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学专业论文)对话理论下教师继续教育的师生关系研究.pdf_第1页
(成人教育学专业论文)对话理论下教师继续教育的师生关系研究.pdf_第2页
(成人教育学专业论文)对话理论下教师继续教育的师生关系研究.pdf_第3页
(成人教育学专业论文)对话理论下教师继续教育的师生关系研究.pdf_第4页
(成人教育学专业论文)对话理论下教师继续教育的师生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对话理论下教师继续 教育的师生关系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 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对话理论下教师继续教育的师生关系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 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 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iii 摘要摘要 对话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其理论发展从巴赫金(m.m. bakhtin)提出,到马丁布伯 (martin buber)的发展,再由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系统地教育学诠释,对话理论 本身经历了从文艺理论发展成哲学思辩,再转入对当代教育的审视三个阶段。如今的对话 理论已经成为众多教育理论者用以分析教育问题的主要依据。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有别于传 统教师在职培训的新兴教育模式,其很多问题的研究都处在发展阶段。师生关系是教育理 论中的重要议题,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核心因素。时代 的进步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改变,也伴生了诸多问题。师生关系作为 一个动态实现的、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主体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的实践范畴应当被重 新认识并确定较明确的价值取向。师生关系是教育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师生关系回归到教 育交往本身时,教育的魅力和效果才能显现。笔者以对话理论为依据,分析当前我国教师 继续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问题和根源,力图在此基础之上为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师生关系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本文共分四部分,分别为:引言部分、现状分析部分、理论依据部分和策略建议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阐述了问题的提出缘由,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本文 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交代本研究的基本构思。 现状分析部分阐述了当前教师继续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问题并分析成因。 理论依据部分提出对话理论及其对教师继续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意义所在。此章为重点 部分,对话理论与师生关系理论部分着重就对话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再结合教师 继续教育的特殊性及其与对话理论的契合点,进而对教师继续教育师生关系的相关理论 进行了论述,最后在两者的基础上对对话理论视角中的教师继续教育师生系进行了论述。 最后的策略部分从对话理论出发,主要论述了对话理论背景下的中学师生关系建构理 念和建构路径,重点阐述以平等性、主体间性、差异性、开放性为建构理念,建构良好的 对话硬环境、软环境等,提出对建设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思考。 关键词:对话理论;教师继续教育;师生关系 iv abstractabstract nowadays theory of dialogue is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this theory has been used as principles for analyzing educational problems by many educational rationalists which has spanned three stages from mm bakhtin proposed that martin buber of development, and then by paul freire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of education, dialogue literary theory itself has gone from theory into philosophical speculation, and then transferred to the contemporary. the problems in teacherscontinuing education as a new educational model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eachers traditional on-job training are in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thesis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with the theory of dialogue as the basis, and seek to offer constructive advices for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on these foundations.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he introduction; the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part and the strategy part. the first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opics introduces it in this paper origins, relative research papers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basic research thinking. the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 illustrates the current issues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analyzes its orig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part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dialogue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continuing education. the last part for strategy gives advice and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typ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theory of dialogu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eacherscontinuing education v 目 录 引言 1 1.选题缘由 1 2.文献综述 2 (1)国外研究综述 2 (2)国内研究综述 4 3.研究思路和方法 5 (1)研究思路 6 (2)研究方法 6 一、当下教师继续教育师生关系的反思 6 1.当下教师继续教育师生关系的问题审视 7 (1)交流空间的局限性 7 (2)交流时间的局限性 7 (3)话语流向的局限性 8 2.问题原因 9 (1)社会转型因素 9 (2)价值取向的误区 10 (3)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的影响 11 3.转型是必然趋势 12 二、对话理论关照下的教师继续教育师生关系分析 13 1.对话理论的内涵解析 13 (1)对话的含义 13 (2)保罗弗莱雷的对话教育理论 15 2.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18 (1)教师继续教育的含义 18 (2)师生关系的含义 19 (3)教师继续教育中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20 3.对话理论之于教师继续教育师生关系的意义 20 (1)对话下的师生关系 21 (2)对话理论与教师继续教育的契合 22 三、对话理论视野下的教师继续教育师生关系建构思考 22 1.构建理念 22 (1)平等理念 22 (2)主体间性理念 23 (3)差异性理念 24 vi (4)开放性理念 24 2.构建路径 25 (1)硬件环境的保障 25 (2)软环境的建设 26 参考文献 28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30 致谢 31 对话理论下教师继续教育的师生关系研究 引言 1.选题缘由 当今社会,科技与文化的浪潮正席卷着全球。现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侵染和 改造,已经让我们的世界面目全非,而未来不可预知的变化将会带来更加严峻的 挑战。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社会各界对改革的呼唤已经愈加强烈,其改 革步伐也愈加迅猛。因此,作为社会知识传承的核心领域教育也必将面临一 场史无前例的变革。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之一,因此,教育改革的重中之 重必然包括教师教育的改革。过去的观点认为教育的失败只取决于教师,世上没 有教不好的学生,这种相对简单化的推理将不再是教育界的金科玉律,教师不再 仅仅是教育的工具,对教师自身需求的关注将会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在终身教育的思潮下,简单的能力补偿式的教师教育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取 而代之的则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的教师继续教育。 在新的教学目标之 下,教师继续教育拥有着全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这其中自然也包含着新 的师生关系。 “教学的一个黄金原则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没有一个良好的师 生关系,真正的教与学是不可能实现的。 ” 然而,教师继续教育有着更为特殊的 师生构成情况,其教师方是代表着学术权威的教育专家,学员方是各校的在职教 师,因而其师生关系更显复杂。在教学活动中,教育专家与教师学员是否能够真 正的彼此尊重、真诚地互动,双方是否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和自身需求,师生之 间最后能否结成真正的伙伴关系, 这些都是教师继续教育中师生关系亟待解决的 问题。 在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看来,师生冲突的根源是师生之间 的交往不利造成的,这种交流障碍是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可见,教师继续教 育的改革需要让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转变,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是 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诉求,更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著名学者陈桂生先生 曾如是说道: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性和 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其实,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等级主义的,其 必然结果是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 由此可见,陈 桂生先生将民主和平等视为师生关系的本然含义之一。然而,从现阶段的教师继 续教育状况来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仍然如同水中月、空中阁,飘渺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j.开放教育研 究,2005,(3):6.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9.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98. 空洞而缺乏大胆的实践。以教育专家为绝对核心、师生二元对立的“我它” 关系,由教育专家充当绝对的领导者,而教师学员或者默默遵从或者无心学习而 顾忌其他的状况比比皆是。更加可怕的是,教师学员将这种异化、功利的师生关 系带回自己的学校教育课堂,致使学校教育的课堂上如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般, 存在着功利化的师生关系, “这种功利化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马尔库塞所称的 单向度人 (缺少精神生活和感情生活的单纯技术性和功利性的人) ” 。 “单向 度人”是人异化的产物,异化的人由异化的教育所产生。何谓异化的教育?追求 功利化的教育目的,功利化的教育方法以及功利化的教育结果。在功利化的教育 中自然会形成功利化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因急功近利和过度的科技取向的内容 而产生矛盾与分歧,进而引发冲突。这种异化了的师生关系把教育变成了一种近 似于奴役的规训,一方习惯于统治,一方习惯于顺从。 “不管学校中的民主教育、 法制教育如何进行,师生之间长年累月相处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课程 。 它或者是一种看不见的民主生活训练, 或者是一种捉摸不定的 顺民训练 ” 。 陈 桂生先生将师生关系本身看作是一种课程,一种使人懂得何为民主、何为压迫的 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观点对于研究师生关系无疑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从研究现状看来,我国目前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而对教师继 续教育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关注则明显不足。同时,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的成 人教育思想与其独到的对话教育理论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领域具有重大的启发 意义。因而,笔者决定从对话理论的视野来探寻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价 值取向。 2.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对话思想是一种倡导人与人互相理解、彼此包容并且鼓励交往的理论。于尔 根哈贝马斯认为,所谓对话思想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到达人与人之 间的理解和一致的交往合理化理论” 。 被作为理论的对话具有非常广泛 的覆盖内容,因此研究方向与角度同样纷繁复杂、五花八门,而教育学方向作为 其中之一,也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与文献。 从西方教育的传统来看,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者强调教育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和人的天性,不可以逆向发展,师生关系亦如同社会的其他权力关系一样,应该 以民主、自由、平等为价值取向。因而一贯提倡将平等和自由的观念贯彻到每个 角落的西方民主社会也着手清除掉集权现象的死角教育。 对话理论的最主要突破是赋予了人们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主客二元对立 马尔库塞. 张峰等译.单面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2. 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39. 于尔根哈贝马斯.洪佩郁.蔺青译.交往行动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4. 的模式被打破,人可以没有束缚地,自由自在地交流、发现和认知。在对话的世 界里并不存在“我它”式的主客二元对立关系,相反,对话关系所建立的是 “我你”式的主体间性关系。从教师继续教育中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教育 专家与接受培训的教师学员之间,没有了谁是主动认识,谁是被动地被认识的关 系,而是双方建立起“我你”式的关系,互为主体,互为彼此的世界。具体 研究方向如下: 施教者与学习者概念的模糊 马丁布伯指出, “真正的教师与其学生的关系便是这种我你关系的 一种表现。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最佳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老师必须把他视 为具有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特定人格,把他视作伙伴而与之相遇。 ” 在教师继 续教育的课堂之上,教师学员不再是被教育专家认识的客体,不再是被动的去接 受和行动;与之相反,教师学员将自己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之一,是教学活动的 创造者和参与者。教师学员作为学习者,不再是被动麻木的“它” ,而是具有主 观能动性的“你” ,这是建立师生互动的前提。 保罗弗莱雷指出“对话行动只存在于主体间” 。这就是说,对话的存在 需要师生双方都具备主体意识,缺乏任何一方的主体意识都不能产生对话。以其 中一方为中心的对话是不成立的,是伪对话。克里夫贝克(clive becks)则 认为“只要教师认识不到学生的需要和他们一样重要,就不可能有真诚的对话。 ” 主体地位并不是别人赋予的,教师学员并不需要依附于教育专家才能得到主体 地位。认识到教师学员的主体地位是对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育专家才能认 识到,教师学员是与自己完全平等的对话伙伴,在对话的过程中试图压制对方, 垄断话语权是行不通的。对话所能形成的师生关系只可以是完全民主的,毫无压 迫的。 “在教学过程中, 特权式讨论已不再奏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 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 。罗蒂(rorty)指出:对话理论不是 单一价值取向的,对话者必须具有能够共享权力和放弃特权的觉悟,创造性地提 出自己的观点,丰富对话的内容。 在对话的课堂上,教育专家不再仅仅是教育 者,同时也是一个倾听者;而教师学员的情况亦然。 基于对话理论的师生关系的理解 马丁布伯认为,教育中的内在关系是信任,这取决于人类的本性。 主体 “我”与主体“你”之间,没有隔阂与间隙,无论这种间隙是自在的还是人为的, 马丁布贝尔.陈维纲译.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158-159. 保罗弗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 克里夫贝克. 詹万生译.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的价值世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社,1997.35. 余梅冰.论大学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党史文苑,2007,(22):67-68. 周思旭.从后现代视角论师生关系重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13. 马丁布伯.陈维纲译.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56. 是现实的还是梦幻的,是抽象概念还是具体事务,都不能存在于主体之间。 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而非间接的。如果有中介物,那么 对话就是不真实 的。人们只有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展示彼此,对话才能产生,才能真实。 巴赫金认为,思想与精神上的存在才是人存在最重要的证明。就师生关系问 题来说,师生关系的缔结以何为正?仅仅交谈显然是不够的,师生双方的思想没 有交流,没有精神上的对话显然是不行的。教育专家与教师学员的对话必须建立 在精神层面上,在思想上的对话中去寻找彼此的世界,让彼此的思想共同进步。 马丁布伯认为,人是具有创造性的生物,认识是我们的天性,寻找真理是我们 的责任, 我们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去向世界展示自己并且接受别人正是我们寻求真 理的过程。 我们彼此敞开心灵, 向对方开放彼此的精神世界, 彼此都是充分的 “自 我” ,而在确认自己的同时,相互理解并接纳对方,体验着自身,但又同时看到 彼此, 并予以相互认同、 欣赏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 从对话理论的角度出发, 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尝试了。 弗莱雷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彼此交流。师生双方思考的真实性正是检验彼 此思想的最佳方式 “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students of the teacher)及学 生的教师(teacher of the students)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 教师学生(teacher-student)及学生教师(student-teacher) 。 ” 教育专家在 与教师学员的对话中,不再扮演单一的施教者角色,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彼此受 益,共同成长。当然,对话的质量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保障,不能用普通的交 谈和谈话来敷衍。师生之间的对话不只限于课堂之上的一问一答,双方精神上的 交往更为重要。敞开自己的心扉,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在思想上真正接受彼此 并尊重彼此,这种对话才是师生生活的本真状态。 (2)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在对话理论的研究中起步较晚。按照我国一贯的着眼于应用性的特 点,国内学者更多聚焦于教育实践之上,以对话理论为依据,发掘我国现有教育 情况的弊病与缺陷,因而理论深度不及国外学者。我国对话理论的主要立足点是 针对教育原则、教学理念和方式等,其中利用对话理论诠释师生关系也是研究重 点之一。 对对话理论本身的解读 国内学者对对话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通过国外学者,尤其是对话理论的先 驱们的相关著作进行翻译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从不同的维度对他们的对 话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马丁布伯.陈维纲译.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56. 保罗弗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 保罗弗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 钱中文教授在巴赫金:交往、对话的哲学中对巴赫金的理论进行了哲学 角度的分析,并从中发现巴赫金对话思想的核心词是交往。这一发现也证明了后 者在当前对话理论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祁晓冰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巴赫金对话 理论的人文精神中,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出发,强调巴赫金对话理论中对话关系 的重要前提是建立对等的对话平台,从而揭示了对话理论的本质内涵是民主精 神。尉乐音在其学术论文教育对话的理论依据中在充分肯定巴赫金对于对话 理论发展的的巨大贡献的同时, 还明确了巴赫金在对话理论发展历史中的奠基者 地位,并提到彼此没有足够的尊重,没有平等的交流平台,便没有对话,对话是 建立在对彼此差异性的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将对话理论与我国教育领域的师生关系相结合 其中一些学者以对话理论为依据,对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客观评价和针 砭时弊的批评,对我国教育领域目前的师生关系弊端亟待改变。而要改变现有的 师生关系,必须首先从理论高度对师生关系进行分析和解构,同时结合教学实践 来进行检验和修改。比如张增田和靳玉乐在其合著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及其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中提到了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对我国教育现状的指导意 义,认为马丁布伯对话思想的本质核心是让世人有了重新认识教育的机会,教 育的本质不是为了统治而存在的, 教育的目的并非是使人驯化, 而是使人成为人, 使非健全人成为健全人,因而师生关系应当是体现最完美和谐的权力关系的标 志,而非是社会阶级压迫的缩影。再如张金福在人文关怀:弗莱雷“对话式教 学”的核心理念 中对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教育对 人性解放的意义和教育的整治功能, 认为教育乃至全部生活实践就是人对世界的 命名和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主体可以进行自由的交流,运用 批判性的反思, 彼此真诚的对话, 最终付诸行动。 米靖也曾先后发表过两篇著作, 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 和批判与建构一马丁布伯与新教育思潮 ,在这两篇文章中,他探讨了对话理论的哲学基础和其理论特征,对教师在教 学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全新的定位, 同时强调了对话教育的目的与功能有待 重新审视。 将对话理论服务于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 杜志强在其文章中对对话教学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对话教学可以理解为 合作理念、生成理念和使人健全发展的理念,同时对当前的教学与课程提出基于 对话理论的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周志刚、孟娜也就对话的过度“泛滥”现象发 张增田,靳玉乐.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 2004,(2): 24-28. 王红菊,张金福.人文关怀:弗莱雷“对话式教学”的核心理念j教育与管理 2004,(6):7-8. 米靖.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3,(2):25-29. 米靖.批判与建构-马丁布伯与新教育思潮j比较教育研究 2003,(3):47-52. 杜志强.对话教学一种实践样态的教育理念j.天中学刊,2005,(1):138-140. 表文章,指出当前的中国教育对于对话理论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对话理论的实践 作用下降,成了空头承诺,无法兑现,同时还提出了几点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 因以及解决办法。 与此相同,张增田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对话教学研究中强 调要着眼于对话理论在教育活动中的实用性,探讨了对话教学的本质、对话教学 的目的观、过程观,重塑了对话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并且对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 假设做出了规划与描述。 3.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哲学视角出发探讨教师继续教育领域中的师生关系问 题。论文的引言部分阐述了问题的提出缘由,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的 综述,然后交代本研究的基本构思。论文的主体部分共有三部分,首先阐述当前 教师继续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问题并分析成因, 之后提出对话理论及其对教师继续 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意义所在,最后从对话理论出发,提出对建设和谐平等师生关 系的构建思考。 (2)研究方法 首先,本研究的观点是建立在对话理论成人教育思想的结论与反思基础之 上,必须阅读关于对话理论的相关文献,因此文献法是基本的研究方法。 其次,本文比较偏重理论上的探讨,对于理论的界定与辨析需要清晰的逻辑 思维,所以,本文必须遵循逻辑的研究方法。 一、当下教师继续教育师生关系的反思 “跨世纪园丁工程”是国务院曾在 1999 年 1 月批转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 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所制定的。其大致内容是要在 3 年之内,对现有中小学校长 和专任教师进行不同的方式的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基础 上,我国于 1999 年 6 月正式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对继续教育的 类型、教育教学机构与形式、教学时间、条件保障、行政管理以及奖惩措施等作 了具体规定,这标志着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由此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然而全新的教师继续教育仍然在很多方面沿袭了九十年代以前的以技能补 偿为主的教师培训的很多特征,特别是教育专家与接受培训的教师学员之间“亚 健康”的师生关系,几乎与学校教育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别无二样。恰如清华大学 的梅贻琦校长在 1941 年针对当时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及教师与学生除讲授时间 外几乎互不谋面等状况所讲的那样, “古之学者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曰,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间尝思之,游之时义大矣哉。学校犹水也,师生犹 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在前,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6,(6):111-114. 摩之效, 自不求而至, 不为而成。 反观今日师生之关系, 直一奏技与看客关系耳, 去从游之义不纂远哉!” 而梁漱溟先生在 1948 年创办勉仁学院时则指出:“现在 一般之学校,大抵不外一知识贩卖所,师生交易而退,实难语于教育” 两位大 师的感言对比当下师生关系,依然能切中时弊,今天的师生关系问题绝不能仅仅 如一些舆论所言归结为师德滑坡的原因, 今天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结构以及由之引 起的学校环境和师生观念变化也是重要原因。 令人叹息的是当今师生关系的紧张 程度应该已经超出当年梅先生和梁先生之意料,从而令人不由关切,当下师生关 系紧张究竟到何程度,这其中的原因必须引起深思。 1.当下教师继续教育师生关系的问题审视 (1)交流空间的局限性 教师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教育形式,其教学活动必然与其他形式的教育 一样,受到地点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因而通过教学活动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也必 定受到空间制约。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基础大多并非交往需要,而更多是纯粹的 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