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电力十一五规划.doc_第1页
县电力十一五规划.doc_第2页
县电力十一五规划.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电网概况通过近些年的建设,特别是1998-2003年进行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及正在进行的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工程,五莲电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形成了以220KV五莲站为主供电源、110KV为骨架,35KV相连接,10KV贯穿全县的较为完善的输配电网络。供电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4年底,五莲电网拥有220KV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为150000KVA;35KV及110KV变电站17座,主变容量339900KVA。110KV变电站5座,主变容量221000 KVA /8台;35KV变电站12座,主变容量118900 KVA /23台。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287.2Km,其中110KV输电线路105.4Km/9条,35KV输电线路188.5Km/17条。10KV中压配电线路1221km;0.4KV低压配电线路2840.64km。用户配电变压器容量为277971KVA/2731台。电网最高负荷(加计热电厂供电部分)90000KW。目前,我县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5000KW/4台,年发电量9702万KWH。电网建设的加快,促进和支持了全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全县人均用电水平还很低,电网建设随着全县经济的发展还需不断的投入和完善,高压输电网和低压配电网亦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第二节 电网存在的问题一、高压输电网络1、主网架构薄弱全县仅有五莲220KV变电站(主变1150000KVA)一个主供电源点,220KV送电网络比较薄弱,一旦220KV变电站发生故障或其他意想不到的问题,将造成全县的大面积停电或限电。2、变电站间“环网”供电能力偏弱目前的17座35KV及以上变电站中,除3个35KV变电站外,全部达到“N-1”双电源供电模式,基本采用一主供线路、一联络线路。但部分联络线导线线径较细、运行状况不佳。采用这样的联络线路供电,供电的安全、可靠、经济性较低。二、中压配电网络1、城区中压配电主网架薄弱 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工商业的中心,近些年来工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区面积不断扩大。而伴随着城区的发展,中压配电网架已初步成型,城区供电由110KV高泽站、110KV洪凝站、110KV城南站“手拉手”分段供电。但由于建设部门进行城区规划时未充分考虑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及电网布局,造成了电网规划与城区建设发展规划的不统一,部分用户单电源供电。临时检修或线路故障都会引起部分用户的停电,无法保障用户的正常供电。2、中压配电线路健康状况差在现有的80多条10KV线路中,经过多年的建设改造,已大部分完成了改造任务,但由于各乡镇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个工业园区的建设,造成很多条10KV线路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差,需要不断的改造和建设。由于五莲县地处山区,乡村布点分散,造成部分10KV线路供电半径仍高达20公里左右,远未达到经济供电半径的要求。3、中压配网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可靠性差城区及部分10KV线路重要分支线或重要用户已装设了GW9-10型隔离刀闸或RW10-10F型灭弧式跌落开关(未装设SF6开关或空气开关实行远方操作),可操作性及自动化程度低。三、低压配电网络经过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全县634个行政村的低压配电线路已全部进行了整改,高耗配变得到了更换(新换配变均为S9节能型),但仍有部分村庄存在低压线路不合理,施工工艺不高等现象,国家已不再推荐使用的S7型配变仍大量存在。电网改造国家只投资改造了电表以上部分,电表以下线路由农民出资,由于部分村庄农民资金不到位,造成线路破皮漏电现象大量存在,安全性较差。四、调度通讯系统目前,调度通讯主要采用光纤通讯模式,但光纤线路大部分是租用的广电局的线路,传输容量受到一定限制。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上下行信息逐渐增多,急需形成自主的有效光纤传输网。第二章 电力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一、用电量现状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五莲县电力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社会电量由1995年的2.82亿千瓦时增长到2000年的3.19亿千瓦时。预测“十五”期间全社会电量由2000年的3.29亿千瓦时增长到2005年的6亿千瓦时,年均增12.8%。从全社会用电量构成来看, 2004年第二产业用电量4.61亿千瓦时,用电比重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2.9%,比1995年的78.1%上升了4.8个百分点,19952004年平均增长率为8.6%,第二产业用电占主导地位,用电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居民生活用电用电比重为10.1%,比1995年的14.6%下降了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2004年为0.145亿千瓦时,用电比重为2.6%,与1995年的2.4%相持平。近年来,五莲县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先后开发了五莲山、九仙山、大青山等旅游景点,带动了五莲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五莲县全社会用电量统计情况见附表2。二、用电量和经济发展对照分析分析全县1995-2004年GDP和用电量增长情况见附表GDP增长率%用电量增长率%弹性系数1995-200010.43.10.32000200411.9141.18数据表明,最近十年来,五莲电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用电增长率达到了14%。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的用电量比例也发生较大变化,1995年一、二、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比例为4.8:78.1:2.4:14.7,2000年比例为4.8:79.6:2.3:13.3,2004年比例为4.4:82.9:2.6:10.1,第一产业电量及居民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与国民经济产业调整趋势相吻和。五莲县“十一五”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电量增长预测见附表4。三、全社会用电量预测(一)大用户用电量加一般用户用电量自然增长法预测五莲县全社会用电量1995年仅为2.82亿千瓦时,电量基数很小,大工业客户增减对全区负荷电量影响较大,采用回归、平均增长率等方法预测误差较大。因此,依据全社会分产业用电19952004年用电实际资料(详见附表2),结合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采用大用户用电量加一般用户用电量自然增长法进行分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予测,采用电力弹性系数法进行校核。1、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1995年全县农业用电量为0.136亿千瓦时;2004年用电量为0.246亿千瓦时,1995-2004均增6.8。至“十五”计划末,将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培育各种服务型龙头企业,加快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实现农业市场化,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6%以上。坚持石材业的开采、加工,车辆制造业及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利用山区优势,加大旅游业的开发。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预测负荷电量:1995年2004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负荷(万千瓦)0.491.331.553.164.7电量(亿千瓦时)0.1360.2460.2630.6270.992、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1995年工业用电量为2.181亿千瓦时,2004年用电量为4.3亿千瓦时,年均增7.8。将重点培植纺织、机械、建材、化工、食品、轻工六大行业,突击发展机械、化工等产品,壮大五征、遨游等企业集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调查五莲县企业技改规划和新增项目(详见附表9:五莲县重点新扩建工业项目情况表),按照大客户电量加一般客户电量自然增长率法,预计工业用电增长情况如下: 1995年2004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负荷(万千瓦)3.767.58.1712.9516.2电量(亿千瓦时)2.2034.614.958.111.153、第三产业:3.1交通邮电:1995年电量0.01亿千瓦时,2004年0.021亿千瓦时。邮电通讯重点建设主要通讯干线和中心区通讯设施,全县实现电话程控化;集中抓好胶新铁路复线、日潍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干线建设。据此予测如下:1995年2004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负荷(万千瓦)0.030.140.150.410.81电量(亿千瓦时)0.010.0210.0220.0550.0963.2 商业、饮食、物资、仓储业:“十一五”期间,五莲县将建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区,发展以商贸流通、饮食、住宿为重点的服务业,商品流通、仓储和各项服务业迅速发展,届时将有一批用电量较大的商业街、高级宾馆商厦、娱乐服务设施等投入使用。1995电量0.043亿千瓦时,2004年为0.101亿千瓦时,年均增9.95,预测电力电量如下:1995年2004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负荷(万千瓦)0.140.580.612.765.76电量(亿千瓦时)0.0430.1010.1090.6651.463.3 其它事业:1995年用电量为0.017亿千瓦时,2004年用电量为0.023亿千瓦时,年均增9.5%。予测负荷电量如下:1995年2004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负荷(万千瓦)0.060.150.190.832.1电量(亿千瓦时)0.0170.0230.0310.1930.45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95年2004年城镇、乡村电量年均增分别为5.9% 、2.3%,全市人均生活用电量1995年为81.78千瓦时,2000年为86.11千瓦时,2004年为110.15千瓦时,逐年迅速增长。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生活收入的稳定增长,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高耗电电器在居民家庭中的拥有率将越来越大,城乡居民用电将呈现较强的增长趋势。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农网改造、城网改造,城乡用电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明显提高,供电“卡脖子”环节得到了妥善解决,也将直接推进城乡居民用电的迅速增长。城镇居民家电调查情况见下表:1998年2000年2003年2005年2010年洗衣机4557738198电风扇119131150170200电冰箱13.5145385100冰柜58263950彩电2735100110120电炊具98124146150180油烟机2436507396空调31235由表可见,今后空调、电炊具等高耗电电器将陆续进入城镇居民家庭。预测五莲县城区、农村居民生活电量如下:1995年2000年2005年2015年城区农村城区农村城区农村城区农村年末总人口(万人)6.53449.8641.1210.7839.941537人均用电量(KWH/人)177.667.5133.974.7206.795.6553383.8生活用电量(亿千瓦时)0.1160.2970.1320.3070.2230.3820.831.42五莲县全社会电量预测情况见附表3:1995年用电量2.82亿千瓦时;2004年电量5.56亿千瓦时,2005年电量6亿千瓦时;2010年电量10.9亿千瓦时;2015年电量16.4亿千瓦时。(二)利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预测最高负荷依据19952004年历年运行资料,五莲县最高负荷利用小时数为5900-6200小时左右。“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电网缺电情况将得到很大改善,电力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电源建设速度加快,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能够满足电网最大负荷的需求,电网高峰负荷拉路限电现象减少,因而最高负荷增长速度会呈现略快于电量增长速度的趋势。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增长速度快于工业用电增长,最高负荷利用小时数会略有降低,“十一五”期间按5980小时、“十二五”期间按照5750小时预测年综合用电最大负荷,扣除小火电和小水电负荷预测网供最高负荷见下表,预测结果与分产业预测的负荷情况基本一致。 项 目2000年2004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5年用电量(亿KWH) 3.295.5667.38.512网供电量(亿KWH)2.64.75.36.47.410.6综合最大用电负荷(万KW)5.391011.714.120.4网供最大负荷(万KW)4.68.59.210.612.918.9(三)电力弹性系数法校核电量五莲县1995年以来各历史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和用电量增长情况见下表:年 份GDP增长率%用电量增长率%弹性系数1995200010.43.10.2982000200511.912.71.072005201012.712.91.012010201511.28.50.76由表可以看出我县在过去十余年内,电力弹性系数为1左右时可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在缺电情况下电力工业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电力工业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电力弹性系数约等于1。从总体上来看,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五莲县经济已经完成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即将进入经济腾飞的大发展时期。今后十五年,五莲县将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融工业、制造业、石材业、商贸为一体,经济繁荣,交通便捷,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滨海旅游产业区。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4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递增12.7%;至2015年达到199.65亿元,20052015年均增11.9%,产业结构将得到大辐调整,第三产业产值迅速增长,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九五”末的23:47:30调整为2005年的18:50:325至2010年的16:48:36至2015年的13:47:40,逐步成为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开放式山区旅游城市。经济主要增长点为产值高、耗能低型企业及用电量相对较少的第三产业。由于经济转轨、产业结构变化、能耗降低趋势的影响,“十一五”及2015年电力增长速度将慢于经济发展增长速度。为使规划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根据五莲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考虑五莲电力可能的发展速度,对五莲电力的需求预测考虑高、中、低三个方案,以分行业电力电量预测结果为基本方案,三个方案分别相差1-2个百分点,见附表5、6、7。综上所述,采用分行业电力电量预测结果与弹性系数法预测的电量、最高负荷、利用小时数预测的最高负荷基本一致。因此,本规划采用分产业电力电量预测预测结果作为规划依据,预测的增长速度基本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亿千瓦时,“十五”期间年均增12.7%;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为10.9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年均增12.9%;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16.4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8.5%。预测2005年全社会综合用电最高负荷10万千瓦,“十五”期间年均增9%;2010年最高负荷为18.7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年均增14.4%;2015年最高负荷28.3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年均增8.6%。2005年网供电量为5.3亿千瓦时,“十五”期间年均增10.6%;2010年网供电量为9.6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年均增13.4%;2015年网供电量15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9.3%。预测2005年网供最高负荷9.2万千瓦,“十五”期间年均增9.3%;2010年最高负荷为17.4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年均增14.9%;2015年最高负荷26.7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年均增8.9%。(四)电力电量预测依据1995-2004年实际用电量资料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情况,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和大中型工业项目建设、技改情况,按照行政区划,对五莲县电力电量进行分区电力电量预测,见附表8。五、 有功电力平衡2004年五莲县最高负荷为9万千瓦,网供最大负荷8.5万千瓦;2005年最大负荷10万千瓦,网供最大负荷9.2万千瓦;2010年最大负荷18.7万千瓦,网供最大负荷17.4万千瓦;2015年最高负荷28.3万千瓦,网供最大负荷26.7万千瓦。五莲县热电厂总共装有4台机组容量为:21500KW+26000KW,所以五莲县的用电主要从网上购电。 六、2015年电力电量预测按照五莲县总体规划,至2015年将形成具有工业基地、制造加工中心、商贸中心、旅游服务等多功能、外向型经济为主,呈现现代化水平的山城。预测2015年五莲县电量达16.4亿千瓦时,负荷达28.3万千瓦,其中网供电量15亿千瓦时,网供负荷26.7万千瓦。七、特别说明1、五征集团项目五征集团项目共包括如下工程项目:1、五征轻型车二期工程2、五征农业装备公司3、五征模具中心4、五征冲压忠心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增加负荷6600KW2、遨游集团项目遨游集团公司共分两期,建成后可增加负荷4400KW3、驼鑫轮胎公司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增加负荷4000KW。第四章 电网规划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总体思路电网规划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及省电力集团公司“科教兴电”的方针;以电网技术革新和推广应用为重点,坚持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加大电网科技含量,不断降低电网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引入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保证电网的可持续性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技术实力,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根据“五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日照电网总体规划,“十一五”期间五莲电力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电网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注重投入产出和运营效益,努力使高中低压配电网络协调发展,提高电网装备水平,加快电网建设改造;在加强一次网络建设的同时,切实做好二次系统建设。增加110KV变电站布点,加强高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增容改造35KV变电站和配电线路,提高供电能力,满足区域发展的用电需求。根据“十五”期间电力的发展状况及五莲电网存在的实际问题,“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从根本上解决电网电能损耗高、供电可靠性低、电能质量差的问题,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安全、优质、高效运行的现代化电力网络。第二节 规划原则电网的规划建设与全县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不断进行电网建设与改造,扩大用电面,提高供用电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不断提高电网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使电网实现安全、优质、经济供电,满足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用电的需求,保证全县电力市场有计划健康的发展。1、电网规划与国家的技术政策、能源开发方针、电网总体规划相适应。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电网规划导则等有关文件法规的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快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步伐。同时在满足供电质量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少投资,增加电力的有效供给。2、电网规划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努力节约资金,降低造价,减少线路损失,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3、电网规划要与城区的建设发展规划及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统一,结合全县经济的发展提高对电网的规范水平,增强电网的供电能力。4、电网规划要坚持实物量与价值量并重,对所需投资有筹集方案,资本金来源、政策性资金的需求、债务资金的筹措有分析,有预测。5、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新建变电站按无人值守模式设计建设,积极采用小型化、户外式、低造价模式。加快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形成高可靠、无污秽公害和危险的供电系统。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系统,逐步实行远程自动抄表。6、建立实用可靠的电力调度网络,形成以光纤通讯为主、程控交换机联网系统为补充的现代化调度通讯网络,以适应电网调度、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7、加快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建立信息的采集、处理、查询和决策管理系统,实现多层次的信息服务。8、合理确定各级电压的短路容量,合理配置各级配电网及用户的无功补偿装置,积极采用自动投切电压调整装置。9、搞好新建变电站配套接入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县环网供电的能力,使各级输配电网络有较大的综合适应性。第三节 技术原则一、110KV输变电工程为规范我县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技术原则,提高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的技术水平和建设改造质量,调整农网布局,优化网络结构,达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和节能的目的,制定本技术原则。110KV高压电网通过完善、整理和优化,应达到环网、双电源供电,满足N-1的要求,对县城中心或重要负荷应基本达到N-2。可采用双T接或三T接,当线路上T接或环入三个及以上变电站时,线路应保证两侧有电源,正常运行时,两侧电源不并列,但应配备备用电源自投。对每个110KV变电站应保证一路正常供电,一路热备用,配备备用电源自投。1、110KV变电站:(1)110KV变电站应根据负荷分布需要,深入负荷中心,尽可能缩短中压配电网的输送距离,减少线损。(2)110KV变电站主变台区的最终规模宜按3台选择,一般一次征地或分期征地,主变容量一般选择31.5MVA,负荷非常集中区可选50MVA;主变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3)110KV侧主接线:宜采用单母线双刀闸分段接线或内桥接线。(4)主变压器各侧电压等级序列选择:宜采用110KV/10KV、110KV/35KV/10KV两种形式。(5)10KV侧主接线选择:宜采用单母线Y型接线(适用于三台主变,设备用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以实现自动切换)、单母线分段接线(两台主变运行时采用,但留有三台主变时扩建为单母线Y型接线的可能)或单母线四分段接线。2、110KV线路:110KV线路一般以架空线路为主,在走廊非常困难的地段可适量部分采用电缆,电缆截面选择应与架空线路输送容量匹配。线路截面应根据远景实际可能的输送容量选择并力求统一(110KV主干线路采用LGJ-185240导线)。架空线路杆塔宜选用薄壁离心塔或角钢塔,一般采用同塔双回或多回。采用免维护清扫的硅橡胶复合绝缘子。110KV供电半径控制在40公里以内,线路宜全线架设避雷线,有避雷线的杆塔均应接地。二、35KV输变电工程35KV高压电网通过完善、整理和优化,应达到环网、双电源供电,满足N-1的要求,对县城中心或重要负荷应基本达到N-2。可采用双T接或三T接,当线路上T接或环入三个及以上变电站时,线路应保证两侧有电源,正常运行时,两侧电源不并列,但应配备备用电源自投。对每个35KV变电站应保证一路正常供电,一路热备用,配备备用电源自投1、35KV变电站:(1)35KV变电站选在负荷中心,尽可能缩短中压配电网的输送距离,减少线损。(2)35KV变电站主变台数宜按2台选择,主变容量按3.15MVA或5MVA。主变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3)35KV侧主接线:宜采用内桥式接线或单母线双刀闸分段。(4)10KV侧主接线选择: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两台主变运行时采用,但留有三台主变时扩建为单母线Y型接线的可能)或单母线四分段接线。2、35KV线路35KV线路一般以架空线路为主,在走廊非常困难的地段可部分采用电缆,电缆截面选择应与架空线路输送容量匹配。线路截面应根据远景实际可能的输送容量选择并力求统一(35KV主干线路采用LGJ-120185)。架空线路杆塔宜选用薄壁离心塔或角钢塔,一般采用同塔双回或多回。应采用免维护清扫的硅橡胶复合绝缘子。35KV供电半径控制在25公里以内。35KV线路一般在变电站进出站段,架设1-2KM避雷线,通过城镇的35KV线路宜全线架设避雷线,有避雷线的杆塔均应接地。三、10KV及以下配电装置1、配电变压器(1)新装和更换变压器一律采用S9及以上型节能变压器系列。配电变压器采用室内安装,也可采用台架安装。(2)配变容量的选择应经济合理,根据农村电力发展规划,按5年考虑,既不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又要避免因容量选择过小致使配变过负荷运行。配变负荷率按70%考虑。(3)杆上配变高低压引下线采用架空绝缘线,其截面按配变容量315KVA选定。(4)杆上配变装设灭弧式跌落开关(RW10-10F型),高压熔丝按高压侧额定电流的1.5倍选定。低压侧安装空气开关或低压可调下开关。2、配电室及室内配电装置推荐采用典型配电室(1)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设备设在同一室内时,且二者有一侧柜顶有裸露的母线,二者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m。(2)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m时,屏后的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的两端,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其间应增加出口。(3)配电室通道上方裸带电体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下列数值:屏前通道为2.5m;当低于2.5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不应低于2.2m。屏后通道为2.3m,当低于2.3m是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不应低于1.9m。(4)安装在生产车间和有人场所的开敞式配电设备,其未遮护的裸带电体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当低于2.5m时应设置遮护物或阻挡物,阻挡物与裸带电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8m,阻挡物的高度不应小于1.4m;阻挡物内屏前、屏后的通道宽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程的规定。(5)配电室长度超过7m时,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当配电室为楼上楼下两部分布置时,楼上部分出口应至小有一个通向该层走廊或室外的安全出口。配电室的门均应向外开启,但通向高压配电室的门应为双向开启门。(6)配电室内的电缆沟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配电室内地面应用水泥抹面压光,内壁及顶棚抹灰刷白。配电室的门窗关闭应密合;通向室外的电缆沟,在过墙处应封堵;防小动物进入室内。(7)配电盘出线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涂A、B、C相位色(面对盘正面),零线涂黑色漆。3、室外配电装置(1)配电室高压进线先经跌落式熔断器到引线瓷瓶,最后到变压器接线柱。(2)高压引线过长时应加引线瓷瓶,每隔1.5-2.0m增加一支撑点。(3)跌落开关使用RW10-10F型强灭弧跌落开关,瓷件应良好,熔丝管不应有吸潮膨胀或弯曲现象,熔丝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2至2.0倍选用。(4)跌落开关安装高度不低于3.5m,各相间距离不小于0.5米,排列整齐,高低一致。跌落开关的轴线与垂线成15至30度夹角,且安装牢固不得摇摆。上下引线应用铜铝过度线夹压紧,其连接线应有一定裕度,满足有关标准规定。(5)避雷器应使用氧化锌型。10KV用户氧化锌避雷器试验周期为1-3年。(6)穿墙套管应用铜铝过度线夹连接。四、配网1、中压配电网(1)中压配电网采取环网结线、开环运行。相临主干线电源馈入分别来自不同电源;为缩小线路检修、事故等事件造成的停电范围,一般每条主线可分为2-3段,装设1-2台分段器(推荐使用SF6分段器或真空分段器)。(2)中压架空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应有较强的适应性,主干线导线(或架空绝缘线、电缆)的选择必须按输送8000KW(400A电流)考虑,并与变电站容量相匹配。线路性质导线型号电缆型号绝缘配置电杆m管塔呼高档距 m分段设备直线耐张主干线LGJ-185YJV-185YJLV-240PS3-15XW2-4.5181550真空开关联络线LGJ-185YJV-185YJLV-240PS3-15XW2-4.51812.650真空开关次干线LGJ-120YJLV-120PS3-15XW2-4.51512.650重合器分支线LGJ-95YJLV-95PS3-15XW2-4.51512.650跌落开关及隔离刀闸(3)中压导线的排列方式为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4)重要客户区域的电缆网或架空网采用环网结线、开环运行的双“T”接方式,客户使用备用电源自投或手动切换。(5)为实现中压架空配电线路的互连互带,对其相序规定如下:自近道路相起依次为ABC。(6)严格控制用户直接由主干线上接火,一般用户必须在次干线或分支线上接火,对容量在1000KVA以上的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在主干线上接火。(7)在城区人口密集或负荷较大地区,为便于出线,可考虑采用电缆出线。电缆线路的路径安排应服从于城市管线安排计划,通道的深度、宽度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路径的选择应安全可靠、维护方便,沿街道电缆隧道入孔的设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a)电缆线路及配套管沟必须按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充分考虑防火阻燃措施。(b)电缆敷设可采用简易沟槽式、沟槽式、排管式、隧道式。(c)电缆附件的选择:在不允许使用明火操作的场所使用冷缩电缆头;在其他场所一般使用热缩电缆头。(d)电缆线路应有完善的标志。(e)架空绝缘线电缆使用环境选择:架空线路走廊在技术难以解决的区域及市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城区繁华区域、重要市政设施区域;建筑面积较大的新建改建居民楼群、高层住宅区;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重要用户;电网结构需要或安全运行需要的区域。2、低压配电网(1)建设低压配电网必须结合农村电力发展规划,以农村未来5年发展情况进行配变容量、导线截面测算及路径选择。(2)农村低压配电网采用TT系统、城区、厂矿企业采用TN-C系统,对安全有特殊要求的纯排灌系统采用IT系统。(3)同杆架设低压配电线路不得超过中压架空线路的分段开关,不同电源的低压架空线路应有明显的分界点。(4)铝绞线架空绝缘线的最小截面为16mm2。每一接户线所带用户不超过5户。所有用户必须由配电箱内配电装置控制。接户线和套户线采用耐气候绝缘电线,其最小截面为2.5mm2(铜线)或4mm2(铝线)。(5)低压零线与相线截面采用相同型号。(6)架空线排列一般按平行方式,零线靠近电杆的近道路侧,相线自近道路侧依次为ABC;沿墙垂直排列的零线在最下层,相线自上而下依次为ABC。(7)城区低压配电网改造的重点是:电压质量差的地区;导线截面小、绝缘老化、设备陈旧区域;树线矛盾突出、负荷较大及繁华区域;配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区域;(8)所有用户必须加装“三级”漏电保护装置。(9)加强城区一户一表改造步伐,逐步淘汰老式机械表,推广新型电子表,有条件小区采用卡式予付费电表。逐步应用远程抄表,减少抄表工作量。第四节 “十一五”期间主要电网建设项目根据规划,计划在2006-2010年投资8510万元用于电网项目的建设改造,分年度简要介绍主要如下2006年本年度计划投资600万元,用于如下项目的建设:一、110KV城南站增容110KV城南变电站座落在城区南部,是城区南部的枢纽站,担负着城区南部的供电任务,该区域主要为行政、商贸、生活居住区和部分工矿企业。该站原有一台双圈有载调压主变131500KVA运行,主变间隔如有检修、事故、故障等均造成该站停电。供电的可靠性差,对全县的政治经济将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促进南部城区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改善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计划新上二期工程。增加主变进线间隔1个,新增主变1台/31500KVA,需投资350万元。二、10KV中低压配电线路改造计划新增(改造)10KV线路25Km,投资250万元。2007年本年度计划投资900万元,用于如下项目的建设改造:一、35KV纺织输变电工程35KV纺织站位于县城北部负荷中心,主要供给纺织公司用电,为简易变电站。随着纺织公司及周边经济发展,原规模已不适应,需要进行改造。计划新建35KV变电站1座,主变1*12500+1*6300KVA,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同时对35KV导线进行更换,更换为LGJ-185,需改造2Km。计划投资650万元。二、10KV中低压配电线路改造计划新增(改造)10KV线路25Km,投资250万元。2008年本年度计划投资2460万元,用于如下项目的建设改造:一、110KV许孟输变电工程许孟位于我县东北部,为我县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原35KV变电站供电已不能满足目前的用电需求。为了提高该地区的供电能力,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需在该镇建110KV变电站一座,以改善该地区供电环境和网络布局。计划建设规模1、变电部分:110KV主变采用三绕组有载调压型,本期容量131500KVA,远期231500KVA,;110KV侧进线两回, 110KV站内部分采用内桥接线。10KV侧本期出线7回(远期14回),单母线分段,室内布置;所有开关均达到无油化;采用微机监控及微机保护系统,按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无功补偿一期5000KVAR,远期10000KVAR。2、线路部分:110KV诸五线开断进站,需架设双回110KV线路4km,导线型号LGJ-185。估算该工程总投资1560万元,其中变电部分1200万元,110KV线路部分为360万元。二、110KV高泽站增容高泽镇毗邻县城北部,为我县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胶新铁路五莲站在该乡镇建设,该乡镇加大了招商引资步伐。该站原有一台双圈有载调压主变131500KVA运行,主变间隔如有检修、事故、故障等均造成该站停电。供电的可靠性差,对全县的政治经济造成影响。同时为了完善全县的电网布局,提高该地区的供电能力,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需新上二期主变工程。需新上主变二期工程,主变为131500KVA,计划投资350万元。三、35KV宝湖线改造35KV宝湖线导线型号为LGJ-50,由于运行时间比较长,线路老化严重,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极差。并且由于工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量持续递增,供电的经济性越来越差。因此改造势在必行。计划改造8Km,导线采用LGJ-120导线;计划投资120万元。四、35KV宝于线改造35KV宝于线导线型号为LGJ-50,由于运行时间比较长,线路老化严重,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不到保障。该线路状况直接关系到于里站的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由于工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量持续递增,供电的经济性越来越差,计划改造12Km,导线采用LGJ-120导线;计划投资180万元。五、10KV中低压配电线路改造计划新增(改造)10KV线路25Km,投资250万元。2009年本年度计划投资1800万元,用于如下项目的建设改造:一、110KV叩官站增容110KV叩官变电站为单台主变运行,检修或发生事故、故障等均会造成该站停电,影响该地区的正常安全、可靠、经济供电。计划在叩官站新增110KV进线间隔1个,增加31500KVA主变1台。全部工程投资350万元。二、110KV城西输变电工程县城西北部的工业园为省政府批复设立的工业园区,随着园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供用电负荷不断提高,最高将达到12000KW左右,原10KV手拉手联合供电的格局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计划在工业园西侧新建110KV城西变电站。计划建设规模1、变电部分:110KV主变采用两绕组有载调压型,本期容量131500KVA,远期231500KVA,;110KV侧进线两回, 110KV站内部分采用内桥接线。10KV侧本期出线7回(远期14回),单母线分段,室内布置;所有开关均达到无油化;采用微机监控及微机保护系统,按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无功补偿一期5000KVAR,远期10000KVAR。2、线路部分:110KV莲宝线开断进站,需架设双回110KV线路2km,导线型号LGJ-185。估算该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变电部分800万元,110KV线路部分为200万元。三、35KV王世疃站增容街头镇王世疃地区为五莲县重要的石材基地,以石材开采、加工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原35KV王世疃站配备由5000KVA主变2台,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增容改造计划将原2台5000KVA主变更换为2台8000KVA主变。全部工程计划投资200万元。四、10KV中低压配电线路改造计划新增(改造)10KV线路25Km,投资250万元。2010年本年度计划投资2750万元,用于如下项目的建设改造:一、110KV潮河输变电工程随着潮河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原35KV站供电的现状已无法满足供电的需要,计划将原35KV变电站升压改造为110KV变电站。计划建设规模1、变电部分:110KV主变采用三绕组有载调压型,本期容量131500KVA,远期231500KVA,;110KV侧进线两回, 110KV站内部分采用内桥接线。35KV侧本期出线2回(远期六回);10KV侧本期出线7回(远期14回),单母线分段,室内布置;所有开关均达到无油化;采用微机监控及微机保护系统,按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无功补偿一期5000KVAR,远期10000KVAR。2、线路部分:新建2条/30Km(110KV叩潮线7Km,110KV街潮线23Km),采用LGJ-240导线估算该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变电部分1000万元,110KV线路部分为1500万元。三、10KV中低压配电线路改造计划新增(改造)10KV线路25Km,投资250万元。第五章 二次系统规划第一节 系统通讯规划一、现状截止到2004年底,五莲电力通讯已建设成为一个光纤通信为主,以县城至乡镇无人值守变电站光缆为主干通道,实现与市供电公司交换机联网,与联通、移动、网通等通信公司合作,实现交换机直联,对供电所进行MIS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组网,覆盖整个供电区域的专用通讯网。二、存在的问题1、光纤网络还没有全部形成自愈环结构,直链分支站点较多,不能发挥SDH光纤环网自愈功能的优势,使通信网存在安全隐患。 2、载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各站点对于信号传输通道的要求,而且设备已经严重老化。3、作为可靠性要求很高的专业通信网,由于缺乏通信综合监控、调度手段,通讯网运行不能实现可控、在控,影响通讯网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4、机房原先的规划和布局已不能适应当前和日后发展的需要,需改造、扩容通信机房。三、规划目标电力通讯网的建设、改造,必须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综合改造、讲求效益、慎重投入、注重产出”的原则,逐步建成满足配网系统自动化、电网商业化运营、电量计费、客户服务系统数据传输、变电站无人值班、调度、保护及综合自动化、宽带移动通讯以及为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指标先进合理、经济效益显著、符合“一强三优”的一流供电企业的高标准现代化通讯网。四、主要工程概况2006年全年计划投资325万元进行如下项目的建设改造:1、更换交换机及直流电源系统:Hicom382型西门子交换机不具备来带电显示功能,现有的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容量小、设备老化,计划投资70万元进行更换。2、光缆架设(五莲站至叩官站):利用220KV五莲站到110KV叩官站的110KV线路杆塔,架设五莲站到叩官站的光缆70公里;计划投资200万元3、调度总机更换:更换为数字调度总机,计划投资为10万元。4、城区光缆架设:采用16芯ADSS光缆,沿城区10KV线路架设检修公司、科源公司等处的光缆线路15公里,计划投资40万元。2007年本年度计划投资320万元,用于变电站光缆通讯网建设1、西北部网络:完善110KV宝山站、35KV中至站、于里、汪湖光纤通信,架设16芯ADSS光缆线路35公里,使西北链逐渐完善形成环网通信,增强光纤通信网的可靠性,该项设备投资约130万元。2、东南部网络:完善叩官站王世疃站的光纤环网通信,架设光缆40公里,使南链逐渐完善形成环网通信,增强光纤通信网的可靠性,该项投资约140万元;3、供电所光纤通讯网扩建工程供电营销业务对通讯提出了通道宽带化、业务综合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现在我公司12处供电所全部在的变电站驻地,可由变电站光端机提供业务通道,设备投资50万元2008年本年度计划投资160万元,用于变电站光缆通讯网建设1、东部网络:架设35KV城东至松柏、许孟至松柏站光缆60公里,使五莲的光纤通信网全部实现环网,提高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该项投资约160万元。2009年本年度计划投资190万元,实现对现有光纤网络的升级改造。1、光纤网络升级目前光纤环网的传输速率是155Mbps,随着业务的发展,该容量不能满足需要,可平滑升级至622Mbps甚至2.5Gbps。资金预计190万元。 五、 2010年2015年电网通讯展望随着通讯业务的发展,继续对通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结合新建输变电工程,建设变电站的光纤通道使全县光纤形成环网结构。配网光缆采用8-12芯单模光缆,沿进行配网自动化改造的10KV线路同路由敷设,汇集到城区各变电站,组成环网结构。通过建设,使我县电力通讯网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光通信网,达到本县与集团公司、市局间的行政话音、调度信息、信息管理系统、办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