凡 明初重刑考【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4 ,第3l 页 1 1 “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 法律使用领域的词汇便有1 4 条7 2 个词。其中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基本词汇历久 不衰,完整的保留下来,并成为法律词汇中最底层、最重要的部分。象“法、律、 刑、罪、狱、讼、囚、盗、贼 等即是。 2 、以法律基本词汇为词根构成的法律词汇。 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为了思想交流的需要,就必须不断的创造 新词。法律语言为了适应法制的发展同样也需要创造新的词汇。武占坤、王勤就 指出:新词,在既有的条件下是在基本词汇( 尤其是词根) 的基础上构造出来的。 上古时代产生的一些法律词语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和极强的构词能力。一方面循着 外在社会客观条件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汉语词汇内部复音化的规律,产生了大 量的合成词。法律词汇中合成词的构成就是以这些原有的基本词汇作为词根,以 一定的方式组合从而产生新词的。按照现代语言学理论进行观察,“三言二拍” 中法律领域复合词的常见组合方式主要有: 并列式:礼法、法律、法纪、法令、刑狱、贼寇、监狱 偏正式:刑罚、死刑、重罪、强贼、刑具、法官、狱卒 支配式:守法、犯罪、听讼、正法、入狱、坐罪、行刑 3 、大量借助普通词语构成法律词汇。 随着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和诉讼活动的发展,在思想交流和法律活动中所需要的 法律词汇越来越多,仅靠承继上古时代产生的基本法律词汇和利用这些基本词汇来 创制新的法律词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普通词 语涌入了法律领域来担当起法律词汇的任务。换句话说,就是借助普通词语来指称 法律领域特有的事物、现象、概念等等。例如“义绝”一词:“凡妻无应出及义绝 之状而出之者,杖八十。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出之者,减二等,追还完聚。 ( 大 明律婚姻卷第六) 律解辨疑注云:“义绝,谓骂夫祖父母、父母、外祖父 母、伯叔父母、兄弟姊妹,及殴自相杀者,及夫殴妻至折伤以上,妻骂、殴夫之类。” 可见“义绝”本是一个普通词语,意为“断绝情义”,可当它进入法律领域之后, 就赋予了它极为丰富的法律内涵,跟原来的含义产生了极大的差别。这类词汇数量 非常大,象“私和、判断、审讯、供招、应捕、告理、保候、凶身、离异、远窜、 公事、劫夺、口词、口语”都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进入法律词汇领域的。 潘庆云 中国法律语言鉴衡【m 1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 0 0 4 ,第5 0 页 1 2 第二章同义词和多义词 第二节同义词 众所周知,法律语言具有准确性、庄重性、严谨性及规范性等几个区别于普 通词语的鲜明特点,这是由法律内容的权威性所决定的,是法律语言适应法律内 容的具体体现。无庸置疑,作为法律语言组成部分的法律词汇也应具备这几个特 点,方能保证表达法律内容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但笔者对“三言二拍”法律领域 词汇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法律用语中的同义词现象非常突出,究其原因,这正是 民间话语与法律专业用语结合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的情况。“三言二拍 拟话本的性质,决定了其民间通用语词汇的大量使用,在叙述公案故事的过程中, 作者尽量使用大众喜闻乐见平易易懂的语言来表现法律活动中的法律事物、法律 概念等,而“三言二拍作者的文人身份又使得他们在表达过程中法律术语与文 言法律词语的经常出现。这样在小说叙述过程中,很多法律用语都是不确定的或 者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下面就“三言二拍中法律领域词语的同义词作分析研 究。 一、“三言二拍”法律领域词汇中同义词概况 本文所说的同义词是指“具体语言中语义构成成分完全相同或大部相同的义 位形成的同义类聚”。即同义词是一个词群,该词群中所有的词都有一个语义构 成成分完全相同或大部相同的义位。因此,所谓的同义词是就其中的某个同义义 位而言的,而不是指这个词群的所有义位都相同。在本文所确认的法律词语中, 共有同义词4 2 组,涉及到1 9 2 个词语,详细情况如下: 义位 数量法律词汇 法 1 5 法、律、法律、律法、刑法、典刑、刑名、刑宪、 官法、王法、礼法、国法、法禁、法度、法制、 法网 2 法网、宪网 罪 2 罪、辜 违犯法律 4 犯法、犯罪、犯禁、犯科 遵守法律 2 守法、遵法 刑罚 3 刑、刑罚、官刑 死刑3 死刑、大辟、极刑 治罪 3 治罪、问罪、坐罪 处死 3 处死、处决、正法 叶宝奎语言学概论 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 0 0 2 ,第1 6 3 页 1 3 “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 流刑 4 迁、流、流窜、远窜 鞭打4鞭笞、鞭棰、鞭扑、鞭挞 偷窃7 偷、盗、偷窃、偷盗、盗窃、剽窃、窃盗 抢劫 5 劫、打劫、劫掠、劫夺、抢劫 受贿 3 受财、受贿、纳贿 窝藏3窝、窝藏、窝顿 窝主2 窝主、窝家 监狱 5 牢、狱、监、牢狱、囹圄 囚禁 7 监、囚、拘囚、监囚、拘禁、羁禁、幽囚 诬陷3诬陷、诬害、诬枉 赃物 3 赃、赃私、赃物 缉捕人 4 应捕、捕人、缉捕人、捕快 拘传 4 拘、拘唤、拘传、拘取 缉捕 1 7 缉、拿、捕、缉访、访缉、搜捕、捕捉、收捕、搜查、追捕、 捕缉、缉拿、缉获、缉捉、捉获、拘拿、捕获 狱吏5 禁子、牢子、牢卒、狱吏、狱卒 赦免罪行 4 免罪、释罪、赦罪、赦免 审判官 3 问官、推官、问刑官 刑事案件 2 刑狱、狱案 争讼 4 打官司、吃官司、争讼、兴讼 诉理 6 诉理、理告、告理、分诉、告辨、讼理 告发 5 首告、告首、出首、告发、举首、 审问 1 6 审、审问、鞫审、研问、讯问、推问、审理、研审、审鞫、 勘审、推勘、勘问、鞫讯、考究、究讯、究问 拷打 6 拷、拷讯、刑拷、拷打、拷掠、锻炼 证人 2 干证、见人 招供 6 招、承认、招认、承招、招承、供招 口供 2 口词、口语 对质5对证、折证、质对、质证、对理 判决 4 科断、判断、断决、决断 担保人 2 保人、保家 撤诉 2 息讼、罢讼 原告 2 原告、原告人 被告 3 被告、被告人、被犯 解押 5 解、押、解押、解送、押送 如上表所示,“三言二拍 法律词语的同义词非常丰富,这不仅体现在所涉 及词语的数量上,也表现在同义词词群的大小上,如“法”组、“缉捕”组、“审 问”组这三组同义词词群中,同义词的数量都超过了1 0 个。 1 4 第二章同义词和多义词 二、同义词形成的原因 1 、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精细,在表达上需要选用那些能够更准确、 更细致的反映事物之间微小差别的词语,因而一些在意义上有细小差别的同义词 应运而生。 例如“问罪、治罪、坐罪都有“追究罪行加以惩治”的意思,但使用时其 意义的侧重点则有所不同。“问罪 强调的指出犯人罪行并加以惩处,如“李氏 把手在水盆里连画几画,那兵船便轻轻撑了去,把这偷酱的贼送去县里问罪”。 ( 喻世名言卷十九) “治罪 则强调给犯人予以其应得的惩罚,如“但行凶非 止一人,据革自供当时逃散,不记姓名。而郡县申文,已有刘青名字。合行文本 处访拿治罪,不可终成漏网”。( 喻世明言卷三十九) 而“坐罪”则着重指给 犯人安上一个罪名加以惩处,如“知县是有了成心的,只要从重坐罪。先分付仵 作报伤要重”。(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2 、表达同一概念的新词语已经产生并通行,但旧词语并没有立即退出历史 舞台,在某些场合仍然具有交际价值,这样新旧词语便共同构成了同义词。例如 “牢狱 和“囹圄都表示监狱之意,但“囹圄”在明代早已退出了通用语的领 域,只在某些表达典雅色彩的场合仍然使用。 3 、词义的演变是同义词形成的重要原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原 本不同意义的词在引申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在某个义位上出现意义的交叉重 合,从而构成一个同义词群。比如“贼、盗、寇”三个词在先秦时期意义差别是 很大的。“群行攻劫日寇,杀人日贼( 尚书舜典) ,“杀人不忌为贼”( 左传昭 公六年,“贼,杀人( 国语晋语)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 为己力乎( 左传僖公二四年, 窃贿为盗,盗器为奸”( 左传文公十八年, “强取为寇,杀人为贼”( 尚书郑注卷一) 。从我们上述所引的先秦典籍来看, “贼”、“盗 、“寇 的内涵不同,“贼”般是指杀害别人的性命,“盗则指窃 取别人的财物,“寇”则是指使用暴力抢夺别人的财产,往往是集体行为。“贼、 盗、寇 本来是指三种具体的犯罪行为,在词义的发展中,它们又都可以用来指 称从事这种犯罪活动的人,意义继续发展,它们就不约而同的可以指称“非法侵 害别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人 这一概念了,即不管侵害的对象是人的财产还是生 命,使用的方式是暴力威胁还是暗中偷窃,这类人都可以“贼、盗、寇中的任 “三言二拍”法律词语研究 何一个词来指称了。后世以此三个字构成的复音词就有大量的构成了同义词。比 如本文所载的“强贼、强寇、强盗、盗贼、贼盗、贼寇”便是明证。 4 、“三言二拍”法律词语同义词丰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汉语由 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内部规律。在单音词向双音词过渡的过程中,构成双音词 的语素结合还不够紧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甚至可以相互替换构词,甚至一 个双音词的两个语素顺序可以颠倒而私毫不影响意义的表达,这就构成了数量众 多的同义词(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等义词) 。作为反映明代通用汉语方面的“三言 二拍”法律词汇对汉语发展的这一规律自然有明显体现。例如表示“审问”这一 义位的同义词“审、审问、鞫审、研问、讯问、推问、审理、研审、审鞫、勘审、 推勘、勘问、鞫讯、考究、究讯便是鲜明的代表。在这组词中,“鞫、审、问、 勘、推、究 的语素义相同或相近,它们便相互自由组合,构成了个数量可观 的同义词群。 三、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词群在意义上往往表现出“在同小异”的特点( 意义完全相同的等义 词除外) ,然而正是这“小异 体现了同义词的价值,同义词恰当的使用可以细 致地反映事物之间细微的差别,或适应各种语法句式的需要。下面就从概念意义、 色彩意义两个方面简略分析一下。 1 、概念义上的差别。概念义即词的理性义,“它属词义中指示、反映客观事 物的那部分内容。”概念义处于词义的核心内容,是词义的主体部分。有些同义 词的概念义基本相同,但在程度轻重、意义指向或者适用范围上有差异。如“犯 法”和“犯罪 都表示对法律的触犯,但“犯法的意义表达上程度比较轻,但 “犯罪 却指严重触犯刑律的行为,一般都要受到严厉的刑罚惩处。再如“窝藏 和“窝顿都是指对犯罪人提供帮助的藏匿行为,但“窝藏”既可用于藏匿犯罪 人本身,也可以用于藏匿犯罪人非法所得的财物,意义指向比较宽泛,但“窝顿 却只能用来表对赃物的藏匿,其意义指向明显比较狭小。 2 、色彩义上的差别。色彩意义是指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表示态度评价、 感情好恶和风格特征的意义。法律用语一般要求庄重、严肃、客观,因而纯粹的 法律术语是较少带有色彩意义的,本文所研究的词语是“三言二拍 中体现的明 苏新春汉语词义学 m 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 9 9 7 ,第5 0 页 1 6 第二章同义词和多义词 代民间通用法律用语,因而其性质跟纯粹的法律术语有较大差别,很多词都带有 色彩意义。这也是辨析同义词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铁链 和“锒铛 均指用 来锁缚犯人的索链,但“铁链 色彩意义比较平实,“锒铛则明显带有古语色 彩,两个词在古今色彩义上有了明显差异。再比如“争讼 和“打官司 ,两者 都是表示“进行诉讼”的意思,但“争讼”表现出正式的法律术语的意味,而“打 官司”则口语化十足,是民众对“争讼”这一正式法律词汇的通俗化的理解,两 个词在雅俗色彩义上泾渭分明。 第三节多义词 单义性是法律术语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是由法律语言使用的特殊领域所决定 的。法律语言虽然源于语言,但严格限制词汇的多义性,往往通过对词汇的界定 使每个词汇仅表示唯一的意义,避免产生歧义,防止理解和使用上出现分歧而影 响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笔者从“三言二拍”中所选的4 0 0 多个法律词语中, 却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多义词。其原因一是因为“三言二拍”是用市民熟悉的白话 写成的,在很多情况下势必用民间语言来替换专门的法律术语;二是因为很多法 律词汇本身就来自于普通词汇,只是进入了法律领域从而表达特定的法律含义, 但其在通用语言的交际功能仍然保留,成为两栖词语,一词担两职,不可避免的 产生多重意义;三是因为一部分法律术语被通用语言所吸收,但其意义被重新加 以诠释,这也是本文所取法律词汇多义性的一个原因;四是因为古代法律语言的 不成熟,也可能使得同一个词语表达两种不同的法律意义。下面将“三言二拍” 中法律词汇中的多义词举例说明。 1 刑法 ( 1 ) 指刑事法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袖出此状与他看着道:“天地间 有如此人否? 本院留之心中久矣! 今日恰有人来告此事,贵司刑法衙门可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