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 352-1999 建瓯锥栗.doc_第1页
DB35 352-1999 建瓯锥栗.doc_第2页
DB35 352-1999 建瓯锥栗.doc_第3页
DB35 352-1999 建瓯锥栗.doc_第4页
DB35 352-1999 建瓯锥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锥栗,俗称榛子,壳斗科栗属,落叶树种。锥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到南岭以北地区,尤以福建省栽培最多,其中建瓯锥栗栽培面积占全省锥栗栽培面积的80%以上。“建瓯锥栗”是福建省重要的优、稀、特色资源。锥栗树全身都是宝,秋后的落叶可以改良土壤,成熟后的种苞是生产活性炭的原料,根又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上好药材,树干是工业原料用材;其坚果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坚果中富含的17种氨基酸对人体起到了很好的补肾、健脾、强筋、活血的功用。建瓯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锥栗一个种苞仅有一粒坚果的特性,使得“建瓯锥栗”的糯性强,蛋白质丰富,水溶性总糖含量高,因此,它比板栗外观更加美观亮丽,风味更加优美可口,市场更加广泛畅销。但是,由于锥栗在生产销售中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致使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力求通过制定标准,规范锥栗的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进一步推动锥栗产业化的进程,使“建瓯锥栗”真正成为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本标准由建瓯市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建瓯市锥栗协会、建瓯市林业委员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光、陈增华、吴贤忠、李宏英、林恒茂、姚清潭、张文毅、刘建斌、姚 青、黄铭利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建 瓯 锥 栗DB35/352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瓯锥栗的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建瓯锥栗坚果的生产、收购和销售。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2762-1994 食品中汞限量卫生标准GB 2763-1981 粮食、蔬菜等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标准GB/T 5009.3-1985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5009.5-198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GB/T 5009.6-1985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GB/T 5009.7-1985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GB/T 5009.8-1985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方法GB/T 5009.9-1985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福建省技术监督局19991110批准 19991115实施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坚果:果皮坚硬,一室,内含一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3.2 成熟果:总苞呈棕黄色并自然开裂,坚果是棕褐色或褐色并具光泽。3.3 风干果:风干失水,果皮失去新鲜果正常色泽,果仁干缩,果肉与果皮间形成间隙。3.4 虫蛀果:被害虫侵蚀而影响外观或质量的果。3.5 裂嘴果:由于生理作用的裂果和机械损伤造成的破嘴果。3.6 霉烂果:因发霉致使果实变黑或变灰,口感有异味的果。3.7 大型果:坚果平均每千克100粒以下,果径2.4厘米以上。3.8 中型果:坚果平均每千克100粒至160粒之间,果径在1.9厘米2.4厘米之间。3.9 小型果:坚果平均每千克160粒200粒之间,果径在1.0厘米1.90厘米之间。3.10 杂质:坚果本身以外的一切杂物。3.11 果粒均匀:坚果圆锥形,大小匀称,符合等级规定粒数,大、中、小粒的允许误差不超过平均单果重的20%。4 技术要求4.1 坚果等级指标(见表1):表1 坚果等级指标等级指标优级一级合格级外观大型果、无缺陷,无杂质果粒均匀,富有光泽。中型果,无缺陷,无杂质果粒均匀,富有光泽。小型果,无杂质果粒均匀,有光泽。平均果重,克106.59.95.06.4种仁颜色淡黄、黄白淡黄、黄白黄白风味香甜、富糯性、无异味香甜、富糯性、无异味香甜、富糯性、无异味理化指标优级一级合格卫生指标合格合格合格4.2 坚果理化指标(见表2):表2 坚果理化指标单位:%等级项目 优级一级合格含水率4848.149.950.0淀粉65.065.170.070.1蛋白质7.66.47.56.3脂肪2.02.13.03.1水溶性总糖13.19.113.09.0注:表中含水率为鲜果指标,其余项目为干基指标。4.3坚果卫生指标:按GB 2762、GB 2763规定执行。4.4产品检疫:坚果检疫按国家植物检疫条例执行。5. 试验方法:5.1感官指标5.11 外观:将锥栗展铺在洁净的平面上,观察栗粒饱满度和光泽情况。a光泽:果皮具有黄褐色、红褐色、棕褐色的亮丽光泽者为富有光泽,次之为有光泽。b缺陷:风干、虫蛀、霉烂果5%为无缺陷,5%为缺陷,本使用由眼睛观察。C果径:用游标卡尺量测短轴方向直径。随机抽取10粒量测果径是否符合等级规定。5.1.2平均果重:随机抽取100粒,用分度值为0.1克的天平称重,求算平均果重和千克粒数。5.1.3种仁颜色:用眼睛观察。5.1.4风味;口感品尝鉴定。香甜、富糯性、无异味。5.2 理化指标5.2.1 含水率测定按GB/T 5009.3规定执行。5.2.2蛋白质测定按GB/T 5009.5规定执行。5.2.3脂肪测定按GB/T 5009.6规定执行。5.2.4水溶性总糖测定按GB/T 5009.7、GB/T 5009.8规定执行。5.2.5淀粉测定按GB/T 5009.9规定执行。6 检验规则6.1 每批坚果应经检验合格后,并附合格证方可出货。6.2 坚果检验分交货检验、型式试验两类。交货检验项目为外观、果重、种仁、水分、卫生、包装、重量等;型式试验项目为所有项目。6.3 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时间、同一片林分交收的坚果为同一个货批,以包装后的件数为一个货批量。6.4 抽样方法6.4.1坚果批件抽样数量(见表3)。表3 坚果批件抽样数量每件批数抽 样 件 数100件以下抽5件,总取样量为1.5公斤101500件以5件为基数,每增100件增抽2件,总取样量为2公斤5011000件以13件为基数,每增100件增抽1件,总取样量为3公斤1000件以上以18件为基数,每增200件增抽1件,总取样量为4公斤注:抽样方法亦可按合同协商确定。6.4.2 抽样方法采用随机上、中、下三部位取样。6.5当品种栽培技术更改对坚果质量有重大影响时应进行型式试验;正常生产中每年收成时应进行一次型式试验。6.6对不合格项目允许加倍抽样复试,若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7包装、标志、运输、贮存7.1 包装坚果运输上市,包装物可以用编织袋、纸箱、塑料箱、也可以用塑料袋、纸盒等,但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7.2 标志每件包装物应标明品名、产地、等级、重量(毛重、净重)、标准号、生产单位、采摘日期及包装日期等。7.3 运输7.3.1 坚果在运输过程中要有效地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风干、霉变。7.3.2 坚果在包装后不宜久置,要快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