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文心雕龙》隐喻结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 寸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关于文心雕龙的结构,学界研究的焦点一直集中于层次划分或篇章次第等浅 表层面之上,而未能发掘出深藏于书中的各种结构隐线,如文心雕龙的隐喻结构。 新时期的隐喻研究认为,隐喻不仅仅作为修辞格在语言形式层面发挥作用,它还与作 品语境以及创作者的思维过程有着巨大关联,甚至决定着文本的结构框架。本文以此 为切入点,通过文心雕龙中隐喻系统的分析,来对这部体大虑周的经典巨制在结 构层面进行一次全新探索。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文心雕龙的隐喻结构,即 “天一人一文合一的“宏隐喻”结构:道一圣一文;“原始要终的史学隐喻 结构:太极经骚;“文 与“人的隐喻结构:从对应到融合。在廓清隐喻概 念的基础上,第一章立足于哲学层面,通过对“天一人一文合一”的“宏隐喻 系统 的研究,确立贯穿“文之枢纽”部分“道一圣一文”的结构脉络。第二章从历史维度 切入,考察在“原始要终 隐喻思维观照下,“道一经骚 的结构脉络。第三章则 先立足于“身体隐喻 的角度,分析“文”与“身体 的对应结构;再在“天一人一 文合一”的“宏隐喻”思维观照下考察“文 与“人 的高度合一。最后通过全书隐 喻结构的考察,总结出文心雕龙深层结构的局限性:一是在道统模式下文学独立 性意义的消解;二是“道一圣一文 理想模式的虚置。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隐喻结构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a b o u t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w e n - h s i nt i a o _ l u n g , r e s e a r c h e sa l w a y sf o c u so nt h eh i e r a r c h y p a r t i t i o no rt h ec h a p t e r so r d e ri n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 b u tm o s to f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sc o u l d n t d i s c o v e rc l u e sd e e p l yh i di nt h et e x t ,f o re x a m p l e ,t h em e t a p h o r i c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o f w e n - h s i nt i a o - l u n g t h em o d e r n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m e t a p h o rh o l dt h eo p i n i o nt h a tt h e m e t a p h o ri sn o to n l yak i n do fr h e t o r i c a ld e v i c e sb u ta l s oaw a y o ft h i n k i n g u n d e rs o m e 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t h em e t a p h o rc a ne v e np l a yad e c i s i v er o l ei nt h et e x ts t r u c t u r e f r o mt h i s p o i n t ,t h i st h e s i sd i daw h o l en e wr e s e a r c ho n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w e n h s i nt i a o l u n gb y a n a l y z i n gt h em e t a p h o r s i nt h i sb o o k t h i s p a p e r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 m e t a p h o r i c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o fw e n - h s i nt i a o - l u n g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 t h r e ea s p e c t : 1 , t h em e t a p h o ro f“n a t u r e m a n - t e x t u n i t y a n d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n o u m e n o n - s a g e - t e x t ; 2 , t h em e t a p h o ro f “t h eo r i g i na n dt h eo u t c o m eo ft h i n g s ,a n d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 “u n i v e r s e - c l a s s i c s - p o e t r yi nt h es t y l eo fl is a o ”: 3 , t h em e t a p h o r o f “t e x t - m a n a n dt h es t r u c t u r ef l o r a “o n e - t o o n e t o “c o m b i n a t i o n ” b a s e do nt h ec l a r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m e t a p h o r sc o n c e p t ,a n de s t a b l i s h e di nt h ea s p e c to f p h i l o s o p h y , c h a p t e ro n e f i x e d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 “n o u m e n o n - s a g e - t e x t f r o ma na n a l y s i s o ft h em e t a p h o ro f “n a t u r e - m a n - t e x t u n i t y ”e s t a b l i s h e di nt h ea s p e c to fh i s t o r y , c h a p t e r t w of i x e d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 “u n i v e r s e - c l a s s i c s - p o e t r yi nt h es t y l eo fl is a o f r o ma n a n a l y s i so ft h em e t a p h o ro f “t h eo r i g i na n dt h eo u t c o m eo ft h i n g s ”c h a p t e rt h r e e ,a t f i r s t ,as t r u c t u r eo f o n e t o - o n e a b o u t t e x t a n d m a n f r o ma na n a l y s i so ft h e m e t a p h o ro f “b o d ym e t a p h o r s ”a n dt h e n ,t h es t r u c t u r ec h a n g e dt o “c o m b i n a t i o n b a s e d o nt h em e t a p h o ro f “t e x t m a n ”a tl a s t ,w ec a l ld r e wa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m e t a p h o r i c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o fw e n - h s i nt i a o - l u n gh a st w od e e pl i m i t a t i o n s : 1 ,t h ei n d e p e n d e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l i t e r a t u r ew a sd e s t r u c t e dd i s p e l l e di nt h em o d e o fc o n f u c i a no r t h o d o x y 2 ,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 “n a t u r e m a n t e x t u n i t y ”w a st o oi d e a lt o ob ep u ti n t op r a c t i c e k e yw o r d s :l i ux i e :w e n - h s i nt i a o l u n g :m e t a p h o r i c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翰帆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 作者签名:彬l 导师戳 容。 允许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将本人论文 以电子、网络、镜像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 作挂名:哟幂l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重途塞堡交卮溢厦! 旦圭生;旦二生;旦三生筮查! 作者签名:膨渤乔i 日瓤跏睁a 卜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绪论 第一节学界文心雕龙结构体系研究概述 一、“龙学”整体研究现状概述 “龙学”乃当今学界之显学。迄今为止,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无论宏观把 握抑或微观辨析,国内外学界皆已取得卓越成果。随着“龙学 的不断繁盛,当今 研究者也在老一辈学人的基础上不断开辟出“龙学 研究的新领域,但新的问题与 研究困境亦随之而来: 第一,在校雠注疏与刘勰生平事迹考证方面:自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后,王 利器的文心雕龙校正( 1 9 8 0 年) 与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1 9 8 2 年) 皆对前人注本中的疑难讹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补正。再经由周振甫( 文心雕龙注 释,1 9 8 1 年) 、陆侃如、牟世金( 文心雕龙译注,1 9 8 1 年) 、郭晋稀( 文心雕 龙注译,1 9 8 2 年) 、詹瑛( 文心雕龙义证,1 9 8 9 年) 、祖保泉( 文心雕龙解说, 1 9 9 3 年) 等学者的进一步完善,迄今已难超越。关于作者事迹考,从范文澜至杨明 照梁书刘勰传笺注( 1 9 7 9 年) 回,再至牟世金刘勰年谱汇考( 1 9 8 8 年) 固等 等,当今学界虽有争论,但少有新证。至于文心雕龙成书年代,大多数学者皆 认同清代刘毓崧之考 。因此,在文心雕龙的考据校雠领域,若无新的材料发 现,着实难有新进展。 第二,在理论研究、单篇研究与范畴研究等方面:新时期的研究虽较前人更为 细致、广泛与深入,文心雕龙研究的各个角落也几乎都已被涉及,但学界众说 纷纭,不一而论,且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象严重,对于很多问题的探讨都不及前人 研究水平;而功力深厚的研究专著也较八十年代少了很多。此外,现今文心雕龙 的研究队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令人堪忧,有志于此领域的青年学子已不多。 尽管存在上述种种困境,“龙学研究领域还是存在进一步扩展的空间。 首先,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学界还可以继续展开讨论,并积极寻求新的研 究方向。 其次,可以广泛了解港、澳、台、日本以及西方学界的研究情况,加强对海外 文心雕龙研究成果的译介工作,为中国学界更新视角提供有益帮助。 o 杨明照:梁书刘勰传笺注,中华文史论丛,1 9 7 9 年第1 辑。此文是刘勰生平考订方面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 。牟世金:刘勰年谱汇考,巴蜀书社,1 9 8 8 年版。 刘毓崧:通谊堂集书文心雕龙后,见范文澜序志第五十注【六】,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版。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三,还可以对前人众说纷纭的研究成果进行清理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寻找新 的研究思路。 第四,应积极寻找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更新研究思路,如目前学界对于 文心雕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探讨还不够深入,成果不多。 二、目前学界在结构体系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关于全书的层次划分: 第一,两分法:持此种意见的代表主要有明代叶联芳、明代曹学俭以及范文澜 等人。 两分法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文心雕龙应从神思篇划开,每二十五篇组成 一部分。叶联芳日:“自书记以上,则文之名品;神思以下,则文之情度。 曹学俭认为:“雕龙上二五篇,铨次文体;下二五篇,驱引笔术。一范文澜文心雕 龙注中则说:“文心上篇剖析文体,为辨章篇制之论;下篇商榷文术,为提挈 纲维之言。上篇分区别囿,恢宏而明约;下篇探幽索隐,精微而畅朗。 圆且范文澜 为上下两个部分各制一表,有开创之功。 第二,三分法:持此种意见的代表主要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罗根泽、周 勋初等。 三分法中亦分为两派,第一种意见是在两分法的基础上将序志篇抽出,单 独列为一个部分。如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提到:“上篇二十有五,论体裁之别; 下篇二十有四,论工拙之由,合序志一篇,亦为二十五篇。 第二种意见则是将全书“文之枢纽 部分( 即前五篇) 抽出,单独另列一个部 分。如刘凌在 理论体系新探中说:“刘勰对全书内容、结构的介绍, 运用了三个相似的并列句式,即文之枢纽,亦云极矣,上篇以上,纲 领明矣,下篇以下,毛目显矣。显然,他是把全书分为三部分。 固 第三,四分法:持此种意见的代表主要有郭晋稀、张长青、张会恩等人。 此说基本认同郭晋稀文心雕龙注译中对于结构划分的相关观点,将全书分 为四部分 : 1 、全书纲领:原道、徵圣、宗经、正纬、辨骚,凡五篇。 o 文心雕龙的六种结构划分方法具体参见李淼: 的理论体系,云南社会科学,1 9 8 1 年第2 期。 张文勋:( 文心雕龙) 的理论体系,云南社会科学,1 9 8 1 年第2 期。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系研究也掀起了系统论的研究热潮,发表了诸多成果:论文方面如马白的论 的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黄广华从系统论看 的理论结构体 系、周勋初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等;专著则有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等。 在这一时期,台湾学界亦有诸多专著都有对理论体系进行专论的章节,如李日刚文 心雕龙斟诠、沈谦的文心雕龙批评论发微和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 龚菱的文心雕龙研究、王更生文心雕龙研究等等,都充分肯定了文心雕 龙一书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2 、持否定意见的代表:蒋寅关于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体系、张国光 能代表我国古代文论的最高成就吗。 蒋寅认为文心雕龙只是形成了文章学理论体系,并没有完整的文学理论体 系。他说:“中国古代没有产生一部真正成体系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理论体系 指将文学作为一个系统来把握的、概括各门类文学作品的特征、揭示文学创作基本 规律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算不算呢? 并不算。张国光认为文心雕龙 是“故意拼凑 篇数,“把谱籍簿绿、方术占筮、律令法制、符契卷疏,乃至祝 邪之文,骂鬼之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囊括在文心雕龙之内。” 第二,对全书理论体系的纲领、宗旨或是文学思想的分歧: 1 、以牟世金 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为代表,认为文心雕龙 一书的“总论”仅仅是原道、徵圣、宗经三篇。同此见的还有张文勋 的理论体系、滕福海应该重视通变观的研究等等。 牟世金认为原道、徵圣、宗经三篇是文心雕龙的总论,其中的核 心论点是“衔华佩实”,然后以此观念统领“论文叙笔”和“剖情析采两部分。 他在论文中说:“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是以衔华佩实为核心,以研究物、情、 言的相互关系为纲所组成的。”锄 2 、以王运熙 的宗旨、结构和基本思想为代表,认为全书的前 五篇“文之枢纽 部分即为全书的“总论,是关于写作方法与写作原则的总体要 求,而刘勰的主要主张则是“经 与“骚 、“奇 与“正 相结合。与此见相近的 还有王英志也释 的奇正、阮国华的幻奇派创作原则之有限肯定 等等。 王运熙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详细研讨写作方法的书,它的宗旨是通过阐 。李日刚:文心雕龙斟诠,“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 9 8 2 年版。 o 沈谦:文心雕龙批评论发微,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 9 8 4 年版。 蒋寅:关于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体系,文学遗产,1 9 8 6 年第6 期。 牟世金:( 文心雕龙) 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1 9 8 1 年第2 期。 5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明写作方法,端正文体,纠正当时的不良文风。原道至辨骚五篇是总论, 提出写作方法的总原则和总要求,也就是全书的基本思想刘勰的文学基本思想 是宗经与酌骚相结合,即主张雅正的五经文风和奇丽的楚辞文风相结合。 也就是说,刘勰是主张“奇”“正”结合的,既以儒家经典为范,又推崇新变。 3 、以李淼略论 的文学理论体系为代表。 李淼认为“文之枢纽 部分是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总纲,但与王运熙不同 的是,他认为总纲的核心思想是宗经篇中所提到的“六义,认为它“是刘勰 整个文艺思想的最全面的概括,或者说是刘勰文学观的最集中的表现 ,“贯穿于整 个理论体系,贯穿于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圆 4 、以马宏山也谈 的理论体系为代表。 马宏山认为整个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由“纲 、“领 、“毛目 所组成:“文 之枢纽是居第一位的纲,论文叙笔是第二位的领,割情析采笼圈条贯 是创作论、批评论是居第三位的毛目。刘勰全部文学理论的主干或全书的指导 思想,则是雅丽。 5 、以刘凌 理论体系新探为代表。 刘凌认为,文心雕龙全书的理论体系是由思想体系、结构体系、方法体系 所构成,这三大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而建构全书理论体系的四 大支柱,则是“雅丽 的文学观、情采观、自然观、通变观。 6 、以陈良运论刘勰的核心文学观念为代表。 陈良运认为,文心雕龙的原道篇晓之以“理 ,徵圣篇动之以“情 , 宗经篇则以“情理正位”;而正纬篇是“变乎理 ,辨骚篇则“变乎情”。 “文之枢纽 的本质,正是“情”、“理 、“正 、“变 四字,这也是贯穿于全书的 一条“生命线”。对于“动 和“变 的强调与重视,则是刘勰不同于他人的最可 贵的文学观与哲学观。 7 、以台湾龚菱文心雕龙研究为代表。 龚菱认为文心雕龙是以“文之枢纽 为基础,而刘勰的文论思想则以经学 思想为主干,从宗经、辨骚两个渊源进行阐发。回 8 、以台湾王更生文心雕龙研究之文心雕龙之经学为代表。 王更生在认为文心雕龙一书中有“两大脉络 ,即“经学思想”和“史学 西王运熙:( 文心雕龙) 的宗旨、结构和基本思想,见文心雕龙探索( 增补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5 页。 o 李淼:略论( 文心雕龙) 的文学理论体系,文心雕龙学刊第1 辑,齐鲁书社,1 9 8 3 年版。 马宏山:也谈( 文。t l , 雕龙) 的理论体系与牟世金i 一志商榷,学术月刊,1 9 8 3 年第4 期。 国参见龚菱:( 文心雕龙) 研究,文津出版社,1 9 8 2 年 6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识见”,而且明确指出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是“宗经 :“这两大脉络, 一是经学思想,一是史学识见。常人只知道他有宗经、史传二篇,殊 不知在文心雕龙全书里,宗经是刘勰的思想主导,史学是刘勰运笔的金 针。 鉴于上述学界的研究情况,我避开已无太大研究空间的课题,选择对文心雕 龙进行宏观研究,从新的研究视角,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全书宏大精密 的结构体系。原因有四: 第一,虽然学界对于文心雕龙的结构体系已存在大量的研究成果,诸多专 著也会在一开篇先探讨全书结构。但是,这正说明了文心雕龙结构研究的至关 重要性,它既是全书的骨鲠,更是见出作者思想的重要依据。对体系的研究,可以帮 助我们厘清作者思路,从而为学界一些悬而未决的争论与疑惑找到新的研究突破口。 第二,在文心雕龙结构体系的研究方面,无论前人还是当今学者都已取得 一定成绩,但都有不尽人意之处。原因在于研究者或为自身研究理论的完整周密性, 或为提出新见,多介入了个人主观的加工成分,将文心雕龙全书分解、割裂再 按自己的意见进行重组与整合,甚至连在体系研究上具有开创之功的范文澜也是如 此。这种研究状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界众说纷纭,却都不能为自己的立论找到 确凿的史料证据或可靠版本依据。因此,虽然这些年来国内“龙学 领域不断取得 丰硕成果,但在结构体系的把握上分歧却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对文心雕龙的 宏观研究终会走上一条死路。其实,对结构体系进行研究,须理解和尊重作品原貌, 不能只站在今人的思维方式和角度、立场之上去考察、推测古人,更不能肆意割裂 原著,生搬硬套西方的文艺理论来重整原著的结构。而应从尽可能客观的角度来解 读古人思想和为文、结构的用意,真正进行一次古今的沟通与对话。 第三,为了避免西方文论生搬硬套进文心雕龙研究的现象,我们在研究之 时,就应该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之上,考察在传统文化语境下全书理论结构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这样才能在本土文学理论研究,尤其是关于中国古代到底存不存 在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的争论方面得出新结论,取得新发展。 第四,文心雕龙这样一部“体大虑周 的著作,它的严谨性跟逻辑性在中国 文学理论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因此,对于全书宏观结构体系的研究不能仅囿于表层, 它的内蕴之丰厚使研究者有更多可深入挖掘的地方。但是,综观当今学界在这一领域 的研究概况,多是探讨争论全书显见的结构层次该怎么划分,篇章次第该怎么安排, 而对于贯穿全书结构“隐线 的专门研究几乎为空白,这就为我们更深一步的探讨文 王更生:文心雕龙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 9 7 6 年版。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心雕龙的结构体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广阔的研究空间,有利于在更深的层次上去 把握、理解作者的思想本源以及作品中不曾被人发现的隐喻内涵。 第二节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以西方的隐喻学( 尤其是“概念隐喻”的相关学说) 作为方法论指导, 以具体文献为依托,在尊重作者原意和作品原貌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 的角度,积极借鉴西方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以及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力图 为文心雕龙的结构与思想体系研究找到新的突破口。 自亚里士多德开始,隐喻就一直是欧洲学术研究的热点与焦点之一。但是,争 论至今,关于“隐喻 的准确定义,目前学界仍无定论。在西方隐喻的研究历史之 中,隐喻长期被认为是修辞格的一种,其意义与价值主要在于对语言形式层面的修 饰,“引彼喻此”,而与真理、概念、认知等无甚关联。在理查兹和布莱克的互动理 论( i n t e r a k t i o n s t h e o r i e ) 现之后,隐喻研究开始逐渐从语言形式层面转向创作者的深 层思维。理查兹说:“思维是隐喻性的,并且其过程是比较性的,而语言中的隐喻 就来源于此。如果我们想改善隐喻理论的话,这一点是不可或缺的。 理查兹看到 了隐喻是如何将两种完全属于不同经验范畴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而这个联系过程正 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能力以及思维的过程。 由此可见,构建出一个隐喻的过程,正是人类思维的过程。在现代语言学的观 照下,隐喻已经被看作是一种“语言普遍原则 。隐喻的构建并不一定每一次都是 刻意而为之,相反,很多时候,它已经内化到人类思维过程的深处,甚至变成一种 不自觉的习惯性运用。因此,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就经常充满各式各样的隐喻,有 时言说者自己并不曾察觉。理查兹曾经指出,在我们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 就会出现一个隐喻。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隐喻常常是一些“死隐喻。如果一 个隐喻还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能够生成或者继续发展出新的内涵与寓意,那么它 就是一个“活的隐喻 ;但是,如果一个隐喻变成了某一语言群体约定俗成的言说 方式,甚至被编入某一语言群体的字典、辞典以后,那这个隐喻便由“活的隐喻” 变成了“死的隐喻”,隐喻也就变成一个普遍通用的表达方式了。隐喻这种由“活 到“死 的转变过程,恰恰说明了它对人类生活言语的影响之大。除去日常生活用 语,抽象的哲学用语也常常会运用隐喻的方式来进行思考,组织语言。除此之外, 在逻辑严密的科学语言中也常常可以看见隐喻的身影。正如卡西尔所说:“语言与 。转引自张沛:隐喻的生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7 月版,第2 1 5 页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神话是西方人文哲学的家园,而深化与语言得以存在的共同前提是隐喻思维。”这 就意味着,人类的全部知识和全部文化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建立在逻辑概念和逻辑思 维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隐喻思维这种先于逻辑i 拘( p r e f o g i c a l ) 概念和表达方式上。一 因此可以看出,在人类的使用过程中,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它更多的是作 为一种思维方式对言说者的话语组织、逻辑建构等产生着重要影响。 到了新批评那里,隐喻对文本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诠释。新批评理论 家克林思布鲁克斯强调现代诗歌要重新发现并运用隐喻,但是他对隐喻研究的侧 重点与前人有很大不同,他认为隐喻得以存在的基础不是喻旨和喻体之间的相似 性,相反,两个喻部之间的差异性才是隐喻生命力的保证。隐喻的两个喻部距离越 远,才会越有力量。而且,他还看到了隐喻与语境的依存关系,如果离开了特定语 境,隐喻便会丧失生命力,不成其为隐喻了。此外,布鲁克斯还发现了隐喻对于文 本结构的重要意义,他在释义误说一书中认为,“隐喻 就是一种“结构 ,是 一种“含有意义、评价和阐释的结构;而表明结构的那种统一原则似乎就是平衡与 协调其内涵、态度和意义的原则 ,“它把相似和不相似的因素结合在一起。” 由上述对西方隐喻研究发展史脉络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隐喻不仅仅 在语言形式层面发挥着作用,它还与作品的语境、创作者的思维过程有着巨大关联, 甚至决定着文本的结构框架。雅克布森曾经在语言的两个方面与失语症的两个类 型中说:“原始思维的两种思维方式相似律与接触律与结构主义的组合轴和 选择轴重合在一起 ;“相似律与纵聚合的相似性都形成隐喻( m e t a p h o r ) ,接触律与 横组合的相邻性都产生转喻或译借代( m e t o n y m y ) ,证明人的思维方式保持未变, 而且横聚合与纵聚合是人类最早的思维方式。 这段话所提出的语言组合的横轴与 纵轴的两种关系问题,正体现出隐喻思维构建结构的方式与过程。这一点就提醒了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寻找文心雕龙中所出现的各种隐喻,来对这部体大虑周的 经典巨制的框架结构进行一次全新的探求。目前学界对文心雕龙结构层次的划 分之所以会存在诸多分歧,其中的几方面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数学者或只停留在篇章 次第等文本表层结构的研究之上;或虽对不同篇章之间的内部关联进行探讨,却未 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从而发掘出贯穿全书的结构隐线。但是,我们在对文心雕 龙的结构问题或者理论体系进行研究之时,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全书篇章次第等分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3 8 页。 o 甘阳: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序语言与神话。【德1 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8 8 年版,第1 3 页。 【美】克林思布鲁克斯:释义误说,杜定宇译;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 8 8 年版,第1 8 7 页。 董小英:叙述艺术逻辑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5 3 2 5 4 页。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析的浅显层面,或是只对某些具体篇章做关联性研究,而要立足于对全书宏观把握 的基础之上,以挖掘作者隐藏于文字内部谋篇布局的匠心独具,研究贯穿全书的内 在架构。而书中出现的各种隐喻,正是我们重新发现文心雕龙内在隐性结构的 关键与突破口。 要研究隐喻,首先应从文心雕龙中所出现的“隐”字入手,以此为切入点, 继而发现深藏于书中的几个隐喻系统。“隐 是文心雕龙一书中极为重要的一 个范畴,在全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也是全书的一大特征。这一特征不仅仅体现在 语言文字含义等浅表层面之上,深入到全书的内部,无论是作者的思维方式、思想 根基还是全书的结构体系,无不体现出“隐”的特点。 笔者对文心雕龙一书中所出现的“隐”字进行统计,凡2 4 篇,6 0 处( 含 异体字“耱 与“蘖 ,以及隐秀篇与谐耱篇篇名两处) ,现列表如下: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一一原道 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 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 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 一一徵圣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 尚书则览丈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 一一宗经 但世复文隐,好生矫诞,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 赞曰:荣河温洛,是孕图纬神宝藏用,理隐文贵 一一正纬 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夸谈,实始淫丽。 一一诠赋 隐心而结文则事惬,观文而属心则体奢。 一一哀吊 叉蚕蟹鄙谚,狸首淫哇,苟可箴戒,载于礼典,故知谐辞藉言,亦无弃矣。 禳者,隐也。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 隐语之用,被于纪传。 汉世嵌隐书,十有八篇,歆、固编文,录之赋末。 昔楚庄、齐威,性好隐语。至东方曼倩,尤巧辞述。 但谬辞诋戏,无益规补。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 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 以街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观夫古之为隐,理周要务,岂为童稚之戏谑,搏髀而忭笑哉! 然文辞之有谐禳,譬九流之有小说,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 赞日:古之嘲隐,振危释惫。虽有丝麻,无弃菅蒯。 一一谐耱 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 尔其实录无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 论之详矣 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 爱奇反经之尤,条例路落之失,叔皮 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惩戒,实良史 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 一一史传 赞日:丈夫处世,怀宝挺秀。辨雕万物,智周宇宙立德何隐,含道必授 条流殊述,若有区囿。 一一诸子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 都隐赈而封。 一一论说 及晋武敕戒,备告百官;敕都督以兵要,戒州牧以董司,警郡守以恤隐, 勒牙门以御卫,有训典焉。 一一诏策 插羽以示迅,不可使辞缓;露板以宣众,不可使义隐。 一一檄移 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 不以环隐为奇:此纲领之大要也。 一一( ( 议对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硕士学位论炙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一神思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 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 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 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 言壮而情骇;嗣宗傲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 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 一一体性 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蘖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 一一通变 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言隐荣华”,殆谓此也。 一一情采 蹊要所司,职在熔裁,麋括情理,矫揉文采也 一一熔裁 赞日:标情务远,比音则近。吹律胸臆,调钟唇吻。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割弃支离,宫商难隐。 一一声律 诗文宏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 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 一一比兴 暨乎后汉,小学转疏,复文隐训,臧否亦半。 岂直才悬,抑亦字隐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 至于经典隐暧,方册纷纶,简蠹帛裂,三写易字,或以音讹,或以文变 一一( ( 练字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 蕤,有秀有隐。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 韫珠玉也。 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英锐者抱秀而心悦 、 一,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或一叩而语穷,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 若百诘而色沮: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 将欲征隐,聊可指篇:古诗之离别,乐府之长城,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 兴。 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 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盖以此也。 赞曰:文隐深蔚,馀味曲包。辞生互体,有似变爻。 一一隐秀 凡巧言易标,拙辞难隐,斯言之玷,实深白圭。繁例难载,故略举四条。 丹青初炳而后渝,文章岁久而弥光,若能檗括于一朝,可以无惭于千载也 一一指瑕 精者要约,匮者亦鲜;博者该赡,芜者亦繁;辩者昭晰,浅者亦露;奥者 复隐,诡者亦曲。或义华而声悴,或理拙而文泽。 一一总术 对上述文本中的“隐 字进行分类与归纳,大致有如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幽曲、含蓄之意。指因措辞精炼而形成的言简意丰、精微深奥的修辞效 果。如: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一一原道 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 一一( 徵圣 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 一一宗经 赞曰:荣河温洛,是孕图纬。神宝藏用,理隐文贵。 一一正纬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一一隐秀 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 一一隐秀 第二,潜藏、藏匿之意。如: 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一谐耱 立德何隐,含道必授。条流殊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创医学影像技术在皮肤疾病评估中的应用
- 2025至2030年中国民航客舱用清洁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正钛酸丁酯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橡胶囊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校正电容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标准型渗压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柏木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松锈剂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械防护板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木制刀具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老年便秘个案护理查房
- 社会调查开题报告
- 【MOOC】生命的教育-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消防课件-新能源汽车扑救
- (2024年更新)国家慢性疾病编码新目录
- 治疗室物品分类摆放
-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 兽医屠宰卫生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415题)
- 商务预算员培训课件
- 物业合同增加人员补充协议书(2篇)
- 房屋中介公司员工管理规章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