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简论《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简论《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简论《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简论《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简论《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史记货殖列传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篇商人类传,它记载了先秦和西汉有名有姓的大工商业者三十余人。司马迁通过介绍他们的言论、事迹、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重要经济地区的特产商品,有名的商业城市和商业活动,各地的生产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叙述他们的致富之道,表述自己的经济思想。货殖列传是一篇奇文,虽列于传记六十九,但历代并不以传记视之,所以对于其传主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对司马迁重富重商思想以及对货殖列传中商人形象的分析,来探讨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刻画的早期商人形象以及刻画这些商人形象的意义。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司马迁重富重商思想及其来源;第二部分,分类分析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由于司马迁重商,所以他写的商人形象都是正面的,有生气的:第三部分,特别强调司马迁从兵学角度写商人,其目的实际上是提高商人地位;第四部分,写司马迁在创造商人形象同时,注意总结他们的经商经验,通过这些经验,进一步体现这些商人的价值。关键词:司马迁;货殖列传:商人a b s t r a c t”c o l l e c t e db i o g r a p h yo fp r o d u c t i o ni n c r e a s eo fm e r c h a n d i s e ”i st h ef i r s tb i o g r a p h ya b o u tm e r c h a n t si n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i th a sr e c o r d e dm o r et h a n3 0w e l l k n o w nm e r c h a n t so ft h ep r e q i na n d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s i m aq i a nn a r r a t e dh o wt h e yc a nb c c o m er i c ha n di n d i c a t e dh i so w ne c o n o m i ct h o u g h t st h r o u g h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 i ro p i n i o n s , t h e i rf a c t s , t h e i rs o c i a le c o n o m ys t a t u s , a sw e l la st h et i m e so ft h e m , s o m es p e c i a lp r o d u c t s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e c o n o m i cr e g i o n s ,t h ef a m o u sc o m m e r c i a lc i t i e sa n dt h ec o m m e r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t h es o c i a l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o l l e c t e db i o g r a p h yo fp r o d u c t i o ni n c r e a s eo fm e r c h a n d i s e ”i sa no d dp i e c eo fw r i t i n g a l t h o u g hi tw a sa r r a n g e di nt h eb i o g r a p h ys i x t y - n i n e , m o s tp r e v i o u sd y n a s t i e ss c h o l a r sd i dn o tr e g a r di ta st h eb i o g r a p h yc e r t a i n l y t o d a yw ec a ns e es o m el i t t l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m e r c h a n t so ft h ep r o q i na n d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t h i st h e s i si n t e n d st o l i s c u s sw h yd i ds i m ao i a nv a l u ew e a l t ha n dm e r c h a n t s ,t h e na n a l y z e sh o wa n dw h yd i ds i m aq i a nr e c o r dt h e s em e r e h a n t s t h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1 n l ef i r s tp a r ti n d i c a t e st h eo r i g i no ft h et h o u g h ta b o u tw e a l t ha n dm e r c h a n t so fs i m aq i a n t h es e c o n dp a r tc l a s s i f i e st h ei m a g e so ft h e s em e r c h a n t so ft h ep r e q i na n dt h e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t h et h i r dp a r ta n a l y z e st h ea i mt h a ts i m aq i a nw r o t et h em e r c h a n t sf r o mt h em i l i t a r ys c i e n c ea n g l ei st oi m p r o v et h em e r c h a n t ss t a t u s 1 n h ef o u r t hp a r ta n a l y z e st h eg o a lt h a ts i m aq i a ns u mu p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m e r c h a n t si st om a n i f e s tt h e s em e r c h a n t s v a l u e sf u r t h e r k e yw o r d :s i m aq i a n ;”c o l l e c t e db i o g r a p h yo fp r o d u c t i o ni n c r e a s eo fm e r c h a n d i s e 。;m e r c h a n t s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嚣蒜弼日日期:砷年7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引言引言 史记这部恢宏的历史著作,在经过千年的风雨冲刷之后依然放射着夺人的异彩。司马迁以其独特的笔法,独到的见解,切身的考证,记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民族、民俗,宗教,构成社会的各个阶层,皇帝、贵族、官吏、将士、学者,游侠、 者、农工、商贾等等,都得到了较全面而深刻的反映。使许多史家难以望其项背的。是史记首开史书记载经济活动、为商人树碑立传的先河。在中国的史书中,尤其是正史中,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史记那样,专门为商人树碑立传。在左传等先秦史书中,商人只是偶露踪影。在汉代其他文学作品中,商人也未受到多少重视。而在史记中却出现了专门的商人类传货殖列传,出现了大商人的传记吕不韦列传,出现了附传越王勾践世家所附范蠡传,出现了涉及大商人的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出现了与商业有关的专论平准书,等等。在这些传记中,司马迁以充满热情的笔触,记载了春秋战国秦汉之际某些富商巨贾“取与以时而息财富”o 的奇策异智,描绘了这些商场高手的卓越风采,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中国早期社会的商人形象。史记之后,除了汉书因蹈袭史记而保留了货殖传以外,中国所有的正史和野史就再也不设专门的商人类传了。即使是汉书的货殖传,虽然保留了史记货殖列传的部分内容,并且还增加了武帝之后的部分巨商史料,但是班固对商人持否定的态度,他批评以工商业致富的人为“越法”,说他们是“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皆陷不轨奢僭之恶”,o 还建议政府应该建立一定的法度,对经商者进行人为的干涉。与司马迁欣赏、赞美商人的态度大相径庭,所以在价值观和精神实质上,货殖传己不同于货殖列传。因此,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为商人树碑立传的史书。货殖列传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篇商人类传,它记载了先秦和西汉有名有姓的大工商业者三十余人。司马迁通过介绍他们的言论、事迹、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重要经济地区的特产商品,有名的商业城市和商业活动,各地的生产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叙述他们的致富之道,表述自己的经济思想。与平准书、吕不韦列传、越王勾践世家所附范蠡传、司马相如列传相比,货殖列传无疑是最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杜,1 9 9 0 年版,第2 1 7 3 页 f 汉】班固;汉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6 4 4 页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能表达司马迁经济管理思想的篇章,是司马迁为商人树碑立传的最关键篇章,也是我们研究司马迁笔下商人形象的首要篇章。2一、司马迁的重富重商思想司马迁的重富重商思想( 一) 司马迁重富重商思想之来源1 、司马迁重富重商思想之现实背景货殖列传的产生当然首先应归功于司马迁的天才卓识,但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时代的赋予。没有时代提供素材,那么太史公的如椽大笔也不可能写出货殖列传这样的瑰玮篇章。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持续的大一统时代。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中国商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统一有利于全国性的巨大商业网络的形成,以及不必依赖海外贸易的自足性国内市场的发育,从而给商人阶层的生存提供了更合适的温床,也给他们的大展身手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经过“文景之治”,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全面复兴,到汉武帝时,社会经济已经空前繁荣。农业生产的增长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提供了丰足的物质基础。汉代商业的发展以各地不同的多余物产运销为前提,商人利用各地物价差异进行贩卖,“以得所欲”,o 当时贩运商品的种类极多,货殖列传中列举了许多流通商品名称,如“贩谷粜千钟,薪槁干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鬃者千枚,铜器干钧,素木铁器若扈茜千石,马蹄蹴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蘖麴盐豉千答,鲐蕉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狐鼯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于具,佗果菜千钟”。衣食住行日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司马迁只是列举了其中的一部分所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酋大约凡是可以进行交易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货物,在当时都加入到流通领域之中成为商品i除了全国性行商贩运商业外,还有地方坐贾商,即在固定市肆经营商业的商人,在汉代也很活跃。他们中的一部分财力雄厚者,往往与贵族官僚相勾结,操纵市场,左右行情,多放钱贷,盘剥小民。或“畜积余业以稽市场,物踊腾”,o 或“蹄财役贫,转毂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1 0 页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杜,1 9 9 0 年版,第2 1 2 2 页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1 5 页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8 6 5 页3可可可可大大大大张张张张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回伴随着商人财富不断增长的是商人势力的迅速提升,晁错曾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o 司马迁也说:“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西汉武帝如此雄才大略,也不免发出感叹说:“吾所为,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回可见当时经商之热之盛,商人势力之增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百姓平民,都难免与商人打交道,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必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欲“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更是不会漠视,在他壮游全国之时,深入考察了各地的物产,交通、民俗和都市经济,还研究了古今商人活动的历史资料。在中国古代史上,他第一个系统地考察了商品经济的特征,记载了那些使财富增长的商人的言论和行事,肯定了商人的历史作用。可见, 货殖列传之为时代之产物,绝非偶然,司马迁重富重商思想的产生有着其必要的现实背景。2 、司马迁重富重商思想之理论来源任何一种思想的提出都不是突然的,它必然有其产生的根源,司马迁的重富重商思想也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司马迁的前辈,先秦诸子都把求利、求富贵、满足欲望归之为人性,作出了各自的论述。孔子承认人对于物质追求的合理性,认为追求物质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o 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孔子不仅一点都不掩饰自己“求富”的观点,而且还高度重视物质利益。子贡问政,孔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o 在此,他将“足食”置于政事之首。孔子要求统治者在制定政令措施时,要注意“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要坚持广大人民“富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8 7 2 页 汉1 班周:汉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7 5 2 页。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敝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4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0 2 4 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3 6 页 杨伯峻z 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6 9 页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1 2 6 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2 1 0 页4一、司马迁的重富重商思想之”的原则。为了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发展生产,他要求统治者做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o 反对“苛政猛于虎”商鞅认为追逐私利是人的天性,人的一切活动的基本内在动机是对名和利的追求。他说:“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之性,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总要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o “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四旁无择也”o 人们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就像水向下流一样,哪里地势低就流向哪里,以此来比喻求利思想的不可抗拒性。人们追求名利是无所顾忌的,“今夫盗贼上犯君上之所禁,而下失臣民之礼,故名辱而身危,犹不止者,利也。其上世之士,农不暖肤,食不满肠,苦其志意,劳其四肢,伤其五脏,而益裕广耳,非生之常,而为之者,名也”。 人们追求名利的欲望,只有生命结束才能终止,“民之欲富贵也,共阖棺而后止”o苟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是天生就具有的本能,是不需要学习就懂得的“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o 而且每个人的欲望都是相同的,“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回圣贤凡愚,善人恶人,毫无例外的都有好食好色,好逸恶劳,好利恶害的本性。人不仅有求得生存的欲望,而且还有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o“人之情,食欲有刍豢,农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o 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永远也没有个知足的时候。为了说明人性对物欲追求的无止境,苟子还提出了一种极端的说法,“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1 1 按人的本性来说,每个人除了要求满足直接的消费欲望外,还要求无止境地积累财富,还想成为一国的最高统治者苟子还认为既然求利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因此不能禁止,应该给予适当的满足,。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4 页。f 清1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 9 8 9 年版,第2 9 2 页。战国1 商鞅、韩非子著张觉点较;商君书韩非子) ,岳麓书社,1 9 9 0 年版,第2 1 页。f 战国1 商鞅、韩非子著,张觉点较;商君书韩非子) ,岳麓书杜,1 9 9 0 年版,第4 8 页。战国1 商鞅、韩非子著张觉点较:商君书韩非子,岳麓书杜,1 9 9 0 年版第2 1 页。 战国1 商鞅、韩非子著,张觉点较:商君书韩非子岳麓书社,1 9 9 0 年版,第3 9 页粱启雄:荀子简释,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3 3 0 页。粱启雄:苟子简释) ,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4 l 页 粱启雄:苟子简释) ,中华书局,1 9 8 3 年敝第1 4 5 页。梁启雄:苟子简释,中华书局,1 9 8 3 年| 扳,第4 3 页。1 1 粱启雄:萄子简释,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页。5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o韩非说:“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喜利畏罪,人莫不然”,o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o “人情皆喜贵而恶贱。”o 也就是说,好利是人的本性。他把人的自利思想叫做“自为心”或“计算之心”等。他用自利思想来解释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君和臣的关系是出于利益的考虑:“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o 父母和子女也是以利相交:“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l ” 人与人的关系中利首当其冲。先秦诸子莫不承认人人有欲,都已把富贵、求利说成是人的本性。但是,先秦诸子总是把富和贵连在一起;他们说的“利”,又是比较笼统的,是同害相对称的利,而不限于物质的或经济的利益。如前所述,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是所欲也”;商君书宣扬:“民之欲富贵也,共阖棺而后止”;苟况认为人“生而有好利”的天性;韩非也说:“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司马迁接受了前人这些思想的影响,但他把非经济的因素从这些说法中排除出去。他不再把富和贵连在一起,也不再对“利”作笼统的解释,而是明确地把追求财富、财利、把“求富益货”说成人的本性,把人性好利的观点更具体化为人人天性喜好追求财富的观点,他宣称:“富者,人之惰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o 而且洞察到“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回是自然之理。是合理的行为,就应该鼓励人们去求富。( - - ) 司马迁重富重商思想之表现好利是人不学而能的自然本性,成为司马迁撰写 货殖列传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认识,他把商业看作社会分工的一个必要和重要的部门,把它同农、虞、工各业并列为衣食之原;他论证了富家和富国的一致性,主张以商富国富家;他提出了经商是发财粱启雄:萄子简释,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2 5 3 页。 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8 9 3 页 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1 7 8 页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杜,2 0 0 0 年版第8 9 7 页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8 5 2 页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0 0 6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0 页。 张大可z 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杜,1 9 9 0 年版,第2 1 1 0 页6一、司马迁的重富重商思想致富的最有效手段的论点,以此来强调商的作用,鼓励每个人要尽其所能去求富。 货殖列传一开篇就讲经济发展之“势”,人俗变迁之理。他引用老子“小国寡民”的主张作为批判的靶子,指出自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极欲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这一习俗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小国寡民的无知无欲是生产不发达时代原始社会的人俗;最大限度地追求欲望的满足是生产不断发展所形成的文明社会的人俗。这种变化是不可阻挡的“势”,司马迁称之为“俗之渐民久矣”。o 谁要想把历史的车轮拉向后转,使人们再回到“小国寡民”的蒙味中去,即使把人们的耳目都涂塞起来,挨家挨户进行教化,也是办不到的。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喜好追求财富:“富者,人之惰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人们都是为了利而奔波忙碌。这种追求物质享受、追求利的欲望是任何人都一样的。他列举了贤人、隐士、廉吏、廉贾、兵士,闾巷少年、赵女郑姬、游闲公子、渔夫猎人、赌徒、医方诸食技术之人、吏士、农工商贾畜长等,不分贵贱,无论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还是匹夫编户之民,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无一不是出于求利的目的。他说这些人不避各种风险,包括“不避汤火之难”,“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不避猛兽之害”,以至“不避刀锯之诛”,都是为了“归于富厚也”,“固求富益货也”o 求利是人之本性,更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他看来,一部中国历史,无非就是人民“求富”的历史。不仅一部中国历史是人民“求富”的历史,而且社会分工也是因人民的“求富”本性而自然形成的,是符合自然的法则和“道”的原理的;,夫山西饶材、竹、谷、缱,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体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97页页页页加j 如nnn 乱第第第第版版版敝年年年年螂蜘蛳蛳社社社挂版版版版出出出出秦秦秦秦三三三三;,注注注注新新新毓本本本本全全全全记记记记史史史史l可可可可大大大大张张张张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自然所提供的这些物质财富,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去从事所需的直接生产,因此必须分工协作,互相依存。无农则无食,没有开采则宝物生产不出来,没有工商业者,则天然物产变不成人们需要的器物,也不能到市场上去流通交换成为人们手中能用可用之物,人类社会的生活于这四者都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司马迁对农、虞、工、商各行业大抵一视同仁。正因为“求富”乃人的本性,所以“富”本身没有什么不好的,反之,它还有助于入朝好的方向发展,并给人们带来好处:故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日:“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夫千乘之王,万侯之家,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对于个人来说,“富”可以使他们过好的生活,乌氏倮以畜牧致富,“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o 巴寡妇清以丹穴致富,“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国司马迁感慨道:“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耶? ”回又如卓氏,“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任氏,“富而主上重之” 总之,他们都以“富”而过上好日子,以“富”而受到统治者尊重,以“富”而得以使自己安全。不仅对于个人,而且对于国家,“富”也是大好事,是立国之根本: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演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缀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又如计然求富之策使越国复兴,白圭以经商之术富国,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干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子贡以富“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西对他人、对国家、对文化都有利。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敝,第2 1 1 2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杜,1 9 9 0 年版,第2 1 1 5 页。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1 5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1 5 页。张大可z 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3 页。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4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1 1 - - 2 1 1 2 页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1 3 页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1 4 页。8一、司马迁的重富重商思想既然“富”对人们如此重要,则每个人自应尽其所能去求富: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9而那些既无超人的品行又不能致富,长期处于贫穷之中而又空谈仁义者,在司马迁看来实际上是以仁义为辞掩盖自己的无能,是应该自己感到羞耻惭愧:至若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对于选择致富行业的问题,司马迁说:“富无经业”,意思是说选择农、虞、工、商任何部门以及其中任何一种行业均可致富,而不是只限于某种或某些特定的、一成不变的行业或职业。就行业的情况看,他认为“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 在本富、末富、和奸富三者之间,属于奸富的各种行业,无疑是不应该选择的;属于本富或末富的农、虞、工、商各有关职业,都是正当职业,都是在选择致富途径时可以考虑的。“本富为上”,是因为靠占有封建地产、榨取地租来致富,在封建时代既受社会尊重,又比较稳定。从这些特点来说,本富优于末富。但是,靠“末业”即工商业致富,却是远较“本富”更迅速、更容易从后面这一角度看,“末富”,“末业”是更有利的:“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是一般的情况,“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则就小手工业和小商人而言,是对“工不如商”的补充。“刺绣文”是小手工业者,“倚市门”是小商人。手工业不如商业的利润商,同样刺绣文一类的小手工业者也不如市场开店或设摊的小商人的收入多。工商业,尤其是商业,对贫者来说,是更容易致富的手段。同时,他又认为财富多是用“奇”、“巧”和“争时”的条件,强调“既饶争时”,这也就是说,富人更能靠经商发财。“末业”不仅是“贫者之资”,也是“富者之资”,用贫求富最好的办法是经商,用富求富最好的办法同样是经商。不顾这个客观现实,求富就不能取得最佳效果。司马迁看到了当时商业最易赚钱这一事实。他是从“重富”走向“重商”:“重富”思想乃是其“重商”思想的基础,而“重商”思想则是其“重富”思想的一个逻辑结果因重富而重商,因重商业而重商人,司马迁对于“富”的商人是尊重的,他说“封者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n - 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1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豢出版杜,1 9 9 0 年版,第2 1 2 1 页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杜1 9 9 0 年皈第2 1 2 1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2 页9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万息二千,百万之家n - 十万,而更徭租赋出其中。衣食之欲,恣所好美矣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回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所以,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塑造了一批正面的、有生气的商人形象。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1 页二、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二、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 一) 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及其入传标准货殖列传列叙的人物始于范蠡、子贡,止于汉武帝元鼎年间的富商巨贾,即大约始于公元前五世纪初迄于前二世纪末,为时近四百载。对这四百载的货殖家,货殖列传分作两部分叙述。上部分述秦以前,下部分述汉以后。两部分都是先概述各地区的经济特产状况和风土人情,然后列叙人物。上部分较简,人物也较少,才六七人下部分较详,人物有名姓者达二十余人若共计之,不过三十余人。太史公生当武帝之世,正值商业盛时,去战国秦汉又不远,所知所闻的富商巨贾必甚多,但只选取少许人为之立传,可见其入选标准之高。从货殖列传和太史公自序中可见太史公的标准有如下述:太史公自序说:“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o 这就明确地告知读者,被选入传的商人必须是一不害于政,二不妨百姓,三能取与以时、能息财富的布衣匹夫之人。贵族官僚以及武断乡曲、欺压百姓的人是不能入选的。在货殖列传中列叙汉代货殖家之前又写道:“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o 这又说明入传的人物必须是既富且贤的人在列叙汉代货殖家后则又写道:“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固这又说明,入选者不仅要富而且贤,还必须是“章章尤异”的。在司马迁眼里这些赫赫有名的富商大贾“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好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o 的“贤人”,应该是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他对商人的智慧和美德的赞誉溢于言表,称赞他们品质好,遵纪守法,有智巧,有胆识,勤劳致富,能用人,能吃苦,能救时之急,助民之用,是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司马迁留给我们的是一批积极的、正面的、有生气的商人形象。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7 3 页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2 页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7 , 4 页张大可t 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4 页。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商人形象分类分析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依其经商特点可分为三类:一是创业有成,终身为业的工商业者,即货殖列传所载之“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二是由政入商者,如范蠡、白圭。三是亦商亦政者,如子贡。1 、创业有成者三类商人之中,创业有成,终身为业的工商业者,有先秦的猗顿、郭纵、乌氏倮、巴寡妇清等,又有汉代的卓氏、程郑、孔氏、邴氏、刀间、师史、任氏、无盐氏、田氏( 田啬,田兰) ,栗氏、杜氏等,为者甚众,势不能一一加以记载。所以对这些身屈市井,富近王侯的秦汉个体工商业者,司马迁以简括之笔勾勒了他们的致富奇策,侧重于记载他们致富的最关键一步。商战即兵战,打仗有风险,稍一不慎就有可能满盘皆输,经商亦是如此,且利润愈高,风险愈大,用现代经济的一句术语就是“风险利润”所以“富者必用奇胜”,o 在司马迁的笔下,那些可“比一都之君”、可“与王者同乐”的“素封”巨富,o 大多数是“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的,“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干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回所以司马迁感慨地说:“富无经业,而货无常主”, 就看谁能做到“以奇胜”了乌氏倮、孔氏、卓氏、刀间、师史、任氏、无盐氏的致富经历无不体现出“富者必用奇胜”。乌氏倮善走上层路线,曲线致富。秦代大畜牧主乌氏倮待牲畜畜养众多时,就大量卖掉,用以购买奇异珍贵的丝织品献给戎王,戎王于是回赠牲畜给他,价值十倍,他的牲畜多到了“用谷量马牛”,以至“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o 这真是吃小亏占大便宜l 与乌氏倮同工异曲的是南阳孔氏。孔氏的祖先是魏国人,秦国攻魏,孔氏被迁到南阳。他一方面大规模地经营冶铸业,一方面“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杜1 9 9 0 年版第2 1 2 5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5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4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5 页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5 页 张大可z 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1 5 页= 、货殖列传中的商入形象商贾之利。”特别是他喜施乐赐,出手大方,“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结果是“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金,”以致“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o 蜀地卓氏,人求近处,彼求远迁,有卓识远见。卓氏的祖先本是赵国人,以冶铁而致富。秦国灭赵,卓氏被迫迁徙他方,夫妻俩便推着小车上路。同时被迁的人争相贿赂主管官吏,乞求迁往近处,被安排在葭萌县。“唯卓氏e l :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l | 缶邛,大喜。”他在那里发展冶铸,用心筹划,终于“富至僮于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o 他的发财致富是得益于临邛这块宝地。齐地刀氏善使人所不敢使之黠奴,别具眼光和手腕。齐地风俗看不起奴仆。唯独刀间喜欢他们,重用他们。一些凶悍、狡猾的奴仆人人厌恶,唯独刀间收罗他们,“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甚至。连车骑,交守相”,与官府勾结,刀间总是信任他们,“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o 洛阳商人师史极其吝啬。但在用人方面也很讲究。洛阳地处齐、秦、楚、赵的中心,穷人往往向富家学习发财之道,以经商长久夸耀自己,甚至“数过邑不入门”,师史专门雇用这些经商积极性极高的入,“故师史能致七千万”国刀问和师史的用人的确是各有特色,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悉用其力。宣曲任氏,有预见,有眼光,与众不同。春秋战国、秦楚之际,乃至于文景盛世,权势之争没完没了。高明的商贾善于洞察人事的变化,不失时机地加以利用。秦朝时期,宣曲任氏“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拒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并延续了好几代。 关中无盐氏敢为别人所不敢为,于战乱中以千金借贷王侯而富甲一方西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长安城中的列侯封君要随军出征,他们借贷有息之钱,可那些有钱人家认为列侯的封邑在关东地区,而关东战事胜负未定,不肯借贷。“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关中。” 无盐氏并非冒险,他的出贷是由于预见到七国之乱成不了气候,汉王朝平息叛乱乃必然之势。他的超人胆量原是出于超人的政治见识。他们的成功都得益于能细心体察并自己不断创造机会,并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进而大胆行事,乘势而为,令读者看了,觉得他们果然有本事,值得效仿学习。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3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3 页。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3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杜1 9 9 0 年版,第2 1 2 3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杜,1 9 9 0 年版第2 1 2 4 页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2 4 页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由政而商者货殖列传所载由政而商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政坛驰骋经年,急流勇退,转而经商者,如范蠡。一种是虽为庙堂之器,却甘隐市朝,而以经营为乐者,如白圭。范蠡生平事迹颇具传奇色彩,先秦诸子很多都提到过这位以经商而致巨富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对陶朱公的记载最为完整。据载,陶朱公就是春秋末期越国名臣范蠡。范蠡在越国做官时,越国败于吴国,几至亡国,越王勾践听从了范蠡、文种等人的谋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转弱为强,灭吴称霸。范蠡在越国大功告成之时急流勇退,弃官出走。越王勾践世家对范蠡功成身退后经商致富的事迹有一段详细的记述: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货殖列传中也有范蠡的小传,内容与此差相仿佛:范蠢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娃,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o范蠡既是成功的政治家更是成功的商贾巨富。越王勾践世家所附范蠡传最后说:“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o 又“太史公日”云:“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所谓范蠡“三徙”或“三迁”,是自楚徙越,助勾践成霸业;二是自越自齐,“致产数十万”;三是自齐适陶,“致赀累巨万”显而易见,其第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1 0 7 4 页张大可t 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1 3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1 0 7 6 页。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1 0 7 6 页1 4二、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一徙成就的是“霸业”,成的是从政名声;而后二徙成就的却是“商业”,成的是经商名声。不管是从政还是经商范蠡都能游刃有余。关于白圭其人前人记载甚少。货殖列传中提到:“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o 李克即李悝,曾为魏文侯相,辅佐魏文侯建立霸业。有人据此认为,白圭也是魏文侯时人。但孟轲在游魏时,曾见过白圭,并同白圭辩论过治水、赋税等问题。呵见,他和孟轲是同时人:他和孟轲辩论的内容,表明他当时在魏国已居高官。韩非子中也提到过白圭,并说他曾为魏相。o 司马迁把白圭同魏文侯时的李悝并提,是要以此说明白圭在魏国的地位、名声之高。在同孟轲辩论时,白圭自称。丹”,这说明他名丹,字圭。从这些先秦文献的记载来看,都说明白圭身居高官,可见,他也象范蠡那样,是曾经为官转而经商的人物o货殖列传载白圭在从事经营活动时,犹如“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呵见,白圭对先秦时期政治家的谋略和兵家、法家等各派的学说都很精通,知识非常丰富。范蠡在步入商界之前,是位学富五车的才子,因拥有渊博的政治军事知识出任了越国大夫,同时精通“计然之策”( 包括宏观管理的。治国之道”和微观管理的“积著之理”) ,文化素养之高不言而喻范蠡和白圭他们虽最终捐弃仕途,但其良好的从政素质使他们善于把握宏观的商贸局势,微观的经营机遇,善于处理经济活动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善于运用天时地利等客观因素。这种良好的从政素质一旦转为经营所用,必然使其商业行为大放异彩。特别是他们的经营运筹理论,更使他们擢升为古代商界泰斗凡“富者皆称陶朱公”。表明他是被作为大商人的典范看待的。在先秦以降的二干余年封建社会中,陶朱公的名字一直被商人艳羡和称道,直到近代社会,在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人们中仍然流传着“陶朱事业”,“经营不让陶朱富”的俗语,白圭也被后世奉为“治生祖”,可见他们在商人心目中的地位。由于他们抽身政界,所以与前论民间工商业者相比,优势很多。他们视经营如执政、如执法、如治军,这样的高起点,使其一开始就舍弃那种追求升斗小利的俗商习气,吞吐逐利,奠定了其经营的领袖地位。他们高层次的文化素质使他们既善运筹又善总结自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杜,1 9 9 0 年版,第2 1 1 4 页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2 9 3 - 2 9 5 页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杜,2 0 0 0 年版第6 3 1 页关于历史上的白圭不排除是两个人的可能性,亦不排除是一个人,在这里笔者倾向于把先秦典籍中记载的白圭看作一个人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三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1 1 4 页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己的经营之道,这种总结归纳,已不同于前述民间工商业者经营环节的某一侧面内容,不是就事论事的具体陈述,而是居高揽物的抽象升华,因此后人虽未亲睹其千金豪富,却能从其论述的经营理念中,获益匪浅。范蠡的经商艺术有三:其一,出售货物要把握时机,要从预测年景的丰歉来预测市场物价的贵贱,要从市场货物的“有余、不足”来判断物价的贵贱,贵时抛出,贱时收购,要做到“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二是收购货物后要贮藏好,不使腐败,这叫“务完物”。三是资金流转要迅速,叫做“无息币”。o白圭的经商理论有四:其一,“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其二,用天文学的知识预测年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