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传播的病毒.ppt_第1页
食品传播的病毒.ppt_第2页
食品传播的病毒.ppt_第3页
食品传播的病毒.ppt_第4页
食品传播的病毒.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食品传播的病毒Virusinfood,首先从玉米赤霉病病粒中分离到此毒素。禾谷镰刀菌等十余种镰刀菌均产生此种毒素。主要汚染玉米、小麦等谷物作物。该毒素属于单端霉烯族化合物,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具有雌性激素作用,表现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姓媷期动物(包括人)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还可引起神经系统的中毒症,如恶心、发冷、头疼等中毒症。,玉米赤霉烯酮(雌性毒素),伏马毒素(Fumonisin),既是真菌毒素,也是植物致病毒素(Phytotoxin)。由引起玉米和谷物穗腐、粒腐的串珠镰刀菌等产生。伏马毒素衍生物有28种,分为4组,以B组最丰富,其中以B1为主,毒性最强。该毒素主要出现在玉米及其制成品中,大米中出现少。具有神经毒性,如影响马的神经系统引起马的发狂病,和损害动物的肝、肾、肺以及可能致癌。在中国、南非和意大利有报导,该毒素和人的食道癌有关。它的植物致病毒素作用是抑制玉米胚根和愈伤组织生长,是玉米萎蔫的一种致害因子。目前只有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其制定限量标准:瑞典规定玉米淀粉、粗玉米粉等FB1和FB2之和的限值为1000gkg美国FDA规定玉米面及其制品脂肪含量2.25%FB限制量为2000gkg等,对食品中病毒的了解相对较少,为什么?,病毒不同于细菌,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不能自身复制繁殖,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是专性寄生微生物病毒不像细菌可在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落,便于观察,所以分离、培养病毒首先要培养细胞(或组织)病毒颗粒小,普通显微镜无法观察,也容易忽略病毒在食品中的数量少,必须用提取和浓缩的方法,其回收率约为50%,病毒对食品安全影响概况,天花病毒-smallpox,最常见的疱疹病毒-herpesmouthvirus,历史上的“文明”杀手-天花历史统计,天花至少造成1亿人死亡,2亿人失明或留下终生疤痕。天花由病毒引起,表现高烧、乏力、恶心、呕吐、皮疹,无药可治。,病毒污染食品的途径,动植物生长的环境被病毒污染原料携带病毒食品加工人员带有病毒不良的卫生习惯交叉感染,病毒污染食品的特点,病毒性肠胃炎,病毒性肠胃炎:以食物为载体,经粪-口途径传播病毒性肠胃炎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毒感染,仅次于普通感冒,病毒性胃肠炎与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区别:无细菌病原;多为突然发生且很快恢复;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中等程度的腹泻与呕吐;流行特点为无年龄和地域限制。,引起病毒性肠胃炎的病毒,呼肠病毒科(Reoviridae)的人类轮状病毒(humanrotavirus)最多见,其感染在世界范围分布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的Norwalk病毒和札幌样病毒腺病毒科的肠道腺病毒40、41、42型星状病毒科(Astroviridae)的星状病毒(astrovirus),第一节轮状病毒(Rotavirus),轮状病毒最早是在1973年,由澳大利亚的女学者RuthBishop在做电子显微镜研究时发现的为一无外膜的doublestrainRNA病毒这个病毒的形状很象一个轮子,所以它的名字就被称为Rotavirus之后就被证实这个就是造成婴儿腹泻(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原因,成熟完整的轮状病毒颗粒在电镜下呈圆球状,为立体对称的二十面体,直径为75-100nm,无包膜,RuthBishop,Rotavirus,一、病毒学特征,病毒为直径75nm100nm的球形基因组:dsRNA,由11个基因片段组成内外双层衣壳:电镜下可见壳粒排列呈车轮状(只有具备内外双层衣壳的光滑型病毒才具有传染性)无包膜,根据轮状病毒抗原性及遗传性的不同将其分为AG7个血清型,其中A、B、C3型是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DG型只引起动物腹泻。抵抗力:在粪便中存活数天到数周,耐乙醚、酸、碱和反复冻融,不耐热,55加热30min可被灭活,轮状病毒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高的特点对象以6个月至2岁婴儿为多,潜伏期一般为2d在季节变化不明显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四季均可发病,季节性较明显的地区以秋冬季为多发病,二、流行病学,RotavirusGastroenteritis125millioncases,900000deathsgloballyperyear,ParasharetalEmergInfectDis20039(5):565LinharesandBreese,PanAmJPublicHealth20008(5)305,1dot=1000deaths,AsianRotavirusSurveillanceNetwork(ARSN)RotavirusHospitalizationsinchildren0-5years,Thailand44%,53%,29%,49%,59%,57%,53%,44%,BreseeJ,SoenartoYetal,EmergInfectDisJun200410(6)988-995,三、发病机理,病毒侵入机体后,在小肠粘膜细胞中增殖,致细胞病变功能障碍需要两个受体:一是感染受体,与病毒颗粒结合导致病毒进入细胞;另一是发病受体,即NSP4特异性受体,病毒与之结合才导致腹泻发生,四、临床表现,主要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后潜伏期短(1-4d)临床表现为早期有短时轻度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突发水样腹泻、呕吐、发热、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可恢复少数可因脱水、酸中毒而致死,取患者粪便标本用电镜、免疫电镜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出病毒或其抗原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出现11条区带,组成轮状病毒特定的电泳谱,在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有重要意义乳胶凝集试验检出病毒或其抗原,也是特异性强,敏感,稳定的方法,五、诊断和治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食品、饮水的监督,防止水源和食物被含轮状病毒的粪便污染,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医源性传播,特别是在婴幼儿病房中的传播,为此应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早期发现病人和隔离病人,做好病人粪便的消毒工作,六、预防,治疗主要为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通过口服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是最有希望的预防方法,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理想的轮状病毒疫苗,人类杯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扎幌样病毒动物杯状病毒:Lagovirus、Vesivirus1972年,在美国Norwalk地区暴发流行的急性胃肠炎患者粪便中用免疫电镜法发现诺沃克病毒诺沃克病毒是最多见的杯状病毒,也是世界上引起人类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最重要的病原体,第三节杯状病毒,病毒直径27-32nm,球形、无包膜、耐酸、对热较稳定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至今尚未成功,一、病毒学特征,流行于冬季,对象为任何年龄组,成人抗体阳性率可达5590,3-5岁儿童抗体阳性率可达8090%诺沃克病毒对各种理化因子有较强的抵抗力,冷冻数年、60加热30分钟后仍能存活,对低pH(2.7)、乙醚抽提也有抵抗力,但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可被杀死,传染源诺沃克病毒感染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均可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水和食物传播)食物或饮品;手直接接触(如看护照料病人、共同进餐、共用餐具等)粪口途径暴发期间,空气传播和污染物传播也可促进蔓延。暴发期间最初病例经常由于接触被污染的媒介物(食物或水)引起,而第二、第三代病例则由人对人传染引起。,二、流行病学,诺沃克病毒侵染人体组织(肠道、气管)黏膜上皮并复制而引起绒毛轻度萎缩。,三、发病机理,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可伴随头痛、肌痛、咽痛等症状。在儿童中呕吐更为多见。而成人多见腹泻,大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无白细胞,2h内4次8次,持续12h60h,一般48h,二度感染的机会很高。,四、临床表现,(1)免疫电镜法(IEM)电镜一直是病毒检测的主要手段,具有直接、可靠的优点,需要的样品量为106107个病毒颗粒/mL排泄物,在发病早期适用。免疫电镜在显微镜下包被康复病人血清,血清抗体与同源病毒相结合,使灵敏度提高10-100倍,但不适合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五、诊断与治疗,(2)ELISA法该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经济,检测样品量要求104106病毒颗粒/mL排泄物,是目前可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3)RT-PCR和核酸杂交法该法是检测病人排泄物和环境样品中诺沃克病毒基因的特异手段,方法灵敏度为102104病毒颗粒/mL排泄物,方法依赖于特异性的引物或探针,由于尚无疫苗预防,采取措施减低染病机会:进食煮熟食物,尤其是贝壳类海产品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处理呕吐物或粪便后须彻底洗净双手用漂白粉复盖呕吐物和粪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六、预防,案例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爆发2000多人感染诺沃克病毒。原因是运垃圾船将垃圾倒在捕捞贝类的区域。2006年11月,美国“海洋自由”号豪华邮轮在为期一周的航行中,300多名乘客和船员感染了诺瓦克病毒,超过该船搭载总人数的7%,2002年以来,日本每年都会爆发诺瓦克病毒,其中一些和食用牡蛎(生蚝)、生海鲜有关2006年底的一周内,日本各地小儿科医疗机构上报的诺瓦克病毒腹泻人数达到6万多人,发病率超过25年来的最高纪录,诺瓦克病毒与贝类的关系?,贝类大多生活在河口或近海,生活地区相对固定,移动性差,经常会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等的影响贝类属于滤过性摄食动物,每天过滤大量的水体,它在滤食时,也将水体中病毒、细菌、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吸入体内,其外套膜富集能力极强;诺沃克病毒可通过贝类(尤其是牡蛎)富集,富集有诺沃克病毒的贝类并不发生任何症状,由于对海鲜的储存方法大多是冷冻或冷藏,有助于病毒延长存活时间人们生吃或半熟吃贝类产品,且不去除内脏,而诺沃克病毒的感染计量很低,10100个病毒粒子即可引发感染,因此食用受污染的贝类极容易感染诺沃克病毒,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病原体有7种,如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戌型肝炎病毒(HEV),它们的特性、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均不完全相同,但均能引起肝炎病变,第五节肝炎病毒,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传染病之首甲、戊型肝炎占50%;乙肝占35%;丙肝占5;戊肝和其它型肝炎占10我国HBV携带率为9.75%,约1.2亿人长期携带,1/4发展成慢性肝病,一、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HAV),1988年上海爆发甲型肝炎,短短一个月内,有30多万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一)病毒学特征,HAV为球形颗粒,直径为27nm,单股正链RNA,无包膜病毒。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由VP1-VP4等4种多肽组成,其中VP1是主要的衣壳蛋白。,抵抗力,HAV对热有较强的耐受力,6012小时不能完全灭活;4放置1年仍保持抗原性及组织培养活性;-20能存活多年并保持传染性;对酸、碱、乙醚、氯仿等也有较强的耐受性。HAV不能耐受冷冻干燥,对紫外线敏感,UV(1.1瓦1min)、甲醛(14000、373d)、氯(10ppm15ppm、30min)等处理均可使之灭活。,(二)流行病学,西欧、北美和北欧等发达国家为低度流行地区;东欧、前苏联和日本等国为中度流行地区;东南亚、印度次大陆、非洲、南美洲各国和我国为高度流行地区(发展中国家)甲肝发病率有周期性起伏现象,但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发病率周期性升高的时间、间隔不一致;随着卫生条件的提高和甲肝疫苗的应用,甲肝的周期性流行现象逐渐消失有明显的季节高峰,甲肝发病高峰多为秋冬季,任何年龄均可感染HAV高度流行区,以婴幼儿为主,514岁组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数的60%左右,14岁以上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低度流行区,以成人所占比例较高,即发病年龄有后移现象男女对甲肝的易感性无差别,发病率男性与女性之比约为1.05:1,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载体为食物和水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其它途径:血液和血制品、昆虫(蟑螂)机械携带传播、母婴传播,经食物传播,1经受污染的食品传播主要是水产品类,如蛤类、毛蚶、牡蛎、泥蚶、蟹等贝壳类动物在大量过滤水的过程中可使污染水中的HAV浓缩515倍,病毒可在这些贝壳动物体内长期生存,食用时用开水冲烫不能杀死HAV,而生吃更易发生感染上海两起甲肝大流行:第一次在1983年,发病2万多人;第二次是1988年,病例数高达31万2.由炊事员或食品制作者作为传染源,经水传播,经水传播是发展中国家或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甲肝呈地方性流行的重要原因这种传播多发于雨季或暴雨后,粪便冲刷造成饮用水污染,多为井水或水库等水体,也有自来水污染而引起甲肝流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手、用具、食品、玩具、床上用品、衣物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入在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人口密集的集体单位,如工厂、学校、托儿机构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HAV感染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农村,当粪便管理不当时更易通过此种途径传播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特点是感染多为散发,如果防治不及时,也可引起局部流行,由于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此类传播往往不易查到传染源,HAV经口侵入人体后,先在咽部和唾液腺中早期增殖,然后在肠粘膜和局部淋巴结内大量增殖,侵入血液,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HAV为非溶细胞型病毒,不直接造成肝细胞损害机体的免疫应答参与了肝脏的损伤,即抗HAV抗体在肝脏与HAV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攻击感染病毒的肝细胞,(三)发病机理,个人临床表现差别很大,与年龄和感染病毒数量有关可分为急性黄疸型(20%)、亚临床型(45.7%)和隐性感染型(34.3%)比较三种类型的症状,(四)临床表现,检测病毒抗原:病毒检测在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取粪便用免疫电镜检测HAV颗粒;用放射免疫(RIA)或酶免疫(EIA)法检测HAV的抗原血清学诊断:检测抗HAV常用RIA和ELISA法,检测抗HAVIgM有助于早期诊断,检测抗HAVIgG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测粪便中抗HAVIgA也有助于诊断病毒核酸检测: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及PCR技术检测HAV的RNA,方法特异、敏感,(五)诊断和治疗,(六)预防措施,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甲肝疫苗的应用是控制和预防甲肝的有效手段,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乙肝在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在乙肝疫苗大面积应用前,慢性乙肝患者约有3000万例,每年急性乙肝新发病例约300万例虽已通过大面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但现有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防治在今后几十年内仍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一)病毒学特征,人类乙肝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是肝DNA病毒属的成员,电镜下可见到三种不同形态的颗粒:A:直径约42nm的大圆球状颗粒,它由双层衣壳和核心组成B:直径约22nm,长度为50nm500nm的管状颗粒C:直径约22nm的小圆球状颗粒,HBV感染者血清中病毒电镜银染照片,1.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和抗-HBs),HBsAg是机体感染HBV后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指标。一般出现于感染后12个月,在症状期及转氨酶异常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一般维持16周,但约510%的成人、90%以上新生儿可超过6个月,变成慢性HBsAg携带者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一个指标,但它不是诊断乙肝的唯一依据抗-HBs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一般在感染后45个月出现,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抗-HBs是乙肝唯一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保护效果与抗体滴度成正比,它的出现标志着感染恢复、病毒清除、传染性消失和免疫力产生,也是考核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标,2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和抗-HBc),HBcAg主要在肝细胞核内合成,HBcAg阳性表示存在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抗-HBc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总抗体,无保护作用,分为抗-HBcIgM和抗-HBcIgG。抗-HBcIgM是HBV感染后的第一种应答抗体,是HBV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标志,一般约持续6个月,以后逐渐消失,如果持续阳性,则表示体内病毒复制活跃,易转为慢性。抗-HBcIgM下降、消失后,抗-HBcIgG出现,它可在血清中长期存在,是HBV既往感染的标志。,3.e抗原抗体系统(HBeAg和抗-HBe),HBeAg阳性时,一般血清中HBsAg滴度较高,DNA多聚酶及HBVDNA也阳性。HBeAg阳性表示感染早期,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大,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疾病预后不良,易发展成慢性。大部分抗-HBe在HBeAg消失后出现,表示HBV在体内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减弱或消失,病情开始恢复。,抵抗力,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20可存活15年,60加热1小时,乙醚或pH24处理6小时,均不能完全灭活。100直接煮沸2分钟;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500W、75)13分钟,0.5%过氧乙酸,3%漂白粉溶液,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均可灭活HBV。,(二)流行病学特点,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其中以慢性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最为重要。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乙肝病人的潜伏期一般为50150天,平均为6090天HBV感染后可表现为临床型和无症状感染,临床型包括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和慢性乙肝,无黄疸型肝炎在流行区所占的比例远高于黄疸型,可达100:1,且经常被误诊和忽视,故它是比黄疸型更重要的传染源慢性乙肝病人因反复发作,排毒时间较长,也是重要传染源估计全世界有3.5亿HBsAg携带者,HBsAg携带者因数量大、隐蔽性强、活动不受限而成为乙肝最主要的传染源我国HBsAg携带者中至少有40%来源于母婴传播,如果在婴幼儿时期感染HBV,则易发展成为慢性携带状态且常伴HBeAg阳性,传播途径,医源性传播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经输血(包括血清、血浆、全血及其它血液制品)后引起的肝炎为输血后肝炎。近年来通过敏感的血清学筛检方法,使输血后肝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经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在外科手术、拔牙、静脉穿刺、化验采血、注射、预防接种、针刺、使用不洁注射器静脉吸毒时,均可引起乙肝传播,母婴传播,产前或宫内传播,即HBV在孕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约占整个母婴传播的5%;产程传播,即在分娩过程中母血或阴道分泌物渗入胎儿体内,约占90%;产后传播,即产后母亲在护理婴儿的过程中发生传播。我国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经此传播的婴儿至少可携带HBV10年以上。,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HBsAg携带者的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测到HBV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带有HBV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通过易感者的皮肤、粘膜的破损处进入机体,而非经粪-口传播吸血昆虫传播、经粪-口途径传播等尚未证实,人群易感性,人对HBV普遍易感,我国的主要易感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