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关公崇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从三国时期的勇猛武将, 到芸芸众生顶礼膜拜的“关圣大帝” ,其影响持续千余年,遍及海内外。直到今天, 这种影响依然处处可见。关公崇拜已然成为民间的信俗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且深 刻的文化信息。作为关公的故里,山西地区的关公信俗文化尤其突出。关公信俗在 山西各地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这些表现形式在山西各县 所修方志中都多有记载。本文正是以关公信俗文化为主题,通过对山西方志进行文 献检索与疏理,从中整合出山西各地的关公信俗文化。文章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 一部分为引言,探讨了关公信俗的渊源,以及关公信俗的主要因素,并简要分析了 关公信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第二部分整理了山西方志中有关关帝祠庙的记载,主 要涉及各县关公祠庙的方位、建置等内容,同时收集了艺文类中前人的修庙记,以 期对各地关帝祠庙的情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全面把握关公信俗在山西全省的分布 情况。第三部分主要搜集了各县方志中有关关公祠庙的祭祀情况,涵盖了祭祀的日 期以及详细仪式,包括其中的祭品、用乐以及祭祀程序,以期全貌反映山西各县的 关公祭祀文化。第四部分则是山西各地风俗中的关公信仰,主要包括关帝庙会,以 及民众的一些生活习俗中体现出来的关公信俗。各个部分在史料搜集与整合的基础 上,对关公信俗中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了分析,以期在探究山西地区关公信俗文化 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山西地区的地域文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文的研 究具有一定的文献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山西 方志 关公 信俗 iii abstract guan gong worship is a very unique phenomen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a rave general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or the sage guan emperor all mortal beings pay homage to, his effection lasted over a thousand years, and reached at the home and abroad. even today, the influence is still everywhere. guan gong cult has become popular culture in folk, which contains a very rich and profound cultural information. as the hometown of guan gong, culture about guans beliefs and customs in shanxi area is in particular. guans beliefs and custom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shanxi have a very broad distribution, and have a variety of performance forms, which has been more documented in local records in shanxi. this article, putting guans culture as its topic, integrated guans cul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shanxi by searching and combing the literature to shanxi local records.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s the introduction ,the first part discussed the origin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guans culture, and briefly analysise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 the second part reorgnized the records about kwan tai temple in shanxi local records, which mainly related to the orientation and establishing about kwan tai temple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shanxi, and also collected the records of predecessors buliding temple ,so as to have a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about kwan tai temple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have a comprehensive grasp to guans culture in the distribution in shanxi province. the third part mainly collected the sacrifice records about kwan tai temple in different county records ,which covered the sacrifices dates and the details of the ceremony, including the sacrifical offerings, music and sacrifical procedures, to completely reflect guans sacrifical culture in different counties of shanxi. the fourth part was the introduction to guan gongs beliefs in different customs in different parts of shanxi, including guan temple fairs and the guan beliefs embodied in peoples lifes and customs .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collection and iv integration, cultural information guan culture contained was simply analyzed in different parts, to have a better grasp of region culture in shanxi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guan cul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shanxi . thus, to some extent, the articles reseach has some literatural and cultural values. key words: shanxi local records guan gong beliefs and culture; 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 36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 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申明 37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申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引言 1 引言 关公,即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人物。最早记录关羽事迹、在关羽史 实方面也最具权威性的史书是西晋陈寿编撰的三国志 。 三国志蜀篇为关羽 立传,交代了关羽的生平及主要事迹: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汉末三国河东解州 人。初亡命奔涿郡,与刘备张飞结识并恩若兄弟。备起兵,命为别部司马,分统部 曲。建安五年为曹操所执。操重其才,拜为偏将军,以斩颜良功封汉寿亭侯,旋复 离操归备。备既得江南诸郡,命羽为襄阳太守,督荆州事。建安二十四,拜为前将 军,围曹仁于樊城,又破于禁所领七军,一时威震华夏。后因备空虚,孙权之于求 婚关羽之女受拒,怒而采用吕蒙之计袭破荆州,关羽及子关平被擒,杀于临沮,追 谥忠义侯,后蜀汉主景耀三年追谥壮缪侯。 民间信俗中的关公,已经不再局限于历史上的人物,而是被神化了的精神偶像。 促成关公神化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写即是原因之一。它 塑造了关羽从“侠义”进而“忠义”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关羽从智勇、义气到神武、 忠义的神化过程。关羽的神灵形象通过三国演义广为流传,并为社会各阶层人 士所接受。经过三国演义的虚化后,关羽逐渐成为集忠勇孝悌以及仁义礼智廉 耻信等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传奇人物,被民众顶礼膜拜。此外,历代统治者对关羽的 封禋也是促成关羽神化的重要原因。从历朝赐予的封号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自东汉末到明初的洪武年间,其所赐封号不出王公侯爵,生前曹操 表封为汉寿亭侯,逝后蜀汉景耀三年追谥壮缪侯。至宋朝崇宁元年,封忠惠公,淳 熙十四年,加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朝天历元年,加封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第二阶段,自明万历十八年始,其封号不断提升,由王侯升至“帝君” “大帝” “武 圣”等。明万历十八年,加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清顺治九年,敕封为“忠义 神武关圣大帝” ;雍正五年,敕封关帝三代公爵;咸丰五年,又加封关帝三代为王爵; 至光绪年间,封号全称已成“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 圣大帝” 。 总之,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到明清之际,关公从历史人物逐渐成为 无所不能的神灵,从一介武夫变身圣帝,位居中国神格的榜首,成为中国民众普遍 信仰的大神。无论是上层的统治者,还是普通的百姓,都奉关公为顶礼膜拜的精神 偶像。关公信仰遍布中国大地,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 关公信仰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关公的崇拜 以上资料源于民国九年解州县志 :卷六名贤传附考,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315 页。 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 2 与敬奉。这些方式主要有修建关公祠庙,举行盛大的关公祭祀活动,以及将关公信 仰渗透进日常生活之中。其中,关帝祠庙是关公信仰的物质载体,对一个地区关公 祠庙的考察能够最为直接的了解当地的关公信仰。普观中国大地,关公祠庙可谓数 不胜数。山西地区作为关公故里,更是这方面的典型。各县的方志中记载了当地的 关公祠庙情况,并收录了一些修庙记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山西各地的关公信俗状 况,以及人们在记文中所表现的信仰心理。此外,每年定期举行的关帝祠庙祭祀活 动也代表了当地的关公信俗文化。祭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关庙祭 祀活动的考察,我们可以窥探关公在当地文化中所占的地位。除了修建祠庙和举行 祭祀外,各地民俗中的关帝信仰也值得考究。因为风俗所体现的是民众约定俗称的 生活习惯,代表了民众的审美心理、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本文正是据以上三方面, 搜集山西方志中的相关记载,由此全面反映山西地区的关公信俗状况。 当然,关公信仰并不仅仅是一种民众的社会活动,它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 现象。关公信仰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以忠义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代表了中国独 特的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封建宗法社会以家族伦理为统治基础,一切政治的、社 会的人际关系由此而引申。 “忠、孝、仁、义”等道德标准,为全社会所推崇。关羽 终生事蜀汉,不因高官厚禄、物质财富而动摇,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千里寻主,耿 耿忠心感天动地。这正是儒家传统道德所标榜的臣忠于君的最好表率,也正是因为 此关公得到统治者的大加推崇。民众对关公的崇敬则多指向其义。关公与刘备、张 飞桃园三结义,视刘备为友为兄,并恪守原则,甚至义无反顾地放弃个人利益,实 为世人敬仰。此外,关羽的神勇也成为民众信仰的因素,人们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 保护神,祈求得到关公的佑护。这体现了中国民间信仰文化所特有的社会功利性。 总之,关公信俗蕴含着丰富而且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对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 社会文化意义。 第一章 山西关公信俗的物质载体关帝祠庙 3 第一章 山西关公信俗的物质载体关帝祠庙 敬神莫先乎修祠宇也。人们对于某个神灵顶礼膜拜,首先所做的就是修建这个 神灵容身的祠庙。从某种程度来说,祠庙是中国民间神灵信俗的主要物质载体。因 此,对于关帝庙的考察有利于我们很好地了解关公信俗文化。自关公信俗在民间流 行开来,关帝庙可谓是遍及中国各个区域,每一村镇都有关帝庙。山西地区因其作 为关公的故里,关帝庙的分布尤其广泛。下文梳理了山西各县方志中所记载的关于 关帝庙的文献资料,并附相关的修庙记文,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山西各地区的关公信 俗状况以及信仰者的文化心理。 1马邑县 关帝庙在东门内大街之西有司。 附:修关帝马王庙记 邑人 霍百龄 敬神莫先乎修祠宇也。寰宇东瓮城建关帝庙,三楹,东西廓各二间,钟楼一座。 创始莫考何昉,而想其立庙之意,访诸故老遗言。盖以桑乾自城之北而西而南环抱 巽方此庙,巍然坐镇,所以压波涛之汹涌,使水势不为东门患也。惜乾隆十七年重 修后,鸟鼠之竄付者多,风两之剥蚀者久,正殿虽存而彫敝,金身虽在而苍凉。东 西廓房概置之无何有之鄉,非有以修葺而补苴之不惟无以妥神灵,亦且无以肃观瞻 也。由瓮城中门而入不数武有马王庙三间,坐北向南,与中门屹然相对。钟楼在其 东,大门列其前,居民每逢圣诞之日社供献牲祈神默佑,盖亦养牲者所赖以蕃昌之 一助也。自重修于乾隆三十后频经大雨淋漓,墙垣倾颓,钟楼摧折,金碧不显,其 辉煌轮奂悉归于寥落,与中门外帝君庙同一荒凉景象,不堪回首矣。都人士目击心 怆,思两庙仍循旧制,重新古迹,奈工程浩大,不得不为将伯之呼,愿四鄉积善君 子共勉,襄盛世共署芳名,以成美备于不朽云尔。 2隰州县 关帝庙有二,一在城隍庙东,知州胡文焕建;一在(不清楚) 附:新建关庙记 胡文焕 国家之祀关夫子者不自今日昉也,世宗(*看不清)祀代其宇,瞻之拜之,继 继承承于千万年*也。*光明正大之心,行光明正大之事,平险不易其节,存没不 磨其神,一叚忠肝义胆之气,照耀千秋,人人肺腑而不能自巳耳。今上御极之四年, 余奉命来守是邦于仲冬十日,受事越三日,行香见郡城诸庙皆有而独缺关夫子一庙。 莫由瞻谒,且踞且疑。以隰去夫子之乡未远,其仰止声灵尤大彰明较著,肯令其久 民国九年马邑县志 :卷二官师志,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163 页。 民国九年马邑县志 :卷四续艺文,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416 页。 康熙四十八年隰州志 :卷十祠祀,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145 页。 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 4 湮而不祀乎?爰是询及耆老,云建于昔火于兵,自闯变之后民力巳竭,疮痍未瘳, 当事者不忍,后民事而先鬼神遂因循不果。今幸年丰物阜民气少*(左更右生) ,即 有同志之绅衿与共事斯土者谋之于余。余曰此义举也焉,可以缓捐俸为倡。未几而 出资以助者踵至,忠义之气蒸蒸,鼓动相率而不衰。余甚嘉焉,于是经营会计卜地 于城隍庙之东,厥地亢爽,堪为神依,庀材鸠工,刻期举事。因建正殿三间,东西 廓各五间,台楼一座,歌颂兴焉,殿后数椽道人棲焉。肇造于正月十六日,告成于 五月初三日,较之昔日瞻谒无像歌颂无台其相去何止千万哉。于是仕宦相兴庆于前, 农贾相兴庆于后,莫不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庙成而无记,*(不清楚)以示后人于勿 忘因即为之记,并列其姓氏于后 。 3陵川县 关帝庙,一在东川附设商务会馆,一在南门外,一在南城壕, 因附祭火神,亦称火神庙。 4阳高县 关帝庙,一在北巷,一在瓮城。大关帝庙在辕门街。 5阳曲县 城内寺庙,关帝庙,武庙。在城共二十七所,起称名异者:霸 陵桥庙,内有无梁殿 ,结构奇纯 ,工匠罕解, 新南门街黑琉璃瓦庙,西校尉营古 关帝庙,海子边铁狮老爷庙,北司前街东唱经楼庙。 教场东,关帝庙,康熙十九年知县戴梦熊重修,营员主祭。 6长治县 关帝庙在西街吴志城内,庙二。一在下水巷口,明沈藩安庆王建, 康熙五十六年知府姚士麟知县林诒熊修建,雍正七年知县钱人龙奉文建三代祠。 一 在新街,元泰定元年潞州达鲁花赤忽都鲁沙建。二庙崇宏壮丽,皆称巨观,此外村 镇关乡莫不崇奉不备载。 7闻喜县 关圣庙在城西关,宋大关三年建,颍川阮升卿记。元大德七年地震, 殿宇颓陷,至治二年重修,明正德嘉靖、万历、崇正间累次增修。 东镇南门外 关圣庙旧制狭隘,又面向与镇相背,乾隆二十一年知 县言如泗移建,面向镇,规模高大,镇中居民渐有起色。 8长子县 关帝庙在城内仁和坊,明洪武八年县民李公弼等建,吴顒为记。万 历元年重修,十二年增修,杨世卿为记。皇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郭守邦重修,赵及 康熙四十八年隰州志 :卷二十四艺文,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402 页。 民国二十二年陵川县志 :卷七营建,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301 页。 雍正七年阳高县志 :卷三祀宇,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79 页。 道光二十三年阳曲县志 :卷一舆地,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108 页。 道光二十三年阳曲县志 :卷八礼书,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634 页。 光绪二十年长治县志 :卷三祠祀,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517 页。 光绪二十年闻喜县志 :卷二坛庙,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108 页。 光绪二十年闻喜县志 :卷十二杂志,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939 页。 第一章 山西关公信俗的物质载体关帝祠庙 5 为记。乾隆十八年知县王昌言又修。 9辽 州 关帝庙二,一在城东街,一在西关。 附:重修关帝庙记 举人 曹部 河东尼山后一人也,惜陈寿撰记甚略,据者乾坤正气,録及季汉五老而巳彪炳 日月,千百年如一日也宜哉。夫帝之精灵塞宇宙,有明钱氏序东先碑多前人所未发 心源道德一遵宣圣之遗旨至记。孙权之奸胜于秦桧,而帝之光明骏烈乃益白于天下。 庙祀之在吾郡者帷西关为最古,规模制作尤为宏敞。扶*(上为火下为又)汉除奸刑 暴,所以伸大义也,而廊无绘画昭焉。用麟经崇王黜霸,所以绍圣学也,而秉烛之 遗像在焉。世系显于康熙十七年,得自古井中。而三代祠之追享隆焉,且三顾*(延 的左边加丘)王佐之才五虎肃军容之盛。凡殿宇之制俱昭宣,遗迹以故庄严骏厉, 前人之创造亦难矣,后人不能为其因致令风雨倾圮久而难继,咎将谁属。乙亥春住 持*邀本关纠首公议厥事,因各竭力捐资又募化于四方,南至牌坊,北至三义阁, 俱焕然一新,越十余月而告竣矣。夫纲常自在天地,万古共此一关帝也。忠义具于 性生,人心各有一关帝也。吾郡之人有此盛举,俾援史氏者考遗编而知*伦之攸叙, 登坛*(土字旁加遗)者因瞻拜而生敬义之真诚。庶几钱氏所揭之微旨也,不可以不 志是为序。嘉庆十一年。 10安邑县 关帝庙,一在县西北留驾庄西,名圪垯庙。 11解 县 关圣庙在城西门外,南面条山,北负硝池。创自陈隋,宋大中祥 符阁重建,元祐七年知州张杲之修,金世宗大定三年管军范公重修,泰和四年重修, 元泰定元年重修,成化十四年知州张宁重修,正德五年知州李文敏重修,嘉靖间巡 按王秀重修,知州孔天叙重修,知州解情重修乐楼,知州樊问仁重修,三十七年地 震庙毁,知州王维宁重建,隆庆间重修午门,重修乐楼,万历间建麟经阁,十八年 敕解州庙额英烈,三十六年重修,三十八年敕修。清康熙四年陕抚曲沃贾汉复重修, 四十一年壬午四月朔二日巳时庙灾至午刻焚毁无余,五十二年壬辰知州海宁祝增遵 复旧制,雍正十二年果亲王谒庙指圣像赞云: “春秋大义,炳如日星,心无愧怍,斯 昭明巍巍,夫子华岳英灵,浩气充塞,方寸精莹,宜乎百世樽俎常馨,绘此仪容, 仰止丹诚。 ”又敬留诗云: “英风贯金石,壮节植纲常,庙食遍天下,神棲归故乡, 平生一片心,皎如赤日光,当其忠义发,直欲凌太行,万古春秋志,惟公升其堂, 光绪八年长子县志 :卷五祠祀志,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297 页。 雍正十一年辽州县志 :卷三祠祀志,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232 页。 雍正十一年辽州县志 :卷六续艺文,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813 页。 乾隆二十八年安邑县志 :卷三坛庙,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82 页。 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 6 入庙瞻遗像,云旆俨飞扬。 ”乾隆十八年知州韩桐大加修葺,二十七年知州言如泗改 八卦楼为御书楼,又改麟经阁前楼为刀印两楼,厘正匾额修理东西大坊,庙南改建 结义园功德祠,又于庙西大路北建立关夫子故里碑亭,统计庙制前大坊,一曰万古 纲常南峙*(左为专右为瓦)门,门外琉璃瓦壁坊,东西钟鼓两楼,又东为义壮乾坤 坊,西为威震华夏坊,中为大门,凡五楹旁启门二,曰文经曰武纬,门后即乐楼也, 凡三楹又进为午门,凡五楹左右坊 二曰丹诚贯日,曰正气参天,又进为山海钟灵 坊,为御书楼,上下凡五楹又进为崇宁殿,周檐石楹胥刻螭龙,凡二十有六东为官 厅,西为官库,其东偏则果亲王碑亭在焉,殿后寝宫凡五楹东西配庙,各三楹又后 为气肃千秋坊麟经阁,上下凡九楹东西夹刀印两楼,阁后即厚载门长垣缭之,东西 廊各九十五楹,壁绘圣迹,规制宏丽甲天下。嘉庆十四年河东道刘大观、知州吴邦 志倡率河东各属捐俸,并劝募客商绅民共集银二万八千余两,统庙内外重新之。增 建正殿西钟亭,大门,外廊房三十余间,并照壁两旁花墙。咸丰十一年知州叶桂芬 重修圣母殿、午门刀印楼,咸丰同治间河东道杨铁臣李庆翱共筹银七千两,知州叶 桂芬、程豫、朱煐、同郡庠生董清海前后共筹银一万七千余两,豫命董清海等督工 春秋楼并修各殿宇楼亭及大门角门内外牌坊廊房,八年朱煐接修,至九年工竣。光 绪元年知州沈大谟重修鼓楼,光绪三年义壮乾坤坊未建,光绪九年大门及乐楼钟鼓 楼皆毁于火,知州张喜田重建。清末大门乐楼午门及东廊房十余门被焚,连年兴修, 略复旧制,今年徐知事筹款督建午门大工已动。 关庙崇圣祠在关庙东掖门内,壬午庙灾祠亦毁。康熙五十二年壬辰重建,雍正 五年追封关圣三代为公,郡县胥立庙。春秋二仲祀以少牢,咸丰五年追封光昭王裕 昌王成忠王,同治八年知州朱煐重修。 关庙部将祠在庙东大门外,旧祠部将周仓、赵累、王甫三人,乾隆二十八年知 州言如泗建议周仓廖化配立午门两旁,祠内增入功曹杨仪,仍为部将。祠西有追风 伯祠,即赤兔马云,同治八年重修。 关庙结义园在关庙南,旧为莲花池,明万历知州张起龙建亭三楹,清知州张镇 重修,乾隆二十七年知州言如泗更建三义阁熏风亭,穿渠引水,叠石成山,广栽竹 树,蔚然深秀。门外有坊亭以翼之,改额结义园,刻石为图供阁中。嘉庆乙巳年知 州吴邦志重修,道光四年知州张秀之重修君子亭,同治八年知州朱煐重修三义阁、 民国九年解县志 :卷十二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847 页。 民国九年解县志 :卷十二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867 页。 民国九年解县志 :卷十二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868 页。 第一章 山西关公信俗的物质载体关帝祠庙 7 君子亭并东西莲池,现改为第一模范国民学校。 关圣故里庙在县东常平里下冯村距城二十里相传为关圣故宅,去关圣祖茔里许。 庙中有*(土字旁加答)圪立,明嘉靖三十四年知州事前御史徐祚重修,四十四年知 州陈秉正修,十年署事州同贾永康申请盐院胡錀议动香需办祭,每清明节一祀坟墓, 一祀本庙,岁以为例。隆庆二年知州吕文南重修,万历二十一年知州魏*重修,四 十五年盐院王远宜重修,清康熙十二年盐院何元英暨知州陈士性重修,二十八年巡 盐御史郝惟谦重修,乾隆二十八年知州言如泗于寝宫后重建祖庙五楹,崇祀始祖龙 逢公暨三代光昭王裕昌王成忠王,西首旧祠改为官厅。嘉庆十九年河东道陈中孚重 修,二十五年知州胡龙光重修,道光十五年河东道但明伦重修,二十三年知州徐丽 生重修关圣祖茔,二十九年知州陈景曾筹款命侯尔昌等重修,同治九年知州朱煐重 修。 12襄陵县 关圣三代祠在广智街西,雍正八年建。关圣庙在广智坊街西,俗 名西观。 13襄垣县 关帝庙在县治东,乾隆元年重修。关帝庙在县北街东,元明清时 各有重修碑记,民国五年奉文与岳忠武王合祀,改名关岳庙。 附:重修关岳庙碑序 李庆芳 古之所谓忠者有忠君、忠国、忠友、忠于职务之分,民国肇造,君已不存,独 忠之一字为人礼教精华之所寄,笃学深思之士惄焉优之,以为君可废而忠不可废也, 于是欲以教忠为人心风俗之大防。吾襄官商重修关岳庙,其始出于教忠之一念乎。 共和十有四载,民权日张,然叛国自私卖友求荣以及玩愒职务者较之君权时代为众, 但一入关岳庙虽殊俗无良之人忠心未有不油然而生者,何也?关忠于汉而绝魏,岳 忠于宋而讨金,是忠于国也。岳受宗留守之知,关感刘昭烈之遇,杀身成仁,是忠 友也。关伐吴,岳伐金,皆不得志而死之,是忠于职务也。高风亮节,实足为人伦 之表,生而正直,死而明神,人之可也,神之亦可也。况乎斯庙创于明嘉靖以前, 后人有保存古迹之责,岂可任其摧毁乎?且此庙地最适中襄人于崇拜英雄之余仍以 为讨论公益之地,其乐楼则备演通俗教育之新剧也,其局棚则陈列古今物品资考究 也,其后院配房则商会办公市民公议之所也,其院东隙地杂粮籴籴市集收之处也。 正殿合祀关岳,遵政令且教忠也,抑有进者。岳之合祀始于民国四年而关像则造于 民国九年解县志 :卷十二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868 页。 民国九年解县志 :卷十二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869 页。 民国十二年襄陵县志 :卷十二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793 页。 民国十七年襄垣县志 :卷六营建,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571 页。 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 8 有清之前,愿吾襄人此后以关夫子岳夫子称,以期无负于先后。鲁许两县长及商会 诸君子教忠之心重修之美,至于称王称帝皆出于专制时代之追封,不特民主国民, 不宜附和,且亦非两夫子立德之本愿。芳寄跡燕尘十有余年矣,重以父老兄弟之命 批沥一言,以当实録关岳在天之灵亦莞尔,而许为知言乎。众议院议员襄垣李庆芳 记于京西枫桥别墅。 重修关帝庙碑记 崔钟塘 从来忠孝节义可以垂法万世即可以血食千秋者孔子,其惟关圣帝君乎?帝神威 浩荡,如日月经天而光无不昭,江河行地而泽无不周,是以都会郡邑及僻壤穷乡莫 不巳祝之。若此者何?良由直道在人感慕自不容己也。城之有庙创建莫遡其由,重 修亦难殚述,然规模宏敞者未几而风雨剥蚀,庄严不著,是不可不修也。爰有士民 路思温等各矢虔诚协力营造,先请于邑侯德润刘公。公曰善举也,遂慨然捐俸以为 之倡,及谋诸士民莫不乐施以助。于是百物俱备,鸠工庀材,乃历四载,而财力絀 矣,维时李全才郄大仙等复走中州募及襄之经商者方敷阙用。由是殿之前后上下金 碧辉煌,灿然夺目,较前敝陋大相云泥。其功始于雍正九年五月,落成于十三年九 月,首事者欲镌石以垂永远,乃求文于余。余曰:帝君力扶汉室孤,忠自许书之不 胜书也,自唐宋元明代著威灵又述之不胜述也,惟我朝定鼎以来崇祀褒封巳称至极, 今皇上追封三代,式昭启圣之功,改祀太牢,克配天地之享,夫岂有所私于帝哉。 盖重其忠孝节义,以为万世法也。余愿襄之士民崇祀庙中,永怀正直之风也,可是 为记。 14虞乡县 关帝庙至咸丰同治历任知县刘子潭、郑球、张汝清、白采相继督 修,今计最前照墙一座,大门五间,东西看楼各三间,乐楼三间,廊房各十一间, 两间浩气坊,一座近坊,左右为钟鼓亭,再上为享殿,正殿各五间,殿后东为麟经 阁,西为纯阳阁,最后为崇圣宫三间,规模较前更为宏敞。 15蒲 县 关帝庙,一在县署西,每岁春秋上戊及五月十三日祭 ;一在西关, 明知县席鸑建毛一凤增修。关帝三代庙在西关社稷坛北,春秋上戊日祭。 16荣河县 关帝庙在崇教坊,宋崇宁三年建,元至正二年修,明嘉靖三十五 年、万历二十七年俱重修。 民国十七年襄垣县志 :卷六营建,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594 页。 民国十七年襄垣县志 :卷六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635 页。 民国九年虞乡县新志 :卷八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832 页。 乾隆十八年蒲县志 :卷五秩祀,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262 页。 光绪七年荣河县志 :卷二坛庙,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103 页。 第一章 山西关公信俗的物质载体关帝祠庙 9 芮城县 关岳庙系前关圣庙,在城北门内,元至正间建,明正统十四年知县梦 济修,教谕王礼祀,清康熙九年知县毕盛赞重修,嘉庆二十五年知县林芬重修,有 碑记,道光十四年知县毛凤仪重修,有碑记,二十四年增修香亭献殿道院知县张舒 翰有碑记,旧曾列诸祀典,民国合宋岳武穆王并祀,改为关岳庙,以历代名将配享, 定为戊祭,俨然与孔庙对峙云。 岭上关圣祠 在横岭上乏水多盗,明万历十年知县赵庭琰建*(感字心在里边) 泉出焉任光统有祀。清顺治十八年知县王自修重修,阴润记,咸丰六年重修。 17翼城县 关岳庙旧称武庙,一名关帝庙,专祀关壮缪侯者也。在兴贤坊钟 楼之东,元皇庆元年邑令刘方建,明嘉靖二十四年邑令鄢桂枝万历十年邑令周时俱 重修,民国初年知事曾肇嘉任内县绅用地方款补修一次,四年五月奉颁关岳合祀典 礼,乃易其名为关岳庙。 旌忠庙在本城唐城坊,明邑绅张鈱督建,其在本城同颖坊与翦桐坊者均名为关 帝庙,此外四乡村庄多有是庙,而遵民国典礼改为关岳合祀者从未有闻焉。 18交城县 重修广兴村关帝庙碑记 邑令 克明 山右古称多磊落瑰奇之士壮缪侯生于兹土*(不清楚)处贫贱而不移,历富贵 威武而不少*屈卓卓乎,忠义之气绝类轶群,诚无愧为古今大丈夫矣。愿公之威灵 自天子以达于庶人,自九州以及乎外国,无微不烛,无远弗昭,此殆如日月之经天, 江河之行地,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亦岂待庙貌存而人之勤勤恳恳奉祀弗衰者, 亦以捍大灾御大患有功德于民之意也。交邑西南十里为广兴村,村之外故有壮缪侯 庙,颇倾塌,都人士敬神而尚义群起而修之。余以公务适过其地,见其时鸠工庀材 者,若而人丹楹刻桷者,若而人以黝以垩,渐有焕然维新之象。董其事者因请记于 余,余以为公之气节与其威灵灿著寰区,亦既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无微不烛, 无远弗昭矣。余以扣槃之识即欲呕心沥血,究莫能名其万*,而兹特区区于是者盖迫 于所请而云然是为记。 19临汾县 关帝庙在普佑坊,明西河二王重修,万历间指挥吕应、岳廓增修, 寝殿地震毁,合邑重建,癸丑焚毁,同治元年重建,光绪二年邑宰许荣绶,复于庙 门前左右建石牌楼二,东西对峙,一曰万古英风,一曰两间正气。现门内前段设图 民国十二年芮城县志 :卷十二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764 页。 民国十二年芮城县志 :卷十二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767 页。 民国十八年翼城县志 :卷十七祠祀,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555 页。 民国十八年翼城县志 :卷十七祠祀,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567 页。 光绪八年交城县志 :卷十艺文,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851 页。 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 10 书馆。 20临 县 三交北寨在县治南五十里。三交镇地势险峻,居民遇乱避其上,山 腰石砌洞门为曲折形,贼至则阖门固守,恃以无恐。寨上建关帝庙,相传前明乜先 入寇,镇民聚此相保,见关帝显圣,故立庙祀之。 关帝庙在城内贤良坊,明崇祯六年贼毁,后人重建,规模不及前。 21万泉县 关岳庙 在城北门外,民国四年定制。正位 壮缪侯 忠武王 神牌 木主陈设如文庙大成殿 从祀名将 张飞 王濬 韩擒虎 李靖 苏定方 郭子仪 曹彬 韩世忠 旭烈兀 徐达 冯胜 戚继光 俱东位西向 赵云 谢玄 贺若弼 尉迟敬德 李光 弼 王彦章 狄青 刘錡 郭侃 常遇春 蓝玉 周遇吉 俱西位东向 东西位均木主为上, 陈设如文庙十二哲位。 附:关圣庙碑记 明万历四十四年 董汝汉 万泉县治之北关旧有关圣庙,断碑尚存可考,创建于梁皇庆二年,重修于景泰 四年。其址颇高朗,结构未倾坏,但规模甚狭隘,殿宇弗宏丽,帝座后止隔殿壁即 为教场,每演武则群民兵倚壁树*操弓而射之,不知避忌。夫庙貌既不足以示威,而 向座直射,其势尤似侮,殊非所以致尊崇而妥神灵也。自昔及今非一日朔望参谒, 非一人坐视民兵直射者无威而不然,未闻有动心以为不可也。万历乙卯岁,关西健* 姚公奉命来尹是邑,谒庙之余徘徊瞻顾,喟然叹息,欲改作之。适朝廷加封三届伏 魔大帝之命至,乃捐俸鸠工劝众度财,扩充而鼎新之。起工于乙卯之春,落成于丙* 之秋。正殿五架三间,左右廊廡各九间,献殿二间,大门三间左右角门各一间,乐 楼三间,以至守宇之舍无不悉备。又改演武场于西畴,以避直射侮慢之嫌。神意自 罔怨恫人心,实皆欢悦。公之精诚格于幽明者深矣,因属余为文以记,余惟大帝之 精忠义勇昭著于当时,威灵显应赫奕,于后世载于史传诵之童叟。真与天地同悠久, 日月共昭揭。固无俟余言,而帝号之新颁,庙貌之重建,神人之胥庆,咸自今日始 矣,至于姚公创营之鸿工不可泯没无传,使后世无稽也,仅録其庙号并工程年月以 为之记。 22乡宁县 重修关帝庙东西廊碑记 前人 关帝庙于城中最为宏敞,军兴以来造器械供储,峙恒聚于斯庙,左右旧翼以廊 民国二十二年临汾县志 :卷四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641 页。 民国六年临县志 :卷十六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440 页。 民国六年临县志 :卷十六古迹,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444 页。 民国六年万泉县志 :卷二政治祠庙,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152 页。 民国六年万泉县志 :卷六艺文,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530 页。 第一章 山西关公信俗的物质载体关帝祠庙 11 不修者积有年。 今春之仲, 团防司事诸君以戎务之多暇也, 始权 庙中香资出其余息。 桷楹新之瓴甋易之。迄五月落成,縻钱十七万有奇,役不及民,工不踰时,而庙制 顿复旧观。乃属余笔其岁月嘻丁卯之变,余适去乡于兹八年矣,当其时余意城为墟 矣,庙于何存民且夷矣,神于何祀今归而城郭民人举皆如故,又值秦陇肃清河防并 弛岁时赛社歌无神庥老扶幼携喁喁*乐,余得随诸君欢笑宴集于斯廊之下庆何如也。 古者兴作必书于都邑则为修备,于庙社则为报功,兹举也,殆近之而况其为死生存 亡之所感係乎,则尤不可不记也,于是乎书。 23平陆县 关圣庙在城内西北隅,元至元间建,明永乐三年重修,嘉靖三十 三年生员赵仿义官姜茂等继修,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徐吴锦修,乾隆二十六年邑人 重修,雍正五年加封关圣三代为公(光昭公,裕昌公,成忠公) ,郡县胥立庙后殿, 岁三祀。 附:重修关帝城隍庙记 余于客岁秋来宰是邑,谒关帝城隍两庙,廻环瞻示,见 其庙貌颓敝,有整顿志第下车伊始,赋税未楚,时渐祁寒,闾里尚苦催征,余何敢 遽然兴作。今春澍雨霶霈,四野霑足,窃谓秋成或可兴功矣。适本庙道官杨德选跪 请之曰庙宇渐坏,不避风雨,倘非及时修葺,将有栋折之虞,曷以妥神灵崇祀典。 余闻之恻然,语云涓滴不寒,势成江河蚁穴为千丈之溃,信不诬也,遂捐俸鸠工, 刻期告竣,焕然一新,而因有感于帝德之盛与城隍之功焉,帝明纲常大义,委身于 楼桑布衣之时,惟以持危扶倾为心,卫主于造次,颠沛之际虽万死一生而莫之恤。 至曹操重之以恩结而义不肯留,孙权畏之以婚请而拒之甚峻,心如天日,威震华夏, 是以家家户户祝,遐陬僻壤莫不尊。亲子舆氏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乎天地之间,帝其能直养者兴。 24安泽县 关岳庙 南关康熙五十一年令邑士庶捐资重修,有司致祭,及朔望 行香者其民间别立庙随在多有,民国四年奉文关岳合祀改名。关帝后殿 雍正六年知 县邹汝谦奉文创建,祭品礼仪俱详载典礼。 25保德州 关帝庙 一在州治东南,一在南门瓮城,一在铁山,一在城隍庙东, 一在南郭八蜡庙东,一在东沟坡底。 26定襄县 关帝庙 一在县治南瓮城内,一在北关寿圣院右。 民国六年乡宁县志 :卷十三文选(中) ,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593 页。 民国二十一年平陆县志 :卷三坛庙,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109 页。 民国二十一年平陆县志 :卷十三艺文,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426 页。 民国二十一年安泽县志 :.卷三建置坛庙,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201 页。 康熙四十九年保德州志 :卷二形势坛庙,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182 页。 雍正五年定襄县志 :卷四坛庙,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241 页。 山西方志关公信俗文化研究 12 附:新创关王庙记 元寇禧 邑人 将以义为主,武勇辅之,然后可以不玭于物*之。三国之际得蜀将关侯,其人 焉按本传公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少通左氏春秋,先主为平原相,引为司马, 周旋御侮,不避艰险。及先主奔袁绍,公为曹公*得,拜偏将军,礼遇甚厚。然素蒙 先主救恩,誓不*背,*立功以报曹,乃去及袁绍遣将。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曹公为 先锋击之,望见麾*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枭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此其勇也。 表封汉寿亭侯。既杀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公尽*赐,拜书告辞而归先主, 此其义也。先主为汉中王,拜为前将军,假*(草字头加即)钺。是岁攻曹仁于樊, 曹公遣于禁*七军助之禁军皆没,遂降麾下及斩将庞德、梁郏、陆浑,是时威震华夏,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此其武也。其余战功尤多,其事业著见大略如此。先主终 成鼎峙之业,公多力焉。当时论之以为万人之敌,自时厥后世饗国祀,谚以为进封 昭烈武安王,未详也。至于民间*(双人旁加生)神事之,乡人银匠胡汝楫季七十有 五,性好施,特输己财立塑像于县北灵显王庙西庑之别室,以为乡民香火之地。像 甚雄伟凛然如生,使壬人懦夫瞻之,以申其警戒而有以自立。汝楫之用心良有以也, 予善之故为书其岁月云。 27浮山县 关圣庙碑记 正气之在天地则为日星河岳,在人则为圣哲忠义,在 鬼神则为明赫英烈,凡所以纪阴阳之运实幽明之理者,莫不皆鬼神之为,而鬼神中 所谓英风鳞炳聪明正真亘天壤穷夷夏旷千古而流光者,则莫若神武关圣之一人已。 其明威灵爽载在纪録今古为昭圣意神功与天无极即能言之士亦岂能于英灵浩荡之下 赞一辞哉。嗟乎,圣帝俎豆遍寰中尊亲尽血气累朝封号崇进有加,非天下之至人为 圣哲忠义之所归讵能与于斯。人知其为明为赫为英为烈,如日月之在天,江河之行 地,抑知其生平之轶行至性*绝伦类,为万代所瞻仰者乎。方其亡命奔涿,识昭烈于 尘埃,倾盖定君臣之分而授以肝胆,死生之信以至间关于河朔,颠沛与下邳,戮力 相从,百折不易,此其始终为汉之心质之春秋大义,其在王正月大一统之间欤。盖 圣贤学宗春秋,故其行事多与春秋合,表三曰于危难,义无二信也,脱孟德于华荣 服而舍之也,绝婚于东吴无境外之交也,抗节于章乡,受命有死无*也,至于旗鼓相 当之言与中原*鞬之对, 英雄本色异代同符, 躬览载籍心体力行昌明王义集春之大成, 是岂元凯以下所可及乎?且其诛雄斩良秉烛封金,声震许洛,威陵江汉,英武廉节 又有大过人者史称其勇冠三军,有国士之风,岂徒然哉?而议者谓义勇雄杰而短于 谋善抚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呜呼,是岂足以知圣贤哉大约禀刚大之气者多不能柔克, 雍正五年定襄县志 :卷八艺文,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从书本,第 544 页。 第一章 山西关公信俗的物质载体关帝祠庙 13 而亦无所事于权谲,圣贤以坦怀正性待天下,犹是赵武信以为本之心也,当其出师 攻樊何尝不留兵以为备,及逊代蒙卑辞自讬帝方以小儿视之,又以吴蜀正睦诸葛瑾 之报命未寒湘水界之盟约方固义坚同仇未有所嫌,岂能逆观其有是耶?抑当时之士 大夫渐染于东京风物,虽多曲谨儒稚无所当于王佐之期,而其所接者又未必其极, 当世之选以圣贤旷度如天,英略盖世,即有所骄矜傲睨于其间亦无足异在。今日有 志之士不能方圣贤之万一于庸腐辈且或轻之而况大英雄之目空一世者乎。邑之南偏 有圣帝庙*(并加刃)自万历乙酉为邑中正祀,彼时圣帝尚为英烈王,历岁颇深,殿 宇廊舍胥就倾圮,虽亦徐为补葺,而浩大之工莫继是用,未讫于成。己亥岁邑大夫 杨公名世入庙,兴慨因捐施修葺银若干两,为士民倡,乃谋于本邑社人博集众缘大 施丹*(左边是舟右边是早字头加隻) ,数年来未成之,工不踰期而告竣,则杨公董 率省试之力乌可少哉。今茲庙貌崇开,神灵景焯,福善祸淫于是乎在,有奸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