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具体的考查题型有下列五种:一是直接对文中的实词进行解释,要求选择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这是主要的考查题型;二是给一个例句,要求选择与例句中加点实词意义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三是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实词的意义,其中一个句子来自文言选段,一个句子来自中学教材;四是比较词语古今义的异同,要求选择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五是指定某实词,要求考生自己进行解释。文言实词考查的趋势是:1实词是读懂文段的基础,但从2015年开始,全国卷不再单独设题,而是在分析综合、断句及翻译各题型中隐性考查。2所考实词越来越贴近教材。从2018年高考所考的实词来看,大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了高考的“试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3一词多义仍然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历年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基本上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因此,掌握实词的多个意义和根据语境去选择恰当的义项仍然是考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走 进 高 考【P】(201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注】风世:劝勉世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宰沭阳二年宰:治理B说当时决某狱 决:打开C代为治筐箧 治:备办D奉母闲居 奉:侍奉【答案讲评】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决:判决。)附:参考译文古代的人往往对过去任职所在地多次问候。大概是贤能的人把老百姓看得如同家人,担任官职而不能忘记任职所在地的人,那地方的人,也不能忘记他。我治理沭阳县两年,乙丑年,调迁到南京。现在已是戊申年了,感动于吕峄亭观察使连写三封信邀请我,我十月五日渡过黄河,住宿在钱接三家。钱君本是当时的东道主,他的父亲钱鸣和清瘦并且留着胡子,接三长得很像他,与他谈起他父亲的事,他反而不很清楚。这是我离开沭阳时,他才断奶的缘故啊。夜深了摆下酒宴,听到车声辚辚,是吕峄亭派遣使者来接我。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一顿饭工夫,看见城墙挡在前面,知道这是沭阳城新建的。几十位官绅争着来扶车。大概昔日的儿童,现在已是老态龙钟拄着拐杖的人了。第二天,进入县衙游览,到之前人们准备膳食的地方,姊妹斗草玩耍的地方,昔日会见宾客处理文卷的地方,缓步行走,盘桓逗留,潸然泪下,伤感地擦拭着眼泪;即使是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口井、一处排水的阴沟,也对此生情,也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有张、沈两个官吏过来,年纪都已八十。他们说起当年我判决某个案件,担任科举阅卷官时推荐某个考卷,我完全不记得了。重提旧事一下子醒悟过来,如同整理儿时的旧书,如同失去的东西重新得到。县中朱广文擅长写诗,吴中翰精于鉴赏,解、陈二位年轻人擅长绘画与下棋,主人喜欢谈论史鉴,经常到了深夜,嘴里还在滔滔不绝。我有时饮酒,有时吟诗,有时下棋,有时画人物小像,有时品评书画,有时谈论上下古今,有时招人过来,有时叫车前往,没有片刻闲暇。于是就忘记了自己是在做客,也忘记了自己年老并且衰朽了。住了半月,冰雪渐飞,一年将要结束了,不得已苦苦地辞别主人。主人仍然送到之前迎接我的地方,替我备办好行装,牵好缰绳完毕,握着我的手问道:“何时能再见到先生?”我不能回答,不是不回答,是不忍心回答。唉!我今年已经七十三了,忍心欺骗他说能再来吗?忍心伤害他说不再来吗?然而以五十年前县令的身份,到过去任职的地方拜会,世上像我这样的人很少;四品的尊贵官员,侍奉母亲闲居在家,还能想到五十年前的老县令,世上像吕君的人更少啊。离散而又聚合,聚合而又离散,离散可以再聚合,但人老了却不能再年少。这一别之后,我不能学习修养高的人忘记喜怒哀乐之情,所以绘制两图,一幅用来送给吕君,一幅用来自存,传给子孙,使他们知道官可以重来旧地,做官的人可以这么想,迎接旧官如同新官,主人也可以这么想。孟子说: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提笔记下这件事,可以劝勉世人,又不仅仅是对区区几个朋友的聚散而生的感触。考 点 探 究【P】考纲在线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简要解读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文言文阅读难,不是难在虚词,而是难在实词。虚词的词汇意义相对虚化,语法意义更显突出,易于归纳,也多有规律可循。而不明白实词的意义,阅读做题则会随处有障碍。本考点值得考生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考“常见文言实词”,二是考“在文中的含义”。两者都是对高考命题考查范围的限制,表明既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知识,又要求考生具有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是阅读文言文的一项基本能力。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各种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即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考生在文言文阅读上,对于常见实词的掌握,多有两个误区:一是用猜代积,二是以今律古。所谓用猜代积,就是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过程中,不注重常见实词的积累,临考凭感觉去瞎碰乱猜,总以为常见实词浩如烟海,因而产生畏难情绪,放弃积累,这显然是十分有害的。所谓以今律古,就是在阅读文言文时,常常对古今异义词不作辨析,想当然照搬了现今的意义。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的特点,古汉语多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较少,往往有其固定的意义。我们常常望文生义地对实词作了解释,表面上意思似乎贯通,实则歪曲了文章的本意。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非常”,意外的变故;今为程度副词,“十分”的意思。类似这样的古今异义的实词,常见于文言文中,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存一份小心,切忌想当然地做出判断。夯 实 基 础【P】理解文言“一词多义”指要1如何认识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食:动词,吃。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名词,吃的东西、食物。项羽之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专指饭。隆中对:“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读s,喂。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蚀”,亏损。易丰:“月盈则食。”再如,见:看见。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会见。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接见、召见。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xin(现),出现、显现。荆轲刺秦王:“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表示被动。荆轲刺秦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的被动意义,使它变成了虚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孔雀东南飞中“府吏见丁宁”的“见”即是此用法。2怎样确定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特定义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个意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提高阅读能力。一词多义是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这样,我们应该从理解一个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引申义和假借义。例如“见”(見),下面是“儿”,代表一个人,人头上一个“目”,表示人的眼睛能瞅事物,可见,“见”的本义是“看见”。从这个意义而得来的各种形式用眼睛来看人和事物的意义都是引申义。例如:会见、召见,又引申为“显现”“显露”。这几个意义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见”用作被动当“被”讲时,它和本义并没有联系,主要是在用汉字反映事物时,本无其字,只好假借。词义的引申主要有两种方式:(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着距离远近的不同。如“寒”,本义为冷(“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申为寒冷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又引申为贫寒(“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进一步引申为恐惧、害怕(“大渡桥横铁索寒”)。(2)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没有距离远近的区别。如“节”,本义是竹节(“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辐射引申为木节(“盘根错节”)、关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季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节操(“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节拍(“钿头银篦击节碎”)。了解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认识多义现象:(1)类似联想。采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形成一词多义。如:引(本义“开弓”)延引牵引引导。(2)接近联想。应用接近的事物来代替。如:兵(本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懂得一词多义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可以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当然,凭以上两种方法来掌握一词多义还是很不够的。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十分重要。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在复习中,要扎实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常用实词的意义,逐课积累,并努力培养根据一定的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的能力,为阅读、理解课外文言文打好基础。课 堂 导 练【P】设题角度:采用客观题,推断文言实词词义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则我非人。”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凡有所为,于其乡闾,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忖度而后从事。凡令之期,民劝趋之,无或后先,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先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尝与其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及期而死。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其夕,梦翼而告曰:“馆我于罗池。”其月景辰,庙成,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节选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动:晓谕B三年,民各自矜奋 矜:夸耀C凡令之期,民劝趋之 期:期限D于是民业有经 经:秩序【答案讲评】B(矜:激奋,振奋。)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猪牛鸭鸡,肥大蕃息 蕃息:繁衍B子严父诏,妇顺夫指 指:指责C民贫以男女相质 质:抵押D尽没为隶 没:没收【答案讲评】B(指:同“旨”,意旨,意志。)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佣除本 除:抵除B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 树:种植C与若等好也 若:你D馆我于罗池 馆:客馆【答案讲评】D(馆:修建庙宇。)附:参考译文罗池庙,是前刺史柳侯庙。柳侯在治理柳州时,不轻视百姓,以礼法晓谕民众。三年后,柳州百姓都变得振奋勤勉,他们说:“柳州虽然远离京城,但我们都是天子的臣民,现在天子派来这样仁慈的人(治理柳州),假如我们不听他的感化,那我们就不是人了。”于是老老少少互相告诫,不要违背柳侯的命令。凡是在乡里或家中做什么事,都(会考虑一下)说:“这样做柳侯知道了,会不会赞成呢?”没有人不是先揣测估量然后再谨慎做事的。凡在政令规定的期限内,百姓们都会乐意接受柳侯的劝诫,不管迟早,都会按时完成。于是百姓从业有一定的秩序,公家没有收不齐的租税,逃亡出去的人都从四面八方回乡来了,大家安居乐业,从事生产建设。院落里盖起了新房子,摆渡口有了新渡船;池潭庭园,干净整洁;猪牛鸭鸡,肥大繁衍。孩子听从父亲的教诲,妻子顺从丈夫的意志。婚嫁丧葬,各有章法;友爱兄弟、尊敬长者,慈爱子女、孝顺父母。以前百姓贫困,常以子女抵押,时间久了无能力偿还,他们的子女就被没收为奴隶。柳侯到了以后,按照国家固有的法令办事,以佣工抵除本息,把那些沦为奴隶的子女全赎回来。大力兴修孔庙(力倡儒学),城里的大街小巷,都治理得规整有序,种植名贵树木,柳州的百姓皆大欢喜。柳侯曾经与他的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在驿亭饮酒,说:“我被时俗所抛弃,寄生在此地,有幸与你们成为好朋友。明年我可能去世,死后会成为神。等我死后三年,请你们为我修庙祭祀。”果然第二年(柳侯)就去世了。柳侯逝世后第三年的初秋辛卯日,他的灵魂降临在州府官署的后堂,欧阳翼等人见后伏地而拜。那天晚上,柳侯托梦给欧阳翼说:“请为我在罗池修庙。”那月丙辰,罗池庙修成,举行了大祭。有个过路客叫李仪的喝醉了酒,闯入庙堂侮辱罗池神,立时得病,扶出庙门即倒地身亡。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塘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注】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召而数之曰数:责备B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诛:杀C三年不治治:治理得好,太平D君反以罪臣罪:怪罪【答案讲评】B(诛:惩罚。)附:参考译文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己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我请求为此而死。”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近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便要离去。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设题角度:采用主观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三、阅读下面这篇短文,翻译文中画线语句。赵瞻,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人。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诏遣内侍王昭明等四人为陕西诸路钤辖,招抚诸部。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会文彦博、孙沔经略西夏,别遣冯京安抚诸路,瞻又请罢京使,专委宿将。夏人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御,加长卿集贤院学士,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赏罚倒置。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神宗即位,为开封府判官。神宗问:“卿知青苗法便乎?”对曰:“青苗法,唐行之于季世扰攘中,掊民财诚便。今欲为长久计,爱养百姓,诚不便。”初,王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瞻不应,由是不得留京师,出为陕西转运副使,改永兴军转运使。五年,卒,年七十二。太皇太后语辅臣曰:“惜哉,忠厚君子也。”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懿简。(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1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译文:_【答案讲评】京东盗贼多次起事,赵瞻请求更换曹、濮两地没有才能的守臣,皇帝没有回应他的请求。(“数起”,多次起事。“守臣之不才”,定语后置句。“报”,回复、回应。)2王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译文:_【答案讲评】王安石想让赵瞻协助自己,派他的党羽手下用知杂御史(的官职)诱引赵瞻。(“饵”,名词作动词,诱引。“以”,用。)附:参考译文赵瞻,字大观,他的祖先是亳州永城县人。英宗治平初年,赵瞻由都官员外郎任侍御史。英宗下诏派宦官内侍王昭明等四人担任陕西各路钤辖,(到陕西诸路节制管辖军事,)招纳安抚各部。赵瞻认为唐代用宦官担任宣慰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后世应当把这作为最值得警戒的做法,皇上应该追回宦官,任用守臣。赵瞻多次向上奏疏,言辞非常激切。适逢文彦博、孙沔作西夏经略使,另派冯京安抚各路官员百姓,赵瞻又请求朝臣罢免冯京的使者职务,专门委托有威望的老将代理。西夏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抵抗,皇上反而加封长卿做集贤院学士。赵瞻(对皇上)说应当贬退长卿而不应当奖赏,(皇上这样做是)颠倒了赏与罚的标准。京东盗贼多次起事,赵瞻请求更换曹、濮两地没有才能的守臣,皇帝没有回应他的请求。于是赵瞻要求告老还乡,力谏应追回内侍王昭明等四人,英宗脸上显露出受了感动的表情,采纳了赵瞻的意见。宋神宗登上帝位后,升赵瞻做开封府判官。神宗问他:“你知道青苗法实行起来方便吗?”赵瞻回答说:“青苗法是唐朝末年动乱之时实行的,用于聚敛百姓的钱财确实方便。现在皇上想要制定令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之策,爱护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的话,(青苗法实施起来)确实没有什么便利。”当初,王安石想让赵瞻协助自己(施行新法),就派他的党羽手下用知杂御史(的官职)诱引赵瞻。但赵瞻不答应,因此不能够留在京师,离开朝廷任陕西转运副使,又改任永兴军转运使。元祐五年,赵瞻去世,享年七十二岁。太皇太后对辅佐大臣说:“可惜呀!他是个忠厚的君子。”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号懿简。技 巧 导 津【P】一、推断词义的三大原则1推断词义要紧扣上下文,因文定义一词多义,是根据它在词典中的价值说的,到了一定的上下文里,一个词常常就只有一种用法,一个独一无二的意义。“知”字,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中,应为本义,作动词“知道”解;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中,应译作“了解”;而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应译作“认识,熟知”;到“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中,则转为名词,是“知觉”的意思;在“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中,也是名词,但按文意应作“知识”解。可见离开上下文去推断词义,就只能是天马行空,无的放矢!这也是学生答题时的误区之一。2推断词义要有历史观念语言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表现在词汇上,就是词义的演变。中国历史悠久,每一阶段总有很多的新词、新意出现,忽略了这一点就会犯“泥古不化”的毛病。以“是”为例。在先秦时代,“是”一般只作指示代词,不作判断词,如在“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中,则为指示代词“这”。西汉开始,有作判断词的情况,如在“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中则为判断词。自此两种用法并存,如在西门豹治邺“是女子不好”中的“是”是指示代词,“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中的“是”则可理解为判断词,但也可作指示代词讲,这是属于过渡阶段。三国演义“岂是下寨之地”中的“是”就纯属判断词了。3推断词义要有强有力的证据一切的科学结论,都是从大量的材料中,经过观察、分析、归纳然后提升出来的。没有证据的推断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在答题时,要尽可能从已经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到例证。如2018年江苏卷第6题D项“奉母闲居”的“奉”是“侍奉”的意思,对此我们可把陈情表中的“逮奉圣朝”作为佐证。二、推断词义的十种方法1字形推断法汉字形声字占80%以上,形声字半旁半音,半旁半义,形声字的“义旁”给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例如庖丁解牛中“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硎”是冷僻字,“硎”从石,从语义上可以推出是“磨刀石”。又如“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宋史第二百五),“觐”为左声右形的形声字,根据其形旁“见”的含义,加之“觐”的对象是其“父母”,可以推断“觐”的意义是“拜见”。再如2018年天津卷第8题C项“杨君缄书赍图”中的“赍”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下面部分是一个“贝”字,自然与“财物、物品”有关,解释为“赠送”是恰当的。2通假推断法如果在文中根据词语的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根据古音通假时音同音近的字才能通借的原则,试着找通假关系,推断出词义。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孰”,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就可以推断“孰”同“熟”,是“仔细”的意思。又如2015年重庆卷第7题D项“其治以脉,不以证”句中的“证”是“征”的通假字,意思是“症状”。3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如下列两例: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贾谊过秦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句中,“固”与“地”处于对应位置,我们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险要的地势”。句中,“忧劳”与“逸豫”处于对应位置,加之“兴国”与“亡身”语义相反,可以推断“逸豫”义应与“忧劳”相反,就是“安逸享乐”之意了。又如2016年山东卷第9题B项“木事不文,土事不镂”中的“文”字,分析可知,“文”与“镂”是相对的,词性相同,都应为动词,选项中理解为名词“花纹”是错误的。4语法推断法对实词所在的词组或句子作语法结构或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推断出词语释义的正误。如“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句中的“坚”和“锐”,从句子成分看分别充当了“被”和“执”的宾语,因此“坚”应解作“坚硬的盔甲”,“锐”应解作“锐利的兵器”,这样才能搭配。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又如2016年浙江卷第16题A项“开门肃茂先入”中的“肃”字,通过分析,“茂”是人名,是名词,“肃”应为动词,“恭敬地延请”,理解为“恭敬的样子”是错误的。5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的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词义,有时会让我们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如2018年天津卷第8题A项“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狎:亲近”,可以根据成语“狎而玩之”中“狎”的词义推断而出。6随文引申推断法根据词的本义随文引申,可以寻找到合乎语义的解释。例如“朝服衣冠,窥镜”(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窥”,其本义是从小孔或缝隙里看,故从“穴”,即“偷看”,不符合本句语义。对此可以“字从文顺”,当作“照”讲,辞书上虽没有此意,但符合这里的句意。7结合语境析上、探下推断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断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如2016年北京卷第9题B项“什至而金千斤也”的“什”字,结合语境,上句“二十赐子金百斤”,二十只赐给你们金一百斤,可以推知,“什至而金千斤也”是十倍送来则赐金千斤,“什”译为“十倍”是正确的。8补充省文推断法由于语句出现省略部分,致使一些词乍看起来颇为费解,如果把省略的补上来,或理解为修辞上的“借代”,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如“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一句中的“清荣峻茂”,如把省文加上便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就容易理解了。9复词偏义推断法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构成,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意义,这样的词叫偏义复词。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的词义偏指“异”,“同”无义。再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这里只有“勤劳作”而无“勤休息”之义。这样的词语用法古文中还有不少:“明月斜挂,云霞掩映”(观巴黎油画记),月夜无“霞”而只有“云”;“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偏指“远”,“近”无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偏指“国”,“家”无义,等等。10组词猜测推断法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节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近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猜读”其意义。如文言中的“书”可组词“书信”,在这一双音节词中,两个语素的意义是相同的,“书”即“信”。另如:更,改也,有词语“更改”;诫,告也,有词语“告诫”。知 识 积 累【P】一、高中语文教材常考文言多义实词推导记忆(120个)【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国(gu):国都,首都国家推导提示: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国都,京城(名)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国家(名)见例句忧劳可以兴国。(欧阳修伶官传序)周代的诸侯国及汉以后王侯的封地(名)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地域,乡土(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b):边邑鄙陋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边界地方(名)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以为边邑(动)见例句轻视(动)孔子鄙其小器(小器:气量狭小)。(训俭示康)鄙陋,见识浅,庸俗(形)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人:鄙俗,不开化的人(复合词)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复合词)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焉用亡郑以陪邻亡(wn w):逃跑推导提示:“亡”的本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1)读“wn”:逃亡,逃跑(动)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司马迁鸿门宴)灭亡(动)见例句燕虽小国而后亡。(苏洵六国论)失去,丢失(动)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2)读“w”:通“无”,没有(动)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wi):微小,细微推导提示:“微”的本义是“微小,细微”。程度“小”就是“稍微”;地位“小”就是“低贱,卑下”;势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接近于“没有”(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故此义用于假设,我们不能不感叹古人用词之巧)。由此义又可进一步引申出“隐匿”“暗暗地”等义。【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微小,轻微(形)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卑微,地位低(形)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李密陈情表)衰微(形)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韩愈祭十二郎文)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动)见例句精妙(形)其文约,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暗中,秘密地(副)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隐蔽(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5失其所与,不知知(zh zh):知道,了解,懂得推导提示:“知”的本义是“知道,懂得”,知道多了当然有“知识”,变得聪明,即“知识丰富、见解高明”(后写作“智”)。【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1)读“zh”:知觉(名)其无知,悲不几时。(韩愈祭十二郎文)知道,懂得(动)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交好(动)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汉书苏武传)(2)通“智”,读“zh”:智慧(名)见例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荆轲刺秦王6秦兵旦暮渡易水兵(bn):兵器、武器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战争,军事”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兵器(名)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贾谊过秦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苏洵六国论)士兵,军队(名)见例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战争(名)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军事(名)兵者,国之大事也。(孙子计)7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xn):言语真实,不虚伪推导提示:“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出“实在的,真实的”“守信”等义,言语真实,不说谎是一种美德,故古人又把它当作“一种道德”(仁义礼智信)。由“守信”进一步引申出“信用”,讲信用别人就会“相信,信任”你。【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诚实(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真实(形)其信然邪?其梦邪?(韩愈祭十二郎文)实在,的确(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可靠的(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信任(动)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汉书苏武传)任凭,随意(副)低眉信手续续弹。(白居易琵琶行)信物(名)见例句使者(名)自可断来信(这里指媒人),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通“伸”,伸张(动)欲信大义于天下。(陈寿隆中对)8秦王必说见臣说(shu shu yu tu):说明,解说推导提示:“说”的本义是“说明,解说”。经过“解说”,就能“说服”别人;还可形成自己的“学说,主张”。说服别人,当然很高兴,故又有“喜悦”之义,后写作“悦”字。【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1)读“shu”:讲,谈(动)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文体的一种。侧重议论,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名)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言论,说法(名)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司马迁鸿门宴)(2)读“shu”:劝说,说服(动)鲰生说我曰。(司马迁鸿门宴)(3)读“yu”:通“悦”,喜欢,高兴(动)见例句(4)读“tu”:通“脱”,摆脱(动)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诗经氓)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族(z):(同姓)亲属推导提示:“族”的本义是“同姓亲属”。作动词是“灭族”。亲属都是同一“种类”(同姓直系亲属),所以又引申出“聚结”之义,进一步引申出“众,一般”之义。【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家族。指同姓的亲属(名)见例句民族,种族(名)厥区九族。(后汉书东夷传赞)类(名)士大夫之族。(韩愈师说)(筋骨)丛聚集结之处(名)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庄子庖丁解牛)灭族(动)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众,群(形)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庖丁解牛)10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顾():推导提示:“顾”的基本义为“回头”“回头看”,由此引申为“看”“探望,拜访”“顾念,考虑”等义。【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回头,回头看(动)相如顾召赵御史。(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看,视(动)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欧阳修伶官传序)看望,拜访(动)三顾频烦天下计。(杜甫蜀相)顾虑,考虑(动)大行不顾细谨。(司马迁鸿门宴)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副)见例句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反问。岂,难道(副)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却(副)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战国策赵策一)11可以解燕国之患解(ji):分解(动物)推导提示:“解”的本义是“分解(动物)”。“解释、解说”道理时需要条分缕析;解说之后就会让人“理解、领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分解(动物)”义后又引申为“解开”一切纠结之物,故有“解放、解脱”的意义,解开纠结之物后,纠结之物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后写作“懈”)。解开心中的结,就是“和解”。【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分解动物的肢体(动)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庖丁解牛)解除(动)见例句理解、明白(动)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解释(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12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见(jin xin):看见推导提示:“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1)读“jin”:看见(动)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拜见(动)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接见(动)见例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被(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用在动词前,表对自己如何,我(代)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2)读“xin”:通“现”,出现(动)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通“现”,表现(动)信义安所见乎?(汉书苏武传)1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除(ch):台阶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台阶(名)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任命,授职(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清除,除去(动)见例句修治,修整(动)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战国策秦策一)14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ji):走近、靠近、前往、趋向推导提示:“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前往、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完成、成功”。走上领导岗位,就是“就职、赴任”。【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趋,赴(动)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靠近,接近(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踏上,登上(车、路)(动)见例句就职、赴任(动)连辟(连辟:屡被征召)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完成,成功(动)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王安石伤仲永)15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y wi):失掉,遗失推导提示:“遗”的本义是“失掉,遗失”。用作名词则是“遗失之物”;遗失东西往往是因为“忘掉,忽略”了;失掉了的东西只好“留下来”给别人拣;由“失掉之物”的意义又可特指“排泄大小便”。由“留”义引申出“死者留下的”“送给”“送信”“赠送”等义。【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1)读“y”:遗失,丢失(动)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贾谊过秦论)抛弃(动)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遗留(动)蒙故业,因遗策。(贾谊过秦论)排泄(大小便)(动)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读“wi”:给予,赠送(动)见例句1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chn):真心,不诡诈,不虚伪推导提示:“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引申出“确实,的确”“果真”等义。【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真诚,真心(名)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愿陛下矜悯愚诚。(李密陈情表)确实,的确(副)见例句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如果,果真(连)诚能得樊将军首。(荆轲刺秦王)17使使以闻大王使(sh):推导提示:“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命令,派遣(动)见例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唤(动)妾不堪驱使。(孔雀东南飞)致使,让(动)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杜牧阿房宫赋)出使(动)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者(名)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假使,假如(连)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杜牧阿房宫赋)18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少(sho sho):多的反面推导提示:“少”的本义是“多的反面”。“稍,略微”指程度轻;“时间短暂”就是时间少,进一步引申出年龄小的“少年,青年”的意义;把人看“小”了,就是“轻视,瞧不起”。【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1)读“sho”:不多(形)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缺少(动)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减少(动)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轻视,看不起(动)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庄子秋水)不多时、一会儿(副)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苏轼赤壁赋)稍微(副)见例句(2)读“sho”:年轻(形)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年轻人、青年、少年(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19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走(zu):跑,逃跑奔向推导提示:“走”的本义是“跑,逃跑”。(古代的走叫“行”)引申出“奔向”。【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跑(动)见例句逃跑(动)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奔向,趋向(动)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20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z c):推导提示:“卒”的本义一是步兵;一是肚子上的创伤。(甲骨文字型,它的外部是一“衣”字表示肚子。内里是交叉文饰,乃是肚子上的花纹,这是指狩猎或战争中搏杀后的伤口。)由于古代医疗技术差,肚子受伤意味着“死亡”,因而“卒”有“死亡”之义;这一意义后来写作“猝”表示突然死去,故后“卒”亦有“突然,匆忙”的意义。“死”就是生命“完毕”,由此进一步虚化为副词“终于”。【课内外用法归纳梳理】(1)读“z”:士兵(名)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司马迁鸿门宴)死(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王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图片
- 家庭健康咨询服务协议书范本
- 图书报刊赠与合同
- 私人土地流转合同
- 2025光伏发电采购安装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房屋租赁合同的范本
- 2025电子产品购销合同(批发)
- 福州房屋合购协议书
- 2025年03月宁波市鄞州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学-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春季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湘豫二模)试题和答案
- 中央2025年中国残联直属单位招聘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GB/T 10810.2-2025眼镜镜片第2部分:渐变焦
- 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宣贯解读
- 中医培训课件:《中药热奄包技术》
- jgj t17-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
- 德育主题班会 《遵义会议》教学课件
- 高速铁路知识.ppt课件
- 吹灰器检修三措两案
- 产品推介会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