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doc_第1页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doc_第2页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doc_第3页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doc_第4页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在我国武术运动的传承中,唯有太极拳流传的最为广泛,而杨氏太极拳又是传播普及面最大的。虽然习练的群体众多,但教学指导甚少,多数是依据光盘画套路,不了解太极拳的内涵,练得多有离谱。杨氏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拳一样,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武术运动,行拳走架是学练太极拳的初级阶段,要达到动作着熟练出太极拳的味道,必须首先掌握杨式太极拳的动作结构、技术要领和性能,从无极到太极,一动俱动,周身协调,阴阳变化,上下相随、轻灵稳健、步随身换,眼随身动,松柔均缓,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练就全身一体的混圆整劲,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依照拳理拳法行事。我习练杨式太极拳多年,今借贵刊就杨氏太极拳习练中常见的毛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供初学者借鉴。一、行拳走架常见的毛病 1、太极拳步伐的错误表现在:上步夹档,出脚时前脚与后脚在一条线上。有的甚至出现交叉步,把档夹死,造成下肢不稳,上体晃动。上部裆距横宽,出脚时用上步脚的外侧横跨步,有的用上步脚跟划弧(所谓圆裆)造成裆距过大,使上肢转动不灵。上步高抬腿,上步时特意高抬腿如同上台阶,造成落步砸地。太极拳的步法是一项动作结构严谨,技术性较强的脚下功夫,并非迈步那么简单,它和腰胯转动有着密切联系,练好太极步是打好太极拳的基本功,只有脚下轻灵、步法稳固、迈步如猫行,落脚无声,才能全身协调,上下相随,脚下一乱上身就不稳,造成整个身躯畸形,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习练者缺乏对拳理拳法的研究,只注重上肢动作的准确(看光盘只注重上身)忽视对脚下步法的练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太极拳练的就是脚下功夫,他既是习练太极拳的基础又是打好太极拳的关键。纠正的方法:以24式太极拳左野马分鬃步法为例,从左丁步右抱掌开始。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左脚尖离地,以左胯为轴左腿圆裆开胯,左膝与右脚构成90度角(身体不可转动过大)这时右腿松沉, 松左胯,左腿以膝关节为轴,脚面竖直向正前方出脚,不需高抬腿,脚尖不划地就可以,当左脚迈出将落步时,左脚尖微上翘,脚跟轻松落地,再逐步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形成左弓步,下一动接右野马分鬃,其步法是左胯回收,左脚蹬伸,贴地不上跷,右腿弯曲,身体后撑,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变虚步,身体左转以左胯带动左脚外撇45度,在重心前移左脚落步踏实的同时,后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稍做外碾,形成瞬间的弓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身体未做左转的情况下,左脚局部踏实,损伤膝关节和踝骨。在提右脚之前松左胯使脚下产生弹性,右脚上步以头部虚灵顶劲,腰背的抽拉带动右胯及右腿轻轻上提,左实胯拖着右虚胯似沼泽地跋涉,即沉稳又轻灵,虚实有度。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完成步法的重心转换。现今太极拳界对前脚的重心转换持两种见解,一是前脚带重心转换,二是重心稍有后移的转换,两者都是从实战用法提出的,我认为习练太极拳的目的不能就是为了技击,而是为了强体健身,太极拳是阴阳转换,虚实变化中来体现它的价值,而带着重心转换,事毕造成身体重心不稳,换步笨重失掉太极拳轻灵稳健买步如猫行的性能。为此步法转换,重心必须后移,使前脚变虚重心才能灵活。右脚收于左脚内侧时,右脚的位置应随身体左转同左脚在同一方向45度的位置上,留出圆裆上步的角度。有些练拳者身体左转右脚收步朝直前方,没有体现太极拳步随身换的技术要领,而右脚上步时向右侧横跨落脚造成裆距过大,转腰不灵。正确的做法是右丁步始,脚尖离地,左腿松沉,右胯松开并以胯根为轴,右腿圆裆开胯45度,此时右膝关节右脚尖对着正前方,这时右腿以膝关节为轴脚尖自然竖直向正前方出脚,不需高抬腿,脚尖不划地就可以,当右脚迈出将落步时脚尖微微上翘,脚跟轻轻落地,逐步过渡到前脚掌着地,形成右弓步。2、弓步时前脚尖与膝关节不在一条线上,后脚外撇不和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习练者出脚脚尖就不正向外偏,不了解圆裆上步的动作要领,上步横宽,造成弓步时前脚尖和膝关节不在一条线上,如不及时纠正会损伤膝关节脚踝骨。纠正的方法前面已经叙述了不做重复。有许多练拳者太极拳打了很多年,弓步时光注重前移重心而不顾后脚,使后脚与前腿形成90度,后胯不合。正确做法是前脚掌落实的同时,松胯沉裆,后退以胯为轴,脚跟贴住地面向后蹬伸形成45度,此时后胯自然里合,这正是太极拳一动俱动周身协调一致技术所在。只注重肢体的局部运动,光想着膝关节前顶成弓步而后脚外撇,不符合弓步的结构要领。3、弓步时跪腿,身体往前倾斜弓步时跪腿,身体前倾除了上述提到的只做局部的前弓腿外,另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拳架过高身体沉不下去,迈步受限,步子过短。二是裆胯不下沉,裆不会走弧线,只会后腿蹬前腿弓。三是推掌按掌着力前推按。这三方面原因主要是步法迈不出去所致。纠正的方法,初学者不要怕吃辛苦,需要加强基本功练习,提高腿部的柔韧性,练拳时尽量下架,身体下沉,上步出脚时复重的后退要向下屈松,左胯松并,这样迈出去的步可以放长,弓步时不容易出现跪腿。在形成弓步过程中,不要光注重后脚蹬,前腿弓,在前脚跟着地,全脚掌落实时应松腰沉胯,裆走下弧线,形成自然的弓步,这样既可以下肢松沉,不磨损膝关节,又合乎太极拳理。另外造成弓步跪腿,身体前倾除了步法问题外,着力用手推按 也是重要因素。如揽雀尾的按掌,搂膝拗步、单鞭的推掌等,有些习练者只注重手的动作,不掌握全身的整体运作,结果着力用手推按,造成身体前倾。依照拳理,手的推按并不仅在手,而是在腰脊的转动下和裆下的弧线运动推动身体往前移动进身。带动手的推按形成身体的整体运动,腰走先手走后,以腰带手这就是太极拳制造圆和弧线的运动规律,光注重手的动作着力前推,不仅出现跪腿身体前倾,严重时后腿拔根,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太极拳练的是腰和腿的功夫。4、上下肢脱节动作不协调上下肢动作脱节表现在,下肢动作已做完上肢才开始做动作,或是先做上肢动作后做下肢动作。以白鹤亮翅接搂膝拗步为例,分解动作是转腰摆臂,丁步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有些习练者做丁步托掌后,前脚上步时手不屈肘,前腿已做成弓步才开始搂膝推掌,上下肢明显脱节。正确的做法是迈步时前脚跟着地为虚步,右手屈臂时掌心对着耳朵,这时腰向左转,前脚掌着地落实,因身体是一个整体,腰的左转自然带动左手下搂至体前左膝前,右手随腰左转,小臂内旋转至体前中心线,此时肘尖对地,掌心对着前方,腰继续左转。裆下沉走弧线,形成弓步,两手在腰的转动下左手搂过膝关节,按至左胯旁,右手推至前方舒指坐腕。从分解动作可以看出,搂膝推掌的上肢动作都是在腰的转动下和裆走弧线的下肢动作下完成的。弓步也到位了,左手搂掌右手前推也自然到位,这就是浑身一体的整劲,类似上下身脱节的毛病动作包括野马分鬃、单鞭、双峰贯耳、云手等都应该按着上述搂膝拗步的技术结构,动作原理,要点去做。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无有缺陷处,无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周身节节贯穿,无令丝毫断耳。搂膝拗步的弓步搂推,野马分鬃的弓步分掌,双峰贯耳的弓步贯拳,必须是上下肢在腰的带动下沉裆走弧线,周身协调,一动俱动,同时到位,练就周身节节贯串的混圆整劲。二、相似的拳势、动作混淆行拳走架力求动作标准规范,这是太极拳必须遵守的原则,要想打好太极拳,首先要掌握每招每势的动作结构,规格要领。会打套路并不能说就会打太极拳,只是练拳的初级阶段,不尊重科学,初学时就走弯路,以后的太极路可想而知会越练越偏,想纠正都难。学拳容易改拳难千真万确,初学者不可忽视。拳势相似的动作包括,野马分鬃的弓步分掌与揽雀尾的弓步棚势,玉女穿梭的架推掌与闪通背的对开掌,弯弓射虎的射拳与打虎势的贯拳等。1、野马分鬃的弓步分掌与揽雀尾的弓步棚势要分清野马分鬃的弓步分掌与揽雀尾的弓步棚势有何不同,只要掌握他们各自的动作结构,技术要领就清楚了。以左野马分鬃为例,所谓的野马分鬃是指在腰的转动下,用肩臂分靠对方,带动左手臂制造一个斜线,定势为顺弓步,左手位置在左腿上方,肘膝相合,手高与眼平,力点在左肩,身体面对45度东南方向,右手抹采至右胯旁。揽雀尾的棚势,以左揽雀尾为例,从左托抱掌开始,身体左转面向正前方,左脚上步,裆走弧线变弓步,左小臂随裆弧线从腹前用前臂外侧立圆棚至胸前,力点在前臂外侧,定势为拗弓步,左手捋至右胯旁。从两势结构上看,一个是分掌,一个是棚臂、一个是抹采、一个是捋手、一个是正前方、一个是东南方、一个是顺弓步、一个是拗弓步,两者的作用点不同,方位角度不同,两手的走法不同,他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有些习练者学拳不掌握动作结构,技术要领,只会照猫画虎,把两种本不同的拳势混为一谈。2、玉女穿梭与闪通背玉女穿梭与闪通背稍有相似处,但按各自的动作结构比较还是有较大区别。一是脚下步法不同导致身体的方向不同,二是手法不同,以24式太极拳为例,玉女穿梭从左托抱掌起,身体左转,上左步脚跟先着地,身体微右转右手下落右助旁,左手外旋上翻掌至额前,续而身体左转,左脚掌踏实,腰胯向下松沉,裆走弧线,行成左弓步,与此同时左手随左转继续上翻掌架至头上方,掌心斜向上,右手从右助旁推至体前中心线。此步法为拗弓步,身体正对前方,两间平齐。闪通背的动作结构,从左丁步托掌起,左脚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身体右转45度,左手向前平推,右手向后抽架右额上方,手心向外,在双手架推掌的同时,左脚踏实,裆走弧线成左弓步,左手和左脚在同一方向,肘膝相合,身体侧对前方45度。从玉女穿梭与闪通背的动作结构上看,他们的区别在于从步法上看玉女穿梭为拗弓步,定式时身体对正前方,双肩平齐,闪通背为顺弓步,定势时身体侧对前方,从手法上看,玉女穿梭一手向上翻架头上,手心斜向上,一手斜上方推至体前中心线,两手一上一下。闪通背一手向前平推,一手向后抽架,手心向外,两手一前一后在一条线上。掌握两个势子各自的动作结构,规格要领,练拳时动作就不会混淆。3、弯弓射虎与打虎势弯弓射虎在国家规定套路杨式40、42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和传统套路里都有此拳势,其动作结构是,双摆莲后,右脚向右前方落步,脚跟先着地,身体先左转,双掌摆向左侧。续而身体向右转,双掌随转身经体前向右划弧摆至身体右转,右脚掌落实,重心移于右脚,蹬左腿,弓右腿成右弓步,两掌继续向右上绕转,边绕转边握拳,续而腰微向左转,右拳随左转臂内旋拳心转向外,经右耳侧贯至于右额前,臂呈弧形,拳眼斜向下,左臂外旋上绕。左拳经胸前随左转向左前击出,左拳在左胸前,拳心斜向外,拳眼斜向上与右拳眼斜相对。打虎势在国家规定套路里没有单独体现。48式太极拳和杨式40太极拳有拍脚伏虎和左右伏虎,动作定势时虽然和传统太极拳打虎势相似。但动作连接和脚下步法有差异,所以要以传统套路打虎势为例做说明,其结构是,以左打虎为例,右蹬脚后,左腿独立支撑身体,左膝微屈,右腿屈收小腿,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掌自左侧向前,向右弧形平摆,掌心转向右,右掌微下落掌心朝下,两掌合劲,右腿落于左脚旁,脚尖着地,续而全脚掌着地,重心全部落于右脚,左脚提起向左圆裆上步。脚跟着地,逐渐全脚掌落地成左弓步,蹬右脚,身体同时左转,左掌随转体向下向左经左膝向左上划弧,掌心向上变拳停于左额前,拳心向外,拳眼向下。同时右掌握成拳向左胸前横打,屈肘横臂左胸前,拳心向里,拳眼向上,与左拳眼上下相对。从两种拳势的动作结构上看,脚下的步法与摆至额前的拳大体相同。不同的是贯打至胸前的拳法不同,弯弓射虎左拳随转身同右拳一起弧形绕臂向左射打,左拳至体前中心线,肘部里合,拳心斜向外,拳距胸前约40CM,打虎势右拳随左拳的弧摆上贯,屈肘横臂经体前向左胸前横贯,拳心向里,拳眼向上。与左拳眼上下相对,拳距胸部约200CM。两种拳势虽然都有“虎”字,但一个是射虎往前方打,一个是打虎向左侧横打,其动作规格要点不同,用法也不同。三、单势常见毛病及纠正1、云手常见毛病有:一 上下肢动作脱节不协调,表现在双手云摆掌已做完,才开始收脚。二是云掌时手转腰不转,左右晃身子不会转腰。三是侧行步收脚,开立步,高抬腿象跨步。云手的动作结构是,在腰的转动下使身体向一侧(左或右)侧行,同时带动双掌由内向外交替立圆运转。纠正的步骤方法,以左单鞭接左云手为例,重心后移,左脚内扣身体右转,左手弧形下摆至身体右侧,此时左弓步变右横裆步,重心左移。腰椎从左向右立圆转动,同时带动左小臂从身体右侧向上做弧形棚转,掌心向内,右勾手变掌走下弧线在左手上棚的同时,右手自右向左弧摆,掌心向左。双手臂呈弧形摆至体前中心线时,左手在眼前右手在裆部,上下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完成右半圈的转动,这时松右胯右脚跟轻轻离地,在身体继续左转,腰椎带动右胯抽提,自然带动右脚向左横向移动至左脚内侧,脚尖轻点地(出现高抬脚向左跨步主要问题是右胯松不下去,腰椎没有起到抽拉作用,而是将右脚蹬地抬腿跨步)此时右脚踏实,左脚跟轻轻离地,腰继续左转带动左小臂向左弧形云摆,边摆边转动小臂向左侧弧形拔按,掌心向下,同时右手继续向左侧弧摆,左脚向左开步,脚尖点地,完成左半圈的转动,左云手上下两手臂的弧摆正好形成一个圆圈,上手指尖不过眼,下手指尖不过裆,此时完成第一次云手动作。重心落右脚,腰开始向右旋带动右小臂从身体左侧向右上弧形棚转至身体中心线,左手同时向右弧摆至裆前,此时上下手在一条直线上,左脚向左侧开步,脚尖点地,腰继续向右转动带动右手向右侧弧形拔按,左手向右弧摆,此时脚下为右横裆步,右手向右侧弧形推按与左脚向左开立步形成上下对开劲。以下做第二次左云手同第一次云手相同。云手动作主要是体现上下肢在腰椎立圆转动下协调配合,周身一体,步法的形成都要在腰的转动下,松腰松胯,上有虚灵顶劲,用腰脊来提拉脚的移动,做到轻松柔缓,一动全动,动作不可脱节顿挫。出现高抬腿跨步现象正是没有形成周身一体的整劲,上肢已做完动作下肢急于收脚,由于不会松胯,收步时只有蹬收抬腿跨步。2、倒卷肱常出现的毛病是,一、撤步落掌时不转腰,端小臂抽直线。二、撤步快,上下肢不协调。三、后坐突臀,撤步夹裆或撤步横宽,重心不稳。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对倒卷肱动作结构,技术要领掌握不够,所以动作僵硬,别扭。倒卷肱的动作结构是,从左虚步开始,左手前推,腰向右转带动右手沉落向右上方弧摆,身体左转,左脚经支撑腿向后撤步,重心后移,同时右手屈臂经右耳旁向前推出。左手随腰左转松落向左上方弧摆,此时变右虚步。3、纠正的方法:右手臂下落是在腰右转带动下完成,同左手前推形成对开劲,不可带劲屈端手臂,要自然松沉下落,右手摆至右上方时同左手同时翻掌掌心朝上,右手不可抽直线。此时沉肩坠时,双手如同托个大气球。右腿松沉,右手屈臂右耳旁,左脚经支撑腿向后直撤步,不必刻意斜宽撤步造成裆距过宽,转腰不灵,重心不稳。腰向左转,左手松沉下落向左上方弧摆,重心后移。右手经右耳旁向体前推掌,重心后移时身体要整体后移,不可突臀,脊背有后撑之意,重心后移,右手前推,脊背后撑,左手弧摆形成对拉劲。练习倒卷肱时要按结构要领,慢慢体会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做到协调一致,周身轻灵。4、 单鞭常出现的毛病,其下肢动作毛病及纠正前边已叙述过 不做重复,上肢动作毛病是,一是右勾手直臂僵硬与后退不合,二是前推掌出现先屈收小臂再推掌,动作断续。纠正方法,右手臂棚至右肩前时,腕部外旋,掌心向外,五指合拢变勾手,腕部放松,沉肩坠肘,腕部和上肘窝在一条直线上,肘尖对地,(有些习练者勾心时转腕不够,勾手时往里扣腕造成肘尖向外不坠肘,右臂直挺主要是,手臂僵硬不放松。)此时左脚圆裆向左前方上步,脚跟先着地,腰向左转带动左手臂向左倗转,当左臂棚至快到左脚上方向,左脚掌落实,左掌外旋慢慢翻转掌心向外,坐腕推出,重心移向左腿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单鞭的左手臂在腰的带动下不停的棚转到位时自然外旋前推。不可屈收再推,出现断劲,这样既不符合动作结构又不符合实战要求。定势时左手臂和左腿在一条线上,肘膝相合,手指与眼平,右手臂与右腿上下相合。5、金鸡独立常见毛病是;一、屈膝上提脚尖上翘或端脚,挑掌时小臂屈收成立掌。二是独立腿僵直,身体晃动。产生问题原因是对该拳势的动作结构,技术要点不掌握。虽然金鸡独立动作并不复杂,但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必须合符拳理、拳法、技击要领,动作才能做准确。纠正方法:以左下势接金鸡独立为例,扑步穿掌后。开前脚外撇,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掌弧形上挑,同时右勾手转臂翻勾,此时松右胯,左脚沉踏,以头部虚灵顶劲,身稍左转,以腰脊的拉长带动右胯及腿上提,膝关节上顶,高于腰部,脚尖要自然下垂与小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