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盟誓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盟誓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盟誓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盟誓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盟誓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盟誓是周代社会非常活跃的现象,是当时社会生活突出的特点之一。作为中 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盟誓带有明显的神灵监督和裁判色彩,在崇拜神权的社 会里,盟誓被确立为“信,具有法律效力。周代社会上下级间、平级间或其他势 力间为了某种利益或需要共同遵守某个事项时经常举行盟誓,盟誓成为维护社会 秩序稳定,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夏商时期,由于王权强大,盟誓制度并不发达,主要用于对诸侯的统治和军 事战争,主盟者和参盟者的地位明显不平等。这一时期,盟誓在政治生活和军事 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周时期,周王室通过宗法分封制,建立起层层隶属的等级关系,王室贵族 处于这种等级结构的上层。王室贵族主导下的盟誓制度,体系逐渐完备,等级森 严,诅辞多以强化道德为主,主要用于政治统治、军事战争和法律诉讼。王室贵 族利用氏族社会时期即已产生的盟誓习俗进行政治统治,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诉 讼事件,对稳定人心和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社会一 法律色彩。 春秋时期,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宗法政治秩序受到冲击,固有的社会秩序 趋于瓦解,盟誓开始成为处理诸侯国间和诸侯国内各种事务的主要手段,盟誓中 主盟人身份发生显著变化,诅辞中道德约束减弱,惩罚力度加大,原有的道德伦 理体系趋于瓦解。社会结构的变化,促使了新生势力的上升,诸侯国君打着“尊 王攘夷”、讨伐背信违礼者的旗号,借助盟誓确立、巩固其霸主地位,这在客观上 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在从西周礼治到战国法治的转变过程中 起到予承上启下的政治一法律作用。随着原有礼治秩序遭到破坏,在失去血缘关 系的依托后,人们更多的寻求宗族以外新的社会人际关系,这样,以盟誓为主体 形成了新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体系,弥补了这个时代道德、法律的缺失,使盟 誓充满着伦理一政治色彩。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取得政权,相继实施变法运动,强大起来的地 主阶级已不再相信盟誓的作用,而迷信武力,军事战争成了社会的主流。这样, 随着神权思想的衰落,人文思想的上升和成文法的实施,盟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成为一种传统习惯,渐变为承诺。 关键词:周代;盟誓;演变;社会秩序;历史作用 i i a b s tr a c t o a mo f a l l i a n c ew 嬲aq u i t ec o i 砌o np h e n o m 朗0 ni 1 1z h o ud y n 娜锄dw a s0 n eo f t h ep r o n l i l l c mc h 獭c t e r si nt h et e m p o r a ls o c i a ll i f e a sa ni m p o r t a n ts y s t e mi i la i l c i e n t c h i n 岛o a t l lo fa 1 i i a n c ep o s s e s s e da no b v i o l l sc o l o ro fb e i i l gs u 【p e n ,i s e da n d 删u d i c a t e d b yg o d s i nas o c i 啊o fa d 0 血gd i v i i l er i g h t ,o 甜1o fa l l i a i l c e 、) l ,雒e s 拓i b l i s h e d 硒饥s t ” a i l dh a dal e 鲥e 虢c t i i lz h o ud y i 哪;w h a t e v e rp e o p l eb e t 、) l ,e e nm es u l 州0 r 锄d 幽r d i n a t e ,6 0 mas a m er 砒比o rm o f 而mo m e rf o r c e s ,t l l e yo f t e nt o o ko a :m sf o rm e & 她o fs o m ec o 咖o nb e n e 丘t0 rn e c e s s 时o fa b i d i n gb ys o m 砌n g o 劬o fa 1 1 i a i l c e t u m e di i l _ t oat o o lo fm a i n t 面i l i l l gt h es 劬i l i 妙觚de r l s 证n gn l e1 1 0 册a lo p e r a :t i o no ft h e s o c i e 够锄dm u sw 懿u s e de x t e n s i v e l yi l lv a i i o u sf i e l d s d 血l 玛m ep e d o d so f ) ( i a 觚ds k m gd y n a s t i e s ,d u et ou l es 廿m gr o y a lp o 、e r ,l e s y s t 锄o fo a :t l lo fa l l i a r l c ew a su n d e r d e v e l o p e d 觚dw a sm a i l l l yu s e di 1 1c o n t r o l l i n g 付l e v 鹪s a l sa r l di i lm i l i t a :叮w a r s ,龇l dm eh o s ta n dg u e s tc o v e i 姗t e r sl l a do b v i o u s l yu n e q u a l s 切_ t l l s e s 1 1 1n l i sp e r i o d ,o a mo fa l l i 锄c ep l a y e d 锄妣o l n p a r a b l er o l ei i lb o t ho ft h e p o l i :t i c a ll i f ea i l dm i l i t a 巧l i f e 1 1 1m ew e s t e mz h o up e r i o d ,仕屺m o n a r c he s t a b l i s h e da 删【l l 【s y s t e mo fa m l i a t i o nb y w a yo fs u b i n f e 硼瞰i o i l ,a i l dt h er o y a lf - 撇i l ya r l d 撕s t o c r a t i cs 戗m m l w e r es i t u a t e da tt h e u p p e rl e v e lo fs u c har a 凼n gc 0 i 哑m 甜i o n t h es y s t e mo f o a mo fa l l i 鲫l c eg u i d e db y 廿l e r o y a ln o b i l 姆鼬a l l yt u 柏e di n 幻am a 妣r eo n e ,i i lw m c _ hm o s to fn l es 、e a rw o r d s w e r et o 缸e n s i 母n l o r a l i 够a n dw e r eu s e dm a i l l l yi l lp o l i t i c a ld o m i n j o n ,l i l i t a r yw a r s a n dl a w s u i t n 猃r o y a ln o b i l 埘m a d eu s eo ft h ec o n v e n t i o no fo a mo fa l l i a n c ea l r e a d y e x i s t e di i lt i l ec l a ns o c i e t ) rt 0o v e r m l et h ec o u n t 巧a n dd e a l tw i ml a w s u i tc a s e si nt h e s o c i e t y s u c haw 毋p 1 猡e dac r u c i a lf o l e 证e n 姒n gt h e 鼬i l 姆0 f 硒dm a i n 巍m n g t h e s o c i a ls y s t e m ,w 址c hw 邪p r o v i d e dw i t hab r i g h tc o l o ro fs o c i e t ) r l a wc o m l e c t i o n i i l 如es p r i n ga n da u t 锄mp 西o d ,t h ep a 缸a r c h a lc l a np o l i _ t i c a ls y s t e mw a ss 臼聊呔 i l i a l o n g 谢mm e l l a p s eo fl l i n e - s q m r es y s t c 撇觚d t h i os 0 c i a ls y s t 锄w a sg o i n gt op i e c e s , a tt h a t 缸eo a 像o fa l l i a n c eb e c a m e 也em a i l lm e a s u f eo f 蕊s p o s i n gv 撕o u sm a :t t e r s b e l e n 出g i e “:r 址v a s s a l 翻:a l e sa n da l s oi l l s i t l en l o s es t a t e s h e | et h eh o s tc o v e n a 】 1 t e f 鲈a t l yc h a n g e dh i ss t a t u s ,也em o 阮lc 0 僦c t i o no fs w e a rw o r d sw 池n e d 毅证t 圭i e p o w e ro f p u l l i s 铋ti n c 燃d ,曲【u s 吐l eo r i g i n mm o 糟la n dc t 嫩cs y 蜘w 鼬t t op i e c e s t h e 讹璐f o r m a t i o no ft 重l es o c i a l 咖t i l r ew o u l d 瑚l t 雌a l l ys p u rt l i e 鹪c e n d i r 喀o fn e w f o r c e s h o l d i l 毽娃抢n a go f “h o n o r i n g 吐l e 蚰瞎锄de l 泌l i l l 越n g 也eo t l 掀。p e o p l e s ”,畦l e m o n a r c l l so fv a s s a ls t a t e se 鼬l i s h e d 粕ds o l i d i f i e d 龇i ro v 谢o r ds t a t u s e sb yd 硫o f 吐l e o a l l lo fa l l i a n c e ,w h i c hi 婶e f s o 蹦l ym a i n 诚l e d 也es o c i a 王s t a b i l 岭嬲da c c e l e r a l e d 也e i n t e r c o m m u 芏l i c a t i o nk 帅憎e nd i 戢r e n tc u l t u r e sa n dm u sp l a y e dar o l eo fp o l i t i c s - l a w 妇n s i 椭n 缸 mw r e s t 锄教抢ud 弦猫移t 0t l l ew 毫m 嘴鼠跑sp 融o d w 触日托b f e a k a g e o ft l l o o r i g i n a ls y s t e i n o fm l eb yc o 谢e s y ,p e o p l eb e g 髓t os e e kf o rn e ws o c i a l i n 钟粥o b a 王搬i o 璐b 锣o n de l 删王王l 颤sw 基y ,an e w 黟曦i m 融o e a t i 孵越酬i 移鼹d e t h i c s 嘲e 鳓l b l i s h e d ,谢n gn l eo a :t l lo f 猷l i a n c e 嬲t l l em a 试b o d 弘砌c h 蠡玳h e du p 也el 粥ko f m o 谢姆a n dl a wi ns 戳ha ne 豫棚m a d e 也eo 础o f 越l i a n c eo v 醐o w 谢也 t 1 1 e 酣d c s - p o l i t i c sc o l o r 龇趣龇w a 砸n gs 娥:sp 糠咄龇裁ws 叫嘞删诚l y 黼np o w 以刹 i m p l e m e n t e dp o l i t i c 址r e f o n n s0 1 1 e 心e ra n o m e r t h e 咖gs q u i r e a r c h yd i d n o tb e l i e v e 也ee 篁凳c 耄o fo a 嫩o f 蠢l i a 魏c ea n y 燃o f eb 骥缴l v o c a 霪e d 勤f e e s ,毫狐l sm i l i 饶黟w a r s e d i n t 0 龇m 洳眦锄o f 也es o c i 啦n l e r c f o r e ,a l o n g 谢m 岫d e c l mo fd i v 妇r i g h t 撼e o l o 窑y ,也ea s e 攒遗迹go f 蕊s 娃e 妫盼u 墓嫩强di 融p l e 趣e 羹缄i 强o f 氇es 专毪糖耗l a 戳也e o a :c l lo fa l l i a n c e 罂。a d u 甜l ys t e p p e dd o w nf r o mt h es t a g eo fl l i s t o d r 刹l dt u m e di n t o 掣砖辩。 k e yw b r d s :z h o ud y n a s 劬o a mo fa l i i a n c e ,e v o l v e m e 咄s o c i a ls y s t e m , 越昧添es i g 藏纛e 黻c e l v 芙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赫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蝉妁指导下独立完成酌,对所研究酌景题有新酌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魄、标注和致谢酌地旁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袁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僻教育、科研机构韵擎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网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徽酌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酌说明并表示了谢意。,_ ji + , o :。, j + 一 ;i - v j _ !i , 、r。一 i 学位中请人( 学位论文作膏) 答名:壅:建巍 j】, , 雾7 :j 乡钆 i j j7 。+ ,一一 : 爹7 一。;。一y + = 77 j 誊;,:耄罨护善车参舅踟爨 墓。j 尊。,箩j 菇;j , : ! ; ,jj 一:, 五一。 。7 ,7 : | 一舻f 。 。以 :, :,掣,o ? 誓j 羔:j ! o :一? 。,:_t :o “ i ? 一,。i , 4r i ? ,j 甏,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参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 姆并熙意河南大学耀美保留、使月学位论支妁要求,暮p 河南大学有权囱圉寨 图书控、科研信,惫瓤掬、数搪收集机构和本校圈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甄质克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韵大学出于霞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酌擎位论文在瓣褒詹连用本嫒板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查耋翅 2 暴梦爹年s 月矽爨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1 盔兰鱼:曼 2 0 妒矿年占月,露 ( 一)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绪论 盟誓是周代社会各阶层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多 个层面。盟誓不仅用于诸侯囡间频繁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事务,还用于诸 侯国内王瘟继承、驱除异己等方面,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组织、经济发展、文化交 流和道德法律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周代盟誓作深入细致的探讨是 十分必要的。 餍代社会神权思想浓掣,个人之闻、集霞之闻、藿家之闻发生矛盾冲突时, 往往求助于神灵来评判是非曲直,解决矛盾冲突。西周时期,王室贵族处于社会 结构的顶端,拥有祭祀神灵的权利,其利用盟誓巩固与诸侯的关系,处理社会上 发生的经济诉讼案件。平王东迁岳,随着王室衰微、“天下共主 权藏的消失,诸 侯与诸侯间的盟誓日益增多,各诸侯国利用盟誓手段结交盟友,以保证自身的利 益,霸主则利用盟誓来统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春秋蜃期,卿大夫的权力增强, 出现卿大夫当政的现象,为了解决诸侯蓬内的矛盾冲突,出现了大量的政治性盟 誓。通过这些盟誓,平衡了各方利益,稳定了人心,维护了当时的社会秩序,盟 誓起到了特定的社会法律作用。通过对周代盟誓制度的探讨,可以研究盟誓与社 会等级结构变动的关系,进箍研究盟誓中宗教性和政治性,宗教性帮法律性的复 杂关系,了解人类由受神灵制约到法律制约的变化过程。 春秋时期,原有的宗法政治秩序趋于瓦解,社会中的权利、义务得不到保证。 社会各阶层以盟誓为手段来处理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盟誓开始成为一种道德法 律规范,维系着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所以对春秋时期盟誓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盟誓中伦理性与政治性关系的理解。 ( 二) 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盟誓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包括了政治、文化、礼制、法律制度以及人 们的思想道德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有关盟誓的研究由来已久,中外学者花费 大量的心血,剩用不同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先秦时期的盟誓进行了广泛 的讨论,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根据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代及民阐时期。姚彦渠的春秋会要1 、顾栋高的春秋大事 表2 、阮元、王先谦主编的清经解3 等著作放历史文献学焦度对春秋时期的会 盟进行了深入考证、分析、整理;徐传保的先秦国际公法之遗迹4 和陈顾远的 中国国际法溯源5 则从国际法角度对盟誓的研究颇深,两书以近代西方法学为 眈照,霹盟誓的原则、程序、种类、礼仪、参与者等进行比较深入的整理和研究, 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这些研究极大的开阔了盟誓的研究视野。 第二阶段,2 0 世纪5 0 7 0 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主要论著有 徐连成的春秋初年“盟”的探讨6 、刘健骥的春秋会盟政治7 翻洪钧培的誊 秋国际公法8 。随着侯马东周盟誓遗址的发掘,盟誓研究趋于活跃,陈梦家的东 周盟誓与出土载书9 考察了盟誓的礼仪程序以及盟书的类型。山西省文物工作委 员会的侯墨盟书增,则记载了侯马东周盟誓遗址出酶有关三家分晋重要材料 的盟书,认为盟书写于公元前4 9 7 年至公元前4 7 0 年之间,主盟者是赵鞅( 即赵 筒子) ,参加盟誓者包括赵氏宗族与其族人和依附者。 第三阶段,2 0 世纪8 0 年代至今。这一阶段学者对盟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 表大量的论文,出版了多部有关盟誓的著作。 1 姚彦渠:誊教会要卷疆,= l 艺裳:孛华书蜀,1 9 5 5 年叛。 2 颞栋鑫:誊敬大事表,l 乏京:孛华书局,1 9 9 3 牮舨。 3 阮元、王先谦主编:清经解,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8 8 年版。 4 徐传保:先豢阑际公法之遗迹,民国丛书第五编,上海:上海粥店,1 9 9 1 年版。 5 陈顾远:中网国际法溯源,民国丛书第三编,上海:上海书店,1 9 9 1 年版。 6 徐连成:春秋初年“盟”的探讨,文史哲,1 9 5 7 年第l l 期。 7 裁稳骥:套欲会望政治,食j 艺:孛华致书编审娄爨会,1 9 7 7 年敖。 8 洪墙镌:蠢歉鬻际公法,台湾:中华书羼,1 9 7 1 年舨。 9 陈梦家:东周盟誓与出士载书,考古,1 9 6 6 牮第5 期。 蛐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侯马盟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7 6 年版。 2 王晓卫的春秋间盟誓风气的转变1 分析了春秋前期与中后期盟誓风气转变 的具体情况,得出其主要动因在于列国政权下移的结论,为春秋政治史研究提供 了新的焦度。莫金出的春秋列国盟会之演变2 对春秋时期会盟问题进行了深入 的考证、论述。张困硕的试论商代的会盟誓诅制度3 结合古文字资料和文献资 料论证了商代已存在的会制盟誓制度,初步探讨了商代盟誓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郝本性豹驮湿县盟书谈中国古代盟誓制度4 阐述了显誓在先秦各个时期豹表现 形式并探讨了盟礼仪节等,文章在出土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盟誓的认识 和理解。河南文物研究所的河南温县东周盟誓遗址一号坎发掘简报5 对温县盟 书的发掘情况傲了初步的探讨。程峰的侯马盟书与温县盟书6 认为侯马盟书和 温县盟书相近或相同,通过两者的对比研究有利于揭示春秋末年晋国内部新兴地 主阶级和旧贵族之间斗争的历史。罗珍、田兆元的春秋时期霸主盟誓行为性质 初探7 通过对春秋时期霸主盟誓行为的研究,认为盟誓制度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一 种体制,是周袍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全民的试论春秋会盟的历史作用3 、李模 的试论先秦盟誓制度的历史功用9 、金颜的先秦盟誓的社会作用1 0 分析了 先秦时期盟誓存在的原因,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以及思想、文化交 流方面阐述彳先秦时期盟誓的作用。雒有仓的诬周初期盟誓述论u 论述了盟誓 在灭商建国过程中以及西周国家政权的构建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盟誓,西周不 但实现了建圜,而且扩大了西周政权的统治基础。胡留元、冯卓慧的从陕西金 文看魏周民法规范及民事诉讼制度轮以及吴镇峰的用金文资料来研究西周政治 1 王晓卫:春秋间盟誓风气的转变,历史教学,1 9 9 2 年第ll 期。 2 莫金糠:春歉残国显会之演变,变学月刊,1 9 年篱l 期。 3 张国硕:试论商代的会盟誓诅制度,殷都学刊,1 9 9 8 年第4 期。 4 郝本性:从温县盟书谈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华夏考古,2 0 0 2 帛第2 期。 5 逮态文物研究新:涎褒湿县畚阂显誓遗墟一号坎发搌麓缀,文物,l 煞3 年第3 期。 6 程峰:侯玛盟书与温县盟书,殷都学刊,2 0 0 2 年第4 期。 7 罗 珍、田兆元:春秋时期霸主盟誓行为性质初探,学术月刊,2 0 0 2 筇第l o 期。 8 张全民:试论春获会麓懿琢雯传震,袁耩大学社会科学学擐,l 梦辩年第6 麓。 9 李模:试论先秦盟誓制度的历史功用,天府新论,2 0 0 1 年第l 期。 1 0 金颜:先秦盟誓的社会作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 0 0 6 年第5 期。 h 罐鸯仓:嚣髑拐羯鬣蟹述论,嚣l 大学学摄,2 0 0 6 年第2 絮。 旺胡留元、冯卓慧:从陕西金文籍西周民法规范及民事诉讼制度,考古与文物,1 9 8 3 年第6 期。 法律制度1 均探讨了西周中后期法律诉讼过程中的盟誓。刘海年的文物中的法 律史料及其研究2 论述了盟书所具有的法律作用。李力的东周盟书与春秋战国 法制的变化3 从盟书出发研究了东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及其表现形式。刘向明的盟 誓诅约与我国先秦法制4 研究了盟誓诅约对先秦时期的刑法、民法、国际法、司 法制度等方面的影响。葛志毅的周代分封制度研究5 、田兆元的盟誓史6 、 晁福林的先秦民俗史7 等著作从民俗学的角度对盟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充实, 丰富了盟誓研究的内涵。吕静的春秋时期盟誓研究一神灵崇拜下的社会秩序再 构建8 在“神灵崇拜下的社会秩序再构建 的分析框架下,从探讨盟誓的概念入 手,全面梳理、分析有关春秋时期盟誓的各种文献以及考古材料,进而研究盟誓 中各种复杂关系,对早期盟誓的起源、形态,对春秋盟誓的仪式、载书等也有深 入、细致的研究。王美风、周苏平、田旭东的春秋史和春秋文明9 从文明的角 度对盟誓制度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盟誓产生的源流、礼仪以及社会功能。 纵观学者对先秦时期盟誓的研究,其成果可以归纳如下:第一,对先秦盟誓 有了基本的认识;第二,基本弄清了先秦时期盟誓的发展脉络;第三,对盟誓的 原则、礼仪、种类、特点、作用及其语言、文体、文化内涵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以往学者的研究虽然为我们今天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还存在一些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周代盟誓的嬗变缺乏综合性研究; 二是对西周时期的诉讼盟誓缺乏研究;三是对盟誓中宗教性、政治性、法律性、 伦理性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四是对先秦盟誓与社会变动的关系缺乏系统 考查。 吴镇峰:用金文资料来研究西周政治法律制度,载考古学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1 9 9 3 年版。 刘海年:文物中的法律史料及j e 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 9 8 7 年第5 期。 李力:东周盟书与春秋战囝法制的变化,泫学研究,1 9 9 j 年第4 期。 刘向明:盟誓诅约与我国先秦法制,嘉应大学学报,1 9 9 7 年第l 期。 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版。 田兆元:盟誓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版。 晁福林:先秦民俗史,上海:j :海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 吕静:春秋时期盟誓研究一神灵崇拜下的社会秩序再构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7 年版。 王美凤、周苏平、田旭东:春秋史和春秋文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0 0 7 年版。 4 ( 三)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文在吸收前入研究成果和正确理解史料的基础上,雩l 入民俗学、法学的研 究理论和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和考古出土资料,在阐明盟誓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 按时闻顺序,分夏商时期、西周时麓、春秋时裳、战雷时期四个阶段,考察中原 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地区,盟誓的特点和发展脉络,讨论盟誓与社会变动关系, 探讨盟誓中宗教性与政治性、宗教性与法律性、伦理性与政治性的复杂关系,进 而分析盟誓由上层社会转向下层社会并逐渐衰落的原因。 本文所讨论的盟誓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王与诸侯之闻的盟誓、诸侯与诸侯 之间的盟誓、诸侯与卿大夫或国人间的盟誓、卿大夫之间的盟誓、卿大夫与国人 或家臣闻的盟誓以及诉讼过程中的盟誓,对予个人自誓暂不作探讨。 一、盟誓的名称、程序和盟书的格式 盟誓是一种起源古远的习俗,但由于材料的缺乏,关于盟誓的起源尚无明确 的定论。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多处聚落遗址,说明当时人们的安居生活状态, 但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经验贫乏,单一的个体无法生存,需聚族 丽居。单一的部落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也自然而然同其他部落结成联盟。恩 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在原则上,每一个部落只要没有 同其他部落订立明确的和平条约,它同这些部落便都算是出于战争状态。1 这里所 言的“和平条约”就是各部落之间为了和平共处,当事人举行盟誓仪式,在共同 崇拜的神灵面前起誓,以诅咒语言相约束并以神灵为监督,共同坚守盟约,从丽 达到共处的状态。所以盟誓是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群体间相互交往的方式。 盟誓作为人际交流的特殊手段,在个人之闻、集团之闻发生矛盾丽又没有凌 驾于矛盾各方的超权力者、超权力机构来评判是非曲直时,就成为矛盾各方解决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 9 6 6 ,第8 7 页。 5 问题的方式。盟誓作为调整各方关系、规范各方行为的重要手段,其发生作用的 原动力就是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其根本特性是借助神灵的力量,约束各方。 研究周代的盟誓,有必要从其基本问题谈起,下面就盟誓的名称、程序以及 盟书的格式进行说明。 ( 一) 盟誓的名称 “盟誓”一词,最早见于国语和左传,1 汉语大词典2 对盟誓的解 释有多个义项,但其最基本的义项为“结盟立誓 。这一义项虽无助于我们对盟誓 本质的理解,但却揭示了盟誓是由“盟”和“誓”这两个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 的现象组成的事实。 关于“盟”。礼记曲礼下:“莅牲日盟 ,孔颖达疏云:“莅牲而盟者,亦 诸侯事也。莅,临也。临牲者,盟所用也。盟者,杀牲歃血,誓于神也。盟 之为法,先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割牲左耳,盛以珠盘,又取血,盛以玉敦, 用血为盟,书成,乃歃血而读书。”3 可见“盟”就是参盟者通过杀牲、割耳、歃血 等一系列祭仪仪式在神前共同立誓,申明信守共同的诺言,以规范彼此的行为。 汉末刘熙著的释名释言语云:“盟,明也,告其事于神明也。”这里明 确了神灵在“盟”中的地位和性质:神灵是进行“盟”这种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 没有神灵的参与就不能成为“盟,它决定了“盟”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教性 活动,对神立誓是“盟”的本质所在。 由此可知,“盟作为调解当时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其本意就是对神发誓, 歃血为凭。“盟作为一种礼仪,就是共同向天神地祗人鬼( 包括先民之神) 发誓, 通过某种共同的方式取信于神祗,以期获得有效的约束力而采取共同的步骤。 4 1 国语鲁语上:“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左传成公十三年:“戮 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2 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 9 9 3 年版。 3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第1 4 1 1 4 2 页。 4 陈戍国:中国礼制史( 先秦卷)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 0 0 2 ,第3 5 6 页。 6 关于“誓。说文解字言部日:“誓,约束也。从言,折声。”按段注:“按 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日誓,亦约束之意。1 可知,誓的本义是约束性的言语,是人 们以言语共相约束,通过言语的约束,表达一种信用,起到一种保证作用。言语 既是誓的表现形式,又是誓的保障因素。言语具有很强的约束功能,虽然有人类 自身信用的因素,但其实质则是语言的魔力,民众对誓言的履行也是对诅咒语言 的恐惧和忌惮,因为诅咒反映了人类通过语言与神灵之间发生的关系,表达了早 期人类对神灵的信任和顺从。 早期社会,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理解,我们今天难以完全把握,但至少可明 白一点:人类在创造语言的时候,也赋予了它神力。弗雷泽在金枝中指出:“未 开化的民族对于语言和事物不能明确区分,常以为名字和它们所代表的人或物之 间不仅是人的思想概念上的联系,而且是实在的物质联系,从而巫术容易通过名 字,犹如通过头发指甲及人身其他任何部分一样,来为害于人。”2 拉法格在思想 起源论中讲道:“界标规定田地的边界;界标开始时是一小堆石头或一小堆木 材这些石堆,这些木材堆对于希腊人和罗马人来说是一些神;他们发誓不去 移动耶和华宣布说:挪动邻舍地界的必受咒诅,百姓都要说:阿门。( 申 命记,i i ,1 7 ) 埃特鲁士克人( e t r u s q u e s ) 用一切诅咒来谴责犯罪者:谁移动 界石,他们的神圣诅咒之一说,谁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他的房子将消 灭,他的种类将要根绝,他的土地不再长出果实;让冰雹、锈病和酷暑毁灭他的 收获;他的肢体将满布溃疡腐烂m 。3 可见早期人类把语言看的多么神秘和恐怖, 诅咒语言不仅是抽象的语言符号关系,而且是物质的接触和侵犯。人们深信语言 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因而,“誓”成为人类向神灵表白、承诺或洗清自己“冤情 的方式,成为能够制约和控制现实世界生存状态的工具,而人类对神灵的敬畏、 顺从是“誓存在的前提条件。 所以,“誓作为一种古老的象征性仪式,起源于原始巫术中的诅咒:土古民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l ,第9 2 页。 2 詹乔弗雷泽:金枝上册,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 0 0 6 ,第2 4 5 页。 3 拉法格:思想起源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7 8 ,第9 1 9 2 页。 7 众认识能力有限,相信神灵具有神秘的力量,重视诅咒语言的魔力,对神灵真诚、 敬畏、信任、顺从,自觉履行誓言,从而使“誓拥有了独特的约束功能,具有 了一定的法律效力。 关于“盟誓”。综上所述,“盟”和“誓”虽然性质相同但形式却有很大区别, “盟 和“誓本质上的共同点为:盟、誓都是民众相信神灵的神秘力量,相信 语言的魔力,向神灵立誓来规范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通过言语的约束作 用来制约各自行为的方法。但在形式方面有较大的区别:第一,从参与的人数看, 盟至少需要两方,然后才能面对神灵而盟。单个人为盟则不能进行特定的仪式。 誓则不同,它不仅可以数人立誓,而且可以单独面对神灵发誓,独自许下誓愿。 第二,从举行的仪式看,“盟必须有杀牲、歃血、宣誓等祭仪仪式,而“誓”则 可以有仪式也可以没有仪式,即“誓需要一定的仪式,但不像盟那样,没有仪式 就没有盟的存在,誓有时并不需要歃血杀牲,只要语言表达出来就行。盟重视歃 血仪式的外在约束,誓则重视语言的魔力,同时靠内在自我对诺言的遵守。”1 第三, 从举行的场所看,“盟 因为有特定的祭仪仪式,要“凿地为方坎 ,所以其举行 的场所一般要经过慎重的选择,一般会选择在祖庙、社、私家宅地和国中的公共 场所等地方,而“誓一般随时随地即可进行。 礼记曲礼下云:“莅牲日盟 ,孔颖达疏日:“盟者,杀牲歃血,誓于神 也”。“杀牲歃血”的目的是与神灵沟通,与神灵建立关系;“誓于神则是参盟者 向神灵发誓,表明心迹。故通过一定仪式“誓于神 是“盟 的重要组成部分,“誓 是“盟 的组成要素,同杀牲歃血一样,是其必不可少的要件。这种在神灵前立 誓,其实质是誓的一种类别,这类“誓 促进了“盟”和“誓的融合,使两者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司马光在其所著的类篇中言:“盟,誓约也,又信 也 2 。所以没有无誓言的盟,且在通常情况下,“誓 只有在“盟 中才有意义, 盟誓是一体的,盟誓连称现象不但存在而且很普遍: 1 田兆元:盟誓史,第1 3 页。 2 司马光:类篇,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第1 8 0 页。 8 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1 君又不祥,背弃盟誓2 盟誓之言,岂敢背之。3 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世有盟誓,以相信也4 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敞邑强夺商人,是教敞邑背盟誓也5 以随之辟小,而密迩于楚,楚实存之。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 综而述之,“立誓 包含在“盟”的仪程中,盟誓也往往被称为盟,即很多盟 是指盟誓,所以我们将具有共同神灵崇拜的社会群体,为了解决冲突或保障共同 利益而邀约神灵,向神灵立誓的活动称之为盟誓。也就是说发生利害关系的各方 要进行盟誓,必须有共同崇拜的神灵,在邀唤神灵的基础上进行宣誓,明确各自 的权利和义务,达成各种各样的契约,并祈求神灵的监督与违背誓言后的惩罚。 盟誓的这些要素决定了盟誓可以起到限制参盟者的自由,调解各种利害关系,平 衡各种利益,稳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 二) 盟誓的程序 作为一项严肃的宗教性质的活动,盟誓有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礼仪,具体的仪 式因事、因时而异,历代不尽相同。礼记曲礼下孔颖达疏日:“盟之为法, 先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割牲左耳,盛以珠盘,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为 盟,书成,乃歃血而读书。”而周礼司盟郑玄注则日:“载,盟辞也。盟者 书其辞于策,杀牲歃血,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7 两者在盟誓的程 序上有所区别:盟书的成文前后不同。本文认为盟书应作于盟誓之前。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 9 8 l ,第8 6 l 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二册,第8 6 4 页。 杨们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三册,第9 7 l 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四册,第1 3 7 9 1 3 8 0 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四册,第1 3 8 0 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奉) 第旧册,第1 5 7 4 页。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第9 5 0 页。 9 杨伯峻先生释“盟法”为:“先凿地为坎( 穴、洞) ,以牛、羊或马为牲,杀 予其主,割牲左耳,以盘盛之,取其盘,以敦盛之。读盟约( 古谓之载书,亦省 称载或书) 以告神,然后参加盟会者一一微饮血,古人谓之歃血。歃斑毕,加盟 约正本于牲上埋之,副本则与盟者各持归藏之。1 其所述详细,但又不尽如此,随 着侯马、温县盟誓遗址的发掘,陈梦家先生对“盟法 徽了详细的研究。2 本文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和出土资料对盟誓的程序论述如下: 第一步,征会与请期。 征会和请期是盟誓的前期准备工作。盟誓的发起国派遣“行入 搬使要结盟 的国家,向对方阐述结盟的原因、理由,邀请对方加入。 关于“征会。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文公“征会 诸侯于温;襄公三年, 晋悻公为收服郑入、修好吴人焉“征会齐国;在到他匿征会时有时还要带上裢 物,如隐公八年“宋公以币请予卫,请先相见。卫侯许之,故遇于犬丘。3 这里即 是指宋公为与卫侯盟会,而馈赠礼物于卫侯。 关于“请期 。在征会之时,相互离定盟誓酶匿期,如宣公十二年“楚子又使 求成于晋,晋人许之,盟有日矣。 4 “盟有日 即指经过商量,定下了举行盟誓的 日期。盟誓日期也可由发起国确定,通告参盟国,如襄公五年“吴子使寿越如晋, 辞不会予鸡泽之敲,且请听诸侯之好。晋入将蔻之合诸侯,使鲁、卫先会吴,曼 告会期。”5 既定日甥,接着就要郑重地选择盟誓的地点。“齐盟,所以质信也。会所,信 之始也。 6 所以举行显誓的地点要经过慎重考虑、选择。盟誓的地点一般会选择在 祖庙、社、私家宅地和国中的公共场所,如盟誓于祖庙者有:鲁宣公三年,奔晋 的郑国公子兰被郑国贵族迎还,“盟于大宫而立之 7 ;鲁襄公二十五年齐国崔杼、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册,第7 页。:;一 陈梦家:东周盟辔与出士载书,考古,1 9 6 6 年第5 期。 杨他峻:春秋左传淀( 修汀本) 第一j l | ,第5 8 页。 杨l 鑫峻:春致友佼注( 修订本) 第二麓,第7 3 4 页。 杨稔竣:春秋友健注( 修订零) 第三溪,第舛3 爽。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册,第8 5 4 8 5 5 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j 生( 修订本) 第二册,第6 7 5 页。 1 0 庆封“盟国入于大宫”1 等,所谓“大宫 就是国君的祖庙。有些国家的祖庙不称 为大宫,而是冠以先君谥号,如周王子朝之乱时,周卿士单旗“盟百工于平宫”2 , 所谓“平宫”就是周平王之庙;盟誓于社者有:鲁国的阳虎曾经“盟公及三桓于 周社,盟国人于毫社”3 ,“周社 就是鲁国的国社,鲁为商故地,故除立周社外, 又立亳社。也有选择在边境的丘陵、水岸泽边的,如谷丘、葵丘、召陵、鸡泽等 地方,其例有:晋、齐等国诸侯“盟于形外4 、齐燕两国盟于“濡上 、葵丘之盟、 鸡泽之盟等等。 第二步,书载书于策,同辞数本。 载书,又称盟书、盟辞、载辞等。左传所记“为载书 5 ,周礼诅祝 载“作盟诅之载辞”,郑注云:“载辞,为辞而载之于策,坎,用牲,加书于其上 也。6 周礼司盟日“掌盟载之法 ,郑玄注云:“载,盟辞也。盟者书其辞于 策,杀牲取血,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 礼记曲礼下正义日: “割牲左耳,盛以珠盘,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为盟,书成,乃歃血而读书”。 周礼司盟又日:“既盟,则贰之 ,注云“贰之者,写副当以授六官 。7 可知, 在举行盟誓以前,由专司盟誓的“诅祝”将拟订的载辞书于策,并且载书不止一 份。 载书是盟誓的关键所在,这决定着与盟者的利益,关系到以后可以做某事和 不可以做某事,各与盟国都很重视。如襄公二十七年弭兵之会的盟书起草就颇费 周折。 第三步,除地为坛,凿地为坎。 盟誓的地点确定以后,盟誓发起国就要开始修整盟誓的场地。“除地”作为盟 誓的准备步骤,在文献中也有记载,且“除”这个字后来就作为盟誓祭祀场所的 代名词了。左传对平丘盟誓有这样的记载:“甲戌,同盟于平丘,齐服也。令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三册,第1 0 9 9 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四册,第1 4 3 7 页。 杨们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四册,第1 5 5 9 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三册,第9 2 6 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第四册,第1 7 3 1 页。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下册,第6 8 7 页。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下册,第9 5 1 页。 1 1 诸侯日中造于除。癸酉,退朝。子产命外仆速张于除。”1 第一个“除”是指辟地为 坛,第二个“除 则指盟誓的场地。当盟誓的场地清理出来以后,就要修筑高台, 即“筑坛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有“舍不为坛 的记载,杨伯峻对其的解释是: “先清除野草,为一坦坪,然后积土为坛。 2 “夹谷之会”中齐、鲁两君就是“就 坛 而盟,庄公十三年的“柯之盟 也是在高坛上进行的。以此可知,盟誓仪式 是在高高的台地上举行的,侯马、温县盟誓遗址也证明了这一论断:侯马遗址是 在侯马东郊浍河北岸台地上;温县盟誓遗址则在沁河的南岸,原来是一块高出地 面两米的台地,由于沁河的定期泛滥,加上为了修筑堤坝常年取土的缘故,现在 已经夷为一片平地。3 礼记曲礼下日:“约信日誓,莅牲日盟”,孔疏云:“盟之为法,先凿地 为方坎,杀牲于坎上,即参盟者要在盟誓地点挖掘方坎,为“用牲埋书做准备。 在侯马盟誓遗址中,发现了四百多个竖坑,多为长方形,大小深浅不一,浅者仅 o 4 米,深者达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