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FDI对江苏省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FDI对江苏省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FDI对江苏省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FDI对江苏省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FDI对江苏省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是有关外商直接投资闻接效应的一个重要主题,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 进行了丰富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外商 直接投资在江苏省的溢出情况如何?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选取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最高,统计数据 最完整的江苏省制造业为研究切入点,主要研究f d i 对江苏省制造业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技术溢出 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本文首先梳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f d i 技术外溢效应进行的相关研究及其研究结论、研究方法, 阐述f d i 技术溢出的相关背景理论,明确f d i 技术外溢的产生机理,为研究f d i 在江苏省的技术溢 出效应问题提供方法上的借鉴和理论上的指导。然后分析了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 其发展特征,为全文提供清晰的宏观背景。其后的实证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笔者通过构建计量 模型,运用2 0 0 6 年2 0 0 8 年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制造业相关数据,分析f d i 对江苏省制造业是 否存在技术外溢,技术外溢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同归结果表明f d i 对江苏省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是存在的,总体效果比较明显,制造业外商投资的资本每增加1 个百分点,可带动江苏省制造业内 资部门产出增加0 5 8 8 1 5 4 个百分点。江苏省制造业f d i 技术溢出通过竞争、示范模仿途径产生正溢 出而外资与内资之间的人力资本流动带来了负的技术溢出。最后,本文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提 高江苏省f d i 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途径 a b s t r a c t 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o ff o r e i g nd i r e c ti n v e s t m e n t ( f d i ) i sam a j o rt h e m eo f f d ii n d i r e c te f f e c t ,o nw h i c h m a n ys c h o l a r s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h a v ed o n em u c hr e s e a r c h s i n c e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r e f o r ma n d o p e n i n gu pp o l i c yi nc h i n a ,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w i t ht h r i v i n ge c o n o m y , l o c a t e da l o n gt h ec o a s t ,a t t r a c t sl a r g e a m o u n t so ff o r e i g nd i r e c ti n v e s t m e n t ( f d i ) i nr e s p o n s et ot h eo v e r f l o ws i t u a t i o n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t h e s t u d ym a i n l yf o c u s e so nw h e t h e r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i o v e re x i s t si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o fi t sh i g h p r o p o r t i o ni nf d ia n dt h em o s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a t i s t i c a ld a t a ,a n dw h a t a r et h em a i np a t h s t h em e t h o d sa n dr e s u l t si ns o m e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o nf d i s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m a k ec l e a r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 o r i e sa n dm e c h a n i s m ,w h i c hl a y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f d i s 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t h e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c e s sa n df e a t u r e s o fj i a n g s uf d ia 他 a n a l y z e d 弱t h em a c r o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r e s e a r c h n e x tt h ec o r ep a r ti sf o l l o w e d , i nw h i c ht h ea u t h o r a n a l y z e dt h ed a t ao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s t a t i s t i c a ly e a r b o o ko f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f r o m2 0 0 6 t o2 0 0 8t h r o u g h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s t a t i s t i c a lm o d e l ,i no r d e rt oa n s w e rt h ea b o v er e s e a r c hq u e s t i o n s t h er e s u l t si l l u s t r a t e t h a tf d im a k e sg r e a te f f e c to n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0 1 1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 - e v e r yt i m es u c h c a p i t a lr i s e sb yo n ep e r c e n t a g ep o i n t ,t h eo u t p u to fd o m e s t i c f u n d e ds e c t o rc a ni n c r e a s eb y0 5 8 8 15 4 p e r c e n t a g ep o i n t s p o s i t i v eo v e r f l o wi sp r o d u c e dt h r o u g hc o m p e t i t i o n ,i l l u s t r a t i o na n di m i t a t i o n ,w h i l e h u m a nc a p i t a lf l o w s ,b e t w e e nf o r e i g ni n v e s t m e n ta n dd o m e s t i cc a p i t a l ,l e a dt on e g a t i v eo v e r f l o w f i n a l l y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t h ea u t h o rp r o v i d e ss o m ep o l i c i e sa n ds u g g e s d o u so n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t e c h n o l o g yo v a f l o we f f e c t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k e yw o r d s :f o r e i g nd i r e c ti n v e s t m e n t ( f d l 3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 , t h ep a t h so f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 i i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五丑邑 日 期:毫篮2 :! 乡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 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 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 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重量塑导师签名:乏主丛 日期:山p7 占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外国直接投资( 以下简称f d i ) 也逐渐成 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对东道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f d i 不仅为东道国带来了资金等 有形资源,还为其带来了先进技术、理念、管理技能等无形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 进了东道国的技术进步,进而为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自1 9 7 8 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及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中国大陆日 益成为全球理想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大量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流入中国大陆尤其是条件较好的 东部沿海地区,自1 9 9 3 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f d i 也成为我国 利用外资的主要途径。多年来我国奉行“市场换技术”的引资策略,试图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使跨国公司把先进的技术转移到中国,进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达到提高我国技术能力的目的。实 践证明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成功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 而且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对于技术创新的加速、产业水平的提升、 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功不可没;同时还促使中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出口 结构不断优化,增强了我国外贸竞争力。 江苏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是最早引进外资的省区之一。自1 9 8 1 年江苏省首家外商投资 企业一中外合资中国江海木业有限公司在无锡成立以来,2 0 多年间江苏省利用外商投资得到了迅猛 的发展。2 0 0 3 年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己超过广东省,居全国第一,已成为中国利片j 外商投资 最密集的地区之一。2 0 0 7 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达到3 4 9 6 7 1 亿元,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 8 4 2 个, 合同利用外资5 2 7 0 7 亿元,实际利片j 外资2 1 8 9 2 亿元。江苏省内苏州,无锡等城市利用自身区位 优势,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外向犁经济体系。 江苏省制造业作为外商直接投资最密集的行业,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到全省7 0 以上,通过 对制造业的分析可以清晰反映全省状况,并且制造业在统计数据上具有连续性、完整性,有利于进 行实证分析。因此,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江苏省制造业,采用制造业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进行同归, 着重研究f d i 对江苏省制造业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技术溢出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并根据实证分析结 果得出本文基本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1 2 创新和不足 笔者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整理可查的最新统计数据,借鉴f e d e r ( 1 9 8 2 ) 两部fj 研究 思路构建计量模型研究f d i 对江苏省制造业是否存在技术外溢,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以往大量的研 究人都单纯地从静态角度来考察f d i 变量对于尔道国企业的产出变化或是生产率变化的影响,从而 测度f d i 对某地区或某些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但却很少有学者进一步分析其技术溢出的 途径。笔者借鉴k o k k o ( 1 9 9 4 ) 的研究思路通过构建内外资互相影响的动态方式组模型进一步分析江 苏省制造业f d i 技术溢出的主要途径,有一定的创新性。并且本文采刚可查最新统计数据,具有很 强的时效性。 f d i 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一个涉及内容庞杂的题目,f d i 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己经在理论分析上得 到了学者较普遍的认同,而对f 1 ) i 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不同学者对不同国 家不同时期的检验结果有很火差异。受到作者本人所掌握的知识结构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在本文的 分析中我只是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在分析外溢是否存在时构建的两部fj 模型变量较少,诸多问 题都还没有涉及到,有些涉及剑也只是点到为止,未作深入研究。 1 3 研究思路和全文结构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将首先回顾和梳理经典的外资技术溢出的理论以及国内外讨论f d i 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实 证文献,为研究外资在江苏省的技术溢出效应问题提供方法上的借鉴和理论上的指导。然后概括和 总结江苏省f d i 的发展现状,为研究f d i 的溢出效应提供宏观背景。在实证分析中,借鉴f e d e r ( 1 9 8 2 ) 、 k o k k o ( 1 9 9 4 ) 的研究思路,构建计量模型,并依据同归分析结果提出一些有益的政策性建议。全文除 引言部分共分为五章,主要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阐述技术外溢的定义,国内外文 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f d i 技术外溢是否存在的研究,使读者对该理论以及相关的研究有一定的了 解。第三章主要阐述f d i 技术外溢的相关背景理论,包括外商直接投资理论,f d i 技术溢出效应的 理论基础,f d i 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f d i 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技术溢出 的主要机理。 第二部分为第四章,为全文提供清晰的宏观背景。第四章主要分析江苏省f d i 的发展现状,包 括江苏省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江苏省f d i 的总量分析,江苏省f d i 投资方式分析,江苏省f d i 来 源地分析,江苏省f d i 区域分布状况分析,江苏省f d i 产业分布状况分析,使读者清晰了解江苏省 f d i 的发展状况。 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主要为实证分析。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f d i 对江苏省制造业是否存在技 术外溢,技术外溢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并得出全文主要结论。 第四部分为第六章,主要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就江苏省更好利用外资提出建议。 2 第二章f d i 技术溢出效应含义与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章f di 技术溢出效应含义与研究文献综述 2 1f d i 技术溢出的定义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由于知识的非竞争性和人力资本的外在性,技术知识的外溢对于技术 进步乃至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r o m e r ,1 9 8 6 :l u c a s ,1 9 8 8 ) 。外商直接投资( f d i ) 作 为物化型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是近十几年来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 来源( b o r e n s z t e i n l 9 9 8 :f o s f u r i ,2 0 0 1 ) 。f d i 技术外溢问题的现实重要性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 注,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国内外学者对技术溢出效应概念也进行了深入 的探讨。 k o k k o ( 1 9 9 2 ) 在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特征和外溢一书中认为:技术溢出效应是跨国公司在 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而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情 形。f d i 技术外溢效应,是衡量东道国引进外资后本国技术管理水平受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又称 “外部效应”,具体是指外国投资者的先进技术、经营哲学、管理经验等能够通过一定途径渗透给东 道国的其他企业,从而对东道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这一角度上看,技术外溢效应描述的 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先进技术的外在性。 b l o m s t r o m ( 1 9 9 8 ) 将f d i 技术溢出效应定义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f d i 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 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他将f g i 在东道国的溢出效应分 为两种:一种叫做“生产力溢出”是指东道国通过引进f d i 得到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率:另一种叫 做“市场渠道溢出”,指东道国企业通过引进f d i ,借助强大的跨国公司力量将自己的产品销往国际 市场。 程宏( 2 0 0 1 ) 认为:“技术溢出,即技术转移的一种非自愿形式。它指的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 子公司而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其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情形。” 依据上述学者对技术溢出效应所做的解释,结合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将f d i 技术溢出效 应界定为:f d i 技术外溢是指发达国家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时,其先 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等通过某些非自愿的扩散途径,渗透到当地的其他企业,从而 促进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 2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 2 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对溢出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剑6 0 年代。m a c d o u g a l l ( 1 9 6 0 ) 在分析f d i 的一般福利效应时, 第一次把技术的溢出效应视为f d i 的一个重要现象。此后,这一领域逐渐成为f d i 研究的热点问题。 c a v e s ( 1 9 7 4 ) 首次对对f d i 溢出效f 葡进行了计量研究,将外资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纳入 到当地企业的生产函数中,分别检验了加拿人和澳大利亚的f d i 外溢效应,选用两个国家在1 9 6 6 年 制造业行业横截面数据,发现外资确实对澳大利亚相关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有着正面积极的影响,加 拿大当地企业的利润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也是正相关关系。第一次比较全面的把技术外溢效应划 分为三类:( 1 ) 打破原有的市场垄断,资源配置得剑改善;( 2 ) 由于竞争一模仿,跨国公司先进技术向 尔道国企业转移;( 3 ) 跨国公司不断增人的竞争压力刺激东道国企业有效利用自身的资源,推动企业 的技术进步从而推进生产力的发展。g l o b e r m a n ( 1 9 7 9 ) 采川加拿人制造业1 9 7 2 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 的实证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继c a v e s 之后,f i n d l a y 、k o i z u m i 和k o p e c k y 成为该领域的主要贡献者。k o i z u m i 和k o p e c k y ( 1 9 7 7 ) 将技术的溢出效应人胆地引入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模犁,构建了一个国际资本k 期流动的模型,用 于研究fdi 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该模型假设外资中内含的技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能给社 会带米额外的利益,并且溢出水平与外资的份额止相关。f i n d l a y ( 1 9 7 8 ) 认为跨国公司具有先进的技 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术、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其进入会对东道国企业产生一种“传染效应”( c o n t a g i o ne f f e c t ) ,使 之受益。他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内生动态化模型,模型的基本假设为:f d i 可以通过传染效应( c o n t a g i o n e f f e c t ) 提高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水平,认为f d i 输出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大,本地企业可以学习 和模仿的空间越大,所以溢出效应也越大。在此基础上还假定,外资企业在当地的资本份额越高, 扩散的速度就越快:技术差距和外资份额对于当地厂商的决策行为而言是外生的,而外资企业的发展 速度和所获利润以及东道国的教育水平等也都可能通过影响技术差距或外资份额这两个变量,间接 影响外溢效应。 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p r o m e r 和r l u c a s 等人为代表提出了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突破 了新古典理论中有关技术外在性的假定,它提出引进外商投资可以使一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提 高,产生的外部性。 d a s ( 1 9 8 7 ) ,重点研究竞争型的溢出效应。他从跨国公司角度提出了竞争型技术溢出模型,假 定东道国企业生产力的增长率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生产规模正相关。d a s 认为溢出对跨国公司子公 司已构成以一种潜在成本,因为受益的当地企业迟早会变得足以与跨国公司子公司相抗衡。d a s 调 查了跨国公司产出和价格的最佳时间路径,其研究表明,尽管存在技术溢出,跨国公司仍可能从技 术溢出中获利。该模型考虑到了跨国公司子公司承认技术溢出存在的事实,但是却忽略了当地企业 所可能采取的决策和行为。 w a n g & b l o m s t r o m ( 1 9 9 2 ) 对技术溢出的研究突破了以跨国公司以核心的旧框架,将厂商理论、技 术策略联盟纳入分析中,运用博弈论进行分析比较,全面地看到了当地厂商和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决 策、行为对溢出的影响,将外溢视为跨国公司子公司和当地企业问策略性竞争的内生现象,构建了 一个关于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企业博弈的基本模型。一方面,假定跨国公司子公司能意识到技术 扩散的成本;另一方面,假定当地厂商也能意识到溢出的存在。在互为约束的前提下,可以求取各 自的动态最优解。理论上,无论跨国公司子公司还是当地企业,都可能通过其投资决策影响溢出水 平:跨国公司对新技术的投资越多,溢出越多;当地企业对学习的投资越多,其吸收溢出的能力就 越强。事实上,由于溢出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缩小了技术差距,从而减少了跨国公司子公 司的准租金;跨国公司子公司为了维护其产品的“技术比较优势”,被迫引进或开发新技术,以恢复 其市场份额和利润,结果导致新一轮的溢出,即所谓的溢出正反馈。同理,当地厂商的学习行为也 存在着这种效应。 k o k k o ( 1 9 9 4 ) 研究使f d i 的外溢效应理论的重点转向对技术差距因素的考察。他利用墨两哥1 9 7 0 年和1 9 7 1 年所有制造业企业数据,分析了各个行业中技术传播效果和出现在外资企业和东道国企业 的技术差距、技术特性对技术传播的影响,检验了国际直接投资可观察的技术溢出与跨国公司技术 复杂性之间的联系,并且得出结论:当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人时,会阻碍外溢效应的产生。他认 为技术溢出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示范、模仿和传播,二是来源于竞争,前者是技术信息 差异的增函数,后者主要取决于跨国公司与当地厂商的市场特征及其相互影响。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技术溢出理论的研究得到新的发展,主要研究存在以下几方面: l ,溢出效应和“边干边学”理论。p a r e n t e ( 1 9 9 4 ) 研究了技术扩散、边干边学希1 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他设计了特定厂商选择技术和吸收时间的边干边学模型,通过分析,他认为在各种技术 吸收之间,厂商通过边干边学积累的所有专业知识为进一步的技术引进做好了准备,厂商技术吸收 的决策和产出增长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2 ,以溢出为前提的厂商理论。k 1 i b a n o f f & m o r d u c h ( 1 9 9 5 ) 研究了厂商之间的技术外溢问题。 在一般竞争模弛中,经济外在性导致技术外溢的厂商的无效率,无效率往往与外在行正相关。而他 们在研究中发现,在溢出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提高经济效率。l e e ( 1 9 9 5 ) 比较了两种技术 定位卜小厂商的技术创新,发现在新技术背景下,厂商内部的研究和开发( r d ) 活动与其外部的技 术联系均变得更为活跃。 3 ,博弈论中的溢出分析。z i s s ( 1 9 9 4 ) 构建了一个有溢出的两阶段( 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 的 4 第二章f d i 技术溢 i ;效应含义与研究文献综述 双边寡头博弈模型,将不合作方式与外资( r d 阶段的勾结) 、定价( 生产阶段勾结) 及合并( r d 和生产阶段的全面勾结) 等三种勾结方式做了比较,并评估了各种勾结方式改善福利的条件:在溢 出足够大的时候,上述三种勾结方式的福利水平都不高于合作方式,其中合并的福利水平最高,定 价的福利水平低于合资。 4 ,策略联盟种的溢出分析。g u g l e r & d u n n i n g ( 1 9 9 3 ) 发现:策略联盟是创造、维持和提高厂商 技术优势及其创新活动区位配置的互补性组织形式:策略联盟的国际技术溢出随着行业的不同而不 同;r & d 联合企业只是有关技术创造、扩散组织内和组织间复杂网络的一部分。策略联盟分析可以 融入以增殖活动国际化为研究对象的主流经济学和有关的厂商理论中。 2 2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由于我国从2 0 世纪8 0 年代才开始改革开放,因此对f d i 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相对国外研究而言, 我国学者对此研究起步较晚,多注重于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内的溢出效应研究和影响产业内溢出效 应的因素研究。起初主要集中于定性研究,近些年则集中于定量分析,主要研究都是利用国外学者 的各种模型、方法来测算f d i 技术外溢效应,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在研究方法上,所采用的实 证研究模型基本是借鉴f e d e r ( 1 9 8 2 ) 在估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的研究思路,区分国内和国外 两个经济部门,并以两个部门的生产函数为基础推导出最终的计量方程。这一建模方法的优点在于 较好地突出了外资和内资的差异性,阐明了f d i 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原因。 行业数据方面,秦晓钟( 1 9 9 8 ) 利用1 9 9 5 年工业普查数据,对采掘业、电力煤气等3 9 个行业进 行了检验,得出了f d i 技术溢出效应明显存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他按照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 销售收入进行分组检验,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单纯外资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溢出效应的产生没 有显著影响:第二,外资企业所处销售水平较高时,会阻碍溢出效应的发生;第三,当外资企业技 术水平、销售水平相对都比较高时,不利于技术溢出效应的生产。姚洋、章奇( 2 0 0 1 ) 在行业层面上 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t 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其实证结果表明,f d i 在行业内的溢出效应 是不显著的。江小涓( 2 0 0 1 ) 在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经济效应的研究中指出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所 使用的技术不仅普遍高于中国同类企业的水平,而且有相当比例的跨国公司使用母公司的先进技术, 并填补了中国的技术空白,而且对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帮助当地管理与技术人员提高对商业机 会的把握能力以及判断知识,技能优先性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l i u ( 2 0 0 0 ) 通过将全要素 生产率分解的方法,利用1 9 9 3 1 9 9 8 年深圳特区2 9 个制造业的数据,发现f d i 产生了显著的外溢 效应,它同时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率的增长速度行业内的外资每增加1 个百分点, 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率就约提高0 5 个百分点。陈涛涛等( 2 0 0 3 ) 利用中国制造业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f d 工行业内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 省际数据方面,沈坤荣( 1 9 9 9 ) 利用1 9 9 9 年2 9 个省市自治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与各省的全要 素生产率作横截面的相关分析,得出f d i 占g d p 的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就可以提高 0 3 7 个单位的结论。何沽( 2 0 0 0 ) 通过建立内、外资部门的生产函数,使用1 9 9 3 1 9 9 7 年2 8 个省 市自治区的工业部i j 连续5 年共1 4 0 组相关数据进行同归,且把2 8 个省份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越 过经济发展门槛”与“未达到经济发展| 、j 槛”两组。结果表明,f d i 在我国各省市r l 业部门中都存 在明显的外溢效应,而且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这种外溢效应越人。使用与何沽相同的方法, 陈斌等( 2 0 0 0 ) 利用1 9 9 0 1 9 9 8 年江苏省- | :业部fj 的相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也证明存在正的外 部效应:随着江苏外资: 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外资。i :业部fj 对内资工业部j 的外溢效应也在增加。潘 文卿( 2 0 0 3 ) 利用1 9 9 5 2 0 0 0 年我国t 业部门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了f d :f :技术溢出效应的 存在。张建华( 2 0 0 3 ) 利用广东省城市数据进行的检验表明f d i 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存在。 企业数据方面,姚洋( 1 9 9 8 ) 利用1 9 9 5 年全国第三次业普查数据对f d i 的外溢效应进行了研 究,研究发现行业中“三资企业”每增加1 个百分点,行业的技术效率就会提高1 1 个百分点。包 群,章奇( 2 0 0 1 ) 运用1 9 7 卜1 9 8 4 企业截面数据,分析发现外资企业自身要素生产率提高,国内企 业技术外溢效果并不明显。 5 东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2 2 3f d i 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的实证研究 在理论上,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f d i 技术外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众多 学者都构建了各种模型,对f d i 是否才在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由于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 计量模型以及f d i 技术外溢效应的计量的困难性,学者们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 国内外有学者认为,在f d i 与当地公司在统一市场相互竞争时,当地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不处于 劣势,必然增加研发经费,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在这里,由于国际资本参与当地市场的竞争效 应,东道国便会加强技术投入,产生溢出效应。 c a v e s ( 1 9 7 4 ) 较早地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进行了计量研究,他将外资作为一个独立的生 产要素纳入到当地企业的生产函数中。通过对澳大利亚1 9 6 9 年产业层面数据的计量分析,结果发现 外资确实对澳人利弧相关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有着止面积极的影响; g l o b e r m a n ( 1 9 7 9 ) 对加拿大制造业进行了研究,对劳动生产率的测算中,大量加入了外资企业的 变量,发现,在加拿大国有企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是和这个企业外资所占比重,企业的资金 密集度,企业的规模,以及平均每个雇员的劳动时间成止相关性。 k o k k o 等人( 1 9 9 6 ) 对乌拉圭的研究,f l o r e s 等人( 2 0 0 0 ) 对葡萄牙的研究,s j o h o l m ( 2 0 0 1 ) 对印 度尼西的研究,d i m e l i s 和l o u r i ( 2 0 0 2 ) 对希腊的研究都得出了肯定的结论,证实了f d i 技术溢出 效应的存在。 国内学者秦晓钟( 1 9 9 8 ) 首先对我国外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利用1 9 9 5 年工业普查数据, 对采掘业、电力、煤气等3 9 个行业进行了检验,得出了f d i 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明显存在的结论。 沈坤荣( 1 9 9 9 ) 通过多元滞后分布模型进行的计量分析发现每增加1 的外商直接投资,则可以带 来全要素增长率0 3 7 的增长。陈国宏等( 2 0 0 0 ) ,运用冈果关系检验法和协整关系检验法对中国1 9 8 1 年以米外国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的相互关系进行经验研究,认为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进步的重 要原冈。王志鹏( 2 0 0 1 ) ,江小涓( 2 0 0 2 ) 等人所做的研究也肯定了技术外溢的存在性。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f i j 却认为f d i 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或者 说,至少不是在所有的行业里都存在止的溢出效应。 c a n t w e l l ( 1 9 8 9 ) 对1 9 5 5 1 9 7 5 年在欧盟内进行投资的美国跨国公司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当地 企业面对竞争的加剧所做出的反应,发现美资并不是在所有行业都产生了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 主要产生在那些技术差距较小的产业。 a i t k e n 和h a r r i s o n ( 1 9 9 9 ) 选用委内瑞拉制造业1 9 7 6 1 9 8 9 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考察外资 对当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时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否定的。他们的研究表明,当地企业的劳动生产 率与产业内外资企业所 比例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虽然检验表明在合资企业中外资股权比重越大, 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越高,但是这种由外资带来的效率的提高全部被合资企业内部化了,并没有对内 资企业的经济增长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与a i t k e n 和h a r r i s o n 的研究类似,h a d d a d 和h a r r i s o n ( 1 9 9 3 ) 对摩洛哥制造业1 9 8 5 1 9 8 9 年 间的企业和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外资企业对该国内资企业的劳动力生产率并没有很 显著的影响,他们认为摩洛哥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太大,从而阻碍了技术溢出效应 的产生。 d j a n k o v 和h o e k m a n ( 2 0 0 0 ) 对捷克制造业的分析,b a r r i o s ( 2 0 0 0 ) 对两班牙的分析,g i r m a 等 ( 2 0 0 1 ) 对英国制造业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国内学者中国学者姚洋等( 2 0 0 4 ) 利用1 9 9 5 年全国第三次一i j 业普夯数据对f d i 的外溢效应进行了 研究,他采用的是3 9 个行业3 7 7 6 9 家企业的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三资企业的效率要比国有企 业高,但港澳台三资企业的效率却没有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另外,f d i 的外溢效应主要体现在一省 内部,行业内的外溢效应并不明显。 - 千忠鹏等( 2 0 0 1 ) 利用2 0 0 0 年中国i :业部门5 0 0 0 家企业的数据对f d i 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研 究,结果表明外资在行业内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而在一省内部产生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6 第二章f d i 技术溢出效应含义与研究文献综述 张海洋( 2 0 0 5 ) 则认为f d i 对中国的工业生产率增长没有技术扩散作用,中国工业的技术效率提 高是来源于自身的研究开发以及与f d i 之间正向的竞争效应。潘文卿( 2 0 0 3 ) ,王飞( 2 0 0 3 ) ,李广 众( 2 0 0 5 ) 等人的研究也认为f d i 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2 3 文献评述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外学者对f d i 技术溢出的研究形成了很多广泛的共 识,例如理论上f i ) i 技术溢出存在的可能,东道国吸收能力对技术溢出的影响等,但是很多方面仍 然存在的分歧,学术界对f d i 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笔者认为主要原冈有: 1 ,分析的层面不同:行业层面的技术外溢效应优于企业层面,特别是使用截面数据的行业层面 研究大都发现了正的显著的技术外溢,不论东道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转型国家,企业层 面的研究结果不统一。 2 ,使用的数据类型不同:使用截面数据的研究大都发现了显著的正向技术外溢效应,使用面板 数据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 3 ,东道国的经济发展释度不同:由于东道国技术水平,人才储备,产业结构特点等差异,相类 似的研究在不同国家所得到的结论也往往不同,基于发达国家的研究通常发现了正的显著地技术外 溢,基于发展中国家合转型国家的研究结果则存在很大分歧。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的研究存在如下的局限性: 1 ,学术界对f d i 技术外溢的实证研究大多局限于对f d i 的整体研究,很少进行比较研究,大多 没有区分f d i 的不同地区来源、不同投资动机和不同所有权安排,这种研究结果只能揭示某个特定 研究对象技术溢出效应发生的静态规律,难以发现一般的动态规律。 2 ,多数学者仅仅只是提出了f d i 技术溢出产生的途径,以及制约技术溢出效果的关键因素,而 对技术溢出效应机理的研究却尚未形成明确的理论框架,没有在理论层面对f d i 技术溢出的产生条 件、作用机理、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 3 ,实证方面,目前国内外有关f d i 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所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大都是借鉴 f e d e r ( 1 9 8 2 ) 在估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的研究思路,把整个经济划分为外资和内资两个部门, 并以两个部门的生产函数为基础推导出最终的计量模型。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内贸易更加 细化的宏观背景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点越来越细分,学术界亟待更精确的计量的模型的 出现。 7 东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章f di 技术溢出效应的背景理论 3 1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 0 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 资迅速发展,由此引起的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和销售活动,超过了传统的商品贸易而成为世界经济 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种新形势下,外商直接投资问题 日益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论抽象与实证分 析,论述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冈、决定因素等,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 个阶段:早期阶段以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代表,这些理论主要解释美 国企业战后急剧向海外扩张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后期则以巴克利、卡森及拉格曼的内部话理论合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代表。 3 1 1 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 ( s h y m e r ) 提出,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以1 9 1 4 1 9 5 6 年美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不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和产业组织理论,系统论证 了企业的垄断优势和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其后在其导师 金德尔伯格的辅导下对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海默指出:跨国公司之所以对外直接投资,除了企业 所拥有的特定优势外,还有外在市场的不完全性,这种不完全市场使跨国公司能够保持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理论是在批判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海默认为,传统国际资本移动理论认为国际资本移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的差异,它不能说明 二战后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相互直接投资的现象。他认为,市场的不完全 竞争是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根本原因,如果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运行是完全有效的,则对外投 资就不可能发生。至少存在四种类型的不完全:( 1 ) 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如产品的特异性、 品牌、专利、专有技术、价格优势等;( 2 ) 由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如企业由于规模经营而 引起其在成本和收益上的优势;( 3 ) 由政府介入而导致的某些市场障碍:( 4 ) 由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 造成的市场手f f 曲。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得对外投资企业拥有了一些垄断优势:( 1 ) 来自产品市场 丁完全的优势,如产品差别、商标、销售技术与操纵价格等。( 2 ) 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 包括专利与1 :业秘诀,资金获得条件的优惠等。( 3 ) 企业拥有的规模经济,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规模 经济。通过一体化经营,可以取得当地企业所不能达到的生产规模,可以降低成本,取得一定的竞 争优势。 之后,尼克伯格在攀断优势论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跨国公司的寡头间反应行为模式,并提出寡 占反应论。在对战后美国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后,他指出,在一个松散的寡头市场中,一旦一个 寡头对外直接投资,将引起其他寡头的投资行为,以遏制先行者可能获取的先发优势。为避免寡头 间冈激烈竞争而引起的两败俱伤,寡头倾向丁达成某种协议,保持寡头间的市场均衡。 3 1 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人学教授雷蒙弗农( r a y m o n dv e r n o n ) 于1 9 6 6 年5 月在经济学家季刊上发表的 产晶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中以企业创新优势为出发点,加上区位理论观点,说明 了企业为何随时问的变化而不断转移其生产地点,首次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 论,并先后于1 9 7 1 年、1 9 7 7 年和1 9 7 9 年多次补充和完善该理论。 弗农认为产品周期是产品市场运动的普遍现象,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在产品周期运动中, 由丁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变化而作出的决策。产品周期可分为产品创新,产品成熟和产品标准化三 个阶段,产品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特征,企业在产品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投资策略。 产品创新阶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范农假定: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使得新产品多数是在 8 第三章f d i 技术溢出效应的背景理论 发达国家研发成功的,由于企业对本国市场具有更多的知识,新产品的开发一般是在母国进行的, 主要阏为产品尚未标准化,仍需不断改进设计,以适应消费者偏好,产品的生产要素投入和加工工 艺及规格变化较大,企业需要同材料供应厂家保持有效联系。由于产品差别大,存在某种程度的产 品垄断。新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低,消费者对新产品没有比较,一般不在乎价格。企业主要利用产品 差别,力图垄断技术与产品生产来占领市场,生产成本的差异对企业生产区位的影响不大。因此, 有利于在国内生产,一般通过出口来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研究与开发的发达国家最有可能发展新 产品,因此新产品创新国往往是发达国家。 产品成熟阶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产品生产技术不断完善,生产 工艺也逐渐标准化,市场上产品增多,国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增大,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