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doc_第1页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doc_第2页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doc_第3页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doc_第4页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第1课 太公家教节选教学目的:一、了解蒙学的有关基本内容及其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二、了解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三、认识重读蒙学教材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蒙学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二、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料3、全班汇报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1)生平简介(生卒年不详),西周齐国始祖。又名姜尚、吕尚、吕望,字子牙。西周初为“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智勇双全。相传著有六韬、太公家教等。(2)汇报内容: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有疑责问,有教责受。罗网之鸟,悔不高飞。吞掉之鱼,恨不忍饥。人生误计,恨不三思。(3)注释: 4、学生谈上完本节课的体会5、师总结6、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2课增广贤文(节选)一、经典回放: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4页六、活动广角:第6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3课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第4课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教学过程: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古诗。诵读欣赏(一)蝉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诵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2、要正确读音、断句。3、识别诗体。二、诵读(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三、诵读1、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学生各抒己见)(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四、诵读1、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第5课 画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二、学生跟读背诵蝉咏萤三、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并:靠,依傍。疏篱:稀疏的篱笆。赞颂了菊花宁可枯死枝头也不落地的独立、坚贞的品格,寄寓了决心斗争到底的民族气节。四:日积月累五:拓展活动 梅兰竹菊1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清?郑燮兰俗尘:庸俗的尘世。2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清?郑燮题兰友:作朋友的意思。炎凉:气候的冷热,比喻人情势利。后嗣子:后代。婚媾:婚姻。3春兰末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清?郑燮盆兰末了:花开尽了。呆:待。荣枯:盛衰。盎(ng):腹大口小的盆。前两句教人珍惜时光,后两句道出世事枯荣。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凌寒:冒着严寒。遥知:远远便知道。作者抒写自己坚贞的意志和品格。六、学生背诵七、你怎么理解的?还会背哪些有关的诗篇?第6课 题画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兰草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二、学生跟读背诵画菊梅花三、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以兰草自比 又以山中的群芳比喻不如意的外部环境,坚贞还自抱 写出了作者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何事斗群芳 则反映了作者不愿为了功名利禄而劳累喜爱隐居生活的惬意心情 四:日积月累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五:拓展活动 梅兰竹菊露涤铅粉节, 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 无地不相依。 分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的诗特别深刻精警,以清新明快的语言,表达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理解。流放南方时,他吸收“武陵夷俚”民歌的营养创作的竹枝词等,于唐代诗坛别开生面,也显示出他持立独行的个性。六、学生背诵七、作业:背诵本课第七课 鸡(节选)一、教学目标:1.背诵古诗2.学习诚实守信的品德。唐?徐夤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二、教学内容解析:鸡名列十二属相之一,厚厚的羽毛上长有美丽的花纹。它守时守信,唤来朝日:一声啼叫,送走黎明。诗人通过对鸡形象的描写,赞扬了一种诚实守信的品德。诗人简介:徐夤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借咏史来反映社会现实,或以咏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拓展: 花鸭(节选) 杜甫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自我测评; 补全下列关于鸡的成语。 ()鸡()舞 鸡()蛋() 鹤()鸡( ) ( )若( )鸡 鸡( ) 蒜( )第8课五月五端午节教学背景分析:端午节是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本课是从学生常见的民俗民情着手,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内的活动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并抓住端午文化习俗,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熟识端午节上民间的一些活动,了解一至二项简单的端午节活动的方法,如包粽子,撞蛋等,在体验性活动中,加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感受端午节浓郁的文化氛围,体验传统节日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体验风俗,感受快乐1、端午知识热身赛。举手抢答,答对者将龙舟向前划一格。端午节在每一年的什么时间?下列哪项物品和端午节无关?A、粽子B、龙舟C、月饼D、雄黄酒根据提示说出这是端午节什么物品?提示一:由花花绿绿的毛线编成提示二:孩子们把它挂在胸前提示三:里面放着蛋根据图片说出这是端午节什么物品?说出三种不同馅料的粽子。2、介绍粽子。1)介绍包粽子的材料。2)教师示范。课件显示过程:先将粽叶折成漏斗形,然手放入主料及内馅,最后折好粽叶绑好绳子。3)学生操作。想不想试一试?就让我们进入包粽子大赛。宣布比赛规则。4)评比反馈。清点包出的粽子,谈谈你有什么感受。欣赏包出的粽子。4、其他风俗。还有哪些风俗?三、介绍来历,提升内涵1、你知道端午节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吗?生介绍。是啊,这些风俗都因为一个动人的故事。2、介绍来历(课件)3、听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你有什么感受?4、介绍屈原。从此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象划龙舟活动还走出国门,成为一项国际赛事。第九课 中秋节一、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知识。2、学习节日绘画题材的表现方法。3、在绘画活动中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二、活动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远古文明的缩影,它展示着人民的传统习惯、风土民情、民族心理及宗教观念。“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人们抒发乡情的时候,人们都想在节日和家人见面,人月两团圆,这亦反映了中国人重视家庭伦理的性格特征,但对于小孩来说很少经历过生死离别,所以我又允许学生对其他节日进行描绘,甚至想象创造一个你的节日。三、活动准备:师生准备有关节日的资料,教师为每人准备一张作业纸,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四、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有关中秋节的资料,教师归纳这种思乡之情我们称它为乡情,(二)、欣赏一些学生作品及夏家尔的故乡、陈逸飞的双桥。1、照作品了解一些基本的构图:中心式构图、横式构图、S形构图、大小对比式构图。2、了解画面色彩特点:抒情的蓝紫色使人回味、热烈的红黄色充满喜庆、绚丽的对比色使人精神振奋、丰富的协调色使人赏心悦目。3、学生交流如何表现中秋节的画面,谈构思。教师小结:可以画家乡有代表性的景物、人物和活动。(三)、哪些传统节日你比较熟悉?学生交流。(四)、你认为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开发些什么节日?师生讨论。(五)、学生作业:交流作品,评价作品。第十课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俗风情的喜爱。 2、让学生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生活、思想等状况,从而理解、关心、尊重老人,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敬老的美德。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个性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敬老的文字、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 (1)多种渠道搜集有关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相关资料。 (2)整理各科教材中“尊老敬老”的图片、文章。 (3)收集有关“尊老敬老”的名言佳句及感人故事。 活动过程: 一、知恩1、深入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故事及其发展相关资料。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书店或上网搜集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完成好调查表。 我身边的爷爷奶奶调查表 我调查的是 生日: 年 月 日 属相 1、最喜欢吃的东西 2、他(她)的爱好 3、最开心的一件事 4、不顺心的事 5、最想让我为他(她)做的一件事 调查人: 二、感恩() 1、利用升旗仪式讲话,使队员们深入了解重阳节。 2、开展“重阳节感恩在行动”大讨论。 3、重阳节,落实“感恩行动”。 4、召开“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 第11课 王羲之教学目标:1、了解王羲之生活时代,通过欣赏兰亭集序摹本的墨迹,了解其书法特点。2、知道兰亭集序的产生过程。3、了解王羲之是怎样苦练书法,终成“中国书法第一人”的。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王羲之刻苦学习的精神。过程:(一)简介: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二)作品: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三)兰亭集序: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原文:第12 课颜真卿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了解其书法特点。2、了解颜真卿其人其事和他的高尚品质。3、学习他勤学苦练的精神。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山东的历史文化底蕴。过程:(一)简介:颜真卿(709-785年),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家。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二)艺术: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三)作品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2、祭侄文稿:行草书。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第13课 柳公权练字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及他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2、通过对柳公权在书法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感知,使学生体会到,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与他们的勤奋努力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是密不可分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柳公权的资料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唐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文化上取得了很多成就,出现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就是其中的一位。观看唐代书法的录像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柳公权的资料3、全班汇报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1)柳公权的生平介绍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卒于任上。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2)柳公权作品的特色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茍。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为之动容。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3)师补充民间故事柳公权练字(4)柳公权的著名作品李晟碑 玄秘塔碑 苻嶙碑 金刚经 神策军碑4、拓展生写课本37页在空格里认真写字,看谁写得又正确有好看。5、学生谈上完本节课的体会第14课天王送子图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代美术作品,是学生了解古代美术作品的表方法及艺术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了解天王送子图内容及图画所涉及到的有关历史文化和任务。教学过程:一、导入 看一看天王送子图里面都有什么人物吧?二、简介纸本,墨笔,手卷,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传为宋人摹本。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三、拓展活动你知道吴道子还有那些绘画作品吗?画圣吴道子:吴道子被历代画家奉为不可超越的高峰,尊为“百代画圣”,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无人可企及。苏东坡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四、小结关于吴道子和天王送子图你都理解了哪些?第15课千里江山图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古代美术作品,是学生了解古代美术作品的表方法及艺术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欣赏中外小朋友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近一步了解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特点。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古代美术作品和小朋友的美术作品的理解感受能力。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美术作品和小朋友的美术作品的表现特点等四.教学过程:项目:第一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引入 1. 教师让学生谈一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我国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你们有谁见过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你们细心看一看这作品都画了哪些内容?2.欣赏课件。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千里江山图2、讨论问题。3、回答问题。 初步了解我国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讲授新课 1.教师归纳,并介绍王希孟生平简介:王希孟生是北宋画家。政和年间画院的学生,擅画山水,千里江山图长卷是他传下来的唯一作品,大约这图作品完成一、二年后这青年画家就死去了。2.赏折:(千里江山图)。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幅长卷中对绵延的山势、高峰峻岭。3.向学生简介什么是青绿山水。青绿山水是用矿质颜料等。4.欣赏三幅小朋友的画。冬泳、游泳比赛为好朋友画像。欣赏三幅小朋友的画后有什么感想?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欣赏后对我国古代美术和小朋友的画有了一定了解。 语言描述。第16 课 清明上诃图教学目标:1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二)设问: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1读后明确:2设问:“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3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第17课 孙武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孙武的战法,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3.能够阅读并背诵孙子兵法中的名言,并大体上懂得意思。4.通过学习,了解孙武其人其事,激发学生对孙武的敬佩之情。二、教材分析和教学活动(一)课文分析这篇课文简单介绍了孙武“迂回奔袭”的战法和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课文内容短小精悍,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孙子兵法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师可借助参考资料给学生作出说明和讲解。(二)教学活动? 读一读选取孙子兵法中的几句名言,让学生先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对于句子的意思,只做引导,学生理解即可。这几句名言的解释是: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释义: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虑的。2.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释义:出兵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释义:彼,对方。殆,危险。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成百次打仗都会失败。? 说一说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了解战国时期的另一位著名军事家孙膑。这项活动的安排,在于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与学校共同来教育学生,又可以在亲子活动中缩短与孩子的距离,达到心灵的沟通,从而构建起学习型家庭。第18课管仲一、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2.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管仲,知道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作出了哪些贡献?3. 了解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谊,学习结交真正的朋友。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一) 教材分析管仲出生在今安徽省的颍上。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供养老母亲,他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后来当兵来到齐国,经鲍叔牙大力推荐,当上了齐国的相国。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也因此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管仲之所以能相齐称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鲍叔牙的宽容、体贴、关心、理解,使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留下“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二) 教学活动这篇课文比较简短,内容也容易理解,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弄明白。因此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质疑,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给学生再多讲点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和春秋战国时的情况,让他们对遥远的古人有更多的感性认识。故事链接讲的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谊。让学生自己阅读,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然后讨论:读完故事,你认为鲍叔牙是个什么样的人?管仲和鲍叔牙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从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朋友,正确地与朋友相处。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如“力荐”“第一霸主”“春秋第一相”“尊王攘夷”等,教师可给予适当的解释,但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第19课 诸葛亮一、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诸葛亮的才干,了解诸葛亮所作出的贡献。3.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知道诸葛亮是个知识丰富、学问渊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能以诸葛亮为榜样,努力为祖国、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4.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二、 教材分析和教学活动(一) 教材分析诸葛亮是蜀国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相传他出生的时候,正值清晨,窗外即将明亮,他的父亲便为他取名“亮”,字孔明。诸葛亮是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后来避乱到南阳隆中隐居。刘备三顾茅庐,请他辅佐。他策动刘备与孙权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后,诸葛亮任丞相,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为蜀国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诚的典范。这篇课文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诸葛亮的成就,把以神机妙算而著称的诸葛亮摆到同学们的面前来。对于诸葛亮,孩子们并不陌生,所以本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作为开放课来进行,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来交流,来讨论,来评价,相信孩子们在津津乐道的同时,会从诸葛亮的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二) 教学活动课前,提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诸葛亮的材料、故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来交流。课文中所涉及的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故事链接中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上课时,根据需要来调整讲故事的时间,也可以对故事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和诸葛亮的非凡才能。课文中提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讲解中可以为学生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诸葛亮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军事家,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特别是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演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三气周瑜”、“空城计”等故事深入人心,诸葛亮已经成了智慧的化身和代名词。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以故事会的形式来呈现,重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复述故事的能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受到熏陶感染,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第七单元 诗歌朗读(二)本单元所选的五首古诗都是唐、宋时期的名家作品,包括于谦的观书、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王安石的寄关冲卿、韩愈的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陆九渊的读书。这几首古诗或勉励勤学苦读,或阐发读书的方法与道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人志士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宝贵精神,而且可以从中懂得怎样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不死读书,不做书呆子。第20课 观书一、 教学目标1. 结合解析理解诗句意思。2. 能熟练背诵课文和拓展活动中的名句。3. 能够记住“日积月累”中莎士比亚、高尔基的读书名言。4. 能搜集至少三条关于勤学惜时的名言。5. 能够通过上网或看书等方式搜集积累名句。6. 学习古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美德,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一) 课文分析这首诗名字叫观书,它盛赞了读书的好处和乐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诗人。他的性格刚直,博学多闻。他勤学苦练的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被后世称颂。观书一诗表达了作者“以书为友,与书相亲”的爱书情结,同事展示了诗人醉心读书、忘却尘世纷争的高尚情怀。背诵之前,先指导学生读一读,再结合诗文的意思把于谦痴迷读书的特点与“忘却尘世”的境界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扫除背诵障碍。(二) 日积月累“日积月累”中介绍了莎士比亚和高尔基的读书名言。莎士比亚的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生活先好好体会这些名言的意思,然后试着背一背,努力记住。有条件的班级鼓励学生自己再搜集几条关于读书的名言。(三) 拓展活动背一背四条关于惜时勤奋的名言。第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第二句: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第三句:业精于勤,荒于嬉。第四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 自我评价 小组合作,组内检查共同评定星级。第21课 冬夜读书示子聿一、 教学目标1. 结合解析理解诗文意思。2.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和白鹿洞二首(其一)这两首诗。3. 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句含义。4. 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精神,从小发奋读书。5. 懂得“读死书”的害处,从小养成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一) 课文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诗中难解词语释义:? 遗力:剩余的精力功夫。无遗力,是指把所有的功夫或精力都用在上面。? 少壮:青少年时代。这一时期精力充沛,正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 功夫:这里指一个人的实际本领或能力。? 躬行:亲自去实践、体验。这里是诗人对学习的一种科学态度,即对学到的东西必须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二) 日积月累本课“日积月累”中引用了成语“两脚书橱”,其出处如下: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意思是:陆澄被当今的人们称为大学问家,可是他读易经读了三年了还不懂文章的意思,他想撰写一本宋书到最后也没成。王俭讥笑陆澄说:“陆澄,就是个书橱罢了。”这个典故后来演变为成语“两脚书橱”,用来讥讽那些光会读死书,不会应用、没有真实本领的人。(三) 拓展活动本课“拓展活动”中安排背诵白鹿洞二首(其一)诗中的“引笑”、“周情孔思”比较难理解,背诵之前给学生作简单解释。第22课 寄吴冲卿(节选)一、 教学目标1. 结合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2.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诵寄吴冲卿和袁牧的读书诗。3. 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4. 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殊”“曲”“抚事”等疑难词语的意思。5. 学习古人“永不满足、锐意进取”的求知精神,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知学,好学,乐学”的人生态度。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一) 课文分析本诗节选自王安石寄吴冲卿的前两句,诗歌旨在通过纷繁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劝诫人们应该有永不满足,锐意进取的求知精神。“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抚事”,临事,遇事。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已经饱读诗书了,但每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此句作者似在写“书到用时方恨少”,告诫自己还应多读书,又似在劝慰自己的友人吴冲卿也应当如此。(二) 日积月累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上人书)。正因为王安石把“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三) 拓展活动“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是糟粕。”这首诗的大意是:读书不解其中味,囫囵吞枣,还不如将书搁置在高高的楼上呢。因为这样无疑与“蠹鱼”一般,整日只知道吃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这是清代诗人袁牧随园诗话中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第23课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一、 教学目标1. 结合解析理解诗句意思。2. 能够熟练背诵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和书院两首诗。3. 简单了解唐代诗人韩愈的生平。4. 养成读书思考的好习惯。5. 学习古人虚心读书、努力实践的精神。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一) 课文分析这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诗。原诗共有88句,课文节选了其中的4句。“患”这里是担心的意思;“足”就是满足,不思进取;“已”是“停滞不前”的意思;“既”的意思是已经。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读书只怕不够多,文章的含义只怕理解得不够透彻,还怕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对已经学到的东西,只怕不能实行。诗人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读书的“四美”,即多读、深思、虚心、实行。(二) 日积月累“日积月累”中围绕韩愈着重介绍了两个方面的知识:1. 韩愈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学巨公”“百代文宗”的美称。(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2. 韩愈作品的特点:他善于使用和提炼前人的词语,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词语,如“落井下石”“杂乱无章”“动辄得咎”等。这几个成语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前两个让学生记住。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这几个成语都是唐代大诗人、大文学家韩愈提炼创造出来的。这部分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交流一下,说说你了解了韩愈哪些方面的情况。(三) 拓展活动“拓展活动”安排学生背诵宋代诗人刘过的书院这首诗。这首诗的意思是:致力于治学如同致力于开垦耕种,是勤劳是懒惰你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积累下大量的书本知识就好比农民春天播下大量种子,总有一天会等到丰收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说,读书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诗中难解词语释义:? 力:即致力于某种事情,诗中的意思是致力于学习和耕种。? 惰:即懒惰。? 尔:你。? 但:这里是只要的意思。? 稔:音ren,意思是庄稼收获。岁稔,就是年年收获。第24课 读书一、 教学目标1 结合解析理解诗句意思。2 能熟练背诵读书劝学这两首诗。3 简单了解宋代大学问家陆九渊的生平。4 学习古人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一) 课文分析理解这首诗重要理解诗人关于读书的方法和哲理。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读书的见解颇多,这四句诗就是陆九渊在和学生谈话时引用的,主要谈的是读书方法。这首诗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也要从“涵泳工夫”入手,即先让孩子们自主阅读,用心体会诗的意味,把不懂得地方标出来,再由老师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比较容易了。如果实在不明白也不要紧,先背出来慢慢地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也就能理解了。(二) 日积月累“日积月累”中简单介绍了陆九渊。这一部分着重使学生了解两点:一要知道陆九渊是宋代的大学问家,他的许多作品不仅在当时很有影响,而且流传至今;二要知道陆九渊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边学边思。这种读书方法很早就有人提出和实践过。(三)拓展活动“拓展活动”中安排背诵劝学这首诗。背诵之前应引导学生先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劝学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意在劝勉人们珍惜时间,刻苦读书,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这首诗以短短的28个字,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青少年时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如果虚度光阴,就只能是“老大徒伤悲”了。诗中难解词语释义:?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开始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白发,指老人。第八单元 名胜古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的岸边劳动、生息,创造和孕育了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浏览古代的遗迹,会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力量。第2 5课 黄帝陵一、 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民间祭祀黄帝陵的人文价值。2. 初步了解曲阜少昊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 通过讨论、交流、欣赏、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搜集、整理、分析和呈现资料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4. 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实践能力。5.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成就。二、 教学过程1. 黄帝陵简介。2. 黄帝时代的成就。3. 祭祀黄帝陵。播放祭祀大典的录像,感知这一祭奠的盛况;通过谈感受,体会黄帝陵的人文价值。4. 少昊陵简介。“知识链接”介绍的是位于山东曲阜城东旧县村的少昊陵。这个陵墓是为传说中黄帝的儿子少昊所建的,是在了解黄帝陵的基础上的延伸,学生只需大体了解。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懂文字,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像、交流资料等形式,感知少昊陵的规模、壮观,为什么称它为“东方的金字塔”,增加对家乡山东的热爱之情。(二) 拓展活动这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知识的延续。“读一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弄懂这首民谣的意思,尽可能让学生背过,不做硬性要求。“找一找”,课前教师了解炎帝的有关故事,讲给学生听,知道为什么炎帝也是我们的祖先,课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炎帝的故事。第26课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 教学目标1. 了解秦陵兵马俑的人文景观,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其特点是什么,知道它是世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