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学案.doc_第1页
(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学案.doc_第2页
(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学案.doc_第3页
(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学案.doc_第4页
(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考纲考情考查内容等级要求考查详情种群的特征A17年多选T24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种群密度17年非选T26考查对样方法的理解和应用16年非选T27以文字考查对样方法的理解和应用15年单选T9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种群密度14年单选T5考查种群概念和标志重捕法的应用14年非选T26考查对样方法的理解和应用13年单选T2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标志重捕法的作用种群的数量变动,B,17年单选T5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种群数量变动15年单选T9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种群数量变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16年单选T10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血球计数板的应用15年单选T13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细胞的计数(血球计数板)15年多选T2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知识整合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_占据一定空间的_的所有个体。2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其中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_、_、年龄结构和_等。(1)种群密度概念:_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_最基本的参数。常用的测定方法a_,适用于分布均匀的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b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_和_是决定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A B C写出图中各年龄结构的类型A:_,B:_,C:_。根据如图分析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以及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各年龄分布种群密度变化趋势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_B各年龄个体比例适中基本不变C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_性别比例:种群中_数量的比例。二、种群的数量变动1在理想条件即_条件充裕,气候_,没有_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呈_型曲线;但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_,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会加剧,天敌数量也会_,所以种群数量的增长呈_型曲线。2S型曲线中出现的最大值称为_,又称_。3研究种群数量变动意义:有害动物_、野生生物资源的_和利用,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_。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1探究原理酵母菌可以用_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_、pH、_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作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2探究目的通过建立反映_的数学模型,分别说明_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_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制约。3实验器材_,天平,锥形瓶,_,活性干酵母,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台盼蓝染液或亚甲基蓝溶液等。4实验过程用天平称量0.1 g活性干酵母投入盛有500 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培养液的锥形瓶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_取样,将培养液滴在_上,经染色后选取_进行观察和计数,测定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个体的_。5结论与反思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_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_。以时间为横坐标,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绘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动态曲线。6深入研究分析_因素(温度、培养液的pH、培养液中某养分的浓度等)对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影响。考点突破考点1种群的概念及其特点1种群概念的理解(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3)两个方面: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种群的特点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植物及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平均值)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单位:株/平方米)(2)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确定调查对象捕获标志放回重捕计算公式:NMnm(N:种群的个体数量M:标志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标记数)(3)注意事项调查时,要选熟悉的且容易计数的植物。选取样方时,要按要求选取。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和面积,否则调查结果将与实际有较大偏差,使调查失去意义。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应多些。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各小组计数都要如实,不能多报或少报。样方法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不适用。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的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为100 m2,灌木的样方为16 m2。利用标志重捕法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适用范围:活动范围大的动物。4种群特征间的关系(1)出生率、死亡率与年龄结构a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长b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少(2)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失调将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引起种群增长率下降。(3)种群特征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种群各特征中,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结构。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例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1据报道,中国马蜂入侵法国并在法国发展速度很快,已经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图是一段时间内马蜂入侵法国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CD段马蜂种群密度较低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DE段马蜂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EF段马蜂种群不存在生存斗争 DFG段马蜂种群的增长速率几乎为零考点2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描述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有数学方程式和曲线图两种,二者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但是它不够准确。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1)形成条件:“J”型曲线是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条件下形成的。(2)“J”型曲线是表示一个指数方程NtN0t(N0为种群起始数量,为后一年种群数量与当年种群数量的比值,t为年限),(3)“J”型增长曲线坐标图(如图)和其增长率曲线坐标图(如图)种群增长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数量的比例。“J”型曲线的年增长率公式可表示为:种群增长率(NtNt1)/Nt 1一1,由于是个定值,则种群增长率也是个定值。“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为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故“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随时间推移在不断变大。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1)形成条件:“S”型曲线在有限环境中,随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因有限的空间、食物(养料)和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生存斗争加剧下形成的。(2)不同种群的K值是不同的;同一种群的K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S”型增长曲线坐标图(如图)和其增长速率曲线坐标图(如图)该曲线所表示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变化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是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K值后停止增长,保持稳定状态;增长速率开始缓慢增大,之后逐渐加快,当数量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之后又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直至为0。(4)“S”型曲线随环境阻力的不断增大,种群增长率在不断变小。(5)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值。(6)K值的应用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7)K/2值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4“J”型曲线和“S”型曲线比较“J”型曲线“S”型曲线产生条件理想状态: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疾病现实状态:食物空间有限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特点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环境容纳量(K值)无K值有K值种群增长速率变大先增大后减小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变小曲线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从自然选择角度讲,阴影部分指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例2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t1时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最多 C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Dt2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多选)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考点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的动态变化1.实验原理(1)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在有限环境中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改变,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2)酵母菌种群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显微计数的方法得出。血球计数板计数法A顶面观B侧面观C放大后的网格D放大后的计数室A、B分别为血球计数板的顶面观和侧面观,C为A中的一个方格网,共9个大方格,中间的那个大方格为计数室。大方格长度为1 mm,高度为0.1 mm(即规格为1 mm1 mm0.1 mm),则每个大方格的体积为0.1 mm3(104 mL)。C中的计数室放大后如图D,一个大方格共25个中方格计400个小方格。故1 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5个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5104稀释倍数。2实验步骤酵母菌的培养。用天平称取0.1g干酵母投入500mL的5%的葡糖糖培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和计数。每天同一时间取样(取样前先将培养液振荡几次),然后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观察和计数。连续观察7天,统计数目。3分析实验结果所得曲线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温馨提示(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加水适当稀释。(2)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点的酵母菌。(3)本实验不需要另设对照(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但需要重复实验。(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或相同)。例3(2017扬州模拟)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黑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B培养时,要定期向试管中添加培养液 C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3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1)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_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2)图1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_个计数室。图2是计数室中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计为_个。图1图2(3)该同学将试管中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4)为了进一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酵母菌计数方法随堂演练1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有误的是()ABCD2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第2题图 A图乙为图甲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3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如图表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