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寒山诗在美国的被接受与被误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寒山诗在美国的被接受与被误读 杨锋兵 摘要:寒山诗在域外有着显赫的命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始,美国被称 为“垮掉的一代”的苦闷青年把寒山奉为偶像,寒山诗风靡大洋彼岸,形成了世 界范围的“寒山热”,从而确立了寒山诗在世界文学中的崇高地位。正因为寒山 诗有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所接受且形成“寒山热”的特殊性,将其诗置于不同 的文化背景下分析,有利于加深对其人其诗的理解,也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本 文拟从中英文两种文本出发,细读文本,结合美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知识,探讨寒山诗被接受被误读之处及被接受与被误读的原因。 1 、从寒山子的生平及寒山诗的中文文本入手,分析其人其诗的特点,探讨 这种特点为其诗在美国的被接受中起到的作用。关于寒山子生年问题,历来有 “贞观说”( 公元6 2 7 6 4 9 ) 以及“大历说”( 公元7 6 6 7 9 9 ) 两种观点。经 过诸家争鸣,“大历说”逐渐深入人心。寒山子远离世俗社会,到大自然中去, 在天台山寒岩过着隐居的生活。总的说来,他是一位充满神奇色彩的诗人。寒山 诗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具有民歌那种通俗、质朴、生动、清丽的特色。他以白 话手法写诗,其诗风冲淡闲远,放旷野情;质朴浅显,情真意实。寒山神奇的身 世,个性的生活方式,令人向往的隐居环境,加之其诗通俗、生动、清丽的特色 为它在美国的被接受创造了基础。 z 、聚焦美国当时的文化背景,结合寒山诗的翻译文本,系统总结寒山诗被 接受的原因。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基础的深层生态学的兴起以及其所受 东方佛教思想的影响为寒山诗在美国的被接受在思想上作了铺垫。美国近十年的 “禅宗热”的社会文化语境有利于当时的人们接受寒山诗。加里斯奈德对禅宗 的热爱以及对寒山诗的翻译使寒山和斯奈德被美国青年一代所推崇,有助于寒山 诗的被接受。斯奈德的诗人身份,使他在翻译的过程中能自觉沿袭诗歌创作中的 优良传统,并且能够深知读者的审美习惯,故而他的译文能被学术界、。垮掉的 一代”等不同的群体所接受,而且成为美国传统文学之外的英语世界的英译外国 文学的传统经典而进入教科书,备受读者青睐。 3 、从跨文化交际中翻译变异的角度,说明寒山诗的被误读之处。一种文化 在与他者的交互作用中实际发生的意义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种变异,从而产生误 读,而其主要源自译者的“前见”,即翻译者自身的思维与习惯。这种误读是不 可避免的,而这种有意识的误读通常是一种带入性的理解,是一种创造。斯奈德 翻译寒山诗时糅进了他本人在加州山岭中的生活经历与想象,这些有意的“误读” 或者“创造性的误读”是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双重影响下的成果。斯奈德的 翻译之中仍旧保持了寒山状类疯狂的举止,但斯奈德把寒山安宁与镇静的心境用 一种人与大自然敌对的心境取而代之,并且让读者明白寒山并不像原诗中那种遥 不可及的有道之士,而是离我们很近,从而将寒山与“垮掉的一代”的距离拉近, 使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群众英雄”。 关键词:寒山子;寒山诗;美国文化;接受;误读 t h ea c c e p t a n c ea n dt h eb r i n g i n g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c o l dm o u n t a i n p o e m si nu n i t e ds t a t e so fa m e r i c a y a n gf e n g b i n g a b s t r a c t :c o l dm o u n t a i np o e m sh a st h ep r o m i n e n td e s t i n yo u to ft h et e r r i t o r y o n t h em i d d l ea g e so f1 9c e n t u r y ,t h ey o u t hw h oc a l l e d ”b e a tg e n e r a t i o n ”u a l u e dt h e c o l dm o u n t a i np o e m sa st h e i ri d 0 1 t h ec o l dm o u n t a i np o e mw a ss p r e a d e da l lt h e a m e r i c a n t h u sh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l o f t ys t a t u si nt h ew o r l dl i t e r a t u r e j u s tb e c a u s e t h ec o l dm o u n t a i np o e m sh a sa c c e p t e db yt h e p e o p l e w i t h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p o e mw a sa n a l y z e du n d e rt h e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o u st od e e p e n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i t sp o e m a l s oi sa d v a n t a g e o u st ot h e c h i n aa n dt h ew e s tc u l t u r a le x c h a n g e t h i sp a p e rd r a w su pf r o mt h ec h i n e s ea n d e n g l i s ht w ok i n d so ft e x t se m b a r k s ,r e a d sa t t e n t i v e l yt h et e x t ,u n i f i e da s p e c t k n o w l e d g es u c ha sa m e r i c a n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y ,c u l t u r e ,d i s c u s s e dt h ea c c e p t a n c e a n dt h eb r i n g i n g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c o l dm o u n t a i np o e m si nu n i t e ds t a t e so f a m e r i c a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h a n s h a na n dt h ec o l d m o u n t a i np o e m s ,a 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f u n c t i o no ft h i sk i n do f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f u rt h e a c c e p t a n c eo ft h ec o l dm o u n t a i np o e m si nu s a b o u tt h eh a n s h a n sb i r t h d a y a l w a y sh a st w ov i e w s c o n t e n d sa f t e rt h ev a r i o u sf a m i l i e s ,t h es e n c e dv i e wg r a d u a l l y s t r i k e sr o o ti nt h eh e a r t so ft h ep e o p l e h a n s h a ni sf a ra w a yt h ec u s t o ms o c i e t y ,g ot o t h em t t i a n t a i i naw o r d h ei st h ep o e tw h i c hf i l l st h e m y s t e r i o u sc o l o r t h cc o l d m o u n t a i np o e mm o s tp r o m i n e n t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sh a sf o l ks o n gt h a tk i n dp o p u l a r l y , i sp l a i n ,v i v i d l y ,t h es i m p l ea n db e a u t i f u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h ec o m p o s e sap o e mb yt h e v e r n a c u l a rt e c h n i q u e t h ec o l dm o u n t a i no w nm y s t e r i o u sl i f e 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l i f cs t y l e ,m a k e so n ey e a r n f o rl i v e si ns e c l u s i o n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d d e d i t sp o e mt ob ep o p u l a r , v i v i d l y ,t h es i m p l ea n db e a u t i f u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h a sc r e a t e d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o fi t sa c c e p t a n c ei nu s i n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f o c u s e dt h eu st h e nc u l t u r a lc o n t e x t ,u n i f i e dt h ec o l d m o u n t a i np o e m s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r e a s o no fc o l dm o u n t a i np o e mw h i c hw a s a c c e p t e d t h en o n a n t h r o p o c e n t r i s ma n dt h ee a s t e r nb u d d h i s mt h o u g h tf o rf o u n d a t i o ni n - d e p t h e c o l o g ys t a r t i n gt h ei n f l u e n c et oa c c e p to fc o l dm o u n t a i np o e mi nu s t h es o c i a l c u l t u r el i n g u i s t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w a sa d v a n t a g e o u st ot h e np e o p l ea c c e p tt h ec o l d i l l m o u n t a i np o e m s t h eg a r ys n y d e r st r a n s l a t i o nw a se s t e e m e db ya na m e r i c a ny o u t h g e n e r a t i o no fi n s t i t u t e ,i sh e l p f u lt oa c c e p tt h ec o l dm o u n t a i np o e m s t h e s n y d e r s p o e ts t a t u s ,e n a b l e sh i mo no w ni n i t i a t i v et of o l l o wi nt h e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i nt h e t r a n s l a t i o np r o c e s st h ef i n et r a d i t i o n ,a n d f u l l yr e a l i z e sr e a d e r se s t h e t i cc u s t o m , t h e r e f o r eh i st r a n s l a t i o nc a nb ea c c e p t e db yd i f f e r e n tp e o p l e m o r e o v e rb e c o m e s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l a s s i c sa n de n t e rt h et e x t b o o k ,a l s oi sf a v o u r e dt h er e a d e r s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t h ep a p e re x p l a i n e dt h eb r i n g i n g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c o l d c o l dm o u n t a i np o e m s o n ek i n do fc u l t u r ei n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w h i c ha c t u a l l yo c c u r s w i t ha n o t h e rh a v es o m ek i n do fv a r i a t i o n ,t h u sp r o d u c e st h eb r i n g i n g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 b u ti t sm a i ns o u r c et r a n s l a t o r st h o u g h ta n dc u s t o m t h eb r i n g i n g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i s i n e v i t a b l e ,a n di so n ek i n do fc r e a t i o n s n y d e r st r a n s i t i o na d d sh i se x p e r i e n c ei nt h e c a l i f o m i am o u n t a i n sa n dh i si m a g i n e ,s o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i s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w h i c h 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 a m e r i c a nc u l t u r ea n d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d u r i n gt h es n y d e r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i ts t i l lm a i n t a i n e dh a n s h a n sc r a z ym a n n e r ,b u ts n y d e rc h a n g e dp e a c e f u l a n dt h ec a l mm o o d d i s p l a c e so fh a n s h a nw i t ho n ek i n do ft h en a t u r e h o s t i l em o o d , a n dl e t st h er e a d e ru n d e r s t a n dt h eh a n s h a ni s v e r yn e a rt ou s ,t h u sc h a n g e dt h e h a n s h a na st h e ”m a s sh e r o o ft h e ”b e a tg e n e r a t i o n ” k e yw o r d :h a n s h a n ; c o l dm o u n t a i np o e m s ;a m e r i c a nc u l t u r e ; a c c e p t a n c e ; b r i n g i n g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3 噬日期:竺:! r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繇盟隰之! :! :f 前言 寒山子是唐代一位充满神奇色彩的诗人,他的三百多首诗的内涵丰富,思想 深邃,风格独特,不拘格律,高远空灵,清新通俗,是中国古代诗国中的一朵奇 葩,是佛教思想在中国诗歌之树上结出的最重要的果实。他的诗歌在唐宋时曾有 流传。有传闻说杜甫一览寒山诗而结舌,黄庭坚更是不敢和寒山诗: “昔宝觉禅师尝命太史山谷道人和寒山诗,山谷诺之,及淹旬不得一辞,后 见宝觉日:更读书作文十年,或可比陶渊明。若寒山子者,虽再世亦莫能及。 宝觉以为知音。又山谷或时侍晦堂,而道话次之,晦堂云:庭坚今以诗律呜天 下也,为寒山诗者,庚韵得知否? 鲁直答日:昔杜少陵一览寒山诗结舌耳! 吾今岂敢容易可知韵哉! 直饶虽经一生二生,而作诗吟难对老杜境界,矧亦寒山 诗哉! 晦堂俯首之。”o 此段话中不知黄庭坚所依何处? 但能令老杜结舌,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是很 大的。 寒山诗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具有民歌那种通俗、质朴、生动、清丽的特色, 这种特点易于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故而寒山诗在民间的流传非常广泛。寒山诗学 习我国优秀民歌的比、兴的传统表现手法,还有细腻、清新的风格。当然在寒山 诗中,通俗、质朴、生动的艺术特点是最突出的。寒山诗所独有的风格为后代文 人所模仿,从而形成独特的“寒山体”。“寒山诗乐天多效之,荆公集中有拟寒 山诗二十首。”o 王安石的二十首拟寒山诗收于王临川集中,这些诗不论形式 和内容,都极似寒山诗。苏轼也曾经拟过寒山诗,这些诗在东坡续集卷五之 中。宋代以后,高僧、禅师拟寒山诗者,也不乏其人,如宋代法灯、慈受深,元 代中峰明本,明初楚石琦,明末石树等,都有唱和之作。 自寒山诗出现以后,这些诗歌,连同关于寒山子的种种带着神秘色彩的奇闻 逸事,一直在民间及僧徒道众间流传。但从十二世纪到十八世纪的六百余年漫长 的时间里,无论是官方的还是私刻的诗选,却都不曾载入寒山诗。分析现存的三 百多首寒山诗,其中的人物形象,具体地化为寒山子这个人,他是非佛非道亦非 儒的。这样,他的诗尽管时有唱和,并在民间及僧徒道众间流传,但流传的范围 却不是非常的广泛。 相反,寒山诗在域外有着显赫的命运。近几百年来在日本一直受到尊奉和推 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始,美国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苦闷青年把寒山奉为偶 ( 日】白隐禅师撰:寒山诗阐提记闻 ,见于钱学烈撰寒山诗地流传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报,1 9 9 8 年,第3 期,第5 6 页。 【清) 何焯撰:义门读书记,乾隆辛未本。光绪戊辰重刻,第1 0 册。 像,寒山诗风靡大洋彼岸,形成了世界范围的“寒山热”,从而确立了寒山诗在 世界文学中的崇高地位。寒山诗在美国的迅速流传固然与寒山子和寒山诗自身的 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仅凭这点显然是不够的。 二十世纪以来国内的寒山子研究,总体上可分为生平研究和作品研究两大部 分。 关于寒山子生平研究包括对其生活年代、生活经历、以及葬地三个方面的内 容。关于寒山子出生年代问题,历来有“贞观说”( 公元6 2 7 6 4 9 ) 以及“大 历说”( 公元7 6 6 7 9 ) 。贞观说以唐代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闻丘胤所作寒山 子诗集序为始,后经宋释志南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隐集记肯定,后人如宋释 志磐佛祖统纪、宋释本觉释氏通鉴、元释熙仲释氏资鉴、1 9 7 9 年 版的辞海等均以此说为准,近年来学者中亦有赞同此说者,其中以李敬一寒 山子和他的诗。为代表。大历说最早见于太平广记卷五十五所引仙传拾 遗( 此书已佚) ,经纪昀四库提要提及,近代学者胡适、余嘉锡、钱穆考 证质疑后,此观点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仍有多数学者对此说做出大量修正、肯 定工作。其中以王运熙、杨明的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钱学烈的寒山 子年代的再考证。为代表。关于寒山子生平的研究,基本限于以上几个方面。 关于寒山诗的研究则呈现多元化势态。对寒山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及对诗歌内 容分类的研究,主要以李振杰的寒山和他的诗,。李敬一的寒山子和他的 诗, 钱学烈的寒山子与寒山诗, 项楚的寒山诗校注前言o 等文章 为代表。寒山思想相对来说受佛教思想影响更大,其诗中体现佛禅思想的诗占一 大部分,因而对其诗歌从禅的角度分析也是一个重要切入点。这一方面的研究, 以钱学烈的寒山子禅悦诗浅析。为代表。寒山诗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 是探究其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以李振杰寒山和他的诗,李敬一 寒山子和他 的诗等文章为代表。近年来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寒山诗者也不在少数。钱学烈寒 山诗语法初探( 上) 从寒山诗中复音词的构成、代词与量词、虚词、句式四 方面,探讨寒山诗的语法特点,从而指出其诗在汉语史中的地位。 以上的研究主要涉及寒山子生平与寒山诗分类研究。关涉到寒山诗在美国流 李敬一撰:寒山子和他的诗,江汉论坛 ,1 9 8 0 年,第1 期,第9 7 1 0 3 页。 王运熙,杨明撰: 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中华文史论从,1 9 8 0 年,第4 期,第4 7 页。 钱学烈撰 寒山子年代的再考证 ,深圳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5 月,第1 5 卷第2 期,第1 0 6 页 李振杰撰:寒山和他的诗,文学评论,1 9 8 3 年第6 期。第9 4 一1 0 0 页。 李敬一撰:寒山子和他的诗 ,江汉论坛 ,1 9 8 0 年,第1 期,第9 7 - 1 0 3 页。 钱学烈撰:寒山子和寒山诗) ,深圳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8 7 年第3 期,第2 6 - 3 4 页 项楚撰: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 ,中华书局,2 0 0 3 年3 月,第5 页 钱学烈撰:寒山子禅悦诗浅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 9 9 8 年第3 期,第9 7 一l o l 页 钱学烈撰:寒山诗语法初探) ,语言教学与研究 ,1 9 8 3 年。第2 期,第1 3 页 2 传情况的论文有王庆云的论寒山诗及其在东西方的影响,。钱学烈的寒山 诗的流传与寒山诗研究 等文章,相对其生平与诗歌研究来说论文数量就显得 很少。基于此种现状,笔者从寒山诗的中英文两种文本出发,结合美国当时的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分析寒山诗在美国被接受的原因,进而探讨寒山诗在 美国的被误读之处,希望在较为广阔的视野之下,对寒山诗的研究有所进益。马 克斯韦伯说:影响任何给定事件的原因的数量和种类总是无穷无尽的,在事物 自身中不存在任何东西能从这些原因中分离出来,成为唯一真实的原因。寒山诗 在美国能够广泛流传,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勾勒出这些线索,探求其被接受的 原因与被误读之处对于寒山诗的整体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历史的真实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众人之说,各具眼目。深入文本的 世界,宛如深入榛莽参天的丛林,要有所得,就须披荆斩棘。“伐柯伐柯,其则 不远”,。前辈学人的成果与方法是我前进中不可或缺的。沧海蠡测,偶得一鳞半 爪,已有不胜之喜。 王庆云撰:论寒山诗及其在东西方的影响,烟台师院学报 ,1 9 9 0 年,第1 期,第5 2 5 7 页。 钱学烈撰:寒山诗的流传与寒山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 9 9 8 年第3 期,第7 页 ( 宋】朱熹撰,朱人杰等主编:朱子全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诗集传) ,第5 3 9 页 3 第一章寒山子与寒山诗 第一节关于寒山子 寒山是唐代一位充满神奇色彩的隐逸诗人,其具体生卒年代,千余年来一直 没有定论。寒山子的事迹最早见于唐末天台道士杜光庭( 8 5 0 - - 9 3 3 ) 所撰的仙 传拾遗,而最早收集寒山诗的人则是天台道士徐灵府( 约7 6 1 8 4 3 ) ,寒山诗 集在唐书艺文志、通志、宋史艺文志、经籍志等书中均有著录。 南宋时刊刻的寒山诗集中,寒山诗前皆有唐台州刺史闯丘胤的一篇序文,拾 得诗前有一篇拾得录,诗集之后有南宋天台山国清寺僧人志南的三隐集记。 闾丘胤的序文中说他到任三日即上天台国清寺礼拜寒山、拾得,并指示僧人道翘 收集寒山诗。拾得录中明确的说:“丰干禅师,寒山、拾得者,在唐太宗贞观 年中相次垂迹于国清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记载,所以后人多以此为据,认为 寒山、拾得是唐初贞观( 6 2 7 6 4 9 ) 时人。此外南宋国清寺僧人志南在天台山 国清寺三隐集记中这样记述:“丰干禅师,唐贞观初居天台国清寺”,“有寒山、 拾得者,亦不知其氏族,时谓风狂子,独与师相亲。”o 上述的说法为清代的纪昀所认可,他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指出寒山子 是唐初贞观时人,并根据闻丘胤写的寒山子诗集序介绍说:“寒山子,贞观 中天台广兴县( 唐兴县) 僧。居于寒岩,时还往国清寺。丰干、拾得皆国清寺僧 也。世传台州闾邱允遇三僧事,踪迹甚怪。盖莫得而考证也。其诗相传即允令寺 僧道翘寻寒山平日于竹木石壁上及人家厅壁所书,得三百余首。又取拾得土地堂 壁上所书偈言,并纂集成卷。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允自为之序。宋时又 名三隐集。见淳熙十六年沙门道南所作记中。” 此段文字中所提到的闾邱允, 即闾丘胤。纪昀是清代乾隆时得官员学者,将“胤”写作“允”应是避清世宗雍 正皇帝的名讳,雍正帝名胤稹,故纪昀写“胤”为“允”。 以上的说法都是寒山子为唐初贞观时人的这一传统观点的依据。然而早在宋 代,僧人赞宁( 约9 0 5 - - 9 9 6 ) 于其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9 7 8 ) 所撰成的宋 高僧传中便已置疑,他说:“系日:按丰干先天中游邀京室,知间丘、寒山、 拾得俱睿宗朝人也。奈何道宣高僧传中,闾丘武臣也? 是唐初人。闻丘序记三人 不言年代,使人闷焉。复赐绯,乃文资也。夫如是,乃有二同姓名闾丘也。又大 沩佑公于宪宗朝遇寒山子,指示泐潭,仍逢拾得于国清,知三人是唐季叶时犹存。 项楚攮: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 ,中华书局,2 0 0 3 年3 月,第9 3 4 页 同上,第9 4 4 页。 ( 清)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九 4 夫丰干也,天台没而京兆出;寒、拾也,先天( 7 1 2 - - 7 1 3 ) 在而元和( 8 0 6 8 2 0 ) 逢。为年寿弥长耶? 为隐显不恒耶? ”。赞宁是僧中翘楚,学问功底深厚,论述 严谨,其所置疑,不无道理。 当代学者钱学烈反对贞观说。她的主要论据是通过对闾丘胤序的考证入手 的。目前所能见到的十多种寒山诗的版本当中,前面皆有“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 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的序言一篇。据嘉定赤城志和台州 府志的记载,唐贞观十六年至二十年,台州的刺史确实是问丘胤。序文说寒山 子“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唐末天台道士徐灵府所作的天台 山记中说:“州取山名为台州,县隶唐兴,即古始丰县也,肃宗上元二年改为 唐兴县。”。又唐代李吉甫所撰的元和郡县图志中也说:“唐兴县,三国时吴 分章安置南始平县,晋武帝以雍州有始平改为始丰,肃宗上元二年改为唐兴。”。 这两则唐人的记载均指明始丰改唐兴在肃宗上元二年,即公元7 6 1 年。此外旧 唐书地理志卷四十中说:“唐兴,吴始平县,晋改始丰,隋末废,贞观八年 复为始丰县,上元二年改为唐兴。” 又宋代的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八中 也说:“天台县,晋太康元年更名始丰,陈隋之代废之,唐贞观八年又置,上元 二年改为唐兴县,梁改为天台县。” 这两则记载并不是十分的详细,因为唐代有一 两个“上元”的年号,即唐高宗上元和唐肃宗上元,两个“上元”的年号之间相 距八十余年。此外,新唐书地理志卷四十一中说:“唐兴本始丰,武德四年。 析临海置,八年省,贞观八年复置,高宗上元二年更名。”o 此则记录与唐人徐灵 府和李吉甫的记载相矛盾。按说唐人记载唐代的事情,应当是真实可信的,那么 始丰改唐兴应在肃宗上元二年,故而闾丘胤在贞观中为台州刺史始距始丰县改唐 兴县尚有百余年时间,他是不会知道有唐兴县的。 台湾学者陈慧剑根据钱穆国史大纲上册中历代职官表指出,刺史全 衔带“使持节”自高宗永徽( 6 5 0 6 5 5 ) 以后。另外据唐会要考证,唐代凡 佩带“绯鱼袋”的朝廷官员,皆自高宗永徽年以后开始。因此寒山诗序不是闯 丘胤本人所写,而寒山、拾得为贞观时人的观点也无法成立。 当然寒山诗中的很多诗句也可以证明寒山并非唐初贞观时人的观点。如余 ( 宋) 释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卷十九,中华书局,1 9 8 7 年8 月。第4 8 8 页 项楚撰: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 ,中华书局,2 0 0 3 年3 月,第9 3 1 页 ( 唐) 徐灵府撰:天台山记 见于全唐文,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1 0 9 4 2 页 【唐) 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 ( 后晋) 刘啕等撰:i h 唐书地理志卷四十,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1 5 9 1 页 ( 宋) 乐史攫:太平寰宇记 卷九十八。 ( 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地理志卷四十一。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1 1 0 4 页 钱学烈撰:寒山子年代的再考证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5 月,第1 5 卷第2 期, 第1 0 1 1 0 2 页。 陈慧剑撰;寒山子研究,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 9 8 4 年。第1 8 2 2 页 5 见:“余见僧繇性希奇,巧妙间生梁朝时。道子飘然为殊特,二公善绘手毫挥。” 。其中提到了唐代“画圣”吴道子。根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吴道 玄,阳翟人。学书于张长史旭、贺监知章。学书不成因工画。曾事逍遥公韦嗣立 为小吏。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初任兖州瑕丘县尉,初名道 子,玄宗召入禁中,改名道玄,因授内教博士,非有诏不得画。官至宁王友。开 元中,将军裴曼善舞剑,道玄观曼舞剑,见出没神怪,既毕,挥毫益进。”圆吴道 子卒于唐德宗贞元八年( 7 9 2 ) ,享年九十余岁。由此上推可以知道吴道子生于武 后时,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那么,初唐时的寒山子是无法知道盛唐时 的吴道子的。又快哉一诗中说:“朝朝为衣食,岁岁愁租调。干个争一钱, 聚头亡命叫。”分析此诗的意思,真实的描写了唐代租庸调制的弊坏。新唐书食 货志二记载:“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 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自 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到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寒山子此诗 写了租用调制的弊坏,当指唐代宗、德宗以前几十年间的社会状况。又个是 诗云:“个是何措大,时来省南院。年可三十余,曾经四五选。” 此诗表明作者 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的状况。李肇国史补云:“自开元二十二年 ( 7 3 4 ) ,吏部置南院,始悬长名,以定留放。” 又唐会要记载:“开元二十 八年( 7 4 0 ) 八月以考功贡院地,置吏部南院,以置选人文书,或谓之选院。”o 可 见。南院”为唐玄宗开元年间所置。又据唐会要记载:“吏部常每年集人, 其后常三数年一置选,选人并至,真伪纷杂,吏因得大为奸巧。选人一蹉跌, 或十年不得官,而官之阙者,或累岁无人。” 由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诗中所说“年 可三十余,曾经四五选”是对当时的真实写照,而时间也一定在开元以后,否则 诗中不会提及“南院”。 由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寒山子是“贞观”时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寒山子的出生年代,除“贞观说”之外,还有“大历说”,即是说寒山 子是出生在大历年间的人。北宋初期成书的太平广记卷五十五中说:“寒山 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时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 项楚撰: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 ,中华书局,2 0 0 3 年3 月,第4 9 7 页 ( 唐】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卷九。 项楚撰: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 ,中华书局。2 0 0 3 年3 月,第1 9 3 页。 ( 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食货志- -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1 3 5 1 页 项楚撰: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中华书局,2 0 0 3 年3 月,第3 1 4 页 唐】李肇撰:国史补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5 7 年,第5 0 页 ( 宋) 王潸撰:唐会要 卷七十四,中华书局,1 9 5 5 年,第1 3 4 8 页 同上,卷七十五,第1 3 5 5 页 6 因自号为寒山子。”回这则材料还注明出自仙传拾遗。后来的胡适在白话文 学史一书中指出:“关于寒山的材料大概都不可靠,比较可信的只有两件,都 是宋以前的记载。”。胡适的这则材料中的“两件”,一件是根据续藏经所载, 五代时风穴延沼禅师( 卒于9 7 3 年) 曾经援引寒山的诗句,意思是说王梵志死后 见阎王的故事,由此可见寒山诗出于王梵志之后。第二件就是太平广记卷五 十五中的记载,他说:“此文说寒山子隐居天台在大历时,可见他生于八世纪初 期,他的时代约当7 0 0 - 8 0 0 年,正是盛唐时期了。”。从上述的说法可以看出, 胡适是支持“大历说”的。 余嘉锡也曾对寒山子的生平作过详细的考证。他在四库提要辨证中指出: “但如信伪序之说,以为闾丘胤真与寒、拾同时,则自贞观十六年起算,至贞元 九年,已一百五十二年,再益以寒山子未入天台之前三十年,合计将近二百岁, 必不可得之数也。盖闾丘胤及丰干禅师,虽实有其人,然间丘生于隋唐之际,与 先天间之丰干本无交涉,至于贞元以后之寒、拾尤不相干。唐末僧徒,乐于 附会,以二人皆居天台,而间丘为本朝名宦,假借此人,易于取信,遂依托姓名, 伪为一序,杜撰事迹,以惑后人。”。余嘉锡以贞元九年( 7 9 3 ) 为寒山子卒年之 上限,他说:“余考传灯录卷九云:灵佑年十五辞亲出家,二十三游江西,参百 丈大禅师。以其卒年推之,盖生于大历六年,下数至德宗贞元九年,年二十有 三,其遇寒拾,参百丈,当皆在此年。” 王运熙和杨明的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 代一文从寒山诗体制入手,经过分析指出:寒山在讲究平仄和对偶的诗中,合 乎粘对者占大部分,当中两联对偶者占大部分,这些都是唐初贞观间五言诗歌所 不具备的,从而证明寒山诗必定产生在律诗体制相当普及之后。 此说法与余嘉 锡的观点是一致的。 钱穆也认为寒山子于贞元九年遇灵佑,但他将寒山子的卒年定于唐顺宗、宪 宗之时,即8 0 5 - - 8 1 0 年之间。他在读书散记两篇读寒山诗中说:“代宗年 号大历凡十四年( 7 6 6 - 7 8 0 ) ,纵谓寒山以大历元年卜隐寒山,上推三十年,应 为开元二十四年( 7 3 6 年) 。若寒山于睿宗景云年间( 7 1 0 一7 1 1 ) 在天台国清寺 晤及丰干,则由此再上推三十年,寒山子之生,应在唐高宗之末叶。由此再下数 至德宗贞元九年,灵佑遇寒山,其时寒山应已年过百岁。而赵州生代宗大历十一 年( 7 7 7 ) ,若其晤寒山尚在灵佑后数年,则赵州方年三十左右,而寒山已近一百 【宋) 李畴等编:太平广记 卷五十五 胡适撰:白话文学史 ,商务印书馆,1 9 3 8 年,第2 0 9 页 同上,第2 0 9 页。 余嘉锡撰:四库提要辩证) ( 下) ,卷二十,科学出版社,1 9 5 8 年,第1 2 5 6 页 同上,1 2 5 6 页。 王运熙,杨明撰: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 ,中华文史论从 ,1 9 8 0 年,第4 期,第4 7 页。 7 二十岁。若寒山卒顺、宪间,是灵府初居天台,应在会昌前,其辑寒山 诗,当距寒山之卒,约略四十年左右,似大体无扦格。然则灵府谓寒山于大历中 隐居天台者,其时寒山当已八九十,此亦证之寒山之诗而大体无扦格。然则寒山 之离天台,其将垂及百龄之际乎? ”最后他得出结论说:“要之,寒山诗格富禅 理,其人亦为禅门所乐引重,其生世当在大历贞元间,不能上出贞观。即就禅学 发展及其诗风格言,亦断可无疑耳。今传问丘胤一序,显为唐末人伪撰。”o 其后,多数学者皆认同此说。如:孙望和郁贤皓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 卷、任继愈的宗教辞典、任道斌所撰佛教文化辞典、台湾学者陈慧剑的 寒山子研究等。 近年来,仍有许多学者对“大历说”作了修正的工作,其中以钱学烈的寒 山子年代的再考证一文最为详实。她认为寒山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约在 7 2 5 7 3 0 年间,卒于文宗宝历、太和年间,约在8 2 5 8 3 0 年闻。 她通过大量 的寒山诗内证证明其说法的成立。如寒山诗余曾:“余曾昔睹聪明士,博达英 灵无比伦。一选嘉名喧宇宙,五言诗句越诸人。” 唐代科举自高宗时进士科加试 限韵诗赋。新唐书选举志三十四云:“先是进士试诗赋及时务策五道,明经 策三道。建中二年( 7 8 1 ) 中书舍人赵赞权知贡举,乃以箴、论、表、赞代诗赋, 而皆试策三道。太和八年( 8 3 4 ) 礼部复罢进士议论而试诗赋。” 寒山诗所反映 的时代,当为高宗之后、德宗建中之前,即6 5 0 - - 7 8 1 年之间。又如蒸沙:“蒸 沙拟作饭,临渴始掘井。用力磨境砖,那堪将作镜。” 磨砖作镜是南岳怀让启发 马祖道一悟道时的禅宗著名公案。五灯会元卷三中记载:“开元中有沙门道一, 在衡岳山常习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日:大德坐禅图甚么? 一日:图作佛。 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日:磨作甚么? 师日:磨作镜。一日: 磨砖岂能成镜邪? 师日: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 ”o 台湾杜松柏 禅学与唐宋诗学引此公案后说:“怀让圆寂于天宝三年( 7 4 4 ) ,马祖入灭于 贞元四年( 7 8 8 ) 。据此则寒山与南岳一系,自有关系。且天台南岳,相去甚远, 此一故事之流传,当在马祖弘法于江西之后。马祖显名于大历( 7 6 6 - - 7 7 9 ) 中, 是则寒山作此诗之时代,当不能早于此时也。”回此外,他从寒山诗中个是一 钱穆撰:读书散记两篇,香港新亚书院学术年刊,1 9 5 9 年,第1 期。转引自钱学烈撰:寒山子年代 的再考证,深圳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5 月,第1 5 卷第2 期,第1 0 3 页 同上,第1 0 3 页 同上,第1 0 6 页。 项楚撰: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洼) ,中华书局,2 0 0 3 年3 月,第1 0 5 页。 【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选举志三十四)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1 2 1 8 页 项楚撰: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 ,中华书局,2 0 0 3 年3 月第2 5 3 页 ( 宋) 普济撰,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第1 2 7 页 杜松柏撰:禅学与唐宋诗学 ,台湾黎明文化有限公司“ 版,1 9 7 6 年,第3 1 8 页 8 诗里所提到的“南院”入手,结合国史补与新唐书中得记载,假设寒山 十五岁时参加科举考试,推出寒山子的生年最早也须在7 2 5 年以后,从而修正了 钱穆所推断的寒山子生于高宗末叶,即6 8 0 年左右,也修正了自己1 9 8 3 年发表 的寒山子与寒山诗版本一文曾经考证的寒山子生平约为6 9 1 - - 7 9 3 年之间的 说法。 此外,关于寒山子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从闾丘胤的序文中获得一些信息。 其序云: 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隐居天台 唐兴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每于兹地,时还国清寺。寺有拾得,知食堂,寻常 收贮余残菜滓于竹筒内,寒山若来,即负而去。或长廊徐行,叫唤快活,独言独 笑。时僧遂捉骂打趁,乃驻立抚掌,呵呵大笑,良久而去。且状如贫子,形貌枯 悴,一言一气,理合其意,沉而思之,隐况道情,凡所启言,洞该玄默。乃桦皮 为冠,布裘破弊,木屐履地是故至人遁迹,同类化物或长廊唱咏,唯言咄 哉咄哉,三界轮回或于村墅与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顺,自乐其性,非哲者 安可识之矣。 据此看来,他是看透了社会上虚伪的人情世故,蔑视一切追名逐利的行为, 只说真话,不合流俗,故而不被世人所理解。他远离世俗社会,远离趋炎附势的 人群,到大自然中去,但身安何处却不很明确,“之子何惶惶,卜居须白审* z 南 方瘴疠多,北地风霜甚。荒陬不可取,毒川难可饮。魂兮归去来,食我家园葚。” 这首诗表明他出家云游,没有找到理想的栖身之处时惶惶不安,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绍兴市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摸底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荆门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市年模拟地理试题(一)
- 2025网站设计合同范本
- 2025深圳单间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示范商业店铺租赁合同书范本
- 2025年标准办公室租赁合同完整范本
- 2025数字合同的法律效力
- 2025船舶维护合同
- 2025婚礼摄影服务合同范本
- 信用修复申请书
- PKPM砖混结构抗震及其他计算全攻略
- “十四五”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
- “育鲲”轮转叶式舵机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以及故障分析
- 智力七巧板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 陕旅版四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及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 最新.尔雅批判与创意思考--冯林答案
- 施工单轨吊起吊锚杆安装单轨吊梁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 宿州光伏玻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 二年级下册数学半期检测题
- PROFORMAINVOICE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