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关系视阈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关系视阈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关系视阈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关系视阈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关系视阈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当今时代,社会在科学技术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整体上已从主要关 注生命活动的延续转变为人的存在质量的提高以及人的发展问题。人的现实发展的首要 局限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从社会关系出发来研究人的发 展问题,是正确的方法和根本的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贯彻和执行,也是人 的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 从社会关系视阈来研究人的发展问题,必须要理清人与社会关系产生的过程及其内 在联系。一方面,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性依据,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是社会关系产生的前 提和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关系又是人的生成的关键,是人现实社会性本质的根源,对 人的科学理解必须基于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总和。社会关系作为现实人的实践活动的条 件和结果,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方式。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作用于已有的社会关系,在改 造现存社会关系的活动中创造属我的社会关系。社会从本质上说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 体,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展开和实现。社会关系作为人的发展的基础条 件和现实工具,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决定了人的发展的可能程度和现实内涵。 人的发展表现在对已有社会关系的占有和支配,也表现在对新的社会关系的创造。社会 关系虽然总体上与人的发展相统一,但是社会关系的现实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人的发展的 阶段性,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还表现为人的片面性发展和异化发展。社会交往是人与社会 关系相互作用的中介。人的发展也表现为人通过交往对属我的社会关系的调整和改造。 当代社会的新变化使得现实的社会关系呈现出独有的特性,即社会关系的利益主导 化趋向、社会关系的变动性加快、社会关系的范围在扩大与社会关系的虚拟化等。在新 的社会关系条件下,人的发展也必然出现新的发展诉求,即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谐性、 与可持续性等诉求。基于以上的表现,在人的发展实践中必然存在两个方面的内容,其 一,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就是为人的发展塑造和谐的社会关系环境,表现为对社会关系的 优化;其二,从微观角度来看就是要促进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不断提高自我发 展的内在力量。 关键词:社会关系,人的发展,人的本质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ec u r r e n ts o c i e t yi se x p e r i e n c i n g e a r t h s h a k i n gc h a n g e s h u m a n sc o n c e r ni st u r n e df r o m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h u m a n sq u a l i t y 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 w h a tl i m i t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a r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h u m a na n d s o c i e t y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a i la n dm a i l t os t u d y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i sc o r r e c tm e t h o da n df u n d a m e n t a lw a y , 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m a r x i s th u m a nt h e o r ya n da nu r g e n tn e e dt op r a c t i c eo f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m a k ec l e a rt h ee s s e n c e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s o c i e t y a n dt h e r e g e n e r a t i o n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s o c i e t yi ns t u d y i n gh u m a n d e v e l o p m e n t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o nt h eo n eh a n d ,h u m a ni st h es u b j e c t o f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a n dl i v i n gi n d i v i d u a li sap r e r e q u i s i t ea n db a s i sf o r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o nt h e o t h e rh a n d ,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i sk e yt ot h eg e n e r a t i o no fh u m a n ,a n dt h es c i e n t i f i c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h u m a nm u s tb eb a s e do ns l i mo f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s e r v e sa st h ec o n d i t i o n a n dr e s u l to fr e a l i z i n gh u m a np r a c t i c ei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h u m a ne x i s t e n c e p e o p l et h r o u g h s o c i a lp r a c t i c ea c t i v i t i e sa c t so ne x i s t i n g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a n dc r e a t e sm yo w n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i ni m p r o v i n ge x i s t i n g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s o c i e t yi sac o n t i n u u mb e t w e e nm a na n ds o c i e t y ,a n d 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a n ds o c i a lr e a l i t ya n dh u m a ne x i s t e n c eh a v ei n t e r n a lu n i t yw i t hh u m a n e x i s t e n c e ,w h i c hi s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h u m a np o w e r i nt h es o c i a lp r a c t i c e a sab a s i cc o n d i t i o n o f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r a c t i c a lt o o l ,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d e t e r m i n e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s p a c e a n dp r a c t i c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f o r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c a nb es e e ni nf u l l p o s s e s s i o na n dc o n t r o lo f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a n da l s o t h ec r e a t i o n o fn e w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a l t h o u g ho nt h ew h o l e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i s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 ,b u t r e a l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d e t e r m i n et h es t a g eo f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ta s p e c i f i c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i o d ,i ts h o w sa st h eo n e s i d e d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a l i e n a t i o no f 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s o c i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i sm e d i ab e t w e e np e o p l ea n ds o c i e t y , a n dh u m a n d e v e l o p m e n ta l s oi ss h o w na si st h ea d j u s t m e n ta n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t h r o u g h 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wc h a n g e s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o c i a lr e a l i t yg i v eab i r t ht ou n i q u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t h i si s ,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b e c o m e si si n t e r e s t o r i e n t e d ,a n dc h a n g e so fs o c i a l r e l a t i o n sa r ea c c e l e r a t e d ,t h es c o p eo f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i se x p a n d e da n d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i s i i i v i r t u a l i z e d u n d e rt h en e wc o n d i t i o n so f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n e w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i sa l s o i nd e m a n d ,t h a ti s ,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r m o n i o u s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 a n d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b a s e do nt h e s ef i n d i n g s ,i ti sc o n c l u d e dt h a tt h e p r a c t i c eo f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n s i s t so ft h et w of o l l o w i n gs i d e s :f i r s t l y , ah a r m o n i o u s s o c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i ss h 印e df o r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f r o ma no v e r a l lp o i n to fv i e wa n d , s e c o n d l y ,p e o p l e sm a i na c t i v i t yi sp r o m o t e d ,a n dt h ei n n e rs t r e n g t ho fs e l f - d e v e l o p m e n ti s i m p r o v e df r o mt h em i c r o s c o p i cp o i n to fv i e w k e yw o r d s :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h u m a nn a t u r e i v 导论 导论 一、本论题的研究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关键的问题。马克 思从人的研究出发进而研究社会,认为人的异化本身根源于人所生活的社会;又从社会 出发最终落足于人本身,认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自然、社会和 人本身统一于人的社会实践之中,彰显着人的本质力量和现实发展的历程。人是所有发 展问题中的主体,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及其发展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说, 人的发展关键在于其社会性的发展,人的发展必然要通过社会性的形式与手段来进行和 实现,也就是说社会关系既是人的发展的条件,也是人的发展的内容。当今时代,社会 在科学技术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整体上已从主要关注生命活动的延续转 变为人的存在质量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问题。现实情况也已经证明,优越的物 质生活本身并没有在高度上和质量上提高人性发展的内涵,而时常在人的片面性上越走 越远。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丰富的物质生活本身并不能保证人的精神生活幸福,人也在 技术和物质的操纵之下越走越远。人的全面性发展如何实现、人究竟如何对待社会关系 本身就成为当下人学关心的最主要的内容。人不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社会 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推动力量,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 高价值追求。本论文从社会关系视阈出发探讨人的发展问题,对应了现实社会发展和人 的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选择在社会关系的视阈下来研究人的发展问题,是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实践 性推进与深化,旨在更有利于促进人的现实发展。社会关系作为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 范畴,是探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的根本切入口。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 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人是一 种自然存在物,更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是社会中的人,是一种依赖于社会的存在。在 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结成了人与人之间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可以 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6 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 2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6 5 - 7 3 4 社会关系视阈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说社会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 变得无处不在,社会关系也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于人的发展的影响无 疑是深刻的。因此,如何理解社会关系与人的发展之间的促进与制约关系,规避社会关 系中制约人的发展的因素,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究。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理解人的发展,就是要求我们抓住人的本质去理解人的发展,在人 的发展中更好地理解人的本质。 第二,有利于正确认识现阶段社会关系状况以及对人的发展问题的影响。在当代社 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正面临全球化、网络化和市场经济化的影响,无论是人们 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还是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 化。人的存在与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必然表现在人 的存在和发展上。因而,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正确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从而克服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有利于人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 任务和目标。从社会关系角度出发探究人的发展问题,是从根本上抓住了和谐社会建设 中的主要矛盾。通过对社会关系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从而进一步厘清人的发 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进一步提高人的发展的自觉性,增强人对自身、人对人 与人对社会之间诸多发展问题的科学意识,进而使人在其社会实践中,能妥善处理与协 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和缓和多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在促进人际关系的优化的 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二、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首先,从人学的研究来看,中国文化自古就有贵人贵和的思想传统, 8 0 年代以来,在中国理论界有意识地构建中国人学研究的理论体系激励下,国内涌现出 了一大批建树颇丰、蜚声学界的人学理论研究专家与学者,如:北京大学的黄楠森教授、 社会科学院的李德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袁贵仁教授、中央党校的韩庆祥教授、南京 大学的张异宾教授等等,经过众多人学研究专家教授与学者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中国 人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繁荣。学者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 义的人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现实和人的存在与发展问题,在许多方面都取 得了可喜的进展。他们的成果填补了国内人学研究的诸多空白,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学 理论研究的层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推动了我国人学理论体系的 2 导论 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目前入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创新的局面,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社会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是现时代人学和 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视角和内容。社会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是理解人的本质的关键,更是科学认识人本身的关键。随着社会化、工业化、信息化、 全球化等社会进程的加快和全面显现,社会关系对人本身的重要性更是得以现实彰显与 确证。社会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 研究,论著颇丰。其中,对本文研究启发影响较大的则是:在政治与政党建设方面的中 国共产党执政期间执政党与社会关系研究( 师晓霞著) 、嵌入、整合与政党权威的重 塑对中国执政党、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考察( 罗峰著) 等;在关于企业组织方面的 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 李正彪著) 等;在关于人的发展及个人的发展方面 的社会互构论:世界眼光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 关系研究( 郑杭生、杨敏著) 等;在关于农村和城市变革方面的社会信任和社会资 本重建: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研究( 林聚任著) 、契约时代中国社会关系现代化研 究( 李留澜著) 、城市化与社会关系网络( 张云武著) 等。 另外,在西方交往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关于交往理论的研究也得到了许多关注。在 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以及用马克思主义的交往方法论指导现实人的交往实践方 面,也产生了许多论著,如:交往手段革命与交往方式变迁( 李素霞著) 、论社会交 往与人的全面发展( 余展洪著) 、论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范宝舟著) 等, 这些研究成果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以及用这种交往理论所指导的交往实 践的进行理性分析和实践性探讨,规划现时代社会条件下人的应有理性和自觉能动性。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人学理论尤其是西方欧美国家的人学思想是丰富的,有着多 种多样的形态。如:关于人的存在的存在主义,关于人的精神的精神分析哲学,关于人 的行为的行为主义哲学,关于人的需要的需要层次论等等,它们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哲学 视角及其哲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受传统思辨哲学模式的影响,这些人 学理论虽然具有很强的理性思辨性,表达了许多深刻的内涵,但有许多理论的许多方面 都表现的太过曲折和片面,阻碍了它们的传播和实践。总的说来,西方人学在很长的时 间内引领了世界哲学的走向,这本身是与它们主宰世界生产方式的现实过程相适应。 当代西方一些著名的哲学社会理论家对社会关系的研究也取得很多影响深远的成 3 社会关系视阈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果。其中,受到世界上理论研究者关注的有胡塞尔的“主体间性 理论、哈贝马斯的“交 往行为理论”、海德格尔的“共在 理论、马丁布伯的“我你关系本体论 、吉登 斯的“结构二重性 学说等。这些理论都从人的存在本身出发,从人的特殊性的存在方 式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社会性关系以及人的存在与发展的辩证性关系,认识 到了人与人的关系在个人发展中的特别性。这些思想从西方理论的特征出发,进而表现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深刻性,在一定程度和角度上印证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规定的真正 意义和现实性表现。理论本身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西方人学理论提供了一种西方社会 环境下对人的存在本身的一种反思,内涵了高度社会化、工业化、市场化下人的存在与 发展的特性和规律。这些特性和规律,在思考我国目前的社会变革,尤其是社会变革本 身对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影响上,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三、本论题的相关概念概述 从社会关系来认识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马克思主 义理论指导下,对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的探讨,总是难免对人学问题中相关概念的论述。 对一些哲学概念的理解不能真正把握,在人的问题上也就难免发生错误的认识,得出错 误的结论。本文在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指导基础上,选取社会关系视阈,对人的发展问题 进行哲学性的认识和探讨,用自己的一些思考体会表达一点对社会关系与人的发展及存 在的认识和见解。 本文坚持马克思人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社会关系视阈下研究人的发展问 题。由于相关问题在理论界不同人的解释中总会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因而在对 一些专有名称或基本范畴的概念认定上容易产生分歧。为了本文研究的需要,在导论中 充分发挥文章主旨精神的前提下,对文章运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做一个专门的梳 理,在方便自己研究的同时,也利于读者真正把握文章的真实意义。 1 人的本质:关于人的本质本文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其一,人的本质作为一种专 属人的活动,即人的劳动或社会实践。其二,人的本质作为一种状态,即社会关系的总 和。其三,人的本质作为一个结果或构成,即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 一体。 2 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和支配,人的最高发展阶段 就是最广泛、最充分地占有和支配自己的本质。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程度及人 对社会关系的占有和支配的程度和范围;人的社会实践的范围和深度,包括人的实践能 4 导论 力;人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道德素质的提高;人的交往能力和交往主动性和交 往的广度等。 3 社会关系:社会主体之间所有关系的总称,包括个人之间,组织之间,个人与 组织之间的所有关系和联系。人的劳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人的活动之所以称之为“人 的”就在于人们之间的社会性联系。社会关系是人的社会性生成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内容, 人性体现的就是这种社会关系的特性。已被创造的社会关系构成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社会 环境,表现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中,是客观的;属我的社会关系是人对已有社会关 系的改造和在新的实践活动中的创造。 4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主体部分,其他社会关系都是在生产关系的 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生产关系是人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 5 交往:主体之间进行的物质、信息和精神交换活动的总称。物质交往是所有交 往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交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以信息和精神交换为目的的交往越 来越普遍,范围更大、程度更深,对社会和人的影响更加显著。交往关系是主体交往的 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范畴。交往的进行必然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人的交 往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属人的活动。 四、本论题的创新之处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始终是从社会关系入手来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的, 社会关系可以看作人之为人的现实之窗。从社会关系入手来研究人就在本体的意义上坚 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国现实的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由于受到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指导,都是现实地坚持了人的社会关系性的研究方法。但是,社会关系本身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物,而是复杂的、变化的、发展着的、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正如对 人的自身认识一样,人们对社会关系的把握也是一个逐渐由片面到全面、由非科学性到 比较科学性的转变过程,而不可能在某一阶段穷尽了对人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认识,达 到永恒的真理阶段。人的发展的无限性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无限发展性是并列的,是同一 过程展开的两个方面的表现。 本文在众多国内外理论大家的成果基础上来探讨对人及其社会关系的理性认识,虽 有丰富的现实成果可以利用,但也有一些独有之处。主要体现在:其一,本文采取了社 会关系与人的存在及发展的融合性视阈来研究问题。人与社会关系是同一的,是同一事 5 社会关系视阈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物的运动过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过程。把社会关系与人的存在及发展对立起来 或隔离开来都不是科学的态度,都不能真正认识到人的活动的辩证性质,也就不可能实 现对人及其生活的社会的科学性理解;其二,采用社会关系的静态与动态双层分析视角 来分析和认识问题。社会关系作为已有和有待产生的两个方面规定了人的存在和发展的 两种样态,也是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统一的现实性规定,是条件性和发展性的辩证进程。 人总是在已有的社会关系( 社会条件) 基础之上来展开人之为人的活动的,人也是在这 种人的活动中创造了或发展了已有的社会关系,并不断地在这种创造中实现了人自身的 发展的。 五、本论题的研究方法 1 “社会关系总和 的方法论运用 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论点或原则 的确立,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概念的界定,而且为人的研究和认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原 则和体系。首先要注意的是:社会关系不是一种抽象,而是一种现实。社会关系只有在 深入到每个人的具体的社会生活中才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离开这种单个人的、 具体的、特有条件的社会关系只能是一种理论性的抽象。其次,社会关系是一种静态和 动态的相互协调。每个人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环境之中,首先受到已有社会关系的规 定,人也是在这种规定的基础上,在自我的社会实践和交往实践中把这种外在的社会关 系变为属我的社会关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其他的社会关系。第三,作为科学认识 人本身的方法。在这里把这种科学的论断看作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一种对 人的抽象理解,更能把这种科学的论断真实地表现在人的存在和发展中。从本质的概念 来说,人的本质不仅在逻辑上把自己与他物相区别开来,而且其真实的积极性意义还在 于找到了认识其自身、表现其自身、发展其自身的根据。这种基础或根据是实践的起点, 也是发展的手段和方式。 2 唯物辩证法 唯物主义历史观正是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把唯物辩证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 史领域形成的。传统唯物主义总是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关键在于没能认识到人和 社会的本质。马克思正是从人和社会的本质联系出发,实现了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创 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实现了对人和社会认识的科学化。从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考察人 的发展问题,本质上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在 6 导论 对人的认识上都是抽象的认识,要么把人归结为神的创造,要么归结为自然的赋予,唯 独忽视了人产生的根据和基础其实就是人的本身。正是人自己的活动创造了人的自身和 自我生存的环境,在人之外寻求人之为人的根据只会把人的产生过程导向一种神秘主义 和抽象论断。马克思总结性地提出,是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人的劳动过程和结果 表现了、实现了人的本性。人的劳动是一种社会性的劳动,社会性的劳动实现于人的社 会性关系之中。人是与其所具有和可能创造的社会性关系直接同一的,没有脱离社会关 系的单独的人,也没有脱离人的单独的社会关系。 3 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具有哲学的特征,但不能局限于哲学领域。人的复杂 性不仅在于人本身,而且主要在于人的对象。人是对象性存在物,人也随着对象的变化、 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发展。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都是作为人的对象而存在,人在 改造对象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人在对象的改变中表现着人的存在。马克思恩 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致,又和他 们怎样生产一致。 对象的复杂多样性也是人的复杂多样性的现实化。只有对所有的对 象做到统一的理解,才能真正理解人的现实的存在和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的 意识的结果,是人对对象的认识成果,体现的是人本身的价值和态度。对人作真实的理 解就要对所有方面进行综合的思考,如果从单一的某一领域来研究人,那么就会对人的 理解陷入片面性。人的系统性存在状态要求对人作完整性的研究,即人是完整的人。人 的完整性是一种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种无限的发展过程,完整性是人性的内在要求。对 人的部分理解是必要的,但不能对人的理解片面化。人的完整性是一种现实,是多种规 定性的统一,是一个有待实现的过程和目标,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化。另外,哲学就是对 各种具体科学的高度概括和理论升华,是对最一般规律的揭示,而人学的哲学特性也内 在要求对人的研究要进行一般的抽象概括。人的发展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人的发展规 律是一般的,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性认识就需要对人所表现和从事的各种活动采取 综合、整体的研究和分析。 人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存在,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并且 这三个方面属性本身也是一种系统性的存在,是多种规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体是各个 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l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 6 7 - 6 8 7 社会关系视闽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生理系统的统一体,包括人的感觉也是一种多方面的复合,如视、听、味、触等的复合。 人的社会属性本身来自于社会关系的规定,与社会关系是统一的。人的精神属性是对人 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反映,本身就是体现者人的系统性存在。社会关系虽说是 人的活动的结果,但是社会关系体现的正是人的本质力量,并且是所有人的本质力量的 现实化。社会关系本身就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系统,是人创造的庞然大物,在社会关系视 阈中把握人的发展问题本质,必然要坚持一种综合性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章人与社会关系的产生 第一章人与社会关系的产生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始终是以“现实的人 为出发点的。在马 克思看来,人不仅是一种自然性的存在,有着跟动物相同的自然本质,而且作为一种与 动物区别开来的存在物,人更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 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群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 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人作为社会的产物,是不可 能脱离社会抽象而孤立存在的。任何人类个体,无一例外的都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关系、 一定的社会实践以及一定社会历史之中的,即“现实的人”。从本质上说,社会关系决 定了人的生成和人的发展,是人的社会性根源和表现。 1 1 社会关系产生于人的活动之中 社会关系的产生不是外在于人本身而是内在于人的活动之中,是人的活动本身和活 动结果。社会关系是在人的社会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属人的社会性联系,是人的存在方 式和活动方式。社会实践作为“现实的人刀在社会中的本质性活动,它不仅创造了人在 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料,而且还通过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 的各种社会关系。 1 1 1 社会关系根源于人的类本质活动 马克思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第一个 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与其他自然的关系。 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 变更出发。 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有生命的个体只有在“有意识 地维持其生命活动时, 它们的活动才由动物的本能转变为人的劳动。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 也正是人的劳动把人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产生出人之为人的本质特性。正如马克思所 说,“人们谈论到劳动时,则认为是直接谈到人本身。 虽然劳动在最初的意义上并不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第2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8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6 7 。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0 :6 3 9 社会关系视阈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能与社会性的劳动或社会实践相统一( 这只是逻辑上的思辨) ,但是这只是程度上的不 同,而不是质上的差异,这并不能否认劳动从一开始就采取了社会形式的事实。由此可 以说明,“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 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这是因为人的劳动不仅是一种改造自然 的活动,更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它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分工与合作的生产关系中 才能够进行。那么脱离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的纯粹单个个体的“劳动 ( 实不能称 之为劳动) ,是否存在? 一个人可以抛弃掉所有外在物质的社会形式之后,他是否能抛 弃思想中内化了的社会性形式或意识?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一味地去设想,那也只能是 一种动物本能性的觅食活动。因而说,人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体现出人的属性,这 种人的属性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的社会性关系。这种劳动中形成的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在交往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各种关系,都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来源。 它们只能通过人的活动而产生,伴随着人的活动的扩展而扩展。此外,社会关系的来源 还包括那种社会化了的自然关系,如血缘关系、原始群落关系等。这些关系在人还不能 称为人时还不是属人的关系,只有在人的类活动中才转变成为人的关系性存在。 另外,谈到人的交往活动。人的社会关系的产生离不开人的交往活动。人在联合劳 动时就同时进行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人的交往活动促进和产 生了人的社会性关系。交往是主体之间进行的物质和精神的物质和信息的交换活动的总 称。物质交往是所有交往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交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以精神交换 为目的的交往越来越普遍,范围更大、程度更深,对社会和人的影响更加显著。交往关 系是主体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范畴。交往的进行必然产生一定的社 会关系,反过来人的交往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下进行的交往。 1 1 2 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研究社会关系的时候,总是离不开对生产关系的认识,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 本立场和观点。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的活动的历史,也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更替的历 史。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 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l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3 6 2 1 0 第一章人与社会关系的产生 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刀囝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物质 生产及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精神生产及生活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始终是必然性的规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统一体,而生产关系是人在从事社会性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以人的方式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 首要的、必然的实现。人首先是要满足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即生命个体的生理性需要,就 是要先解决人的吃喝住穿的需要,才能在基本需要得以满足的前提下寻求人的更高需要 的满足,包括人的精神需要、感情、发展、享受等等。马克思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 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 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 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 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 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 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可能导向唯心主义的世界 观。总而言之,生产关系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人有意识地改造对象时人 与人之间必然要结成的客观性关系。这个生产关系也是人在超越了生产领域后形成和发 展其它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还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 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 征的社会。 生产关系不仅是社会关系的基础,而且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关系是与 人的本质活动同一的,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了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性关系,而生产关系 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系统中的联系纽带,制约着其它社会性联系的发展和性质。脱离了人 的生产关系认识人的其他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或思想关系,都有可能陷入 谬误的深渊。这也是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外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唯心史观 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在由猿到人的转变中,生产劳动的根本 意义就在于它不仅改变了猿的物种关系从而将人从动物中提升出来,而且在有组织的生 产劳动中改变了人的存在的自然关系从而将自然的人提升为社会的人 回。虽然人从克 服自然主导性状态演化为社会主导性状态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但从逻辑上来说,我 侈 钆f 以殳 7 7 3 6 5 5 5 5孵孵盼i,、i社社社社版版版版弓三m 出出民民民洋人人人编:央一尿一尿一尿申北北北: 一尿1j1j1j,j m m m 北 1 j卷卷卷m 4 ,展第第第发(与集集集在 选选选存斯斯斯的格格格人 恩恩恩 思思思库克克克治马马马张 o o o 0 社会关系视阈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们在称“人”之为人的时候,这种惊险的跳跃已经发生了。人在最初的生产劳动中所产 生的生产关系已经内涵了“社会关系”的萌芽,生产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持续体现着人 的社会性联系和潜质。否则,产生这种生产关系的人的劳动也就不能称之为人的类活动 和人的类标志。 总之,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始终都要根源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的最本 质的社会关系,人只有在一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才能维持和保证着其它一切社会关系 的存在和发展。 1 1 3 社会关系是人的实践条件和结果 马克思指出,“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 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的活 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 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 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的存在物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活动是在社会中 的活动,而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集合,人的活动必然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介 而进行的。一方面社会关系产生于人的活动,另一方面社会关系又是人的活动得以进行 的基本条件,它对人的活动有着内在的规定性。 从过程上来看,无论是人类整体还是个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就表现为这个 特定阶段下的人的客观性条件或客观环境。在人的主体能动性还不能改变人的社会条件 时,人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这种社会性的规定。这种社会条件就是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关 系和作为社会意识存在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对象就是在于人的本 身存在的有条件性,任何脱离了现实社会条件的人的活动都只能是一种纸上谈兵或海市 蜃楼。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的存在和发展的这种条件性也在条件的范围内为人的社 会性实践活动提供了劳动资料,即人所能凭借的力量。人也只有尽可能地利用这种已有 的条件和工具,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广的范围内改造对象和改造自身。所以从实践 的延续性上来看,现有的条件是前人实践的结果,而当下人的活动也为后人改变着生存 的条件。就一个人的发展过程来看,社会性的规定是在其一出生就存在着了的,只是在 其成长的过程中,在其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中不断发生着改变而已。社会关系虽然有其类 似于血缘的继承性,但人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是可以改变和扩展原有社会关系网络,并 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 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9 :1 2 2 1 2 第一章人与社会关系的产生 在这种持续性改变中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就如每一次社会形态的变更绝不是一种一蹴而 就的转变,而是在逐渐量变的过程中实现了质变的跳跃。所以,社会关系对于人来说是 一种辩证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实现了从社会关系的被动状 态改变为人对社会关系的主动状态,也就是人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对社会关系的 占有、支配、改造和创造,也表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能动力量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人有 可能在被动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