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沦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本人为获得江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签名:经挺日期:2 嘶年歹月刃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江南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堑乏挺导师签名: 域全厂 日期:彩年多月刀日 摘要 摘要 关键词:城市记忆;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整合殴 由于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忽视了城市自身的特点,导致了城市的干篇一律,城 市面貌趋同,差异性消失。城市没有了主题,失去了记忆。城市的失忆成了全球性的现 象。保留城市的记忆成为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策略。 城市历史地段作为城市记忆最为主要的载体,虽然已经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但理 论界多数是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角度研究历史地段的旧建筑改造、文物建筑的保护以 及历史风貌的保存等等,而对于历史地段的景观设计很少提及。景观设汁承担着营造城 市物质空间的任务,却并未在城市历史地段的改造和再利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本文试着立足于设计艺术学科的特点,以保留城市记忆为策略,将城市历史地段景 观设计作为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手段加以研究,以补充当前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以 “整合设计”为具体设计手法,希望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全文四万一千余字,插图8 4 张。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i g n o r i n gi t s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l a r g es c a l eh a sl e dt ot h es i m i l a rv i s i o n o fe a c hu r b a na n dt h el o s to fd i f f e r e n c e s n os u b j e c t ,n om e m o r y ! i ts e e m st ob et h eg l o b a l p h e n o m e n o n i no r d e rt oc o n t i n u et h ec u l t u r ea n dh i s t o r y , k e e p i n gm e m o r i e so ft h eu r b a nh a s b e c o m eas t r a t e g y b e i n gt h em a j o rc a r r i e ro fm e m o r i e so ft h ec i t y , h e r i t a g es i t eh a sb e e np a i da t t e n t i o nb y e v e r yc o u n t r yu n i v e r s a l l y h o w e v e r ,i n a c a d e m i c c i r c l e s ,p e o p l em o s t l ys t u d y i nt h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o l db u i l d i n g s ,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r e l i cb u i l d i n g sa n dt h ep r e s e r v a t i o n o fh i s t o r i c a lv i e wi nt h ea n g l e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u r b a np l a n n i n g ,m e n t i o n i n gl i u l ei nt h e 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o fh e r i t a g es i t ei nt h eu r b a n s i n c e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h a s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i nb u i l d i n gt h em a t e r i a ls p a c e so ft h eu r b a n ,i td o e s n te x e r ti t s e l fi nt h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r e u s eo f h e r i t a g es i t ei nt h eu r b a n i no r d e rt om a k i n gu pt h er e l e v a n tt h e o r i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st os t u d yo nt h el a n d s c a p e d e s i g no fh e r i t a g es i t ei nt h eu r b a na sam e t h o d ,b a s e d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e s i g na r ta n d t h es t r a t e g yo fk e e p i n gu r b a n sm e m o r i e s a n di nt h ee n d ,t h i sa r t i c l ep o i n t so u ts p e c i f i cw a y s o fi n t e g r a t e dd e s i g na sag u i d et op r a c t i c e t h e r ea r ea b o u t4 10 0 0w o r d sa n d8 4j l l u s t r a t i o n si nt h et h e s i s k e yw o r d s :m e m o r i e so ft h eu r b a n ;h e r i t a g es i t e i nt h eu r b a n ;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 ; i n t e g r a t e dd e s i g n i i 绪论 绪论 【本章概论】: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 自己的痕迹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 展的需要然而我们居住的城市却在不断“失己”城市历史地段作为城市记 己的裁体需要得到保护 和合理的再利用本章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o 1 研究背景 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失 去各自原有的文化氛围,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城市记忆”的消失。造成城市“失忆” 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城市空间的异化;二是城市历史地段的消失。 0 1 1 城市空间的异化 在古代,城市的生长经历着一种缓慢的沉淀和变化,城市中建筑与城市结构的关系 是确定的。而近几十年,城市呈爆炸式发展,超出了正常的限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 张。c i a m 。的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通过强调本身的重要性,将摆脱城市结构和文脉 的束缚。然而,当现代建筑师摆脱了城市结构和文脉的束缚以后,“建筑成了一种创造 孤独形象的游戏”。,不再寻求彼此之间的联系;工程师则更关注交通和基础设施。这 使建筑与街道原本良好的关系丧失,城市结构趋向巨型化、高速化和同质化,进而导致 了城市空间的非人性化,非人性化即“异化”。 在国内,现代城市建设更是忽视了城市自身的地理环境,照搬照抄外来模式;不分 规模、性质,不顾原有的民族文化情调、历史人文环境:把高层、超高层当作城市现代 化极为重要的标志。一些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已经成了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北京, 与过去相比,不再是千篇一律了,但是她却满身是法国的影子、瑞士的影子、 德国的影子惟独没有了北京的味道。我们异化的城市正在以远离多样性、差异 性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方式失去记忆。 0 1 2 历史地段的消失 有史以来,自人们开始在城市里居住,城市更新一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随 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新经济的兴起,城市中旧的区域和地段普遍出现了功能性、结构性 衰退,同时新城区又不断膨胀,这使得城市更新的内涵一度演变为“拆旧建新”,造成 了大批具有实用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城市历史地段化为瓦砾。长城被一段一段地拆毁截 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樊的千年古城墙一夜之间惨遭摧毁,曾是明代抗倭前线、清代 。2 0 世纪“2 0 年代末,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1 9 2 8 年在瑞士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简称c l a m 。”摘自沈玉麟 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1 3 9 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8 9 年1 2 月第一版 。 法 p 克莱芒:城市设计概念与战略一历史连续性与空间连续性世界建筑2 0 0 1 年6 月,世界建筑杂志社 第2 3 页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鸦片战争的主战场、宁波商帮的发祥地的定海古城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被夷为平地, 作为北京民居灵魂的四合院几近消亡这样的案例还很多。在这个人人爱说“现代, 的年代,人们带着现代人的骄傲将自己居住了多年的城市拆个片瓦不留时,人们才发现 自己在不断异化和巨构的现代城市里迷失了,割断了与过去的联系,城市正在不断失 去记忆”! 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尊重历史传统,认识到城市的历史需要延续,过去的建 筑及其构成的空问是不可再生的人类财富。 0 2 研究意义 延续城市的历史,保留城市的 己忆成了城市更新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近2 0 年里所 建成的以及目前正在建的无视城市地理环境、历史文脉和风俗人情的城市物质环境已经 成了事实,不可能因为现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将其全部拆除。目前现实可行的办法 是:一方面从城市规划入手对未来城市的发展规模进行宏观控制;另一方面是保护和有 效利用已经被涂满了“拆”字的城市历史地段。城市历史地段是町以唤起人们的集体记 忆的实物形式,它们构成了可供人们连续记录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特点的直接内容,承 担着连接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重任。 虽然,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已经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章、书籍 己很丰富、深入,但它们所关注的内容大多限于对旧城区、旧建筑的保存、改造和再利 用,其中多数研究是以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为依据。本文试着以保留城市记忆为切入 点,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将城市历史地段的景观设计作为延续城市历史的一种手段来加 以研究,以对当前各类相关学术研究予以补充,并对具体实践工作有所借鉴意义。 0 3 研究内容 0 3 1 研究内容 本文立足设计艺术学,以保留城市记忆为策略解决以下问题: _ 什么是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 - 如何通过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保留城市记忆? _ 具体的设计方法是什么? _ 设计的大体程序是什么? 这里有必要对设计艺术学做简要的介绍。“设计艺术学涉及的面非常广,与人们的 生活息息相关,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交通工具;从展示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媒体 广告、动画到产品包装、样本、商标;从居室空间到公共环境空间等无所不及。”。设计 艺术学是- - f - j 新兴的边缘学科,以具体的、实用性和社会性强的造物形态,给整个世界 和人类生活乃至文明带来巨大影响。设计艺术已不再是简单的点缀和美化,也不是单纯 的科学、经济和艺术的笼统相加,而是一个“战略整体或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 个整体的战略或系统中,设计艺术学与其他要素一样,既是独立的能动因素,也是与整 。荆雷编著潘鲁生主编:设计艺术原理,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9 月第一版,前言,第l 页 2 绪论 体达于和谐的环节”。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参考了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本质和总体 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l 、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 设计艺术有五大特征:文化特征、美学特征、技术特征、经济特征和管理特征。这 里只介绍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文化特征”、“美学特征”。 多种文化的交融构成了设计艺术文化的基本内涵;生活方式的变化表达了其存在物 化形态;设计艺术的风格传达了其表层的样式和形式,三者共同构成了设计文化不断变 化着的内容。 设计艺术的美学特征主要分为两方面:功能美和形式美。功能美作为人类在生产实 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实体的美,是一种晟基本、最普遍的审美形态,也是比较初级的审美 形态:形式美是功能美的抽象形态,是指构成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 色、形、 声) 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 如整齐、比例、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等) 所呈现出 来的审美特征。 2 、设计艺术的本质 设计艺术的本质体现在创造性、系统性、功能性、艺术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 创造性 设计艺术分析旧有形态、功能、价值等方面不足因素,确定设计目标,改变以往旧 的形式和观念、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更好的使设计对象的综合价值得以发挥,这是一个 寻求突破和创新的创造性的过程。 系统性 设计艺术活动是一个需要协调多种环节和因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物和环 境以特定的要素形式存在,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量系统。 功能性 功能性是设计艺术的固有价值的体现。一方面,设计艺术要解决设计对象实用和适 用的基本问题,协调入与物的关系,合理、便利、简洁、经济,都属于这一层面;另一 方面,是开发新的功能方面,延展、拓宽原有功能,从而开发出新的功能形式。 艺术性 设计艺术的艺术性本质是以满足人类精神需求而存在,体现在设计对象本身的形式 美的创造过程中,是衡量设计物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实现设计艺术创造性的 主要途径。 经济性 设计艺术的经济性本质,体现了经济规律对于设计艺术的制约和影响,设计艺术促 进了经济的发展,但设计艺术自身的价值也必须在经济循环下才能得以最终实现。 3 、设计艺术的总体原则 。荆雷编著,播鲁生主编:设计艺术原理,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9 月第一版,第1 2 页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设计艺术有三大原则:总体原则、变化原则和满足需求原则。设计艺术的“总体” 的概念是指作为本体的物、物周围相关环境及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协调关系,三者之间 不是简单加和的关系,而是构成一个完整、完善的统一体。达到这种协调的关系主要通 过类聚和对比的方法实现。 类聚,是指设计总体内各部分追求接近性、类似性、连续性和规则性以构成完整的 整体,是一种调和各部分关系的手法。对比,是另一种使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协调稳定的 手法。互相对立、排斥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比非对立因素的统一更具魅力,各局部因质、 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因素的对比,利用突出中心的均衡互补的手法,可以达到主次分 明、变化丰富、动感强烈的设计效果,同时也起到了多样统一的目的。 简而言之,设计艺术是对人类文化的体现、整合和创新,最终实现以物化形态将理 性的科学内容,转化为适应人的感性需求对象。 立足于设计艺术学,也就是本课题的研究直足于系统性、整体性、艺术性、功能。陀、 创造性、经济性等方面:同时,设计艺术的总体原则提供了具体的设计方法。 0 3 2 研究框架 图o - 1论文研究框架 0 3 3 研究目标 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研究本课题,是对现有相关理论做一个补充,并提出以“整合 设计”作为城市历史地段景观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历史地段本身特点的研究,进行客观 4 绪论 的分析,作者最终希望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而不是建立庞大、空泛的理论框架 同时避免直接从现有的各种相关理论或文章中搜寻问题的答案。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本章概论】:本章阐述了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的一系列概念,着重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景观设计是 城市中的特殊地段的视觉景观设计而并非广义的景观设计,并强调了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在这里 是作为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手段而存在,是一种号观空间的整合设计。 1 1 城市历史地段 1 9 8 7 年,“国际古建遗址理事会”通过了华盛顿宪章,全称为保护城镇历史 地区的国际宪章,重点讲的是城镇历史地段的保护。这里所谓的“历史地段”是指城 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小地区,包括城镇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 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根据这个定义,城市 历史地段可以定义为:城市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小地区,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 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 城市历史地段从实物类型上可以分为:古老中心区域历史地段;文物类历史地段: 产业类历史地段和生活类历史地段。 1 1 1 古老中心区域 该类地段指的是至今仍影响城市轴线的原旧城中古老的中心区域。我国的不少现代 城市是阻旧城为中心逐渐发展形成的,旧城的中心区域一直是城市的生活和经济中心, 特别是历史上的古都,例如北京的故宫( 图卜1 ) 。这 些古老中心区域,由于其显著的历史地位和经济区位 优势,容易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有些保存完好, 至今仍然是城市的中心。而有些曾经是帝都的城市如 南京,由于城市中心已经迁移,它的明故宫已经不再 影响城市的轴线,所以就不归为古老中心区域,而归 为文物类历史地段。 图1 - 1 北京故宫 1 1 2 文物类历史地段 该类地段是指城市中以文物建筑为主的历史地 段。文物建筑是指宫殿、寺庙、有历史意义的会址、 历史人物的故居、古典园林等被国家确认为文物单位 的建筑。这些地段里的文物建筑有的是该地区的标志 物,有的则隐没于市井之中( 图卜2 ) 。文物类历史 地段通常有开发旅游资源的潜力。 图卜2 南京朝天官 1 1 3 产业类历史地段 6 第一章城市历史地段案现设计的相关概念 产业类历史地段是指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用于工业、仓储、交通运输业的建、构筑物 及其所在地区。这些地段大多失去了原有的用途,有些已经完全废弃。它们是最容易被 人们遗忘、忽略的地段。但在城市发展历程上,产! 崆廷建筑有着不可忽略的历史地位, 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是现代主义的典范,有的则是当时新建筑技术运用 图卜3 上海扬浦水厂( 常规型)图卜4 德国北杜伊斯堡工厂( 特异型) 的代表。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在城市中形成独特的产业景观”。 7 0 年代早期,学术界和政府机构明确认定此类地区为“历史地段”并将一些城市 2 0 世纪初的工业区定为历史遗产。1 9 9 6 年巴塞罗娜国际建协第1 9 届大会论题之一是提 出城市“模糊地段”的概念,其中就包括工业、码头、铁路等废弃地段,指出此类地段 需要保护、管理和再生。 城市产业类历史地段与其它三类历史地段不同,它们主要反映工业文明的发展,记 载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历史,但几乎不涉及人们的生活习俗、传统心理等问题,因此并不 是所有产业历史地段都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从历史文化价值和空间实用价值两 方面来对待此类地段。产业类历史地段的建筑以及整个地段的空间通常都不是以人为尺 度的,而是以机器为尺度标准的,这是该类历史地段最突出的特点。依据空间形态特征, 城市产业类历史地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图卜3 、图卜4 ) : 第一类:空间形态为常规型。拥有一般的、普遍形态的厂房、办公建筑。建筑结构 可能大跨型或框架结构。这类地段改造的灵活性很大,可根据厂房的结构情况,地段的 空间特征以及地段周围城市功能的需要,尽可能利用其空间的实用价值,进行空间功能 替换,可以改成博物馆、图书馆、学校、住宅或者其他文化、行政和经济用房。 第二类:空间形态为特异型。拥有特殊形态的建、构筑物如煤气储仓、储粮仓、冷 却塔、烟囱、船坞等。此类地段由于建筑物形态特异,本身就是很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可以改为休闲、娱乐及旅游参观甚至是影视拍摄用地。 1 1 4 生活类历史地段 生活类历史地段是指城市中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保存着一定的历史风貌的街区如传 统商业区、居住区等。例如,冯骥才编著的抢救老街中记载的那条濒临灭绝的沽衣 。王建国戎俊强t 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稃利用,世界建筑2 0 0 1 年6 月,世界建筑杂志社,第1 7 页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街就是天津的传统商业街;上海的里弄则是具有“中西合璧”色彩的传统居住区( 图1 - 5 ) 。 生活类历史地段是最有活力的历史地段,它们保留了真 实的历史环境、生活场景。传统的建筑风格、生活习俗 都自然地融入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城市的集体记忆被真 实的纪录和保存着。但生活类历史地段也是城市更新中 “拆”与“留”矛盾最深的地段。 1 2 景观及景观设计 1 2 1 景观 “景观”一词在汉语中是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 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与此类似,英文中“景 观”一词也有两种意思,一是指风景,二是表示自然与 图卜5 建于1 9 2 5 年的上海里弄 人类之和。要给景观下确切的定义很困难,我们不妨将 汉语和英语里景观的含义合起来理解。汉语中的“景观”,由“景”和“观”组成,“景” 指景色,包括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色:“观”可以指人们在“景”中观赏,游览,其内涵 是人在“景”中的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有关。英语单词“l a n d s c a p e ”从结构上看是 l a n d + s c a p e ,表明景观与人栖息的土地密不可分。中国最早的景观设计始于风水观念, 西方景观最早与设计扯上关系是由于和“园艺”联系在一起。 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天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 称。人文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而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 城市、村镇等。城市景观属于人文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但由于人类漫长的 改造自然的活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界限已模糊了,难以明确区分,所以城市景观 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复合体。城市景观是“多种功能的载体”,可以理解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中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本文所讲的景观是含有审美意义和视觉欣赏意义的,结合设计艺术学关于功能美和 形式美的法则,着重研究景观的具体的视觉形式问题,有别于从自然科学家的角度进行 分析的地理学中的“景观”,同时区别于生态学中的“景观”概念。 1 2 2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又有区别。根据俞孔坚对景 观设计学的定义,景观设计可以描述为: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 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尤其强调对土地的设计。俞孔坚 认为: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专 业仍在主要承担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那是因为中国景观设计发展滞后的结果i 景 第一章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观设计比建筑更关注外部空间的问题( 仅此一点区别) ;而环境艺术更多的依赖设计师 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 也有学者认为景观设计:即环境艺术设计,以前的景观设计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 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内容,如今由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城市内部空间遭到破坏,景 观设计开始承担起营造城市人性化空间的任务。 广义的景观设计学包括了“视觉景观、环境生态、人文景象”三大方面的内容,本 文理解的景观设计主要是指视觉景观设计,即人类生存环境中的视觉空间形态和具体空 间内容的整体设计。这里无意探讨景观设计学和设计艺术学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究竟有何 区别,因为本文研究的不是景观设计学的某些问题,而是将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延续城市 历史文化的手段加以研究,指导原则来自设计艺术学。 1 3 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 由于城市历史地段现成的建筑及其构成的空间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又存在着 结构性、功能性衰退等问题,所以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的目的既不是将地段推倒重来, 也不是将其作为古董保存。 “整合”的思想为解决这种矛盾提供了思路。所谓的整合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 使用和改良”。,强调使用现成的以及已经存在的形式和结构,用现在的材料来工作, 将其转化为新的、有用的东西。这种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主义思想以及场所理论不 谋而合。结合前面有关景观设计概念的分析,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应强调对城市历史 地段内人类生存环境中的物质空间形态、空间内容的整合设计,并且要考虑到以下的方 面: 1 、创造性 分析旧有空间形态、功能、价值等方面不足因素,充分利用原有形式和结构,适当 改变以往旧的形式和观念、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更好的使设计对象的综合价值得以发挥, 这是一个寻求突破和创造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历史景观,由于设计方案所具有的创造性 而被注入了活力,获得了再生。 2 、系统性 设计过程中需要协调多种环节和因素,人和地段空间环境以特定的要素形式存在, 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这个过程是个动态的变量系统。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作为一 种延续城市文化历史和保留城市记忆的手段长期存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并非 为城市历史地段做一次终极意义的理想景观设计。 3 、功能性 调整历史地段的物质空间形态,一方面改善地段空间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开发新 的功能,延展、拓宽原有功能,从而开发出新的功能形式。这是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 的固有价值的体现。 4 、艺术性 。金俊:理想景观,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9 月第一版第1 5 页 9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利用设计艺术学中对比和类聚的手法,强调历史地段景观形式组合方面( 如整齐、 比例、均衡、反复、节奏以及多样统一) 的特点。充分挖掘历史地段的视觉形式美并 与地段的功能相适应,追求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的审美功能的高度统一。 5 经济阼 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会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和影响,通过整合设计促使地段经 济、文化的发展,在保存地段历史信息的过程中,求得地段经济文化的复兴。| 一j 时设计 的价值也必须在经济循环下才能得以最终实现。 图片出处: - 刚上下载: 图l 一1 、图1 4 - 作者拍摄: 图l 一2 、图i 一3 、图i - 5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实践状况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实践状况 【本章概述】:历史地段的概念原本出自国际上对人类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而制定的宪章对城市历史地 段的关注也起源于国际上最初的古城、古建筑的保护意识。本章对国内外有关历史地段保护、改造 的理论以及实践活动做简要的介绍,重点分析国内在该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 1 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实践状况 2 1 1 相关理论研究动态 1 、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国际文献 国际上对于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形成相同或相近的意识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经过 半个世纪的发展,一方面,保护概念、内容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保护措施不断完善。 以三个国际宪章为代表,即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和华盛顿宪章。 1 9 3 3 年8 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 次会议在雅典通过了雅典宪章。该宪章指出: 保存好代表某一时期的、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具有教育今人和后代的重要意义;并提 出在可能的情况下,交通干道应避免穿越古建筑区。 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于1 9 6 4 年5 月在威尼斯召开,通过了国 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通称的威尼斯宪章。这是第一个保护与修复古迹的宪章。 它指出,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 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历史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一 定规模环境的保护。 1 9 8 7 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又称 华盛顿宪章) 进一步扩大了历史古迹保护的概念和内容,即提出了现在学术界通常使用 的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的概念。华盛顿宪章将对单个有文物价值的老建筑的保护推 广到了对古城镇的保护,不仅要保留街区、区域,连有价值的城市一并保护,使历史文 化具有整体性和延续性。 另外,1 9 9 6 年巴塞罗那国你建协第1 9 届大会论题之一所提出了城市“模糊地段” 的概念,即现在所说的产业历史地段,大会明确指出该类地段需要保护和再生。 这三个宪章和“模糊地段”地段的提出基本确立了对作为全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历 史城镇、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和保护方式。 2 、旧城更新理论的演变 二战后西方各国为解决战后重建的问题,普遍采用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为主要特征 的“城市更新”运动。该运动将城市看成是一个静止的事物,希望建筑师和规划师将其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规划设计为个终极的理想形式。结果,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不仅没有什么成果,反而造 成了对很多历史城市的难以挽回的破坏。 6 0 年代后西方的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这种“城市更新”模式进行反思,结果无一 例外地对传统的渐进式规划和小规模规划方式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旧城更新的理论从 “主张目标单、内容狭隘的大规模改造的现代主义,逐渐转变为主张进行目标广 泛、内容丰富的人居环境建设的住区可持续发展”。并且开始注意到以f 几个方面: 1 、旧城更新开始更加注重人的尺度和人的需要,强调居民和社区参与更新过程的 重要性。 2 、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旧城更新更强调对历史文化的保护,重视对现状环境的 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反对简单地推倒重建,主张保护环境中“好”的部分,更新和整 治“差”的部分。 3 、旧城更新中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多地注重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在各种反思中,比较突出的理论著作是拼贴城市。美国的柯林罗和弗瑞德科 特所著的拼贴城市中提出了“拼贴城市”( c o l l a g ecjt y ) 的观念。 拼贴城市是对以本质理性、终极意义、普世观点为基础的现代建筑思维方式的 反抗。关于“拼贴”二字,本身有着深刻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容易将拼贴看成是一种 工具性的手法,而作者将拼贴和城市结合到一起“是针对于现代建筑中的基本理性与整 体叙述方式的一种破解”。拼贴操作方式构成了传统城市的基础:而现代城市是建立在 一种关于未来世界科学式的整体构想之上的,而这种构想既强调现代主义的普遍性,又 始终夹杂着对于历史主义的怀念。拼贴城市为这种矛盾提出了一种后现代的解决方 法:“以乌托邦为隐喻,拼贴城市为处方:这两 类相反的城市,包含着法则和自由的保证,必然 构成未来的辩证法,而不是任何完全向科学“确 定性”或特定事物简单奇想的妥协,现代建筑的 统一性似乎要求这样一种策略:似乎需要一个受 启迪的多元性,而且可能的话,甚至是一种共识 性。”。这对于解决城市历史地段在由混凝土、钢 材、玻璃构成的现代城市中的生存问题和设计方 法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喇1 2 1 2 实践状况 随着旧城更新理论的发展,西方的旧城更新出现了各种新的形式,如:欧洲的“历 史街区修复”、“老建筑有选择的再利用”。等等,尤其在产业类历史地段改造方面取得令 人瞩目的成就,诸如: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图2 - i 一图2 4 ) ,日本横滨的姗2 1 。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1 年6 月底一版第五页 。柯林罗弗瑞德科特:拼贴城市,童明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牡3 0 0 3 年9 月第一版译者前言 。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中国建筑- e 业i i i 版社,2 0 0 1 年6 月底一版,第四页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实践状况 开发项目等等。 西方发达国家在这类改造中已经发展了一套 成熟的视觉设计方法,尤其是在改造历史地段、 历史建筑时新旧形式对比手法的运用。补足和添 加的部分采用与原有建、构筑物有明显差异的新 材料( 钢材、铝合金、大面积的玻璃等) 和新形 式。这种方法原则既不抹煞历史,也不制造假古 董,而是将历史与现在自然地穿插融合,产生出 一种新旧交织的风格,从而使被改造的对象具有 嘲2 - 2 历史时空感。本杰明伍德在主持上海“新天地” 广场改造项目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 2 2 国内的研究动态及实践状况 2 2 1 理论研究动态 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实际始于风景名胜 区的规划实践以及城市历史景观( 历史建筑、历困2 - 3 史建筑群、古典园林、城市山水等) 的保护工作。 1 9 8 2 年首批2 4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标 志着名城保护的制度的初创。城市景观特别是历 史景观的研究与保护得到了重视。相关理论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人的活动的关注及整体城 市景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提 供了可供借鉴的内容。我国城市规划法明确 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 。, 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人文景观。但是, 此类研究是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背景下进行的,着重于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貌特 色的保护,理论研究的范围、意义和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吴良镛院士指导的、由方可编著的当代北京旧城更新立论严谨,说理透彻,分 析了北京旧城改造中的问题及原因,对大规模改造方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批判性反思。 同时,还在充分论述北京旧城保护意义的基础上,对城市规划建设战略进行了思考。北 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对产业类历史地段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完成了广东中山岐江公 园项目,该项目是国内产业类历史地段景观设计最为杰出的案例。 但国内在目前城市历史地段的改造再利用方面还没有正式提出景观设计的概念,在 理论上缺乏系统的研究( 虽然北京“土人景观”已经对城市产业历史地段做了深入的研 究) 。总体上国内目前的城市历史地段相关理论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并且存在着以下的 几个问题: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没有建立系统的城市历史段景观设计的概念 学术界对于城市历史地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文物建筑的保护、旧建筑的改造利用 上。各种相关学术刊物有大篇幅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角度论及城市历史地段的改造再 利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l 、古城的整体风貌的保存; 2 、旧城资源( 空间、土地、旅游等) 的开发及旧城的经济、文化的复兴; 3 、城市更新中旧建筑、历史建筑、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 4 、旧城改造的模式研究; 5 、旧城改造中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延续。 这里不可能列举出所有的研究方向,但是这些方面的研究几乎都没有将城市历史地 段景观设计作为一种手段来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往 往试图从建筑学、规划学和景观设计学中寻求各种普 适性理论,注重了“功能性”和“经济性”,却忽略了 “艺术性”和“创造性”,同时忽略了无论何种理论如 果要与具体设计实践活动结合,最终必须解决具体的 视觉形式问题这一事实。 2 、对于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没有 研究 目前,国内还没有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研究城市 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的学术文章。设计艺术学作为一门 新兴的边缘学科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扮演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同时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甚至文明的发展。 它的综合性、完整性、包容性使它既不是工艺美术的 图2 - 5 新旧保持清晰的可识5 日性 附庸,也不是建筑的副产品,而是构成了一个相对独 立的完整的体系。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研究城市历史 地段景观设计将是一个新的尝试。现在提到景观设计, 往往将其等同于景观设计学,本文是将景观设计作为 一种手段,一种具体的方法,而不是一个学科来研究。 3 、国内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的价值观问题缺乏研究 历史地段原有历史信息的可识别性 所谓历史信息的可识别性就是保证在改造再利用 城市历史地段时,从改造之时起所添加的任何景观、 设施要和原有历史景观保持一定的差异性,不包括对 文物建筑的“修旧如旧”。 在城市更新中,由于国内经济、技术以及价值观 图2 - 6 改造后的石库门里弄 1 4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实践状况 问题,对于城市历史地段,尤其是没有政治意义的地段实行的仍是“大拆大建、推倒重 来”,将真的古旧建筑推平,再造一批“假古董”。这种做法影响了历史建筑的可识别 性,向市民以及子孙后代传达了错误的历史信息。城市历史地段的景观设计的价值就在 于突出历史建筑及地段的真实历史信息,而不是混淆历史环境的真实性。 城市历史地段的景观设计究竟为谁而作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是由关于上海“新天地”的争论引起的。有些设计师、学者认 为:新天地广场的景观设计虽然没有搬用原有建筑的风格样式,但其设计不是针对普通 上海市民的,而是以中产阶级、外国人和设计师本人的审美为准则,在新天地,可以听 到各种口音的普通话、外语,唯独听不到吴侬软语。上海的里弄建筑文化是属于上海市 民的,这里的文化应由他们来延续。当地普通百姓没有在这次建筑改造和景观设计中获 得任何与历史对话的机会,更不用说使用了。这应该引发设计师的思考,城市历史地段 的景观设计究竟为谁而作? 本文认为城市历史地段的景观设计应该是针对普通市民甚 至全体社会成员,因为在伦理上讲每个人都应获得与历史信息接触、对话的机会,对于 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来讲,也是一个接受熏陶的机会,至于他们能否理解所谓的“城 市意象”、“场所精神”则另当别论。当然这个问题应当交由学术界、社会继续做平心 静气地讨论。 相对于“新天地”,俞孔坚先生主持的广东中山岐江公园设计则是针对普通人群的, 在公园里,没有地位、身份的区别,任何人都有机会与历史对话,尽情享受属于普通人 的文化( 图2 7 、图2 - 8 ) 。 圈2 7 图2 - 8 4 、缺乏独立精神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种领域的中的西方思潮与观念,在众多的“汉译名著”、“思 想译丛”的引导下,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国内。设计界的理论已成了一个“大杂烩”,尤 其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的思潮的变迁,后现代主义多元化的倾向使我 们无所适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场所精神”理论的引进更使我们眼花缭乱、跟不 上步伐,更不必说用独立的精神来参与讨论了。 笔者试图尽可能从相对独立的视角出发和运用图式思维分析方法( 有别与通常的深 奥的理论说教) 来探讨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2 实践状况 我国城市规划法明确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 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人文景观。但是,由予我国的城市大都是以旧城为中心渐渐发 展形成的,城市的旧区一直是城市的生活和经济中心,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很多旧 城区位于房地产商愿意出高价争夺的黄金地段。许多有影响的国内外投资者在这个时 期纷纷介入旧城改建项目。然而这些地区恰恰是城市记忆保持最完整、最丰盈的地区。 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和改造的欲望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对城市的历史建 筑、文化形态和城市记忆的保护与延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城市历史段改造实践中比较成功的是上海新天地改造项目和由北京土人景观设 计的广东中山岐江公园。但整体来看,国内的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思路单一化、程式 化,套用已有的模式。从视觉形式的角度分析,国内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是“构成” 设计,从各个角度通过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来不断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国内城市历史 地段景观设计是“装饰”设计,仍没脱离“城市化妆运动”。从地段使用人群的身份及 改造历史地段的动机分析,国内的历史地段主要可以分为:“中产阶级的城市历史地段” 和“普通市民的城市历史地段”。 l 、“城市化妆运动”中的城市历史地段 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更准确地说是 “城市化妆运动”,其典型特征是唯视觉形式 美而设计,为参观者或观众而美化,唯城市 建设决策者或设计师的审美取向为美,强调 纪念性与展示性,而结果是造成城市景观的 非人化、异化。时下流行的词语如“景观大 道”、“城市亮化工程”就是r r 城市化妆运动” 图2 - 9某城市历史地段的景观设计 的典型表现。至今,不少人仍然认为城市景观设计就是大型市民广场和景观大道,将景 观理解为“绿化”、“美化”、“城市亮化”以及“城市艺术化”( 图2 9 ) 。 “景观大道”粗暴地划破了城市原有的细腻的肌理,破坏了社区的结构,几十年古 老的街道被宽广大道替代,有时还在道路的交叉口设立巨大的雕塑,这是所谓的“对景”; 同时,“城市亮化工程”使原本古朴的街区充斥着霓虹灯和各种装饰物,这一切导致了 历史地段场所性和认同感的丧失。至于历史地段的景观设计,基本上是按照传统建造式 样添加仿古建筑、仿古栏杆扶手、石桌石凳、仿古街灯以及按历史典故安置几个历史人 物的雕塑。 拆旧建新 由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城市化妆运动”的影响下以及对“现代”的错误理解, 人们认为旧的建筑破败不堪,不如新的好,但同时又想表达城市历史的悠久,于是出现 了拆了真的,再按旧的原样重建的荒唐行为。很多中小城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采用过这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3 年1 月第一版第2 6 页 1 6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实践状况 种做法。原有的历史景观的实体都没了,还哪有“风貌”可言! 这种做法对历史地段的 危害最大,可能会造成历史地段原有历史信息的全部丧失。图2 1 0 是江南某城市的优 秀近代建筑,由于该地段要改成“时尚与传统共存”的高档商业区,两座近代建筑被无 情地拆除,然后再按原样重建了一遍。图2 一1 1 清晰地显示了历史信息、艺术价值是如 何在这种盲目的城市更新中丢失的,任何一个有点审美能力的人都可以看出仿制品的拙 劣! 这种“悲剧”在全国各城市仍在不断的上演。 图2 - 1 0 某城市2 0 世纪初的钱庄图2 - 1 1 原建筑拆除以后的仿制品 风格、式样的复制 “修旧如旧”的应用范围的扩大化导致了城市历史地段景观的复古设计,添加的建 筑、设施必须按照“旧样”建造、制作( 图2 1 2 ) 。特别是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样做可 以保持地段风格的统一、界面的连续和保持整体的“历史风貌”。采用这种手法改造的 历史地段,常常呈现出对古建筑形式进行断章取义、机械的复制现象,虽然在形式上比 较容易达到风格统一,但却混淆了历史信息、 破坏了真实的历史环境,同时也断了后人研究 的可能性。历史信息是不能复制、杜撰的。所 以,城市历史地段在改造时所加的任何景观、 设施都必须与原有历史景观保持一定程度的可 识别性( 形态、材料、工艺等等) 。通过运用 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