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王志信创作民间故事声乐作品初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民族声乐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涌现了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作曲家,王志信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他的作品富有民族性、时代性、创作性。本文以王志信的民间故事类声乐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孟姜女、兰花花、昭君出塞、木兰从军等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作品的创作题材、音乐特点、演唱要点及文化特征等问题的分析,试图揭示王志信声乐作品的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王志信的生平及其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声乐作品创作;第二部分主要从作品原型和文本特点两个方面,对该类作品的音乐题材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部分主要从作品的旋律、钢琴伴奏和民族风格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作品的音乐特点;第四部分从气息和共鸣、咬字吐字技巧以及音色音量等方面对作品的演唱要点进行了探索;最后一部分归纳总结了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作品的文化特征。在众多的民族声乐作品中,王志信的作品被演唱者不断演唱并得以流传。研究王志信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声乐作品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的撰写希冀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关键词:王志信;题材;音乐特点;演唱;文化特征a b s t r a c tt h er a c i a lv o c a lm u s i co fc h i n aa c q u i r e db r e a k t h r o u g hp r o g r e s s ,b e i n gf l o w e do u tm a n ye x c e l l e n tr a c ev o c a lm u s i cc o m p o s e r ,a n dw a n gz h i x i ni so n eo ft h em o s to u t s t a n d i n gm u s i cc o m p o s e r ,a f t e rh a l fo f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 h i sw o r ki sf u l lo fr a c e ,a g e s ,c r e a t i o n s t h i st e x tt a k e sw a n gz h i x i n sn a t i o n a lv o c a lo ft h es u b j e c to ft h ef o l k t a l e sa st o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t h ep o i n t ,、析t ht h et i t l e so f m e n gj i a n g n v 、l a nh u ah u a 、z h a og e n t l e m a n f i l l 、m sh u a 朋r d 肠挖j o i n st h ea r m ye t c a st h em a i n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a n dh a saf o o t h o l du n d e rt h eb i g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s p r e a d i n ga n dt u r n i n go fr a c i a lv o c a li n2 0 山c e n t u r y ,a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w a n gz h i x i n ,t r yt oa n a l y s i sa n dr e s e a r c ht h es t y l eo fc r e a t i o n s 、t h ea r tp e r f o r m a n c eo fs i n g i n go ns t a g e 、t h ev a l u eo ft h ev o c a lt h r o u g ht h el e v e lo fa c a d e m i c ,a g e s ,r a c ea n ds oo n ,t h e n ,f i n do u ts o m ea p o c a l y p s eo ft h ec r e a t i o n 、s i n g i n go ns t a g e 、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t h er a c i a lw o r k s 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a r t i c l ea su n d e r :t h ef u l lt e x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p a r t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ea r t i c l ei si n t r o d u c e dt h el i v e so fw a n gz h i x i n , s i m p l y ,a n di ss u m m a r i z e dt h ec r e a t i o no ft h ev o c a l 、i t l lt h es u b j e c to ff o l k t a l e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a n a l y z e s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ev o c a lf o r mt h ep r o t o t y p ea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v o c a lf o l k t a l e s ;t h et h i r dp a r te l a b o r a t e st h em u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v o c a lf r o mt h em e l o d y 、t h er a c es t y l ea n dp i a n oa c c o m p a n i m e n to fw o r k ;t h ef o r t l lp a r ti n t r o d u c e st h ei m p o r t a n tp o i n t so ft h ev o c a ls u c ha st h eb r e a t h i n g 、t h ee n u n c i a t i o na n dt h et o n e ;t h el a s ts e c t i o ns u m m a r i e st h ec u l t u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v o c a lw i t l lt h et o p i co ff o l k t a l e s w a n gz h i x i n sw o r ki ss u n ga n ds p r e a dc o n t i n u o u s l yb ym a n ys i n g e r s ,i nt h ei ln u m e r o u sr a c i a lv o c a lm u s i c r e s e a r c h i n gh i sw o r k sw i t ht h et o p i co ff o l k t a l e sh a st h ei m p o r t a n tm e a n i n g sf o rt h e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r t i s t i cs o n g s ,t h i sa r t i c l eh o p e st op r o v i d ew i t hs o m es i g n i f i c a n ta n d b e n e f i c i a la p o c a l y p s e k e yw o r d s :w a n gz h i x i n :t o p i c :m u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i n gc u l t u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i l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住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牵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周过番勺材料。与栽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酌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申请人( 学位论文作者) 釜名:2 0 。罗卑月1 c i 目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本人经河南太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住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住论文的要求,售p 河南犬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2 0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釜名:2 01 1 日! j舌中国民族声乐根植于本土文化之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种声乐艺术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中国传统声乐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饱含着历代文人的创作热情与才智,在历代劳动人民不断吸纳、不断发展、不断演化的过程中代代相传,体现着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不断碰撞和交流,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可喜可贺的。作为一名民族声乐演唱者,研究民族声乐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声乐演唱者是歌曲的诠释者,是联系创作者和欣赏者的纽带。演唱者如果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体裁特点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缺乏准确把握与充分体会,即使有再高超的演唱技法,也只是音符的机械重复,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机可言,这样必将严重影响演唱效果。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王志信以民间故事题材为原型而创作的声乐作品。王志信是新时期中国歌坛上一位成就斐然的作曲家,自2 0 世纪8 0 年代末以来,王志信与词作家刘麟精心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如孟姜女、木兰从军、兰花花、牛郎织女、昭君出塞等,这些声乐作品的创作选题独特、内涵丰富、旋律清新、气势恢宏。多次被选用于音乐会演唱曲目及电视大奖赛参赛曲目。王志信依据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声乐作品,在中国声乐发展史上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虽然在此之前的几十年中,类似中国故事文化题材的声乐作品,前人早有涉足,但大多数篇幅较短小,曲调单纯,内部结构的对比不太大,音乐形象比较集中、单一,如花儿与少年、马桑树儿搭灯台等。像王志信这样在题材和内容两方面都有所突破的却很少。王志信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做了新的探索和拓展,通过对民歌主体音调的发展,调式调性的多次变化及对各种戏曲、曲艺的创作手法加以吸收,并借鉴吸收西方的创作技法来塑造音乐形象。一方面,作品紧紧把握住了传统文化的风格和特色,另一方面,作品克服了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在创作上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大胆创新,取得了巨大成绩,适应了时代的审美需求。作品被歌唱艺术工作者不断演唱并得以流传,深受音乐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同时代许多作曲家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与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据查证论文资料,近年来发现王志信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演唱技巧、审美特色等虽有一些相关论文发表,但相对来说还缺乏系统性。对王志信的作品及创作艺术进行研究,将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具体的工作。限于笔者的理论水平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本文不做大而全的研究,而是从王志信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中选一个层面,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对其作品的故事题材、音乐特点及演唱要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更深入的挖掘作品的价值。同时,这些分析能加深对作者的认识和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对演唱该类作品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2第一章王志信民间故事作品的创作概述我国文学和艺术批评一直有“知人论世这样一个传统,即要透彻的了解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艺术家,必须对该作家的生平做详细的考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的考察影响创作主体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形成的具体原因,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其作品。本章我们将论述王志信得生平及其作品的创作经历,以此作为对王志信民间故事声乐作品研究的开端。第一节王志信生平及其民族声乐作品概述一、王志信生平王志信,1 9 4 2 年9 月出生于河北乐亭,他自幼学习民间音乐,演奏多种民族乐器,有着突出的音乐天赋和扎实的民族音乐功底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1 9 5 8 年王志信先生以考入中央歌舞团,先后师从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李群、张鲁学习指挥、作曲。1 9 6 0 年,王志信转入中央民族乐团工作,在乐团中,他历任声乐演员、钢琴伴奏、作曲指挥等职。1 9 7 0 年,王志信先生被下放到天津南郊,这期间自学了三本交响配器法理论,也一直在从事与音乐有关的工作进场参与当地各单位业余宣传队的音乐创作和节目排练。1 9 8 1 年,王志信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师从著名音乐家杜鸣心教授学习作曲。1 9 8 6 年起担任中央民族乐团合唱队指挥及艺术指导,在多次全国性合唱比赛中获一等奖或表演大奖。1 9 9 2 年以后,专门从事民族声乐创作。1 9 8 8 年到1 9 9 6 年这段时间,王志信一直在中央电视台担任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王志信的艺术创作曾获二十余项全国性作品奖。民族声乐代表作有:一丛山茶花、孟姜女、母亲河、木兰从军、昭君出塞等。有许多作品录制成唱片、盒带或被国内外艺术家演奏、演唱,亦有不少作品获全国性奖励,如黄河壶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槐花海获第5 届电视歌手大奖赛优秀作品奖;兰花花( 南宁) 获中国民歌大赛一等奖等等。其声乐作品常见于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教材、各类声乐大赛、电视荧屏以及各种音乐刊物之中。“王志信指挥的民歌合唱”专辑在台湾福茂唱片公司录制出版了激光唱片及盒带,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母亲河刘麟、王志信声乐作品选,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了c d 中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经典王志信专辑。不仅如此,王志信的许多作品还被高等艺术院校选编入教材,并多次用于音乐会演唱曲目、电视大奖赛参赛曲目。对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并自然地成为民族声乐教材中的常用曲目:如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主编的中国民族声乐教材第1 3 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共收录了9 首王志信的作品:由霍立、金城、李静玉主编的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1 3 册(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共收录1 0 首王志信的作品:后来由霍立、等主编的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4 7 册(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共收录2 0 首王志信的作品:由杨少昆主编的中国歌曲演唱实用教程( 吉林音像出版社出版) 收录了1 2 首王志信的作品:由郭祥义主编的民族唱法歌曲大全( 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收录了1 9 首王志信的作品等等。二、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概况王志信创作了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在民歌、戏曲、曲艺等领域都有所涉猎,既有小桥流水的似水柔情,也有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既有来自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有源于民间的乡音歌谣,其作品自成格调,特色鲜明,风格突出,雅俗共赏。其创作的歌曲选材严谨而广泛,既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又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融汇了作曲家深厚的思想感情。通过对王志信创作的歌曲的演唱以及对出版物资料的参考,下面对其声乐作品创作情况做一简要概述。首先,王志信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让其对自己生活过的土地和熟悉的人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歌颂人间真情成为王志信歌曲创作的一个主题。他在田野、路边与农民种过稻、修过路,在天山脚下住过毡房、在东海前哨与战士同甘共苦,听4过冬不拉的声音和民族史诗的演唱,在这些地方都记载并传承了他与土地、与人民的那种乡情,那种亲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位艺术家的成功,与其所经历的生活时代、所经受的社会影响以及所具有的思想情感是密不可分的。艺术家们丰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们比旁人更为细腻丰富的感情色彩。他们从生活中吸吮着民族文化丰润的滋养,从而在作品中散发出民谣风格的抒情笔调。王志信的丰富阅历的积淀促使他创作了槐花海、彩云赋、送给妈妈的茉莉花、遍插茱英少一人、望江南、水乡乌蓬船等。在这类借景抒情的作品中,王志信借景抒情,通过对祖国的大好河的描绘,深切地表达了那种对乡土的眷恋、对人间的真爱和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其次,对祖国真挚的爱激发王志信创作了如下一批优秀作品,它们歌唱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真挚高昂的爱国热情。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主要有牡丹颂、我的珠穆朗玛、中国的春天、北风吹、龙灯舞起来等。对一个有责任心的音乐家来说,他们对各种社会动态的观察比普通人更具敏感性,比普通人更为迫切的向往时代性,而这种社会敏锐感和对新生活、新时代的向往正是作曲家从事音乐创作的思想依据和创作源泉。王志信的创作总是以极为饱满的热情拥抱时代,揭示现实,展示社会与人生的千行百态,用鲜明的主题和优美的主旋律来表现爱国主义,讴歌新生活、新气象。在他的民族声乐作品中,我们能清晰的感触到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牡丹颂,牡丹是繁荣昌盛和富贵的象征。王志信写此歌是通过对牡丹“花开长城下、根扎黄河边、魏紫姚黄绽笑颜、繁荣兴旺春满园”的描述,来歌颂爱国爱家的思想和祖国繁荣昌盛的面貌。如龙灯舞起来“唢呐吹起来,龙灯舞起好年来,一路光明一路歌,舞进新时代。”从这些歌词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几首作品的歌词都饱含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词曲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新时代新生活新未来的深切期望和赞美。王志信创作中最独具有特色、最有影响力的题材当属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了,这也是我们本文研究的重点。这作品主要选材于民间传说中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王志信充分运用传统音乐中的“叙事性特点,以及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语汇,成功的塑造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美好的女性形象,深刻地突出了、延伸了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积极昂扬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这些作品的代表作主要有孟姜女、木兰从军、牛郎织女、昭君出塞、兰花花等( 以下对该类作品的进行详细分析,此处从略) 。从以上的归类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王志信创作这类作品选择的基本规律:即以历史文化性的典籍素材为主,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些作品来看,作者对于该提倡、继承什么,该歌颂、发扬什么的问题上十分讲究,而且善于把主题思想转化为生动情节、个性鲜活的人物和动人的场景,让动听歌唱和生动表演真正的打动群众、征服群众,使他们接受教化,真正发挥音乐作品宣传教育,陶治情操的功能。第二节王志信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声乐作品创作概述一、国内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声乐作品发展简况中国作为一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形成并留下了许多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艺术的长河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艺术都有其共同的根源,所谓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正是艺术之树常青,艺术之泉永不枯竭的真实写照。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形态都与其民族的文化本体密不可分,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是一切文化的源泉。中国民族声乐正是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们也创造了灿烂文明的音乐艺术文化。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先民在生活和劳动中不断创作出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形成中国早期民歌的雏形,它们是劳动人民激情和智慧的结晶。传统的中国民族函丁听春时代语境下民族音乐文化身份的思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l 期。6声乐艺术主要是建立在民歌、戏曲和曲艺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之上。中国音乐文化上下几千年的发展史,传统民歌与戏曲在中国几千年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分合关系,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声乐艺术门类和实质相通的民族艺术精神。音乐艺术也如漫山遍野绚丽的百花,美不胜收。中国音乐文化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年前,早在奴隶社会就有对最初民歌“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记载。这说明,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根据一些生活故事创作声乐作品了。到了汉代,并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这使得一些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民歌得以流传下来,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到唐代出现了用大型歌舞来表达整个故事情节的作品,即“唐代大曲”,这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表现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宋、元、明、清的音乐文化得到了大的发展。尤其是清代,演唱者用不同的音色、唱法和表现方法来进行表现和演唱的技巧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加之对戏曲、山歌、小调等音乐形式表演技巧的借鉴、吸收,这些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民歌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趋于成熟。到了近现代,特别是4 0 年代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我国民族歌曲的创作进入了繁荣时期。在民族风格的创作上作曲家们也开始了多方面的尝试,产生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个性特征。尤其是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改编的一些作品演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一个新纪元。如根据历史原型改编后的歌剧白毛女,白毛女描写了一个十七岁的佃农的女儿在旧社会命运的坎坷、悲惨及后来的新生,反映了广大佃农阶层的冤仇及最后的翻身,控诉了封建剥削阶级的反动、无人性和滔天罪恶。新编的白毛女是在忠实于历史原型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艺术形式上的优点,同时也借鉴了西方歌剧在舞台表现上的经验而创作的。在音乐材料的设计上,它吸取了我国丰富的民间音调,具有鲜明的民族浓郁风格特色。在演唱方法上也广泛采用戏曲唱法、民间歌曲、说唱艺术,以符合人们审美习惯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这种演唱o ( 东汉) 何休著,李宗侗注译:春秋公羊传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1 9 7 6 年版。7方法有利于塑造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歌剧白毛女的成功是体现民族风格作品创作成功的典范。建国后的1 7 年( 1 9 4 9 - 1 9 6 6 ) 是中国声乐作品创作的黄金时期,在体裁、风格、数量及质量方面,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声乐作品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类作品植根于民族民间音调,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大胆创新,将它们进行中国民族化和声改造,按歌曲钢琴伴奏要求,为它们配上富有艺术表现力和特殊效果的钢琴伴奏,使旋律与和声、歌声与钢琴伴奏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这些民歌的艺术品味和艺术感染力,而且还赋予了它们新的艺术生命和艺术价值。如马桑树儿搭灯台。这是一首桑植土家族民歌,歌词为七言五句体,是土家族民歌通常采用的一种唱词句式。它讲述了妻子坚贞等待的誓言,曲折的反映了二人相敬相爱的纯朴感情。再看看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高高山上( 哟)一树( 喔) 槐( 哟喂) ,手把栏干( 啥) 望郎来( 哟喂) 。娘问女儿( 呀) ,你望啥子( 哟喂) ? ( 哎) ! 我望槐花( 啥) ,几时开( 哟喂) 。 这首作品是由原南充市文工团的陈庆毅先生经过改编的歌词,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民间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民间的爱情故事。花儿与少年是章民新根据青海的一对美妙的恋人来创造这首歌。花儿与少年描绘青海高原春天的美丽及青年们像春天般美丽的爱情。花儿般的姑娘,踏着轻盈的舞步,唱着迎春之歌,来到画一般美丽的山野,她们的歌声吸引了英俊的少年。“花儿与少年在一起跳起舞来,歌声倾吐了彼此的爱恋。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作品创作在思想、内容、题材、风格、艺术创意、作曲技法、和声织体,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较之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更具有自己的规范和相对稳定的模式,并对我国民族声乐的繁荣发展,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开拓。这一时代的各类声乐作品创作,在题材和内容上更加多样、个性化,反映现实生活更有广度和深度,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王志信此时在民族歌曲创作上更是如此。如木兰从军、孟姜女、兰花花等等,比较之下,从作者的作品中看得出,作品中蕴涵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更体现了其作品的价值,这些充分体现出王志信声乐作品的独特价值,是本文着重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二、王志信民间故事类声乐作品创作历程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己成为我国几代音乐家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广大音乐工作者也意识到只有创作民族风格的作品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在这方面,先后有一些作曲家都作出了有益探索性的工作。如前面所提到的白毛女、花儿与少年、马桑树儿搭灯台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还有丁善德的玛依拉、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桑桐的嘎达梅林、。吴祖强的燕子、根据民族音调创作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二月里见罢到如今、岩口滴水等,都是我国民族风格歌曲中的佳作。作曲家们在对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方面,己从简单地填词、改编、借鉴发展到了融合、贯通。历史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崭新的时代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激励着音乐家们的创作,他们努力吸取丰富的民族音乐营养,并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他们在探索作品民族化风格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积极开拓题材、内容,使创作的作品民族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这促进了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和完善。但音乐是一门富有个性、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突出、表现力丰富、对演唱者来说演唱来说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作品相对数量相对较少。但作曲家王志信创作的民间故事声乐作品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创作的深度上都突破了这个难度。在八十年代末期,王志信受当时民族声乐发展状况的启发,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开始了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声乐作品的创作尝试。他运用戏曲音乐中的展开手法,铺垫人物的感情,塑造人物的性格,创作改编了陕北民歌兰花花,并使兰花花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族风格的叙事性艺术歌曲。作品兰花花在民族声乐界引起了很大反响。91 9 9 0 年,王志信和词作家刘麟先生合作,创作了第二首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声乐作品孟姜女。作者在忠实于原民歌旋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基础上,突破了原始民歌四句头式的歌谣体曲式结构并运用了多种不同的现代作曲技法。他借鉴和融汇了戏曲音乐中紧打慢唱的摇板和由慢渐快的垛板表现手法,通过几次转调、扩展音域和改变节奏,拓宽和突出了音乐主题。把一首简单的都市小调民谣发展成为一首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咏叹调式的大型声乐作品。在第六届电视歌手大赛上,出现了很多选手抢唱孟姜女这一作品的现象。其作品当时的演唱效果撼人心魄、感人至深,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兰花花和孟姜女这两部作品创作经验的基础上,王志信又陆续创作了牛郎织女、木兰从军、昭君出塞等一系列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声乐作品。在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王志信大胆地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有的是从民歌音乐上改编,有的是根据说唱音乐、戏曲、曲艺音乐、鼓曲等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如作品兰花花中“手提上羊肉怀里揣着糕,拼上我的性命往哥哥家里跑”一段,运用了紧打慢唱的“摇板 ,( 摇板:又称为“紧拉慢唱”或“紧打慢唱”。即伴奏的鼓板和胡琴,拉和打是紧的( 快的) ,而唱则是慢的) 。将兰花花试图摆脱封建礼教,渴望追求幸福生活的激动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孟姜女的第三、第四段运用了“垛板 ( 垛板:是在基本句上插入堆积若干并列的短语或词组,常为三、四字不等,节奏为二拍子或一拍子。) 的形式,朗诵性、口语化的音调形象想刻画出孟姜女痛苦而绝望的情绪。牛郎织女用自由的音乐板式歌颂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叛抗争。在木兰从军这首作品中,作者把豫剧唱腔中最有歌唱性的“慢板”,进行糅合、提炼,作品突出了十分强烈的戏剧性感染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有胆识的巾帼英雄形象,刻画了“忠、孝”的节气和爱国的思想。在昭君出塞这部作品中,则为昭君树立了一个深明大义、为民族团结与和平做出重要贡献的光辉女子形象,否定了过去一些书籍上说的昭君“怨 。这类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作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丰厚1 0的民族文化内涵。这些作品所体现出的英雄主义气概、爱国主义思想以及道德观念、优秀品质,对于任何时代来说都有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王志信的这些声乐作品在各类声乐大赛中常被民族唱法歌手选用于比赛,被各类民族声乐“曲集”选用于教学,使“王志信作品热不断地在歌唱艺术领域得到升温,且经久不衰。第二章王志信创作民间故事作品的题材分析任何一部音乐作品,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一种情感、表现一种寄托,它是词、曲作家通过文字、音调来表达的一种共同创作的富有独特个性的音乐形式。中国的民族作品,在学习和演唱中,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发音、吐字、行腔技巧、呼吸与共鸣等歌唱技巧,还要理解歌词的语言特点、内涵及作者所处的时代,并挖掘每一首作品的创作特点和人物角色特征。另外,对作品的旋律特点和伴奏方面的特点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准确细致的理解民族声乐作品,才能在演唱时更好的再现民族作品的内涵。对王志信民间故事声乐作品的学习、研究和演唱也应该充分关注上述几点。第一节作品原型分析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勤劳聪慧的中国人民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间文学。如孟姜女哭长城、花木兰代父从军、王昭君万里远嫁求和平、牛郎织女等。这其中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无不孕育着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和美丽动人的传说。王志信就是以这些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神话传说为音乐题材,在充分借鉴传统的曲艺、原生态民歌音调和戏曲唱腔的基础上,有效汲取西方音乐在演唱中的成功因素,并大胆运用现代作曲技巧,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大中型声乐作品。在孟姜女这部作品中,王志信运用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语汇和娴熟的音乐创作手法,讲述了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死离别的故事。这个动人的故事源于秦代范杞良和孟姜女的故事。如辞海记载:“秦始皇时,有范杞良者,被倚筑长城,其妻孟姜女送寒衣至役所,而杞梁已死,孟姜女哭与长城下,城为之1 2崩而杞梁之骸骨见。作为传说中的一个民间故事唐朝以前就非常流行了,甘肃敦煌石窟中发现的郭煌曲子诗集共四首,现录第一首捣练子日:“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另外唐末诗憎贯休诗中也写了:“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湖。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一号城崩寒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作为民间小曲约形成于宋元以后。明、清时期,关于孟姜女的的说唱和戏曲方面的刻印本大量出现。如江苏苏州唱本、南京唱本、浙江绍兴刻本等。加之明清以来在商业发达的城市里,有专门的说书场所、有不少专业的卖艺人,春节和立春时又有农民参加唱春活动,如此经常的大量而普遍的传唱,使孟姜女能够遍及全国各地,历代不衰。千百年来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传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倾注着对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借此抒发受压迫者内心的悲怨,生动的表现了孟姜女盼夫的迫切心情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后人为了纪念她,至今在秦皇岛山海关区城东望夫石村还保留着一座孟女庙,山庙外有一尊姜女石像,山顶有望夫石。木兰从军源于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或木兰歌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倚窗望明月,仰天长叹息。昨夜见军帖,边关军情急,军书十二卷,催我爹爹出征去”。它基本上保留了我国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在民间极为流传,为后世民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歌描写的是爱国女英雄木兰( 传说姓花) 从军的故事。北魏年间,可汉大点兵,民间女子木兰,因父老弟幼,乃女扮男装,代父应征驰骋疆场,转战十年,立下了辉煌战功。在这个作品中,王志信通过宽广、抒情的笔触和铿锵有力的曲调,成功塑造了一位有胆识、英姿飒爽、不为荣华屈膝的巾帼英雄形象。王志信作品中塑造的木兰形象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深明大义和忠孝气节。o 具体内容可参阅易入: 的流传及其影响,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版) 1 9 8 0 年第2 期。1 3王昭君一直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王昭君,名嫱。昭君是她的字。王昭君的事迹最早见于汉书,汉代以后,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还有不可胜数的诗词、小说与戏剧,都有记载。李白、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的梦里都有王昭君的一段香魂。如“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一种不尽的怜惜与感叹,一种无限的迷离与悲苦。“昭君出塞 结束了汉朝和匈奴两族多年来的战争,给汉匈两族带来了六十年的和平,同时给匈奴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创了汉匈两族团结合作的新局面,在汉匈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昭君出塞这部作品中,王志信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深明大义、为民族团结与和平做出重要贡献的光辉女子形象。“牛郎织女的故事,千古流传,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它源于汉末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诗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迢迢牵牛星) 这个故事魏晋以后屡有丰富。元代以后成为戏曲舞台上的常演剧目。牛郎织女传说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王志信在这首作品中,用现代的自由音乐表现手法塑造了一对美好的恋人形象,歌颂了古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兰花花是一首陕北民歌,主要流行于延安、绥德等地。故事讲述农家姑娘兰花花被迫嫁到地主周家,但她勇敢地冲破婚礼,与恋人逃跑。误食毒馍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在山野里举行了婚礼,以死向黑暗的旧社会做出最后的抗争。王志信据此而创作的兰花花刻画了一个敢于同封建制度做斗争、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敢爱敢恨的女子形象。王志信利用这些历史原型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这些作品成功的塑造了一批个性突出、各具其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作品的创作和演唱,塑造1 4了一批呼之欲出的不朽艺术形象,展示了劳动人民中人性光辉的一面,凸显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英雄主义气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二节作品文本特点此处我们将重点讨论王志信作品中的歌词特点。王志信作品中的歌词多由刘麟创作。讨论这个问题源于以下事实:中国的语言是音义的结合体,汉语语言中的押韵、平仄、音调等对歌词的创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上的和谐能更好的配合音乐的旋律。汉民族语言特有的概括力和表现力,他在结构上的对称、和谐和匀衡,特别是诗歌语言的简练和精致,成为民族艺术显著的特征。语言是内容的载体,乐曲是音乐的表现形式,他们的最终被那个目的都是要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因此语言与旋律结合就显得至关重要。另外他与词作者刘麟对于传统民间故事和传统古诗词的审美和鉴赏非常相似。一、借助歌词用音乐展示人物形象任何一首成功的声乐作品,都是词曲的完美结合。其中,构成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语言,声乐是用人的嗓音作为主要物质材料的艺术形式,是声音艺术与语言文学的结合。在歌唱中,语言( 歌词) 和声音( 艺术嗓音)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语言是声音的指向,声音则是语言的载体。歌者更主要是通过语言( 歌词) 表达音乐的思想内涵,抒发歌者的内心感情。因此,歌词是声乐艺术中最具核心意义和最重要的因素。歌词不仅承载着歌曲的思想内涵,而且制约着歌曲的音乐形态和歌者的声音状态。歌词不仅是文学主题的具体体现,而且也为整个作品奠定了基础。歌词可以说是歌曲的生命和躯体。在王志信的作品里,歌词既不同于诗经之类的古典歌词,也不同于唐诗宋词元曲类的雅化歌词。王志信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作品的歌词既得古典诗词表现方法的精髓,又融入了新的表达形式。这些唱词独具一格,别有新意,既继承了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也体现了新时代特征,这主要缘由于他与词作者刘麟对于传统民间故事和传统古诗词的独特审美观点和独到的鉴赏能力。刘麟老师的词极具诗词韵味,却不拗口;内涵丰富深长,却很直白,让人过耳就懂还很有嚼头。从他的歌词里,我们始终能够感受到他在文字使用上十分讲究,从而以独特的意蕴美、内涵美而不落俗套,有着独特的视角和审美观点。在孟姜女这首作品中,词作者运用了平实而又典雅的语言,在表达上前后两部分抒情,中间部分以原板叙事,使人吟唱起来既古朴又不拘一格。如: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喜盈盈,人家夫妻团圆聚,孟姜女丈夫造长城。夏夜里银河巨流星,那是牛郎织女点然的红灯笼,孟姜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我与祀良哥,何日重逢?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煮酒空相望,落叶飘,秋风凉,窗前月如霜,我给亲人做衣裘,线是相思啊针是情,针针线线密密缝,再把心口一丝热,絮进寒衣伴君行。大雪纷飞北风疾,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从秋走到年关过,不知丈夫在哪里?声声血泪声声唤唤,天也昏来地也暗,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满青山! ( 民族唱法歌曲大全)又如歌曲牛郎织女,前、后两段用整齐的七言诗句,而中间叙事部分则运用较自由的长短句,作品的情感表达沉稳中涌动着激情,歌词如下:一条河挂蓝天,波涛滚滚卷巨澜,牛郊织女遥相望,天各一方苦思念。千年万年情末了,化做星辰永相伴。那一年,三月三,织女思凡到人间。青山下,遇牛郎,桃花为媒结百年。男薪女织度春秋,朝朝慕慕心相连满天星斗光闪闪,喜鹤展翅飞九天年年岁岁七月七,天上人间盼团圆。( 民族唱法歌曲大全)1 6二、借助人物进行艺术形象再创造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千千万万个鲜活而又感人的民间故事,它们作为历史文艺作品的主要题材被反复演释而经久不衰。作为歌曲创作,词作者只有准确形象地将这些纷繁复杂的历史故事或者传说高度概括、并注入新时代的审美趣味,才能使演唱者体味到作品中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欣赏者品尝到回味无穷的艺术甘醇。王志信与刘麟老师合作的这些歌曲,都是选取中国历史人物或民间传说为歌咏对象,如孟姜女、花木兰、王昭君、兰花花以及织女等,这体现了作者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注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这些作品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且用叙事的形式来扩大故事情节,一改往日作品中通过制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模式。通过骈散结合的手法,展示历史人物形象,作品显得张弛有度。作品木兰从军则成功的塑造了一位爱国、爱家的巾帼英雄形象。第一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倚窗望明月,仰天长叹息 生动的刻画了木兰作为古代闺阁女子而具有的贤淑、柔美。作品中段“挥剑挽强弓,踏踏急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描写了从军后的木兰英姿飒爽、勇往直前的一面。而在结尾处,“塞上烽烟平战地野花香,春风迎故人,木兰还故乡。( 选自民族唱法歌曲大全)又如昭君出塞:别家园,出雄关,昭君琵琶马上弹。马上弹。女儿情,连胡汉,从此长城无烽烟。从此长城无烽烟。无烽烟。纵马塞上行。放眼敕勒川,绿草绕毡房。牛羊接蓝天。回首望中原,千里麦浪翻,炊烟夕阳里,黎民得平安。黎民得平安。啊,啊,啊,古来都说昭君怨,谁知红颜为江山。为江山。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慷慨越千年。( ( ( 新中国声乐作品选第五集)歌词既表达了汉朝公主对家乡和亲人的惜别之情,又渲染了昭君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文中描写了昭君策马塞上,看到蔚蓝色的天空、棉花似的白云、一望无际1 7的大草原。如此迷人的边塞风光让她感到心胸无比的开阔。联想到两族和睦相处,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景,其想家的念头也就慢慢冲淡了。在这首作品中,王志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为和平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光辉女子形象,使昭君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在舞台上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再如兰花花: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的彩,生下个兰花花,实实爱死个人。正月里哪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哟有说不完的话呀,咱们两个死活哟常在一搭。咱们两个死活哟常在一搭。( 选自民族唱法歌曲大全)富有戏剧性的歌词把兰花花的内心世界刻画得非常逼真。大悲大喜、绝望与无奈、对爱情的幻想等都表现得很深刻。通过对以上几首作品的分析可知,王志信的在创作上能够完全把握中国民间故事的情感和文化魅力。他能够把歌词中的语言魅力与包含的思想运用现代的音乐表现方式,并吸收中国传统唱法的精华,使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再次闪耀光芒。1 8第三章王志信创造民间故事作品的音乐特点一首好声乐作品的创作,往往是从歌词优美意境的创作到动听悦耳旋律的创作过程。王志信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声乐作品,在音乐表现形式与歌词创作上的完美结合,前文已论述。但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往往是好的歌词意境与优美旋律的结合。没有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钢琴伴奏,那只能是诗词而非声乐作品。本章将从王志信声乐作品的旋律、钢琴伴奏以及对民族风格的创造方面论述王志信民间故事作品的音乐特点。第一节作品中的旋律创造旋律是音乐的基础和灵魂,“旋律”是个外来词汇( 英文m e l o d y ) 。中国传统音乐的作法是完全依照文字的声韵填曲,音乐完全依托于诗艺的需要而存在,而不是独立的艺术生命。而西方的作曲则是根据文字的意义、词句的轻重来作曲。但王志信在这类作品的创作中将西方优秀的作曲技术与中国的传统音乐相融,把作品旋律的动听和浓厚的民族风格放在首位,然后不断地追求新的作曲技术、学习新的东西以突破旧的创作格局、融汇时代信息。通过这一系列音乐技法的巧妙结合和灵活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其作品的表现力和戏剧性。王志信在对该类的作品创作中除了运用传统的和声、配器手法,还借鉴了很多西洋的技法。如孟姜女和木兰从军运用了二度的远关系转调。这在西洋作曲技法中是比较现代的手法,运用于这些作品可使可以更好地渲染歌曲中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转变。牛郎织女表现星空背景音乐时,选用了电子音乐的形式,用四组和弦加以深化表现。再如昭君出塞,王志信运用现代电声乐器合成一种。王志信民间故事声乐作品的歌词创作,多由刘麟创作,但足在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往往体现曲作者的创作意图。1 9古代战场的琵琶拨弦声,这种中西合璧、不断变通的方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作者用音乐手段创造画面,并通过排列组合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创造出感人的艺术效果。如牛郎织女由四个画面组成银河高挂的星空、男耕女织的婚姻生活、天兵天将拆散姻缘和七夕鹊桥会。全曲采用追叙的方式,通过镜头切换、画面更迭,推动情节展,给民歌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如此,作者在选择具有普遍影响的原生态民歌音调作为主题创作时,运用了不同的节拍、节奏、不同的曲式结构及调式调性的变化来展开、发展和创新。如根据江苏民歌改编的孟姜女,原民歌的基本旋律特点为:徵调式:四句题乐段,各句篇幅整齐、匀称,落音分别落在商、徵、羽、微,是典型的“起承转合”,是乐段结构。而王志信在创作改编孟姜女这部作品时,大胆运用了各种调式调性的变化手法。比如作品的二、三段,见( 谱例1 ) ( 谱例2 ) ,这里写的是从夏到秋季节的转换以及孟姜女给千里外的丈夫缝制棉衣时的情景。作品灵活使用同主音转调手法,使音乐由明朗的d 徵调通过间奏自然地转入暗淡的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职场小知识
- 真正的游戏课件
- 西藏民族大学《儿童戏剧与表演》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肇庆学院《边坡与基坑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四》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煤层气开采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标准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书样本
- 土坝开槽泄洪方案范本
- 长春建筑学院《体操(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航天技术的应用与课件整合》
- 中职语文静女教案
- 2025年执业兽医备考攻略完美版
- 2023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163人二(高职院校)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内墙石膏抹灰合同样本
- 猪场6S管理培训资料
- 2025随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限公司工作人员招聘【2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生物制药考试题(附答案)
- 消防安全知识四懂四会
- 湖北省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