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pdf_第1页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pdf_第2页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pdf_第3页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pdf_第4页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学位论文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 三鬃 - - _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洼;垒旦遗直基他置墨缱别 直明的:奎拦亘窒2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儇和j ) 嗣易签字日期: 年月 e 1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f 夏 狗i i 曰易聊擀之7 导师签字:l 勺ll 一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摘要 大约一万年前小城镇就已经出现,最初阶段的小城镇规模较小,随着人类社 会的不断进步,城镇规模日趋扩大功能也逐渐完善,一些在发展中某些方面有着 较强优势的小城镇演变为城市或大城市,另外一些停滞不前甚至消失。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城镇在经济发展、信息沟通、文化传播以及 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城镇连接着农村与城市,被誉 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 ,在支持城市、辐射带动农村以及城镇化进程中的发 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支持城市、城乡二元割据的大环境下,我国城乡 差距越来越大。这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几年中央连续多年出台一号文件重 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岛市向来重视小城镇的建设,中共青岛市委十届八次 全体( 扩大) 会议明确指出:正确处理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 展不动摇,努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与推进城 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小城镇的聚集效应和综合承载能力,发展小城 镇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本文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小城镇建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对小城镇 建设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本文的主要创 新点;在理论分析部分介绍了小城镇的概念和与小城镇相关的一些概念、城镇化 及其相关概念理论,介绍了小城镇集聚功能、集散功能等六个特殊功能,从四个 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建设小城镇的意义。详细介绍了小城镇的发展理论主要有人口 聚集动力理论、空间结构理论、新城镇运动及相关理论、农村小城镇发展理论、 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三部分首先对我国小城镇发展进行了阶段性划 分,根据时间顺序依次划分为持续发展阶段、停滞阶段、恢复阶段、平稳发展阶 段和成熟阶段。通过分析美国、英国、瑞士、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小城镇建 设方面的经验和印度、巴西、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 得出了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启示得出合理、科学规划并给予资金支持等七个要 素;第四部分从青岛市基本情况、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水平现状、青岛市小城镇建 设特点、青岛市特色小城镇四个方面着力介绍了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现实状况; 第五部分应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实例验证的方法分析了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 制应在建设主体、动力机制、约束方式三个方面来改善,建设主体方面重点考虑 企业的集聚、人口的转移和政府行为,动力机制方面从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来改 善,主要包括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多个方面,约束体系构建方面要从政府行为 控制、企业行为约束、人口及制度约束三个方面完善对小城镇建设的控制,最后 我们应用该建设体系对具有代表性的李哥庄镇进行了现实案例的验证。 关键词:小城镇;机制;青岛 t h em e c h a n i s mc o n s t u c t i o no fs m a l lt o w ni nq i n g d a o a b s t r a c t a b o u tt e nt h o u s a n dy e a r sa g o ,s m a l lt o w n se m e r g e d i nt h ee a r l i e s ts t a g e s ,t h es c a l e o fs m a l lt o w n si ss m a l l w i t ht h ec o n t i n u o u sp r o g r e s so fh u m a ns o c i e t y , t h es c a l eo f t o w n si si n c r e a s i n ga n df u n c t i o ni sg r a d u a l l yi m p r o v i n g s o m es m a l lt o w n st h a th a da s t r o n ga d v a n t a g ec a m ei n t oc i t yo rm e t r o p o l i s ,b u ts o m es t a g n a t e do rd i s a p p e a r e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sas i g no fp r o g r e s so fh u m a ns o c i e t y , a n dt o w n sh a v eau n i q u e a d v a n t a g e i n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n f o r m a t i o n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c u l t u r a l p r o p a g a t i o na n dl i v i n g m e d i c a lt r e a t m e n t ,e d u c a t i o na n ds oo n s m a l lt o w n sk n o w n a s c i t yo ft a i l t h ef i r s ti nr u r a la r e a s c o n n e c tr u r a la r e a sw i t hc i t i e s 。a n dt h e yp l a ya n i n c r e a s i n g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s u p p o r to ft h ec i t y , r a d i a t i n ga n dd r i v i n gr u r a la r e a sa n d t h ep r o c e s so f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l o n g s t a n d i n g c o u n t r y s i d es u p p o r t i n gc i t i e sa n du r b a n n l r a ld u a ls t r u c t u r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 t h eg r o w i n gg a 口b e t w e e nu r b a na n dr u r a la r e a sa r o u s e sm o r ea n d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 , a n dt h ec e n t r a lc o m m i t t e ec o m eo nc c pc e n t r a ld o c u m e n tn 0 1t 0 e m p h a s i z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u r a le c o n o m y q i n g d a oc i t ya l w a y se m p h a s i z e s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s m a l lt o w n s a n dq i n g d a oc o m m i t t e eo fc p cp o i n t e do u t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u r b a na n dr u r a la r e a sm u s tb eh a n d l e di n8 t hm e e t i n go fp a r t y c h i n ao fq i n g d a o c o o r d i n a t i n gu r b a n r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u s tb e k e p t ,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c i t ya n dc o u n t r y s i d ei sp r o m o t e du n s w e r v i n g l y c o m b i n e dc o o r d i n a t i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la r e a sw i t hs p e e d i n gu pt h ep r o c e s so f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c o n s t a n d ye n h a n c i n gt h ea g g r e g a t i o ne f f e c t sa n dt h eo v e r a l lc a r r y i n gc a p a c ! t yo f s m a l lt o w n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m a l lt o w n sb e c o m e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i s s u e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s m a l lt o w n s 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o fs m a l lt o w n s b u i l d i n gi n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g na n dr e s e a r c ht h i n k i n g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a n dt h e m a i ni n n o v a t i o no ft h i sa r t i c l ea r ei l l u s t r a t e d i nt h e o r yp a r t s c o n c e p to fs m a l lt o w n s a n dt l l e i rc o r r e l a t i o n , t h ec o n c e p to fu r b a n i z a t i o na n di t s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ds i xf u n c t i o n s o fs m a l lt o w n sa r ei n t r o d u c e d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s m a l lt o w n si si l l u s t r a t e di nn e we r a t h e nt h em a i nt h e o r y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s m a l lt o w n si si n t r o d u c e d ,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t h e o r yo fg a t h e r e dm o m e n t u mo f p o p u l a t i o n ,t h e o r yo f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t h e o r yo fn e wt o w na n dt h er e l a t e dt h e o r y , t h e o r yo fd e v e l o p m e mo fs m a l lt o w ni nr u r a l s y s t e mt h e o r ya n dt h e o r yo f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m a l lt o w n si sd i v i d e db yp h a s e s w h i c h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u s t a i n a b l ep h a s e ,s t a g n a n tp h a s e ,r e m i s s i o np h a s e ,s t e a d yp h a s e a n dm a t u r ep h a s e s e v e ne l e m e n t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m a l lt o w n sa r eo b t a i n e db y a n a l y z i n g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s u c ha st h eu r t i t e ds t a t e s ,b r i t a i n , s w i t z e r l a n d ,j a p a n , k o r e aa n d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i e ss u c ha si n d i a , b r a z i l t h a i l a n di n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 s m a l lt o w n sb u i l d i n g i nt h ef o u r t hp a r t , a c t u a ls i t u a t i o no fs m a l lt o w n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q i n g d a oi si n t r o d u c e df r o mb a s i cs i t u a t i o n , l e v e lo fs m a l lt o w n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o fs m a l lt o w n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d i s t i n c t i v es m a l lt o w n s i nt h ef i f n l p a r t , b y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a n dv a l i d a t i o n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o fs m a l lt o w n si nq i n g d a oi s i m p r o v e df r o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b o d i e s d y n a m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a n dc o n s t r a i n e ds y s t e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b o d i e si si m p r o v e df r o m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o fe n t e r p r i s e ,p o p u l a t i o nt r a n s f e r sa n dg o v e r n m e n tc o n d u c t ;d y n a m i c a l m e c h a n i s mi si m p r o v e df r o me n d o g e n e t i ei m p e t u sa n de x t e r n a li m p e t u s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i m p r o v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a n ds oo n ;c o n s t r a i n e d s y s t e m i n c l u d e s g o v e r n m e n tc o n d u c t ,c o r p o r a t e b e h a v i o r c o n s t r a i n t s ,p o p u l a t i o na n d i n s t i t u t i o nc o n s t r a i n t st oc o n t r o ls m a l lt o w n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i n a l l y , a p p l y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y s t e mi sa p p l i e dt ol ig e z h u a n gt o w nt o v a l i d a t ea l :t u a lc a s e s k e yw o r d s :s m a i it o w n s :m e c h a n i s m :q i n g d a o 目录 1 绪论l 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 1 1 研究背景1 1 1 2 研究意义3 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3 1 2 1 国外研究综述3 1 2 2 国内研究综述4 1 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7 1 3 1 研究思路7 1 3 2 研究方法8 1 3 3 仓归昕点。8 2 小城镇建设相关理论概述9 2 1 小城镇及相关概念9 2 1 1 小城镇。9 2 1 2 城镇化及其相关理论1 0 2 1 3 小城镇特征及功能11 2 1 4 小城镇建设的意义一1 3 2 2 小城镇发展理论1 4 2 2 1 人口聚集动力理论。1 4 2 2 2 空间结构理论l5 2 2 3 新城镇运动及相关理论。1 6 2 2 4 农村小城镇发展理论1 7 2 2 5 系统理论。:1 9 2 2 6 可持续发展理论。2 0 3 小城镇发展历史与国际经验2 0 3 1 我国小城镇发展历程。2 0 3 2 小城镇发展的国际经验2 2 3 2 1 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情况。2 2 3 2 2 发展中国家小城镇发展状况2 4 3 2 3 国外小城镇发展经验的启示。2 5 4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情况2 7 4 1 青岛市基本情况2 7 4 2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水平2 8 4 3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特点2 9 4 4 青岛市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3 3 5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构建。3 6 5 1 主体元素构建3 6 5 1 1 企业聚集行为机制3 6 5 1 2 人口聚集行为机制3 7 5 1 3 政府行为分析。4 0 5 2 动力因素构建4 3 5 2 1 内生动力。4 4 5 2 2 外生动力:4 6 5 3 制约方式构建4 7 5 4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体系分析4 9 5 5 案例分析:以胶州市李哥庄镇为例5 3 6 结论。5 7 参考文献5 9 致谢61 个人简历,6 2 发表的学术论文6 2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1 绪论 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截至2 0 0 7 年底,我国拥有人口1 3 2 亿,其中城镇居民 5 9 亿,农村人口7 2 亿,分别占总人口的4 4 9 4 和5 5 0 6 。总体来看低于世界 平均城镇化率,而发达国家平均城镇化率比我国高百分之三十左右。城镇化所带 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我国还没有被大多数人享有,我国的城镇化过程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 人类社会未进入工业化之前世界城市化过程缓慢进行,而进入1 9 世纪后工 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世界城市化也进入了快速前进的快车道,整个世纪城镇人口 增长了3 4 0 ,2 0 0 5 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 7 5 2 ,并且伴随亚非拉等国家 的发展城镇化水平还会不断上升,世界城镇化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在改革开放前缓慢上升,建国后虽然发展有所提高但是从 1 9 4 9 年到1 9 7 8 年仅提高7 3 。改革开放为我国城镇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1 9 7 8 年拥有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各1 7 亿和7 9 亿,比重分别为1 7 9 2 和 8 2 0 8 ,2 0 0 7 年城镇化比例上升了2 7 0 2 个百分点,如图1 1 ,我国城镇化处于 加速阶段。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图1 11 9 9 0 2 0 0 7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情况 2 0 0 8 年十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 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继续把解决“三农 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对新农村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明确提出了“新农村 建设”课题,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策略,给新农村的定位是“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等等这一些都在农村社会 经济的发展上给予了政策上的保证。小城镇作为农村之首,在带动新农村建设上 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也为小城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经济、社会和自然统筹协调发展成为中国新时期发展战略重点。第十六次全 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要战略任务。小城镇上连城市、下接乡村的特殊作用,必将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楔入点1 。 小城镇的发展有效弥补了大城市发展中形成的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 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城市形成了“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拥堵、城市贫困、环境污 染 等众多的“城市病”,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过度城市化引起了很多 不便,而小城镇在承接城市人口、疏散交通、解决城市一部分人住房问题、有效 缓解城市环境压力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为小城镇在新时期的发展起到了 助推器的作用。 2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青岛市小城镇发展状况良好,早在1 9 9 8 年青岛市就委托中国城市设计研究 院编制了青岛市小城镇发展布局规划,近年来青岛市经济水平快速提高,小 城镇方面也涌现出了李哥庄镇、李权庄镇等发展较为先进的乡镇,青岛市小城镇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反观小城镇自身的发展,一些地区因为追求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增长出现了 新的问题。小城镇建设缺乏理论指导,小城镇在空间分布、功能设置、特色定位、 发展模式探索等方面发展理论还不成熟,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都使小城镇在发展 的实践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1 1 2 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两个方面。 ( 1 ) 理论意义: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初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小城镇人口数量、规模、功能等都有了快速的提高, 随着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后劲不足的出现,小城镇发展也形成了瓶颈,不能跟随城 市共同进步,小城镇在吸收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这一块的作用不能不考虑。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旗带动下,小城镇应该成为农村建设排头兵,有必 要在理论上系统分析小城镇建设机制,创新小城镇发展模式。以青岛市为例对小 城镇建设的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等进行相应系统研究,可以有效补充小城镇建设 方面理论的不足,增加城镇化理论丰富性。 ( 2 ) 实践意义:通过总结小城镇发展历史和方式、分析青岛市小城镇建设 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小城镇发展先进方法,探索小城镇建设动力、约束 机制,通过李哥庄镇实际案例分析,扩展小城镇建设着力点,丰富小城镇建设经 验,为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增加支持。 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2 1 国外研究综述 j f 白克1 9 5 3 年率先在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提出二元结构理论, 次年w 刘易斯提出二元经济模型,经济发展的过程被认为是城市吸收农业农村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剩余劳动力的过程,小城镇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或者大城市,但是大部分小城镇 只会停留在农村服务中心的位置上。拉尼斯和费景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发展 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提出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城镇化策略。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的集聚理论认为工业区位应当选在生产成本最小的地方, 对区位起作用的因素包括集聚因素和分散因素,企业选择工业区位时起决定作用 的因素有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集聚费用,小城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 自身特点的优势竞争因素。瑞典社会学家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认为新工 业配置到一个地区会发生连锁反应,进而吸引新的工业,最后产生乘数效应。区 域比较优势理论汲取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论和外部经济原理,揭示生产要素流动的 相对性,而非完全和充分的。城市化理论中大城市过度发展所造成的各种问题如 人口过度拥挤、交通堵塞、教育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为周边小城镇 等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 。 道格拉斯和弗雷德曼共同提出农业城镇发展模式,它是构建城乡宏观联系方 式的模式,通过城乡联系的合理构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在区一级行 政管理层集中发展农业城镇,一方面可以直接分散过分集中于大城市的规划与权 利机构,另一方面可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场所3 。 1 2 2 国内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发展处于注重城市重工业发展的时期,对小城镇的研究 很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费孝通先生首先开始研究小城镇发展,他提出了小城镇 发展十字方针“类别、层次、兴衰、分布、发展一,为我国小城镇发展指出了一 条可行性道路,我国国内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 ( 1 )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姚士谋( 1 9 9 9 ) 认为,小城镇是吸收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是发展乡镇企业和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必然条件,是第三产业 的重要载体并可以促进外贸的发展。王昭耀( 2 0 0 0 ) 认为,建设小城镇是中国特 色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扩大内需、推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必要措施,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条件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由之 路。许福海( 2 0 0 7 ) 认为,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是城乡一体化 的纽带。 4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 2 ) 关于小城镇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于彪、胡雅静( 2 0 0 9 ) 认为,在小 城镇规划方面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从优势区域和经济、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 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分工等四个方面转变小城镇发展规划方式,增强规划针对性, 并指出了水、交通、土地资源等在规划中的合理落实的重要性。王军( 2 0 0 7 ) 通 过分析传统小城镇人口发展规模的确定方法,应用区域城镇化水平方法在小城镇 规划中使用,并指出了相应方法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智连洪、高福艳( 2 0 0 9 ) 指出,要认识n d , 城镇规划目标的阶段性,注意小城镇规划的普及性和重点性、 主题的商业性,产业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特别要突出的是人口的政策性与聚集性, 并分别从户籍、集体财产拥有方式、农民与承包土地关系、宅基地使用办法和收 费行为方面叙述了解决小城镇聚集性差的问题。 ( 3 ) 城镇化进程中关于发展小城镇与发展大城市的辩论。赵亮( 2 0 0 6 ) 认 为,小城镇的建设对于加快城市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若仅依靠城市的带动无 法带动城镇化水平的快速稳定提高,在我国必须要走小城镇与城市相结合的道路丘 才能尽快实现城镇化,而且小城镇建设时新时期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 经济的必然要求。而王小鲁、夏小林( 2 0 0 0 ) 指出,中国需要发展大城市,随着 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显著的提升,并通过模型证明1 5 0 2 0 0 万 人口的城市可以显著增加经济效益,而1 0 0 3 0 0 万的人口规模为最适宜城市人口 规模。黄建富( 2 0 0 3 ) 指出,在2 0 0 0 年的时候我国人口规模超过1 0 0 万的城市 集中度要比世界平均水平低5 ,城市规模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是低于世界平 均,而我国大城市数量变动和增加人口的解释力只有9 1 、1 8 1 ,因此我国的 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严格控制大城市有必要做一个修改,他从我国国情、历史 以及现实三个方面指出要破除对大城市限制的法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 要重视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的建设,市场化运营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 ( 4 ) 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关于土地利用和财政利用方面的问题。赵亮( 2 0 0 6 ) 认为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方面的规划严重滞后,总体规划不够完整、完善,盲 目追求大而全,低成本扩张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小城镇布 局不合理也是土地浪费一个很大的原因:小城镇在财政方面缺乏相关的支撑,对 小城镇支持力度不够,而在财政分配方面过于重视经济建设忽视了公共基础设施 的投入,产生“摊薄 效应,需要转变战略思路,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科学规划土地利用,解决小城镇建设方面的融投资体制,解决困扰小城镇发展的 资金问题。许尔君、袁风香( 2 0 0 9 ) 指出,为增强县域经济、加速小城镇发展, 应在财政体制机制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处理好各级政府的财权和财力关 系,向财政不足的部门转移财政收入;保障小城镇基层财权正常运行、推进财权 职能转变;改革乡镇财权投资体制机制,探索宅基地流转方式、发展房屋流转产 权登记制度等;加快改革土地承包使用权制度,让土地使用权流转起来以保障进 入小城镇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在公共财政方面要重视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公共服 务的均等化建设,各级政府分清职责、合理分工并且要把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范 围。投资体制上,加大各级政府用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的拨款,应用市场化运作模 式,不断增加和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部门多向小城镇建设方面发放资金。 小城镇在综合利用各种体制机制等外部条件下还要注重自筹资金的合理应用,通 过产业间互动机制的创新,建立城乡互动的发展模式,以自身条件形成小城镇的 核心竞争力。程劲松( 2 0 0 7 ) 指出,小城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融投资体 制不合理、公共设施市场性不足导致的财政困难和投资公司市场地位不能发挥作 用等问题,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 和教训,应用资产变现、权益转让、合同承包、土地经营开发等思路,强化政府 监督职能,加强市场机制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作用,改革项目审批流程、 完善投资服务、利用中介机构职能,合理调控土地的开发使用。 ( 5 ) 小城镇建设与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严浩、张昌祥( 2 0 0 0 ) 指 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与小城镇建设找到一个合理的对接点,小城镇建设的目的 就是为了经济的发展,需要找到地方经济与小城镇建设的共振点,农业产业化要 与小城镇建设步伐一致,引导小城镇中乡镇企业的聚集,在小城镇中调动起农村 第三产业的积极性,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主要街道为轴心,扶持有本地特色并 能形成规模效应的农贸以及小商品市场等。王前福( 2 0 0 3 ) 指出要协调好小城镇 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小城镇建设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关系,协调好小城镇的内 部经济布局、小城镇分工、社会、资源、人口、居住环境、环境保护以及对城市 支持方面的功能;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小城镇建设用地、正确处理自然生态保护 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关系,对损害农业发展的小城镇工业布局要适当限制,实现 环境方面的代际公平。另外,小城镇应该在控制人口可持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提高人口素质应作为发展小城镇的一项重要内容,控制人口数量、适时适当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小城镇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还应该在处理人口老龄 化问题方面发挥应用的作用。 ( 6 ) 其他方面。发挥小城镇地方特长,展现特色闪光点。通过开发小城镇 的地方历史文化和名人等资源,展现地方特有的文化特色;通过地方地理特点布 置花坛、绿化带等,在视觉感官上感受地方的新颖、独特造型;通过布置一些仿 古建筑、西式建筑等谋求小城镇在建筑风格上的特殊性;加快亮化工程的实现、 增加小城镇绿化工程量,使小城镇成为独具特色的魅力景致。此外,还有一些作 者从小城镇精神文明、人文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 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 3 1 研究思路 通过分析城镇化建设的背景、意义以及小城镇建设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深远意 义了解当前建设小城镇在城市化中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小城镇 建设研究状况,思考小城镇建设机制的地区差异;通过分析我国小城镇建设历史, 从发展的角度考虑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走向问题;通过研究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现 状,构建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机制构成,结合地方特色考虑在特定环境下小城镇 可应用的发展模式,具体思路框架如下: 7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1 3 2 研究方法 应用国内外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中的相关文献理论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农村发展理论中的小城镇观点等对小城镇发展做出综合分析;应用历史分析法研 究青岛市小城镇与国内外小城镇发展中不同的情况,为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指 明方向;应用企业聚集理论、人口迁移理论等实证分析,得出构建青岛市小城镇 的建设机制,通过对青岛市小城镇发展情况和特色镇等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特定 地区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建设机制。 1 3 3 创新点 ( 1 ) 理论创新。针对小城镇建设方面的研究很多,涉及到小城镇建设方式、 小城镇发展模式、小城镇动力机制等,但是目前还没有小城镇建设方面的机制研 s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究,本文通过研究小城镇的建设主体、动力机制、约束方式等,研究小城镇发展 中的机制建设情况,突破单独研究某个方面的限制,为小城镇综合协调建设提供 理论支持。 ( 2 ) 实践创新。通过在青岛市个别乡镇应用小城镇建设机制的现实分析, 掌握小城镇建设机制实践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小城镇建设机制发展相关配套 措施,以期对今后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2 小城镇建设相关理论概述 为更好深入了解小城镇建设相关问题,我们需要从理论层次对小城镇的相关 概念、相关理论做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理论研究使本研究有理论方向上的指导。 2 1 小城镇及相关概念 2 1 1 小城镇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通用的小城镇概念,一般国家以人口的多少来确定小城 镇的标准,所以不同国家对小城镇的界定很可能不同,而一些国家甚至是没有小 城镇的概念,把小城镇看做小城市,在经济内涵上跟我国也有很多不同。我国对 小城镇的界定也并无统一概念,国家统计局一般把小城镇定义为建制镇,但是在 很多政府出台的文件中,集镇、非建制镇很多时候也被纳入小城镇的范畴,比如 在我国村镇规划标准,就把小城镇和集镇当做是可以替代的相同范畴。 费孝通教授把小城镇定义为:“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到多种产业并存的 向现代化城市转变的过渡性社区,它由农村中高于农村社区这一层次的社会实体 组成,这个社会实体的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从人口、经济、区域、环境等因 素看,它们所具有的特点与农村社区相异,但是又与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 。但 是,理论界对小城镇概念的定义也不统一,小城镇概念分类大体包括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小城镇是小城市、建制镇、集镇的集合体,城市和乡村的一部 分,包含于二者之中,有时候甚至还加上中等城市;第二种观点认为,小城镇是 小城市与建制镇的集合体,包含于城市范畴中,但是规模相对较小、人1 :3 数量少 9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于2 0 万;第三种观点认为,小城镇就等于建制镇,城镇集合中属于城市的范畴, 跟城镇体系的建制镇是同义词;第四种观点认为,小城镇是建制镇和集镇的集合 体,包括县城外的建制镇和集镇以及县城镇。 建制镇即“设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镇,是 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我国学术界认为,建制镇设立的标准应该是聚居区常 住人口不低于2 5 0 0 人,非农业人口不低于7 0 。建制镇设置的标准应根据不同 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我国建制镇的设置标准前后经 历了三次变动。建制镇的特点包括:1 、建制镇作为定地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影 响范围通常要比乡大;2 、非农业人口较多,一般意义讲最少要占1 0 :3 、基础 设施、公共设施相对发达;4 、类型多样,包括政治型、交通枢纽型、工矿企业 型、商贸型、旅游型等;5 、生活方式不同于农村,但跟农村产业等息息相关。 建制镇是一定农村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商贸以及第三产业的中 心,对周边的广大农村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相对周边地区来讲,建 制镇具有很强的聚集优势,它的基础设施较为发达,人口转移能力也是一个不容 忽视的方面,通过行政方面的联动,不断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 建制镇应该作为小城镇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文把建制镇作为小城镇的主体来做 研究。 , 2 1 2 城镇化及其相关理论 人口学家把城镇化定义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不断提 高的过程;经济学家把城镇化定义为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生产方式从农业向二 三产业集中的过程: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则把城镇化定义为“城市性 生活方式 的形成、强化及传播的过程。所以对城镇化的定义从不同角度看有着不同的理解 角度,综合来看高强教授对城镇化的定义:“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 中的社会经济过程,其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 及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生活方式向多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这个定义综合了各种考虑。农村城镇化 的本质是人们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升级的过程,农村城镇化 的水平可以用小城镇数量和人口表示,也可以用城镇数量( 包括城市及小城镇) 、 1 0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机制研究 城镇人口及其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等来表示。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 技等的中心。在对城市起源的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某民族内部的分工, 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了城乡的分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