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ii abstract there is great divergence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the western economic theory of main schools. and accordant theory about it has not been founded in lots of positive analysis. in practi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has different effec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eve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one country because of different economic backgrounds and different choices of policies and strengths of implement.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thinking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casting aside a complicated theories study,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since 1984, and put forward homologous suggestions for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ness.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conclus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altogether: chapter1 is the summary on theories of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ness. the analysis of this part mainly includes:(1)essential economic school of thought, such as keynesian and monetarist and the school of logos anticipation etc.; (2)make a research of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various monetary policy; (3)conduct the research on monetary policy target, monetary policy tool, monetary policy rule etc. chapter 2 is th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this part analyzes that china how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monetary policy since 1984. this part is also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1984-1992 is a first stage; 1993-1996 is a second stage; the time since 1997 is the third stage. from these stduies,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about good or bad implement of monetary policy in different periods. chapter 3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ness in china. based on chapter 1and chapter 2, this part completely sums up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ness, and points out these factor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ides: one is the general factors of the monetary policy namely theories factors, such as time lag of monetary policy, individuals rational expectations, velocity of circulation of money. the other is some spec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monetary policy, such as changes of financial system, imperfect social credit system and the differ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chapter 4 puts forward to suggestions for building up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of theory and actual sid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hich restrict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so, two aspects can be done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one is the position of the monetary policy itself, such as what can be done or not, and what is the adjusted monetary policy mode actually. the other is the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which improves movement of monetary policy. key words:monetary policy; conduct mechanism; rational expectations; foundation currency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导 论 1.1 本文研究的主题和意义 1984 年以前, 我国还没有确立中央银行体制, 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 那时, 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物价、利率、汇率、信贷总量、投资规模及进出口配额等都是由国家 计划控制和调整,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计划只是国家计委投资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1984 年 1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分设后,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 银行的职能,现代意义的货币政策才在我国开展实施。所以,我国中央银行制定与实施 货币政策也不过才短短的 20 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在一定时期,通过 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以此来稳定币值,消除通货膨胀或者通货 紧缩, 并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 但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有比较好的效果, 一定时期内又表现欠佳。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思考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而正确 分析这一问题不仅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有一个客观且理性的认识, 而且对将来进一步 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发展经济,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完成 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就必须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现代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 济,是全球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商品经济,是高度信用化、信息化、契约化、金融化的商 品经济,是以金融为核心的经济。这是邓小平同志在 1991 年 2 月观察上海时非常明确 地指出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中国金融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实体 经济运行与金融运行融合为一体。中央银行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部门之一,货 币政策也成为中国主要的经济政策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以调控金融变量为对象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运行的经济政 策。完善的货币政策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调节供求、稳定物价、遏制通货膨胀、消除 通货紧缩、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货币政策是发达市场经济的 产物,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完善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调节国民 经济或宏观经济的作用,是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来实 现的。也就是说,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所反映出来的真实的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状况,运 用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诸如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变动准备金率等来控制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2 货币数量,制约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诱导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从而制约或调节整个 国民经济活动,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方针,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以货币政策最终 目标的实现首先是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来实现的,从而适当的、高效的 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不但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而且直接影响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局势 的效果。所以,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源头,货币政策工具的 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的能否实 现。正是因为如此,作者才择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并希望通过对它的分析研 究为整个货币政策理论框架的完善和中国货币政策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时间,从历史的角度看,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段,然而,这一 时期中国经济理论和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并且是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政 府、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都发生了剧大的变化,旧体制的矛盾逐步被化解,新的问题 不断产生,这样就为经济思想的孕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金融业而言,从一家“万能” 的中国人民银行到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从直接的计划管理到依托市场的间接调 控,都实现了巨大的跨越,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走过了欧美等国一百多年的历程。这 种剧烈的制度变迁也充分反映到货币政策思想方面,从机械引用资本论的某些章节 到照搬西方经济学的某些理论; 从对付短缺经济时代的通货膨胀到医治世纪之交的通货 紧缩;从对现金发行管理和信贷规模的额度管理到运用世界各国都普遍运用的“三大法 宝” ,从单纯由金融体系考察货币政策有效性到关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国的货币 政策理论日渐丰富和成熟。其间学界的货币政策思想十分浩瀚,是中华民族思想库中极 为宝贵的财富。我认为对这些思想的认识和进一步发掘,不但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而 且对于总结和指导中国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实践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文献综述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 幕,为中国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深度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 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关货币政策的探讨空前活跃,发展形成了许多符合中国国情的 货币政策理论。 早在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中国许多学者就开始研究中国货币政策问题。这一阶 段的学者主要是运用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必要量公式和中国历史上积累的经验, 针对改革 开放初期隐性通货膨胀逐步显现, 讨论 “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等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当时很少使用“货币政策”这个名词,讨论的货币主要指流通中的现金,关注的问题主 要是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研究的成果主要以文章的形式在报纸和期刊杂志上发表,或 体现在一些政府的文件和研究报告之中,主要是定性研究,而且大多是针对中国当时改 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通货膨胀现象进行的零零散散的论述,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 在 19841992 年期间,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改革进展十分迅速,中央银行体系 开始建立完善, 制度的变迁对人们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但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与改革中的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 社会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这一时期的理论和实践中,货币的概念己经不再局限为 流通中现金, 而被分成了三个层次(m0、 m1、 m2)。 货币政策理论探讨的热点主要是 “货 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推动力” 、“通货膨胀能否有利于经济增长” 、“采 用何种方式治理通货膨胀”等问题。 “货币政策”一词开始频繁出现,不仅有大量的论 文发表,而且研究货币政策的专著也越来越多。许多与货币政策相关的深层次问题都已 触手可及。 在 19931996 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己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 场经济过渡,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完整的金融体系已经基本成形,制度变迁 使得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都更加完善, 西方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实践有 机地结合起来,1988 年以来的严重通货膨胀被遏止,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关于货币 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告一段落,稳定币值被写入了中国人民银行法 ,同时 1994 年还 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 这一时期广大专家和学者对中国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探讨更加深 入和普及,理论热点越来越多,其中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更为细 致。不仅很多资深学者在这一领域继续探索,而且还有很多中青年的官员和学者加入进 来。学者们对中国建国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进行了描述和评价,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 策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易纲在 1996 年出版了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 ,研 究了中国的货币化问题, 尤其是货币化假说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供应的增长一直高 于经济增长速度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周慕冰在 1993 年出版了西方货币政策理论 与中国货币政策实践 ,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主要的货币理论流派以及开放以来西方货币 政策理论对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影响。总之,这一阶段的货币政策理论非常丰富,对于 处理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为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指导和舆论 准备。而且,这一时期的货币理论专家除了学者之外,还有很多央行和政府的官员,说 明中央银行等政府核心决策部门干部知识化和专业化得到了提升, 故货币政策决策更加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4 科学,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9972005 年是中国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高潮。1997 年以后,中国市场经 济体系己经初步完善,宏观经济己经由传统的直接调控转为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理论 和实践都己经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进入了通货紧 缩的经济时期,制度的变迁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引发了一些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新问 题。这一时期主要面临通货紧缩问题,围绕如何医治通货紧缩,官员、专家和学者们对 货币政策的研究更为宽泛和深入。主要研究热点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 “货币 政策有效性”问题、 “货币内生性”问题、 “基础货币管理”问题、 “货币政策时滞”问 题、 “货币乘数”问题、 “经济货币化”问题、 “利率市场化”问题、 “流动性陷阱”等等 问题,对货币政策的研究更为细致和深入,不仅有定性研究,而且定量研究也比前面几 个阶段更多也更精准。新老学者纷纷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引发了货币政策研究的又一 轮高潮,仅从中国期刊网查询含有“货币政策”篇名的文章就有 3814 篇。这一时期的 主要成果有:刘光第在 1997 年,刘锡良在 1998 年各自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经济转轨 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的专著,都着重分析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货币政策的实践及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这些说明这一议题成 为当时理论界的热点。尚明 1998 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的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系统地 研究了建国以来中国货币制度演变和货币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是一本从经济史的角度来 研究当代中国货币问题的专著, 同上面两本书一样都非常重视经济环境和背景对货币政 策的影响,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钱小安也是这一时期较为活跃的货币理论专家, 他在 1998 年后发表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等多本专著和论文,对中国的货 币政策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薛万祥在 1998 年出版了中国货币调控模式的选择与制 度设计 ,从倒逼机制、基础货币和乘数的决定等不同角度,再次论证了货币供给的内 生性特征,提出了实施需求型货币调控模式的主张,并就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利率市 场化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观点。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是通货紧缩,如谢平 和刘锡良 2001 年合著的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 ,系统地阐释了 90 年代中国的货币 政策, 解释了中国从通货膨胀发展到通货紧缩这一历程中微观基础的变化及货币政策的 调整。胡鞍钢等人 2001 年合著的中国挑战通货紧缩是中科院资助项目,对中国通 货紧缩的成因、特点和对策都进行了深入而又系统的分析,是一本极具权威性的著作, 其内容被大量引用。范从来 2001 年出版的 通货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用内生 性信贷量紧缩与费雪的债务紧缩效应来解释了通货紧缩的发生机制等一些理论问题。 柳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永明 2002 年出版的通货紧缩理论对国内外有关通货紧缩方面的理论进行了挖掘整 理。李念斋 2003 年出版的中国货币政策研究涉猎到货币政策框架中诸多理论和实 践问题。 曾宪久 2004 年出版的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论 , 以货币政策非中性为逻辑起点, 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角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货币政策的利率、信贷、资产价格和汇率 传递渠道等,并设计了多元渠道揉合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总体模型,充分展现了作 者的独到见解。这一时期除了上面提到的学者外,樊纲、林毅夫、李晓西、赵晓雷、巴 曙松、戴根有、刘国光等都是比较有影响的学者,纷纷就货币政策理论著书立说,提出 了诸多新观点,推动了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研究,培养了大批的中青年学者。中国货币 政策理论的发展,大批的著作、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出版和发表,不仅提高了社会各界对 货币政策的理解力,也提高了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干部队伍的货币政策理论素养,许多 高水准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以及专著都出自央行和政府的研究机构就说明了这一点。到 2003 年,中国 gdp 增长 9. 1%,终于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2004 年和 2005 年又成功 消除了新一轮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隐患。 所有这些都与近年来货币政策理论研究 的活跃, 货币政策决策水平的提高,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善, 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合理, 货币政策有效性增强是密不可分的。 1.3 本文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货币政 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简要的理论概述; 二是分析我国曾主要使用过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 效应;三是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深,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今后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有效 发挥作用。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注意了以下方法的应用: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济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经济实践,因此必须以实践为落 脚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先是一个理论问题,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必须 在理论层面上展开深入而且广泛的研究。同时,这一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问题,与政府 部门的调控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展开的研究, 一方面是建立在全面掌握这片领域一些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另一方 面,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和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因而,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既是前 人研究成果及逻辑的延伸,也是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实践中有关问题思考的结晶。 2、比较分析方法。国内与国外相比较,历史与现实进行比较。由于我国的货币政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6 策操作工具运行的经济环境以及运行机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 影响货币政 策工具操作效果的程度也就不一样,从而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政策经验时,本文立足于这 些政策运行环境的差异,并在对比的基础上,寻求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最好措施。 3、因素分析法。对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种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 比较合理的政策建议。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第 2 章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些控制和调节货 币供应量或信用规模的金融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领 域的热门问题。一般来说,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就是指货币政策在特定的金融环境和制 度条件下,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通过特定的传递机制,能否稳定 地影响实际产出,从而达到当局既定的政策目标。换言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就是 关于货币是否是中性的。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也就是货币政策是否能系统地影响实际 产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 (1)货币对于实体经 济有无影响?这主要研究货币供给变化对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如果因为货币 供给变化导致真实宏观经济变量(如实际产出)的变化,那么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 的;如果货币供给变化仅仅导致名义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如名义产出、价格水平等) , 则认为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这部分内容与宏观经济理论有密切关联。 (2)货币政策是如 何影响真实经济变量的呢?主要是对各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 货币政策操作可能 通过各种途径(如利率、汇率、信贷、资产价格等)对总需求的各部分产生影响,最终 反映在价格水平的变动上, 研究传导机制可以更深入细致地分析货币政策扰动对经济变 量的影响。 (3)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如何选择和实施合适的货币政策,才能实现宏观 经济目标?这是货币政策实践必须解决的问题, 其中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 工具以及货币政策规则等问题的研究。 2.1 各经济学流派基本观点分析 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由来已久,从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新剑 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包括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到新凯恩 斯学派等各学派经济学家, 针对这个问题都有过不同的解释。 基本结论大致可以分为 “货 币政策有效论”和“货币政策无效论”两种对立的观点。 2.1.1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自亚当斯密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后,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纷纷著书立说,进一步 汪红驹.货币政策有效性评述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8 阐释、拓展并完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将货币看成是覆盖在实体 经济上的一层 “面纱” , 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萨伊定理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 理论。由于 “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数量的变化只能 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化,而不能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任何影响,因此货币是中性的, 货 币政策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其中最有影响的应当属古典学派的萨伊和马歇尔,他们 认为在自由经营的市场经济中,只要能够进行自由竞争,一切都可以借助价格机制,通 过价格波动进行自主调节供求,使经济自动实现稳定平衡,一切干预的政策(包括货币 政策)都是不必要的。然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撕开了传统经济学的美妙面纱,所以凯 恩斯对货币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凯恩斯认为:只有充分就业水平上的货币才是中性 的, 而一般情况下经济是低于充分就业水平的, 货币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水平上是 非中性的。 在经济萧条和存在失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增加 货币供给,压低利率,刺激投资,扩大有效需求,从而扩大就业,增加产出。凯恩斯提出 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来否定萨伊定律,并且认为宏观经济政策能够通过宏观政策 逆风向地调节有效需求以达到平抑经济波动的作用, 从而架构了庞大而完整的宏观经济 调控体系。所以通论出版不久后,其理论和政策主张广为传播,也逐渐被英美等国 政府采纳并认可。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从货币本质观出发, 倡导国定货币论,强调政府 管理通货和经济干预的必要性,提出了“货币巧妙地联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论调,强 调货币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而且特殊的地位。 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两大支派, 虽然他们的理论各有千 秋,但基本都追随凯恩斯主义,在继承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基础上还进行了拓展。如希克 斯采用 islm 模型,将货币市场置于一般均衡分析中,解决了凯恩斯体系中有关货币 传导机制的矛盾; 鲍莫尔研究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惠伦等则对预防 性货币需求进行了深化;托宾利用投资者逃避风险的行为来阐释灵活偏好;萨谬尔森、 索洛等命名并完善了菲利普斯曲线, 认为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 关系,政府可以因此来选定一个合适的组合区域,对区域以外的情况进行适当调节,以 实现相关经济目标。 2.1.2 货币学派的基本观点 现代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各学派如货币学派、理性预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从 李健.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 月 蒋自强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年 2 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不同的角度反对凯恩斯的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按规则行事” ,并且相信只有依靠市 场机制才能够走出困境。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将货币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 度。他们认为: “货币至关重要” ,物价、就业以及产出等等的变化都起源于货币的变化。 但是,弗里德曼所谓“货币至关重要” ,也只是就短期而言的。他认为,在长期中,货 币供给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但不会引起实际产出和收入的变动。对于长 期的经济变化,货币学派又回到货币中性论的老路上去了。弗里德曼把货币需求看成是 总财富和各种不同财富报酬的函数。并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三个:1、 “能防止货币本 身成为经济波动的一个主要根源” ,2、 “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 “有助于 抵消经济体系中来自其他方面的波动” 。 由此可见货币学派对货币政策的作用的看法比 早期的凯恩斯学派更积极一些。但他们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比较稳定的,这种稳定性又 决定了货币供给的稳定性。与货币供给的稳定性相对应,其货币政策主张自然就是所谓 的“单一规则” ,这与凯恩斯学派的“逆经济风向行事”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同时 货币主义对货币影响经济的程度进行了长、短期的区分,并且由于货币的引入,经济活 动中变量也划分为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认为短期内货币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导致经 济波动;但在长期中,经济的实际变量由实物因素决定,货币不能影响实际变量。 2.1.3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 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理性预期学派,又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他们提 出的预期理论和政策主张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新古典经济学派在理性预期、 持续 市场出清、以及卢卡斯总供给函数这些理论前提下,对货币中性的命题进行了论证。在 他们看来,人们能够对未来的经济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期,并会对政府的货币政策采取相 应的预防性措施,因此,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只能导致物价的波动和经济的不稳定,而不 能对就业和产出产生任何有益的影响,货币政策无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有 3 个基本假 设即市场出清、 理性预期和经济中的供求函数是理性最大化的厂商跨时期最优决策的结 果。通过对工资和价格的灵活调整可以保证市场供求之间的连续均衡,产品市场和劳动 力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由于人们的预期合乎理性,他们会反省过去的失误,并在 必要时修改预期,便于为以后的行为决策中成功地消除由预期引起的失误。这样,已经 被人们预期到的经济政策,只要他们希望维持原来的经济地位,就一定会采取措施设法 抵消这些政策的作用,从而使这些政策不管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因此,从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文萃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10 总体上看, 无论松的或者紧的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如果政府实行的货币政策是突然的, 公众 “没能预期到”, 则政策有可能会发生预期的效果。但是,公众会对政府的政策有 所警觉, 并对政府的政策会形成预期, 因而政策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barro、 kydland and prescott 等人则完全不把货币冲击看作是产出变化的原因,而是从一些实际的因素如技 术、石油、农业等方面去分析其对实际变量的影响。 2.1.4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 20 世纪 80 年代后产生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批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恩斯 理论的全盘否定。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目前仍处在发展中,因其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 体系,它实际是个多分支、多种学术观点拼在一起的、反对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捍卫凯 恩斯基本信条的松散联合体。通常把它们分为 3 个主要的支派,即名义刚性学派、实 际刚性学派和非刚性学派。 因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论是建立在市场出清和理 性预期这两个基本假定上的,因此新凯恩斯主义从反驳这两个假设条件入手。新凯恩斯 主义认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关于对价格的理性预期将导致工资和价格同时变化从而 抵消价格变化对总供给的影响的这种说法,至少在短期中存在问题,实际中经济情况非 常复杂,我们难以在短期形成理性预期,在这个“短期”的调整进程中,总供给量是向 右上方倾斜的,并不是垂直的。只要有不垂直的供给曲线,供给对价格来说就是有弹性 的,从而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会出现非充分就业的状况,从而通过调整总需求,就可以 达到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新凯恩斯主义都赞成这种结论,市场并不能自动出清,实际产 量和就业量经常产生波动,并且具有非瓦尔拉斯均衡性质,名义总需求的冲击可能造成 非自然失业,也可以造成实际就业量和产量的波动。新凯恩斯主义继承并发扬了凯恩斯 主义关于货币影响产出的思想,同时针对凯恩斯主义在解释“工资价格机制”时缺乏 微观经济基础的不足之处,在吸取理性预期等新思想的基础上,论证了工资和价格调整 的刚性机制,从而为货币政策有效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由此可见,货币对实体经济(实际产出)是否存在影响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 点问题,伴随着对宏观经济学研究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货币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 法不断推陈出新。货币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到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共识,如:1、在长期 中通胀率与货币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几乎接近于 1,通胀率或货币增长率与实际产出增长 率之间没有任何固定的关联可循;2、货币短期内与产出同向变化,并明显超前产出。 李扬等 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年 6 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当然,经济学家只是同意货币与产出两者之间存在上述关系,但对其因果关系则大相径 庭并针锋相对。所以,在货币经济学中最具有挑战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发掘历史数据中 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并且此关系必需放之四海而皆准。 从货币政策实践来看,自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实施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货 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虽然进入 70 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国家“滞胀” 的出现,凯恩斯主义的权威性受到一定威胁,英美等国也改弦更张,从而采用货币学派 和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但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政策不管是不是有效,仍然 在普遍使用。从 1984 年以来,中国也经历了反通货膨胀(19841997)和反通货紧缩 (1998 年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的货币政策实践,并且积累了一定经验。 2.2 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分析 在凯恩斯之前的古典学派的理论体系中,货币只会影响物价水平,而对产出就业等 实际经济变量并不产生影响。自从凯恩斯建立起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开始,货币对实际经 济变量的作用以及在实际经济中的传导才逐渐被经济学家们加以重视。因此,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理论可以认为是从凯恩斯理论形成后才开始产生的。 自从 20 世纪 30 年代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以来, 各个经济流派从不同的经 济条件出发,分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是用利率作为货 币政策的中介来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凯恩斯认为,因为存在名义利率非负,利 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取决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利率在较低情况下,则货币的需 求无限,从而使利率引导投资的作用受到限制,所以货币的增加不会导致国民收入的上 升。 因为货币的需求取决于流动性偏好, 尤其是投机动机, 况且流动性偏好是心理活动, 故货币需求也就难以预测和控制。而货币供应量却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能 影响利率的变化,进而影响投资和国民经济。因为政府为了扩大总需求进行的货币供应 量的扩张, 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又会导致利率的下降, 利率的下降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 从而避免或者减轻了失业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同时, 凯恩斯又认为利率的下降是有限的。 因为存在着流动性偏好,当货币数量相对增加时,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增加得更快,而利 率下降幅度可能不大,甚至没有下降 ,所以货币当局的政策难以实现。当利率不再下 降时,活动性偏好是绝对的,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由此凯恩斯得出结论,在 大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无效,在名义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实行财政政策则更为有 效。然而,凯恩斯本人却没有否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故凯恩斯主义追随者补充了凯恩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12 斯在需求管理中忽视掉的其他情况的分析,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他们也将货币政 策这个财政政策的辅助手段,提高到与财政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到了上个世纪的 70 年代初,凯恩斯主义者运用 is - lm 模型,根据具体情况实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的“松紧搭配”原则。凯恩斯在通论中阐述了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共有两条: 一是货币与利率的关系,也就是流通性偏好。二是利率与投资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 的途径。 他的具体思路是:货币供给相对于货币需求增加后,首先使利率下降,然后 又使投资增加。如果消费倾向已知,那么通过乘数作用,可以促使国民收入的增加。这 一传导过程可以表示为:mriey。但是凯恩斯认为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还需 要考虑另外一些条件或者是一些复杂的因素。如货币数量的增加对物价、产量究竟有什 么样的影响;有效需求的改变状况;各种资源的性能及其替代性;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 状况等等。 而且在上述传导机制中, 凯恩斯还认为很有可能因为下列两个因素而被堵塞: 一是“流动性陷阱”的出现,也就是当利率下降到很低的时候,任何货币量的增加都会 被经济单位所吸收,因而货币政策失效。二是投资的利率弹性极低时,利率下降对投资 就不会存在显著的增加,从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此中断。所以在货币政策传递过程 中无论哪一个因素存在着障碍,都会导致货币政策失效或效果减弱。 与凯恩斯学派主张传导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是利率有所不同, 货币学派则认为利率对 货币需求的影响实际上是非常微弱的,而总需求对利率却是很敏感的。他强调货币供应 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具有真效果,并且认为增加供应量在开始时利率会有所降低,但不 久会因为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涨又使名义利率上升, 而实际利率则可能回到并稳定在 原来的水平上。他们还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影响投资和收入,而 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去影响支出和收入, 从而否定了凯恩斯的 “流动性陷阱” 理论。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mey。 通过上述不同学派和学者的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分析, 我们也可以看到虽 然不同学者所分析的传导机制不完全一样,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例如:货币数量增 加后对金融市场上的利率会产生影响,同时对股票或债券的价格也可以产生影响,从而 影响到企业家的投资热情和个人消费欲望,现实支出会发生改变,国民收入自然也在相 应变化。因此在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作用的一般过程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首先是 从中央银行到各个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其次是从各个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的投 资活动和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最后是从企业、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到产量、物价和就业的 美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83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变动也就是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环节之间的衔接是否 通畅,影响各环节衔接的各个要素如利率、汇率、银行信贷、资产价格、企业和家庭收 支等相关关系是否理顺。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应该进一步对货币传导过程进行深入细 致的渠道分析,以理清各具体渠道间的传递关系,以扫除传递障碍。 综合各学派观点,可以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概括为四种主要效应:资产结构调整 效应、财富效应、信用供应可能性效应、预期效应。 2.2.1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各经济主体通常都根据各种资产的不同特性,如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预期以 及偏好来选择各种资产所持有的比例,这样就组成了资产结构。如果中央银行调整货币 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导致企业或个人手中持有货币量过多,供应量大于需求量, 会使货币的边际收益率下降,破环了资产结构的均衡状态。这就使企业或个人重新调整 自己的资产结构。首先将多余的货币用于购买价格还未上涨,收益率还没有下降的债券 资产。结果,使得债券的价格提高,收益率随之下降。人们不得不又转向购买相对收益 率较高的股票资产,结果又使得股票的边际收益率下降,资产结构的调整继续扩展。最 后,企业或个人投资逐渐转向厂房、设备、耐用或非耐用消费品等实物资产,并且促使 实物资产的价格普遍上涨, 此时, 进行实际投资, 扩大实物资产的生产就变得有利可图。 生产的扩大一直持续到价格与成本之间的缺口消失为止。由于投资增加,就业量增加, 因为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国民收入增加,又使得货币需求量增加,如此一来就 会消除货币的超额供应,使整个社会的资产结构逐步趋于新的平衡。只有当所有资产的 边际收益率相等时,资产结构的调整才会结束。由于这个过程涉及到资产的相互替代和 相对价格的变动,所以又把它称为“替代效应”或者“相对价格效应” 。 2.2.2 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是指由于货币政策改变货币供应量增减而对人们所拥有的财富产生影响, 并进而引起人们消费支出变化的现象。当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增加货币供应 量时,会产生大致三个方面的财富效应。一是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使得实物资产如 厂房、机器设备等价格上涨,从而使人们拥有的以货币表示的净财富的增加,进而刺激 消费需求扩大。我们把它称之为价格诱发的财富效应。二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加使市场 利率下降,使得有价证券的价格上涨,结果导致持有这些资产的人们净财富也增加,我 们把它称之为利率诱发的财富效应。三是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但是一般物价水平最初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14 不变,则真实的现金余额增加,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提高了。这使得货币持有者拥有的 净财富的实际价值增加,进而会扩大消费支出。这种可称之为真实现金余额效应。 2.2.3 预期效应 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决策前,总会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进行评估,这种行 为就是预期行为,它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就是预期效应。现代货币主义者 认为名义收入与货币供应量是紧密相连的,而且两者之间会存在时滞。所以人们对未来 名义收入的预期就成了货币供应量作用于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 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率大于预期未来的名义收入增长率,则多增的货币供应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则 会出现通货紧缩。 2.2.4 信用供应可能性效应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理论隐含着两个前提: (1)借贷双方的信 息是对等的, (2)利率可以自动调节金融资产的价格,是市场出清,因而能使市场供需 均衡。现代货币传导理论则认为由于银行不可能对借款人有足够的了解和完全的监督, 这样,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这两个假设都不能成立。因此,信贷配给必然成为银行的一种 理性选择。这种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有些时期,贷款规模会发生很大的变动,而 实际利率的变动相对来说小得多。这也说明,利率并不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唯一的途径, 信贷可得性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在罗萨(rosa) 、卡莱肯(karekenn) 、 林德伯克 (lindbeck) 等人的努力下使得信用供给可能性成为一种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 该理论从资金供给者也就是贷款人的角度, 对贷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资源租赁合同
- 塑料制品物流招标模板
- 外籍员工住宿租赁合同
-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聘用合同样本
- 专卖店电气系统聘用协议
- 农业机械检修安全要求
- 北京旅游纪念品采购策略
- 生态保护区用地管理办法
- 生态环境监测站合同范例
- 硬件公司图书室管理办法
- 设备维修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表
- 【课件】第5课+森さんは+7時に+起きます+课件-高中日语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
- 小学英语-Mum bug's bag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复盘养猪分析:探寻背后的成功秘诀
- 《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辉煌成绩》 课件
- 旅行社团队确认书三篇
- 海康2023综合安防工程师认证试题答案HCA
- 《超市水果陈列标准》
- 施美美的《绘画之道》与摩尔诗歌新突破
- 跌倒坠床PDCA循环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 WinCCflexible的传送操作HMI设备设置入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