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doc_第1页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doc_第2页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doc_第3页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doc_第4页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邓婷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智力活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备写作能力,并借此学会做人、学会表达、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困扰着语文教师,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究其原因,无外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作文素材,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描绘或议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即使储备了一些作文素材,也没有一点想说想写的冲动,缺乏进行作文创作的欲望;学生作文创作后常常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老师即使全力以赴也要积压较长的时间,学生得过一周或两周才可能得到老师这个唯一“读者”的意见。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创作的兴趣与积极性,制约了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了改变中小学作文教学中这些不良现状,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从作文教学的规律出发,结合自身作文教学实际,建议采用以下策略与措施。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积累语言词汇、积累作文材料是源头性的环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再聪明能干的媳妇如果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要想文章内容充实、意蕴深厚,必须要有丰富的材料作支撑,中小学生只有读得多,见得多,记得多,讲求积累,聚沙成塔,才能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进而达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 (一)从阅读中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为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中小学时期人的记忆往往是一辈子难以忘记的,学生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多读一些课内外文章,这对他们的写作乃至成长十分必要。 1.精读教材文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典范性的文章,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样本。学生要积累作文素材,首先要精读教材文本,反复地诵读,读精、读通、读活、活读,把文章中经典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熟读成诵慢慢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着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那些经典的句子;把文本中那些巧妙的构思、精妙的遣词造句、前后照应的逻辑组织在诵读中消化吸收,在脑海中贮藏起来,把作者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根据不同的文体和对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领悟不同的文体和对象该怎么写,文本是怎么写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这样既积累了作文的语言文字材料,又积累了写作的思路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帮助极大。 2.开展课外阅读。在精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课外美文和故事,比如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智慧林等文学杂志,智慧背囊、心灵鸡汤、感动中小学生的100个故事等励志书籍。报刊也是作文材料的丰富源泉,像故事类、科技科幻类、历史类、童话类、天文地理类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阅读时要求学生要做有心人,要勤做笔记,养成坚持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要注意仔细品味、吸取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各类书籍、杂志、报刊中吸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名言警句要背,诗词歌赋要诵,名家名篇更要读。书读得多、读得透,文章有了充实的素材自然就能够言之有据、饱满充实了。所以中小学生只有广采博取,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知识的营养,灵感才会频繁而活跃,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文思泉涌。 (二)从生活中积累 生活的积累是我们写作的源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作文材料,只要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作文材料,从生活微小处领悟、积累生活哲理,写作时,就不愁没有作文题材。生活中我们会有喜怒哀乐,会看到、听到很多的大事或小事,文章只有写出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1.参加社会活动。中小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要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比如,到交通要道去宣传交通规则、文明公约;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到附近的街道或工厂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还有学校或班级组织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如远足、郊游、参观访问、课外兴趣小组、志愿服务活动、饲养小动物、看电影戏剧等。参加这些社会活动,全程经历感受,接触的人和事多了,生活面宽广了,自然就有丰富的写作材料了。 2.学会观察生活。观察生活要讲求方法,观察物体、动物、植物时,注意抓住形体、颜色、生活习性、作用等方面的特点。观察周围环境时,要注意具体环境是由一些什么事物组成的,以及它的位置、方向、大小等。观察人物时,要特别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外貌、动作和神态。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时,要注意到这件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要特别观察事情的细节,细节观察得越好,写文章时描述得越生动,文章则更具可读性。鲁迅写康大叔抢华老栓的人血馒头时,用了八个动词写其细微动作,揭示了康大叔贪婪、野蛮的性格特征,非常生动传神,感染力很强。这决非鲁迅凭空杜撰,而是他平日细心观察的结果。我们要让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周围的景、物、人、事,并把握住他们的特点,不断锻炼思维能力,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3.积累生活素材。我们要让学生把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或有意思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篇幅可长可短,可以成文成篇,也可以是一个片段,只要及时地把观察所得、所感记录下来,就达到了目的。最好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作为材料库,用来记录素材,储存作文信息,等到写作文需要时,就直接到这个材料库去查找并提取信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学习、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独特的感受,只要有创意、够奇特,都是很宝贵的。人们常说的灵感,即受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爆发出思维的火花,也同样可以记入材料库,以备学生写作之用。如果我们有深厚的知识积累、素材积累,有丰富的人生体验、社会经验,你的笔下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淘出许多金子来。 二、采用开放的方式指导学生作文 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作文素材后,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头脑中的储备转化为写作欲望,老师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善于创造开放式情景,使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找到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内容,产生一种想说想写的冲动,激发学生想说想写的欲望。 (一)自由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版)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按此要求,老师应该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写作的时间和地点等少作或不作限制,让学生自由地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可以是成篇成文的,也可以是一小段或一句话。在具体操作时,自由作文可以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开放,比如学生看到了或听到了有趣的事情,可以写下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看过某部电影或电视剧,可以写影评;学生阅读了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可以写出读后感或续编故事;学生参加过某一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可以写出其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学生上物理、化学课时做过某个有趣的实验,可以把过程写出来并总结规律;学生跟家人或同学一起旅游,可以写出一路的自然风光、见闻、异地的风俗民情或方言土语;同学们玩过某种有趣的游戏,可以把精彩的游戏与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写出来;同学或自己父母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也可以写出来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开放式的自由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要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也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二)课堂作文 即使是正规的作文课,也应采取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教师提前公布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从写作目标出发,先做充分的观察和储备,从阅读和生活中广泛收集各种素材,做好作文的准备。在作文课上,先让学生将自己课前的阅读观察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交流给同伴,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让学生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充分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优势互补。接着进行作文技法指导,让学生体会作文的灵活性,领会不同写法的特点。对于同一主题或题目写多篇文章,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比如“我的家乡”,可以写家乡一年四季的秀丽景色,可以写家乡的风俗人情,可以写家乡的趣闻趣事,可以写家乡辛勤劳作的人们,可以写家乡的过去,可以写家乡的未来,还可以写家乡让自己伤心的事、令自己生气的事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技巧去写,可按顺序写也可用倒叙写,可先总后分也可先分后总,可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可由诗句引出活动也可由故事引出论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体裁去写,比如“我们的学校”,可以侧重于记叙和抒情,可以侧重于说明,可以侧重于议论,还可以侧重于假想在开放的环境中,让学生完成选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把自己心里的东西写成文字,作文课的任务就圆满完成了。 三、采用多元的方式评改作文 老师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得当,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时常有学生一周两篇三篇作文交上来,要让老师每周全批全改一百多篇学生作文,既低效费力,又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也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作文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样的。 (一)当面交谈修改 教师当面辅导学生修改作文,听取学生的修改意见,作适当点拨。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作文的重视。在学生第一次批改作文时,鼓励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进行第二次作文的写作。 (二)邀人听读自改 学生完成作文之后,由于受思维定势或疲劳等因素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大乐意看自己作文的,即使看也不易发现其中的问题。因此,学生习作完成后,老师可安排专门时间由学生邀请同学来听读,听读后征求同学的修改意见并自改,也可把作文拿给外班同学、朋友甚至给家长看,让他们听读后出谋划策,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据此进行修改。 (三)生生互批互改 互批互改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相互批改作文的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互批互改要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服务。教师要先拿出操作性强的作文评改标准。一是常规评改标准,它包括评改作文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标点符号以及卷面书写等方面好坏的标准和评判文章在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优劣的标准;可以把常规评改标准的评分细则发给学生,供学生长期使用,使它成为学生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基本尺度。二是灵活标准,即从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出发,对一些在全文或某一方面做得十分优秀的文章可以给予特别的高分;这一标准老师只提宏观要求,不必订出细则。在拿出标准的同时,老师应把全班所有同学的作文浏览一遍,从全班作文中挑选出能够代表好、中、差三个等级的作文各一篇,按照上述的作文评改标准,进行评阅,以备向学生示范。 2.实施。首先是提出要求,公布标准。其次是评改例文。老师先把自己准备好的三篇例文发给学生,让学生参照标准对三篇作文进行初评,然后老师再出示自己的评改,让学生与之对照,认清自己评改的不足,进而加深对评改标准、方法和要求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是学生结对,互批互改。分发给学生对方的文章,指导学生在认真通读所批改的作文后,根据评改标准和灵活要求,逐条踩点打分,给作文打出总分并写出评语。写评语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公正客观,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缺点,还应该提出改进办法或建议。在学生互批互改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评阅对子之间巡视辅导,以便帮助学生解决评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随时发现并及时纠正评改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同时,老师还要特别指导学生去发现同学作文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敢于给予特别优秀的作文以高分。第四,交流评改结果并讨论。让学生与对方交流批改后的作文,让他们从别人评改中吸收新的信息,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和自己失败的教训。这个过程中,如果被批改者对批改者的意见有异议,老师应及时参与其中,可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讨论,在三方商讨中解决问题。 3.总结。总结是最后一环,也是最不可忽视的一环。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对学生批改情况进行总结。学生互批互改结束后,老师应该及时查阅学生的批改情况,并对其进行总评。表扬成绩,激励他们继续努力;指出不足,鼓励他们能在下一次评改活动中做好。如果只让学生互批互改,老师不再查阅、总评,学生就容易马虎对待,敷衍了事。二是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互批互改完成后,老师应立即审查活动的全过程,认真分析全部情况,找出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改进的方法,并归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规律性的规则,以便能使下次互批互改更加完善。 (四)注重评优激励 无论是教师评改,学生自改,还是学生互改,务必要让评优激励贯穿在作文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敢写”“我写得好”“我最能写”的自信心。对于那些缺点很多的“劣作”,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努力去发现、挖掘闪光点,并使之得以升华。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在评语和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老师都要及时予以肯定,给予表扬;把好作文录音后放给学生听或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办手抄报或打印好作文向全班、全校发行;把优秀作文推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